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圣经是不是骗局人的

开源圣经究竟是何方神圣
近来一个名为开源圣经的赚钱软件异军突起,这个号称月入数千元的赚钱机器,到底有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奇?
作为互联网从业人员,我用批判的角度,把这个软件买来细细批判了一番,在互联网人的眼里,网赚=网骗,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能力小点的,建个群,坑蒙拐骗,一锤子买卖,卖完算完,有点能力的,做点推广,建个群,这么发达的自媒体平台,成了忽悠的重灾区,大肆吹嘘一番,摇身一变成了老师,培训讲师,建个群就开始收智商税。能量大的,拉点资金,找点关系,做一个区块链平台,开始割韭菜,类似招数,层出不穷。
近两年流行斜杠青年,所谓斜杠青年,就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以外获取了新的收入来源,甚至收入超过了本职工作的,这类人以斜杠青年自居,比较盛行的一个说法是,通过写作投稿,来实现变身斜杠青年。如果你也看了某篇文章,心血沸腾,一瞬间觉得写作这件事人人都能做,自己也能通过写作赚钱,那么恭喜你,又成为了别人手里新的一波韭菜。
确实,写作是一种能力,也可以是自己吃饭的工具,但是!但是!!!大家都知道全网第一写手 咪蒙
,一篇文章十几万,写个广告几十万,年收入上千万,光环之下,又有谁看到咪蒙在成名之前,已经做了七八年的文案,这样的功底积攒,再加上自媒体的风口,想不红都难。
只要站上风口,猪也可以飞起来。
话说这个开源圣经,一开始我也以为是个收税的,仔细研究以后,发现并不是我所理解的,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可以让更多的人避免进坑的一个软件,揭露了诸多行业内幕的同时,也提供了许多靠谱的赚钱项目,只是大多数项目,都需要自己有一定的执行力,没有毅力的人难在这里面赚到钱,当然,在了解这个软件的同时,也了解到有不少人,通过这个软件里的项目月入过万,无疑这是一群有很强的执行力的人,普通人做一遍的任务,这些人想办法做上很多遍,简直就是暴利!比如,做一个简单的一天赚50块的任务,对于普通人来说着实不多,但对这些人来说就是大肥肉,通过反复操作,一天可以做到两三千块的收入,这波操作不能不说6。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对这些事情极度反感,有些涉灰但暴利的事,根本就不愿去触碰,但从事了互联网以后,才发现这个社会,就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管他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法律是不容践踏的,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你当然可以为所欲为,了解开源圣经以后,也对互联网更深处的一些东西有所了解,但这种感觉是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
说到底,赚该赚的钱,严守法律底线,有能力赚到钱,也要有能力去花。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软件不错,真假自辩。
已投稿到:开源圣经:千万别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
&秋雨过后,蚂蚁们将地上掉落的果子收集起来,费力拖回家,作为过冬粮食。这时候,玩了一整个夏天的蝉从蚂蚁们的头上飞过,看到它们累惨的样子,嘲笑道蚂蚁们不懂生活。说完,便飞到一根树枝上,开始跳起了舞。一转眼,秋去冬来,寒风刺骨,在一个下雪后的早晨,蚂蚁准备出去晒晒太阳,推开门看到蝉有气无力地趴在门口。蝉说,好哥们,快给我点吃的吧,我被饿死了。蚂蚁问它,夏天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准备些过冬的粮食呢?蝉说,夏天那么热,谁干得动活啊,我躲在阴凉的大树上唱歌呢。蚂蚁又问它,那夏天过了,秋天你为什么不准备些粮食过冬呢?蝉又解释说,秋天那么凉爽,正是跳舞的季节,怎么能错过。蚂蚁摇了摇头,拿出了一部分的粮食给蝉,对它说,如果你夏天不唱歌,秋天不跳舞,冬天也就不会饿肚子了。
多少人何尝不是像这只蝉一样,不要怀疑,你今天偷的懒,以后生活总会给你还回来,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你在混日子,还是日子在混你?
