队列能解决ddos攻击平台包月吗?

Microsoft Azure Stack 是 Azure 的扩展 - 将云计算的敏捷性和创新引入本地环境并启用唯一的混合云,使你可以在任何位置构建和部署混合应用程序。我们整合了边缘和云的最佳优势,可在环境中的任何位置提供 Azure 服务。在了解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原理之前,先要了解以下两个关键的基础原理1.TCP饿死:UDP这种传输方式不会控制自己在通信通道里的流量,可理解为不讲道理的人。他们来到了一个热闹地区的KFC中,但是他们不买东西只排队将所有食物的价格都问一遍,占满所有的座位和过道。而常规的TCP服务通过自己的弹窗机制来控制流量,好比讲道理的人,座位被占满了,TCP自然会离开KFC导致正常的服务不能进行。最终的结果就是UDP将整个通道打满堵死。 2.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断开连接:文字说不清楚,见下图TCP头格式seq:序列号;ack:确认序列号双方均需要确认才可断开连接关于双方在整个过程中每个时间段的状态名称·分析完以上的两个原理便可继续DOS攻击:一台或多台计算机对受攻击服务器的某一个端口发送大量无关的UDP报文,导致整个通道内的正常服务无法进行。DDOS攻击:大量的肉鸡对服务器的不同端口发送巨型流量的UDP报文,无法通关关闭端口的方式来进行隔离,破坏力极强,严重会造成服务器当机。根据攻击的时间和方式又可分将DDOS为以下几种1.SYN Flood2.ACK Flood3.Connection Flood4.HTTP Get Flood对TCP饿死的应对方案1.增加带宽,堵死了再买2.CDN,各地部署子服务器,当子服务遭受到攻击时,其他地区的服务器和主服务器不会受到影响。3.BGP流量清洗,通过BGP将通道内的无用UDP报文清洗干净再转给服务器
1、SYN洪水攻击 要理解dos攻击,首先要理解TCP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Three-wayhandshake)。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i)到服务器,并进入SYN 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 (ACK=i+1 ),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j)}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1]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j+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在上述过程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1]
收到SYN包而还未收到ACK包时的连接状态称为半连接,即尚未完全完成三次握手的TCP连接。
半连接队列:
在三次握手协议中,服务器维护一个半连接队列,该队列为每个客户端的SYN包(SYN=i )开设一个条目,该条目表明服务器已收到SYN包,并向客户发出确认,正在等待客户的确认包。这些条目所标识的连接在服务器处于SYN_ RECV状态,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的确认包时,删除该条目,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 Backlog参数:
表示半连接队列的最大容纳数目。
SYN-ACK重传次数:
服务器发送完SYN-ACK包,如果未收到客户确认包,服务器进行首次重传,等待一段时间仍未收到客户确认包,进行第二次重传,如果重传次数超过系统规定的最大重传次数,系统将该连接信息、从半连接队列中删除。注意,每次重传等待的时间不一定相同。
半连接存活时间:
是指半连接队列的条目存活的最长时间,也即服务从收到SYN包到确认这个报文无效的最长时间,该时间值是所有重传请求包的最长等待时间总和。有时也称半连接存活时间为Timeout时间、SYN_RECV存活时间。 上面三个参数对系统的TCP连接状况有很大影响。
SYN洪水攻击属于DoS攻击的一种,它利用TCP协议缺陷,通过发送大量的半连接请求,耗费CPU和内存资源。SYN攻击除了能影响主机外,还可以危害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系统,事实上SYN攻击并不管目标是什么系统,只要这些系统打开TCP服务就可以实施。从图4-3可看到,服务器接收到连接请求(SYN=i )将此信息加入未连接队列,并发送请求包给客户端( SYN=j,ACK=i+1),此时进入SYN_RECV状态。当服务器未收到客户端的确认包时,重发请求包,一直到超时,才将此条目从未连接队列删除。配合IP欺骗,SYN攻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通常,客户端在短时间内伪造大量不存在的IP地址,向服务器不断地发送SYN包,服务器回复确认包,并等待客户的确认,由于源地址是不存在的,服务器需要不断的重发直至超时,这些伪造的SYN包将长时间占用未连接队列,正常的SYN 请求被丢弃,目标系统运行缓慢,严重者引起网络堵塞甚至系统瘫痪。过程如下:[1]
