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浑浑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的活一辈子吗?反正我也不是为自己而活!

8.7K1,03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2K83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艺术主持】
【艺术主持】
【艺术主持】
【艺术主持】
【艺术主持】
【艺术主持】
【艺术主持】
【艺术主持】
【艺术主持】
【艺术主持】从职业玩家角度看,人生应该活成什么样,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比如,减肥,我该学xxx吗,我喜欢打游戏要不要戒,我喜欢抽烟要不要戒,其实说白了,都是这个问题。
因为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你应该活成什么样(你应该瘦,你应该有钱,你应该享受生活,你应该有一个好身体等等)。
不只是现代人讨论这个问题,事实上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从古希腊以来,就对这个问题有着各样的探讨,也诞生了很多的流派,享乐主义(想那么多干嘛,开心就好),虚无主义(其实人生本来就没啥意义,活成啥样都差不多),相对主义(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应该活成什么样子都是自己定的),悲观主义(你根本没法决定你能活成啥样,都是定好的),自由主义等等。翻翻哲学史,就能发现无数的先贤们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看法各异,各有道理。
康德认为,人只要遵循道德律而活,就能获得良好生活,因为道德律,是先验的,和天上的星星一样是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东西。
海德格尔认为,“向死而生”,这也是好几个其它高赞答案的中心思想,就是只有把自己逼到死境(就比如说什么跳楼前的最后一分钟啊,老了马上死了前回想人生啊),才能了解生活真谛,才能知道自己要活成什么样子。
我最喜欢的尼采认为,人一定要具有“超人意志”才活的好,所谓超人意志就是“永远追求,永远求而不得,但永不放弃的意志”。
资本主义后期,消费主义兴盛起来,和虚无主义一同构建了这个世界主流的价值观。消费主义,即你活成什么样是你买的东西决定的,消费已经不是你买东西这么简单,而是定义了你这个人,给你贴上了标签,而这个标签就是消费符号。什么aj啊,ysl啊,甚至偶像,都是一种消费符号。
于是所谓果粉,米粉,锤子粉,tfboy粉就出现了。认为他们购买了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后,他们的生活就变好了。
所以这一类的问题,就成了所谓“知乎大v”,“微博红人”,“公众号大v”最喜欢回答,最喜欢写的问题。因为只有定义了“人该活成什么样子”,才能推销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推销自己买过的,用过的产品,才能做到所谓“流量变现”。
看上去是和你讲道理(人应该去旅游啊,人应该读书啊,女人应该精致啊),事实上他们想的,都是生意(所以赶紧来报我推荐的旅游团吧,赶紧下载我们知识付费app听课吧,赶紧买我推荐的衣服化妆品)。
但是,这个是真的吗?稍微清醒一点就会想到,用消费定义人是多么的可笑。
所以人应该活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我想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答案。但我的看法是:
不断思考这个问题,不停止寻找这个问题真正的答案,不断的拷问自己每一个决策是不是我真的想要做的,是不是我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就是我要活成的样子,就是我想要过的人生。它定义为“求真”。
想起一个很短的动画,叫做《坠楼》,这个动画讲了什么呢?
