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PP被人模仿乐器的APP了,还偷我的数据,怎么杜绝

消费提示:多款知名App被植入恶意代码 涉及偷传数据 什么值得买未受影响_资讯中心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这几天有关iOS的消息真的不少,首先是iOS 9.0正式推送,然后便是今早有微博爆出的因XCodeGhost受感染,从而由XCode开发工具编译出来的App被注入了第三方代码,再由此为后门上传数据。在这之后,也详细披露了来龙去脉。
经过测试,所涉及的App包括网易云、滴滴出行、12306、中国联通营业厅、高德、简书、豌豆荚的开眼、网易公开课、下厨房、51卡、同花顺以及中信银行动卡空间,什么值得买工程师小伙伴已经详查,并不在此次事件之内。不过目前所知道的是病毒作者接收数据网站的已经关闭,所以上传的信息暂时未知。
▲图片来自
截至发稿时,网易云音乐已经发布官方公告表示其iPhone应用确实因使用非官方渠道开发工具而被植入了第三方代码。这部分代码会向向第三方网站上传产品自身的部分基本信息,比如安装时间、应用ID、应用名称、系统版本、语言和国家,且“此次涉及的信息并不包括用户的个人信息”。而其它App暂时还未有公告放出,资讯中心也将持续关注此事件。
▲网易云音乐官方公告
在此小编也建议各位值友前往修改Apple ID密码并启用两步验证,并且之后养成定期修改密码的好习惯。
以上图片引用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
什么值得买资讯中心,全景关注各行业的发展风向,集中报道新品发布、业界动态和海淘情报,致力于呈现时效性和价值性俱佳的精选资讯。
已有533人赞过
微信号:smzdm_smzdm
资讯频道:关注数码、家电、时尚、智能硬件新品发布、业界动态和海淘情报,呈现时效性和价值性俱佳的精选资讯。
赞83评论185
赞95评论183
赞47评论42
赞45评论115
赞39评论95
【轻众测】WOWO 汪星人宠物大礼包
Avlight爱浪 A2 智能影音伴侣
Astrotec 阿思翠 S60 真无线楼氏全频动铁耳机
富士X-T100 微单相机
Alavening 阿拉的神奇小闹闹
360手机 N7 Pro
锤子科技 坚果 Pro 2S
荣耀V10手机 8GB版
爱沙尼亚 “建国百年” 精致体验之旅
极蜂智能数字对讲机
赞236评论160
赞104评论162
赞166评论139
收藏0评论0
收藏0评论0
收藏2评论0
收藏1评论0
收藏4评论4
收藏1评论0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偷流量成APP通病 国人一年至少多付400亿元
让流量跑得快成APP通病,国人为“偷跑”流量一年至少多付近400亿元。  新华网北京11月25日电 手机套餐流量不清零政策推出不足2个月,流量莫名其妙“偷跑”事件频出。不少消费者认为,以往打电话、发短信分别由时长、条数计算,自己可以查实,可是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流量如何核实却犯了难。  有网络安全专家称,除了个别大流量“偷跑”事件外,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机通病,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用户不知情下流失。有数据显示,国人一年为此多付出至少近400亿元。  那么,手机流量频频“失控”到底是谁造成的  运营商频遭质疑,其实“偷”点流量并不易  11月12日,武汉市的陈女士因手机被停机咨询客服,被告知自己的手机一夜之间流量跑了50GB,已欠费930元。  根据运营商上网记录数据检测、分析,发现用户前一晚发生超常流量含有windows系统发起的BT类型文件下载记录,累计消耗流量53.5GB,不排除该手机开启了“个人热点”,被电脑或其他设备接入并下载大量数据文件。然而,陈女士的丈夫毛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晚未曾开启过“个人热点”,对运营商检测人员给出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据了解,运营商只能监测手机流量使用状态,推测流量是被什么操作用掉的。湖北电信相关负责人坦言,“个人热点被哪部设备用了,怎么被用掉的,我们没有权力入户调查,无法还原具体的事实。”目前虽无最终结论,不过已减免该用户的异常流量费用。  网络安全专家、安全研究员李铁军表示,近期的“3小时消耗23GB”等大流量偷跑事件接二连三发生,最终往往都是运营商减免费用息事宁人,更加引起公众质疑。  流量究竟是如何计算的据通信专家介绍,用户使用的流量分为上行数据和下载数据,当用户需要访问某网站时,先要发送请求信号,从而产生一定的上行数据流,而该网站将相关的信息发送给用户,从而产生下载数据,两部分相加则是用户所消耗的流量。  手机安全软件统计的流量与运营商的统计为何有差异中国电信内部人士介绍,手机安全软件是根据检测手机网卡产生的数据流来统计用户消耗的流量,运营商是根据基站等运营商自己的系统进行统计。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属于正常,如果差异过大,则有可能某一方出了问题。  近期,浙江省质监局、计量科学研究院通信参数实验室进行了通信流量检测试验,以验证运营商对流量测算的准确性:在三台多制式无线通信上网流量监测器中插入三大运营商SIM卡,下载同一文件,测试结果显示:流量检测数据偏差值为0.1%-0.15%。  河南联通公司网络与副总经理宋凤忠表示,运营商内部有非常严密且精准的计费和财务报表体系,造假在行业里无异于自绝后路。  实际上,国内和国际上的通信运营商目前普遍采用了华为等公司统一标准通信流量计量硬件设备。“国内外该类设备的技术规格是统一的,运营商想单独造假‘偷’流量从技术角度基本不可能。”