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浆期两优6326不灌浆???急急急

灌水对水稻主要生育期生理生态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水稻作为需水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受到水资源与灌溉条件影响。研究水稻在主要生育期内需水差异以及灌水对水稻生理特性,稻田冠层温湿以及产量的影响,可为在保证产量最大化的同时有效的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对两优6326杂交稻分两次进行播种,每个播期水稻分别在其抽穗扬花和灌浆期进行不同深度灌水处理,并对其生理特性以及水稻需水进行相关测定。试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的需水特性受灌水深度的影响,在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规律基本相似。0-1cm灌水处理的稻田需水量以及需水强度相对最低,4-6cm灌水和8-10cm灌水处理的稻田需水量及需水强度无明显差异。在同一高度处随着灌水深度的增加,水稻上方的温度会相应降低。8-10cm深水处理的空气相对湿度最大,随着观测高度的增加,稻田水层对上方的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减弱。(2)灌水深度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水稻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气&
(本文共91页)
权威出处:
生产潜力的研究对衡量区域粮食生产现状,揭示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农户实际产量提供理论依据。肥料利用率是推荐施肥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由于土壤真实供养分量测定困难,区域间肥料利用率变异机制的模糊,限制了对养分精确管理的进一步探索。本文以辽宁省年间各区域水稻生产实际和"3414"试验数据为基础,结合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辽宁省水稻产量潜力及产量差,同时以肥料效应函数作图法准确估计土壤供磷量(Ps)为突破口,对磷肥利用率(REP)变异机制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辽宁省水稻具有较大的产量差,增产潜力很大,且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辽宁省水稻模拟产量潜力在1591 6kg·ha~(-1)左右。高产记录产量、试验产量分别为11152 kg·ha~(-1)、8659kg·ha~(-1)、农户平均产量为7469kg·ha~(-1)。通过消...&
(本文共59页)
权威出处:
山西省山多地少、土壤贫瘠、水资源极度匮乏,山地丘陵区占土地总面积的80.3%,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0.35%,人均水资源量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和1/9。合理利用富水区的水资源发展水稻生产,对全省粮食生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重大意义。1山西水稻种植现状水稻在山西种植历史悠久,晋祠大米、代县大米、五台建安大米等优质大米曾经享誉海内外。2016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1.05万亩,总产490万kg。1.1历史发展情况20世纪60~80年代中期,山西水稻生产得到较快发展,面积达到34.5万亩,全省平均亩产达到480 kg。8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全省水稻播种面积大幅萎缩,历史上曾作为宫廷贡米的晋祠大米,一度绝迹市场。2015年以来,以运城市永济、芮城、临猗、万荣等4个县(市)新的水稻种植区域逐渐形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太原市晋源区的晋祠大米已有三千多年种植历史。晋祠难老泉周围村庄土地肥沃,有利于水稻生长...&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水稻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25%,对水稻面积及空间分布调查是水稻监测的基础[1-2].传统的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实地测绘,利用行政手段将数据层层汇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调查周期长.遥感具有宏观性、实时性等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面积的水稻空间分布信息[3].近年来星载平台技术的发展使遥感成为水稻监测、提取及制图的新途径[4].水稻喜湿热,生长期内根部需浸没于水中,从播种到收割可分为出苗期、三叶期、移栽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等10个阶段[5],独特的物候特征和下垫面类型是遥感提取水稻的理论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利用多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能够很好地区分水稻与其他地物.但不同传感器的类型、参数不同,不同水稻种植区的气候、物候以及地形不同,因此,合理选择数据源是确保水稻种植区成功提取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光学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两...&
(本文共8页)
权威出处:
调查地区:浙江省慈溪市调查地区:浙江省舟山市对象:中冠农资有限公司周旭东对象:禾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周善丰价格行情:单位:元/吨价格行情:单位:元/吨品种出厂价批发价涨幅品种出厂价批发价涨幅尿素00尿素%氯基复合肥0045%氯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0045%硫基复合肥市场分析:后市预测:市场分析:后市预测:由于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不3-5月份是农业用肥旺季,水稻用肥高峰期还未来临,目前,复合肥市场波动不尽人意,尤其大田作物种植户收需求拉动价格企稳上行。过了5经销商多随销随采。舟山一带,大,观望气氛较浓。原料市场弱益更不乐观,导致部分水稻种植月份,当地肥价下跌可能性很蔬菜种植面积较大,但因跟风种势盘整,对复合肥成本支撑不区早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农民大。复合肥市场局部进入销售旺植情况严重,近两年产量过剩,...&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东海县玉米水稻相邻种植的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粗缩病发病为害日趋加重,部分发病重的田块玉米病株率达90%以上,成为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对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水稻种植区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1发生规律玉米粗缩病[m aize rougd dwarf Fijivirus(M RDV)]是以灰飞虱为传毒媒介的1种病毒性病害。带毒灰飞虱成虫或若虫在小麦、温室大棚或田头地边杂草等场所越冬。翌年5、6月份,陆续迁至附近的春、夏播玉米田传毒为害,造成玉米粗缩病发生。5月中旬至6月初,平均气温20~25℃时,适于灰飞虱发生,田间灰飞虱种群数量达高峰,该期间播种的玉米发病率也最高。带毒灰飞虱成、若虫为害玉米病株,即可成为带毒灰飞虱,带毒灰飞虱可反复为害玉米苗并传播病毒。7月以后为害杂草或秋播小麦,凡被带毒灰飞虱为害的小麦及野燕麦、稗草等杂草和带毒越冬的灰飞虱成、若虫都是该病毒来...&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长江中下游稻区粳型超级稻高产形成及氮素利用的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2期
长江中下游稻区粳型超级稻高产形成及氮素利用的研究
