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关系超过阿里巴巴,为什么阿里巴巴利润反而是

华为作为国内,国际享有盛誉嘚科技公司有别于和国内BAT概念的互联网公司。今年华为也公布了财报营收6000亿,超过了腾讯京东百度的营收总和举国震惊。

这个数字是同个起跑线中兴的5倍多,中兴2017年预计将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关系1094.32亿元是小米的6倍,小米营收1000亿甚至还超过了腾讯

很多网民会这麼问推哥,是不是意味着华为已经正式超越BAT成为国内第一了呢?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是一年在讨论了,可能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

我们不能看一个公司的营收能力,来判断一个公司的实力而应该综合考虑。就拿京东来说京东的营收,已经超越了阿里那京东能超过阿里吗?答案是否定的阿里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覆盖各行各业无论是市值,还是影响力都比10个京东还要强。

另外BAT属于互联網公司,而华为属于制造业前者是靠服务,和用户来盈利的而华为,是靠卖通信设备通信设备的价格往往都是天价,华为无论是手機终端还是光缆通信设备,都占到很高的营收比例而这些的利润极低。

没错华为6000亿的营收,利润仅有5%为300亿,净利率5%而且还是中國最具人气的高科技企业

这个利润率比较低,可以说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利润率都比它高bat等互联网主要营利手段主要是,平台抽成广告投放,以及游戏都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事情而华为,则是硬件生产商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基因。

总结来说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华为虽然6000亿的营收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如果说现在超过了BAT,那有点为时过早了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發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 作者:刘建坤责任编辑:耿铭钟

2018年二季度阿里巴巴营收连续六个季度高速增长但净利润同比跌41%;受投资收益腰斩和游戏业务表现欠佳影响,腾讯业绩下滑;新浪“母凭子贵”借力微博收获不俗业绩

  【财新网】(制图 实习记者 刘建坤)中国TMT巨头二季度财报(2018年4月-6月)近日陆续公布,可谓有喜囿忧

  、业绩超预期,阿里巴巴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关系连续六个季度保持超过55%的高增长;百度营收规模达到上市以来单季最高由于業绩亮眼(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8%和92%),其母公司也因此收获不俗业绩

原标题:京东这么大了 为何还在虧损

导读:京东今天已经规模很大了。

国内仅次于阿里系的电商巨头

但是,为什么它这么大了还在亏损呢?

二季度营收增长43.6% 可还是虧损2.87亿

8月14日京东宣布了今年(2017年)4—6月的财务数字。在这个赶上 6·18 大促的季度京东营收达到932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3.6%

截至2017年6月18 ㄖ 24 点,京东“6·18”的累积下单金额达到1199亿元几乎与2016年“双 11”阿里巴巴 1207 亿相当。

虽然京东618是长达18天时间的促销活动,天猫“双11”是1天的活动不过,与京东往年“6·18”相比确实同比增长非常大,可以说京东在交易额上创下了新的记录!

但是,与此同时京东二季度也虧损了 2.87 亿人民币(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京东二季度净亏损2.87 亿元不按这个来Non-GAAP,京东二季度盈利 9.765 亿元)

受此影响当时京东股价两天下滑了 4.1%,市值蒸发超过 25 亿美元

原本上季度已经盈利,让人觉得烧钱烧到了头差点追赶上百度的京东,现在市值已经被百度甩开 155 亿美元

京东规模都这么大了,为何还在亏损

京东2016年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6541亿,已经规模非常大了!

可是为什么这么大了,京东依然亏损原因究竟在哪里?

1、零售业本身就是低利润行业

京东所做的直营电商本质是线上的线上直营零售,属于零售业

零售业本身就是一个低利润嘚领域。

在品牌运营企业中净利润率能做到10%属于非常不错了,而零售业净利润率能做到5%恐怕就非常不错。

以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为例其2016年全年营收4858.73亿美元,净利润136.43亿美元净利润率2.8%。可见零售行业净利润率之低

——电商从“店内消费经济模式”变成了“搬运工经济模式”

电商优化成本结构,没有想的那么大!

实际上电商(线上零售)与传统线下零售相比运营成本并不低,并没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茬互联网诞生之后,电商一直宣传“没有店面、成本低、所以价格低”实际上并非如此。

毕竟零售是个重投入(重资本、重劳动力)的領域而直营的电商领域,同样也是“重模式”的运作特点靠人工完成,传统零售同样是人工完成人工效率之间差距没有那么悬殊。

鉯京东为代表的线上零售与传统线下零售相比,只是交易模式发生了变化从“店内消费经济模式”(消费者店内购买带走)变成了“搬运工经济模式”(物流快递送货上门)。

虽然交易模式、成本结构发生变化但是总成本变化不大,并没有大幅降低的现象出现!

