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每个月生活费多少钱1千元生活费,但是孩子一直和我是在一起现在上大学了给孩子千元生活费,还要平摊学费吗?

想问问大家现在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多少钱?【合肥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94,301贴子:
想问问大家现在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多少钱?收藏
父亲,普通打工者,离异,再婚。母亲,打一些零工,离婚后对孩子没有物质上的帮助。在这样的家庭里,在合肥上大专,每月800元生活费,啥水平?
天猫七夕节-全球来电-合肥,家电满,美家2件75折,部分类目还可先享后付!「天猫七夕节」全球来电,因爱&惠&七夕,尽享大牌好货!
会和别的同学攀比,觉得自己很委屈吗?是一个21岁的男孩子。
暑假只顾玩自己的,回来两个月玩两个月。
在家就睡觉,睡到电话响就起来洗漱,然后出去,没钱就要。
一个月600足够了,我就这么过来的
合肥上大学,一个月一千刚好。800也行。再少就要节省了。
如果不能安心学习老想着吃喝玩乐,800元是不够,可是那样能支持吗?给他一千元钱就能好好学习了吗?
800我觉得很少,但是因人而异,住着宿舍吃着食堂其实也不错,珍惜眼前生活才是真
整个暑假在家就睡觉,或者出去玩耍,没钱就要,纨绔子弟的感觉,问题是你父亲在烈日下挣的辛苦钱啊!
我向,这样的状况,他的将来会是啥样?
不娱乐 够吃喝了 攀比不可取,看什么样的家庭,
够了,这样的人就作
我上大学那会一个月700
1200最多了
我现在一个月家里给1200,在武汉,合肥的话,大约1000吧。八百反正生活是绝对够的,如果交的朋友多还是少了一点。我这个暑假自己打工也挣了四千多,一部分作学费,另一部分准备开学健身。怎么说呢,还是看他把钱用在哪里了吧,现在的大学生,暑假还看书的…几乎没有,除非是考研。大学和高中很不一样 。不过如果上个大专,在学校也不学习,也不努力提高自己,给八百都多了,可以领回家了,浪费时间浪费钱 。
大人对他寄予期望,可是他给人的感觉就是花钱玩,不讲学习学业,不努力奋斗,只求享乐,让人很失望。
我在新站区
一个月800加兼职三百
一个月1100
会吧!我两三年年前就是1500
我大学的时候一个同学,每顿只吃一块七,七毛钱饭,一块钱菜。当时我们食堂最便宜的菜是西红柿炒鸡蛋,一块半。他就和食堂阿姨说,我不要鸡蛋和西红柿,你给我上点汤吧。
我在上海一个月只要正正规回在食堂吃饭800稳稳够,我妈给1500,剩的钱留着买点水果奶什么的
没事做做暑假工八百差不多,不然的话。不一定够,合肥消费也不低
看怎么花~男生花的肯的比女生要大手,男孩子在一起吃啊喝的,要是再有女朋友,那就更了不得了
合肥有的地方生存的人,每个月只有两千多,这些人怎么活下来?学校里还没有房租这些,又不用打车,怎么就不够用?
