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凤凰古镇坐飞机做到哪了高三,想考个好点的专科,各位能帮我总结下英语能考5、60分的语法吗?

俞敏洪:一个人即使没有理想,但这2件事肯定能做
当一个人自我感觉成熟的时候,已经离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越来越远。
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变成50多岁的中年人,不光年龄增加了,整个身心也走向中年。
回过头来思考,我发现自己不想变成一个所谓成熟的人,也不想在成熟的体制和舒适的状态下生活。
因为我知道,所谓的成熟,意味着你的眼光被遮蔽,你的锐气被磨钝。
所谓的成熟,会有意无意驱使你主导年轻人的发展,自以为是地“看清楚”一些事情,一些“看来很愚蠢、不规矩,充满破坏性和颠覆性”的事情。
移动互联网时代毫无疑问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年轻人正在向我们走来。从我们身边走过,走向更远的地方。
关于喜欢:值得做到极致的事,除了喜欢,还要有助成长
人的一生中做事情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有这样一种——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饿死也要做。
如果喜欢下围棋,饿死也要坚持下。如果喜欢数学,一分钱报酬都拿不到我也要钻研,最后变成陈景润那样也好。他最后得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的荣誉。
但不要忘了,如果喜欢的东西本身并不好,就不要在上面浪费时间,那是可能把你的人生毁掉的东西。
你喜欢的,应该是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的东西。
清华的水木年华,他们两个长得比我还要难看,而清华的女生又特别少,谈恋爱根本就轮不到他们两个。
两个人在宿舍里特别孤单和痛苦,最后想到一起唱歌互相安慰一下,没想到两个人的声音和在一起成了很好听的男声二重唱。
于是两个人背着吉他,先到系里表演,然后到学院表演,再到北京各个高校表演,到最后,他们连清华大学的学位都不要了,专心唱歌。
这就像我刚才说的,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流浪一辈子也不怕。
我很佩服他们的决定。清华大学的学位固然很好,但是与你终生喜欢的事情相比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说到底,学位是无能的人的遮羞布而已。
不过我觉得,大学学位要拿,但在大学学位之上,不管是出国还是考研,就要跟你人生真正的目标结合,否则就是为了拿学位而拿学位。
关于能力:什么都能干,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干
现实生活中一般有两种资格,“硬资格”和“软资格”。
“硬资格”就是你拿到的各种各样的学位文凭证书。一般情况下,复旦大学的学位证书比其他普通大学的证书在找工作时更好用一点儿。哈佛大学的又比复旦大学的好用一点儿。不过,也仅此而已。
新东方就拒绝过很多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因为很多人虽然有这样的“硬资格”,却没有相应的“软资格”,或是没有工作经验,或是对中国的教育和教学没有正确的看法,或是没有做事需要的正确的心态。
“软资格”是什么?是我们真正的能力,是我们在一生的奋斗中,不断积累的人生经验、智慧和学识。
一个人真的有能力,就一定能让别人看到。人们能从你的眼神、动作、谈吐,从你做每件小事的状态中,判断出你到底有没有能力。
之前一个从清华大学 MBA 毕业的学生到新东方来应聘。面试的时候,我只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请在一秒钟之内告诉我,你最得心应手,能做且必然能做好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他想了一两分钟,最后告诉我:“俞老师,我最擅长的是跟人交流。”
我说:“你都两分钟没跟我说话了还算是善于跟人交流?”
他就说:“MBA就是综合管理,我的综合管理能力很强,我懂人力资源,也懂市场,还懂市场营销、公关、后勤行政物流,你让我干什么我就能干什么。”
我说:“对不起,我不能用你,因为从你刚才的一番话中我就知道了,你什么都不能干。”
在我看来,当一个人说他什么都能干的时候,意味着他什么都不能干。
其实我真想听到的是这么一句话:“俞老师,我能帮你打扫厕所。”我想,如果一个拿着如此好的学位的人能心平气和地把一间厕所打扫干净,那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还会给他晋升,先是两间,后是四间。当他把四间厕所都打扫得极其干净时,我一定会让他管理其他几个打扫厕所的人,他会成为新东方厕所卫生部部长。
请注意,这就已经进入管理岗位了。等他把这些人都管理好了,我会把新东方整个后勤系统交给他,一路任命下去,万一哪天我一不小心翘了辫子,他也许就是下一个总裁。
没错,总裁就是这么当上的,不是一上来就能当总裁。
所以,你一秒钟内能说出的最擅长的事,应该是你做完一定会有好成绩的事。
关于勤奋: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
在北大的50个同学当中,我的智商应该属于中下水平,但我的勤奋一般人比不上。我平均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如果没有应酬,每天三餐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小时。
我不敢说自己已经领悟了生命的本质,但我至少敢说自己比一般年轻人还要勤奋。我的勤奋能给我平时的思考和讲课补充营养。
还是以读书为例,我平时读书会有意无意写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想法。坐飞机、坐汽车,这些时间都是我读书的时间。
我很幸运,从小到大没有晕过车。在特别颠簸的时候都可以用电脑工作、看书、看视频,甚至连续工作10个小时,就跟在办公室一样。所以,我充分利用时间看了更多的书,做了更多的工作。
我开始体会到当老师的成就感是在北大当了三四年老师之后,作为一个老师,成就感源于学生的喜欢。
我的这种成就感并不是轻易获得的,而是通过不断琢磨,改进课堂教学。刚开始,很多学生开小差,有的背着书包就跑了,到最后,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少。
后来经过我的不断努力,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将它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知道以何种方式方法能最高效地传授知识,最后,发现别的班的学生都来听我上课。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在,和年轻人的勤奋不同,我的勤奋已经是另外一种概念——思考。我经常写一些笔记、感悟。心在退,身在进。
“心退”是让天地更加广阔,“身进”是因为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但是我不会要求谁做到跟我一样,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经历体验种植到其他人身上。
就好像克隆,或许可以克隆出另一个俞敏洪出来,但那个俞敏洪是一片空白,而我却处在经历过人生风雨的丰硕状态。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一个是臭皮囊,另一个是有精神支撑、有灵魂附着的存在。
年轻人,去闯,去努力,去奋斗,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只要不做坏事,只要保持良心,剩下的什么事情都能做。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艰苦!
关于理想:即使没有理想,但这2件事肯定能做
理想是什么?我认为理想就是一辈子不断把自己拉高的信念。
如果一个人以打麻将为自己的终身理想,我想他最后顶多也就是个麻将专家,并没有创造什么真正的成就和价值。
理想可以有大有小。
例如,消除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是曼德拉一辈子的理想。在南非,种族隔离政策施行已久,以至于大部分黑人都已经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他们是下等人,不需要思考什么权利和自由。但曼德拉没有这么认为,他意识到非洲自古以来就是黑人的土地,而非白人的土地,黑人才是这块土地的主人。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消除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
这个理想使他被关进监狱27年,但是27年间,他没有一天停止过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所以在他走出监狱的那一刻,种族隔离政策土崩瓦解。
一个人即使想不清楚自己一辈子想干什么,但是有两件事情肯定能做:
第一件是想清楚三年后自己应该做成什么样子;
第二件是保持每天都要进步的心态,每天让自己完善一点,成长一点。
企业家们其实也很少有一开始就想清楚,自己一辈子要干什么的理想。
比如马化腾年轻的时候,应该没有想到会做一个人与人无缝对接的全世界最伟大的腾讯社区——微信;
马云也是连续做了四个公司以后才开始做阿里巴巴,开始倡导让全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
我年轻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用新东方这个平台,为中国千家万户的孩子的成长提供服务。
阶段性的理想却总是可以有的。
我在农村的时候,阶段性的理想就是要考上大学,在这样一个理想的指引下,我连续参加了三年高考才最终考上大学,而且是北大。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理想,让我人生的高度开始慢慢拔高。
高远的理想把我不断拔高,交往的圈子也越来越好,周围有理想、有能量的人越来越多,我不仅追着他们攀高,还被他们拉着升高。
所以,你要交牛气的朋友,天天跟在他后面,向他学习,他能走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而不要远离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只为在不如自己的人中做老大。
理想可以是阶段性的,但必须是高远的。你什么时候看到一个没有高远理想的人,最后却开创了伟大事业?不太可能。
关于自我管理:给你 6 点建议
关于自我管理,我比较推崇职业经理人中少见的管理大师——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的理念。我在斯坦福大学听过他的课,所以对他印象很深。
他有一条名言是对经理人的忠告:
“无论你从事哪一行,你都不只是别人的员工,你还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员工。”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必须要有效管理好自己。对于长远的自我管理,我有六条管理措施可以分享给大家。
1. 设定长远目标
比如,除经营新东方之外,我还设立了三个长远目标:
一是创办一所“两三千人、永远不扩招”的私立大学;
二是设立一所文化研究院;
三是在全世界进行深度旅行,写出深度游记。
2. 确立阶段性目标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就感,应该设立阶段性目标。
比如今天要把这篇课文背出来,到睡觉之前背下来了,就是阶段性的小成功和小成就。
把这些小成功加起来,最后可能就是一个大成功。
3. 以“看见最后成果”来自我激励
特别是身在企业高处的管理者,他们由谁来激励?答案是通过“看见最后成果”来激励自己。
新东方作为一个培训结构,最后成果就是对学员的改变。
我工作有非常大的动力,就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这个则要通过经常给学生们做讲座来强化,要是半年一年没接触学生,激励机制就会减弱。