华为公司一位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通信运营商的通信计费和测量是一套非常庞大且严密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偷”用户一点流量需耗费大量的经济成本去更改整个系统和设备,运营商没必要去花如此高昂的成本。  让流量跑得快成APP通病  网络安全专家裴智勇表示,除个别大流量“偷跑”事件外,其实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机通病,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不知情下流失。  裴智勇举了一个例子,前不久360安全团队发现过一种植入手机正常应用里的木马病毒,只要用户安装了带有该病毒的手机应用,即使是滑动解锁屏幕这个小小的动作,都会消耗一定流量。“一次解锁消耗0.76MB流量,一个手机用户如果每天解锁150次,就意味着一天额外消耗100MB流量。”  流量偷跑问题与手机系统也有关。360手机安全专家买昭一丁表示,安卓系统对应用权限是开放的,它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即使在用户退出该程序后,该程序还有可能在后台运行并消耗流量。  近年来,大量APP通过运营商提供服务,由运营商收取流量费,之后与其按比例分成,即用户流量消耗多少直接与APP制作商利益挂钩。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APP从业者坦言,希望流量跑得快已是行业通病。这直接导致很多正常的、非恶意APP软件在制作过程中,设计了在安装时或之后“套取”用户手机后台使用权限,尤其是安卓系统下,很多软件都会在用户不知情、关不掉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地更新、下载以增加流量,其中不乏很多知名APP软件。  “庞大的利益驱动着APP制作者们处心积虑在做好正常APP业务的同时也惦记着用户的流量。如今,手机APP非正常消耗流量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可能是大家觉得流量跑得快的主要原因。”裴智勇说。  而那些“大流量偷跑”的元凶是真正的恶意程序。360安全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安卓平台新增恶意程序主要是资费消耗,占比为53.1%;其次为恶意扣费41.5%和隐私窃取3.6%。资费消耗类恶意程序主要通过私下拨打电话、发短信、频繁联网等方式耗费用户的流量和话费,是用户较难察觉的一种恶意行为。  “恶意资费消耗软件也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有的软件制作者为了增加下载量,通过植入用户手机后台的恶意木马自动下载手机软件,造成用户流量不知不觉间大量消耗。”买昭一丁说。  360手机安全卫士监控数据显示,平均每部智能手机每天偷跑流量约2.33M。“按照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1到10月移动流量平均资费为80元/G,据此保守计算,安装了360手机安全卫士的近6亿用户,每年因流量‘偷跑’而额外付出的流量资费就将近400亿元。”买昭一丁说。  加强APP市场监管促进信息消费更加透明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消费者普遍觉得现在流量越跑越快还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4G流量资费下降,用户资费敏感度减弱,唱数据服务,有WIFI时也懒得切换的现象增多,导致使用流量明显增加;二是随着4G网络覆盖越来越好,更多的用户更换为4G手机,原本因为页面打开速度慢而随时中止、跳转的现象减少,用户消耗流量有所增长。  此外,新型应用铺天盖地。手机里各类APP功能在不断翻新,很多以前手机上处理不了的业务,如今动动手指即可办理,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智能生活体验的同时,流量消耗也在不断增长。  对于运营商“一投诉就免单”的现象,付亮认为,表面看解决了问题,但被大家理解为“理亏”。运营商一味赔偿并不能解决问题,有必要成立专门团队,研究流量走向及流量变化,追查流量增加原因。运营商要做好流量经营,从用户角度出发为其节省流量。  李铁军认为,人们使用流量越来越多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突发性、大流量“偷跑”事件目前还是个别特殊现象。为维护,应加强对恶意APP软件制作者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目前,不少“黑客”制作恶意软件,已形成有规模的黑色产业链。同时,各个安卓应用商店、平台管理依然存在漏洞,监管机制不健全。  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委员宁家骏表示,监管部门和运营商都需要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将信息领域的监管和监督公开化,使的信息消费更加透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加强智能应用APP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势在必行,让流量消费更透明、顺畅,提升消费者信息消费体验。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jackyjin]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总觉得贴吧app是不是偷用户数据啊【最后的深渊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240贴子:
总觉得贴吧app是不是偷用户数据啊
是这样,我昨天才在京东买了一大堆零食,结果今天看到贴吧推广全是京东零食。是不是贴吧app偷用户数据?还是说京东和百度有pyjy怎么看都太诡异了
自己查百度网盟顺带一提这个东西国内外搜索引擎都有做
我一般是百度搜索——关键词——贴吧出现相关广告,搜索的时候我是登录了的,搜索记录在百度服务器也有储存
要不就是读我的cookies了如果你买零食没用过百度搜索只用了京东app那就……
老大哥在看你
老大哥是个生意人
花枝才知道吗 不管国内外什么百度淘宝谷歌娘 都会记录下用户的访问信息 然后就美其名曰给你推荐你喜欢的东西方便你 其实这都是建立在盗取用户信息的基础上 那些被推广推荐的网站会付费给他们这些搜索引擎 不然你以为怎么会有魏则西事件和莆田系呢
会不会是那个友盟推广?国内大部分app都有,好像还出了个幺蛾子事
大数据而已,现在很多公司都或多或少收集用户信息的
贴吧部分广告的确是根据用户相关信息变化的。。。
胡说八道我APP网购只买过奇怪的杯子我就从来没看见过推送成人用品的
你是大数据的一份子
一直感觉贴吧的推送很毒瘤
花枝姐你成为了大数据之一
你从来没有过网络隐私,你的隐私全靠人家不说出来。
百度很久以前就这样了
大兄弟在看着你
上idanmu的时候好奇点开了岛风倒模的淘宝广告,第二天网址大全上多了一堆飞机杯推广日你大爷!
这个很正常吧不只度娘 TX似乎也在弄这个
这不是公开的秘密吗
居然不是情趣用品推广
我前两天上日亚看ndsl,然后再上p站的时候他就给我放亚马逊的ndsl广告,都这样
据说你用手机查房地产之类的信息还会直接接到骚扰电话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超贱整蛊!花样作死小哥偷偷“剃”掉别人的头发?】小哥用手机App模仿理..._新浪网
【超贱整蛊!花样作死小哥偷偷“剃”掉别人的头发?】小哥用手机App模仿理...
【超贱整蛊!花样作死小哥偷偷“剃”掉别人的头发?】小哥用手机App模仿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烟台人快看你手机里有没有这些APP,小心泄露信息又被偷钱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五花八门的APP也应运而生
其中有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
可是也有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
通过APP而窃取私人的信息甚至金钱
7月31日,工信部网站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7年第3号)》公开曝光42款违规APP:不仅窃取个人信息,还会造成财产损失。
快看下你的手机有没有下载这些APP
有的话,立马删除!
为啥这些APP能为所欲为?
业内专家介绍,这些APP是因为其在手机内置了一些SP收费代码,这些代码从一开始就以APP为掩护内置或下载到用户的手机中,对于非法获得的利益,这些APP的设计者会与相关利益获得方进行分成。
智能手机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缴费渠道众多、收费方便。随着用户在手机中存留的信息越来越多,很多不法分子开发一些恶意代码、程序换取利益。
怎样远离恶意APP?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即使恶意APP再“狡猾”,只要咱有对策,get以下5招,还怕它逃的了你的手掌心吗?
在众多APP中
微信是大家使用最广泛的
尽管它不会自动吸费
但是利用微信诈骗的也不在少数
前几天,网友王先生被一朋友拉进一个“投资交流”微信群。
群主在里边推荐了一款名为“金X柜”的APP,“里边有几种产品,一份价格在35元到338元之间。7天为一个周期,每天返利。7天之后重新购买,重新返利。
王先生买了35元试水,当时就收到了7块钱返利。他把这7元钱提现之后,放松了警惕,陆续花了3000千多元买了16份产品,坐等第二天返利。当天晚上,王先生在微信群里看到,有群友反映APP打不开了,随后微信群就被解散了。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渗透
越来越多的花样和手段被骗子看上
特别是微信端的骗局
可谓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三大微信理财陷阱要警惕
陷阱一:现货交易
招数:“美女出马”、猛灌“鸡汤”,“成功例子”诱导
陷阱二:二元期权
招数:网站运作、“高收益、快回报”诱饵
陷阱三:微信荐股
招数:“美女荐股”、以拉抬股票价格为诱饵
手机安全使用必须知道的技巧
?观察应用流量使用情况,对于一些应用程序会悄悄使用大量流量要及时进行删除
?对于支付、网银交易选择安全的WiFi网络,或者使用运营商网络,不要在未知安全性的WiFi网络中上网,防止个人信息被拦截、窃取
?如遇手机丢失、账号被盗,及时进行挂失、冻结及更改密码
?当应用安装或者运行时,谨慎为其授予“发送短信”“读取短信”“查看通讯录”“连接互联网”“读取定位信息”等敏感权限
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之时
也给了坏人们可趁之机
大家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让坏人得逞!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模仿乐器的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