够用了,我弟搞健身的每天都要吃很多才,1400。我三年前上学一月500都够用
哎……废了
楼主别问了。言语中带着歧视和愤愤不平。800省着点够的,正常花销必然不够。吃饭:6+6+3=15*30=450,剩下350。
正常吃饭够了。我也是大专,要是不出去玩干嘛的一天25吃饭喝水是够了。
登录百度帐号江城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每月千元可保障基本生活
发布时间: 16:21:37来源:SRC-13
  荆楚网消息(见习记者吴雨阳 袁筱)孩子要上大学了,每个月给孩子多少生活费一直是困扰父母的问题。9月初,记者随机采访了武汉部分高校的80名“老生”,了解每个月所需多少生活费及开销,供各位家长参考。
  家长的苦恼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教育口号许多人都听过,而对于这个“穷”和“苦”,许多家长都不知道如何把握。“孩子要上大学了,除了购置上学的必备物品,我一直在盘算每个月应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问了附近一些有经验的家长,每个人的答案也不一样。”华农楚天学院的新生家长李艳香说出了自己的苦恼,“给少了怕不够花,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还可能让孩子在同学面前过得太差,产生自卑抬不起头的感觉,但是给多了又怕乱花,产生虚荣攀比的心理。”
  和李艳香有类似担忧的家长不在少数,都是孩子首次远离父母独自在外生活,除了担心更不知道该以何种标准给孩子生活费。
  千元能保障基本生活
  走访中,记者发现近七成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元,一成左右的学生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还有两成学生的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
  “早饭5元,中饭晚饭各10元,加买水果一天大概30左右,每天的钱也是可以调整的,今天多用了明天就少用一点,1000元可以在学校吃得很好,加上必备的话费网费电费等开销,1500元以内都是可以解决的。”华中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昕昕这样对记者说。
  而小杨表示,“吃饭找家里要600元就足够了,食堂很多餐点都是几块钱,每天的饭钱加饮料费控制在15到20元以内,而额外的零食或者想买的物件会用打工的钱。”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的大四学生杨静告诉记者,“我的生活费最少也要2000左右,我们学校的伙食费相对于其它学校算贵的,不算馒头花卷,基本吃饭就要1000元多。”
  不过也有同学认为,你想吃好点,山珍海味也是吃,节省一点,馒头和水就能过一天。
  打工兼职是主流& 为父母减负担
  但有不少学生表示,现在的大学生活不只在食堂吃饭,小伙伴之间的聚会游玩都不少,如果还想在网络上买些喜欢的小玩意或者衣服,则都要另算。
  杨静说,“女生有很多必需品都要买,衣服、护肤品等,有同学约你出去聚会,份子钱一样不能少,还有很多不可计划的钱加在里面,所以一般生活费不够用了我会自己做一些小生意,利用平时攒下的少许生活费进一些不贵但是好看的饰品在学校人多的地方售卖。”
  湖北经济学院的小刘则告诉记者,她平时会在食堂打工,每天中午和下午的饭点都会到窗口帮忙,一个月工资虽然不高,但好在包吃,所以也还不错。
  学习播音主持的大二学生小赵和旋旋,则兼职做主持人,利用自身特长争取生活费。小赵说他准备和几个同学合伙开一家工作室,不仅接拍其它公司的活动,还准备自导自演拍摄小短片在网路上传播,既能自食其力,又能巩固自身所学习的知识,还能帮父母减轻负担。
  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不够了花了就找父母要。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不尝试自己打工挣钱的时候,不少学生表示父母不愿意自己这么早出社会,希望能在学校好好读书。
  老师的看法和建议
  武汉理工大学机械系牛教授表示,作为在校大学生,日常伙食费、电话费、水电费等加起来的基本开销,每月1200元左右应该能够过得很好。他建议:大学生需要做好一定规划,将生活费有计划的用在需要用的地方,不要花钱如流水,无节制。家长应根据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消费水平,按计划给孩子生活费,给的过多可能使孩子养成铺张浪费及攀比虚荣的坏习惯,而给的过少则不能保证孩子基本开销。在保证三餐的基础上,有些许剩余的钱让孩子自主分配。
  牛教授说:学校也会提供岗位和机会,给勤工俭学的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争取生活费,比如学院的行政工作或者是食堂,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在学校附近的店面打工,而有特长的学生则会在一些教育机构兼职老师或者做家教挣生活费,不仅能赚取生活费为家长减轻负担,更能提高学生社交能力,是很好的锻炼方式。牛教授同时提醒新入学大学生:应谨慎寻找兼职,以防被不法分子骗取钱财或危及人身安全。
(作者:吴雨阳 袁筱&&编辑:苏金远)六成福州大学生月生活费超千元 最高月花1万元占6成
昨日,记者针对60位福州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状况进行了一番调查。其中,生活费在元区间的学生比例最高,约占6成,32%的学生生活费在500-1000元,9%的学生在元,超过2000元的学生相对较少。