有一个看起来五十岁左右的人在楼顶上浇花,不小心踩到了香蕉皮从很高的楼上摔了下去,在坠落的过程中,他回忆了自己的一生。
在年少时他过得很开心,有很多兴趣爱好,有父母、朋友陪伴,和彼此相爱的人结婚。后来他工作了,一开始是激情满满,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一直在做着重复性的工作,并且他的生活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再也不像年少那样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了。他越来越不开心,也越来越憔悴,最后甚至趴在桌上号啕大哭起来。
虽然一开始坠楼,他是惊恐的,但是他实际上在25岁那一年精神就已经死了,后面的日子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于是他突然释怀了,遂从口袋掏出了一根烟,点燃,安然地等待下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放眼望去,我周围几乎每个人,都在过着这样的生活,很多人,不止是同龄人,甚至包括前辈、快退休的长辈,他们都曾表露出过得不开心的情绪,但是很少有人会对自己生活的现状做出改变。
正如前面说的动画那样:
有的人20岁已经死了,80岁才被埋葬。
我今年24岁,虚25,但我对动画里传达出的那种生活状态已然有很深的感触。
细细想来我们好像都在过着一种差不多的生活。
不是很开心,但也没有经历过悲痛欲绝之事;
不是很孤独,但夜深人静常常觉得自己无所依靠;
时而感觉人情冷漠,但有时又能被善意的温暖感动。
时而感觉生活辛苦,又找不到不继续活着的理由;
时而无端的想起一个人,又到不了翻山越岭去见他的地步;
找不到特别热爱的东西了,什么都差不多,但看起来似乎过得也还不错。
我周围的很多人,可以说是99%的人都在过着差不多、得过且过的生活,明明不喜欢眼前的日子、想要更好的生活,却觉得现在的日子也可以忍受,所以从未做出改变,最后年纪大了,回想起往年错过的种种后悔不已。
我们应该这样过吗?
年少时以为的美好的爱情、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都是理所当然的,后来我发现他们一件比一件难。我们的躯体在长大,内心却在萎缩。时间先安顿我们,继而再迷惑我们,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我们以为自己很有担当,其实我们十分懦弱。我们所谓的务实,充其量不过是逃避现实,绝非直面以对。——朱利安·巴恩斯
我在深夜里,怀着对平庸的恐惧,无数次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谈到这里我想跟你们讲一个我同学的故事,他是南京大学地质专业的,和周围的人不同,他在大学期间辅修了珠宝鉴赏,并考取了珠宝鉴赏的资质证书,他在大二的时候自己开了淘宝店铺,卖自己设计的珠宝,在大四的时候成立了自己的珠宝设计工作室,大学毕业两年,他的见识,他的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程度甩了我们同龄人整整一条街,他是我眼中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典范,我很佩服他。
于是我琢磨着,人应该怎么活呢?首先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坚持下去,同时还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事放在台面上,做成商品接受市场的检验,如此以来,通过不断地修饰和完善,你一定能够做的越来越好。
秉持着这样的想法,也是为了摸索自己能不能有另一种活法,我每周对一本书进行深度解读,并发布在我的公众号【徐狗的杂货铺】及其他平台上,一是满足自己阅读的爱好,二是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整理归纳,三是很乐意与大家分享好书。很期待这件事坚持三年我会发生什么,我会不会离我的目标更近一点。
所以你问:我们该用什么方式度过我们的一生,我想了很久,应该是:“用你的余生去追寻你所爱对的人、你所爱的事、你所爱的生活方式。”如果要补充的话,只能用一首诗来表达:
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任何人聆听一样干活吧,像不需要钱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作为地铁民警,我见过的精神病人有很多。但有一个,始终让我记忆犹新。记得我刚刚参加工作,对地铁站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的时候,警务室来了这样一位女孩,她二十岁出头,穿着得体,梳着马尾辫,脚踩着一双运动鞋。她当时目光呆滞地站在站台上,看着无数辆列车匆匆驶过,不上车,也不进站,当时我的师傅把她带到警务室,这时姑娘的情绪开始有波动,哭闹、叫板,作为新警的我焦头烂额。
当时我还不知道她是精神有问题,以为只不过是抑郁或者焦虑,所以不住规劝,却无济于事。这时候师傅拿着手机放了一段音乐,然后奇迹发生了:前一秒还跟我撕扯不清的她,听到音乐旋律,竟然原地跳起舞来。
她一边跳一边看着我们,师傅便拍拍手,笑着说:“倩倩跳得真好!加油!”
我才知道她叫倩倩。也知道她原来是地铁站的常客,因为得了精神分裂症,休了学一直治疗,总是趁着家人不备跑到附近人多的地方发呆。师傅处置过两次,大概摸清了她的习性。她大哭大闹时,只要放音乐,就会马上跟着节奏摆出各种舞蹈动作。
师傅跟我说:“音乐别停,你还得夸她,要不然她就不跳了,该继续哭了。我趁着这时候联系她家属。”
不经事的我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人,看着倩倩忘我投入的自嗨样子,一开始我还有点儿放不开,后来见她果真是吃这套,于是自己也变得有点儿皮。在陪着倩倩那半小时里,我不断给她叫好,拍巴掌,好像在看一出好戏。
“倩倩加油!厉害呀倩倩!再跳一首吧!”