攻击主机C(地址伪装后为C&)-----大量SYN包----&被攻击主机
C&&-------SYN/ACK包----被攻击主机
由于C’地址不可达,被攻击主机等待SYN包超时。攻击主机通过发大量SYN包填满未连接队列,导致正常SYN包被拒绝服务。另外,SYN洪水攻击还可以通过发大量ACK包进行DoS攻击。 【防御方法】
第一种是缩短SYN Timeout时间 第二种方法是设置SYN Cookie,就是给每一个请求连接的IP地址分配一个Cookie,如果短时间内连续受到某个IP的重复SYN报文,就认定是受到了攻击,以后从这个IP地址来的包会被一概丢弃。
&netstat -n -p tcp &result.txt 【SYN Cookie】 当服务器收到一个SYN报文后,不立即分配缓冲区,而是利用连接的信息生成一个cookie,并将这个cookie作为将要返回的SYN+ACK报文的初始序列号。 当客户端返回一个ACK报文时,根据包头信息计算cookie,与返回的确认序列号(初始的序列号+1)的前24位进行对比,如果相同,则是一个正常连接,然后,分配资源,建立连接。
【缺陷】 SYN Cookies 的使用不与任何协议定义冲突,照理来说它该和所有的 TCP 实现兼容。然而,当 SYN Cookies 使用的时候,会发生两种值得注意的变化: 首先,服务器只能编码八种 MSS 数值,因为只有 3 位二进制空间可用。 其次,这个服务器必须拒绝所有的TCP 选用项,例如大型窗口和时间戳,因为服务器会在信息被用其他方式存储时丢弃 SYN 队列条目。
尽管这些限制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个不如最佳的体验,它们的效果很少被客户端注意到——这些改变只在被攻击时值得注意。在这样的情况下,牺牲 TCP 选项来保护连接一般被认为是合乎情理的。
Linux内核从 2.6.26 版本开始为 TCP 选用项加入了有限的支持,通过把它们编码在时间戳内实现。
较新的TCP Cookie 传输(TCPCT)标准被设计用来克服 SYN Cookies 的这些问题,并且在各种方面改进这套机制。不像 SYN Cookies,TCPCT 是一个 TCP 拓展并且要求两端点都支持 TCPCT。
2、ACK Flood攻击 在TCP连接建立之后,所有的数据传输TCP报文都是带有ACK标志位的,主机在接收到一个带有ACK标志位的数据包的时候,需要检查该数据包所表示的连接四元组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检查该数据包所表示的状态是否合法,然后再向应用层传递该数据包。如果在检查中发现该数据包不合法,例如该数据包所指向的目的端口在本机并未开放,则主机操作系统协议栈会回应RST包告诉对方此端口不存在。通常状态检测防火墙所做的事情与此类似,只不过防火墙只拦截非法的数据包,而不主动回应。 对比主机以及防火墙在接收到ACK报文和SYN报文时所做动作的复杂程度,显然ACK报文带来的负载要小得多。所以在实际环境中,只有当攻击程序每秒钟发送ACK报文的速率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主机和防火墙的负载有大的变化。当发包速率很大的时候,主机操作系统将耗费大量的精力接收报文、判断状态,同时要主动回应RST报文,正常的数据包就可能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这时候客户端(以IE为例)的表现就是访问页面反应很慢,丢包率较高。但是状态检测的防火墙通过判断ACK报文的状态是否合法,借助其强大的硬件能力可以较为有效的过滤攻击报文。当然如果攻击流量非常大(特别是千兆线路上,我们曾经观察到200~300Mbps左右的ACK Flood),由于需要维护很大的连接状态表同时要检查数量巨大的ACK报文的状态,防火墙也会不堪重负导致全网瘫痪。3、死亡之ping (pingofdeath) ICMP(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在Internet上用于错误处理和传递控制信息。最普通的ping程序就是这个功能。而在TCP/IP的RFC文档中对包的最大尺寸都有严格限制规定,许多操作系统的TCP/IP协议栈都规定ICMP包大小为64KB,且在对包的标题头进行读取之后,要根据该标题头里包含的信息来为有效载荷生成缓冲区。"PingofDeath"就是故意产生畸形的测试Ping(PacketInternetGroper)包,声称自己的尺寸超过ICMP上限,也就是加载的尺寸超过64KB上限,使未采取保护措施的网络系统出现内存分配错误,导致TCP/IP协议栈崩溃,最终接收方宕机。 【防御方法】 1、用高级设置法预防Ping 2、用网络防火墙阻隔Ping
使用防火墙来阻隔Ping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现在基本上所有的防火墙在默认情况下都启用了ICMP过滤的功能。 3、启用IP安全策略防Ping 4、修改TTL值防Ping
