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2018扫地机器人测评是属于中高端2018扫地机器人测评?

中国工业机器人2.0时代进入中高端领域!
机器人产业无疑已经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产业之一,不过,资本和创业者正逐渐回归理性,2017年机器人企业注册增长速度首次下滑。此外,机器人高端产业低端化、核心零部件遇瓶颈等问题也有明显改善。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日前表示,“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正经历从数量扩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阶段。未来机器人特别是服务机器人可能呈现的趋势为新材料将大量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云服务技术加速机器人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将促进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投资趋于理性阶段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达232亿美元,同期中国市场规模约为62.8亿美元。年全球市场平均增长率约为17%,同期中国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28%。
而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
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例如埃斯顿营收同比增长59%,净利润同比增长39%;拓斯达营收增长76.5%,净利润增长78%;华中数控营收增长21%,净利润增长达146.8%等。
猎豹移动公司董事长傅盛在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期间谈到,“我们公司生产机械臂工业机器人,前年从市场购买零部件谐波减速器还好买,去年就发觉谐波减速器供不应求,很难买。预计未来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政策支持、资本迅速注入下,机器人企业在全国各地迅速生根发芽。
“没有核心技术很快会(被)淹没在潮水里”。江丰电子事长姚力军提醒道,“机器人在风口上,产量增加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口饭不好吃,一是缺少核心技术,整个核心部件很可能都要依赖国外进口;二是一哄而上形成恶性竞争,导致毛利率越来越低。”
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
确实,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瓶颈问题一直是国内机器人行业绕不开的一道坎,行业技术壁垒也使得目前机器人市场主要份额仍然为国际“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国库卡)所占据。
相关报告显示,从成本来看,机器人技术的核心和难点集中在上游零部件市场,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占总成本的比例接近70%,一台减速器的进口成本大约为国外价格的3~4倍,是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
不过,近日多位机器人行业专家以及从业者透露,目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的状况已大有改观。
精功科技办公室主任苏明东表示,原先很多机器人核心技术、零部件都是靠引进,而现在公司大部分核心零部件都能做到自给。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认为,国内机器人绝大多数部件已经越来越成熟,这是一个基本趋势。随着我国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上的研发,从某种程度上也迫使国际的一些垄断性部件供应商降低价格和门槛。
近期,机器人国产零部件进口替代进程加速。公开资料显示,在RV减速机领域,中大力德与伯朗特签订不低于3万套RV减速机购销合同,双环传动与埃夫特签订1万套减速机合同。
融合AI,向中高端转型
此外,我国机器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问题也屡屡被提及。在朱世强看来,虽然未来机器人需求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大,但问题在于现在拿不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机器人产品,以陪护机器人为例,很多机器人产品仍太低端,因此在机器人的技术开发上仍然任重道远。
在今年结束的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大会上,参展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是机器臂、机器手和AGV等。不过,此前我国多数机器人制造厂商只能生产拥有3轴至5轴的低端机器人,而现在已有不少企业能够生产6轴的高端产品。
而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曾向记者表示,“现在工厂的机器手臂、物流机器人等还只能算作是自动化机器,最多只能算是机器人1.0。真正的机器人应该是机器加上人工智能,并融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自我感知、学习、决策,我将之称为机器人2.0。”
企业也从客户要求变化中,感受到了创新技术的必要性。苏明东表示,这些年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要求主要也是围绕技改,更新技术,包括AI、物联网的接入。机器人产业还处于基础发展阶段,正逐步走向成熟,市场尚未饱和,现在需要的是技术沉淀。
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温志庆博士认为,作为企业,除了要进一步改进技术外,还要降低机器人的价格,进一步提高产品性价比。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2.0时代的轮廓已经渐渐清晰,而如何攻克技术难题,进入机器人中高端领域,已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关键。
来源:国际机械装备网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机器人2.0时代初现曙光:中高端转型聚力AI|机器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机器人2.0时代初现曙光:中高端转型聚力AI
中国机器人2.0时代初现曙光:中高端转型聚力AI
  中国2.0时代初现曙光:中高端转型聚力AI 业界正寻找技术突破点
  每经记者 张晓庆 每经编辑 任芷霓
  机器人产业无疑已经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产业之一,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资本和创业者正逐渐回归理性,2017年机器人企业注册增长速度首次下滑。此外,机器人高端产业低端化、核心零部件遇瓶颈等问题也有明显改善。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日前表示,“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正经历从数量扩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阶段。未来机器人特别是服务机器人可能呈现的趋势为新材料将大量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云服务技术加速机器人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将促进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投资趋于理性阶段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达232亿美元,同期中国市场规模约为62.8亿美元。年全球市场平均增长率约为17%,同期中国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28%。