倩倩果然也跳得渐入佳境,脑门都冒出汗珠了。
师傅在屋里通完电话,来到外间,拧着眉毛看我:“你在干什么?”
我说我按照您的指示给她叫好啊。
师傅叫了个站务员帮忙,把我扯到一旁:“你还挺美是吧?你知道她是怎么回事啊你这么亢奋?”
我打了蔫。师傅跟我说,倩倩从小就学习舞蹈,天资出众,后来以特长生的身份考到一座挺厉害的大学里,还代表学校去国外汇报演出过,还去农村支过教,上过电视报纸,拿过各种大奖,优秀极了。后来家里出了点儿变故变成现在这样,只有在跳舞时才能依稀找到当年的身影。
“虽然我让你夸她,但没让你起哄,我夸她,是因为我觉得她真的挺厉害。有一次她家人不方便来,我把她送到家里,发现她家的墙上挂的全是各种奖状,还有演出照片,我就发现,现在只有她跳舞时,和照片上的精气神儿是相似的。”
那时候是新警的我,才突然感到自己的幼稚和浅薄。
试问,能有什么东西会马上让我迸发激情吗?
似乎没有。工作,吃饭,休息,玩手机,浑浑噩噩。
我才发现,自己活得有多么的无趣和不纯粹。
到外屋再看到倩倩时,她还在跳舞,她时而头颅高昂,时而弓身垂腰。舞步飞旋,穿透着午后的流光,好像用双手在空气中作画。
我好像看见她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俯视万千,看到她在练功房里日复一日地挥汗如雨。
也许当我们日渐苍老、油腻之时,倩倩还是那个未曾涉世的舞界新星,她火力全开,大汗淋漓,只为跳出一曲世间最美的真舞。
因为那是她最初的梦想。
她从未忘记。
人应该活成什么样子?记得原来看过一个视频,是美国女孩利兹的演讲,她因为患有怪病,外表丑陋,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丑的人。”
当自己的相貌被上传网络,有网友留言称,她应该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开一枪。
但利兹修了高学历,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视频频道,出了好几本励志书。在谈笑风生的演讲利兹中告诉大家,虽然已经经历诸多磨难,但你究竟想用什么定义自己?是那些苦难,不公,还是自己为梦想而达成的成就?想必,只有后者,才是真正岁月提炼出的只属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价值。
用自己真正的价值定义自己、标注自己,才是对此生的负责。
就像那个倩倩一样,纵然意识都已混沌,但音乐响起,却仍能翩翩起舞,回到自己的高光时刻。那种来自心底对自己的认同和追求,其实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纵使英雄迟暮,美人白头,也要拥抱着梦想去活,哪怕一生无法实现,哪怕只能在地铁里跳个舞,那也是属于自己的光芒万丈。
18岁,你读了大学。
20岁,你大二结束,开始悔恨
自己前两年幼稚的行为
于是开始努力
22岁你大学毕业了,却发现
找不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26岁,你看着身边的人都结了婚
婚礼的份子钱逐年递增
春节回家,父母从带你串亲戚
变成了带你去见相亲对象
见了十几个姑娘
你每次都觉得和那个她比
28岁那年,你遇到了一个和你遭遇差不多的姑娘
你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她说:你还不错
你喝了一口可乐说:你也是
你还不确定喜不喜欢她
双方家长就已经摆好了订婚宴
结婚的前一周,你和朋友出去喝酒
你说,不想结婚
朋友说,你啊,就是想太多。谁不是这么过来的?
29岁,你们终于结了婚
婚礼办的不大不小,朋友来的不多不少
攒了几年想要去实现理想的钱
搭在了这一场百人的私人庙会上
婚礼进行到中间
司仪带着标准的商业化微笑
对着台下的亲朋喊道
要不要让他们亲一个!
