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人魏巍简介因为转基因被抓了吗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十二五”期间,转基因专项针对保障食物安全和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战略需要,围绕主要农作物和家畜生产,突破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规模化转基因、生物安全等关键技术,完善转基因生物培育和安全评价体系,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新品种,实现新型转基因棉花、优质玉米等新品种产业化,整体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拒绝访问 | www.chyxx.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chyxx.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4b3da15e0dc43e3-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转基因育种的原理
我的图书馆
转基因育种的原理
简介: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转基因”这个在全球承受无尽争议的词汇,成为2014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热词之一。而争议的关键在于人类是否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可以代替上帝改造自然。毕竟人类曾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通过一项法令,允许欧盟成员国根据各自情况选择批准、禁止或限制在本国种植转基因作物。该法令还将提交欧洲理事会,如一切顺利将于今春生效。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转基因植物育种
当前位置: > 专题专栏 >
转基因植物育种
日期:日&&&&&
&&&&人们都说,21世纪将是生物科技的世纪,近些年,生物工程、农作物基因工程,植物转基因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相继培育成功。
现代生物科学发现,各种生物的生息繁衍都是因为生物细胞里有遗传物质DNA,这种双螺旋结构的DNA,即生物基因,主宰着生物传宗接代的史命。
所谓转基因植物育种,就是人类应用生物基因工程自作主张地把一种生物基因剪切、缝合到另一种生物上。这种基因工程它可以在动物、植物、细菌之间进行。使遗传基因DNA相互转移,重新组合。根据人的意志去改造植物的遗传性状,培育出自然中不能有的植物新品种。
在21世纪里,生物工程、植物转基因工程将怎样发展呢?
(采访:21世纪的农作物生物工程、转基因植物工程将为世界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基因组的研究将由结构基因组向功能基因组转变。对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构建其基因体库。然后利用转座子标签T-DNA标签或图位克隆技术分离和克隆基因。
在21世纪谁抢先了解掌握基因的功能,谁就拥有该基因的知识产权。
在21世纪植物基因工程将从单基因性状向多基因发展。也就是说把抗虫、抗病、高产等多种基因都组合在一起。使植物得到更好的品种。
同时还将更多的研究、利用转基因工程,把有益健康的基因转移到植物、农作物中去,去改变植物的品质。使粮食作物生产的食品,成为健康食品、功能食品、营养食品。
比如说,普通稻谷里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通过转基因工程,可以让水稻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人们吃了这种水稻就不得夜盲症,或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各种疾病。
西红柿和土豆是人们喜爱的蔬菜,通过转基因工程人们将培育出地上结西红柿,地下长土豆的新品种。还可以培育出蛋白质含量等同于肉类的马铃薯。
加入西瓜基因,让柿子椒长得差不多有西瓜大。
通过转基因工程,人们将尽快培育出抗旱、抗碱、抗土地贫脊、抗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为改造荒漠化,环境污染提供优良的树种和草种。)作者:李瑜 来源: 发布时间:
选择字号:小 中
中科院院士许智宏:
转基因生物育种处在关键时刻
■本报记者 李瑜
&如果我们陷入&转基因安全问题&之争而止步不前,将失去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不仅会让我国的生物育种技术与市场受制于人,农业生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在日前举行的中科院机关转基因科普报告会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许智宏道出了对于转基因作物研发未来的忧虑。
在许智宏看来,中国转基因生物育种发展正处在关键时刻。&我国是世界上率先研究农业生物育种的国家之一,转基因物种面积一度位居国际前列,转基因抗虫棉作为生物育种创新成功的事例也曾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但令许智宏倍感遗憾的是,由于在&转基因&安全问题上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生物育种的产业化进程开始减慢&。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70万公顷增至1.815亿公顷,增长了100多倍。&然而,10多年来,除棉花外,我国没有一项重要的转基因农作物研究成果被批准产业化。&许智宏无奈地说。
相比之下,国外的发展却是另一番图景。近年来,尽管国际经济普遍低迷,但不少国家的农业在快速发展。例如,美国2011年经济增长不到2%,农产品收入却净增加20%。
许智宏还透露说,目前全球转基因核心技术与产品大部分被5大跨国公司垄断。例如,孟山都公司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技术集成、企业并购、资本渗透等手段大力发展商业化作物育种体系,并一跃占据全球农业生物产业的鳌头。&孟山都对生物育种的年投资连续3年超过10亿美元,2012年销售额已达135亿美元。&
此外,生物技术也成为众多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点。
据许智宏介绍,巴西政府在2003年才开始推动转基因作物发展,但到2011年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3030万公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19%,位居世界第二。&目前, 阿根廷和印度也跑到了中国前面。&
相比之下,许智宏认为,我国保障中长期农产品稳定供应的形势依然严峻。&国外公司一直依靠技术与经济优势,企图挤占和控制我国农作物和种业市场,我国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已高达21.1%。&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量增长迅猛,到2012年已达5838万吨,年度增至7034万吨,年度进一步增至7700万吨。如果按美国大豆的平均产量计算,相当于4亿亩耕地的产量;如按中国的产量计,则相当于需要6亿亩耕地。与此同时,转基因玉米的进口量也在逐年攀升,从2010年的150万吨、2011年的175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540万吨。考虑到我国饲料和加工需求的缺口,预计今后还将大幅增加。
值得欣慰的是,对于中国而言,追赶的时机或许并不算太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经过近30年的不断努力,在植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发掘、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转基因作物研发方面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只要我们在推进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的过程中,着力推动产业化发展,就一定能像当年开发抗虫棉一样,不仅能与外国公司抗衡,抢占市场发展先机,还能引领我国种业创新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许智宏说。
《中国科学报》 ( 第1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育种专家魏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