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世界上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有千千万万种。
人生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你可以决定自己十年后两手空空,也或者锦衣玉食。也许别人家的孩子在为去哪个国家留学而犹豫,你还在为儿子开学的学费焦头烂额。好逸恶劳,享一时之乐,终有一天,你会自食苦果,悔不当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倘若年轻是你不趁着力壮登上人生这座山峰,那必将在以后的日子里坐吃山空。
我们身边无时无刻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机会,但是鲜有人能好好把握。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把握现在,不珍惜机会,不规划人生,最终时光散尽,也只能落得残垣断壁的人生,彼时或许你已欲哭无泪,或许心如死灰,但不论怎样,人生都不可能重来。
少年吃苦不算苦,年老受苦真的苦。坊间的一句老话,送给大家,努力,共勉。
已投稿到: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大教堂与集市:一本不管你是不是键盘侠都该读的软件行业圣经
“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有趣的事情自然会找到你”,这是Eric在“大教堂与集市”一文中给出的一条经验。Eric S.Raymond在开源运动和黑客文化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有名的黑客,一个更正式的头衔则是:互联网黑客的观察者/参与者人类学家。作为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他极力为“黑客”(hacker)一词正名,强调“黑客”并不是媒体报道中的计算机违法分子,而是那种着迷于计算机技术并通过编程提供极具价值软件的人。《大教堂与集市》是他长期观察和研究行业后撰写的软件工程方法论,这本书首版于1999年,被软件从业者奉为“圣经”。而今天,不仅仅是程序猿,当“开源运动正积极投身于定义21世纪的计算基础设施,任何一个对计算机有所依赖的人,都很有必要去理解它。”以下书摘节选自《大教堂与集市》,有删减前言你手头这本书是关于黑客行为和文化的,本书收集了一系列文章,最早是写给程序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的,你可能很自然(并且再正常不过)要问:“我为什么要关心这些?”最显而易见的答案是:计算机软件在世界经济和商业战略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管你是由于什么原因打开这本书,大概你对那些关于信息经济、数据时代、互联世界的说法都听得太多了,我不想在这里复述那些。我只是想说,如果我们能对如何编写更优质、更稳定的软件有更深入一点的认识,都将会产生滚雪球般的深远影响。本书并没有给出基础理论上的创新,只是描述了这样的事实:开源软件系统性地利用开放式开发和分布式同行评审(peer review),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软件质量。开源软件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这种文化可以追溯到30年前互联网刚诞生的时候),但直到最近,才在技术和市场的合力下,从小众的圈子中走了出来。今天,开源运动正积极投身于定义21世纪的计算基础设施,任何一个对计算机有所依赖的人,都很有必要去理解它。我之所以提到“开源运动”,是因为它有着其他更有意思的原因值得读者关注。30多年来,互联网原生的一群充满活力的倡议者团体,一直在追求、实现并珍爱着开源思想。这些人以自称“黑客”为荣,这里所说的“黑客”并非是记者们滥用的电脑犯罪分子的代称,而是指对某种事物的狂热爱好者、艺术家、古怪的天才发明家、问题解决高手和技术专家。数十年来,默默无闻的黑客团体不仅要奋力解决技术难题,还要忍受来自于社会主流的冷漠和排斥,直到最近他们才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他们创建了互联网、创建了UNIX、创建了WWW,他们还正在创建Linux和开源软件,经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爆炸式的发展后,人们才终于明白这个世界原本早该好好对待黑客们。黑客文化及其所取得的成功,对于研究人类动机、工作组织方式、专业主义的未来、公司形态等一些基础性问题,以及这些内容在21世纪信息充裕的后稀缺经济时代中如何变化和演进,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例。此外,黑客文化还颇具说服力地预示了人类在适应和重塑经济环境方面将会发生的一些深刻变革,因此,对任何一个要在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人,懂一些黑客文化都是很有意义的。这本书是我早前发布在互联网上的一些文章的合集,“黑客圈简史”最早写于1992年,此后多次被更新和修订,其他文章写于1997年2月至1999年5月间,在1999年10月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并在2001年1月本书第二版修订时又做了一次更新,但并没有删掉其中比较技术化的部分或者让文章变得更通俗易懂一些。