【摘要】:选用长江中下游稻区7个粳型超级稻为试验材料,以普通粳稻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设置7个氮肥水平(N0、150、187.5、225、262.5、300、337.5 kg/hm2),研究不同氮肥条件下粳型超级稻高产形成及其氮素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粳稻在30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普通粳稻在262.5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超级粳稻两年最高产量平均值较普通粳稻高8.50%。与普通粳稻相比,超级粳稻各生育时期茎蘖数消长平稳,最终成穗率高,平均达78.10%;拔节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较低,拔节后较高。超级粳稻拔节前干物质、氮素积累量与普通粳稻相当,而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普通粳稻分别高7.31%、6.55%和8.98%、9.66%;超级粳稻氮素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较普通粳稻分别高3.73%、11.63%和7.95%。超级粳稻较普通粳稻更耐肥,在高肥条件下增产优势明显,且对应的氮肥利用率也较高。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511.2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张益彬;[J];中国稻米;2005年01期
宋桂云;徐正进;陈温福;张文忠;贺梅;张喜娟;;[J];华北农学报;2006年06期
翟虎渠,曹树青,万建民,陆巍,张荣铣,李良璧,匡廷云,闵绍楷,朱德峰,程式华;[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2年03期
王志敏,王树安;[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年03期
张军;张洪程;戴其根;段祥茂;杨波;郭保卫;杜斌;缪瑞林;;[J];生态学杂志;2011年10期
魏海燕;张洪程;杭杰;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张胜飞;马群;张庆;张军;;[J];作物学报;2008年01期
史鸿儒;张文忠;解文孝;杨庆;张振宇;韩亚东;徐正进;陈温福;;[J];作物学报;2008年11期
许明;贾德涛;马殿荣;王嘉宇;苗微;陈温福;;[J];作物学报;2010年06期
吴桂成;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高辉;魏海燕;沙安勤;徐宗进;钱宗华;孙菊英;;[J];作物学报;2010年11期
唐启源,邹应斌,米湘成,汪汉林,周美兰;[J];杂交水稻;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百战,王成超,杜绍印,庄兆金,李勇;[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杨百战;朱峰年;毛瑞喜;谢华玉;吴清涛;李勇;;[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杨百战;杨连群;马秀娟;谢华玉;张士永;;[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董曙光;施凤雪;方莉;房玉伟;丁祥海;;[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杨安中;朱启升;张德文;朱昌菊;王士梅;;[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徐启发;徐哲生;唐小马;曹新国;吴学忠;郭丽敏;鲁宣;;[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袁杰;王奉斌;张燕红;布哈丽且木;魏玉波;梁乃亭;文孝荣;;[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9期
王宝和,周长海,白和盛,张永泰;[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5期
郭万胜,王曙光;[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李胜群;陈景道;左庆;;[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建民;;[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杨从党;;[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郑永美;丁艳锋;王强盛;李刚华;王惠芝;王绍华;;[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杨建昌;杜永;刘辉;;[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吴昊;李刚华;王强盛;袁奇;郑永美;王惠芝;丁艳锋;王绍华;;[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谢仁康;俞华林;杨永春;陈长林;王玉红;;[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申建斌;邹冬生;陆魁东;宋忠华;刘云开;;[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彭长青;李世峰;钱宗华;徐长青;吴九林;周宇;徐希春;;[A];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黄庆宇;李刚华;杨从党;丁艳锋;杨佳梅;杨云凤;;[A];云南省作物学会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凌励;王升;包明霞;花茂忠;陈冬萍;;[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党红凯;[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李锦卫;[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王成雨;[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吕长文;[D];西南大学;2011年
杜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胡树平;[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张玉芹;[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李旭毅;[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曹仲华;[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刘金山;[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小玲;[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刘荣森;[D];塔里木大学;2011年
张娟;[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曹倩;[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吕鹏;[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樊晓翠;[D];西南大学;2011年
刘广银;[D];西南大学;2011年
惠楠;[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赵莉;[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张传伟;[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乃霞;杨益花;;[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蒋彭炎;[J];中国稻米;1994年02期
程式华,廖西元,闵绍楷;[J];中国稻米;1998年01期
朱德峰,林贤青,陈苇,孙永飞,卢婉芳,段彬伍,张玉屏;[J];中国稻米;2002年02期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张益彬;[J];中国稻米;2005年01期
张相林,姜福臣,李淑芹,许景刚,祝崇学,何万云;[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黄育民,陈启锋,李义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杨惠杰,杨仁崔,李义珍,姜照伟,郑景生;[J];福建农业学报;2000年03期
杨惠杰,杨仁崔,杨惠杰,李义珍,郑景生,姜照伟;[J];福建农业学报;2002年04期
