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辍学的都后悔吗了,现在很后悔,我想考电影学院,我该怎么办?我是00后

每年春节过后,都是艺考最受关注的时候。这几天,中戏、中传、上戏、北电也都陆续开始考试。中新网记者梳理这几大院校的报名人数发现,2018年的艺考仍然“高温不降”,00后们也逐渐成为艺考主力军。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艺考普遍更注重综合素质。

中国传媒大学艺考现场。袁秀月 摄

艺考热持续,表演、播音与主持专业仍是热门

“今天的考试我挺有自信的,等着查分数吧。”2月27日上午,来自河南的考生小齐刚参加过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初试,他表示,自己在高一时就接触到了表演,并想成为一名喜剧演员。北电的考试结束后,他还要赶往上海,参加上海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的考试。

和小齐一样,很多学子都辗转在各大艺术院校参加考试。

今年春节假期还未结束,红红火火的艺考就拉开大幕。中央戏剧学院率先开考,之后,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也陆续开考,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正迎来大批的考生。

而从几大知名艺术院校的报考数据来看,今年的艺考热度仍然不减。

其中,中央戏剧学院的报考人数增长最大,总报考人数为共有51698人次,比去年增加1.5万余人次。

其次是上海戏剧学院,考生报名人数从去年的21782人次增加到30929人次,增长近9000人次。

中国传媒大学则共有30311人报考,比去年增加了8233人。

27日开考的北京电影学院,总报考人次达到了45077人次,增长6933人,创历史新高。

2月27日,北京电影学院2018年艺考初试开考,图为等待进入考场的考生们。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从各大院校公布的数据来看,表演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仍是各大艺术院校的热门专业。

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来说,表演学院报考人数高达9693人次,而计划招生人数则为50人,报录比约为194:1,相比去年难度有所加大。

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仍是该校最火的专业,报考人数最多,同时该校的表演专业报录比达到了327:1。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幕后制作专业也越来越受到考生的欢迎。

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所有专业中,人数增长最明显的是电影电视系,其中,影视编导和影视制片两个专业方向报名人数均增长1000余人次。

而在北京电影学院所有专业中,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电影技术)专业的录取难度也升至第七位。

考生正在看指示牌。朱雨晴 摄

“今年报考中传的学生大幅增加,各个专业的报考人数都比去年多,这与‘千禧宝宝’扎堆考学、社会对传媒行业关注度提高、学校戏剧与影视学被教育部评为A+学科等因素有关。”针对报考人数增加,中国传媒大学招办主任侯隽如此回应。

2018年到来,90后们集体成年,2000年出生的“千禧宝宝”也逐步迈向18岁,在今年的艺考中,他们也成为了“主力军”。

来自青海西宁的考生闫静怡就是一名00后,她认为,00后比较阳光、向上、正能量,“可能因为接触网络比较多,所以各方面普及的知识也多一些。”

闫静怡主修的是播音主持,未来想成为一名主播,不过她也很喜欢北京电影学院,所以也报了表演专业。除了北京的学校,她还报考了其他几所艺术院校,最近一段时间很是忙碌。

考生正在化妆。袁秀月 摄

随着艺考大幕的逐步拉开,同样忙碌的还有艺考的周边产业,比如艺考化妆、服装等。

记者近日在北电、中戏、中传艺考现场注意到,不少考生都化了淡妆。针对这一点,闫静怡表示,她身边化妆的同学也挺多的,但基本都是淡妆,如果学校在招生简章上明确不让化妆,大家就不会化妆。

近年来,艺考生是否应该化妆这一问题也引发了很多讨论。

记者也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不少人表示,自己不会化妆,一方面是因为这样最自然,另一方面还因为有的学校会对化妆的考生扣分。不过,也有人坦言,化妆可以给自己增添一些颜色,但多以底妆为主,不会太夸张。

各个学校在这件事上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其中。北京电影学院在今年的招生简章中明确表示,报考表演专业的考生,参加专业考试时,一律不许化妆,严禁穿着增高鞋,使用增高垫,

上海戏剧学院也有类似要求。而中央戏剧学院在表演(舞剧表演)考试说明中则要求,初试可化妆,但复试不可化妆。

中国传媒大学在今年的招生简章中,也删除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直存在的“不允许化妆”字样。

北影艺考生。赵宇恒 摄

“艺考其实也很辛苦,在准备艺考的同时还要准备文化课,还要复习。”闫静怡称,自己并不认同艺考就是捷径的这一说法。

她说,艺考准备的东西其实更多,要奔波于各地考试,还要协调考试时间、来回坐车等,如果没有父母陪伴的话也非常不方便。她表示,自己的文化课成绩在当地是二本线,艺考结束后,她就要回去准备,争取考到一本。

如闫静怡所说,艺考的可变因素更多,考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各大知名艺术院校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课成绩也相应提高,艺考生要考上心仪的学校并不容易。

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部分专业在录取时都要参考高考文化课成绩,表演专业的学生,文化课成绩要达到考生所在省艺术类本科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照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而其他专业,比如戏剧影视专业,文化考试成绩则达到考生所在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文、理)的 70%,有的专业还要达到90%。

而中戏副院长郝戎此前也曾表示,随着国家教育水平提高,近年来中戏录取的学生中,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500分甚至600分以上的并不少见。

北影艺考生。赵宇恒 摄

另一方面,艺术院校的招生名额却并未有扩大之势。今年,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专业招生人数还缩减了25人,对此,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教授表示,此举也是为了更好的教学培养,“学校一直强调教学的质量和内涵,更注重学生们的内涵发展。”

对于很多艺考生来说,成为演员是他们的梦想,也有人将艺考当做一种捷径,认为考上电影学院就有成为明星的机会。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距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许晓丹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演员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更需要有吃苦精神,这个行业很辛苦,并没有那么光鲜和亮丽。