花费结构以及各项所占比例的数据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的月平均生活费和月伙食费处在中等水平。大学生用于包括伙食、日用品在内的基本生活花费占月均消费半数以上,更有学生伙食的基本生活开销等于所有费用。学习、休闲娱乐开支则占月均花费总额的20%以下为多,人际交往开支占月均花费总额20%-40%之间的人数约占一半,不少学生在采访中表示,“生活费主要用于日常伙食开销,其余的用于娱乐和人际交往。”
从生活费的来源上看,近6成的大学生生活费全部由父母提供,父母提供部分,自己兼职赚取一部分的大学生占34%,全部由自己负担生活费,不靠家人补贴的学生只占到了7%。
近日,一则“你们上大学时候生活费是多少?”的帖子在百度贴吧“福州吧”里很是火热。网友在贴吧里爆料,深圳一对母女在街头争论生活费该给多少,上大二的女儿认为母亲只给500元生活费,根本不够花,母亲则希望女儿勤俭读书,母女俩各执己见,最后竟动起手来。看似一场“闹剧”,却引发众多网友跟帖讨论,纷纷晒出自己上学时的生活费。
相比十年前的80后大学生月花销几百元来说,90后大学生如今的消费状况又如何?记者调查发现,月花费1000元到1500元之间的学生是主流,也有相当勤俭的学生,月花销只有400元,还有自力更生赚取生活费的学生,当然,也不乏“土豪”学生,平均月消费达上万元。
节俭型:打工省顿午饭钱一个月只用400元
金姚福建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二
金瑶是一位重庆姑娘,她说,“我一个月生活费就是自己兼职赚的400块的收入”。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震惊,是记者此次采访听到的最小的数字。
“我父母年纪大了,都在外面打工,而且家里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都在读书,用钱的地方很多。”金瑶一直都觉得父母很辛苦,以前高中时学业为重,没时间做兼职,现在上大学了,自己不愿意向家里要钱,就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
金瑶介绍,周一到周五中午,她都在学校食堂做兼职,帮店家收钱和打包食物,一小时赚8元钱,重要的是能管一顿饭。
“周末我还会去做家教,3个小时能有80元,4个周末下来能赚320元,加上食堂兼职赚的80元,这样一个月兼职能挣400元。”金瑶说。
金姚告诉记者,她平时的钱都是用来维持基本生活,吃饭基本上是在食堂吃,早上一杯豆浆,一个肉包,午饭省了,晚餐有时候一荤一素,有时点两个素菜,一个素菜差不多2元,荤菜4到5元,一个月下来,差不多300左右,占了生活费的“大头”,每个月宿舍水电费的分摊和手机话费大约80元。
“我花钱的地方不多,400元看起来很少,不过我紧着用也是够的,除去基本生活,天冷了,还能给自己买件厚衣服。”金瑶说,父母并不反对她兼职,只希望她不要耽误学业。
“最重要的是能给家里减轻负担。”她说。
自力更生型:月挣2000元还能存下200元旅游基金
吴德宽福建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
从今年暑假起,吴德宽就在琢磨怎么赚钱,开学后,他和同学决定在学校做快递代理,从以前需要向父母要生活费,到现在完全自力更生。
“我是兼职做,时间不多,而且这个学期快递代理竞争也突然多了起来,一个月只能赚2000块左右。”吴德宽说,以前生活费差不多在800-1000元,现在赚2000块,也有了2000元的花法。
吴德宽给记者算了算自己一个月的开销,平日都在学校食堂吃,早餐几元,午餐和晚餐差不多各10元,一天下来吃饭得花20多,甚至30元,有时候还会去校外吃点东西,一个月伙食费得要1000元。因为是做快递,每个月的电话和短信少不了,话费一个月需要200元。
“每个月会给爸妈买件衣服或者买双鞋子,给弟弟买点吃的寄过去,再加上有时候给自己买两本书买件衣服,几百块很快就花完了。”吴德宽说,每个月他还会固定给自己存下200元钱,作为自己的旅游基金,他希望一年能去一两个地方旅游一次,今年的旅游费用已经攒好了,等下个月放假就会开始旅行。
“现在还没有谈恋爱,所以没有额外开销的恋爱成本。”吴德宽笑说。
“自己挣钱一方面是因为家里条件一般,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吴德宽说。
【责任编辑:蔡奇凡】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500194。 联系邮箱:。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高校生活费调查:大学生一个月要花多少钱?
日01:00&&来源: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6日电 随着各大高校陆续迎来开学季,大学生的“开学装备”和消费水平再次成为舆论热话题。近年来,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日常开销也随之水涨船高。动辄上万元的电子设备、每月上千元的生活费,让不少家长感慨“压力山大”。
  上大学一个月多少生活费才够花?不同地域间的学生有何区别?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近日,中新网记者在北京、陕西、湖北、湖南、四川、江苏等地的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
  西安部分大学生生活费调查表 张一辰、阿琳娜 制图
  一个月多少生活费才够花?