台下那些人跟着一起起哄
不知道为什么
你简简单单的亲了一口
俩人恢复到了一开始的站位
你小声说了一句:我爱你
那个昨天还看不惯你倒腾模型的新娘
愣了一下说:我也爱你
你不确定她是不是对你说的
就像你不确定是不是对她说的一样
婚礼结束后,并没有你想象的浪漫
你听着外屋的新娘一笔一笔的算着份子钱
想着不过才两年,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想着想着,洞房夜就睡着了
30岁,她怀孕了
辞掉了工作,在家养胎
你在公司逐渐有了点地位
手里管着十来个人
独立负责一个项目
结婚前陪嫁的那辆20万左右的车
也变成了你一个人的独享
但你依然不敢放松
电话那头都是抱怨与委屈
但你不能争辩什么
谁让她怀了你的孩子
不论是她的父母还是你的父母
都无条件的站在这一边
31岁,孩子落地了
前前后后连孕检带住院费花了10万块钱
不过无所谓
你看着你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喜欢
高兴的仿佛这是你的新生
32岁,这是人生最不愿意重复的一年
平均睡眠3小时
孩子每一个小时都要闹腾一次
第二天拖着睡不醒的眼睛去上班
老板说你上班不干活
回家媳妇说你不干活
你想了半天不明白,那谁干活呢?
那辆开了3年的车
成为了你真正的家
你不在抱怨路上拥堵的交通
你甚至开始希望
再多堵一会
回到家,你关了发动机
在车上点了一根烟
这是你每天最幸福的十分钟
车前是功名利禄,车尾是柴米油盐
35岁 你因为身体越来越差
加班越来越少
晋升的速度也越来越缓慢
那天下班,媳妇告诉你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
双语的一个月3000
你皱了皱眉头,那边就已经不耐烦了
“四单元的老王家孩子,一个月6000”
“你已经这样了,你想让孩子也输?”
你没说话,回屋给媳妇转了6000块钱
这笔钱,你原本打算给自己过个生日,买个新电脑
38岁,孩子上了一年级
老师说一年级最关键,打好基础很重要
你笑着说,是是是,老师您多照顾
新生接待的老师看着你不明事理的脸
给你指了一条明路
“课外辅导班,一个月2200”
40岁的时候,孩子上了三年级
老师说,三年级,最关键,承上启下很重要
你笑着说:是是是,正打算再报个补习班
44岁,孩子上了初中
有一天回到家,她对你说
爸爸,我想学钢琴
你没什么犹豫的
你以为这些年,你已经习惯了
但那句“爸爸现在买不起”你始终说不出口
好在孩子比较懂事
她说:爸爸没事,要不我先学陶笛也可以
你看着这么懂事的孩子,却开心不起来
46岁,孩子上了一个不好不差的高中
有一天你在开会,接到了老师的电话
电话里说你的孩子在学校打架了
叫你去一趟
你唯唯诺诺的
和那个比你还小5岁的领导请了个假
到学校又被老师训了一通
无非台词就是那一句
你们做家长的就知道工作,能不能陪陪孩子
你看着这个老师,有点可笑
好像当时说:
家长在外辛苦点
多赚点钱让孩子多补补课的和他不是一个人
50岁,孩子上了大学
很争气,是一个一本
他学的专业你有点看不懂
你只知道工作不一定好找
而且学费还死贵
你和他深夜想聊聊
准备了半斤白酒,一碟花生米
你说着那些曾经你最讨厌的话
还是要为以后工作着想
挑个热门的专业
活着比热爱重要
你们从交流变成了争吵
你发现,你老了
老到可能都打不过这个18岁的孩子
你说不过他,只能说一句:我是你爸爸!
