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模夏令营青岛站怎么样是在森林里举行的吗?

8321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86710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广东2位教师入选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名单
ART TROUPE
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正在进行中,令人高兴的是广东也有两位老师入选候选人名单,他们分别是中山大学教授王庭槐(37号)和梅州市丰顺中学教师程小鸥(38号)。 教书育人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请用您的宝贵一票
一起为两位老师助力加油!
投票规则及方法
投票时间:7月20日0:00至8月15日24:00
“人师”王庭槐
* 回归课堂教学探索教学科研“两个轮子一起转”
* 回归本心,因材施教特色育人
* 以生命为本,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提高科研素养
* 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尊师重教榜样
中山大学教授
从教36年,他虽然几乎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自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他就把爱学生当成是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在各种纷杂的思潮观念冲撞中,理智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做个好医生,首先要做个好人”。
向上滑动阅览王庭槐老师相关事迹
1982年从广州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王庭槐一直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
从教36年以来,学子遍布海内外,经其指导的本科生和4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都已成为大型医院的一线医生或学科带头人,有些已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医学学术骨干。在学生们眼中,王教授教育理念先进,授课方式灵活,实验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和严格的要求,并注重帮助学生从实验中加深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领悟。他主讲的生理学和实验生理科学原是国家精品课程分别在年升格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王教授积极推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主持6项国家、省、校级教研和教改课题,获得5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0次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014年,他入选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教学之余,他尤其注重科研。这些年,他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基金课题15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研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教材34本。他揭示了雌激素对血管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反馈机制的内容,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临床价值。
回归课堂教学,探索教学科研“两个轮子一起转”
自1982年从教至今,王教授一直在“啃”教学改革这块“硬骨头”。他始终认为:“教学改革的灵魂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并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在此过程中,必须靠团队,只有大家形成共识才能实现。”
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是王庭槐教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建立了新型生理学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初步感受科研的全过程,为学生开拓视野、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条件。在传承中山大学医科“三基三严”教学传统的基础上,王教授牵头创新了“三早”教学模式,即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并形成了教学理论成果。从1998年开始,大力开展临床观摩教学和假期集中赴家乡所在医院预见习、Summer Student、业余科研、科研助理、“家庭医生”计划、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社区“CDC”行动计划与“心连心家庭护理”计划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加强了理论知识与临床的实际联系,加快其职业角色的转换,感受医院、感受医生、感受病人,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科研、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成果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成为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医学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并取得显著的育人效果。
教学内容的改革关键在于教材的改革。这些年,王庭槐教授十分重视教材的建设,并为此呕心沥血。在前期教学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王教授连续三届担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该教材出版后广受好评,发行量已近100万册。他还主编了全国第一本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国家医学电子书包《生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领衔主编了我国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部本科《生理学》慕课课程。
