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选哪个老师好,挥泪斩跪求助攻

面跑的,鲜有地方能够建立起一套“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保护那些文化遗迹。就11?26这起特大盗墓案件来说,盗墓团队自2013年7月开始,竟然在16个月内疯狂作案17次,平均一个月一起还要多,可是,即便这样,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竟然丝毫没有反应,这也显得太过麻木了吧!真不知道有些地方的文物保护部门,平日里是怎么工作的。
  当然,从报道来看,这群盗墓贼,并非简单的蟊贼,而称得上盗墓高手,不但日常装备比一般文保单位科研部门强,甚至,还专门针对红山文化遗址,开发出了专用工具“扎子”。但是,“敌人太狡猾”,并不能成为当地文物保护不力的理由。毕竟,保护好文化遗迹,是不能推卸的责任——哪怕困难再多,也得想办法解决;哪怕盗墓贼技术再高明,也得保护好文化遗迹。
  当然了,这种文物保护不力的板子,也不能全都打到文物保护部门身上。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是,盗墓分子的专业化是因为背后有巨大利益的驱动,只要有投入就会有产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文保却是在“烧钱”,地方政府往往只有资金的投入,却并无巨额现金的回报,所以,地方文保部门的弱化是必然的。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反思和感到悲哀的地方。
  □曹旭刚(媒体人)
  3. “红顶中介”与少数官员为何关系暧昧
  中国社科院5日发布的第五部《反腐倡廉建设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指出,官办、半官办、官民合办的“红顶中介”与少数党政机关干部藕断丝连,关系暧昧。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项目取消了,但中介却设有前置性条件,要求服务对象必须购买的服务种类依旧花样繁多。
  “红顶中介”由于“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对企业和市场危害不小,因而在2015年遭遇“史上最严”治理:去年4月,国办印发《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去年7月,中办、国办又印发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但从“蓝皮书”披露的情况来看,治理还未达到预期效果。
  “红顶中介”之所以与少数官员关系暧昧,首先是因为这项治理还未深入。虽然通知与方案已经印发,但落实有个过程。再加上,这是在动某些地方行政机关与“红顶中介”的“奶酪”,改革势必会面临很多阻力。所以,出现某些问题也在意料之中。
  但必须看到,还有少数官员试图利用“红顶中介”获取私利,而“红顶中介”则想继续利用官员的权力资源来“收企业的票子”。进而言之,这种“关系暧昧”很可能隐藏着权钱交易。对此,有必要进行针对性反腐,既要强化权力监督,也要对违规者追责。
  对于“藕断丝连”,必须确保脱钩要彻底,既要斩断“藕”也要斩断“丝”;对于“关系暧昧”者,则要深入调查摸底,看看哪些官员与“红顶中介”关系暧昧,列为重点监督对象。总之,无论是官办、半官办的“红顶中介”,还是官民合办的“红顶中介”,只有去“官”,关系才能回归正常。
  4. 董事长“红包钓鱼”,有些阴损
  用红包“挖坑”让员工跳,这样做,哪怕员工乖乖交了罚款,心里也会有一万个不愿意。这并不会让员工敬畏企业制度,而只有对公司管理感到惶恐不安。
  抢红包变成了抢罚款,这是近日发生在成都一家公司的怪事。据悉,该公司董事长为了查员工是否认真上班、不玩手机,就在微信群里发了个60多元的红包,刚一发出去就与人动手抢了,结果三个在上班时间抢红包的员工,分别被公司处罚500元。
  这一幕职场宫心计,令人哭笑不得。员工上班时间看手机、玩微信固然不妥,老总别出心裁想出这个馊主意,也有欠思量。如此“重新定义”红包,不仅让员工敢怒不敢言,也让企业文化蒙尘。
  表面看,这家企业是燃气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上班时间抢红包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但企业能否采取这种钓鱼执法的手段,也有待商榷。一来,这未必能真正查实哪些人上班玩手机,因为没有参与抢红包的人,也未必没有在玩手机。二来,公司处罚员工必须要遵循《劳动法》,罚款更需要有评估、有上限,不能太随意。可当事公司员工却指出,这个群建立就是为了发红包,董事长喝酒高兴的时候也喜欢发几个。高兴的时候红包是红包,不高兴的时候,红包是“罚款利器”,让人无所适从。
