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如何在品德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_百度知道
如何在品德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56364
获赞数:106530
  思想品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现代的教师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理念的新突破。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包括师生关系、教学情境、学生的质疑。  1.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应注重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形成平易近人的形象,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充满信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爱”的品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态度、语气和蔼;对学生阐述、提问都要认真倾听,并且对学生所提问题,不论简单与否,都应耐心、得当地予以解答。如:在刚讲完权利时,一名学生问:“是否每个人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个问题已经讲过了。学生再次问这个问题,我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又给学生讲了一遍。之后,在跟该生谈话时了解:那堂课他没有认真听讲,但知识都已掌握了。我对他做了鼓励工作,他表示今后一定努力。这样,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2.创设教学情境。具体的情境总能唤醒人们,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创设模拟、动态的教学情境。如:讲人格尊严权、肖像权时,把生活中的问题以故事(案例)形式提供给学生探索;讲生命健康权时,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故事情节,并提出探究问题。这使学生在情境引导下,有如亲身经历,从心理上感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从而乐意探究学习。  3.培养学生“问”的意识。“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问”的意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教师应教会学生分析提问、综合提问等学习技巧,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如:师生、生生的互问、互辩和讨论等。当然,对学生提出的有力质疑,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这种质疑将成为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思维和个性特征。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包括激发兴趣、培养兴趣。  1.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尽一切可能,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权利时,如果教师将公民的权利一一讲解,就成了传统教学中的机械讲授和接受,这样,学生会感到厌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巧搭桥,妙铺路,促使学生将知识迁移与实际相联系。教师的引、问要精彩。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在兴趣引导下获得知识。  2.因势诱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从一点一滴、从细微之处着手,悉心培植起来的。这要求教师注意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讲隐私与隐私权时,先从探讨生活中的秘密入手,进而引出要探讨的主题——隐私,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隐私”与“丑事”这两个概念。这样在比较中,学生兴趣高涨,愿意探讨,各抒己见,对知识的体会更加深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耐心细致的习惯。思想品德知识的获得和巩固,需要大量的时间阅读、理解,在生活中进行训练。如:对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要视情况而定,或和解,或调解、仲裁,或诉讼等。这就要求学生有耐心,视情况做冷静的分析,不能心浮气躁,要善于克制、约束自己,养成耐心、细心的习惯。  2.总结的习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使其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如:学完每一章节后,都让学生回顾本章节所学,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使学生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完整有序的知识框架。  3.思考的习惯。换言之就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探讨更佳的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沿不同方向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你发现别人盗用你的物品,怎样做才更加合理?当你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会怎样处理?等等。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多方面看待问题,进而做到了“三思而后行”。  四、挖掘教材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教材中和生活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恰当的方法,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讲权利和义务时,介绍权利和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使学生感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威严,人民的伟大;在讲生命健康权时,结合实际生活,探究“见义勇(智、巧)为”,培养学生善于探索、不畏强权的心理品质等。教材和生活中有很多内容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势,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其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率,真正强化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效果。
1条折叠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浅谈如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周刊》2017年40期
浅谈如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品德教学时,特别注重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润物无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养成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23.1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光荣;;[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方敏;;[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年00期
赵美蓉;汪黎宏;;[J];中国农村教育;2007年Z1期
柴春艳;;[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1期
樊健;;[J];中国德育;2014年12期
毛金莲;;[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08年01期
黄明娟;;[J];小学德育;2008年15期
徐丽丽;;[J];中小学德育;2012年03期
徐益锋;;[J];中小学德育;2012年03期
徐龙桂;;[J];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3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曲靖市麒麟区城关小学 杨娟;[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俗话说:教书更要育人。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而且应培养健全人格,或者教会学生做人,这是所有教育者追求的目标。我带的初三两个班级在成绩上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并非学生资质上的差距,而是某些心理问题在作祟,如消极、被动、过度逆反和冲动等。这些消极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或者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有问题时,缺乏处理能力,从而自暴自弃,影响学习成绩。 中国论文网 /9/view-6363950.htm  初中阶段是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期,近几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而且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因此,我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紧紧抓住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初一学生,刚跨入中学大门的他们会发现:中学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第二,中学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加大,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存在差异。第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学生来说,会感到困难。因此,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感到烦恼,要么学习跟不上,要么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逐渐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诱发心理疾病等,从而影响学习。所以,在教授《适应学校新生活》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前交给学生一个任务:熟悉学校环境,如了解各个科任老师所在的办公室,学校医务室、图书馆所在的位置等,这样课堂上便有话题可交流,学生自己调查了解后更愿意和大家交流。同时,向学生谈谈自己刚进入新环境的感受,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和他们一样也在慢慢摸索,陌生的环境并不可怕,鼓励他们勇敢地适应新环境。这样可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内心感觉,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做好心理上的调整,尽快适应环境,做阳光少年。   而初二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过渡的关键期,心理发展不稳定,容易表现出沮丧、焦虑的不良情绪。同时,生理上也是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生理变化逐渐复杂化,开始不太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有些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包括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上也存在较大问题。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将烦恼寄托于日记或者网络,容易造成心理闭锁和偏执。因此,在教授《孝敬父母长辈》这一课时,我凭着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课上让班级中比较开朗的学生讲述平时生活中是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和分享的,其余学生分享他们的故事,最后点明与父母积极交流沟通是孝敬父母的表现。这比教师直接灌输“如何孝敬父母”更具感染力,学生更易被打动。无形中对其心理进行了正确引导,使其暗自下定决心尝试与父母积极交流。   对于初三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大,不同层次学生的差距日益扩大,有的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浮躁等不良情绪,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所以在教授《人在考场》这一内容时,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会做一些放松训练,以便今后利用。如教学生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呼吸,再用嘴巴慢慢吐出来;想象身体各部位按脚、双腿、背部、颈、手心的顺序依次放松等。这样一来,改变依靠口头灌输既枯燥又无效的缺点,使学生既掌握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又切身体会到压力的缓解和心情的放松。   二、教师应努力开拓教育渠道,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的内在心理潜能。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主要集中在课堂上,所以我尽量在课堂上抓住契机,引起学生的共鸣,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此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如教学《学会休闲》时,我在讲解教材中介绍的休闲方式的同时,着重让学生介绍平时生活中喜欢的休闲方式,发现他们很愿意讲,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些休闲方式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身心得到充分放松,有利于缓解学习压力,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效果较好。又如教学《学会尊重他人隐私》时,我引导学生谈谈平时生活中隐私不被尊重的情况和当时的感受,很多同学都有过同样的遭遇:父母翻看自己抽屉、日记等。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我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学生和父母之间在交流、沟通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困惑和烦恼,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但是,思品课受一周两课时的时间限制,使得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于是我会在必要时候恰当地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展开交流,这种交流建立在平时课堂点点滴滴了解的基础上,更易于展开。   三、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共鸣。   思想品德课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内心的火花,引发心与心的碰撞,这一切都靠教师的言行引导。课堂教学中,主要运用语言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唤起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用“让我们一起思考”,“再花点时间想一想”,“没关系,大胆地回答”等商量式、平等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平等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其各种顾虑,给其信心和勇气,这样既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又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另外语调非常重要,所以我始终要求自己上课做到激情饱满,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避免其他不良因素的干扰,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会在思品课堂中找到更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又有利于提升思品课堂的魅力,一举两得。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或下载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