4. 每周总结,给自己打星
我会每周写一次日记,回顾七天的经历,并根据收获大小给自己打星。
以下情况会得到比较多的是:
在家里读了一本书,没有受到其他任何事情的干扰;写了一两篇我认为比较出色的文章;跟别人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
5. 保持学习心态
我不把跟新东方相关的工作列入打星的范围,因为这些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能力的重复,而不是提高。
不过有一个例外,就是我在哈佛商学院参与讨论新东方案例,这也被我算在打星的范围之内。
因为我从他们的行为方式、表达方式和教授的讲解方式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个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尽管那一天我连觉都没睡好,但是我依然要给它打五星。
6. 经常放松自己
我有的时候会突然跑出去爬山、看云。
有时候晚上月亮升起,我会跑到院子里,坐在月亮底下,什么都不干,就静静地看着月亮。
没错,这都是我放松自己的方式。
这个世界的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人,不管他们有多少缺点。
我希望等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的墓碑一定要刻上这句话:“他一生与年轻人为伍。”
如果那一天只有一个人来看我,我希望这个人不是徐小平,而是一个年轻人。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119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645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嗷!说真的,我就是靠这些记忆方法,跨考到北大中文的。&b&答应我,死死撑住,把它看完,并实践。&/b&&/p&&p&今天这篇文章,是关于&b&大段文字的记忆方法&/b&:怎么记,以及怎么才能不忘记。——&b&是记,不是背&/b&。&br&&br&呐,既然要记,肯定是要考试。&b&一个重要前提:考试对这段文字/章节的要求是,记住主要观点、能够信手拈来,作为论据or观点本身,化为己用;但并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誊写于卷面上。&/b&&br&&br&先明确适用对象,我们接着说方法。长文+难啃预警,3400字(我已经尽量简洁),并且枯燥抽象。答应我,死死撑住,把它看完,并实践。&br&&/p&&h2&【想长期记忆知识,必须经过“加工”;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 】&/h2&&p&1、&br&&b&不要直接背诵书上的叙述性文字,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加工&/b&:比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br&&br&其一,考研为例。它需要的是长时记忆,而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的关键,就&b&在于加工(对知识点加以自己的处理)的精细程度&/b&。&br&&br&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b&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b&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它的&b&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制&/b&。(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p&&p&&br&如果仅仅是按照书本的叙述逻辑、具体表达来记忆,时效是极其有限的。——这种记忆方式属于&b&机械重复,研究表明:只有机械复述并不能加强记忆。&/b&(《普通心理学》)&/p&&p&&br&&/p&&p&关于“加工”,一个插叙:看过《天才枪手》的胖友,应该记得琳在跨国作弊时,记住大量试题答案的方法,是把它们在想象中编成了钢琴谱。&/p&&h2&【精细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h2&&p&其二,背东西不是一次就能记住的,需要重复。如果仅仅是重复书上的表达,在第二次、第三次记忆时,耗费时间很多。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首次记忆不够牢固,二是书上的表达往往过于详实,内容量大。&br&&br&如果是精细加工呢?首次记忆也未必比直接背诵来得慢。书上的叙述,是作者的逻辑系统、语言系统——于我们是陌生的,这时我们&b&记忆的东西包括知识本身(陌生)、以及叙述方式(依然陌生);而转换为自己熟悉的语言系统(相对口语化),会更容易记住。&/b& 精细进行复述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普通心理学》)&br&&br&单词的联想记忆法,就是用的这个原理。但需要意识到,&b&我们的语言系统、叙述风格,也属于“已有的知识经验”。&/b&——这是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能够高效记忆的原因之一。&br&&br&而之后的重复记忆,因着熟悉自己语言系统、逻辑习惯的缘故,也会更省时高效。&br&&br&这里插叙一段:一般来说,书本的表述详实、细节丰盈,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但绝非需要全部记忆,&b&往往提取最关键的某(几)句话,就足够了。&/b&&/p&&p&&br&&/p&&h2&【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记“点”信息,然后连“点”成“线” 】&/h2&&p&2、&br&&b&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b&这是症结所在。一般来说,书本自身的表述,就已经超出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语言体系,哪还能有自己的语言?&br&&br&我的想法是:记忆&b&书本原有的关键词、知识点&/b&等&b&“点”信息&/b&;&b&而后自己去连“点”成“线&/b&”——指的是把这一块的“点”信息串成有逻辑的内容。&br&&br&怎么联系? &/p&&p&&b&记住关键词和知识点之后,记关系:并列?因果?时间?空间?人物事件?&/b&&br&&br&然后合上书本,&b&用自己的语言逻辑,语言系统,把关键词串起来&/b&。——想想把关键词连接起来的是什么?有哪些词:主语、量词、连接词等等;哪些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等。把细节填充进去。&br&&br&一颗新鲜的栗子:《自控力》关于睡眠的表述:&b&长期睡眠不足&/b&让你更容易感到&b&压力&/b&、萌生欲望、受到诱惑。你还会很难控制&b&情绪&/b&、集中&b&注意力&/b&。&br&&br&关键词已标出,关系是因果。串起来是:长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增加压力、减弱自控力、情绪失控、注意力不足。(并非范本,不看屏幕,自己说出来的那段话,才属于你;另,这段没有记忆价值,只是打颗栗子)&br&&br&试一试,串起来并不难,但需要你调动大脑去思考,可能会磕巴,但一定能做到。——&b&一定要有串起来进行表述的这个动作:一则为了更好的记忆;二则先行锻炼逻辑关系的梳理,考试答题时思路流畅。&/b&&/p&&p&&br&&/p&&h2&【连“点”成“线”,为了更好地记忆,也为了更流畅地答题 】&/h2&&p&记忆关键词-串起来,好处:一、只需记关键词和逻辑关系,省时;二、“串起来”相当于进行了编码(心理学名词,意指对知识点的加工处理),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自己的语言;三、“串起来”时,有主动召回知识点的行为,相当于检测,主动召回而非机械重复,才是记忆的关键。&br&&br&对于论述性考试题来说,什么样的记忆程度可以称得上合格?&br&这么说吧,&b&观点你都记得,但没有逐字逐句地记忆;能够流畅地信手引用,作为自己论点的支撑。&/b&&br&&br&以上会有些抽象。我的经验的来源,是我对文学理论考试(很多很枯燥很艰涩)的记忆方法。考中文系or相关专业的人,可参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I3MjA5MTgzMQ%3D%3D%26mid%3D%26idx%3D2%26sn%3Dbe09d72a08a1aa%26chksm%3Df0ceb6ecca7fe7baf514c5a8eb39ccd008fec83b%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写给考中文系的丨西方文论&古代文论,我的答题思路&/a&,会对本文有更明晰地理解。&/p&&p&&br&&/p&&h2&【记“少”不记多,反而会记住更多】&/h2&&p&记忆的诀窍,是&b&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b&&/p&&p&Emm什么叫做记“少”:如果是某一块知识点,有很多诠释性的句子,彼此补充、互相解释,那么&b&选取最核心的那句话进行记忆&/b&(不必非是一句话,两三句都可以),&b&剩下的暂时舍弃&/b&,即使它们补充了许多细节,但只记核心句即可。&/p&&p&&br&&/p&&p&这么做的原因是:&/p&&p&其一,如我之前所述,&b&教材/论著上的表达,往往过于详实、细节丰盈、内容量大,但书本是为了帮助理解&/b&——既然要学习,那么这本书于我们而言有太多“新知”,详实的细节讲述是必要的。但&b&并非需要我们全部记忆,往往提取最关键的某(几)句话,就足够了。&/b&&/p&&p&&br&&/p&&p&其二,以期末论文为例,开始写作前,我们会有一个收集素材、积累论据、形成论点的准备工作。你看到的很多材料、观点,都会觉得很有用,然后一一划线、一一扔进word。但真正写的时候呢?&b&往往一整块的材料(围绕着一个核心观点),你只提炼出了一句话,用在你的论文中。&/b&&/p&&p&论述题(考研政治or专业课)的答题,就相当于写作/写论文,而非背诵默写原文。除了那些真正需要一字不差誊写的(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看个人自由发挥。&/p&&p&&br&&/p&&p&其三,&b&关键是你记不完&/b&,即使当时记完了,考试时候一紧张,也容易忘记前后顺序,然后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一崩全崩。哈哈哈哈哈哈。&/p&&p&你要有取舍的勇气和决心。&b&记“少”会让你记得更多,并不是让你真的舍弃。&/b&——这点需要看下文。&/p&&p&&br&&/p&&h2&【记“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多”,看这里看这里】&/h2&&p&我说记“少”,是指在&b&第一遍第二遍记忆&/b&时。&/p&&p&这时候的记“少”,可以减少任务量、缩减复习时间;而且,由于“少”,也熟悉得更快,记得更牢,能够&b&提高记忆内容的覆盖面:当考试时,基本上能做到把关键观点罗列出来。&/b&(时间不足时,尤其需要这么做)&/p&&p&然后,&b&开始由“少”记多。这一过程,放在后几遍复习之中。&/b&(从第几遍开始记“多”,自行决定)&/p&&p&呐,先说怎么做:比如某一段重要文字,你之前记了两个核心观点。在第三遍复习时,&b&核心观点已成为你的“已有的知识经验”。&/b&&/p&&p&&br&&/p&&blockquote&记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以不同形式汇入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时,新的信息才能在头脑中更好地巩固下来。(《普通心理学》)&/blockquote&&p&&br&&/p&&p&&b&把这一段落剩下的陌生知识点&/b&(只是相对陌生,它与之前记下的核心观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b&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记忆,会更高效。