  不得不说,该公司老总发红包测试员工看似霸气侧漏,却过于任性。企业规则制度固然要紧,但执行规章应让员工口服心服。用红包挖坑让员工跳,这样做,哪怕员工乖乖交了罚款,心里也会有一万个不愿意。说实话,这种“钓鱼实验”,不仅在法律上有争议,在道德上也站不住脚。常言道,人心经不起测试。拿人性的弱点当“道德试纸”,难免收获一地鸡毛。
  这则新闻,也令笔者想起了去年初走红的一款名叫“男友忠诚度调查”的网络商品,只需拍下购买,就有人帮你测试另一半的忠诚度。具体方式是,客服充当美女,用极尽魅惑的手段施以诱惑。结果可想而知,有人中了招,让那些天真的女孩心碎不已。窃以为,类似这种“钓鱼”实验不仅无聊,还有点阴损。
  这家企业老总恐怕到现在也不会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可以肯定,此举在员工心里已经留下了长长的阴影。这并不会让员工敬畏企业制度,而只有对公司管理感到惶恐不安。恐怕员工一旦觅得“下家”,立马就会拍屁股走人。自食恶果的,当然还是霸道总裁自己。
  □魏英杰(媒体人)
  @舒中胜:杭州有位“拾荒老人”韦思浩每次进杭州图书馆前,都会把双手洗得干干净净。离世之后,有感于老人的善举,有人提出要给老人立塑像。我想说的是,塑像立在谁的地盘上,谁就有决定权。如果要立在老人生前经常去的杭州图书馆门前,杭州图书馆说了算。立在杭州图书馆门口,一者提醒人们要爱惜书籍,像韦先生一样,看书之前还不忘把手洗干净,二者鼓励人们心存善意,做好事可以高调如陈光标,也可以低调如韦思浩。
  @飞象网项立刚:我学文学,后来为什么搞工业?因为我看到美国人就是因为高科技,高附加值,所以美国人挣得多,商品便宜。中国以前挣得少,商品还贵,因为生产不出高附加值产品。嘴上功夫绝不能有真的改变,只有艰难的努力才能真的改变。动嘴容易动手难。
  #新京报评论公号留言#
  【18岁法定婚龄】
  疏影横斜:将18岁定位法定婚龄,解决了“婚龄”与“民事责任能力年龄”不同步的问题,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婚龄基本就是成人的年龄。法定婚龄只是建议和权利,不是强制和义务。18岁可以结婚,意味着成年的公民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也考验着刚成年的孩子,在经过成熟的考虑和充分的准备后再走进婚姻。婚姻本是个人的事,社会不能因为个别人早婚的不幸,就要用晚婚来保证所有人婚姻幸福。
icourt:结婚年龄应该是根据性成熟年龄来确定的,很显然我们的性成熟年龄已经低于20岁(女)和22岁(男)。18岁以上就应当承担完全法律责任,为什么就不能承担婚姻责任呢?大家总是以保姆式的思维来考虑18岁以上“孩子”的未来,这样就越俎代庖了。现在社会出现很多早孕的现象,不论法律还是社会资源都没办法从正常渠道保护他们,降低法定婚龄也有利于让这群人接受正常的社会服务。
  (欢迎关注“沸腾”、“新京报评论”公号,并留下您宝贵言论,我们会择优选登。)
  6. 成品油“地板价”关系油企改革方向
  不解决市场标准的问题,成品油价改就可能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限循环中,即使确定了完全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难免摇摆停滞。
  近日,成品油价格机制是否需要设置“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引发强烈争议。1月4日,《学习时报》刊登对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的采访,徐绍史表示,“十三五”期间应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成品油价格将完全实现市场化。这意味着,成品油定价机制最终将由市场决定,而非发改委统一定价。这篇采访,也为“天花板价”和“地板价”之争标注了一个句点。
  不过,成品油价格要走向完全市场化并非易事。发改委两次就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征求意见表明,在现阶段成品油价格的变动仍离不开政府调控这只手。这是因为,目前在各个方面还未具备将成品油价格走向完全市场化的条件,成品油价格要实现市场化还需经过三道关卡。
  首先,如何衡量市场的问题还没解决。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发改委召开的座谈会上明确表态:成品油价格“上封顶、下保底,市场才能真的公平”。“两桶油”之所以要亮明这样的立场,是因为基于现在的市场架构,如果不给成品油价格设限,在国际油价大起大落的情况下,勘探、采掘、炼油等环节势必无法稳定运营,进而可能导致市场供应混乱。然而,在许多用油企业和消费者看来,目前的成品油市场本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市场,而是垄断性市场。成品油价格失真,不能全归咎于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国际油价上涨,垄断企业叫苦,国际油价下跌,垄断企业还叫苦,这足以说明垄断才是成品油价格失真的核心问题。
