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弓子的挑选27一个弓子怎么拉,7是低音,二黄把位

徐兰沅:漫谈胡琴
京胡定弦时的注意事项
京胡的两根弦定好后就是“纯五度”的关系,决不能有丝毫的讹错。
我平时说的京胡要三准,第一就是要定弦准。有少数的琴师就不太注意定弦的音准,一般都是里弦低了一点,或者是四分之一的差别。这个原因的产生,我是理解的,过去我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京胡因遭了某种关系的影响,弦定准就会产生噪音,于是就将里弦略松些,这样虽然消除了噪音,可是音却不准了。我以为这不是好办法,这是一种挖肉补疮的办法。
音准是一个乐器的生命,琴发生了噪音应细心去查找两弦是否配合的得当,是不是弦轴因气候变化而受影响?或是琴码和千金的位置放得不准确等等,这样仔细的检查,会得到解决的办法,千万不能舍音准而求音纯。要知道我们的耳朵听惯了不准的音,犹如古人说“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久了连辨别两条弦音准的能力也失去了,这是危险的。“挖肉补疮”的办法是既无益于演唱者,也有害于伴奏者自己。
琴师要会拉戏
一个琴师有高深的技巧而不会运用,是死“功夫”。光会拉琴不会拉戏是不成的。所谓会拉戏,就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功夫”去表达剧中人的思想感情。
记得从前有这么一回事,有一个演员嗓子很有功夫,有一天他演《洪羊洞》,适值谭鑫培先生陪了一位朋友在听这出戏。这个演员始终是唱得又响又亮。朋友就向谭说:“你看如何?”谭笑了笑说:“嗓子倒是挺亮,不过马上杨延昭要死,看他怎么死的了!”这句话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有嗓子不会用,不从人物的思想内容出发,一味地直着嗓子唱。
还有一件事情,当年梅雨田先生操琴时,那时是以琴音响亮为好,本行说“夺萃”。梅雨田先生就很反对。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京胡应以戏为主,该亮则亮,应柔则柔。”从这两人的话里,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唱腔、过门、表演身段,哪怕是“功夫”再好,可是由于缺乏对“艺术是要表现内容”的理解,因而就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应该表达的思想内容。
翁偶虹谈徐兰沅
琴师最易犯的毛病,归纳起来有这样两种现象:一是手上的“功夫”很好,舞台上的工作时间也很长了,可就是他的托腔和过门,总是平平淡淡,毫无生气。还有一种就是不问青红皂白,无目的地乱用花点,故意卖弄自己的腕力,根本也不懂要利用自己的技巧去表达思想内容。前一种人是给程规捆死了,不会根据剧情去变化运用,因而显得“千篇一律”、“平平淡淡”。后者是对技巧认识不恰当,不懂得要通过技巧去表达剧情,因而就脱离了剧情,只顾炫耀自己的技巧。两者是“一火一温”,毛病的根源却是一个,就是“有技无艺”,也就是空有技巧,缺乏思想内容。
我认为一个琴师应该这样来认识技巧。“京胡是工具”、“技巧是手段”,要通过它去达到一个目的——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琴师的好与不好主要表现在这一点上。
当年我在舞台上操琴时,平常就用四句话来勉励自己,今天在这儿提出来,作为我们共勉:胡琴拉法须刚柔,又有骨头又有肉;用刚用柔看唱法,表达感情是高手。
京胡与二胡如何伴奏
我跟梅先生操琴时,我与王少卿先生“二胡”决不是两把琴从头到尾的齐奏伴随唱腔的。一般的是京胡多随腔进行,而二胡在某些地方加强旋律性,类似一种合奏形式,使得伴奏疏密匀称、不呆板。