&/b&如果一开始就记“多”,相当于全部在记忆陌生知识,两者高下立见。&/p&&p&&br&&/p&&h2&【无论时间是否充足,都先记“少”;但如果最后只记住了“少”,那也很能打】&/h2&&p&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你真正理解、牢固记忆了某一段落的核心观点之后,在后续记“多”时,&b&你会觉得剩下的几乎不需要记了,它们表达的和核心观点无大差别。&/b&&/p&&p&这是因为,一开始这块知识点对我们全部是陌生的,所以才觉得全部需要记忆,但是熟悉之后,方能看到它们的共通之处。&/p&&p&那么这个时候,“少”也不必再增多。&/p&&p&我的建议是,&b&无论时间是否充足,在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时,都先记“少”,有时间继续记“多”。&/b&&/p&&p&&br&&/p&&p&&b&读到这里的你,可以说是很优秀了23333。总结一下:&/b&&/p&&p&1、想长期记忆知识,必须经过“加工”;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p&&p&2、精细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p&&p&3、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记“点”信息,然后连“点”成“线”&/p&&p&4、连“点”成“线”,为了更好地记忆,也为了更流畅地答题&/p&&p&5、记忆的诀窍,是&b&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b&&/p&&p&&br&&/p&&p&ok,关于高效记忆大段文字,总结了很多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枯燥,结合实践,认真用起来。加油加油加油,考试季顺利顺利顺利~&/p&&p&&br&&/p&&p&如果觉得有用,记得点个赞~写这篇好辛苦的~&/p&&p&&br&&/p&&p&—————————— &/p&&p&微信公号搜索:&b&高冷冷&/b&。内容包括:学霸养成丨思维丨心理丨方法论。&/p&&p&微信后台回复“&b&笔记&/b&”,教你:&b&从哈工大化学跨考到北大中文系&/b&,我是如何做专业课笔记的;&/p&&p&回复“&b&读书&/b&”,教你&b&1小时读60~100页书&/b&的方法;&/p&&p&回复“&b&早起&/b&”,教你:我如何在没有闹钟的情况下,&b&十年如一日六点起床。&/b&&/p&
嗷!说真的,我就是靠这些记忆方法,跨考到北大中文的。答应我,死死撑住,把它看完,并实践。今天这篇文章,是关于大段文字的记忆方法:怎么记,以及怎么才能不忘记。——是记,不是背。 呐,既然要记,肯定是要考试。一个重要前提:考试对这段文字/章节的…
更新&br&不请自来。&br&
一卷文科,江西,总分650+,省排50+,已收到人大的录取通知书。【手动微笑】&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6046bb11add113ce3929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6046bb11add113ce3929_r.jpg&&&/figure&&br&
作为一名有自知之明的文科生,就不在理科上指手画脚了。就谈一下文科的情况。&br&
就先谈文综吧。我文综应该算是强在选择题,高考选择全对,主观题惨不忍睹。&br&
在我看来,很多人,包括部分文科生本身,对文科学习,特别是文综,有一些误解。不少人认为文综就是要背的,背出来就没事了。如果你甘于考大概150这样的分数,这或许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如果你想考高分,那这是不够的,也不准确的。有一点很重要,其实文综重点不在背诵。理解才是王道。&br&&br&&br&------------------------------分割线-------------------------------&br&&br&&br&
地理【手动加粗×1】&br&
先选择题。想必很多同学都很头痛地理选择题,但没必要,真的。做地理选择题时,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出来。做的时候头脑要清楚,不清楚的时候缓一缓再做。没排除或选择一个选项的时候,一定要有准确的理由,要么是书本上的原理,要么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我不否定直觉的重要,但直觉很容易出错。做题的时候思路清晰,理由充分。这样做完之后,你就可以确定你一定做对了,连检查都不用。&br&
主观题。都是套路。看设问是否常规。常规设问,就常规回答。非常规设问就转化为常规设问,其实你最后也会发现,非常规设问的答案其实也是常规答案。最重要的一点,答题一定要有地理专业术语,不能有口语化的回答。&br&
关于地理学习。1、上课真得认真听,地理原理要弄清楚。2、图。私以为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地理最重要的就是看图,不光要看,还要背,还要懂。3、少做题,多研究题,特别是高考题。题做多了人会晕?_?的。最终还是要掌握套路。&br&(剩下的有时间一科一科更。)&br&&br&&br&----------------------假装有分割线--------------------------&br&更新&br&&br&历史【手动加粗×2】&br&历史怎么讲呢,其实对于全国卷的历史我也很头痛。高一高二的时候,选择题一般是24个,我可以错到10个甚至更多,少一点也要错到4、5个。最低谷的时候是有一次考试,总共30个选择题,我只对了6个(*?????)。到了高三,情况也差不多,12个选择题一般错3到6个。所以历史总在60分左右徘徊。但至少做了三年历史,还是有一些心得的。&br&我个人是很喜欢历史选择题的,做它的时候会有一种推理的感觉。其实,历史选择题就是在模拟一种推理的过程,根据已知的条件材料,推出比较严谨的符合事实的结论。所以,做历史选择题不外乎有这几点。&br&一、论从史出。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选择题的唯一方法。&br&二、符合事实。大部分可以依据教材来确定。三、正确处理好材料与教材的关系。有的材料和教材背道而驰,这时你就要考虑好,到底该信材料,还是该信教材。其实教材上有一部分东西是至今没有定论,或者有多个可以从不同角度解释的观点。而教材只选取了一种编者赞同的观点。全国有很多版本的教材,而全国卷又不是按照一本教材来命题的,所以你教材上说的也不一定就是答案。当然,对于那些很确定的史实,还是要按教材来。&br&四、咬文嚼字,但不钻牛角尖。设问的每一个字都要弄清楚是什么意思,看清楚设问和选项,有时候选项就是错在一个字。但是又不能钻牛角尖,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思考选项是否合理,是否合乎材料。&br&五、做题要有目的性。头脑清醒,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选项,没排除一个选项都要有明确的理由。&br&主观题。我的主观题还算是历史强项,但也不高,一般在35+。先总述一下。很多人都以为历史要背,背很多很多书。其实不然,古今中外的历史是极其庞大的,但历史考试只有50分钟,3道大题,不足以全部考察。所以大部分历史题都是在考宏观知识。无论材料是从宏观切入,还是从微观切入,你都可以发现。答案一般都是材料内容加上教材宏观知识点。所以你只要把教材上的宏观知识点(以每个时代的时代特征,也就是阶段特征)记住就好。告诉你一个我们历史老师常提的词,叫挂靠【重点】。何谓挂靠,就是每当你读材料的时候,每一句句话都会给你信息,而这些信息都对应到了教材的某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都是解题的关键。&br&25分的材料题。这题一般有2到3问,且每一问都层层递进。大部分都是有2到3个材料,主要有古今关联,中外关联。做题时先看设问再看材料。材料要一句一句地读(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界),每读一句话,就要挂靠教材,用材料的思路来解读。答题时,组织答案,要以材料语言和教材语言为主。先写材料中直接给出的(但切忌直接抄材料,要转化成自己的话,但也不能口语化),再写教材上的宏观知识点。&br&12分的论述题。这道题原来是我的强项,但高考时却坑了我。做论述题时,首先要读设问和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设问和材料写出一个论题,一定要好好写,题好一半文,很多老师就是看论题改卷的,题不好,即使你后面写得再好也不会有高分,题好了,后面也会给你宽容一点。一个好论题的价值绝对不止三分。有一点值得注意,论题大概分为两类,宏观的和微观的。宏观论题切忌写得大而空,微观论题也要写得深入,透彻,要有详尽的知识储备才行。写论述时,要避免两点,一是有史无论,二是有论无史。论文需要史论结合。要分得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史论。最后小论文要有总结,总结不能抄论题,要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最好能够上升到理论高度,但切忌出现政治原理!&br&15分的选做题。我推荐选改革,改革套路比较多,答案多在材料且答案合理即可,高考也有补充答案。如果你没有把《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都背下来,就最好不要选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难度变化较大,要学会判断。简单的时候是真简单,但难的时候又是最难的。(先更到这,起床了。)&br&&br&&br&---------------------------分割线--------------------------------&br&更新(建军节快乐!)(早上写了一半,结果不小心退出了,又要重新来过,哭)&br&&br&政治【手动加粗×3】&br&同学们,最需要你们背的来啦!政治是文综三科中最需要背的。背什么?以课本原理和课本目录标题为主,辅之以一些必要的时政用语。课本原理我就不多说了,老师上课都会讲哪些要背的。特别提一下后面几个。目录主要是为了帮助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标题则可以帮你明确设问的答题方向。时政用语比较特殊,背不背其实都无所谓,但背了,且用在答题上,能为答案增色不少。&br&这里再提一个误区。很多人背政治总是贪多,要把一些资料书上的各种问题都背下来。其实这没有必要。因为考试的时候很难遇到相同的。高考更不会。什么叫做各种问题?举个例子。《文化生活》中:为什么要发扬红船精神?说明坚持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其实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再问文化的作用。也许在个别点上有区别,但大体上答案都一样。所以你只要把文化的作用背下来就可以了。而不需要把这两个问题背下来。从文化的本质,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特点,文化与政治经济,综合国力,再加上每个设问的特定点就行(如红船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br&选择题。政治选择题实质上是对课堂的再现。上课认真听讲,记牢老师所举的每一个例子,不懂的多和老师讨论,再加上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政治正确,一般的政治选择题都没有难度。政治选择题一般为四选二的形式。主要错误有两种,一是说法错误,二是与材料无关。第一种容易排除,第二种迷惑性较大,容易出错。解决第二种错误要反复读材料,摸清楚材料的中心思想,这需要较强的语文理解能力。&br&这里特别说明几种选项。第一,有的选项的表述看似来源于教材,但又与教材不同,有时出入较大。这是就要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啦。看你平时对原理理解是否透彻,转化一个说法之后你是否还认识它。