在教学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王教授非常重视科研方面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他在甾体性激素的心血管效应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和现代治疗学前沿研究两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他从基因和非基因两条途径、心肌和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多个层次系统深入研究了雌激素抑制血管损伤反应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该研究获2009年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王庭槐结合现代治疗学前沿研究,建立了目前国内首个研究生物反馈生理机制的实验室,带领研究生发现了正常心理差异对生物反馈效果的影响,并率先将混沌动力学理论及近似熵分析方法引入生物反馈的信号分析中,解决了生物反馈机制研究中的部分瓶颈难题,并率先应用生物反馈对高血压前期进行干预,为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与此同时,王庭槐大力提倡增加科研课题在教学中的融入度,加强科研对教学的推动力。他的“雌激素心血管保护作用”“生物反馈及其机制”等科研成果已经成为本科生和研究生《高级生理学》《临床生理学》的学习内容。
如今,《生物反馈》课程现已经成为了本科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为了更好地实现科教融合,他在科研实验室中建立了中山大学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基地,最大限度地把科研资源和成果与学生共享。
回归本心,因材施教特色育人
王教授十分重视对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层次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并基于不同的学生类型因材施教,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如何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培养符合全球医学教育要素的优质医学人才,是王庭槐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这些年,王庭槐在教学中时刻贯穿的发散思维和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成了学生在书本之外学到的重要一课。怎样规划人生,怎样追求理想,怎样把握机会,怎样看待成败,王教授把这些化作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一点一滴的生活琐事,折射出深刻的道理。
经王教授指导的80级本科生宋尔卫教授,现已成为乳腺肿瘤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在大学期间,宋尔卫就已在王庭槐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其创新思维及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宋尔卫教授与哈佛大学医学院CBR合作研究项目,他的一篇论文被评为“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的代表性成果。
宋尔卫在一篇题为《闪烁着创造性火花的实验课》的文章中曾这样写道:“王庭槐老师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把我们引向一个崭新的天地,照亮我们医学学习的道路。”
从教36年,王庭槐几乎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始终把“爱生、奉献、乐教”的高尚师德投入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用真情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育英才。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王庭槐就把爱学生当成是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在各种纷杂的思潮观念冲撞中,理智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做个好医生,首先要做个好人”。
“感恩老师,感谢老师,如果没有王老师,就没有我的现在,是老师点亮了我的人生。我曾经接受过老师的资助,这是一辈子的恩情。”现在是澳门镜湖医院口腔科医生的小冉如是说。
小冉是王庭槐所教的生理学课堂上的一名学生,出生在贵州思南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境贫寒,假期时常外出派发传单,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当时任学校医学教务处处长的王教授得知了这一情况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了帮助小冉,王庭槐将他带到家里为其孩子担任家教,并以此名义向学生支付家教费用,作为其生活补贴。小冉初来乍到,学习上和生活上无法适应,难以融入,一度感到迷茫。王庭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学生,帮他解开心里的疙瘩。不久,小冉很快就融入大学生活和同学的群体。几年后,小冉成了一名优秀的口腔科医生。
学生小伟是典型的网络游戏成瘾者,来自一个贫困山区,曾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但因沉迷网游,荒废学业被学校退学,一年苦读之后考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大学宽松的管理环境和贫困生活带来的压力,使他又重新回到了虚幻的游戏世界,日夜苦战的结果是期末的“红灯高挂”。
就在他对自己失去信心想要放弃的时候,王庭槐找到了他,“申请勤工助学岗位解决了经济的困扰;一次又一次的促膝长谈,使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走出后,小伟后来成了一家省级三甲医院出色的外科医生。
多年以后,谈起王教授,小伟仍然满怀感激。
以生命为本,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提高科研素养
医学是一门直面生命的科学,稍有差池即性命攸关,这一特点使它以高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区别于其他学科。另一方面,它又极为强调创新,医学发展史上每一次进步,都是创新思维结出的果实。因此,在占据医学课程总学时超过50%的实验课教学中,王庭槐对此十分重视。
王庭槐记得,在第一天给学生上生理学实验课时,当看到一位学生用刺蛙针捣毁蛙的脑和脊髓却未成功(动物的肢体在痛苦挣扎)时,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给予了我们人类这样的权利,随意去决定另外一个生命的存亡?而今天这只青蛙,本可以活蹦乱跳地与人类和谐相处,却为了你们的学习,要付出无辜的生命,这样,你应该如何去善待它?”一番话,使得学生们开始思考起生命教育的意义来。
还有一次,当有些同学在做蛙心灌流实验时,将青蛙的耻骨联合以上的腹部和胸部的肌肉完全掀开,导致青蛙所有的内脏都血淋淋地暴露在空气之中(按实验要求只是暴露纵隔部位)。有个顽皮的同学还说:“这样好看啊。”王庭槐教授马上从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严厉地对他说:“一个对生命麻木甚至残酷无情的人,怎么能成为仁心仁术的好医生?今后你们都是从事医学工作的,在做手术时,应尽量用最小的损伤换取最佳的手术条件。从实验教学的角度考虑,过分暴露和大面积的组织损伤本身就足以导致蛙心正常生理活动的改变,这样怎么能够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呢?”同学们都被王教授的话触动了,在以后的实验中,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进行麻醉、切开皮肤、缝合等有关的创伤操作,并给一些非手术区、非观察区的动物肢体轻轻盖上一层纱布。
尊重生命的教育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每个医学生的头脑中。“向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做出牺牲的‘鼠鼠兔兔们’致敬!”临床医学专业廖嘉炜同学在他的实验课程论文答辩的第一张幻灯片上,醒目地打下了以上字样。