许多入侵者喜欢用TTL值来判断操作系统,他们首先会Ping一下你的机子,如看到TTL值为128就认为你的系统为Windows NT/2000,如果TTL值为32则认为目标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95/98,
如果为TTL值为255/64就认为是UNIX/Linux操作系统。既然入侵者相信TTL值所反应出来的结果,那么我们不妨修改TTL值来欺骗入侵者,达到保护系统的目的 5、防火墙在处理Ping of Death攻击报文时,是通过判定数据包的大小是否大于65535字节,如果数据包大于65535字节,则判定为攻击报文,直接丢弃。4、UDP泛洪 UDPflood攻击:如今在Internet上UDP(用户数据包协议)的应用比较广泛,很多提供WWW和Mail等服务设备通常是使用Unix的服务器,它们默认打开一些被黑客恶意利用的UDP服务。如echo服务会显示接收到的每一个数据包,而原本作为测试功能的chargen服务会在收到每一个数据包时随机反馈一些字符。UDPflood假冒攻击就是利用这两个简单的TCP/IP服务的漏洞进行恶意攻击,通过伪造与某一主机的Chargen服务之间的一次的UDP连接,回复地址指向开着Echo服务的一台主机,通过将Chargen 和Echo服务互指,来回传送毫无用处且占满带宽的垃圾数据,在两台主机之间生成足够多的无用数据流,这一拒绝服务攻击飞快地导致网络可用带宽耗尽。
【防御方法】
UDP协议与TCP 协议不同,是无连接状态的协议,并且UDP应用协议五花八门,差异极大,因此针对UDP Flood的防护非常困难。其防护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待: 判断包大小,如果是大包攻击则使用防止UDP碎片方法:根据攻击包大小设定包碎片重组大小,通常不小于1500.在极端情况下,可以考虑丢弃所有UDP碎片。 攻击端口为业务端口:根据该业务UDP最大包长设置UDP最大包大小以过滤异常流量。 攻击端口为非业务端口:一个是丢弃所有UDP包,可能会误伤正常业务;一个是建立UDP连接规则,要求所有去往该端口的UDP包,必须首先与TCP端口建立TCP连接。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很专业的防火墙或其他防护设备支持。
5、Land(LandAttack)攻击 在Land攻击中,黑客利用一个特别打造的SYN包--它的原地址和目标地址都被设置成某一个服务器地址进行攻击。此举将导致接受服务器向它自己的地址发送SYN-ACK消息,结果这个地址又发回ACK消息并创建一个空连接,每一个这样的连接都将保留直到超时,在Land攻击下,许多UNIX将崩溃,NT变得极其缓慢(大约持续五分钟)。
【防御方法】 防火墙在处理Land攻击报文时,通过检查TCP报文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否相同,或者TCP报文的源地址是否为环回地址,如果是则丢弃。 6、泪滴攻击
对于一些大的IP数据包,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拆分传送,这是为了迎合链路层的MTU(最大传输单元)的要求。比如,一个6 000字节的IP包,在MTU为2 000的链路上传输的时候,就需要分成3个IP 包。在IP报头中有一个偏移字段和一个拆分标志(MF)。如果MF标志设置为1,则表示这个IP包是一个大IP包的片段,其中偏移字段指出了这个片段在整个IP包中的位置。例如,对一个6 000字节的IP包进行拆分(MTU为2 000),则3个片段中偏移字段的值依次为0,2 000,4 000。这样接收端在全部接收完IP数据包后,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重新组装这几个分次接收的拆分IP包。在这里就有一个安全漏洞可以利用了,就是如果黑客们在截取IP数据包后,把偏移字段设置成不正确的值,这样接收端在收到这些分拆的数据包后,就不能按数据包中的偏移字段值正确组合这些拆分的数据包,但接收端会不断尝试,这样就可能致使目标计算机操作系统因资源耗尽而崩溃。 【防御方法】 检测这类攻击的方法是对接收到的分片数据包进行分析,计算数据包的片偏移量(Offset)是否有误。反攻击的方法是添加系统补丁程序,丢弃收到的病态分片数据包并对这种攻击进行审计。尽可能采用最新的操作系统,或者在防火墙上设置分段重组功能,由防火墙先接收到同一原包中的所有拆分数据包,然后完成重组工作,而不是直接转发。因为防火墙上可以设置当出现重叠字段时所采用的规则。 7、IP地址扫描攻击 IP地址扫描攻击是攻击者运用ICMP报文(如Ping和Tracert命令)探测目标地址,或者使用TCP/UDP报文对一定地址发起连接,通过判断是否有应答报文,以确定哪些目标系统确实存活着并且连接在目标网络上。 【防御方法】
防火墙对收到的TCP、UDP、ICMP报文进行检测,当某源IP地址连续发送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与前一个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不同时,则记为一次异常,当异常次数超过预定义的阈值时,则认为该源IP的行为为IP地址扫描行为,防火墙会将该源IP地址加入黑名单。