  而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
  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例如(002747,SZ)营收同比增长59%,净利润同比增长39%;(300607,SZ)营收增长76.5%,净利润增长78%;(300161,SZ)营收增长21%,净利润增长达146.8%等。
  猎豹移动公司董事长傅盛在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期间谈到,“我们公司生产机械臂工业机器人,前年从市场购买零部件谐波减速器还好买,去年就发觉谐波减速器供不应求,很难买。预计未来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政策支持、资本迅速注入下,机器人企业在全国各地迅速生根发芽。机器人大讲堂等联合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达6500余家,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园共有60余个。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盲目无序的发展后,资本与创业者正逐渐回归理性,市场趋于稳定发展。根据《研究》,自2017年开始,机器人企业注册数量增长率相比2016年减少15个百分点。
  “没有核心技术很快会(被)淹没在潮水里”。(300666,SZ)董事长姚力军在峰会论坛上提醒道,“机器人在风口上,产量增加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口饭不好吃,一是缺少核心技术,整个核心部件很可能都要依赖国外进口;二是一哄而上形成恶性竞争,导致毛利率越来越低。”
  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
  确实,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瓶颈问题一直是国内机器人行业绕不开的一道坎,行业技术壁垒也使得目前机器人市场主要份额仍然为国际“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国库卡)所占据。
  最新研报显示,从成本来看,机器人技术的核心和难点集中在上游零部件市场,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占总成本的比例接近70%,一台减速器的进口成本大约为国外价格的3~4倍,是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
  不过,近日多位机器人行业专家以及从业者告诉记者,目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的状况已大有改观。
  (002006,SZ)办公室主任苏明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先很多机器人核心技术、零部件都是靠引进,而现在公司大部分核心零部件都能做到自给。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认为,国内机器人绝大多数部件已经越来越成熟,这是一个基本趋势。随着我国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上的研发,从某种程度上也迫使国际的一些垄断性部件供应商降低价格和门槛。
  记者注意到,近期,机器人国产零部件进口替代进程加速。公开资料显示,在RV减速机领域,(002896,SZ)与伯朗特签订不低于3万套RV减速机购销合同,(002472,SZ)与埃夫特签订1万套减速机合同。
  融合AI,向中高端转型
  此外,我国机器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问题也屡屡被提及。在朱世强看来,虽然未来机器人需求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大,但问题在于现在拿不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机器人产品,以陪护机器人为例,很多机器人产品仍太低端,因此在机器人的技术开发上仍然任重道远。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大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到参展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是机器臂、机器手和AGV(自动导引运输车)等。不过,记者也注意到,此前我国多数机器人制造厂商只能生产拥有3轴至5轴的低端机器人,而现在已有不少企业能够生产6轴的高端产品。
  而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工厂的机器手臂、物流机器人等还只能算作是自动化机器,最多只能算是机器人1.0。真正的机器人应该是机器加上人工智能,并融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自我感知、学习、决策,我将之称为机器人2.0。”
  企业也从客户要求变化中,感受到了创新技术的必要性。苏明东告诉记者,这些年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要求主要也是围绕技改,更新技术,包括AI、物联网的接入。机器人产业还处于基础发展阶段,正逐步走向成熟,市场尚未饱和,现在需要的是技术沉淀。
  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温志庆博士认为,作为企业,除了要进一步改进技术外,还要降低机器人的价格,进一步提高产品性价比。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2.0时代的轮廓已经渐渐清晰,而如何攻克技术难题,进入机器人中高端领域,已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关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马秋菊 SF186
文章关键词:
@@status_text@@
图文直播间
视频直播间中国机器人市场全球第一 高端领域却遭外资垄断_网易新闻
中国机器人市场全球第一 高端领域却遭外资垄断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机器人市场全球第一 高端领域却遭外资垄断)
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张闻)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今天闭幕。中国机器人市场增长的脚步令世界瞩目,年,五年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以年均近六成的速度增长,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超过5.6万台,约占全球市场的1/4,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然而,这就可以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水平也超越了所有国家吗?中国的机器人与世界水平相比,究竟差在哪儿?