  由此也导出了衡量成品油价改的两个标准:如果按“两桶油”的市场标准,不设置与国际油价间的熔断机制,就可能影响市场稳定,影响赢利预期,进而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造,影响央企改革。而按真正意义的市场标准,不打破垄断,成品油价格就始终会被垄断利益绑架。不解决市场标准的问题,成品油价改就可能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限循环中,即使确定了完全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难免摇摆停滞。
  其次,如何与去库存相适应。去库存、把僵尸企业驱逐出市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命题。现在,由于国际油价低迷的需求下降,国内油企,特别是石化企业炼油产能严重过剩,众多下游产品供过于求,去库存化形势严峻。完全市场化,势必将取消目前给民营地炼企业设置的门槛,让他们从国内石化企业的“加工厂”上升为可与大型企业竞争的地位,有油可买,有油可炼,但市场的开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情况。石化产业如何建立多层次的产品体系,让企业间展开油品竞争而非低水平的产能、价格竞争,对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定价体系是一大考验。
  再次,如何让成品油价格符合环保需要。国际原油价格已处于阶段性低位,由于伊朗将重返国际原油市场,美国取消了长达40年的能源出口禁令,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除非发生重大事件,国际油价很难飙升,供大于求的情况还将持续。国际原油价格低迷,国内用油成本也难以大幅上涨,而严峻的环境治理形势要求国内成品油价格既要真实反映市场供需情况,又要对环保起到价格导引作用。市场需求与环保需求间有很大背离。弥合背离,只能靠税收调节。然而,目前成品油税负占油价之比已接近一半,向上调整的空间已经不大。是将税负与成品油价格剥离,还是继续实施现行的价内含税结构,也决定着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功能性。
  总之,成品油价改不只关系油价高低,更关系着国内大型油企的改革方向是否明确,成品油价改是否符合宏观调控要求,税负是否能发挥应有作用等更核心的问题。相关改革路径能否明确下来,成品油价格该不该设“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如何实现完全市场化才能得到答案。
  7. 18岁可结婚,反对者误解了“法定婚龄”
  降低法定婚龄不是为了提倡早婚,但对于一些农村居民来说则有实际意义。要认识到,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男子低于22岁、女子低于20岁结婚早已成为普遍事实。
  拙文《法定婚龄能否降到18岁》发表在1月4日《新京报》之后,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引起网络热议,反对者和支持者都大有人在。反对者说:“婚姻是一种责任,你有能力在18岁的时候承担吗?”“这能行吗?现在18岁的年轻人有几个经济独立的?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怎么能结婚?”“早婚早育是封建陋习。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砖家为何还在提倡早婚?”
  我认为,这些反对者误解了“法定婚龄”的含义。事实上,降低法定婚龄并不等于提倡早婚。这是因为,法定婚龄只是法律上允许登记结婚的最低年龄,并不是说到了法定婚龄就应该结婚或必须结婚。按照一些人的逻辑,允许18岁结婚就是提倡18岁结婚,那么法律也允许80岁的老人结婚,难道能说法律提倡人们到80岁才结婚?
  我国法律规定18岁的公民已经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了,结婚也属于一种民事行为。如果一个人还达不到法定婚龄,这意味着还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一个网络段子说:“法律规定男人18岁可以参军,22岁才可以结婚,说明女人比敌人难缠,结婚比打仗危险。”这个段子正是对过高法定婚龄的一种反讽。
  不错,现在很多人到18岁还没有经济独立,但也有很多人到22岁还要靠父母养活,按照一些反对者的逻辑,是不是说法定婚龄应高于22岁?