在我看来,能让读者产生一些疑问和思索,比起让读者感觉厌烦或者被低估智商更有礼貌。如果你在文中遇到一些特定的技术话题、历史典故或者偏僻的计算机术语缩写,尽管跳过去好了,整本书是在讲一个故事,读到后面的时候,也许你就理解了前面没弄明白的地方。精彩书摘第二章大教堂与集市Linux有一套令人吃惊的软件工程理论,fetch-mail作为一个专门对这些理论进行实验的开源项目,所取得的成功让我感到惊讶。我将在本文讨论这些理论,并对比两种完全不同的开发模式:绝大多数商业公司所采用的“大教堂”模式和Linux世界采用的“集市”模式。两种模式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他们对软件排错有着完全对立的认识。我从Linux的经验出发,证实了这样一个命题:“只要眼睛多,bug容易捉。”这和那些由利己个体组成的自纠错系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本文的最后,我探讨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软件可能拥有的未来。2.1 集市模式的成功Linux是颠覆性的,就在5年前(1991年),谁能想到,几千名散布在全球各地的开发者们,利用业余时间,仅仅是通过Internet这种脆弱的合作,就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一个世界级的操作系统?我肯定想不到。在1993年初Linux进入我视野的时候,我已经在UNIX和开源领域有10年开发经验了。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GNU最早的贡献者之一,当时我已经在网上发布了一些开源软件,而且还正在开发或者与人合作开发一些程序(如nethack、Emacs的VC和GUD模式、xlife等),这些程序直到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着,我想我懂这个。Linux推翻了很多我以为我懂的东西,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宣扬“小工 具”、“快速原型法”以及“演化式编程”等UNIX信条。但我也相信, 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复杂度,更集中式的管理和更严格的流程是有必要的。 我相信大多数重要软件(操作系统和真正大型工具如Emacs编辑器)需要 像建造大教堂那样,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下,由天才式专家或几个行家里手 精心打造,不成熟时绝不发布beta测试版。Linus Torvalds的开发风格是:早发布、常发布、委托所有能委托的事、开 放到几乎是混乱的程度,这些都令人感到惊讶不已。在Linux社区里,没 有建筑大教堂那样的安静和虔诚,倒更像是一个乱糟糟的大集市,充满了 各种不同的计划和方法(Linux的文件服务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里可 以接受任何人的代码和文档提交),而既稳定又一致的一个操作系统就这 么诞生了,这真是奇迹中的奇迹。而事实上,集市模式真的管用,而且非常管用,这让所有人震惊。我开始 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这种模式,除了在我的个人项目中努力探索外,我也 试着去理解为什么Linux世界没有在混乱中四分五裂,反而以大教堂建筑 者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强大。1996年年中,我慢慢开始理解了,而且有幸拥有了一个可以测试我的理论 的机会,这个机会使我可以有意识地在集市模式下尝试一个开源项目,我 这么做了,更有意义的是,它成功了。我要讲述的就是这个项目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将引出一些在开源开 发中很有用的格言警句。虽然对我来说,这些不都是从Linux中学到的, 但我们可以看看Linux是怎样淋漓尽致地运用这些理论。如果我是对的, 这些格言警句会帮助你准确地理解到底是什么让Linux社区能够源源不断 地产生这么多好软件,而且,也许这些格言还能帮助你成为一个富有成效 的人。2.2 邮件必达“切斯特互联”(Chester County InterLink,CCIL)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Pennsylvania)的西切斯特郡(West Chester),是一家小型的免费互 联网服务提供商。1993年以来,作为联合创始人,我曾一直负责CCIL的 技术部分,并编写了我们独创的多用户论坛程序——你可以通过telnet连 到locke.ccil.org来试试看。时至今日,这个程序通过三十多条线路支持近 三千名用户访问。这份工作使我能够使用CCIL的56K线路保持每天24小时 连在网络上,当然,这是工作需要!我已经习惯了使用电子邮件,但每过一会儿就telnet到locke上查一下邮 件,是一件比较烦人的事。我很希望邮件能够自动地递送到snark(我家 里的机器)上,这样,邮件来的时候就会通知我,然后我就能用本地工具 来处理它。