  今年8月,有媒体在北京大学生群体中随机调查发现,近三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600元。一时间,大学生的生活费话题被舆论热议。
  从全国范围看,中国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如何?今年2月,麦可思研究院曾发布2016年大学生消费理财观的调查,这份来自全国范围的调查显示,中国大学在校生月均消费1212元,在被调查学生中,41%的学生生活费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并有结余。
  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究竟多少才够花?不同地区之间又是否有所差别呢?
  “每个月元大概够花了。在学校吃饭的费用不高,少的花10元就够,而一天30元已经吃得很好了。”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新生许晓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西安,记者随机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月生活费在1000元到1500元的学生占比最多。在接受采访的31名学生中,有16名学生的月生活费在这一区间内。月生活费在1500元到2000元的学生有9人,500元到1000元(含1000)以及2000元以上的学生各有3人。
  与此同时,在武汉,武昌理工学院近日也做了一份类似调查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02份,结果显示,月生活费在1200元以下的占比超过6成。
  根据调查,有52.97%的大学生表示平均每个月生活费为800元到1200元,有33.17%的大学生表示平均每个月生活费1200元到2000元,而每个月生活费800元以下或者2000元以上则占到少数,分别占比例为7.92%和5.94%。
  资料图:日,首都师范大学部分院系迎来新生报到。图为学生家长帮孩子购买开学用品。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大学生生活费都花在了哪里?
  大学生的生活费平常都花在了哪里呢?
  记者调查发现,餐饮无疑占据了学生生活费的“大头”,服装、社交、娱乐等项目也占据了一定比例。
  来自长沙学院的范琴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月花销在元之间,钱来自于父母和周末兼职。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吃饭、买生活用品、衣服、护肤化妆品以及书籍,此外同学间的聚餐费用也是一笔支出。
  “聚餐一星期一次,人均50-100元。另外,男女生的区别在于,男生大部分主要是吃饭花钱,女生除了吃饭还要买别的东西。”范琴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记者随机调查的31名西安大学生也表示,生活费主要用于吃穿等生活开销,以及聚餐游玩、考试培训报名等。
  其中,开销最大的项目主要是餐饮(71.42%)、服饰(41.94%)和出游(19.35%)。男生开销最大的是餐饮部分,女生则为餐饮和服饰。
  武昌理工学院的调查显示,除了日常的伙食费消费,有84.65%的学生表示生活费主要用于购买日常用品,也有部分生活费用于购买衣物、娱乐消遣、朋友聚餐以及学习等方面。
  另外,记者发现,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网购都是大家偏爱的一种消费方式。
  武昌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二学生姜馨芳介绍,她每个月生活费1700元左右,800元左右的伙食费,300元的话费,每个月还有网络淘宝大概花费300―400元,还有200-300元花在班级聚餐或者部门、社团聚餐等。
  在苏州,大二学生李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里每月固定给他1600元的生活费,生活费大部分花在了日常餐饮上,每天平均在30元上下。剩下的就是上网购买喜欢的书籍,此外他每个月还是有300元左右的结余。
  西安部分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调查 张一辰、阿琳娜 制图
  生活费不够花怎么办?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大学生的生活费绝大多数都是依靠父母提供,不过不少学生都有过课外兼职的经历,以此来补贴生活费。
  在苏州,读大四的唐同学是学生会的宣传干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爱好摄影,所以平时会利用这个爱好挣点“外快”。毕业季时,他承接了很多班级拍摄毕业照的业务,平均一个人收10块钱,这让他小赚了一笔。
  上个学期,唐同学想买一台新单反相机,替换掉从父亲那得来的老爷机。经过一番软磨硬泡,父母最终决定“赞助一半,借一半”。唐同学觉得“这样挺好的,让我也感受一下赚钱的压力,免得花钱大手大脚”。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大三的学生谭佳则表示,自己一个月生活费要1000元,但父母每次都是打3000元到卡里,她每个月都固定存下1500元。
  与此同时,谭佳还有额外的收入,因为是学校传媒中心的主任,她一个月还有180元的工资,向校外媒体投稿还有稿费。
  记者在西安进行调查时也发现,被采访对象中,有超过六成学生的生活费中既有父母资助,又有勤工俭学的收入。
  此外,当每月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过半学生表示会放弃消费想法,近三成学生表示会向父母、同学借助或兼职挣钱,其他同学则倾向于使用金融信贷,先满足消费需求,后期偿还。
  资料图:清华大学日前迎来新生入校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对于入学“标配”,学生怎么看?