  既然降低法定婚龄不是为了提倡早婚,那么降低法定婚龄有何实际意义呢?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降低法定婚龄或许没有实际意义;但对于一些农村居民来说则有实际意义。一些农村青年并不读高中,而是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了(初中毕业时一般为15岁左右)。由于这些农村青年较早迈入社会,因此,他们的心理成熟较早,也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现在农村有一些十八九岁的青年男女谈恋爱之后想结婚,但由于达不到法定婚龄,领不到结婚证,虽然是事实婚姻,但法律又不承认这种婚姻关系,他们只好“非法同居”了。其中一些情侣未婚先孕,又不能登记结婚,如果孩子生出来就要被计生部门征收“社会抚养费”,只好做人工流产了,这也是中国女性人工流产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男子低于22岁、女子低于20岁结婚早已成为普遍事实。然而,现行法定婚龄却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就因为差一两岁达不到法定婚龄,他们的婚姻关系﹑孩子户口以及一些正当的权益都得不到法律保护,也导致农村未婚先孕﹑未婚妈妈﹑黑户口孩子的现象增多。所以,与其不让他们登记结婚,造成众多的“非法同居”现象,不如降低法定婚龄,允许他们登记结婚,保护这些青年男女的婚姻权利。
  有人建议把法定婚龄降到17岁或16岁。我认为,未成年人不宜结婚,而成年人已经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此,法定婚龄应与法定的成年人年龄相同。
  我国1980年修订的《婚姻法》将法定婚龄提高到现行的男22岁、女20岁,主要是出于推行“一胎化”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的考虑。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二孩时代”,有必要降低不合时宜的、过高的法定婚龄。
  □何亚福(人口学者)
  8. “熔断机制”背后的社会心理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面对压力情境时,人们更可能作出非理性的极化决策,如极端的冒险,或过分的保守;但是当时间充裕时,人们则更可能倾向于理性的决策。
  股票交易市场的熔断机制并不是中国的首创,美国在经历了1987年股灾之后一周年,于1988年10月19日率先启动了股市熔断机制,以控制股票市场的风险。不过,迄今为止,美国只在9年后的1997年10月27日触发过一次熔断。中国启动熔断机制的第一个交易日,就连续触发熔断,着实让投资者惊诧。
  从心理学角度,股票市场设置熔断机制,在上涨或下跌超过一定的阈限暂停交易,能有效地避免投资者的非理性决策。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作出风险决策时,会根据情境不同而选择或倾向于不同的策略。当面对压力情境时,人们更可能作出非理性的极化决策,如极端的冒险,或过分的保守;但是当时间充裕时,人们则更可能倾向于理性的决策。
  当一个股票市场出现大幅度的下挫或上涨时,股票投资者无论是买或卖实际上就会面临更大的决策压力。当股市指数连续下挫或上涨,人们很容易被盲目的恐慌或乐观所控制,出现非理性的追涨杀跌,促使市场指数进一步地极化。事实上,股市操纵者也往往利用人们的这种非理性决策误区来牟取私利。
  熔断机制的好处就在于,当股票投资者们在面临股指连续下挫或上涨的压力情境下,暂停交易阻止了人们可能的非理性抛售或追涨,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来使第二天的决策趋于理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熔断机制确实能有效地抑制股市可能的高风险。
  但问题是,正如硬币有两面,任何市场干预都必然隐含着相对的另一面,熔断机制既能抑制风险,也可能会激化和推高风险。熔断机制起效的边界条件是大量投资者并不能真正判断股市的多空走势,仅仅因为市场指数的连续下挫或上扬而使他们在讯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出现从众的追随行为,那么熔断就能使他们重归理性。但如果投资者普遍看空预期的情况下,熔断机制则可能出现相反的心理效应,进一步地加剧恐慌,并使风险连续累积。
  正是因为熔断机制像一把双刃剑,市场管理者并不能有效判断大量投资者到底是盲目的,还是集体看空预期的。如果是后者,那么熔断不仅无助于消弭股市风险,反而反向推高人们的看空预期,使更多的投资者在复市后抓紧时间抛售。所以,美国虽然在1987年股灾之后,资本市场就开始设立熔断机制,但始终遭到自由市场派的杯葛而没有实质性执行,这么多年来,也仅仅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触发过一次。
  □唐映红(心理学学者)
  9. 暂停熔断,有错就改善莫大焉
  熔断机制今后是否还会实施,如何改进,当然还需经过专家、业界、管理层的多方研究与协调。从熔断机制的历史来看,这些争论、波折、尝试、反复都是正常的。
  昨晚,证监会称,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就在昨日上午,在社交媒体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A股又熔断了。很多人早上刚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看看股票,却发现整个股市都停了。有人调侃,证券行业成了最悠闲的职业,刚刚上班,就下班了。
