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医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相比,我们的社会怎么了

学习医德医风的心得体会

诚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道德范畴。我国古代思想家对诚信道德的阐述和强调不绝于史,在传统理论中,诚实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当今社会,诚信更进一步发展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深层道德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代表呼吁:“国家应以诚信为突破口,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强化公民道德建设,逐步建立起诚信社会、道德社会。”他还说:“公民道德建设千头万绪,诚信应该成为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的突破口。一个人只有诚信做人,诚信地对待工作、家人和社会公众,才可能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才能得到继承,道德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医疗机构是卫生系统的主要窗口,也是社会的重要窗口。医德、医风的好坏是社会风气好坏的反映,也是全民族整体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因为医疗行为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所以,医德、医风一直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经常关注和很高的要求,常常形成一时的热点。由医德、医风恶劣造成的事故尽管不多,但是影响大,格外遭人痛恨和谴责。因此,医德、医风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点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医院建设和发展由依赖型向经营服务型转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医德存在多面性的特点:

1、受利益驱动,医德出现失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传统医德发生了变化,受利益驱动,部分医务人员的是非观、利弊观、尊卑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来,医院的服务宗旨是减少疾病、救死扶伤,不能单纯以营利为目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是以自主经营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主体,既求社会效益,又要讲求经济效益,二者处理不当,就导致了有些单位和医务人员见利忘义,医德失衡现象的发生。具体为乱检查、乱收费、乱用药、收红包、从事第二职业搞“创收”等,由此扰乱医疗秩序,败坏了医德医风。

2、价值背向,导致医德失去规范。国家对医院实行差额补贴的同时又使医院物资市场化,价格的涨跌使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受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医务人员在遇到通过正当途径而利益得不到实现时,就可能寻求非道德补偿。更有甚者认为,为病人看病、做检查、做手术、受病人吃请、收病人红包和礼品是等价交换,合情合理。这反映了市场经济所引发的市场价格和价值的距离,导致了医德失去规范。

3、效益碰撞导致医德失调。在国家补偿不足的情况下,为谋求发展,医院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经济效益,由此在重视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医疗服务效益。但是,医疗服务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直接衡量。面对患者,医院有择优治病救人和救死扶伤的道义,同时又有维持医院劳动力再生产的责任,在具体实施中难免使二者产生碰撞,导致医德失调。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不仅体现在以法律为手段的制度约束性上,还体现在以信誉为基础的道德约束性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既担负着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又要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管理体制,是医院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医院该如何以“诚信”教育入手,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做文章。

1、以“诚”人为本,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一是抓好理想信念的教育。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也是医德医风建设的核心。要教育职工正确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困难、利益调整及一些问题,坚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决心,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对职工进行“三观”教育。即对职工进行新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通过教育使职工正确看待物质利益,正确对待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把个人利益融入集体利益之中;教育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治好病人,减轻病人痛苦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三是对职工进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教育。教育职工树立起病人是医院的“客户”,病人是医院职工的衣食父母的理念,正确认识医务工作者和病人的关系,教育职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以“信”为本,切实履行对服务对象的承诺。一是要把医德医风建设同各项制度结合起来。要制定和完善医德医风规范,使医德医风同职工的利益紧密挂钩,严格考核落实,建立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其医德医风水准,让病人满意。二是要坚持落实好医疗服务和医药收费价格公开制度和住院病人“日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把“医不二价”、“童叟无欺”作为行医道德的根本要求。只有心摆正了,才会对病人坚守诚信,才能兑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诺言。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关系是医德关系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医疗卫生工作必须为病人服务,医务人员的最高职责就是与疾病、不卫生作斗争,保护和增进人们身体的健康,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明代龚廷贤说:“病家求医,寄以生死”,说明医务人员与病人这一医德关系是生死所寄,性命攸关的,它涉及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管着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影响面很广。

  医务人员之间的道德,是医德关系中处理好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个医院,要形成优良的医风、院风,就必须用社会主义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依靠各方面的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整个工作有机统一地、有节奏地、有成效地进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十四个科室、四十多名医务人员同心协力,抢救伤断面积相当于整个躯体四分之一的特重伤员陈德才的成功,就是发扬社会主义医德团结协作精神胜利的一个范例。他们在输血9,20D毫升、输液213,000毫升、处理医嘱3,760多次的大量工作中,无一点差错,使临死者复生。说明医院 只有以高尚的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医疗工作更好地为人民和四化建设服务。

  医德还表现在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医疗卫生已发展成为社会性的事业,社会功能已大大扩展和加强。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不仅要考虑到某一病人的利益,对某个病人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要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对社会和群体负有道德责任,使这两方面达到统一。

  每个医务人员都必须在道德上懂得善恶、美丑、是非、荣辱,以及在情操、举止等方面应有的品格素质,遵循高尚的医德行为准则来协调上述几方面的关系。

  社会主义医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医务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以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一般原则为指导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相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