“他们原装照搬不动是欧美的技术来做他们的生产线,国内的技术在这个领域上,不管是技术的精度、稳定性还达不到一个相对应的标准。”
日本川崎机器人销售人员李先生是这样给记者介绍自己的汽车生产线和产品,这句“原装照搬不动”似乎并没有掺杂任何情感在其中,但是,这句话背后却是一个沉痛的现实:在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汽车制造业领域,中国“技不如人”!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
川崎机器人销售人员李先生说,所有90%以上的企业都是在用进口机器人,整车上的技术都是在日本或者欧美这些国家。
形象地说,外国机器人已经悄无声息地打入中国境内,而且进军领域多是产业制高点位置。除了汽车制造业,包括电子行业、金属、橡胶、食品等多个应用机器人的行业,我们的情况都不乐观。国产机器人主要还是以3轴和4轴机器人为主,应用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从投入产出来比较,单品价格国产机器人比进口机器人便宜,但有限。中国企业最擅长的价格战打不起来,究其原因是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龙兴元对记者说:“国外有人说,不给它这个东西,中国的机器人就站不起来,得跪着。”
龙兴元口中的让机器人能站起来的东西,就是机器人减速器,俗称“机器人关节”。事实上,此前国产机器人配备的“关节”大多产自日本、斯洛伐克等国。
龙兴元叹口气说,弄了半天市场和推广,我们中国连个软件费都拿不到,原来比如做120公斤级的六关节机器人,要28万多,合成以后,整个一个机器人120公斤也就30多万,再从中拿下来以后,光这一块让人家拿走了。
机器关节技术现在已经有所突破,秦川BX系列减速器已经上市,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全部量产,所以常常陷于被国外企业绞杀的境地。
龙兴元告诉记者,机器人六个关节是一组,秦川往往只能生产出三个,这三个价格便宜质量好,国内下游企业想买,可另外三个还得去外国公司那里买,于是外国企业就坐地起价,龙兴元实际上比如买了我的三个,另外三个它不愿意看到你出来,价格和六个是一样的。
不过,这一情况有望在明年改变,龙兴元表示,“机器关节”明年三月有望实现全部国产化。
今年年底大概降到五六万,明年月产5000台,慢慢再上去,就是月产1万台,月产1万5000台,这样步子就上去了,现在关键是做通了。
有了机器关节,机器人能站起来了,可这远远不够,它还需要“跑步”、需要“思考”、需要“交流”,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核心零部件。
另一方面,去年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销量达到了5.7万台套。以每台机器需要两个技术性蓝领工人计算,至少多出了10万岗位,但目前机器人企业想要提供整体配套解决方案却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尴尬。
广州数控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张军介绍,机器人产业所需人才和市场供给之间有“差距”,而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求的能力之间也有“差距”。张军说,咨询调查机构反馈出来的数据,自动化人人才的缺口,可能在未来5年内会达到30万。我们机器人这边已经很难从市场上发掘和直接获取非常符合我们岗位要求的人,就是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专业。
(原标题:中国机器人市场全球第一 高端领域却遭外资垄断)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作者:唐瑭
许悦 来源: 发布时间: 9:18:14
选择字号:小 中
“智造”属于中国的高端机器人
——记东南大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宋爱国
■本报通讯员 唐瑭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宋爱国(中)与课题组的青年教师进行力反馈遥操作机器人技术的研讨。
28岁拿到&863&计划项目,同年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岁被评为副教授,32岁晋升为教授,33岁成为博士生导师,36岁担任学院院长;更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的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都是一份足以令人骄傲的履历。作为这份履历的主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宋爱国也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大神&。然而在如此多的殊荣之下,这位&大神&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就在近日,以他为第一完成人的东南大学《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力觉感知与反馈技术》项目就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用生命换来的机器人研究基础
1993年2月,宋爱国硕士毕业,到东大仪器科学与工程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并师从黄惟一从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黄惟一在给宋爱国和同学们上《机器人传感技术》课的第一天,就曾说:&我们实验室的机器人研究事业,是查礼冠老师用生命换来的!不将东大的机器人技术研究发展好,就对不起查老师!&那段话,至今让宋爱国记忆犹新,一直激励着他。
查礼冠曾是南京工学院陀螺仪与导航仪器专业的带头人。上世纪80年代初,她敏锐地感觉到,机器人的时代将会到来,征求了黄惟一等人的意见后,她决定以机器人传感技术作为重点,开展机器人的感知、控制和人工智能的研究。