  在最近一轮股灾之后,相关管理部门,推出了熔断机制。三大交易从2016年1月1日起,只要“沪深300现货指数”涨跌幅超过5%,将暂停交易15分钟;沪深300涨跌幅超过7%时,交易时间将暂停至收盘。
  熔断机制,顾名思义,类似于保险丝的作用,是在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通过暂停交易一段时间,起到更好地控制风险。但是,熔断机制下,当指数向下接近熔断阈值时,熔断机制会加速这一过程,原因是投资者惧怕暂停交易导致的流动性缺失。但是,当指数向上接近阈值时,流动性同样会被打断,减缓股指向上的趋势。这就意味着熔断机制一方面减小向上的波动,同时却会加速向下的波动。显然,考虑到A股没有简单易行的做空机制,熔断机制对不同方向的风险抑制作用是不一样的。
  对于熔断机制,学界目前也存在争论。在昨日触及二次熔断后,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向基金业协会反馈意见,请求改进新实行的熔断机制。有报道称,基金业已经有高层出面向证监会游说,以期改进现有机制。
  从证监会暂停熔断机制的表态来看,这种呼吁很快得到了响应。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做出暂停熔断机制的决定,并不多见,因而,值得肯定。
  熔断机制今后是否还会实施,如何改进,当然还需经过专家、业界、管理层的多方研究与协调。从熔断机制的历史来看,这些争论、波折、尝试、反复都是正常的。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1982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次年,这一规定旋即被废除。到了1987年,股灾出现,熔断机制再次实施。此后,美国股市运行比较平稳,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股灾,熔断机制仅在1997年10月27日发挥过一次作用。
  由此可见,即使美国这样的成熟资本市场中,这个规则也有一个发展变化——实施、暂停、再实施的过程。中国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加之现在国内、国外的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股市在当下有更大波动性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熔断机制出现水土不服,也属正常。
  尽管,熔断机制的设立初衷是好的,不过,一旦在运行当中出现问题,就应该果断暂停。从宏观来看,中国资本市场仍然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中出现差错也在所难免,关键还是有关方面有正视改革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并及时改正的勇气。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比股市涨跌和熔断机制更重要的是,如何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能。只要我们的股市制度肌体更加健康了,股市的赌性就会退缩,暴涨暴跌的局面也就会大大减少。
  10. 最强厄尔尼诺“发威”,机动车排污怎么办
  最强厄尔尼诺“发威”,带来更多的静稳天气。在连续无风的日子里,北京就像一个相对封闭的大房间,“房间”里的污染物不断累积。
  日前,北京市环保局公布2015年空气质量情况,细颗粒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与2014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8.1%、11.8%、12.3%、6.2%。
  各项空气污染指标下降,但空气质量改善却与民众感受之间存在反差。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北京出现有记录以来少见的PM2.5峰值。除此以外,更是在12月一个月之内两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去年最后两个月糟糕的污染状况,直接大幅拉低了北京全年的PM2.5减排的数据。
  这个供暖季的雾霾,其实与号称“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不无关系。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在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北半球一般都会经历暖冬。暖冬期间,极地冷气团(冷空气)向南伸展的幅度会缩小,冷空气势力弱,容易出现静稳天气。再加上京津冀(北京)处于高压底部,偏南暖湿气流又源源不断地向华北地区输送水汽,会进一步增加强雾、霾颗粒的形成。而且,这个冬季的厄尔尼诺现象与1997年惊人相似,是历史上最强。
  所以,就具体天气情况来说,这个供暖季天气条件虽大致与往年类似,但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去年11月以来,北京及周边地区风速平均约为1.9米/秒,较常年同期偏低5%;空气相对湿度有较大增加,较常年同期高21%;逆温层偏低,最低在200米左右,远远低于正常1000—1500米的高度,这使得大气扩散条件变差。
