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几乎都是雾霾天灰蒙蒙的,空气污染严重会减少空气,空气有味道,很难受,怎么进行个人防护?

  雾霾一词,在近几年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由于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我们似乎也慢慢适应了空气灰蒙蒙的样子,2014年1月4日,我国正式将雾霾定为自然灾害的一种,这在历史上可不是首例,接下来小编就为您盘点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因雾霾引起的灾难。

  1。维多利亚时代——英国

  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随着工业的发展,煤炭被大规模应用到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数以十万级的烟囱、蒸汽机释放出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碳,不久后空气污染的后果就显现出来。1873年,街上的大雾让行人无法看清道路,年的冬天,有3000人死于大雾。统计显示,年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有1/4的人死于空气污染引起的肺病,其雾都的名号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2.1930年——比利时

  如果说英国的灾难只是开始,随后在1930年,更大的灾难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爆发了,这里向来以产煤业和金属加工业闻名于世,同时还有大量的锌厂和过磷酸钙厂。1930年12月,比利时、荷兰大部分地区被浓雾笼罩,略显封闭的马斯河谷尤为严重,两天内63位居民因污染引发的疾病死亡。

  事后调查发现,引发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和私人住户的燃煤。据资料称,当时的专家预言“如果同样的天气条件在同样的时间长度内出现,并延续同样的工业活动,那么同样的事故会再次发生”。如今看来,这位专家的预言相当准确。

  3.1952年——英国

  1952年,灾难再次降临伦敦。由于冬季居民大量燃煤,接连几日无风的伦敦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雾霾灾害。不少资料中记载有当时的情景:在白天,伦敦人低头看不到自己的鞋;上演《茶花女》的剧院里,人们看不到舞台,只能被迫散场,伦敦交通也陷入瘫痪。

1952年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

  在本次雾霾灾害中,总计约10万伦敦市民患上了哮喘等呼吸道疾病;4天时间内,有4000多人被夺去生命;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去世。45岁以上人群的死亡数是平时的9.3倍,1岁以下的婴儿死亡数是平时的2倍。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让这次灾难成为史上最著名的案例。

  在此后的1956年、1962年,伦敦的雾霾毫无减弱之势,分别夺去了1000多人和750人的生命。

  4.1980年——巴西

  雾霾并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属,当时较为落后的地区也紧随其后受到了污染的侵袭。位于巴西的库巴唐在1950年还是一片沼泽,到1980年则已经成为一座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其钢铁和化肥产量占了全国产量的40%。然而当地的婴儿死亡率是其旁边的圣保罗市的10倍,35%的婴儿无法活到1岁,这里一度被成为死亡之谷。

  和库巴唐有相似命运的还有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上世纪20年代这里还是一个只有3万人的小城,到1970年其人口已经达到100万。使用褐煤的发电厂、家用煤炉排出的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让这个城市成为土耳其污染最严重的城市,被称为“西亚雾都”,堪比如今的北京。

  5.1955年——美国

  燃煤污染尚未解决,20世纪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污染源——汽车尾气。1921年,含铅汽油的问世,提高汽车发动机运行效率的同时,又在汽车危害中加入了一项铅污染,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儿童铅中毒率高达85%。而在美国遭受的汽车尾气污染中,最著名的就是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

洛杉矶街头叫卖空气的人

  1940年,洛杉矶已有汽车250多万辆,每天消耗汽油1600万升,由于城市特殊的地势,空气流动相当缓慢,很容易集聚化学烟雾。1943年,人们一觉醒来,发现空气中散布着浅蓝色的浓雾,发出刺鼻的气味,让人误以为是遭到了日本化学武器的进攻。数据显示,1940年—1946年,洛杉矶每天的降尘从100吨升至400多吨,大雾连年不断。1955年9月,洛杉矶又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两天内有超过400名65岁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这个数字是平时的3倍。1959年,洛杉矶出现烟雾的时间多达187天。当时研究发现,石油工业每天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为500吨,而机动车每天排放1300多吨。