1983年,全国第一次机器人大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查礼冠作为大会的三个主要发起人之一和黄惟一一起去参加会议。会议刚结束,两人走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里,一辆失控的汽车从斜坡上直冲而下,撞倒两位教师。查礼冠当场身亡,黄惟一也重伤昏迷。
一年后,刚刚康复的黄惟一又重新把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实验室建立了起来,实验室从1986年开始得到我国&863&高技术计划的持续支持,并成为&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机器人传感技术网点实验室的副组长单位。黄惟一经常强调:&承担&863&计划项目,既要顶天,也要立地。&宋爱国一直牢记恩师的教导,把&顶天立地&的原则贯彻到每一个&863&计划项目中去,也投入到了他今后的研究和教学中。
二十年磨砺出的国家技术发明奖
此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项目,可以追溯到宋爱国博士期间所做的课题。
1993年3月,黄惟一就将&863&计划项目&力觉临场感机器人基础研究&的内容作为宋爱国的博士课题。&临场感机器人&是一种先进的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测量人肢体的运动信息并作为控制指令去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与操作,它们可以应用于空间探测、深海开发和原子能利用等领域,在这些人难以到达的极限环境代替人完成复杂的操作任务。因此,宋爱国与导师讨论后,确定围绕我国未来空间探测任务的重大需求开展临场感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研究,重点解决空间通信大时延情况下,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的感知反馈与控制问题。
博士毕业后,黄惟一推荐宋爱国跟随我国声呐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陆佶人进行博士后研究。宋爱国此前并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于是他既要参加对被动声呐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又要兼顾仪科系的研究工作。&那一阶段的科研很辛苦但收获很大,后来的很多创新性想法就源于当时的交叉性研究,&宋爱国对自己说,&只有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才能打破国际垄断,&智造&属于中国自己的高端机器人!&
《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力觉感知与反馈技术》项目一直受到&863&计划的支持。经过20余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宋爱国所在的项目组先后研制成功高精度的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仿生柔性触觉传感器、小型化的力反馈执行器等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核心元件或装置,以及四种类型的遥操作移动机器人系统,并在我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核电工程等重要领域得到应用。
此次获奖的技术还曾在&天宫二号&和&月球车&项目中大显身手。宋爱国团队研发了安装于&天宫二号&上的&小型化多维力传感器和航天员在轨操作力测量装置&。2016年9月&天宫二号&上天,宋爱国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成功保障了&天宫二号&航天员的在轨训练任务。&遥操作&是月面巡视机器人(月球车)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受航天五院和通讯与跟踪研究所的委托,宋爱国团队还负责研制了两套地面模拟实验月面巡视机器人,主要研究月球车的遥操作控制算法和环境识别的感知系统,在&嫦娥三号月面巡视器&工程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
最不像著名教授的著名教授
一谈起宋爱国,他的弟子们个个&有话说&。在他们心中,宋爱国是诲人不倦的教师,更是和蔼可亲的家人。
&不管有多忙,宋老师从来不会缺一节课。&2017级博士生石珂说,去年10月的一个周三,宋爱国在深圳出差,因为晚上有课,他不时地跟学生们通报行踪:我这边活动结束了,马上去机场;我上飞机了,尽量准时赶回来;我下飞机了,正在往学校赶&&晚上7点整,宋爱国准时出现在课堂上。
而在2015级博士秦欢欢眼里,宋爱国简朴得&不像著名教授&。他说:&宋老师出差跟我们一起坐二等座,早饭只吃两个包子&&对于秦欢欢的说法,2015级硕士魏宏明觉得&简直不能更同意&。平时衣着朴素,遇到需要着西装的场合,就穿20多年前结婚时的西装;领带则是校庆发的纪念品。这就是魏宏明看到的宋爱国。
宋爱国的大弟子李会军博士已留校任教多年,她至今还记得多年前的&惊人一刻&。那次,李会军跟宋爱国一起去北京航天城出差做实验。在地铁西直门站换乘的时候,宋爱国由于多日劳碌,忽然头晕、站立不稳。正当李会军不知所措的时候,宋爱国冲到一个水池旁,拿凉水拼命地冲脸。之后又像没事一样,跟大伙一起往航天城赶。
不管有多忙,请宋爱国改的稿子,两天内一定有答复;宋爱国出差为了节省时间,经常早晨6点多到南京南站乘坐最早的火车出发,深夜12点又回到南京南站;中心楼的门卫师傅跟宋爱国最熟,因为宋老师总是不能在关门前离开办公室&&这就是学生们眼中、口中的宋爱国,一个最不像著名教授的著名教授。
《中国科学报》 ( 第8版 科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扫地机器人哪个牌子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