  从环保部门的分析可以看出,在PM2.5重污染发生起始阶段,燃煤影响显著;积累阶段,机动车二次转化加重污染程度,区域性特征显著。最强厄尔尼诺“发威”,带来更多的静稳天气。在连续无风的日子里,北京就像一个相对封闭的大房间,“房间”里的污染物不断累积,这个时候每天几百万辆机动车的排放就成了影响巨大的污染增量。
  虽然,2015年已经过去,但是,这个冬季还没有结束,超级厄尔尼诺现象也没有结束。在供暖季结束之前,我们可能还会面临严重的雾霾天。冬季雾霾和燃煤供暖有关,但是,这可能需要逐步改造,减少燃煤供暖。但在短期之内,我们不可能为了呼吸一口新鲜的空间,而夺走别人的温暖。所以,要应对这样一种局面,我们的选择并不多。而机动车排污,则相对来说,是更好控制的,污染销峰效果也比较明显。
  至于说,机动车排污如何限制,这个供暖季是否需要长效的机制,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不管怎样,每个人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我们不减少开车,那么,可能就会多一些空气污染,健康受损;如果,我们放弃一些开车的自由,则就会减少一些空气污染,而多一些清新的空气。
  11.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吃你
  分类:评论 02:30:06来源:新京报
  【今日看片?《舌尖上的新年》】
  《舌尖上的新年》好就好在整明白了什么是天下最好吃的饭菜,在89分钟的电影里,拉出了一份年夜饭菜单,在这个宴席上,把全国24家年夜饭餐桌上的美食都聊一遍,技术难度很大。
  近两年最火爆的诗,算是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看完《舌尖上的新年》,居然看到了那双“穿过腊月直奔春节饭桌的筷子……”。
  碰巧还是天意?去看《舌尖上的新年》前五小时,在贺敬之伯伯家蹭了顿午饭。聊起了贺老的《白毛女》,“我盼爹爹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卖豆腐挣下几个钱,集上称回二斤面。怕叫东家看见了,揣在怀里四五天”。这并非是要先来段“忆苦思甜”,而是天意安排在看《舌尖上的新年》前,了解一下最底层贫苦农民在万恶的旧社会是怎样“回家过年”的。
  哪怕杨白劳是“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但是在“北风吹,雪花飘,年来到”的时刻,爹和喜儿还是要拿这二斤面“带回家来包饺子,欢欢喜喜过个年”。
  过年的团圆饭,真的很重要。
  《舌尖上的新年》好就好在整明白了什么是天下最好吃的饭菜?香就香在说清楚了哪道是心底最美味的佳肴?那就是过年回家团聚的“年夜饭”,那就是分散在天南海北的人们不顾一切赶回家吃的大碗大盘子。
  自从央视推出了《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一词舔向全球,全面覆盖“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花”。即使是纪录片总导演陈晓卿本人,在吃了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运动员餐厅的西红柿茶鸡蛋之后,都会留下墨宝“舌尖上的运动之美”。
  春天去青海,看到西宁的街边小贩儿在卖“舌尖上的枸杞子”;夏天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申办2022冬奥会的活动,当地华人特地请吃了“舌尖上的猫山王榴莲”;秋天赴德国慕尼黑参加足球皇帝贝肯鲍尔论坛,组织者热情地为中国代表安排了一餐“舌尖上的巴伐利亚猪脚”。“舌尖+”遍布世界各地,腊八来临前,电影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上映。
  王蒙先生当年读完张承志《北方的河》后,按捺不住冒了句“真好”!你若踏踏实实在电影院看了《舌尖上的新年》,阅遍43种春节餐桌上的美食,心中确有一句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真馋”!这电影,必须够“舌尖+”水准。
  89分钟的电影拉出了一份年夜饭菜单,在这个宴席上,把全国24家年夜饭餐桌上的美食都聊一遍,技术难度很大。您刚想来一筷子松皮扣肉,台南的红鲟米糕就上桌了。您刚瞧明白香港元朗盆菜里的神仙鸡、梅子猪脚等十几味食材,装满一锅鸡、鸭、火腿、蹄髈、鸽子、鸽蛋和麻雀的苏州“七件子”就香喷喷的揭开了盖子。口水还未下咽,脆皮烧鹅、十八酿、乌狼鲞、海鳗鲞、手把肉、茶泡、鲢鱼冻、柚子酿、糖瓜、糖角、大糍、乌日木……年夜饭上上下下,从年二十九吃到正月十五。
  所以我对本片导演陈磊有一种担心,这么多菜品佳肴,怎样放在一部89分钟的电影里?玩好了,那是舌尖上的年夜饭,玩不好,那就是剩饭剩菜一大堆,吃到正月十五都未必吃得完。
  《舌尖上的新年》好就好在“大珠小珠落玉盘,头盘二碗上餐桌”,每道菜上得都面朝大海,每一筷子夹得都春暖花开。咱是外行,不敢随便写影评。所以悄悄问身边坐着的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大姐“感觉咋样”?老焦多挑剔啊,嘴里就说出四个字“拍得真好”。
  为《舌尖上的新年》叫好,但打死我也不说“我馋了,我饿了”,绷住,唱首“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穿过腊月直奔春节饭桌的我的筷子……”。
  □王奇(专栏作家)
  12. 星战和宅男有什么关系?