确实,艺考热本身并不是坏事,但以成名为目的的考生应该更慎重,理性报考,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更重要。

“作为演员天分很重要,但是天分只决定能不能成为演员,而后天的努力决定能不能称为一个好演员,一个大演员。”许晓丹说。(完)

原标题:一个中国00后女孩看完《神秘巨星》后说:我就是电影里那个女主角……

有人说,《神秘巨星》是一个很典型的印度故事:男尊女卑、文盲、家暴……

“中国的18岁姑娘,不把男孩子踩在脚下就不错了。”

好像是这样。身边的姑娘,似乎早就摆脱了性别带来的苦恼,甚至有人说,这是一个“女权时代”,女孩子越来越像女汉子,男孩子倒显出一些阴柔气来。

我们也曾经是这样认为的。直到公司来了一位00后实习生。

这是一个年龄特别小、人看起来也特别小的姑娘。这位来自三线城市的女孩,看完《神秘巨星》,沉默了整整一天。当同事们嚷嚷“印度真落后”的时候,她慢慢地说:

“你知道吗,在我们那里,许多女孩,就是这个样子。”她顿了一下,“而且,成不了伊希娅最后的样子。”

“我有一个哥哥/弟弟”

这位实习生是个二胎,有一个哥哥。在我们眼里,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架构:有父母宠着,有哥哥护着,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姑娘,莫过于成为家里的小公主。

打破平静的源头,是一顿普普通通的晚餐。“父母突然聊到了孩子的结婚话题,然后就提到了家产。我和哥哥就在一起闹,说这个给我,那个给你。”小姑娘说,“没想到,母亲非常认真地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一下子让我呆在了座位上。”

“家里的车房,我和你爸再宠你都不可能给你,毕竟这是中国传统。”

儿子和女儿,终究还是有些不一样。实习生说,她特别想对父母讲,请你们老了之后不要受了儿子的气才想起了要找女儿,毕竟你们给的爱少了一点啊。不是别人这样、亲戚这样,你们也非要这样啊。

我们当然劝住了她,说养育之恩不可以用家产来衡量。但小姑娘还是有些失落。

“我不懂什么叫中国传统。我也不想争什么家产。我只知道,我也是爸妈的孩子。”

也许她依然在家里是那个乖乖的姑娘,但她和父母、哥哥之间,多了一道很难弥补的隔阂。在将来,这种隔阂一定会让整个家庭感受到。

对那些有子有女的家庭来说,下一代谁当家?答案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公正。

“胆儿肥了,还敢恨我”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远离家暴。

“打,我也挨打,我哥哥也挨打。在我们那里,不打孩子才是稀奇的事情。所以这里的老师老是说不要打孩子,我听起来就很特别。”她说,“我爸妈都属于爱憎分明的人,宠是真宠,打是真狠。”

这哪里是爱憎分明,这明明是缺乏情绪控制能力。

“我想过很多避免挨打的办法,比方说,我问了问我的一个好朋友。她说,每次我爸要打我我就把脸抬起来,对他说,你打啊。他就不打了。”

这个颇具电视剧色彩的解决方式并没有用。“结果被打得更狠了。”

接下来好朋友又提供了一个更电视剧的解决方法:“对妈妈说,我以后会恨你的。”

结果还是没有用。“我妈拿着拖鞋追我屁股,边追边喊:‘胆儿肥了,还敢恨我’”。

有些家长的体罚,可能有教育的技巧;但更多家长的体罚,只是教育的粗暴。

其实,冲动打孩子家长的数量,比我们想象得多得多。

“再和男人约会打断你的腿!”

可能我们孩子还不如伊希娅幸运。因为钦滕一个劲儿的追着伊希娅。而且,两个孩子都没有绕进所谓的深渊里。

有人说,好像现在社会比以前宽容早恋啊。得了吧。早恋一直是学霸的专利。对绝大多数的家长来说,别说早恋,就算是一起回家,也是洪水猛兽。

“说实话,我有些害怕。”实习生说,“我害怕和男孩子走在一起,我生怕我们一聊天,就会面临狂风骤雨。哪怕这和早恋没有一点点关系。”

在读书的时候,把孩子教育成性别恐惧;在毕业之后,却催着孩子结婚嫁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转化。

青春期的爱情,能分手的原因一定不是父母和老师,基本都是距离。

那些属于这个年龄段独有的懵懂,你哪怕踏上十只脚,它也会萌芽。

伊希娅会唱歌。那是她最大的幸运。

但并不是每个姑娘都有这样的才华。她们有的只是兴趣。而她们的兴趣,最终也只能屈从于生活的压力。

“这是我唯一不赞同电影的地方。”实习生说,“其实,我挺担心有学生看了之后,为了兴趣尤其是为了当歌手而放弃学习。”

海选的选秀节目那么多,最后出名的没有几个。就算是那些出名的,日子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舒坦。

“不管是这两年红遍大江南北的TFboys,还是从小出道的张一山吴磊,没有一个是不用参加高考的,成绩本身就是衡量一个学生的重要标准。”

就这点来说,我们的实习生想得更明白。

“从指导意义上看,我更认可《摔跤吧爸爸》。”这个小姑娘说,“因为觉得自己会摔跤的女生很少,但觉得自己会唱歌的女生太多了。”

“但没有一个成功,会那么幸运和轻易。”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们觉得《神秘巨星》好远。我们再也不会遇到这样的18岁。

但如果你真的去走进那些00一代姑娘的内心,你会发现,它或许并不是一个只属于异域的故事。

只要它依然触动人心,就意味着我们还需要改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辍学的都后悔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