  6。伦敦“雾都”的帽子戴了整整30年

  在1952年的“伦敦雾霾事件”后,英国政府意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并正式向空气污染宣战。1956年,英国颁布《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区内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煤烟污染的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往郊外”。1968年,又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然而这些法令的推行并不容易,按照《清洁空气法》,英国环境部负责控制注册工厂的排放物,而地方政府控制其他非注册领域的排放物。中央与地方对企业管辖区的争夺,为法令落实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普通民众虽是空气污染的最大受害者,但出于利益考虑,也反对政府的一些环保举措。比如矿工原本可以免费获得分派的烟煤,作为薪金的一部分,一旦改用无烟煤,矿工就要多一笔使用无烟煤的开支。

  而改造供暖设备,除中央拨款外,地方政府和户主还要支付约30%的成本,这也是民众所不愿承担的。几经努力后,至1975年,伦敦每年的雾日已下降到15天;1980年更下降到5天,摘掉了“雾都”的帽子。为治理空气污染,伦敦付出了30年的时间。

  7。洛杉矶空气达到洁净标准 用了超过60年

  洛杉矶的情况也并不乐观。美国联邦政府在1963年、1967年先后颁布《清洁空气法》和《空气质量法》,着力控制空气污染。上世纪60年代末,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器被发明出来,能有效减少碳氢化合物和碳化物的排放。当时市政当局要求所有汽车必须安装这种净化器。此举遭到汽车制造商的激烈反对,先是批评净化器技术上有问题,之后又声称改装成本太高。这样一直到1975年,洛杉矶的汽车才全部安装了尾气净化器。

  除了强制加装净化器外,洛杉矶还制定法规,鼓励市民“搭顺风车”。高速公路最左侧的车道被设置为“共乘车道”,一辆车上至少搭乘2人,才允许在这条快速道上行驶。如果单人开车在共乘车道上行驶,要被罚款271美元。2003年,洛杉矶每年有50万人共乘出行。这样多管齐下,至1999年,洛杉矶首次实现全年没有一级空气污染警报;2007年,洛杉矶地区的空气终于达到了清洁标准,此时距1943年雾霾大爆发已过去了64年。

  有趣的是,1937年12月,切尔西主场迎战查尔顿的比赛中,因为大雾,只好提前终止比赛。但查尔顿门将巴特拉姆并不知道队友已经离去,继续在赛场上“坚守”了15分钟。

  8。日本治理空气污染 花了30年时间

  由于空气污染物主要是燃烧煤炭,以及尾气排放造成的,因此改变能源结构,推广使用相对清洁的燃料,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发展,由于在二战中战败,工业发展一度停滞,空气情况转好。但在经济重新起步后,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甚至出现了“四日市公害”(因污染严重,四日市常年烟雾弥漫,很多市民患上哮喘病,并因此死亡)这种重大事件。从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大举治理空气中的硫氧化物。

  日本采取的办法包括:一、“原料和燃料低硫化”,使进口原油低硫化,火力发电厂使用低硫重油,推广使用重油脱硫技术等;二、“排烟脱硫”,通过技术去除废气的硫磺成分;三、“促进能源节约和向污染低的产业结构转型”,减少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尽量使用清洁能源。

  在日本现今的能源结构中,核能、天然气,以及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占有重要地位,加之节能技术的推广,至20世纪90年代,日本硫氧化物的总排放量仅为50万吨,是60年代高峰时期的1/10;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含量从1975财年的0.050毫克/立方米,减少到了2010财年的0.021毫克/立方米。日本治理空气污染,前后也花掉了30年左右时间。

雾霾,PM2.5和空气质量指数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从概念上来区分一下

,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现象进行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PM2.5,中文名称为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Na?)等。

AQI,中文名称为,是定量描述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

>>>[科普]2012年上半年出台规定,将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替代原有的空气污染指数(API)。

总结:从概念上来讲,雾霾只是一种天气现象,而AQI与PM2.5是用来衡量某种天气现象程度的方法,所以雾霾与AQI、PM2.5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AQI与PM2.5有什么不同?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取值方法为:在PM2.5,PM10等六种主要污染物中,根据其浓度分别计算对应AQI值,然后取数值最大的那个作为最终报告的AQI值;

PM2.5指空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其数值一般来源于实测浓度值并计算得出。

空气质量指数等级划分及建议

总结:AQI与PM2.5两者的取值途径完全不同,PM2.5只是空气质量指数(AQI)取值的一部分,通常来说,PM2.5浓度低的空气质量相对都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污染严重会减少空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