第二种就是教材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的表述,但又感觉很正经,高大上。这很有可能就是最近的时政用语,某些中央文件上的话。对付它,要先把能肯定确定是错误的先排除,再仔细地读材料,搞清楚中心思想,把与材料无关的选项也排除,如果它还在,这说明它就是文件用语,没有错。但如果其他选项存在两个符合题意的,那么这个它要么是错误的,要么也是不符合材料的(这个也可以通过先假定它说法正确再读材料来进行是否排除)。&br&主观题。政治的主观题都是套路。尤其以《政治生活》和《哲学与生活》为最。牢记各种答题模板,反复练习,加快写字的速度,政治大题一般没有问题。简单讲一下如何答题(套路以外的,其实也算是一种套路吧?)&br&先看设问,马上明确答题方向,抽调出相关知识点,然后再看材料。用知识点去解读材料的每一句话,符合设问的都可以当做一点来用。先写原理,再写分析,分析可以是材料中体现原理的那句话的另一种说法。如果可以再融合一些时政用语。关于原理的表述:如果设问是从大方向切入,那么对于原理的要求就低一些,原理可以不那么准确,意思到了就可以;但如果设问是从小方向切入,那么原理就要表述得非常准确,不能有差错。&br&如何培养政治素养?平时多看一些报纸杂志。《半月谈》《南风窗》就不错。还有就是多读一些时评,可以的话也自己写写。看新闻联播。和老师讨论事实。最重要的是坚持,不要觉得枯燥。(今天就到这啦,累死啦。)&br&&br&---------------------------分割线----------------------------------&br&更新(破百啦!)&br&&br&文综差不多结束了。还有问题的话可以提出来。&br&&br&数学【手动加粗×4】来啦&br&很多文科生都害怕数学。我高一的时候数学也考过八九十分,但心比较大,没有觉得有什么。高中数学,尤其是文科数学,其实是一个比基础的科目。高中数学严格上说还不算是高等数学,没必要现在就害怕。一张好的数学试卷,有难有易,难题少,基础题多。首先,选择题1~10题,50分;其次,填空题13~15题,15分;再其次,解答题中17~19、22/23题,46分;最后,压轴题20、21题的第一问,8分。如此算来,基础题就有119分,如果能够把基础题都拿下来,其他的地方再得几分,上120是没有任何问题的。&br&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基础?我们平常讲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是基础。具体可以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书上的定理、公式,老师补充的知识点都要熟记于心,能够脱口而出;2、书上的定理,公式,老师补充的知识点都要知道如何推出;3看到一道题就可以迅速找到类似的题目;4、计算能力一定要强;5、心一定要细,看错题什么的是不被允许的。&br&如何提高基础?一轮复习一定要认真听课,因为过了一轮复习,老师就再也不会这么系统地复习了,补高一高二的基础要乘早。&br&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做题,做大量的题。数学没有捷径,偷懒的人是学不会数学的。即使是一个数学很好的人,长时间不做题也会生疏。每天做一定量的题,保持做题的题感。在做题的过程中,你对定理公式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做的题多了,也就见多识广,题感变好,计算能力也会提高。当然做题的时候不要只做容易题,重复的简单训练是没有用的。适当做一些难题(相对而言)。&br&做题还要有针对性,摸清楚自己的薄弱点。买一套数学试卷,先做几张,找到自己在哪些地方出错过多,还有是什么原因出错的,是不会,是计算错误,还是看错了题目?然后再根据这去针对训练。针对训练的时间不要太长。以一个星期为宜。一个星期后,再次去做套卷,一来是为了检测针对训练是否有效,二来也是为了再次摸清薄弱点,重复训练。&br&也有很多人数学不能考高分是由于时间不够。这一点要重视。时间训练也是必不可少。高三前期要提高正确率,后期则要提高解题速度。做套卷的时候要严格把控住时间,120分钟要好好分配。最好是40分钟选填,40分钟17、18、19、选做题,40分钟20、21题。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比较困难,但坚持训练几次一般都可以做到(把试卷分为三部分,每部分40分钟,40分钟停笔一次,没做完的就算错)。&br&我在数学这里没有讲具体的知识点,因为这些在教辅书上还有老师上课的时候都会讲,也都比我讲得详细。我在这只提了一下大致的思路。&br&&br&&br&-----------------------------分割线--------------------------------&br&更新&br&&br&&br&英语【手动加粗×5】&br&(说一句我心里话)私以为英语是六科中最简单的一科了。不要吐槽,这确实是真的。高中的英语其实还停留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主要还是为了给大多数人灌输一些基础,并不是为了能让你可以自由地和歪果仁交流。还有就是,英语的这种考察形式也是比较简单的,毕竟还不是语文试卷的英文版【手动滑稽】。&br&先讲我认为最重要的,词汇量。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没有词汇,就没有承载语言的东西。高中英语的词汇有3500个,不要求你全部倒背如流,但也要有70%的单词会读会写,90%的词至少知道两个意思,而且还要对所有的单词都有印象。要求高一点,必修一到选修八的单词最好都能背下来,选修九到选修十一(不记得是十还是十一了)的单词最好也能背下来(其实有不少重复的)。再狠一点,四级也可以背一点,毕竟迟早要背的。&br&怎么背单词?我也没有什么捷径。学过音标的同学一般都知道用音标背单词比较省力,我我一直都是在用音标背。试过市面上一些所谓的背单词的书(包括新东方),但都没有发现很有效的方法。在这方面如果有同学有简便的方法,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br&听力。这一块的单词要求会读会写,知道意思。之后就要求多听多练了。我们高中用的是《百朗听力》,感觉还行。【小声告诉你】据我们英语老师说百朗的某些主播参与录制过全国卷高考听力。&br&阅读理解。单词还是最重要的。单词过关了,阅读基本上没有问题。A篇一般是应用文,B篇一般是记叙文,C篇和D篇一般是议论文和说明文。阅读比较难的一般是细节理解题和猜词题。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先锁定答题区间,再仔细地阅读上下文,咬文嚼字。细节题的选项很可能就错在某个单词甚至是时态上。猜词题则最好把词代进去反复读,看看是否与原文相符。做阅读时,先读题目,再通读全文,最后答题时锁定答题区间再反复读。平时可以看一些英语杂志。&br&七选五。我认为这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如果是有小标题的话,则比较简单。如果不是,则要很细心地区别。有些句子可能只有半句,这是一种线索。还有的句子可以判断出是总起还是总结。还有的句子则明显是过渡句。最难的就是有一个空看似两句话都能填。这时就要再次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代两句话进去,反复读。其实这真的很难把握,语感好的同学会有优势。&br&完形填空。我从完型错10+到高考全对(五年高考题,一二三卷),你也可以。再次强调一下词汇的重要性。做完型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概内容后再填空。现在的高考完型很少考语法,就算考到,也比较简单。主要还是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几点我认为比较重要的。1、学会合理引申词义。有些选项可能看上去不能选,但实际上稍微引申一下就会符合文章。但要注意,一定是合理引申,不能天马行空地乱想。2、善于词类活用。名词可以作动词用。不要死脑筋。3、每天一篇到两篇完型,坚持不懈。&br&语法填空和改错。现在高考英语在淡化语法的考察,这两道题所考的语法也比较简单,主要还是在平时的积累。上课认真听老师讲,多背背笔记。提一点,一定要会写单词,不要知道填填哪个或改哪个,结果写错了,这就不行了。&br&作文。过来人用血和泪告诉你,一定要练字啊!字丑会吃大亏啊。高考作文仅17.5分,比平时低。建议练意大利斜体或者衡水体。圆体风险太大,不建议练。而且圆体较难,如果不是写得很好,会给人种凌乱的感觉。刚学写作文时,背一背模板是可以的,但不能依赖模板,要有自己的风格。否则匠气太浓,老师也不喜欢。作文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别人的经验终归是别人的。不一定是你的风格。&br&告诉你们一个规律(或许有人已经知道了)。听力一定是776,阅读一定是4443,完型一定是5555。我对比了五年高考题还有今年的答案发现的。&br&(下次就要更语文了,我心中的痛啊)&br&&br&&br&--------------------------假·分割线------------------------------&br&(假装有更新)这几天赶着去参加好多升学宴、谢师宴,累死了,没有什么时间更新。还是要过几天缓一缓。&br&&br&&br&--------------------------真·分割线------------------------------&br&真的更新&br&【题外话】抱歉!这么久才更新。每天都要跑酒席人都要累死,实在是精疲力竭。今天中午有时间更新了。最近很多评论和私信我也没有回复,在这里说一声对不起。之后我会一一回复的。下面切入正题。&br&&br&&br&语文【手动加粗×6】&br&答主也是一名语文渣渣,平时语文就一般,高考也没有考好。&br&语文其实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本人积累相当不足),分数增加到中等应该很容易,但要考高分就很不容易了。而且现在越来越重视语文,语文难度提高,数学难度下降,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顶尖高手之间的竞争,数英文是拉不开太大差距的。答主所在班的第一名,语文就比答主高了将近20分。所以乘着还有一年,多读书,多积累,想办法提高语文成绩吧。&br&选择题。语文选择题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悬的东西,也是极其重要的的东西。选择题做得好点,分数就高点;选择题做得差点,分数也就低点。高考时运气(准确的说是实力)不行,错了三个选择题(高考四科选择题就错了这三个),语文就炸了(答主主观题一直很渣)。连我们语文老师都说过,语文考试得选择题者得天下。论述类小阅读的选择题难度较大,虽然我比较擅长,全对的时候多一些,但全错的时候也有。鉴于这比较复杂,我也不好讲。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一轮复习资料上的方法方法讲解,我觉得都挺清晰的。两篇阅读的选择题答主认为是绝对没有难度的,只要认真地阅读文章,答案都在文中。文言文的阅读,断句是我最没把握的一题。本人语文语感不行,总是读不出什么。希望你们语感比我好。当然,这道题不光要看语感,还要懂一些文言知识,靠语法断句。文学常识和文章理解两道题没有很大的难度,平时多积累一些文言知识,把文章看懂就行。古诗---比断句还没有把握的选择题。答主喜欢读诗,但也是囫囵吞枣,只喜欢一些辞藻华丽,读起来顺口的,尤其是喜欢一些骚气的情诗和汉赋(捂脸)。所以并没有理解很多,而且还有很多答主自己的歪想。因此,各位同学,千万不要学答主啊。还是要多想老师请教。语言运用,这几年看来都比较简单,但答主还是栽了跟头,哭。&br&主观题。语文答题也有模板!答题要规范,不要随意作答啊。还有就是看分答题,多少分就多少个要点(一般两分一个),不是点越多越好,这样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的。作文!一定不要偏离主流!一定不要。即使文采不好,但只要字好,且弘扬正能量,也会得一个不错的分。但若是偏离主流,即使文采好也不行,要是字再不好,分数就很低了。答主一次语文考试写作业,材料好像是说一个家境不好的女孩放弃上三本还是大专,去和父亲卖韭菜盒子,问你怎么看。答主当时是觉得先过好眼前再说(有种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的意思)。结果语文老师说主题不对,身为学生,应该支持学习,而不是赞同那个女孩放弃上学。所以但是写反对女孩做法的分都普遍偏高,支持的则分数要低不少。这只是一个平时的小例子。&br&当然,语文还有一点很重要。字一定要好啊!答主的字一言难尽,多次被语文老师批评提醒,还有多次让我重抄一遍自己的答题卡。然而高考还是没有改正过来,受到了教训。在这里答主真的要请大家练好字!&br&可能是答主语文真的不好,所以也没有什么有营养的回答,但也是尽力了。以后还会陆续补充一些其他的建议。今天就这样吧。