孩子看着你,知道再怎么争辩都没用
这场确立你最后威严的酒局不欢而散
你听的不真切
在孩子回自己屋的路上好像叨叨了一句
“我不想活的像你一样”
怎么就哭了呢?50岁的人了
一定是酒太辣了,对不对
一定是酒太辣了
55岁,孩子工作了,似乎有一点理解你了
但你却反了过来,你说不要妥协
56岁,孩子也结婚了
你问他喜欢那个姑娘么
他愣了愣说:喜欢吧
60岁,辛苦了一辈子,想出去走走
身边的那个人过了30年
你依旧分不清到底喜不喜欢
你们开始规划旅游路线
这么多年了
你们还是存在分歧,还是在争吵
某个瞬间,你觉得
这样可能也挺好
一切都准备好了
儿子说:爸妈,我工作太忙了
可以帮我照顾一下孩子么
你们退了机票,又回到了30年前
70岁,孩子的孩子也长大了,不用天天操心了
你下定决心说:一定要去玩一趟
可是手边的拐杖
只能支持你走到楼下的花园
75岁,你在医院的病床上
身边聚满了人,你迷迷糊糊的看见医生摇了摇头
周围那些人神情肃穆
你明白了,你要死掉了
你没有感到一丝害怕
你突然问自己,我到底是什么时候死掉的呢?
你想起来30岁的那场婚礼
原来,那时候,你就死掉了吧
死前的3秒,你的大脑要走马灯
倒叙你这75个年头的一生
画面一张一张的过
两秒过去了
你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两秒内的回忆
突然你笑了
原来已经回到了15岁的那一年
你看见一个男孩
他叼着一袋牛奶,背着书包
从另一个女孩家的阳台下跑过
那个男孩朝窗户里看了看
那是15岁的你暗恋的那个女孩子
你想不起来她长什么样子了
最后一秒你努力的回忆着
然后终于笑了出来
身边的人突然间开始嚎啕大哭
你可能听不清了
你最后听到的嘈杂的声音
是一群十五六的少年 起着哄说的
不爱你,不度生
人生最重要的四件事:爱,知识,慈悲和智慧。1.要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不要等。
因为只有此时此刻才是属于我们的,只有当下才是真的生活。生活不该被一杆子支到未来,更何况未来并不一定如约而来。
2.要了解自己,有自己的偏爱。
曾经看过一个比喻说,人们活着就像一条大河中的鱼们顺着潮水簇拥向前,很少有鱼能跳起来看看潮水的方向,大部分鱼都只能随波逐流。
觉得这个比喻很贴切,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随着大流活,顺着前人规定的活法活,一生都没机会看清自己,也没有真正的性格和主见,没活出自己的棱角来。没有棱角就没有形状,没有自己。
3.要去经历,酸甜苦辣都要有。
开心要有,难过也要有;幸运有,倒霉也有;兴奋的蹦跶要有,深夜里痛哭也有;久别重逢的喜悦要有,生离死别也要有;欢聚一堂的热闹要有,四下无人的孤独也要有;
然后明白世事无常,然后明白苦乐参半,然后明白原来本没什么好责怪,全是平常。
4.要去爱。
要去喜欢一个可爱的人,去暗恋,去表达,去恋爱,去甜蜜,去爱而不得,去付出,去痛苦,去相守。
要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去关心去爱护去心疼,去为了他们的开心而努力,去对他们好,去体会爱。
要去帮助别人,力所能及的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什么,小到一丝善意,大到一份慈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帮助,也至少不伤害。
5.要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
也许是为了学业头悬梁锥刺股;也许是为了事业夜不能寐东奔西走;也许是为了爱好勤学苦练百折不挠;甚至是为了被一个人看到而想要变得更好…
去体会那种想要达到目标的欲望,去为之疯狂,去求之不得,去苦苦求索,去苦尽甘来…
6.要知行合一,不要骗自己。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最好一致,想要的,和付出的,也最好能匹配。
说到的,能做得到。面对失败失意不被爱,不要找借口,不要骗自己。
7.要坦荡,敢爱敢恨。
8.要建立自己的三观,并一以贯之。
9.要善良,不违背良心。
10.要简单,保留童心。
要无愧于心。
据说人在死后会被问:
“你如何证明自己没有枉过此生?”
以上,如果都做到的话,我会觉得不枉此生。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把浑浑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