互联网原生的邮件转发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 件传输协议)并不适用,因为它最适用于机器一直在线的情况,而我家 里的机器并不总是在线,而且也没有一个静态IP地址。我需要这样一个程 序,它可以在我时断时续的拨号上网期间,把我的邮件取到本地。我知道 有这种软件,它们大多使用了应用层协议POP(Post Office Protocol,邮局 协议)。现在绝大多数常见邮件客户端都支持POP,但在那个年代,我所 用的邮件阅读器并不支持。看来我需要一个POP3客户端。于是我便到网上找了一个(事实上我找到 了三四个),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它有个明显的缺陷:它不能正确 地解析取回邮件的邮箱地址,导致我不能正确回复。问题是这样的:比如locke上有个叫joe的人给我写信,我把信取到snark上 并试图回复时,邮件程序会傻乎乎地想把它发给snark上并不存在的joe。 所以我不得不每次把回复邮件地址修改为@ccil.org的样子,这实在有点痛 苦。很明显这种事应该由计算机搞定,但没有任何一个现成的POP客户端能做 到这点!这给我们上了第一课:好的软件作品,往往源自于开发者的个人需要。按说这是显而易见的(正如老话说“需要是发明之母”),但太多的软件 开发人员并不需要也不热爱他们正在开发的软件,他们把编程当差事,为 的只是拿薪酬。Linux世界里可不是这样——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Linux 社区里原创软件的平均质量是如此之高。那么,我是不是应该立即投入到疯狂的编程中,做出一个全新的POP3客 户端和其他程序一较高下?千万不要!我把手头的POP程序看来看去,认 真思索“哪个最接近我想要的”,因为:2. 优秀的程序员知道写什么,卓越的程序员知道改写(和重用)什么。我不敢说自己是卓越的程序员,我只是模仿他们。卓越程序员们有个很重 要的特征是“建设性懒惰”,他们知道人们要的是结果而不是勤奋,而从 一个部分可行的方案开始,明显要比从零开始容易得多。以Linus Torvalds为例,他并没有尝试从零开始写Linux,而是以重用Minix (一个用于PC机的迷你型UNIX类操作系统)的代码和理念作为开始,虽 然Linux中所有Minix代码最终都被移除或重写,但它在Linux成长初期确实 起到了类似脚手架的作用。基于同样的理念,我试图找到一些代码写得还不错的POP程序,作为我开发的基础。UNIX世界共享源代码的传统使得代码重用变得很便利(这正是GNU选择 UNIX作为基础OS的原因,且不论它对UNIX本身的保留意见),Linux世 界则把这个传统发挥到了技术上的极限。相比其他地方,从Linux世界多 达数T字节的开放源码中,找到一些他人写的“足够好”的代码要可行得多。不出意外,连同上次找到的,我一共找到九个备选程序:fetchpop、 PopTart、 get-mail、gwpop、pimp、pop-perl、popc、popmail和upop。 我首先选择了Seung-Hong Oh写的fetchpop。我给程序加上了“邮件头重 写”功能,并做了一些其他改进,这些改进被作者接受并在1.9版本中发布。几周以后,我偶然发现了Carl Harris写的popclient代码,同时带来的是一 个难题:尽管fetchpop有一些很好的创意(比如使用后台进程模式),但 只能处理POP3协议,代码也略显业余(Seung-Hong Oh在那时是个聪明但 缺乏经验的程序员,这两点都看得出来)。Carl Harris的代码要好一些, 专业而稳健,但缺乏fetchpop中一些重要而精巧的特性(包括我写的那部 分)。继续完善fecthpop还是转换到popclient?如果转换,我写的那些代码就可 惜了,但同时能换来一个更好的开发基础。一个更实际的转换动机是popclient对多协议的支持。POP3是最常用的邮 件服务器协议,但并不是唯一的。fetchpop以及其他备选程序并不支持 诸如POP2、RPOP或AROP这些协议,而我还有点想加上对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互联网消息访问协议,这是最新设计的、功能最强大的邮局协议的支持,仅仅是为了好玩。另外,还有一个理论上的原因让我决定转换,这可是早在Linux之前我就 学到的:3.“计划好扔掉一个吧,迟早你会这么做的。”(Fred Brooks,《人月神话》第11章)或者可以这么说:在你第一次把问题解决的时候,你往往并不了解这个问 题,第二次你才可能知道怎么把事情做好。所以,如果你想做对事情,至 少要再做一次。好吧,我对自己说,改写fetchpop是我的第一次尝试,现在我可以换了。日,我把自己对popclient所做的第一批补丁发给Carl Harris, 发现他基本已经失去了对popclient的兴趣。由于popclient代码有点陈旧, 还有些小bug没有解决,很多地方都值得改进,我和Carl Harris很快达成一 致:由我来接手这个程序。项目在不经意间升级了,我不再是对现有POP客户端做一些小打小闹的补 丁工作,而是开始维护整个程序。新的想法不时冒出来,我意识到自己也 许可以对程序做些大改动了。在一个鼓励代码共享的软件文化中,这是一种很自然的项目演化方式。我见证了下面这条:4. 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有趣的事情自然会找到你。&当然,Carl Harris的态度更重要,因为他明白:5. 当你对一个程序不再感兴趣时,你最后的责任就是把它交给一个可 以胜任的接棒者。尽管并没有明确提及,但Carl Harris和我都知道,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做出 最好的解决方案。唯一的问题是我能否证明自己是可靠的,一旦我做到这 点,Carl Harris就优雅而利落地把程序交接给我。如果有一天轮到我时, 希望我也能交接得这么棒。……小编注:若您爱读书爱读点,我们欢迎您关注虎嗅网旗下的微信公众号“书入法”(Roobook)。你的一部分是你读过的书决定的,书入法精心挑选好书和美文,愿你在此每日遇新知予你欢喜。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新增文件夹...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人月传说+人月的传说+软件工程的圣经.pdf