更新 不请自来。 一卷文科,江西,总分650+,省排50+,已收到人大的录取通知书。【手动微笑】 作为一名有自知之明的文科生,就不在理科上指手画脚了。就谈一下文科的情况。 就先谈文综吧。我文综应该算是强在选择题,高考选择全对,主观题惨不忍…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disk.weibo.com/s/cTKl5ix_Xq_d5%3Fsudaref%3Dwww.baidu.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典故大辞典.pdf_微盘下载&/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share.iask.sina.com.cn/f/.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华成语典故辞典.pdf&/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panduoduo.net/r/805099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二十六史典故辞典.pdf下载 微盘 新浪微盘下载_盘多多&/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share.iask.sina.com.cn/f/.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汉语典故词典.pdf&/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panduoduo.net/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唐诗典故辞典 (上、下册)_.zip&/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disk.weibo.com/wap/s/zap7dEnFGGRC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文学典故词典.pdf_微盘下载&/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disk.weibo.com/s/zrX53RKgplfB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古诗文典故辞典.pdf_微盘下载&/a&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9ea1b51304ec0aafbc6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75&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9ea1b51304ec0aafbc6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00b4c4f1b18bd2b031718becf36416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74&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00b4c4f1b18bd2b031718becf36416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caf090d8cd6c42d84f1f257da171f4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76&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caf090d8cd6c42d84f1f257da171f4f_r.jpg&&&/figure&&p&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不是合格性的考试。有些题目确实很糟糕,不必去管它,有些命题人自己的视角也没有高明到哪里去。而有些题目就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了,如果我是命题者,我出这样一道题:&/p&&p&1954年,我国开始修建从江西鹰潭到福建厦门的鹰厦铁路,鹰厦铁路修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p&&p&我解释下我的用意,强调1954年,因为鹰厦铁路是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对于1954年的国内国际环境,一个文科生是应该知道的,如果你不知道,作为命题者为国家筛选掉不知道的人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鹰潭在江西,厦门在福建沿海,如果一个文科生经常看地图,会知道厦门对面是哪里?是金门,是台湾。所以说修建鹰厦铁路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国防军事因素。&/p&&p&如果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学生也会吐槽很鬼畜吧。&老子做了这么多卷,第一次见到有主导区位因素是国防军事的,真奇葩,命题人想让人死。”考试不是请客吃饭,为国家遴选人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世事洞时皆学问啊,地坑院的题目实在是没有任何的意思,把纪录片直接搬过来考学生,看过纪录片的才会,这就没什么意思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ad1bfe200f7af543e864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31& data-rawheight=&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3ad1bfe200f7af543e8647_r.jpg&&&/figure&&p&&b&捡&/b&和田玉的时间主要是春天大风过后和秋天水退后,这才可以捡。题目中如果和水有关,那就是秋天,记得新闻30分上专门说过,造成了非常大的环境破坏,还有人开着拖拉机去犁和田玉。如果材料说的是小溪,不是和田玉,那就是秋天了,这道题目是没有问题的。&/p&&p&为什么捡字要加黑呢?因为有时还有采石的情况,捡石和采石一样吗?一个在地上捡,一个用工具凿,肇庆古代端砚很有名,什么时候采?洮砚什么时候采?这道题目应该给个图的,学生看那假山也就明白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61ad7cdfc6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861ad7cdfc6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5e17d9ea66ebfcdee6114f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14& data-rawheight=&1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4&&&/figure&&p&这道题目是方伯谦,这需要大量阅读了,这种题属于废题。不过有关甲午海战的电影,水师中的反面角色一般都是方伯谦,他的后人还在给他写翻案文章,这种题高考不会考。还有一个题目说岳飞不能说是南宋的,岳飞确实不能说是南宋,就像三国里面蜀汉不能打蜀旗一样,自称为“汉”,同样的,厦门有思明区,你说,思明区在清朝的时候叫思明区吗?&/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e00c6fcae09a26c4fa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2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6e00c6fcae09a26c4fad_r.jpg&&&/figure&&p&政治GDP的题目很简单,学生也不关注为什么二手房交易不统计入GDP,高考题引导平时的考试,每年高考都有微小的创新,这种创新往往是机会。&/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13c624d6cc1a57e24bbf7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32&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213c624d6cc1a57e24bbf75_r.jpg&&&/figure&&p&我们山西人为什么爱喝醋呢?因为黄土高原水中所含碱性大,水非常硬,像锅炉隔几年就得锯开除水垢。为了平衡身体的酸碱度,山西人酿醋,并且老陈醋成了品牌。同样的还有河南林州,过去缺水,多腌制食品,所以得癌症的人较多。利用这个,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结石少了,为什么不爱吃咸菜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15c0daa9f19eb00e018fd75d2c449f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62& data-rawheight=&1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15c0daa9f19eb00e018fd75d2c449f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b9a0a28ada0f5d25f2d4b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69& data-rawheight=&2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9&&&/figure&&p&为什么山西南部的人牙齿特别黄呢?因为山西南部的水源中含氟量较高。&/p&&p&同样的,为什么赣南脐橙那么甜呢?这些命题者要出好题,需要给出一定的提示。&/p&&p&为什么粤语中把谈恋爱说成是拍拖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6d3efc03f1bc9e2cab1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32& data-rawheight=&5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6d3efc03f1bc9e2cab18_r.jpg&&&/figure&&p&徽派建筑中很常见的马头墙,又被称为防火墙,通过减弱对流,不让火随风过,一家火起,邻舍遭殃。&/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f8c48a1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22&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f8c48a15_r.jpg&&&/figure&&p&淖毛湖的晚瓜,晒爆瓜皮,卖相不好看,套用术语是“降低产品的商品性”,所以套袋加晚瓜。推迟播种时间有很多好处,就像四川的荔枝一样,都是晚上市。毕竟集中上市&b&滞销&/b&,不利于获得较大收益。同时上市时间正好延长到了中秋国庆前夕,便于销售,这种题高考考出来也不错。&/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062f2abf36a2a6e77cb09f11b21db58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062f2abf36a2a6e77cb09f11b21db588_r.jpg&&&/figure&&p&这个题目第1题对于北方学生来说很简单,冬青作为隔离带很常见,这是去年冬至我在路边拍的。