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版三

【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较琐细,若有误欢迎留言指正。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这个浓度:低血糖症 。
高于这个浓度: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8、血糖平衡的调节(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胰岛素)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可口服)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有机分子,信息分子)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后失活)。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
准确、比较局限
12、水盐平衡调节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下丘脑:内分泌中枢
(1)内环境稳态中枢(渗透压,体温,血糖)
(2)双重调节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化学本质为球蛋白)
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麦田除草是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 “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1)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
信息的传递。
(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保持原状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5、全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资源简介:
├─第一章
│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doc
│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
├─第二章
│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
│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doc
│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doc
│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doc
├─第六章
│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oc
│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doc
├─第三章
│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doc
│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doc
│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doc
├─第四章
│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doc
│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doc
│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doc
│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doc
└─第五章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doc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oc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oc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
  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程  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H2CO3H+&+&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基础题&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Fe2+&&&B.K+&&&C.Na+&&&D.Ca2+&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
  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9.右图是人的体温变化简图,请据图回答:&
  (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
  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______℃,此时,机体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散热量大增,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3)由于体温过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从电离的角度看,此代谢的反应物、生成物各属于什么物质?&
  (2)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么变化?&
  (3)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1.C 2.C 3.A 4.A 5.D 6.A 7.B 8.C&
  9.1)甲状腺激素;腺上腺素&
  2)40;皮肤血管舒张&&&汗液的分泌增多&
  3)体温过高,酶活性丧失,新陈代谢停止,造成机体死亡10.(1)葡萄糖作为反应物属于非电解质,生成物乳酸为电解质&
  (2)使乳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3)上述变化使得血液中pH改变较小,从而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由于生成大量的乳酸钠和碳酸使氢离子浓度减小;由于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中的酸碱度影响不大&
  拓展题&
  (1)A鼠生活在干燥环境中&
  (2)有氧呼吸产生水;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产生水&
  (3)通过皮肤汗液蒸发失水,通过呼吸失水&
  (4)B书会首先死亡,因为AB鼠代谢产生的水基本相等,但B鼠蒸发失水和粪便失水均较A鼠多&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_中华文本库
《稳态与环境》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之一。...如何确定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和深广度,还要分析具体...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568|
上传日期: 01:54:3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关注微信公众号&(3) &(28) &(0)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0.5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0.5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0.5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为你请到的专家
&&&&采纳率:76%&&&
&&采纳率:97%&&&
&&采纳率:88%&&&
&&&&采纳率:25%&&&
&&采纳率:9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