这样伴奏,最应注意的是,唱腔不能受二胡的花字影响把“垫头”当成唱腔唱出来,应该各有其独立性。这样配合在一起,就比较好听。这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点。
几个板式的区别
最易混淆不清的,就是顶板与碰板,散板与摇板。下面我来谈谈:
何谓顶板呢?顶板的前面有个小过门,如 “65 6” 先起而后唱的,或者锣鼓起“ 帽儿头” 接“ 多罗 ”、京胡起 “35” 的,这都叫顶板。何谓碰板呢?凡是京胡与唱腔齐下的,叫碰板。过去北京的演员喜用顶板,觉得前面有个交代,而且比较从容些。南方的演员喜用碰板,显得紧凑。不过这样分还不尽然,主要还是看剧情需要。
何谓散板呢?常将散板称紧拉慢唱,这只是说明它的尺寸。其实它是锣鼓京胡按照流水板的尺寸,而唱者是散唱,如锣鼓起“昌令台令昌令台令昌”“6 6 5 55” 这是流水板的尺寸,唱则是散唱,故而叫散板。
散板运用的好的戏,要算《空城计》中诸葛亮与老军对话的那一段:“尔等们休得要纷纷议论,我城内早埋伏十万神兵”。
何谓摇板呢?用散长锤(锣鼓)起或者是纽丝、凤点头起接过门都叫摇板(它是散拉散唱)。
何谓哑笛呢?哑笛原为梆子的名目,用笛弱吹,把高字翻低,故称哑笛,皮黄里用京胡拉叫哑笛就不相宜了,应叫小过门。
何谓吹打呢?“吹打”这个名称是不正确的;亦有人称其为“工尺上”,也不对,因为“工尺上”只是里面的几个工尺字。准确的名称,应称其“傍妆台”。皮黄里定席用的名“扬州傍妆台”。京剧音乐里的曲牌腔调,过去是不多的,经过前辈们不断的丰富创造,才逐渐的增多。
京胡的弓法
京胡弓法有以下几种:
长弓:首要平稳准确,力量不能轻重不一,才能使音稳健而明亮。
短弓:推拉的力量要匀,连速强,短弓要用腕力。
碎弓:拉碎弓是从推弓起,音要快而不乱,要每字清晰明朗。
抖弓:这种弓法是京胡使用较多的一种弓法,这种弓法可使过门收得平稳。
顿弓:在复杂的过门里,有时弓一顿,犹如飞奔的马截然停止,所谓顿挫有力,即是这种弓法。要顿得清晰干脆,这是腕子上的高度技巧。
京胡的弓法,使用短弓可能比长弓多。音色宏亮,绝不是使“猛劲”所能达到的。这完全是弓子力度上的问题。所谓要说“巧劲”,也就是“熟能生巧”,控制得自如。如何能控制?我认为除了要长时间练习外,练习当中还要注意两点:1.运弓的时候,马尾是不是对准了“山口”,要力求对准。2.腕子活动是不是均衡。经常注意这两个方面,就可能很快的掌握运弓的力量,决不能操之过急。要知道任何弓弦乐器,恐怕都是弓法技巧最难练吧。
用松弓与紧弓,这是出于个人的喜爱。至于说紧弓只能刚而不能柔,依我个人看法,不见得。我以为紧弓既能刚又能柔,强烈豪放与纤巧细柔这两种感情的掌握,决不是弓子本身的紧松问题。真正决定问题的,是操琴人的弓法力度问题。过去梅雨田、孙佐臣两位老先生皆用紧弓,我跟梅先生操琴二十八年也是紧弓。相反,我认为用松弓倒有一个缺陷,就是马尾一松就必须要用无名指抵着马尾,无名指有了负担以后,腕子就受到牵连,因此快弓子就不能应付裕如了。
京胡的指法
过去的老先生们,把京胡的指法分为4种,即——吟、揉、绰、注。
这4种指法名称,是借用的古琴指法。但它的实质与京胡指法不同,京胡仅是借用名称而已。
吟:分2种,(1)定吟:指按音位,轻重起落地颤动。此颤指法,京胡并不多用。(2)颤吟: 指按音位,上下摇滑而不离本音,即一种摇指法。
揉:亦称大颤音,比“吟”的部位大的上下摇滑。
绰:是一种高滑音,由低音滑到高音,如嘎调。
注:是低滑音,与“绰”相反。
“绰”、“注”最应注意的是:“经过音”不能强于本音,更不能发出怪音。事实上,“绰”、“注”京胡用的也不多。
以上4种指法的分类,是过去老先生们的经验所得。
以我四十多年的操琴心得来说,京胡指法可分这样四种:
掸:用指斜扫音。可分上斜扫、下斜扫两种。这种指法能使音圆滑,好听,易出味。
滑:从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京胡滑音一般以三度音多,如:二黄中的727,7用无名指起滑到内弦2,再回到7,这样会增强唱腔的柔美。(注:7音下有低音点“.”)