  如今,除了大学生的生活费水涨船高,连入学装备也全面升级。
  “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电脑、ipad、相机等好像已经成为了标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5级金融学院保险学的学生李凤告诉记者。
  同样,记者在西安采访时也得到了类似答案。在调查的31名西安大学生中,电脑、手机等接近于必备品,人手皆有。而拥有苹果手机、单反等设备的大学生也接近五成。
  此外,超过六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电脑、手机等为生活和学习必需品,而配置单反、pad、kindle、DV等电子产品则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满足自身爱好。
  不过,对于是否需要跟风追求电子设备的“高大上”,不少学生都表示应该“量力而行”。
  “我对于电子设备没有特殊的要求,能用就可以,我可能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许晓东告诉记者。
  “大学生购买电子产品还是应该量力而行,理性消费。”李凤对于这个问题也有着类似的观点。
  谭佳则认为,“手机没必要买品牌的,因为学习需要,电脑需要配置,其他没必要买。当然,我自己喜欢摄影,现在正存钱准备买个单反。”
  在谭佳看来,大学生可以追求那些所谓的品牌电子产品,但是应该自己挣钱购买,而不是向父母伸手。(张尼、张一辰、阿琳娜、钟升、朱晓颖、朱志庚、贺劭清、卢文伟、吕秋晴、刘明杨参与采写)
(责编:王吉全)
打开后厨 让食品安全看得见
一度被视为餐饮界标杆的海底捞,近日因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目前,北京市食药监局已经要求海底捞总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进行限期整改,在一个月内对北京各门店实现后厨公开、信息化、可视化。
建"黑名单"、暂停投放 多地出狠招规范共享单车
近日,交通部、中宣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租赁自行车停车点位设置和建设,同时引导有序投放车辆。各省市也因地制宜陆续出台有关共享单车管理的实施细则。大学生生活费 给多少才合适?千元基本够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又是一年开学季来临,许多即将跨入高等院校的准大学生们,已经在向往着离家后的自由世界。而除去学杂费后,每月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也成了家长们欣喜之余犯愁的问题。钱给多了,怕孩子乱花不节制;给少了,又怕委屈了孩子。那么,除学杂费之外,到底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才合适呢?孩子的钱主要花在哪些方面?又该如何让孩子学会理性花钱?
开学季来临,准大学生们忙着给自己买电子产品。客家新闻网:又是一年开学季来临,许多即将跨入高等院校的准大学生们,已经在向往着离家后的自由世界。而除去学杂费后,每月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也成了家长们欣喜之余犯愁的问题。钱给多了,怕孩子乱花不节制;给少了,又怕委屈了孩子。那么,除学杂费之外,到底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才合适呢?孩子的钱主要花在哪些方面?又该如何让孩子学会理性花钱?多少才合适?赣州九成学生每月千元基本够用大学生每月给多少生活费才够用?不同家境、不同消费习惯的学生可能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8月上旬,赣南师范大学2015级新闻班的几名学生在全班同学中作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每月花费均在1000元左右。在这个班的50名学生中,每月花费最低的为500元,有3名学生,而最高则达到了2000元,有2名学生。其余的45名学生均在800元至1200元范围之内,占了全班的90%。在生活费来源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是靠家庭供给为主,但调查也显示,有58%的学生会在学习之余,做些兼职或勤工俭学,超过35%的学生会在寒暑假出去打工,24%的同学可以领取学校发放的助学金。&我每月家里给我1000元左右,自己平时兼职也能有些收入,对我来说足够用了。&这个班一名万姓同学向赣州晚报记者介绍,由于大一课程较少,平时周末或者是没课的时候,他都会外出做些兼职,一天大约有70元,而有的同学也会选择在学校各个机构勤工俭学,运气好的话每人每月能赚120元。此外,学校的贫困生补助金也可以缓解部分学生的费用,每学期有1000元补助。对于生活费是整学期带过来自由支配,还是家里固定按月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长,也有不同的想法。&我们班同学大致分两种情况吧,家在本地或者不远的一般选择按月给,或者没钱的时候打电话向家里要。而家里比较远的有的会一次性给整个学期的费用,但总体上来说比较少,可能是觉得不安全或者钱带多了不利于孩子形成节俭的好习惯吧。