关于作者FrederickP.Brooks,Jr.是北卡罗来纳大学Kenan-Flagler商学院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北卡来罗来纳大学位于美国北卡来罗来纳州的查布尔希尔。Brooks被认为是&IBM360系统之父&,他担任&#系统的项目经理,以&#操作系统项目设计阶段的经理。凭借在上述项目的杰出贡献,他、BobEvans和ErichBloch&#年荣获了美国国家技术奖(National
关于作者FrederickP.Brooks,Jr.是北卡罗来纳大学Kenan-Flagler商学院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北卡来罗来纳大学位于美国北卡来罗来纳州的查布尔希尔。Brooks被认为是“IBM360系统之父”,他担任了360系统的项目经理,以及360操作系统项目设计阶段的经理。凭借在上述项目的杰出贡献,他、BobEvans和ErichBloch在1985年荣获了美国国家技术奖(National Medalof Techology)。早期,Brooks曾担任IBMStretch和Harvest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师。在查布尔希尔,Brooks博士创立了计算机科学系,并在年期间担任主席。他曾任职于美国国家科技局和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Brooks目前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分子模型绘图和虚拟环境。1975年版献辞致两位特别丰富了我IBM岁月的人:ThomasJ.Watson,Jr.,他对人们的关怀在他的公司依然无所不在和BobO.Evans,他大胆的领导使工作成为了探险。 &&
加载中...!
如果长时间没有加载,请点击
来安装或允许flash插件运行!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2.54 MB
所需积分:& 10
相关资讯  — 
相关讨论话题  — 
浏览:0次&& 下载:1次
上传时间: 09:10:27
同类热门文档
0次浏览 &80次下载
0次浏览 &28次下载
0次浏览 &21次下载
0次浏览 &39次下载
0次浏览 &62次下载
0次浏览 &29次下载
相关经验 -
& 0人评&4页
& 1人评&77页
& 0人评&98页
& 2人评&5页
& 4人评&518页
OPEN-OPEN, all rights reserved.圣经找到证据2017是末日 里面提到的征兆已经发生
前阵子出现了月蚀、雪月和新年彗星的现象,有人觉得这是千年一遇的美丽奇观,有人则觉得这是末日的征兆。
《每日邮报》报导,基督教网站Signs of the End Times(暂译:末日的征兆) 指出,如果根据《圣经》来讲的话,世界差不多要终结了,这三个现象正是末日来临的警告。而且,有更多的证据可以从《圣经》里看得到。
网站提到最近自然灾害、地震和大规模动物死亡的事件飙升,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厄运。从来没有过一段时间,灾难以这样的频率和强度,在那么多不同的地方发生。我们这一代将会见证着圣经里所说的一切。毫无疑问地,这是人类生活的最后一年。
旧约圣经《何西阿书》4章3节讲到,其中一个征兆是地球上会有大量生物死亡。网站指出很多蝙蝠、鱼和蜜蜂原因不明地突然死亡,正是世界将要结束的明确证据。
最近的确有大量的鱼死亡,但那是因为自然现象红潮,即消耗水中氧气和释放毒素的藻华现象,跟世界末日几乎无关。但这些《圣经》原教旨主义者,相信这个世界几千年前才被创造出来,因此认为末日已经很接近了。牧师Donna Larson表示,《圣经》预言人类将统治地球6000年,到2017年结束。
牧师还表示,2017年是联合国承认以色列的70年周年,以及统一耶路撒冷的50年周年,这些数字都具有《圣经》的意义。她坚定地说。
但就像末日应该在2012年 (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 来临一样,看来机率没有很高,所以大家应该是不用担心的。
但如果真的遇到大灾难的话,我们要如何才能活下来?科学家Lewis Dartnell指出有8样技术我们最好要懂:制作金属工具、保存食物、制造化学品、用木头制作东西、急救、种植农作物、做衣服以及让引擎和机器运作。
而背包的话则有5个必需要随身携带的物品,打火机、坚韧的细绳、几天食物、一把小刀、一瓶水以及一些净水片。
大家觉得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是不是伪造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