打:分两种,上打与下打。要按一个音时,先用上一度音的指头轻击一下然后再按本音。下打即是下一度先起,由上打下。打又分单打与双打。打,其实就是一种装饰音。
揉:京胡多上下摇指揉弦,使音美妙动听。
按音的手指,不宜用指尖,也不宜用第一关节。用关节的是弦面宽的如四胡;用指尖的乐器大都有指板。京胡的弦紧,宜用“指肚”,在第一关节与指尖中间略靠近指尖处为最好。
按字的力量,不宜重压轻放,必须力量均匀。梨园行话说“用拙劲,出扛音”,就是这个意思。
京胡的把位
京胡多用一把位,二把位上仅有个别音,一般的不换把,多用无名指下滑代替。因此,京胡拉过门、唱腔,音域是“九度”到“十度”也就够了。其他就是低翻高,高翻低。有人说这是京胡的音域不广的原因。音域不广是事实,然而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依我个人看,这就是京剧音乐伴奏的特点。
京剧里演员分为生、旦、净、丑,但他们的唱法不外乎大嗓、小嗓两种。创造唱腔时,是根据大嗓、小嗓的有效声区而创腔的。梨园行称小嗓是唱“调面”,唱腔的旋律起伏线是向下发展的多;大嗓是唱“调底”,旋律起伏线向上奔。这样,大小嗓对唱时显得和谐。而京胡呢?便像一条绳,巧妙地把两种声音的唱腔串在一起,显得格外协调。比如青衣的导板(西皮)唱腔的第一音为高“2”,而京胡却用中音“2”字伴唱,唱腔比琴音高了八度。当唱到“5”音时,京胡便高到外弦的“5”,与唱腔音就同度了。
再看老生唱腔西皮调的哭头时,唱腔的音是“2”时,京胡的音与唱音同度,等到拖腔到低“5”时,京胡便翻上变成5音,与唱音成了八度关系。
从伴奏与唱腔的效果上听,京胡像媒介似的始终要把大嗓、小嗓翻来复去地拴在一起,而又非常协调。因此我认为这是京胡伴奏与众不同的特色。
京剧的音乐调式
京胡的调式主要有二黄、西皮、反二黄三种。
为什么西皮定弦为“工四”,二黄为“尺合”,反二黄为“六上”呢?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京胡这三种调式的构成,每一曲调都有一音为主,就是曲调的主音。旋律的用音皆以主音相生为用(五度循环)。相生的音再相续为用。相生的音程为五度,皆为完全协和音程。假如遇到一个音没有相生之音,就借用相邻音。经过借用以后,音程的关系就不能完全协和了。因此腔调中就有悲哀缠绵的曲调出现。
现在具体的谈这三个调式:
1.二黄调:是以“商”为主音的调门。“商”相生音为“羽”,“羽”相生为“角”:以“角”相续为用,但下行腔就借用“徵”。因此说二黄调门定弦用“尺”、“合”。由于以D音为主借用G音,因此无论二黄的过门也好,唱腔也好,一般乐句的尾音都落在“尺”音或“合”音“上。古来律学称商音为悲音,故二黄亦称悲调。
2.西皮调:曲调的主音是“羽”,“羽”相生之音为“角”,“角”相生音为“变宫”:“变宫”非正声(半音)不用,便借用与“变宫”相邻的“宫”。因此“羽”声为主的乐曲,多借用“宫”音为用,也就是说西皮调以低“6”音为主借“1”为用,因此唱腔落音和过门的启音大都在“上”(1)音上。定弦的“工四”两音也就是“角徵”两音,由于是“羽”为主的曲调,故而在情绪上多激昂、兴奋、喜悦。
西皮调的过门差不多都是落在“1”音上,唱腔也常见结束于“1”音上。
3.反二黄调:是以“角”为主的曲调。由于“角”相生之音为“变宫”,不是正声(半音),乐曲不用,就借用“宫”,“宫”相生为“徵”,继之相续为用。因此,“角”音为主的曲调,是以“六”(5)、“工”(3)、“上”(1)三音为主的。因此反二黄的过门与唱腔无论是落音还是拖音(延长音),多半是以“5、3、1”为主的。
有时候反二黄的下句用“尺”(2)或者“合”(低5)收音,这是又转向正二黄主音“2”和低“5”的原故。
由此看来反二黄是以“3”音为主的曲调,借“1”为用;1与3为音程的大三度,是不完全协和音程,故而曲调的感情是凄惨悲哀的。
由于5、1两音都是3音为主的借用音,因此反二黄定弦为“六”(5)、“上”(1)两音。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二胡曲谱本月排行
二胡曲谱总排行京胡把位和手指发黏怎么办?_百度知道
京胡把位和手指发黏怎么办?
京胡把位和手指发黏怎么办?656355...