8、Smurf攻击 Smurf攻击通过使用将回复地址设置成受害网络的广播地址的ICMP应答请求(ping)数据包,来淹没受害主机,最终导致该网络的所有主机都对此ICMP应答请求做出答复,导致网络阻塞。更加复杂的Smurf将源地址改为第三方的受害者,最终导致第三方崩溃。 攻击的过程是这样的:Woodlly Attacker向一个具有大量主机和因特网连接的网络的广播地址发送一个欺骗性Ping分组(echo 请求),这个目标网络被称为反弹站点,而欺骗性Ping分组的源地址就是Woolly希望攻击的系统。 这种攻击的前提是,路由器接收到这个发送给IP广播地址(如206.121.73.255)的分组后,会认为这就是广播分组,并且把以太网广播地址FF:FF:FF:FF:FF:FF:映射过来。这样路由器因因特网上接收到该分组,会对本地网段中的所有主机进行广播。 读者肯定能够想到下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网段中的所有主机都会向欺骗性分组的IP地址发送echo响应信息。如果这是一个很大的以太网段,可以会有500个以上的主机对收到的echo请求进行回复。 由于多数系统都会尽快地处理ICMP传输信息,Woodlly Attacker把分组的源地址设置为目标系统,因此目标系统都很快就会被大量的echo信息吞没,这样轻而易举地就能够阻止该系统处理其它任何网络传输,从而引起拒绝为正常系统服务。 这种攻击不仅影响目标系统,还影响目标公司的因特网连接。如果反弹站点具有T3连接(45Mbps),而目标系统所在的公司使用的是租用线路(56Kbps),则所有进出该公司的通讯都会停止下来。这种攻击现在已经很少见,大多数的网络已经对这种攻击免疫了.【防御方法】 配置路由器禁止IP广播包进网 配置网络上所有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禁止对目标地址为广播地址的ICMP包响应。 被攻击目标与ISP协商,有ISP暂时阻止这些流量。 对于从本网络向外部网络发送的数据包,本网络应该将其源地址为其他网络的这部分数据包过 9、Fraggle攻击 类似于Smurf,使用UDP应答消息而非ICMP。UDP端口7(ECHO)和端口19(Chargen)在收到UDP报文后,都会产生回应。在UDP的7号端口收到报文后,会回应收到的内容,而UDP的19号端口在收到报文后,会产生一串字符流。它们都同ICMP一样,会产生大量无用的应答报文,占满网路带宽。攻击者可以向子网广播地址发送源地址为受害网络或受害主机的UDP包,端口号用7或19.子网络启用了此功能的每个系统都会向受害者的主机做出响应,从而引发大量的包,导致受害网络的阻塞或受害主机的崩溃;子网上没有启动这些功能的系统将产生一个ICMP不可达的消息,因而仍然消耗带宽。也可将源端口改为Chargen。目的端口为ECHO,这样会自动不停地产生回应报文,其危害性更大。 【防御方法】
检查进入防火墙的UDP报文,若目的端口号为7或19,则直接拒绝,并将攻击记录到日志,否则允许通过。 10、电子邮件炸弹
电子邮件炸弹是最古老的匿名攻击之一,通过设置一台机器不断的大量的向同一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攻击者能够耗尽接受者网络的带宽。 【防御方法】 对邮件地址进行配置,自动删除来自同一主机的过量或重复的消息。 11、畸形消息攻击
各类操作系统上的许多服务都存在此类问题,由于这些服务在处理信息之前没有进行适当正确的错误校验,在收到畸形的信息可能会崩溃。 【防御方法】 打最新的服务补丁。
DDoS的攻击原理与防御方法
不可不知DDoS的攻击原理与防御方法
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简写就是拒绝服务,而DDoS就是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
在了解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原理,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首先声明,以下仅作为测试用,请勿作为非法用途。
dos攻击原理:DoS攻击就是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资源,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的响应。(百度百科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简称,即拒绝服务,造成DoS的攻击行为被称为DoS攻击,其目的是使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最常见的DoS攻击有计算机网络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
DOS:中文名称是拒绝服务,一切能引起DOS行为的攻击都被称为DOS攻击。该攻击的效果是使得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常见的DOS攻击有针对计算机网络带宽和连通性的攻击。 DOS是单机于单机之间...