&一名刘姓同学说。&现在我国大学生消费普遍偏高,但就驻赣州市的高校而言,消费水平还是相对正常的,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来自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熊国荣博士说,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因此新生家长也不宜给孩子过多生活费,要让孩子始终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避免形成攀比心理。他建议,具体给多少生活费,家长可结合孩子就读学校所在城市生活水平、就读专业和学校类型以及家庭的经济条件、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综合考虑。钱花哪去了?餐饮花费成大学生最大支出家长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给的生活费孩子花到哪去了?调查显示,包括平时吃饭、同学聚餐、社团部门聚餐等,餐饮花费成了学生最大的花费,占了大学生生活费的70%以上。购物娱乐占第二位,达到了20%左右。少部分为日常生活用品支出。此外是交通及通讯费用的支出,大概每月100元,所占比例不到7%。有部分学生会购买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但每月费用都不会超过100元。&学校食堂的饭菜都比较实惠,早餐5元,午餐7元,两荤一素,晚餐花费差不多,一天20元可以吃得很好,算下来一个月也就600元左右。&接受调查的小张介绍,他加入了学校的几个社团组织,花钱多的地方主要是应酬和交际。&虽然还没有参加工作,但大学也是个小社会,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应酬,外出参加一个活动,小范围吃顿饭,都得花钱。&小张说。购物的支出也成了仅次于餐饮支出的一个大头。&我们班女生占了大部分,购物的支出可能会偏高一些。&负责此次调查的小姚介绍:&现在大学生也更早地接触社会了,女生花费在服饰、化妆品、饰品等方面的支出,比男生要高许多,而男生的额外支出则更多倾向于玩游戏和购买电子产品。但游戏装备的费用都不一样,便宜的几十块,贵的要几万,大学里的男生玩游戏一般只是打发一下无聊时光,不会投入太多的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在网上很流行的话同样也牵动了许多大学学子的远游情绪,选择利用放假时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成了不少学生的额外支出。就读于赣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王同学是一名典型的达人,从初中就开始到各地去旅游,但之前都是和父母一起出行。到了大学,她便独自出游或者邀好友同行。她说:&旅游去的都是省外,行程远,车费比较贵,一般都是坐火车,偶尔会坐飞机。旅行的费用大部分是问家长要,有小部分是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钱该怎么花?不少学生上半月富翁下半月负翁&上半月富翁,下半月负翁&。赣州晚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句在新入职场人士中的流行语,同样也出现在不少大学生当中。不少大学生坦承:上大学后自己自由支配的钱多了,花钱相对也变得更加&任性&。就读江西理工大学大二的学生小李告诉赣州晚报记者,上大学后自己的交际圈也变广了,老乡来了,社团相聚,球友聚餐,少不了餐馆消费,一个月四五次,六七百块钱就没了。&父母一个月给一次生活费,经常是一个月还没过半,生活费就花掉一大半。&小李说。而淘宝购物的兴起也间接促进了不少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习惯。&就是手贱,没看见钱从手上出去就觉得没花钱,有时候一到月底,才发现吃饭的钱都没了。&赣南师范大学2015级新闻班参加调查的小黄同学查了一下自己的淘宝账户,发现一年下来已花去4000多元。&网上的衣服饰品款式都非常丰富,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想买了。&那么,面对三到四位数的生活费,如何合理支配才不至于&寅吃卯粮&呢?建行赣州分行兴商支行专业理财师钟庭丽表示,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因此也需要开始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能力,学会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铺张浪费,不与同学攀比。她建议,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应该学会有计划地消费,不要每到月底就出现&赤字&。同时,应该养成记账的良好习惯,每个月结束后,对一个月的支出行为进行总结,对金钱的流向心知肚明,也有利于计划好下个月的开销。
[责任编辑:谌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婚后,每个月给孩子拿多钱生活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