京胡把位和手指发黏怎么办?656355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提问者悬赏30(财富值+成长值)
来自健康生活类芝麻团
采纳数:18715
获赞数:29204
参与团队:
这是琴弦或琴身脏了,有油污了导致的,用肥皂水清洗一下,在充分晾干,就好了,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7、两国交锋龙虎斗 (《失街亭》诸葛亮[生]唱腔)
8、平生志气运未通 (《击鼓骂曹》弥衡[生]唱腔)
1、京调 -顾冠仁编曲
2、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空城计》诸葛亮[生]唱腔)
3、老天爷睁开了三分眼 (《钓金龟》康氏[老旦]唱腔)
4、每日里在宫中逍遥饮酒 (《白门楼》吕布[小生]唱腔)
5、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沙家浜》郭建光[生]唱腔)
6、听树梢风悠悠人烟寂静 (《玉门关》班超[小生]唱腔)
7、西皮快速行弦练习曲
8、春秋亭外风雨暴 (《锁麟囊》薛湘灵[旦]唱腔)
9、一轮明月照窗下 (《捉放曹》陈宫[生]唱腔)
10、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铡美案》包拯[净]唱腔)
1、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龙凤呈祥》乔玄[生]唱腔)
2、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红灯记》李铁梅[旦]唱腔)
3、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 (《状元媒》柴郡主[旦]唱腔)
4、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 (《宇宙锋》赵艳容[旦]唱腔)
5、全凭着志坚心齐 (《杜鹃山》柯湘[旦]唱腔)
6、列国之中干戈吼 (《刺王僚》姬僚[净]唱腔)
7、大宅门写意 -赵季平曲 张 列改编
8、京郊行 -吴厚元曲
9、跃龙门 -吴 华曲
10、血债还要血债来偿 (《红灯记》李奶奶[老旦]唱腔)
11、水殿风来秋气紧 (《西施》西施[旦]唱腔)
12、杨宗保在马上忙传将令 (《四朗探母》杨宗保[小生]唱腔)
1、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 (《李陵碑》杨继业[生]唱腔)
2、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扰乱 (《望江亭》谭记儿[旦]唱腔)
3、一霎时把前情俱已昧尽 (《锁麟囊》薛湘灵[旦]唱腔)
4、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娄山关》[旦]唱腔)
5、第一来母亲免受惊 (《西厢记》崔莺莺[旦]唱腔)
6、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 (《洪羊洞》杨延昭[生]唱腔)
7、万年欢 -吴 华曲
8、迎春 -张延培曲
9、昔日里梁鸿配孟光 (《龙凤呈祥》孙尚香[旦]唱腔)
10、馋臣当道谋汉朝 (《击鼓骂曹》弥衡[生]唱腔)
11、一轮明月照窗前 (《文昭关》伍员[生]唱腔)
12、家住安源 (《杜鹃山》柯湘[旦]唱腔)
1、表情变奏 -李黎夫曲
2、戏彩 -刘文金曲
3、怀抱着年幼儿好不伤情 (《楚宫恨》马昭仪[旦]唱腔)
4、整归鞭行不尽天山万里 (《文姬归汉》蔡文姬[旦]唱腔)
5、梅花新调 -张延培曲
6、柳青娘 -吴 华曲
7、一句话恼得我火燃双鬓 (《杨门女将》佘太君[老旦]唱腔)
8、迎来春色换人间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生]唱腔)
9、乱云飞 (《杜鹃山》柯湘[旦]唱腔)
1、点着了炉中火红光闪亮 (《红云岗》红嫂[旦]唱腔)