学生不了解草本植物一岁一枯荣,多年生的乔木过了秦岭淮河线,秋季会“山山黄叶飞”,而南方则是翠竹香樟。其实2017年广一模的地理第一题和这个题有点联系,理解了广一模那组题,对于南方学生来说也就可以明确的知道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54a069cb1f7b5abab4c6b4a181b99e0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54a069cb1f7b5abab4c6b4a181b99e0b_r.jpg&&&/figure&&p&记得广一模考出来那道题的时候没几个人做对,还有广州的老师打电话到市教研室骂命题人,这真是太不应该了。&/p&&p&第二道,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地方的影响很大,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安徽省有一个小拳头伸进了江苏?直接归了江苏不就完了吗?&/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3eba712f1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66& data-rawheight=&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3eba712f1d_r.jpg&&&/figure&&p&全国二卷考的秦岭淮河线,黄夺淮道,当年为了治理淮河,把安徽的盱眙县和金湖县划归了江苏,如果要治理淮河,洪泽湖是关键,让江苏一省来治理,可以减少两省之间沟通不便的问题,行政区划对于工程等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变更行政区划,蒋介石当年非得把安徽的婺源划给江西也是为了政令统一,便于调度。&/p&&p&因为行政区划原因导致的断头路有很多,你搜搜你们城市的断头路为什么没有修起来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f77c1f6fdce2e350d6a3d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37&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5f77c1f6fdce2e350d6a3d1_r.jpg&&&/figure&&p&像这种问题也是常识,我记得当年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修好的时候,新闻上有人采访过设计师,为什么不修成直的?既要考虑潮汐对桥墩的冲击,也要考虑到司机可能会驾驶视觉疲劳。&/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2e22d689ea9ecc91c69b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1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2e22d689ea9ecc91c69b1_r.jpg&&&/figure&&p&文科生还是得多看新闻啊,北美亚洲鲤鱼泛滥,记得当时新闻上就说过,为什么美国不捕捞呢?你猜专家说什么?因为亚洲鲤鱼刺多,美国人不爱吃。&/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5bc278fb8dac646e7cb9b68d94af4d1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01& data-rawheight=&5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5bc278fb8dac646e7cb9b68d94af4d1d_r.jpg&&&/figure&&p&这种题2009年大纲卷文综考过,新课标不会这么考。&/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e6ca451fcccc0ccc3f823bd71569d7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1& data-rawheight=&2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6e6ca451fcccc0ccc3f823bd71569d73_r.jpg&&&/figure&&p&关于这个题,那一辈人受苏联文化、苏联音乐和苏联穿衣风格影响很大,比如:&/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9afbc3572f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16&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e9afbc3572f8_r.jpg&&&/figure&&p&所以如果出题出到某一时期为什么翻译的法国作家的作品很多,那影响因素要考虑中法建交。如果老师在说到中苏关系时引申到中苏关系崩了,中国两个拳头打人,那2016年那道高考题你就很容易做对了。&/p&&p&特威德河河口的坝这个题目可以说是非常经典了,是2016年石家庄的一模题,那份题里还有兰斯塔德,然后那一年的高考题,地理考的贝壳堤和兰斯塔德,历史的最后一道题和唐山模拟题很像。&/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9d3cc1b4f609a4ca11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c9d3cc1b4f609a4ca11d_r.jpg&&&/figure&&blockquote&特威德河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河流,它为捕鱼业和商贸业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20世纪60年代,当地政府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图2),结果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此完成4~5题。&/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4d3a8e25bfb5dcafdd72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2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84d3a8e25bfb5dcafdd727_r.jpg&&&/figure&&blockquote&4.特威德河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br&A.拓宽通航航道,提高船只通行速度 B.减少泥沙堆积,保证河口通航能力&br&C.增加停船泊位,扩大港口的吞吐量 D.减小风浪影响,保障船只通航安全&br&5.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br&A.黄金海岸海滩退缩 B.河口鱼类资源减少&br&C.海水倒灌频繁发生 D.堤坝南侧泥沙堆积&/blockquote&&p&&br&&/p&&p&特威德河坐落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北部,这条河流为这片区域往来船只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多年以来,沿岸洋流造成大量沙子在河口处堆积,形成了河口拦门沙,造成河流变浅,这对往来船只是非常危险的。20世纪六十年代,决定建设两座堤坝来保护河口,一旦计划实施,将会保证其后是一直畅通和可通航的,如下图所示。两座堤坝位于河口两侧,有效地将河流扩展到滨海带以外,因此解决了因&b&沿岸洋流&/b&(图中特别注明)带来的问题,沙子被阻挡在南侧堤坝之后,避免了在河口堆积。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堤坝南侧沉积物的堆积。&/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5c5d706d4a54ce522de0b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72& data-rawheight=&2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2&&&/figure&&p&在堤坝修建之前,沿着澳大利亚东海岸,沿岸洋流将沙子从南部运移到北部。堤坝的建设阻止了这一运动,使特威德河北侧沙滩失去了沙子的来源。海岸带是一个侵蚀与堆积动态平衡的过程,在失去沿岸洋流带来的泥沙之后,黄金海岸的沙滩在很多时间都被海洋风浪侵蚀,剥夺失去沙子,出现海滩退缩的现象。&/p&&p&我们来看第4题,从景观图中可知堤坝为特威德河河口向海人为延伸部分,长度大约为200~300米,将河流入海后直接扩展到滨海带以外,水深较深的区域。A选项,堤坝修建并没有拓展河流宽度,只是河流向海的人为延伸;C选项从景观图中可知河口处并非船只停泊处,只是往来船只通行的通道,真正意义的港口应在河流内陆部分,类似于上海港位于黄浦江,还有既然是避风港口,不应该位于河口处,堤坝仅仅高于海平面若干米,不能起到遮蔽风浪的作用,故D选项也是错误的。对于B选项,你应学会提取有效信息,示意图中沿岸洋流自南向北流,堤坝的修建影响了沿岸洋流的流动,产生的结果可以从景观图中提取信息,南侧堤坝泥沙堆积比北侧多,海水明显变浅,推知堤坝修筑是为了减少泥沙堆积,保证河口通航能力。&/p&&p&再看第5题,这里的堤坝是什么?堤坝是人为的将河流向海延伸部分,尺度多大,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和推测,目的是将河流人为避开滨海浅水区域,引向较深海域入海。B选项,堤坝的修建并没有影响河流入海泥沙的增加或减少,且只是向海延伸200米左右,对于整个滨海河口地区来说200米只是一个小尺度,因此不会对河口鱼类资源带来较大影响。C选项,首先要明确海水倒灌的发生机理,其次堤坝的修建一是没有显著改变河口形状和河流水量,二是由于是一个小尺度的工程,向海延伸长度也很有限,因此海水潮汐作用较海岸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海水顶托作用不会显著增强,这只是将入海口位置向海推进200米左右,又没有显著改变其水文特征,因此对海水倒灌的频率和强度也没有较大影响。D选项,南侧泥沙堆积也是有发生的,但是并没有对人类和当地生态带来显著影响,没有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严重干扰和破坏堤坝南侧生态环境,因此&b&不是主要的负面影响。&/b&A选项也就是上边说的,河口北侧失去了沙子的来源,被海洋风浪侵蚀,因此发生海岸退缩的现象,黄金海岸毕竟非常有名的存在。&/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4332540bfaff364acc307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c4332540bfaff364acc307e_r.jpg&&&/figure&&p&这道题目很好,是2012年浙江的高考题,我那个时候还有浙江台州的学生,我主要和他说分封制的目的,我发现学生不了解分封制的目的里有&b&监督商人&/b&这一条,不是经商的商人,而是殷商的遗民,殷商遗民封在哪里呢?宋国。为什么是宋国呢?你现在到河南商丘去,闭着眼睛都四处走都掉不到坑里,是一个非常平的地方,不是山川险要之地。基本上山川险要的战略要地都由老姬家的人守着,尤其注意&b&晋、卫、鲁、燕&/b&,分封图岳麓版的要比人教版的更好,这几家为姬姓。而宋国呢?《古文观止》里面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子鱼论战》,说的是宋襄公的故事,宋襄公说“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没有查,可能记忆有偏差),宋襄公和子鱼是兄弟,可以知道宋国国君为子姓。