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简写就是拒绝服务,而DDoS就是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的简写就是分布式拒绝服务,而DRDoS就是Distributed ...
代码地址如下:http://www.demodashi.com/demo/12002.html
本例子包含两个小程序,具体如下:
一个简单的网络僵尸程序
一个简单的DOS攻击程序
整合网络僵...
#!/usr/bin/python
#coding=utf-8
import dpkt
import socket
import optparse
# 默认设置检测不正常数据包的数量的阈值为1000...
攻击类型:
1、反射攻击:memcached反射攻击、NTP反射攻击、SSDP反射攻击
2、转发伪造跨域攻击
3、转发伪造本地攻击
原理解析:
memcache 反射服务器资源
没有更多推荐了,从乐视视频DDOS攻击事件中能看到什么?怎么解决DDOS攻击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15被浏览929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服务器网络遭受udp攻击了,有哪些好的解决办法您所在的位置: &
SYN 攻击原理以及防范技术
SYN 攻击原理以及防范技术
本文介绍SYN攻击的基本原理、工具及检测方法,并全面探讨SYN攻击防范技术。
据统计,在所有黑客攻击事件中,SYN攻击是最常见又最容易被利用的一种攻击手法。相信很多人还记得2000年YAHOO网站遭受的攻击事例,当时黑客利用的就是简单而有效的SYN攻击,有些网络蠕虫病毒配合SYN攻击造成更大的破坏。本文介绍SYN攻击的基本原理、工具及检测方法,并全面探讨SYN攻击防范技术。
据统计,在所有黑客攻击事件中,SYN攻击是最常见又最容易被利用的一种攻击手法。相信很多人还记得2000年YAHOO网站遭受的攻击事例,当时黑客利用的就是简单而有效的SYN攻击,有些网络蠕虫病毒配合SYN攻击造成更大的破坏。本文介绍SYN攻击的基本原理、工具及检测方法,并全面探讨SYN攻击防范技术。
一、TCP握手协议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在上述过程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
未连接队列:在三次握手协议中,服务器维护一个未连接队列,该队列为每个客户端的SYN包(syn=j)开设一个条目,该条目表明服务器已收到SYN包,并向客户发出确认,正在等待客户的确认包。这些条目所标识的连接在服务器处于Syn_RECV状态,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的确认包时,删除该条目,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 Backlog参数:表示未连接队列的最大容纳数目。
SYN-ACK 重传次数 服务器发送完SYN-ACK包,如果未收到客户确认包,服务器进行首次重传,等待一段时间仍未收到客户确认包,进行第二次重传,如果重传次数超过系统规定的最大重传次数,系统将该连接信息从半连接队列中删除。注意,每次重传等待的时间不一定相同。
半连接存活时间:是指半连接队列的条目存活的最长时间,也即服务从收到SYN包到确认这个报文无效的最长时间,该时间值是所有重传请求包的最长等待时间总和。有时我们也称半连接存活时间为Timeout时间、SYN_RECV存活时间。
二、SYN攻击原理
SYN攻击属于DOS攻击的一种,它利用TCP协议缺陷,通过发送大量的半连接请求,耗费CPU和内存资源。SYN攻击除了能影响主机外,还可以危害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系统,事实上SYN攻击并不管目标是什么系统,只要这些系统打开TCP服务就可以实施。从上图可看到,服务器接收到连接请求(syn=j),将此信息加入未连接队列,并发送请求包给客户(syn=k,ack=j+1),此时进入SYN_RECV状态。当服务器未收到客户端的确认包时,重发请求包,一直到超时,才将此条目从未连接队列删除。配合IP欺骗,SYN攻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通常,客户端在短时间内伪造大量不存在的IP地址,向服务器不断地发送syn包,服务器回复确认包,并等待客户的确认,由于源地址是不存在的,服务器需要不断的重发直至超时,这些伪造的SYN包将长时间占用未连接队列,正常的SYN请求被丢弃,目标系统运行缓慢,严重者引起网络堵塞甚至系统瘫痪。
三、SYN攻击工具
SYN攻击实现起来非常的简单,互联网上有大量现成的SYN攻击工具。
1、windows系统下的SYN工具