2、未开言不由娘珠泪双流 (《祭塔》白素贞[旦]唱腔)
3、水漫金山 (选自《白蛇传组曲》)
4、胸有朝阳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生]唱腔)
5、仇恨人心要发芽 (《红灯记》李铁梅[旦]唱腔)
6、马踏金秋 -朱绍玉曲
7、卢沟醒狮 -吴 华曲
8、夜深沉 -吴 华编曲
9、臣不奏前三皇后代五帝 (《大保国》杨波[生]唱腔)
10、无产者 (《杜鹃山》柯湘[旦]唱腔)
11、只盼深山出太阳 (《智取威虎山》常宝[旦]唱腔)
12、“打虎上山”幕间曲 (选自《智取威虎山》)
13、“急救音乐” (选自《智取威虎山》)
同时转发到微博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4&分页:&发信人: aootao (aliens@天使之城), 信区: XiquQuyi&&&&&&&& 标&&题: Re: 京胡的音域是多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Jan 15 23:21:15 2003), 站内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nstrumental 讨论区 】
发信人: qm (大漠), 信区: Instrumental&&&&&&&& 标&&题: Re: 京胡的音域是多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Jan 13 22:34:09 2003), 转信 && 京胡以五度关系定弦,根据京剧曲牌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调
京胡的两条弦以五度关系定音,根据伴奏京剧曲牌的不同,经常定
成c1 、g1 弦(反二簧),g 、d1 弦(二簧),a 、e1 弦(西皮)
和d1 、a1 弦(反西皮)四种,有时还定成f1 、c2 弦和e1 、b1 弦等等。
京胡演奏时惯用一个把位,演奏高音时
亦用定把。京胡音域较窄(常用音区只是一个八度多),故伴奏时遇
到音区不够时,常把旋律翻高或翻低八度来演奏,形成“低拉高唱”、
“高拉低唱”的独特托腔风格。 && 如果定成c1 、g1弦,再加上g1弦上4个把位:a1,b1,c2,d2
那么京胡常用音区的音域应该是c1---d2
不知道京胡有多少音区?如果有两个音区,就是再升高4个把位
(似乎不可以低了),音域为c1---a2
京胡再多出一个音区不太可能,因此,音域再多出4度似乎不可能了。 && 【 在 SongI (如歌的) 的大作中提到: 】
: 搞了这么久,还是没有音域的准确答案
&&&&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edu.cn·[FROM: 162.105.42.89]
&独子笛奏发信人: zhuzhu (独子笛奏), 信区: XiquQuyi&&&&&&&& 标&&题: Re: 京胡的音域是多宽?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Jan 16 09:54:11 2003), 转信 &&&&京胡这种小共振枪的乐器发音情况跟乐器的好坏和状态关系更大,好琴
下三把没问题,但是也要天气好才行,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潮。天太干(北京
冬天)需要给蛇皮擦些水,或在琴码下面垫块儿东西,或用大一点的马子;
天太潮(北京7月底那几天)需要放灯泡边上烤烤蛇皮,或换个小点的马子。
不这么干下到三把肯定出噪音没法听。我还没见过下四把的,也没听到过有
下四把的曲子,感觉下到第四把再好的琴也没法听了,呵呵。
一般伴奏也就下到第二把。 && 【 在 aootao (aliens@天使之城)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nstrumental 讨论区 】
: 发信人: qm (大漠), 信区: Instrumental&&&&&&&&
: 标&&题: Re: 京胡的音域是多宽?