  那是好莱坞好久没有的盛况,上世纪60年代的嬉皮与反战,彻底摧毁了好莱坞工厂式的黄金年代。然而《星球大战》以计算机科技营造的速度感,还有立体声音响的现场感,塑造了新的视听观影经验。而向成长年代各种电影类型致敬的大汇总,更唤起同龄观众的共鸣。
  80后、90后的小朋友,那时你们还没出生呢!1977年,我有幸在《星球大战》初露面时见证历史,地点是洛杉矶,人潮在戏院外排队,整整绕戏院三圈。我们以参加嘉年华式的心情,硬是排了好几个钟头才买到票。戏院里欢声雷动,从字幕和约翰?威廉姆斯雄伟的交响乐开始就掌声不断,仿佛看马戏般。
  那是好莱坞好久没有的盛况,上世纪60年代的嬉皮与反战,彻底摧毁了好莱坞工厂式的黄金年代。然而《星球大战》以计算机科技营造的速度感,还有立体声音响的现场感,塑造了新的视听观影经验。而卢卡斯向成长年代各种电影类型(西部片、二战空战片、B级科幻片,以及日本武士片)致敬的大汇总,更唤起同龄观众的共鸣。
  《时代周刊》辟了六七页专题介绍这部“划时代”的娱乐片,它定义了新好莱坞学院派导演的文艺复兴,只身拯救了福斯公司濒临破产的危机(股价由6元腾升到25元),此外更开启了衍生商品的巨大商机(甚至超过本片),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影迷,甚至里根总统的太空防卫计划都以之命名。
  无心插柳将自己学生时期短片改编成《星球大战》长片的卢卡斯,其实重塑了西部片/科幻片对美国的意义。西部片有一部分传统本来就来自亚瑟王、圆桌武士、石中剑、英雄救美的浪漫史诗,上一时代的约翰?福特经营出像《搜索者》般宏大的异文化撞击(白人vs.印第安人)与认同的主题,专为美国开拓西部的奠基历史增添辨证的价值探讨。卢卡斯承接此传统再增添黑泽明《七武士》《暗堡里的三恶人》结团仗义救村民护公主的风味。至于《帝国反击》的弑父/命运情节,几乎直追希腊神话以及莎士比亚的命题。场景搬到了很久很久以前,很远很远的未来,用说童话的口吻,其实激活了美国西部开拓史与好莱坞的神话。
  它当然是后现代影迷的混搭电影,汉?索洛的西部装扮和配枪马靴宛如西部片的任何英雄,千年隼号宇宙飞船仿佛他个人的骏马,卢克?天行者穿得像东方武士,光剑也像石中剑,欧比旺更像亚瑟王的梅林,至于莱娅公主那就是《暗堡里的三恶人》加《搜索者》加《凤宫劫美录》中的格尼维尔。场景不缺西部的沙漠、酒吧,最后死星的空战更绝对是二战空战电影的翻版。
  卢卡斯的借用/致敬也有失手之处。当年片尾莱娅授勋两位英雄的阵仗,与希特勒旗手瑞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如出一辙,雄伟的列阵宛如希特勒在纽伦堡阅兵的气势。依此论者解析此片的纳粹哲学,非白人者不是贬为怪物、动物(楚巴卡)就成为机器人(R2D2和C3PO)。卢卡斯在三部曲中急急忙忙塞进黑人角色,就怕再被冠上“白人种族优越主义”的帽子。
  作为新好莱坞学院派的“新小子”(New Brats)一员,卢卡斯也被诟病为“幼稚、简单化、没有思想”,比起同侪如柯波拉的《教父》、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甚至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它的深度确实不足。然而谁也不能否认,以影响力而言,《星球大战》比起以上任一部都深远,它是不折不扣的神话。
  说不再拍续集的卢卡斯一再食言而肥,星球大战前传出来,几乎是个反高潮。游戏般计算机捏造的角色,空洞的大战,情感面勉强而稀薄,令所有星迷大失所望。卢卡斯老了,江郎才尽,太执迷于计算机科技了。
  这一次卢卡斯松手,将星球大战和夺宝奇兵系列卖给了迪士尼,导演换成了年轻的J?J?艾布拉姆斯,完全回归首集的浪漫风情,新一代的武士传承,新的空战英雄与仗义同志,纳粹阵仗发给了邪恶帝国和风暴兵,讲的还是冒险犯难,见义勇为。重点是,那些英雄都回来了,暌违已久,白发皱纹,观众却像碰见老友,那么欣喜地重温旧梦。你看美剧《生活大爆炸》最新一集,那几个科学宅男仪式性地去看《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比拟为谢耳朵的初夜,事毕后都露出满足的笑容。
  13. 大白天强拆医院,没有底线可言
  连这所规模不小的公立医院,都无法幸免于强拆,不免让人生出“还有什么不能拆”的惶惶然来。都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可有些事的离奇程度,还是让人忍不住感慨“活久见”。河南的郑大四附院突遭强拆事件,就给人这样的荒诞不经之感。