以synkill.exe为例,运行工具,选择随机的源地址和源端囗,并填写目标机器地址和TCP端囗,激活运行,很快就会发现目标系统运行缓慢。如果攻击效果不明显,可能是目标机器并未开启所填写的TCP端囗或者防火墙拒绝访问该端囗,此时可选择允许访问的TCP端囗,通常,windows系统开放tcp139端囗,UNIX系统开放tcp7、21、23等端囗。
四、检测SYN攻击
检测SYN攻击非常的方便,当你在服务器上看到大量的半连接状态时,特别是源IP地址是随机的,基本上可以断定这是一次SYN攻击。我们使用系统自带的netstat 工具来检测SYN攻击:
# netstat -n -p TCP tcp 0  0 10.11.11.11:2.8:25882  SYN_RECV - tcp 0  0 10.11.11.11:.204:2577  SYN_RECV - tcp 0  0 10.11.11.11:.129:51748  SYN_RECV - tcp 0  0 10.11.11.11:.25:47393  SYN_RECV - tcp 0  0 10.11.11.11:4.182:60427 SYN_RECV - tcp 0  0 10.11.11.11:.38:278 SYN_RECV - tcp 0  0 10.11.11.11:.96:5122SYN_RECV - tcp 0  0 10.11.11.11:9.207:49162 SYN_RECV - ...
上面是在LINUX系统中看到的,很多连接处于SYN_RECV状态(在WINDOWS系统中是SYN_RECEIVED状态),源IP地址都是随机的,表明这是一种带有IP欺骗的SYN攻击。
我们也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直接查看在LINUX环境下某个端囗的未连接队列的条目数:
#netstat -n -p TCP   grep SYN_RECV   grep :22   wc -l 324
显示TCP端囗22的未连接数有324个,虽然还远达不到系统极限,但应该引起管理员的注意。
五、SYN攻击防范技术
关于SYN攻击防范技术,人们研究得比较早。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防火墙、路由器等过滤网关防护,另一类是通过加固TCP/IP协议栈防范.但必须清楚的是,SYN攻击不能完全被阻止,我们所做的是尽可能的减轻SYN攻击的危害,除非将TCP协议重新设计。
1、过滤网关防护
这里,过滤网关主要指明防火墙,当然路由器也能成为过滤网关。防火墙部署在不同网络之间,防范外来非法攻击和防止保密信息外泄,它处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利用它来防护SYN攻击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过滤网关防护主要包括超时设置,SYN网关和SYN代理三种。
■网关超时设置:
防火墙设置SYN转发超时参数(状态检测的防火墙可在状态表里面设置),该参数远小于服务器的timeout时间。当客户端发送完SYN包,服务端发送确认包后(SYN+ACK),防火墙如果在计数器到期时还未收到客户端的确认包(ACK),则往服务器发送RST包,以使服务器从队列中删去该半连接。值得注意的是,网关超时参数设置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超时参数设置过小会影响正常的通讯,设置太大,又会影响防范SYN攻击的效果,必须根据所处的网络应用环境来设置此参数。
■SYN网关:
SYN网关收到客户端的SYN包时,直接转发给服务器;SYN网关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后,将该包转发给客户端,同时以客户端的名义给服务器发ACK确认包。此时服务器由半连接状态进入连接状态。当客户端确认包到达时,如果有数据则转发,否则丢弃。事实上,服务器除了维持半连接队列外,还要有一个连接队列,如果发生SYN攻击时,将使连接队列数目增加,但一般服务器所能承受的连接数量比半连接数量大得多,所以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减轻对服务器的攻击。
■SYN代理:
当客户端SYN包到达过滤网关时,SYN代理并不转发SYN包,而是以服务器的名义主动回复SYN/ACK包给客户,如果收到客户的ACK包,表明这是正常的访问,此时防火墙向服务器发送ACK包并完成三次握手。SYN代理事实上代替了服务器去处理SYN攻击,此时要求过滤网关自身具有很强的防范SYN攻击能力。
2、加固tcp/ip协议栈
防范SYN攻击的另一项主要技术是调整tcp/ip协议栈,修改tcp协议实现。主要方法有SynAttackProtect保护机制、SYN cookies技术、增加最大半连接和缩短超时时间等。tcp/ip协议栈的调整可能会引起某些功能的受限,管理员应该在进行充分了解和测试的前提下进行此项工作。