&/p&&p&秦王叫嬴政,你说秦国姓什么呢?&/p&&p&问个问题,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是关于智子疑邻的,韩非举例子为什么要说是宋国人呢?&/p&&blockquote&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i&邻&/i&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i&疑邻&/i&人之父。&/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2f3c9e57e7d4ac4fa28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2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2f3c9e57e7d4ac4fa285_r.jpg&&&/figure&&p&如果觉得高考题鬼畜奇葩,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问题,这一题考的是新课标的核心素养——&b&地理实践力&/b&。我在评论中指出是地理实践力,答主还以为是学校没有搞地理实践。&/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cede61d27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72&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3cede61d27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5744b7efa95e9b1069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74& data-rawheight=&5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65744b7efa95e9b1069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4af225d954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63& data-rawheight=&5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4af225d9543_r.jpg&&&/figure&&p&这个同学的思考就非常好,我还是不希望高考出这种题目,对于没有坐过飞机的人来说,对于飞机安检所耗费的时间是没有概念的。距离800公里以内的城市,动车出行比航空出行的方式时间费用比更占优势。比如说北京到济南距离是350千米左右,从北京南站坐动车到济南西站耗时1个小时22分钟,从首都机场到济南遥墙机场耗时1个小时25分钟,如果再加上机场严格安检和登机手续,一般也得提前一个半小时到机场,至少提前一个小时。两个人一个到机场,一个到高铁站,坐高铁的人都到沧州了,坐飞机才刚起飞。所以这个答主答的坐高铁这种形式更为合适,这里是命题者忽略了飞机办理登机牌和安检这些程序。&/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cweb.cn/201711/new1520627.html&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28dd82e06a584bce567cc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313& data-image-height=&25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一条尚未开通西成高铁 何以“逼停”直飞多年航班 _卓创资讯 _张家口最新网络资讯&/a&&p&像以上这个新闻就非常适合改编成题组,如果从北京去广州,那么坐飞机肯定比坐高铁时间费用比合适。&/p&&blockquote&一位业内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民航与高铁的竞争来看,如果一条线路高铁4个小时以内跑完全程,那么这条线路对民航线路冲击就非常大。&br&“4个小时以上,竞争起来还马马虎虎。如果在3个小时以内,民航就根本没有任何挑战实力。”西成高铁仅3小时左右车程,因此民航很难与其竞争,所以纷纷早做打算,赶在换季前做出调整。&br&&b&被高铁改变的格局&/b&&br&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将进一步打造以沿海、京沪等“八纵”通道和陆桥、沿江等“八横”通道为主干,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br&根据这一规划,到2025年,中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br&郭才森认为,&b&高铁对民航的这种影响,可称为替代效应&/b&。这种替代效应,在高铁投入运营后很快就会显现,并且,这种影响是永久性的,尤其是短程航线,只要因为高铁的竞争导致某条航线停飞,以后难以恢复。&br&例如,&u&中国最早的航班北京至天津航班,由于地面运输的发展,早就被替代,不可能再恢复通航。&/u&武广高铁(武汉至广州)开通后,海航、深航相继退出&u&广州长沙&/u&航线,南航每天提供3个航班,较之前减少了一半以上;京沪高铁开通后,也有多条航线停航。&br&  2010年,南航曾经实施过“快线”策略以与高铁竞争,即在一条航线上,加大航班密度,从而提高对乘客的吸引力,但事实证明,在与武广高铁的竞争上,此举以失败告终。&br&  郭才森称,在民航业有观点认为,500公里以内高铁对民航的冲击达到50%以上,500公里- 800公里高铁对民航的冲击达到30%以上,1000公里以内,高铁对民航的冲击大约是20%,1500公里大约是10%。&br&  “从武广高铁运行一年的情况来看,这个预测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武广线全长1068.8公里,民航所受影响为11%。长广线全长707 公里,民航所受影响为48% 。”&br&  但廖纯勉认为,高铁与民航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说的替代效应外,还体现在前者分担了后者的载客压力。&/blockquote&&p&&br&&/p&&p&有些题目质量不好,不必深究,而有些题目质量很好,像广一模的那组题,命题人就很棒,承受了很多口水,谁能想高考考到了类似的呢?推荐做广州、佛山、深圳这些地方这几年的地理题目。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为国遴选人才很严肃,题目也需要保证区分度,像这种题目就是垃圾题:&/p&&p&托帕石发电站是利用某类能源发电的全世界同类能源第三大发电站,占地面积为25km2。加利福尼亚州计划于2020年使该类能源发电比例达到总发电量的33%。读图,完成9-11题。&/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81afa6fb8ed12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64&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81afa6fb8ed122_r.jpg&&&/figure&&p&9.托帕石发电站发电的能源是&/p&&p&A.地热能 B. 水能 C.煤炭 D.太阳能&/p&&p&10.托帕石地区该类能源丰富的原因是&/p&&p&A.地处沿海,风力强 B. 海拔较高,降水少&/p&&p&C.板块边界,地热能丰富 D.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p&&p&11.托帕石地区开发该类能源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包括&/p&&p&①技术力量雄厚 ②资金充足 ③原料供应充足 ④离大城市近,市场需求量大&/p&&p&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p&&p&如果你不去查托帕石发电站,你选地热能,板块边界,地热能丰富也是可以的,当然选太阳能,海拔较高,降水少也是可以的。你很难排除掉另一个选项,这个地方确实地热能丰富,而且都说了很大,占地面积这个理由很没有说服力?所以你知道这个题为什么要选太阳能了吗?&/p&&p&因为命题人不知道这个地方地热能也很丰富~&/p&&hr&&p&评论区在讨论到底是谁的问题,我贴一个甘肃金昌学子写给我的信吧,金昌是一个很小的城市,甘肃整体的教育很无奈,他也说到了托帕石的题目,信上湿润的地方是他的泪,这不是偏远地区文科生的命。&/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e412ae7fa89f445e68bc1f8f0dc548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e412ae7fa89f445e68bc1f8f0dc548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49f21a085baddafd33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49f21a085baddafd333_r.jpg&&&/figure&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不是合格性的考试。有些题目确实很糟糕,不必去管它,有些命题人自己的视角也没有高明到哪里去。而有些题目就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了,如果我是命题者,我出这样一道题:1954年,我国开始修建从江西鹰潭到福建厦门的鹰厦铁路,鹰厦铁路修建…
在正式回答我想说明几点。学习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态度。收藏此文后又不了了之,终无所裨益。在此也奉劝各位还在为高考奋斗的同学,少刷点知乎,多刷点题。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各位也看到了,我所谓的方法,也只是笨方法,是需要踏踏实实践行的方法。另外,这些方法(尤其是历史那个)是有地域和历史背景的,因此仅供参考。就说这么多了,不想写成鸡汤文。也祝愿各位小伙伴在高考中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br&——————————————————————-&br&回想高中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如今却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高三生活很充实,且行且珍惜。&br&