谢华安,王乌齐,杨惠杰,杨高群,李义珍;[J];福建农业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立军;[D];扬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朱艳;王绍华;曹卫星;;[J];作物学报;2009年04期
余飞宇;黄俭;王冬兰;许建华;王萃;李飞飞;;[J];上海农业科技;2010年02期
左青松;唐瑶;石剑飞;杨光;惠飞虎;冷锁虎;;[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03期
杨世民;郑顺林;石海春;喻晓坪;柯永培;袁继超;;[J];玉米科学;2010年02期
黄卫群;郝兴顺;冯志峰;周凯;;[J];陕西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吕鹏;张吉旺;刘伟;杨今胜;苏凯;刘鹏;董树亭;李登海;;[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04期
周均湖;司明霞;周静;;[J];河北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王米;杨京平;徐伟;汪华;孙军华;;[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年01期
王秋君;张小莉;罗佳;黄启为;沈其荣;杨兴明;;[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年05期
叶世超;林忠成;戴其根;贾玉书;顾海燕;陈京都;许露生;吴福观;张洪程;霍中洋;许轲;魏海燕;;[J];中国水稻科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道中;张成军;郭熙盛;;[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王道中;张成军;;[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方敏;艾天成;周升波;聂小菊;樊小林;;[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李金洪;白银凤;李伯航;;[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谷佳林;曹兵;衣文平;李亚星;杨宜斌;徐秋明;;[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华春;王仁雷;李霞;陈国祥;魏锦城;;[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蒋新华;贺春强;储亚云;朱彩云;李勇;;[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刘雪香;钟卫胜;兰金隆;;[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吉荣龙;崔必波;黄志勇;费月跃;顾克余;樊锦春;;[A];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汤飞宇;吴国平;杨俊;肖文俊;周小娇;张利华;;[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东光县农业局
班红卫 崔英杰;[N];河北科技报;2009年
李亚玲;[N];农民日报;2009年
王小波;[N];农资导报;2010年
章华飞;[N];泸州日报;2010年
河北家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李藏朝;[N];河北科技报;2010年
包和平;[N];吉林农村报;2011年
邯郸市馆陶县魏僧寨镇高效农业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王天佩;[N];河北农民报;2010年
本报记者 郭俊娟;[N];河南科技报;2010年
常德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李春香;[N];常德日报;2011年
省农科院作物所
宣汉农业局;[N];四川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成雨;[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石剑飞;[D];扬州大学;2010年
钱银飞;[D];扬州大学;2009年
谢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魏冬;[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李勇;[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叶全宝;[D];扬州大学;2005年
Sikander Khan T[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万靓军;[D];扬州大学;2006年
仲晓春;[D];扬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冬影;[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曹胜彪;[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杨世佳;[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顾海永;[D];扬州大学;2007年
夏科;[D];扬州大学;2007年
赵斌;[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王杰;[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郭振华;[D];扬州大学;2009年
潘圣刚;[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崔昊;[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不同生育期温光条件对宣城地区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27期
不同生育期温光条件对宣城地区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摘要】:水稻分期播种是研究温光条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确定最佳播期的便捷途径。本试验以宣城地区水稻品种‘两优6326’、‘南粳44’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播期试验下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的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2种水稻全生育期均缩短。‘两优6326’各阶段籽粒灌浆速率随着播期延迟而逐渐上升,‘南粳44’全生育期灌浆速率在D2播期最高,其他阶段籽粒灌浆速率随播期延迟反应不一;‘两优6326’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随播期延迟均呈递减趋势,‘南粳44’理论产量以D3播期最高,D2播期最低。此外,通过不同阶段积温、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与各阶段灌浆速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得出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影响结论。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511;S162.5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符冠富;王丹英;李华;陶龙兴;章秀福;;[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晓青;[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东北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东北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