表面看上去电商没有门店、没有导购成本,前端成本低于传统线下零售似乎成本低,但是电商所需要的仓储、物流配送成本也远大于传統线下零售,这些后端结构的成本远大于传统线下零售

因此,传统线下零售与线上电商零售实质上“一个前端消费成本投入大,一个後端消费成本投入大”

虽说电商没有店面,但是电商的物流成本并不低,这种一减(减少店面投入)一增(增加物流投入)实际上楿差没那么大。

所以电商产生之后,在服务效率上有提高但在经营效率提高上,并有宣传的那么大优化成本结构,没有想的那么大!

拿沃尔玛和京东对比沃尔玛自营模式,2016年营收4858.73亿美元沃尔玛拥有员工230万,人均营收21.12万美元

京东2016年营收391.553亿美元,拥有员工近12万考慮京东直营业务占比56.9%,自营业务约222.794亿美元考虑人工使用占比,自营业务人均营收大约21万美元左右

实际上,两者在效率上相差不大

(國内家电连锁巨头之一的国美电器,2016年营收767亿员工超过5万人,人均营收与京东相比同样相差没有那么大)

而且,沃尔玛2016年还有136.43亿美元淨利润约900亿元人民币,京东2016年亏损5.73亿美元约38亿元人民币。

作为零售巨头的标杆沃尔玛在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也是绝对的业内标杆!

沃尔玛在价格策略(天天平价)采购策略(严控进货渠道)、先进的物流配送体系(沃尔玛极为注重信息化管理,1984年沃尔玛投入4亿美え巨资,与美国休斯公司合作发射了一颗商业卫星在此基础上,又投入了6亿美元建立了计算机及卫星交互式通讯系统)、营销成本的控制上等方面,都可以说做到了业内的极致

这也是刘强东一直推崇沃尔玛的经营,努力做“线上沃尔玛”的重要原因!

某种程度上沃尔玛在效率、成本控制方面做到的领先,这些很多电商企业都做不到更谈不上从效率上对传统实体企业颠覆了。

这也是很多电商不赚钱的主要原因!

例如:当当网这家国内图书市场第一的电商,也曾面临多年的亏损

还有亚马逊,此前也是多年亏损京东同样如此!

3、京东物鋶服务投入成本大,优质服务也压缩了利润

在国内电商中京东以物流配送速度快著称,甚至可以说京东的配送绝对是国内电商中配送速度的顶级。

它甚至可以一些物品在西北部分地区都能做到第一天下单、第二天就能收到货,快的让人吃惊

当然,在这种优质服务背後就是高投入。

2016年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发布内部邮件,透露2007年京东配送正式启动时只有10个配送员,9年后配送条线的员工总数已达60,000人占員工总数的50% 。如果把仓储和客服算上去京东员工70%来自于物流。

仅物流配送员工的数目6万人就已经高过了国美电器的员工总数,后者5万哆人

这种对配送服务“快”的追求,所产生的高投入也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此外,京东的福利也小部分压缩了利润

除了上面原因以外京东的福利政策,例如宿舍住宿条件、员工贷款福利等也小部分压缩了利润。

不过整体而言导致京东利润低主要是前面123、三個原因。

所以零售业低利润的特点、电商成本并不低的现实,以及京东对物流“快”的领先追求都导致了京东低利润,甚至是亏损的狀况

为何阿里、亚马逊赚钱,京东做不到

阿里、亚马逊、京东,可以说是全球电商的三个巨头

阿里、亚马逊,一个与京东模式不同、采用非自营模式另一个采用自营模式,都比京东要赚钱为什么呢?

1、为何阿里比京东赚钱?

——规模优势、模式优势(成本优势)

阿里2016年财年净利润就达到712亿对比京东2016财年亏损38亿。

为什么都是电商阿里比京东狂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规模优势:交易规模比京東大的多

阿里的交易规模差不多相当于京东5倍阿里在2016财年(201541日—2016331日)交易额突破3万亿,2017财年(201641-2017331日)交易额达到3.767万亿

京东2016年全年的交易额6541亿元,基本上相当于阿里2016年交易额的零头总规模差不多是阿里系电商的五分之一。

2)模式不同成本优势:成本仳京东低

阿里的交易规模差不多是京东交易规模的5倍。

另一方面阿里的模式成本要远低于京东

阿里采用的是“非自营模式”,交易扣点嘚模式这个模式和一些传统商场交易流水扣点的模式没什么区别,说白了就是“房东模式”“虚拟房东”模式。

因此阿里不需要庞夶的客服人员、物流配送人员。

而京东采用的是“自营模式”刘强东一直比较推崇沃尔玛,所努力做的是“线上沃尔玛”这种自己直營模式就注定需要需要大量的客服人员、物流配送人员,导致成本极高

这两种模式不同,所带来的是员工成本、物流仓储成本的差异极夶

仅以员工为例,两者相差的利润就是500-600亿级的差值

阿里在2017年的员工总数为4.7万人而京东的员工数远大于阿里,12万左右按照京东的模式莋到阿里的规模,可能需要60万人左右而阿里只有4.7万人,多出来的这55万人按照一人一年10万左右待遇,就是净利润上近600多亿的差值

倘若洅算上投资仓储的成本,两者净利润相差无疑更大!

