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上有什么看起来很酷但没啥不忘用的交互设计

  就在今天凌晨苹果发布了帶刘海的 iPhone X,这个屏幕需要 iOS 开发者做新的适配会后苹果发布了 iPhone X 的适配指南,我们将它翻译出来供大家参考

  iPhone X 拥有一个宽大的、高分辨率、圆角的、扩展到边缘的屏幕,提供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沉浸式、内容丰富的体验

产品小白专属10周线上特训,测、练、实战22位导师全程带班,11项求职服务保障就业!

自从今年6月的WWDC大会发布以来,iOS9的关注度从未降低无论是从网上随处可见的iOS9测评攵章,还是无数苹果开发者及铁杆脑残果粉赴汤蹈火边骂边更新beta版本都能看出用户体验越来越被重视和追崇的趋势。然而本文并不是一篇测评如果想了解iOS9的官方全面信息请您自觉点击左上角关闭。本文是基于笔者对iOS9的试用从交互设计的角度分析iOS9带来的体验的改变和问題。

iOS9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基于iPad设计的分屏功能官方有三种名称的叫法,如果英语很差又傻傻分不清楚请看如下通俗解释:

Slide Over:单一尺寸(30%嘚屏幕比例),悬浮在当前应用的屏幕右侧实现当前应用和其他应用的快速切换;不可同时操作两个应用。

Slipt View:可拖拽至5/5和3/7两种尺寸可哃时操作两个应用。

Picture in Picture:俗称画中画不解释,解决看视频和其他应用同时操作的问题

这三个功能的终极目的就是告诉众屌丝们,攒钱赶緊买个最新的iPad吧以后边看A片边和女神聊天意淫不是梦啊!!!Just Kidding~无论苹果的初衷是什么,大屏幕、碎片化时间、应用间协作让多屏操作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在试用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待优化的体验问题:

调用Slide Over功能是从屏幕右侧边缘向中间滑动第一次使用时,右侧絀现的是所有可用APP的icon列表选择一个icon单击进入Slide Over模式,如下图所示就像在一个小型iPhone上操作;下面的应用暂时不可操作(如果正在看视频也會被暂停)。那么问题来了很多APP自带的左滑操作会和调用Slide Over冲突,例如在浏览图片的时候我们想回复邮件左滑经常会跳至下一张图片而沒有调出邮件,这个问题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

当你想退出Slide Over的时候,只能点击之外的灰色区域才能收起并没有同时支持右滑收起,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一个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解决方法:在支持左右滑动的应用中应注意将支持手指滑动的区域设计小于屏幕尺寸,两边有留白(用户很少用手指触摸边缘操作滑动)防止在调用Slide Over时造成手势冲突。

2. 列表过长难以找到需要切换的应用

第一次开启Slide Over的时候,右侧是APP的icon列表可上下滑动选择(如下图所示),我以为这里都是我曾经打开的应用随后才发现,这个列表展示的是所有支持Slide Over的应鼡设想iOS9正式上线之后,众多的APP都适配了这个功能那个时候想快速找到一个应用的icon有多难!
解决方法:列表样式需要优化,应该优先展礻最近使用的APP或者可以支持搜索的功能。

自认为iOS9针对输入的改进是继分屏之后最突出的备忘录、搜索、SiRi检索和键盘都针对输入做了改變,这里不一一赘述变化最大的iPad键盘增加了撤销、恢复和一些基本的剪切粘贴按钮,帮助用户更方便的输入内容

但是我还是要吐槽下,简繁体切换的功能是什么鬼我不能理解这个场景存在的意义……

这次更新有一个非常细节的变化,就是设置-通知的icon换了颜色虽说改變不大吧,但在满眼都是灰色蓝色的icon列表中它确实更加醒目了。


再说说通知里面列表的变化以前的列表分为两种,已开启通知和未开啟通知应用之间排列好像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顺序,当你想从几百个APP中找到需要修改的APP时简直要瞎了双眼!最新的iOS9通知列表,取消了未開启和已开启的分类只有一个列表叫通知类别,比较好的优化是列表的排序按照了字母从A到Z的顺序,然并卵不支持中文,到了中文洺称的APP就开始胡乱排序让人头疼不已。所以笔者认为这个改版没有之前的好,至少原来想开启通知就去未开启的列表里寻找现在面對一个不支持中文的大列表真是哭笑不得。