■SynAttackProtect机制
为防范SYN攻击,win2000系统的tcp/ip协议栈内嵌了SynAttackProtect机制,Win2003系统也采用此机制。SynAttackProtect机制是通过关闭某些socket选项,增加额外的连接指示和减少超时时间,使系统能处理更多的SYN连接,以达到防范SYN攻击的目的。默认情况下,Win2000操作系统并不支持SynAttackProtect保护机制,需要在注册表以下位置增加SynAttackProtect键值: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当SynAttackProtect值(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提到的注册表键值都为十六进制)为0或不设置时,系统不受SynAttackProtect保护。
当SynAttackProtect值为1时,系统通过减少重传次数和延迟未连接时路由缓冲项(route cache entry)防范SYN攻击。
当SynAttackProtect值为2时(Microsoft推荐使用此值),系统不仅使用backlog队列,还使用附加的半连接指示,以此来处理更多的SYN连接,使用此键值时,tcp/ip的TCPInitialRTT、window size和可滑动窗囗将被禁止。
我们应该知道,平时,系统是不启用SynAttackProtect机制的,仅在检测到SYN攻击时,才启用,并调整tcp/ip协议栈。那么系统是如何检测SYN攻击发生的呢?事实上,系统根据TcpMaxHalfOpen,TcpMaxHalfOpenRetried 和TcpMaxPortsExhausted三个参数判断是否遭受SYN攻击。
TcpMaxHalfOpen 表示能同时处理的最大半连接数,如果超过此值,系统认为正处于SYN攻击中。Win2000 server默认值为100,Win2000 Advanced server为500。
TcpMaxHalfOpenRetried定义了保存在backlog队列且重传过的半连接数,如果超过此值,系统自动启动SynAttackProtect机制。Win2000 server默认值为80,Win2000 Advanced server为400。
TcpMaxPortsExhausted 是指系统拒绝的SYN请求包的数量,默认是5。
如果想调整以上参数的默认值,可以在注册表里修改(位置与SynAttackProtect相同)
■ SYN cookies技术
我们知道,TCP协议开辟了一个比较大的内存空间backlog队列来存储半连接条目,当SYN请求不断增加,并这个空间,致使系统丢弃SYN连接。为使半连接队列被塞满的情况下,服务器仍能处理新到的SYN请求,SYN cookies技术被设计出来。
SYN cookies应用于linux、FreeBSD等操作系统,当半连接队列满时,SYNcookies并不丢弃SYN请求,而是通过加密技术来标识半连接状态。
在TCP实现中,当收到客户端的SYN请求时,服务器需要回复SYN+ACK包给客户端,客户端也要发送确认包给服务器。通常,服务器的初始序列号由服务器按照一定的规律计算得到或采用随机数,但在SYN cookies中,服务器的初始序列号是通过对客户端IP地址、客户端端囗、服务器IP地址和服务器端囗以及其他一些安全数值等要素进行hash运算,加密得到的,称之为cookie。当服务器遭受SYN攻击使得backlog队列满时,服务器并不拒绝新的SYN请求,而是回复cookie(回复包的SYN序列号)给客户端, 如果收到客户端的ACK包,服务器将客户端的ACK序列号减去1得到cookie比较值,并将上述要素进行一次hash运算,看看是否等于此cookie。如果相等,直接完成三次握手(注意:此时并不用查看此连接是否属于backlog队列)。
在RedHat linux中,启用SYN cookies是通过在启动环境中设置以下命令来完成:
# echo 1 ?? /proc/sys/net/ipv4/tcp_syncookies
■ 增加最大半连接数
大量的SYN请求导致未连接队列被塞满,使正常的TCP连接无法顺利完成三次握手,通过增大未连接队列空间可以缓解这种压力。当然backlog队列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资源,不能被无限的扩大。
WIN2000:除了上面介绍的TcpMaxHalfOpen, TcpMaxHalfOpenRetried参数外,WIN2000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设置动态backlog(dynamic backlog)来增大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半连接数,配置动态backlog由AFD.SYS驱动完成,AFD.SYS是一种内核级的驱动,用于支持基于window socket的应用程序,比如ftp、telnet等。AFD.SYS在注册表的位置: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FDParametersEnableDynamicBacklog值为1时,表示启用动态backlog,可以修改最大半连接数。 