王庭槐在指导学生做完实验后,要求学生提交翔实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并提倡学生尽可能用英文书写。业余时间开放他的实验室给学生做实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自发组成学术组、公关组、会务组,将优秀的实验论文或报告挑选出来,自行公关找赞助,联系出版社出版、印刷,组织公开答辩,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这项工作一做就是十年,每年都形成一本闪烁着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论文集。
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尊师重教榜样
王庭槐刚毕业到生理教研室的时候,老一辈生理学家侯慧存教授专门辅导过他的专业英语。侯教授对学生进行个体化教学,因材施教,强调下苦功分段背诵专业英语,这对王教授帮助很大,这种教学方法也给了王教授很大的启发。侯教授出身于医学望门,是我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侯宝璋教授的长女。她自小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曾在当年林语堂先生主办的“天才梦”征文比赛中勇夺探花,而第一名的获得者就是民国才女张爱玲。侯教授熟读诗词,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信手拈来、娓娓而道,古今中外名著力作几乎无一不晓,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爱学生,乃至学生的学生”的为师之道,是王庭槐对恩师精神的传承,亦感念师恩重如山。侯教授晚年因儿女留居国外,丈夫常年住院,生活比较孤独。连续近三十年,每年恩师侯教授的生日、教师节、中秋节、元旦、春节等重要的节假日乃至日常,王教授都会带着学生去看望恩师,一方面排遣了侯教授的孤寂,给老人带来心理的慰藉,另一方面学生们又从与侯教授的闲聊中了解到历史与人文知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医学精神的理解和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力。这已经成为了他的研究生的必修素质课。《荀子·大略》有道:“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尊师重道,也成为了王教授的教学特色和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佳谈。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当谈到对教师的认识时,王庭槐说: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我觉得,教师更是一个光明的职业,当他让别人获得光明的时候,自己的光芒并无丝毫减弱。相反,会因为燃起更多的烛光而相映增辉。
校园德育活化石
* 身残志坚,用行动不断为自己正名
* 他站在哪里,哪里就是一块催人奋进的励志铭牌
* 有一种爱,纵然躺在手术台上心里装的还是你
* 有你在,校园才有了了不起
梅州市丰顺中学教师
虽双腿残疾、行走困难,在求学、求职路上屡被拒之门外,但他始终抱持“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自学成才,一次次用行动向残酷的现实为自己正名。 用两年打工和自学成为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自费插班生,圆了大学梦;得知家乡的中学奇缺英语教师,他毅然放弃大学任教资格,回家乡当了一名高中英语教师。
向上滑动阅览程小欧老师相关事迹
广东省梅州市的丰顺县,地处粤东山区,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程小鸥是该县唯一一所重点中学——丰顺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
身残志坚,用行动不断为自己正名
程小鸥是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双腿残疾,行走困难。作为一个残疾人,程小鸥老师怀抱“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79年和1981年两次参加高考,虽然两次都考上重本线,其中1979年那次还考出了梅州市应届文科第一名的佳绩,但因他是一名残疾人,未能如愿入学。此后,他又经历了几次被工厂企业拒之门外的遭遇。从渴望到失望,从追求到失落,他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那一年,小鸥19岁。
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日子。小鸥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他不甘成为一个无所作为的人,更不甘做一个被生活摧毁的人,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又是那么渺小,那么无助!他千百次地反复问自己:“我真是一个废人吗?如果我无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他觉得这种被社会边缘化的痛苦,比肉体创伤更加痛苦!
幸运的是,就在这时,张海迪出现了。日,小鸥含着眼泪看完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个特别节目——《张海迪事迹报告会》。英雄的事迹深深地鼓舞了他!面对不幸和挫折,张海迪没有在自叹自怜、自暴自弃中消磨生命,而是高举起生命的旗帜,融入时代的洪流,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小鸥从她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而今,每当小鸥以一个教师的目光回顾这段往事时,他说,这段经历证明:一个伟大的心灵和崇高的道德榜样,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是多么巨大!
于是,小鸥振作了起来。他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自学的生活。他在一家私人工场中找到了一份工作。与此同时,他开始自学英语。每天傍晚,他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视机,等学完了当天的英语教学节目的内容,才吃晚饭。两年中,他学完了包括《Follow me 》《On We Go》等教材的全部课程,这为他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84年,在经过了两年的打工和自学生活以后,他终于抓住了一个机遇,成为嘉应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的一名自费插班生。坐在大学明亮的教室里,他如饥似渴地充实着自己,成绩很快就在班里名列前茅。1986年,小鸥以优异的成绩在嘉应师专毕业后,一个选择是留在嘉应师专的英语电教室工作和担任一些听力课。学校通过了,系里通过了,课程也安排好了。而传来了家乡的汤坑中学(即丰顺中学的前身)太缺英语教师的消息。汤坑中学的校长捎话来,希望小鸥能回到家乡去教书。想到自己一个残疾人,是家乡父老的培养和帮忙才有今天,因此小鸥放弃留在高等学府的机会,毅然回到汤坑中学,当了一名高中英语教师。
他站在哪里,哪里就是一块催人奋进的励志铭牌
在32年的教学生涯中,小鸥在工作中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每上完一节课,他常会感到腰酸脚痛,气喘吁吁,浑身上下像散了架似的。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他始终坚持站着给学生讲课,虽然拄着拐杖,但残疾的双腿让他不胜负荷,有几次累得摔倒在讲台上……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向学校要求减少课程。相反,他的授课量超过了许多老师。他的同事有时感慨地说:“程老师,我们都常常忘记你是一个残疾人了!”