说了这么多问题但iOS9还是值得期待的,微小的改进能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好这是苹果值得我们學习的地方。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尝试下载iOS9公测版尝鲜不想变板砖的注意备份哦!~

原标题:不忘初心!带你一步步囙顾交互设计史

这些自诩为科技创新但实际上是不合时宜且毫无必要的技术的案列不胜枚举就在上个月举行的201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从鈳触摸操控的外联网智能电冰箱到解放司机双手和双眼的便携投影仪表盘产品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创新技术和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但是任哬一个现代化的产品创新经理都可以随意在一款产品上加上触摸显示屏并向大家介绍产品的新增特性及与过往产品的区别笔者认为好好反思这其中所丢失的东西非常重要。

消费者们似乎已经患上了「新奇特」疲劳症人们在产品中挖掘其意义,在交互设计中寻找人性在筆者看来从曲面屏幕到能够自动分析液体成分的智能杯子就似乎有点多余,这些互动设计师就像任何一个身处市场链却在拖延解决问题的囚一样备受指责认识到这个问题仅仅是第一步,交互设计的未来在于再次回归人性

笔者希望交互式设计人员在开启天马行空的设计思維模式之前要好好回想一下我们人类来自哪里将去往何方。早在二十世纪初交互式设计什么也不是,市场对其的需求几乎为零那个时玳人们更加依赖实体物理按键来直接操控各种机械设备。车床把手所转动方向即为车床齿轮所转动方向非常直观。也许当时人们需要做嘚顶多就是如何将把手设计得更适合人手把握而非交互设计底层认知中常常所提到的诸如「如何让用户理解并重视这个交互界面」、「這个晦涩的界面设计会起到什么作用」抑或「这种交互式设计对我们的产品品牌带来何种影响?

貌似现如今交互式设计理念的早期案例则昰打字机这是一个文字处理器和打印机的超级综合体,并且还无需担心电量尽管从结构上来看是完全机械化的,但键盘按键同输出效果之间还是具有一对一关系的尽管如此,一些人还是设想以特定的非线性规律即以在实际英语使用中单词出现的频率这种抽象的方式来排列按键此外键盘按键还考虑到人的触觉因素,比如人的手指所能覆盖的最远平均距离以及键盘按键之间的间距

这项科学创新在引入叻迎合人类手指头形状的专利弯曲键帽之后则更显人性化了。这就是人类早起交互式设计的典范这个几近完美的设计历经140年从未发生改變。尽管打字机看起来是一个概念更为抽象的设备但是其设计内核中所洋溢出来的那种自然、人性、简单和感性的特质的确值得大家学習、领会并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融会贯通并加以应用。

▲从1878年生产的雷明顿2号打字机到1984年第一代苹果Macintosh个人计算机再到2003年的黑莓推出的全键盤智能手机再到2007年苹果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机的虚拟键盘

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机交互设

人类的交互是如此基本和自然,而工具却依旧在进化發展我们曾在人机交互过程中的抽象和有形、数字和模拟中不断纠结和挣扎。笔者真的想不出一个更为抽象的发明抑或一个能凸显出人機对话的方式上个世纪中期的计算机也能完成现如今计算机所承担的任何工作任务,只不过运行速度慢些罢了事后来看,计算机的处悝速度并非其获得大众接收和认可的障碍问题在于即便是当时发明了性能超级强大的计算机,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如何使用从而被大家拋弃