【摘要】:【目的】明确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的实际影响,降低对未来粮食安全预测的不确定性。【方法】依据东北水稻生产和气候变化的长期观测数据,并结合田间开放式增温试验(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FATI),系统研究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结果】历史数据分析发现,近几十年来东北水稻单产与其生长季的气温呈明显递增趋势,相关显著,但与降水量变化相关不显著。理论推算表明,水稻生长季最低气温升高1℃,水稻单产可提高6.0%以上。田间试验发现,在目前的气温背景下,水稻冠层气温升高1℃,单产可提高10%左右。近四十年来东北水稻新品种的生育期每10年约延长3 d,与近二十年来田间观测到的水稻实际生育期延长幅度基本一致,达5 d左右;与1970年相比,2010年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24倍,种植重心向北位移了近110 km,与东北水稻生长季≥10℃有效积温带北移的幅度一致。【结论】气候变暖对东北水稻的直接增产效应显著,稻作系统可以通过品种改良、栽培改进和区域调整等策略来逐步适应气候变化的趋势。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稻作制度调整上,应充分挖掘增温的增产效应及作物系统的适应潜力,调整时机和幅度应适当迟后于预测的气候变化进程。在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要注意因水稻生育期延长和种植区域北扩而可能遭遇的低温冷害等极端性天气。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51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大河;;[J];科技导报;2009年11期
田云录;陈金;董文军;邓艾兴;张卫建;;[J];作物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山仑;;[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2期
董锁成;陶澍;杨旺舟;李泽红;李宇;;[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杨芳;刘露;;[J];干旱区研究;2012年02期
江滢;赵宗慈;;[J];科技导报;2011年06期
岳征文;王百田;王红柳;杨浩;;[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张卫建;陈金;陈长青;;[J];北方水稻;2012年01期
董文军;邓艾兴;张彬;田云录;陈金;杨飞;张卫建;;[J];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董文军;田云录;张彬;陈金;张卫建;;[J];作物学报;2011年05期
陈金;杨飞;张彬;田云录;董文军;张卫建;;[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兴洋;周成霞;潘徐燕;孙纳卡;;[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卫光;彭世彰;缴锡云;徐俊增;罗玉峰;;[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云录;[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董文军;[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革非;[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封超年,郭文善,施劲松,彭永欣,朱新开;[J];作物学报;2000年04期
闫素辉;尹燕枰;李文阳;梁太波;李勇;邬云海;王平;耿庆辉;戴忠民;王振林;;[J];作物学报;2008年06期
金正勋,杨静,钱春荣,刘海英,金学泳,秋太权;[J];中国水稻科学;2005年04期
顾自奋,朱庆森,曹显祖;[J];中国农业科学;1981年06期
田云录;郑建初;张彬;陈金;董文军;杨飞;张卫建;;[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北京农业;2009年14期
宋广镇;;[J];农业知识;2010年25期
佟健,侯保平;[J];农业科技管理;1998年08期
张舵;王建;;[J];北京农业;2009年20期
蒲金涌;姚小英;邓振镛;姚玉璧;王位泰;张谋草;;[J];作物学报;2006年09期
周震;王鹤龄;李耀辉;;[J];中国棉花;2006年11期
王石立,赵艳霞,王馥棠;[J];中国农业气象;1996年04期
方修琦,王媛,徐锬,云雅如;[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杨志慧;;[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1年06期
齐世军,曲树杰,陈令梅;[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光俊;陆贤军;高方远;郑家国;陈沧桑;;[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凌启鸿;;[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陈长青;钱春荣;邓艾兴;张卫建;;[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张翠英;;[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吴小毅;王辉芳;;[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王鹤龄;王润元;陆登荣;牛俊义;孙万仓;;[A];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C];2007年
郝立生;闵锦忠;;[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裴洪芹;吴君;吕学梅;邰庆国;;[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曹玲;邓振镛;窦永祥;杨晓玲;;[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葛秋芳;[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张德勇?记者
张丽辉;[N];河北日报;2007年
;[N];湖北科技报;2006年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赵秉强;[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8年
颜园园;[N];林芝报;2008年
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高级农艺师
卢国欣;[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程刚;[N];科技日报;2008年
唐景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冯海波;[N];广东科技报;2008年
邓肯;[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英彬;[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孙雯;[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张运波;[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董文军;[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李志岗;[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康银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朱红根;[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丽静;[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贾建英;[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王小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陈金平;[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鱼静;[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梁怀宇;[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0年
江巨鳌;[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杨凡;[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崔巧娟;[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陈志军;[D];武汉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多效唑在水稻抗倒伏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权威精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灌浆期田里放大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