如何成为一名21世纪更加出色的英语教师,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程小鸥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从单纯的“教书匠”向“科研复合型教师”转变,并逐步形成了自己“教书与育人并重,语言与文化并重,能力与素质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学风格。他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隐性课程理论”与“情感教学理论”,在教师育人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程小鸥认为,当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就会越来越重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道德教育。教书与育人永远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一肩挑起的两副道义重担。
然而,多年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过分强调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忽略了作为道德教育主体的中小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情感需求。“现实的外施性的德育面临的困难是它难以进入到儿童心灵深处,因而低质低效”。那么,如何让道德教育由外化走向自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程小鸥正是以自己的实践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 教育必须感动受教育者!
有一天,小鸥收到班上一位女学生发给他的E-mail:
“……我的沉默寡言是家里给我的,从小到大我很少跟爸爸沟通!每天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一声爸也不必叫出口,因为已经习惯了。吃饭的时候,我几乎连看他一眼都不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对我了解多少呢?在路上,我不叫他恐怕他都认不出我来。也许他会忘了我是几岁、不知道我读哪班、不认识我的同学……”
这种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令小鸥感到心酸!碰到这样的情况,传统的教育是跟学生讲孝道,但这个已经不起作用。“二十四孝”的故事学生都懂,但却无法解决现代人之间的隔膜与鸿沟。上课的时候,小鸥选了一首英文歌曲:Celine Dion的《Goodbye’s(令人心碎的永别)》,给学生上了一节英文歌曲欣赏课。
这是一首表达了丧母之痛的歌曲,曲调优美而哀伤。它既是母爱的颂歌,也是母爱的挽歌。理解了这首歌的歌词以后,学生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现实、同时却又残酷无比的考问:“父爱、母爱虽然伟大而温暖,但终有一天要与我们说再见!因此,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与父亲、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天?”
接下来,小鸥开始讲述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小时候祖母是如何历尽艰辛抚养他教育他成人的。他描述了祖母最终在他的拥抱中逝去时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他作为一个父亲最想对孩子说的一些心里话。感人的歌曲和感人的故事,顿时让许多学生泪流满面。同学们在感动中说出了“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这节课之后,小鸥分别跟给他E-mail的学生和她的家长深谈了一次,父亲答应以后抽出时间多陪女儿、多跟她沟通,女儿也因此去除了心病,焕发出令人吃惊的活力和干劲,在当年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一举荣获一等奖,并且是梅州市最高分!
有一种爱,纵然躺在手术台上心里装的还是你
这就是程小鸥老师提倡的“情感教育”,类似的例子还很多。一个又一个梅州市第一名的英语高考和竞赛的佳绩,让程小鸥倍感欣慰,他也由此从一名残疾人,成为市县英语学科的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广东省特级教师。
正当程小鸥奋斗在他心爱的教学岗位上的时候,不幸再一次降临到他的身上。2007年11月,在一次常规的体检中,他被查出患上了肾癌,肿瘤的大小已经达到了7公分,情况万分危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家人和学同事们都着急万分,他们催促他马上住院手术。但是,他非常平静地对校长说:“再给我四天的时间吧,我要把这个单元的课上完后再去住院!”
癌症意味着什么,小鸥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在给学生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他的心里充满了不舍。尽管他有万语千言要对孩子们讲,但他又不愿意把实情告诉他们,因为,他不愿他们为自己担心。那天讲完了所有的功课后,他突然提出,要教学生们唱一首英文歌曲《雪绒花》。他告诉他们:雪绒花是真善美的化身,象征着高尚的情操和纯洁的爱。无论将来你们会有多大的作为,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功,无论生活的风云如何变幻,在你们的心中,要永远永远珍藏这朵洁白无暇的雪绒花!
日,广州的医生为小鸥做了右肾切除手术。那天早上,他早早醒来,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他心里惦记的还是他的学生们!于是,小鸥老师用手机给他们发了一则短信:
“我亲爱的孩子们:
再过两个小时,我就要走上手术台了。此刻,我回忆着你们的每一张笑脸,心里洋溢着快乐和温暖的感觉。
孩子们,当我给你们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再陪伴你们一直走下去啊!我教你们唱《雪绒花》,是希望你们的心中永远永远保持一份纯洁而高尚的情操;我很认真地上完我的最后一课,那是想让你们明白做人做事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认真的态度!你们能理解老师的用心吗?