: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Jan 13 22:34:09 2003), 转信
: 京胡以五度关系定弦,根据京剧曲牌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调
: 京胡的两条弦以五度关系定音,根据伴奏京剧曲牌的不同,经常定
: 成c1 、g1 弦(反二簧),g 、d1 弦(二簧),a 、e1 弦(西皮)
: 和d1 、a1 弦(反西皮)四种,有时还定成f1 、c2 弦和e1 、b1 弦等等。
: 京胡演奏时惯用一个把位,演奏高音时
: 亦用定把。京胡音域较窄(常用音区只是一个八度多),故伴奏时遇
: 到音区不够时,常把旋律翻高或翻低八度来演奏,形成“低拉高唱”、
: ...................
&&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edu.cn·[FROM: 202.119.32.102]
&发信人: KindMan (萧郎·散淡的人), 信区: XiquQuyi&&&&&&&& 标&&题: Re: 京胡的音域是多宽?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Jan 16 10:22:19 2003), 转信 &&&& 【 在 aootao (aliens@天使之城)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nstrumental 讨论区 】
: 发信人: qm (大漠), 信区: Instrumental&&&&&&&&
: 标&&题: Re: 京胡的音域是多宽?
: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Jan 13 22:34:09 2003), 转信
: 京胡以五度关系定弦,根据京剧曲牌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调
: 京胡的两条弦以五度关系定音,根据伴奏京剧曲牌的不同,经常定
: 成c1 、g1 弦(反二簧),g 、d1 弦(二簧),a 、e1 弦(西皮)
: 和d1 、a1 弦(反西皮)四种,有时还定成f1 、c2 弦和e1 、b1 弦等等。
&& 没有定这么低的吧,c调的二黄老生没法唱,都没音了。
京胡定弦是根据唱腔音域来定,不像二胡,按标准定弦,再辅以把位,
京胡传统戏里连第一换把把位都很少用。(现代戏里有两个换把把位,
好像燕守平又往下扩展了一个把位,也是在某一支曲子里用过
因为京胡弦很短,把位往下扩展很难,而且声音也没办法好听,呵呵
所以一般是按照唱腔音域来定弦。
也发明了一些术语来指代“调门”,比如“扒字调”就是bE调,
“正宫调”是G调。现代戏里一般为了和交响乐队相配合,固定成E调,
一般京剧老生唱二黄f调,应该定弦是c1 g1,
同一唱腔音域范围下反二黄定弦不变,
也就是说,相应反二黄调门为c调
所以现在新编戏里,经常反二黄、二黄来回变,
其实胡琴定弦不需要变的。
西皮f调定成d1 a2,为了简谱记谱方便,其实反西皮也按这个定,
按照西皮来记谱。《伍子胥》里反西皮三板接着前面的流水,
也不需要换胡琴的。
至于换把的问题,我就不清楚了
总之,在一般京剧伴奏里面,很少用到第二换把把位。
一般都是下一把。不知道京胡下把的技术跟二胡是否一致。
最高能达到的音,是不是“扩展四度”?我不知道,不会拉京胡。呵呵
zhuzhu来讲一下吧。sigh,比较复杂了。
前面说的如果有什么错误,也帮我指出来吧,我只是粗略算了算。 && : 京胡演奏时惯用一个把位,演奏高音时
: 亦用定把。京胡音域较窄(常用音区只是一个八度多),故伴奏时遇