回到题主的问题,“回归教材”四字为高中老师奉为圭臬,在高考试卷中也确有体现。我所在的浙江省得高考改革风气之先,却也将这四字贯彻到了极致。作为最后一届老高考的考生,在考文综时,充分领教了历史出卷老师专研书本旮旯的精神;地理倒不是十分明显;而政治,整本书倒背如流自不必说。下面便分科谈谈这个问题。&b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r&&b&地理&/b&&br&&br&可以说,上高二之后,我再也“没学过”地理:上课基本上不听。因为其实地理的基本原理在高一的三本必修中已经讲完了,区域地理以及基本选修不过是三本必修的实际运用。因此,地理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肯定是三本必修,当然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也是很重要的(高二学区域地理的时候,我和室友经常玩的游戏便是报经纬度定地形区,所以高三时这一块还是掌握得不错的)。在地理三本书中自然地理是重中之重,必须着重理解记忆。如果你能在一张空白的纸或者世界地图上,画出各个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图,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大气分层图,大气辐射图(记不清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名字,就“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那个),板块边界分布图,自然带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各大洲主要地形区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三圈环流图),洋流图等(年代久远,记不全了);也能默写出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各种主要形式以及塑造出的主要地形,洋流的成因及分类等类似知识点的话,那你回归教材算比较成功了。如果你还能进一步知道诸如地球与火星体积与质量比较,各种岩石的具体特征,太阳辐射波段等细小的知识点的话,那你回归教材算是炉火纯青了。这里就是那必修一举个例子,必修二和必修三原理性东西不多,方法类似,以点带面的掌握好即可。&br&再提一点,地理(其实历史政治也差不多)不光书本重要,材料也很重要,书本没讲过的东西拿来考你就是靠材料来作为媒介的(高考地理不相信材料痛失四分),现在的地理高考题依靠书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的题几乎没有,几乎都要看题目所给的材料。&br&地理要拿高分,仅仅回归教材是不够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讲的是啥?眼界!因此,对地理来说,拓宽课外知识亦十分重要。我在平时考试或者作业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上看到一个对我来说相对新奇的地理事物的时候,就会用便利贴记下来,等到周末回家的时候,在xx百科上了解一番,并在摘记本上记下要点。比如说,考试的时候出现了美国的大盐湖,我就会记下来并进一步了解它的成因啊特点啊什么的,然后联想到地图上巴尔喀什湖湖水一半明一半暗,当然也会进一步了解一下(事实上这个东西很多考试都考过了)。谈到湖泊嘛,那湖泊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因也要搞清楚,还要顺带着欣赏世界各大湖泊的美景,什么维多利亚湖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咸海死海 的的喀喀湖贝尔加湖日内瓦湖北美五大湖中国的青海湖色林错兴凯湖博斯腾湖啥的,全都饱览一番,一下免费游遍五洲四海。以点带面,久而久之,眼界就广了。还有,书本上出现但没详细讲的,你也可以自己完善嘛,比如说经常出现的红壤黑土到底是咋么回事?&br&网上找相关资料以后就像下面这样整理出来(字很丑,将就一下。&b&友情提示:高一高二的小伙伴字丑的尽量把字给练一下。高三的朋友字丑也不要慌张,是金子总会发光的)&/b&&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8dac5e8a37acb12fb8f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8dac5e8a37acb12fb8f_r.jpg&&&/figure&&br&&br&&b&平时吃的水果&/b&&b&,看到的树木啥的生长周期与主要分布地区是咋样的你造吗。。。&/b&&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0bbe7dd029f940c8df620_b.jpg& data-rawwidth=&565& data-rawheight=&1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0bbe7dd029f940c8df620_r.jpg&&&/figure&&br&&br&&b&所以,少年郎,要培养一颗爱地理的心哦!(其他科也一样)&/b&&br&&b&另外&/b&,地理的答题模板平时也要注重积累,书上有的东西肯定得背下来,你不知道南半球水果销到北半球可以错季增加销量(出自2015四川卷一道题),至少也得知道光热水土地市场交通保鲜技术吧。关于模板在高考中的运用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15年安徽卷(但愿没记错),其中一题是关于湿地成因的,平时这类题应该都做到过,如果你记得该从那几个方面答的话,那八分岂不是秒杀。因此,平时做题积累模板就等于积累了回答问题的角度,不然有些角度你把头上毛全都挠光也想不到。积累模板的时候也可以按描述类,成因类什么的归类整理。&br&&br&
—————————————————————————&br&&b&
历史&/b&&br&&br&终于迎来了这个回归书本到变态的家伙。不知题主是哪个省的,根据我当年刷题的经验,全国卷和江苏卷的历史相对来说更注重分析,卷接根据书本就能得出答案的题目基本上没有,但浙江卷就有(当然你得把书本上每个旮旯的知识都记下来)。举个例子,有次模拟考,历史有道题大致是 (记不清了):&br&
给一句话“宋兴,统一天下,民用宁,政用父,文教用兴,尽于是而益以知天命”,问你是哪一个人的观点?&br&
A朱熹B王守仁C黄宗羲D王夫之&br& 当时只觉一万个草泥马从胸中奔腾而过,不是说考书本吗?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当我们考完试去翻书的时候,我们折服了。&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a6823455ccdaa6021b3cddcd8d10e20_b.jpg& data-rawwidth=&453&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ca6823455ccdaa6021b3cddcd8d10e20_r.jpg&&&/figure&面对这样的变态题目,难道只能仰天长啸,大呼坑爹吗?当然不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话说那高考已气势汹汹地朝我杀将过来,我心下想着,这厮纵有千般变化,终究不过书本中的几十万字。若是我把书本从序言到后记都记他一遍,什么破考试便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我内心颤抖了(我愤怒起来连我自己都害怕),眉头紧锁,苦苦思忖,决不能坐以待毙啊(要死也要拉个垫背的)。于是,我就想起了我的小伙伴H。H亦为此事烦忧,当我想H说出我的惊天计划时,H惊(xiao)掉了下巴。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一拍即合,准备大干一场。&br&(我卖起关子来,连我自己都害怕。)&br&计划是这样的,说起来也简单,总共四个字:抄书(总结概括分类),默写。以一个单元为单位,比如说,我今天抄第一单元并基本上背下来,抄的时候在重要的知识点处留空并设计一些类似于上面那题的基于书本的变态题目。与此同时,H背第二单元并做同样的工作。第二天,我背完第二单元,H背完第一单元后交换本子做对方留的空以及设计的题目。(实际操作起来,效率可能不高,时间充裕的话也可以三天或四天一个周期)&br&&b&下面要晒出我们的丑字了。。。(友情提示:高一高二的小伙伴字丑的尽量把字给练一下。高三的朋友字丑也不要慌张,是金子总会发光的。)&/b&&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0d0f929bac2d3ba6efd2_b.jpg&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0d0f929bac2d3ba6efd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fb3e76bb278e3b395b54c1f35bae77b_b.jp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cfb3e76bb278e3b395b54c1f35bae77b_r.jpg&&&/figure&好了,这就是我的终极大法了。&b&贵在坚持呀,旁友!&/b&&br&到高考时,我们抄完了两本半必修书外加一本《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话说这本书一连串的战役啊时间啊什么的,弄得我现在都忘不了索姆河瓦尔登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库尔兹克普罗霍洛夫卡。。。)&br&&br&末代浙江卷黔驴技穷,好在我想出应对之策。那不重细节重分析的题目咋办呢?来来来,小伙伴们可以谈谈你们历史老师是怎么分析试卷的。来看看我们历史老师。。。&br&“咳咳咳,来,看下一道题。这道题很简单嘛!A不对B表述有误D明显是错的,所以就选C呀!真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这道题一眼就看出答案了嘛,做都不用你做”。这叫啥,史感!(此shi非彼shit)&br&全班齐跪,我笑着流泪:还是老师牛B。&br&不过老师说的也没错,文科的东西,很多都要靠感觉的。相信很多小伙伴在考试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次选择题排除到只剩两个了,你都选了错的那个。(于是你不由得怀疑起人生,准备回家买彩票。)&br&史感?!是不是有种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看起来老(you)高(zhong)级(xiang)的(shang)样(ce)子(suo)的赶脚。那这个史感怎么来呢?怎么来,终于回归到了高中学习最重要的两个字:刷题!我是用刷题软件刷的,猿题库,我刚用的时候没有那么花哨,现在不知道变成啥样了。历史总共刷了两千道左右,地理两千两百多道,政治九百多,其他英语语文数学,也有一些但不多。所以说,来知乎上寻找提分良方的同学,还是多刷几道题吧。&br&…………………………………………………………………………&br&政治&br&&br&等政治的同学可能要失望了,政治我没有做太多额外功。因为政治除了背书构建知识体系外,其他真没啥好说的。到最后你对哪本书哪一张哪一节哪个点,必须明白无误。换句话说,给你五个字:生活与哲学,你就应该能按照章单元节框知识点,这样把整本书全部默下来。一轮复习先把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二轮再把知识点连成串,最终构成体系。我看楼下福建小学妹做的不错,大家可以看看她的回答。(政治回归教材的案例我印象比较深的恰恰也是2015年福建卷的一道关于意识的选择题:水滴石穿-根系沃土-犬吠非主-敬德保民)&br&————————————————————————————&br&文数&br&“数学虐我千百般,我待数学如初恋”,数学可以说是很多文科生的噩梦。而对于文科生来说,数学的“马太效应”尤为显著,拉分很大。我高中三年与数学相爱相杀:高一差得如渣,高二跌跌撞撞,高三一路开挂,高考平淡收尾。高三模考最好时光数学就拉了第二名十五分,那以后,数学老师每每有事出差,就让我代他给班上同学讲解试卷。因此,对于数学,我还是有很多“谈资”的。首先,从全局着眼,来看看我自己总结的数学学习路径:&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6af3c77b52ef4ac3597efda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6af3c77b52ef4ac3597efda_r.jpg&&&/figure&&br&&br&高一打基础阶段,上课还是比较认真作业也认真做,但由于考理科卷的缘故,加之本身数学就不太好,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与班上同学相比也并无优势。高一下期末考试考得惨不忍睹,直接降到班上十几名。怎么能允许自己这样得过且过呢?&br&于是我决心利用一个月的暑假专研数学(刷题的雅称)。&br&&br&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八年时间你会做什么?&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20db01f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坐飞机到荷兰做到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