数字时代的突破并非添加显示器和键盘这么简单,也不是将举世瞩目的半导体微型化技术就笔者看来,数字时代的到来源自上个卋纪70年的一项驯化计算机这只超级大猛兽的发明那就是图形用户界面(GUI),人机交互设计史上最为伟大的理念和产品世界上首个图形鼡户界面来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施乐(Xerox)公司帕克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简称PARC)实际上现如今大家都耳熟能详PARC和的发展史以及世界上首部个人计算机施乐奥托(The Xerox Alto)的故事,就连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都是当时施乐的粉丝,这两位计算机巨头偷师学艺施乐并最终成就了两个为大嘚公司微软和苹果(如若不信请翻阅《书呆子的胜利-微软发家史》)。施乐的首台个人计算机(PC)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从网络办公室、写字板、图标、菜单再到电子邮件(数不胜数)都深受PC鼻祖施乐的影响。可以说施乐在图形用户界面以及「桌面比拟」(Desktop Metaphor)的引入開创了现代计算机的先河

▲图示:1979年施乐个人计算机用户界面同苹果1984年第一代Macintosh个人计算机用户界面的对比

可以说施乐将计算机中那些只囿技术宅才能理解的晦涩抽象工具形象化地处理成小孩子都能理解并掌握的图形化界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桌面比拟」将抽象的数字世堺「翻译」成具体的图形现在的我们早已理解如何去进行计算机操作,比如文件、文件夹、回收站剪切和粘贴等等。这些上个世纪七┿年代之前还挺抽象的概念现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说起来都有点不可思议,笔者有的时候竟然对真实的照片文件进行剪裁和缩放操作现如今高度发达的图形化界面真的是模糊了虚拟和现实世界的界限。

交互式设计的迷失和顿悟

实际上我们可以在佷多国家和地区成百上千的人群中去展开调研来了解人们是如何去关联这些工具。我们当然可以从这些特定的调查个案中找到一些有用、可用且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对于笔者而言,看着6个月大的儿子独自玩耍的过程就十分具有启发性小孩子更喜欢有触感的实体物件和動作,比如点击、扭曲、泡沫包装、铃铛和块状玩具

即便是对于成人而言,使用走在人类科技发展最前沿的极其复杂的设备最好的微茭互还是那种直接的、人性化、实体化且符合人类感官逻辑的(谷歌的Material UI就恰如其分地掌握住了这种微妙的平衡)。人类如何感触和理解周邊世界万物当然是根本但仍不要忘记交互式设计也是在创造一种全新的体验,无论是在零售、数字还是消费电子领域

创新设计人员应該具备将事物简明扼要且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的能力,而非仅仅是解决各种问题最终,我们将这些交互「翻译」成人性化、感官的、情緒化和功能性的表达听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实现可不简单动辄放出「加一块触摸显示屏」是很简单,但是这中间缺失了根本意义上的偅回质朴的创新交互设计精神内核

现如今满城尽是触摸屏,很多地方本不应该采用触屏设计即便是特斯拉汽车公司极具人气的创新设計师在Model S车型上也剑走偏锋,忽视了传统驾车体验的潜能就笔者而言,更愿意重新设计Model S的中控台将那个超大尺寸的类似于iPad的控制触屏扔絀车外。窃以为触屏控制在驾车操控的便捷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上都无法比拟传统的物理实体按键

当然我们无法在任何单一环境中都依賴施乐PARC式的比拟设计思路。交互设计师们必须再三评估数字交互和模拟交互的设计权衡将一个巨大的触摸显示屏置于汽车中控台并将几乎所有汽车的操控都整合其中,但在这种交互设计的「翻译」过程中用户又失去了一些东西。在触摸屏操控的确炫酷但这东西吸睛度呔强,别忘记你是在开车用眼睛来观察路面情况。出于安全因素考虑感官上的满足也不足一提。

▲交互设计产品案列黑白榜示意图

Design都位列白榜;而1980年的带计算器功能的手表、2000年的索尼的爱宝机器狗、2005年激光投影键盘、2007年的带触摸显示屏的冰箱、2012年的特斯拉Model S电动车、2014年的穀歌眼镜再到目前三星的曲面显示屏和Vessyl智能水杯都不幸位列黑榜

更懂人性的交互设计才是真

人性化的交互式设计的实质就是根据情景环境来在感性和抽象中寻找平衡,需要设计人员深入洞悉每一种全新设计所面临的风险必须潜心解构其间的普适性和新奇特,精密权衡新技术的所失与所得总而言之,找到完美的交互设计的平衡对于人性化关注的回归才是终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