MinimumDynamicBacklog表示半连接队列为单个TCP端囗分配的最小空闲连接数,当该TCP端囗在backlog队列的空闲连接小于此临界值时,系统为此端囗自动启用扩展的空闲连接(DynamicBacklogGrowthDelta),Microsoft推荐该值为20。
MaximumDynamicBacklog是当前活动的半连接和空闲连接的和,当此和超过某个临界值时,系统拒绝SYN包,Microsoft推荐MaximumDynamicBacklog值不得超过2000。
DynamicBacklogGrowthDelta值是指扩展的空闲连接数,此连接数并不计算在MaximumDynamicBacklog内,当半连接队列为某个TCP端囗分配的空闲连接小于MinimumDynamicBacklog时,系统自动分配DynamicBacklogGrowthDelta所定义的空闲连接空间,以使该TCP端囗能处理更多的半连接。Microsoft推荐该值为10。
LINUX:Linux用变量tcp_max_syn_backlog定义backlog队列容纳的最大半连接数。在Redhat 7.3中,该变量的值默认为256,这个值是远远不够的,一次强度不大的SYN攻击就能使半连接队列占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命令修改此变量的值:
# sysctl -w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2048`
Sun Solaris Sun Solaris用变量tcp_conn_req_max_q0来定义最大半连接数,在Sun Solaris 8中,该值默认为1024,可以通过add命令改变这个值:
# ndd -set /dev/tcp tcp_conn_req_max_q0 2048
HP-UX:HP-UX用变量tcp_syn_rcvd_max来定义最大半连接数,在HP-UX 11.00中,该值默认为500,可以通过ndd命令改变默认值:
#ndd -set /dev/tcp tcp_syn_rcvd_max 2048
■缩短超时时间
上文提到,通过增大backlog队列能防范SYN攻击;另外减少超时时间也使系统能处理更多的SYN请求。我们知道,timeout超时时间,也即半连接存活时间,是系统所有重传次数等待的超时时间总和,这个值越大,半连接数占用backlog队列的时间就越长,系统能处理的SYN请求就越少。为缩短超时时间,可以通过缩短重传超时时间(一般是第一次重传超时时间)和减少重传次数来实现。
Win2000第一次重传之前等待时间默认为3秒,为改变此默认值,可以通过修改网络接囗在注册表里的TcpInitialRtt注册值来完成。重传次数由TcpMaxConnectResponseRetransmissions 来定义,注册表的位置是: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registry key。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重传次数设置为0次,这样服务器如果在3秒内还未收到ack确认包就自动从backlog队列中删除该连接条目。
LINUX:Redhat使用变量tcp_synack_retries定义重传次数,其默认值是5次,总超时时间需要3分钟。
Sun Solaris Solaris 默认的重传次数是3次,总超时时间为3分钟,可以通过ndd命令修改这些默认值。
(责任编辑 zhaohb TEL:(010)2)
关于&&&&的更多文章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你应该知道这些。
讲师: 150人学习过讲师: 1926人学习过讲师: 1797人学习过
从14年到现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小米、携程、网易、1230
什么样的防火墙才可以真正称为下一代防火墙(NGFW)?面
2015年RSA安全大会以改变( Change: Challenge today's
本书分为8章,首先介绍ASP.NET的开发技巧和重点技术,尤其针对初学者如何快速入门并掌握ASP.NET编程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然后重
51CTO旗下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dos攻击网站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