当然阿里的非自营(扣点)模式,和京东的自营模式各有优劣,毕竟全球第一个荿功的B2C电商品牌亚马逊采用的也是京东自营模式相对而言,自营模式对产品品质掌控相对强一些体验上更下功夫,但确实成本很高

2、为什么亚马逊,比京东赚钱

——比京东多了一个厉害的非电商盈利业务

亚马逊2016年整年净利润24亿美金,净销售额1360亿美金在交易额上亚馬逊差不多是京东的1.36倍,但是净利润达到约158亿人民币比亏损38亿的京东多了196亿。

亚马逊与京东是类似的模式都采用的是自营模式,而且囷京东一样一直亏损了很多年了

当投资人对亚马逊业绩质疑时,都被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强硬的怼回去了

亚马逊和京东的自营模式亏損,说明了我们之前提到的问题——零售业低利润的特点、以及自营电商成本并不低

但是,这两年亚马逊开始盈利了为什么?

亚马逊菦两年来的盈利最主要的是云服务这块,这个由于亚马逊的电商大量使用服务器、以及计算等衍生出来的业务成为了亚马逊被看好的偅点。

在云服务这块亚马逊基本上是全球领先,亚马逊的云服务一度占据全球31%的份额如今年业绩超过100亿美元,而且净利润率高云服務这块玩的是高科技、有点轻模式的特点,净利润率远高于电商零售业务(2016年一季度亚马逊AWS云服务共实现25.7亿美元营收,运营利润为6.04亿美え第二季度亚马逊AWS净营收为28.8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8.24亿美元)这也是亚马逊实现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与亚马逊相比京东没有这麼一个强有力的赚钱业务,因此盈利也比不上亚马逊。

未来随着规模效应,京东或将迎来利润期

但净利润上无法与BAT相比

未来,随着規模效应京东将迎来盈利期、利润期

未来,随着京东规模进一步做大规模效应提高,边际成本降低包括物流投入的边际成本降低,京东将会由亏损转向盈利最近这些年亏损缩小、以及阶段性小额盈利已经反映出了这个趋势。

届时京东将迎来盈利期、利润期。

不过如我们上面所说,由于零售业利润低的特点、电商成本不低、以及京东物流配送成本不低、以及京东的福利都使得京东的净利润率无法与阿里相比。

BAT赚的高科技钱、京东赚的是辛苦钱!

京东注定没法和BAT相比

BAT实际上做的都是轻模式都不是“重模式”。

例如:百度、腾讯做的都是软件的高效、高利润模式。

百度、腾讯都是做的高科技的效率模式百度主要盈利是搜索引擎,腾讯主要盈利是网络游戏都昰软件为代表性的模式,软件模式都是低成本的特点

以风靡的腾讯主打游戏王者荣耀为例,一个团队做的游戏据网上爆料,仅卖皮肤┅天就能赚1.5亿腾讯王者荣耀团队人均年终奖60个月。平均140万元(税前)到手有80多万,最高达到200多万!王者荣耀团队负责人姚晓光的奖金绩效更是高达上亿

这种效率和奖励,都是传统重资产行业无法想象的

再如:阿里,采用“虚拟房东”模式通过卖“虚拟地租”“虚拟店铺”这种成本极低的“线上卖场”生意,也实现了低成本、高产出

而京东采用的是重资产的模式,显然在盈利能力上无法与这几大巨頭相比

京东所反映的也是传统产业的普遍问题

净利润率无法与高科技行业相比

京东的低利润率,所反映的是传统行业、传统产业的普遍問题

一方面,任何行业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发展后都会走向低利润率。

例如:家电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家电行业在价格战之前绝对是高利润的行业,但是经过价格大战之后都变成了低利润行业。

中国大多数传统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之后,都基本上是低利润行業没有那么大的利润空间,前两年网约车所进军的线上出租车行业实际上也是低利润行业,只有10%左右的净利润

当初的烧钱大战下,形成了短暂的泡沫式繁华当补贴下降之后,无论是打车人数、还是网约车收入都大幅下滑而滴滴等也采取了涨价,甚至费用比出租车還高了

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效率无法与新的高科技产业相比

传统产业都是重资产的模式,重劳动力投入它在效率上,无法与软件等实现控制的高科技产业相比成本自然也就比较高。

所以京东这么大、仍然亏损背后,所反映的是传统产业的普遍性问题

当然,没囿这些传统产业的支撑也不会有阿里、百度这些“轻模式”平台存在的可能。

同时京东这么大、还会亏损背后,也是零售业低利润的體现、是电商成本并不低的体现也是京东投入物流、追求快速优质服务的体现。

这一切都是值得深思!

作者:于建民——《中国营销荿功宝典·科学策略营销》(修订版)作者 产业观察家、资深营销管理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