: 到音区不够时,常把旋律翻高或翻低八度来演奏,形成“低拉高唱”、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_) (_)(__)(_)&&\__)(____/ (_)&&&&(_)|_|&&|_|(_)&&\__) &&&& ※ 修改:·KindMan 于 Jan 16 10:57:40 修改本文·[FROM:&& 166.111.91.41]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edu.cn·[FROM: 166.111.91.41]
&独子笛奏发信人: zhuzhu (独子笛奏), 信区: XiquQuyi&&&&&&&& 标&&题: Re: 京胡的音域是多宽?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Jan 16 11:25:47 2003), 转信 && 京胡下把一般都是在过门中显示一下琴师的工夫或者烘托一下气氛。
而且京胡一般不用小指按弦,所以很多属于下把的音就用无名指下移一位,
比如二黄(低)5-2弦中的6,西皮(低)6-3中的高音2,但是如果琴师
小指足够长,力量练的足够大,用小指也可以。
再说换把,如果非换把不可,一般二黄反二黄的下把音如果手指足够长,
虎口夹琴的位置可以不变,手指尽量下伸,用食指俺5(反二黄就是2),
无名指可以按到高音1(反二黄就是高音5),类似于西皮的正常把位按弦。
西皮弦由于第一把就管着3到高音1,已经很长了,所以下把通常要移动虎口
位置,食指按高音1,无名指可以到高音5。
这是比较“标准”的换把,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下半把,或者
一些其他的怪异按弦方法(像琵琶、三弦的换把方法都可以)。板儿戏和
现在的一些专门的京胡曲里必须靠这些来拓展技巧达到一定的效果。当然
难度也很大了。
京胡作为伴奏乐器,传统上讲究的是托腔保调,要有味儿,没有那么多繁
难的技巧。另外对于很少换把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京胡的重量小,重心高
换把的时候琴身的固定成问题,如果仔细观察下把音的演奏就可以发现,多数
下把音都是拉弓起的,为什么呢?因为下把之前弓子推下去,手控制弓子的
位置离琴身近,容易控制琴身的稳定,使得虎口下移的时候琴身不容易摇晃。
现在民乐里拉弦乐器琴筒下一般都又个托,但是似乎,比如说,板胡当年是没有
托的,有了托重心下去了,下把的时候琴身容易稳定(似乎老二胡也是没托的
,不敢确定,二胡演奏得时候琴筒还是夹在大腿窝,本来就稳,高胡夹在俩腿
之间更不用说了),不管拉弓推弓都可以自如地上下换把了。
某些技法的创新和改革需要对乐器本身进行改造,加托就是个例子(再比如
现在二胡的弓子都是那种可调的模样特俊的长得挺像提琴弓子,要是还用老土
弓子很多效果就出不来,比如二乎曲《赛马》里× ×× × ××的马跑效果
必须靠弓子弹性才能演奏出来,老土弓子奏是不灵)。
不过话又说回来,高手们用别扭得东西也能演奏出好得效果,一个字:练。
ps.我就不爱练:) &&&& 【 在 KindMan (萧郎·散淡的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京胡下一把能过扩展多少个音?二黄下一把是不是食指是5啊。
: 下两把能再扩展多少个音?是不是像qm说的那样扩展四个音?
: 我觉得好像京胡比较短,有些人可以只把指头伸下去,不需要换把的?呵呵
&&&& -- && ※ 修改:·zhuzhu 于 Jan 16 11:33:17 修改本文·[FROM:&&162.105.31.222]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edu.cn·[FROM: 162.105.31.222]
文章数:4&分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胡弓子的尺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