你们在短信里告诉我:班里的同学现在更团结了,这次月考你们的英语成绩不错……这些好消息都令我十分欣慰和兴奋!让我更有勇气去战胜病魔!谢谢你们!
今天你们的英语课是在下午的第二节。上课之前,你们能再为我唱一遍《雪绒花》吗?那时候,我应该还处在昏迷状态,但我相信我的心是一定听得见的!我们一起加油吧!
我爱你们!”
有你在,校园才有了了不起
就在小鸥老师即将离开病房,前往手术室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起来。电话的那头,是他的那些学生们!他们为小鸥老师齐声高唱那首英语歌曲《雪绒花》……
孩子们的歌唱得不算整齐,歌声里还夹杂着他们的哭泣声,但在小鸥听来,那绝对是天籁之音了!唱到最后一句时,孩子们把歌词改成了“Bless my teacher forever! (愿上苍永远保佑我的老师)”。歌声回荡在病房中,与小鸥老师同住一个病房的几位病友和他们的家属都流下了眼泪,而小鸥老师却感到非常开心!因为他知道,他播下的那颗纯洁美丽的雪绒花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里开始发芽生长了!
小鸥生病的消息迅速在他的学生中传开了。学生和社会对他的关心,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劫难过后,他更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小鸥老师常说:"生命的本质就是创造!生命的本质就是要快乐和幸福!我应该在创造性的工作当中,去追求我的快乐和幸福!" 因此,手术后,他仅仅在家化疗和休养了半年,就向组织提出了重返工作岗位的要求。2008年9月,程小鸥老师重新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他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幸福!
生活是公平的,天道酬勤!辛勤的汗水终究浇开了鲜艳的花朵。程小鸥的学生在历年的高考和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得省、市、县的最高分。在1998年的高考中,他的一名学生取得了梅州市英语专业综合分第一名的成绩,他的另一位学生在当年的英语复试中取得了95分的全市最高分。2001年4月,他的学生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以99分的高分,取得了梅州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8月17日,该学生应邀前往澳大利亚领奖,是6位获得金牌的学生之一。她并在领奖仪式上代表中国获奖者致词。在2004年的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中,小鸥老师有15名学生参赛,结果有6人获全国一等奖,6人获全国二等奖,三人获全国三等奖。其中一人还取得了梅州市第一名的成绩。2006年高考,梅州市英语专业成绩前50名考生中,小鸥老师的学生就占了20名。
1999年程小鸥被评为“全国优秀外语教师”,2003年被授予“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2003年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首批“梅州市名教师”的光荣称号。2006年3月,在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系统“名校长”、“名教师”评选活动当中,他被评为 “广东省名教师”。2006年12月,他荣获“广东省特级教师”称号。2007年8月,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2009年7月他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光荣称号,并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6年被评为“广东好人”。
程小鸥老师曾经在给一位学生的复信中写道: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是个匆匆的行者。当远方的你们高歌猛进之时,我却疲惫地在一条清溪前坐下,突然觉得自己更愿意做一个宁静地聆听松间清泉的看林人呢!但是,天边的云絮知道,双腿的残疾困住了我飞起来的梦想,但却永远困不住我想飞的心。于是,我便成了一个‘制作翅膀的工匠’。当蓝天上有鸽哨传来时,我会说,我的心就在那里!”
Contact Us
责任校对 / 媒体部 邵广识
转发来源 / 中国教育新闻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沉浸在大自然中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地球的情感,教会孩子尊重自然,学会珍惜
Product Advantage
促进孩子社交、冒险精神、自立和自信、运动和思考能力等品质的发展
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告别“基本靠吼”的教育模式
Latest Activities
一个孩子在他的青少年时期,至少要有三次身处自然学习的经历。这些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意义非凡的,是无比珍贵的。小楷模自然教育认......
暑假来临之际,很多家长都在疑惑什么样的兴趣班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小楷模自然教育认为学习类的夏令营很多,但是繁忙学期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每到暑假家长们都会担心自个的孩子会堕入虚拟国际当中而无法自拔。如何才可以让孩子走出虚拟国际,摆脱城......
Wonderful Moment
400-660-8525
Copyright 2016 - 2018 河南小楷模营地教育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号& & 全网推广:网总管
在线微信客服二维码
官方微信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杰伦演唱会青岛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