  据报道,昨日9时30分,郑大四附院遭到一伙身穿迷彩服的人员强拆。当时医院放射科还有医生和病人在屋内,差点被埋。该医院负责人称,医院价值400万的数字胃肠机被损坏,太平间也被推平,6具遗体被埋在砖砾下。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官方下午6时许通报称,目前已成立调查组。
  说其悚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被拆的是医院。在许多人看来,医院本是救死扶伤之地,对其一拆了之,也是间接“害命”。按照《索尔弗利诺回忆录》里的描述——“在某个战斗中,如果一面黑旗在高处飘起,就表示那里是急救站所在地,而且这个地方就被默认为不受炮火攻击”,医院在战时都会受到人道主义特殊庇护,免予被攻击。
  而今和平年代,涉事医院却遭强拆,这令人觉得匪夷所思。更何况,郑大四附院是郑州市北郊唯一一所省级大型综合医院,连这所规模不小的公立医院,都无法幸免于强拆,且这场强拆连“事先要清场”的拆迁基本规则都不遵守,肆无忌惮至此,不免让人生出“还有什么不能拆”的惶惶然来。
  不止是惊悚片,这起强拆还像一部悬疑剧:那约30名强拆人员并未告知拆迁目的,且迄今身份不明,无人“认领”。据了解,涉事医院所处位置为江山路拓宽工程,但因补偿等没谈拢至今未搬迁,在此节点上发生强拆,难免让人将矛头指向涉及道路征迁改造的相关部门。
  诡谲的是,当地官方通报中强调,曾几次对涉事附院下达《自行拆除通知书》,并称经办事处1月7日中午调查,在拆除实施前,有关人员已对建筑内人员进行过清查。这让人质疑:此处的“有关人员”是指谁?莫非当地区政府已经知悉强拆者身份?而区征收办官员的说法也挺“玄妙”:区政府2015年元月下过征收决定,医院没有行政复议,决定已生效。这有无跳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里明确的“由法院下达强拆令”这一必经环节,未免存疑。
  无论如何,这起强拆已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成了对法治尊严威严的亵渎伤害,有关方面有必要将其作为法治践行的典型个案,对涉案人员依法严惩、绝不姑息,事实上,网上已有拆迁人员图片,按图索骥查明其身份应不难。而对于当地政府有无牵涉其中,也需要用事实去释疑。
  □佘宗明(媒体人)
1月6日,柴智屏公开微信,称与王大陆曾情如母子。
1月6日,洛杉矶,2016人民选择奖颁发,凯特·哈德森(左)与杰克·布莱克上台。
1月7日,邓超发微博称“最火的美图”,将妻子孙俪《芈月传》剧照PS为自己头像。
1月7日,“极限男人帮”在发布会上抢“标签”,颜王孙红雷跪求“国民闺蜜”无果。
1月7日,北京,刘德华在电影发布会上鼓金鱼嘴卖萌。
获得“最受欢迎剧情电影男演员”的约翰尼·德普遇见他最崇拜的女演员玛茜亚·盖·哈登。
  近日新闻围绕王大陆单方面要求与经纪人柴智屏解约,6日下午,对于王大陆方面表示双方合约关系解除已是“自由之身”,更将自立门户开公司,柴智屏称是“不良示范”,并表示:“一个公司不是你说来就来、要走就走。”在此之前,柴智屏的“大规模危机”来自吸毒事件中的艺人柯震东。虽说解约一事只关乎当事人双方,但中国人强调面子和情分,自家事情关起门来解决才是上策。
2016高考作文备考新作文素材:“新京评论”2016年1月号第5辑
  2. 谁来保护被折磨的男童?
  3. “反弟弟妹妹联盟”,别用成人眼光看“坏”孩子
  4. 今天我们如何对待未成年
  5. “跨年性侵案”,移民为何被污名化
  6. “疑罪从挂”也要赔,让正义及时到达
  7. 科技奖评选“经济效益核查”宜成常态
  8. 中央政法委为何邀律师上门建言?
  9. 揭开“烂尾”靠绑匪背后是制度失灵
  10. 快播案:庭审公开是多元解读的基础
  11. 调查强拆医院,谁在当局者“迷”?
  12. “六毒”书记,毒从何来
  13. “选错老师扣41分”太任性
  14. 星战回到“新希望”的单纯气质
  15.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与“原力”同在?
  @樊建川:【中国留学生在美凌虐同学被重判】三名19岁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对同学施暴,对其拳打脚踢,并扒光衣服拍照,还用香烟烫乳头。押上洛杉矶法庭了,依然轻松谈笑,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结果,将分别面临13、10、6年的有期徒刑,家里还将面临经济赔偿,刑满之日即被驱逐出境。一场施暴,付出一生青春,代价何其高昂,教训何其深刻。鉴。
  @闪个喷嚏打着腰:看快播庭审,审判长和审判员不能提前做一下工作吗,感觉他们对技术问题不懂。比如:你加密了为什么不解密;你是怎么知道码率的;问管市场的技术问题;弄不清客户端与技术的区别。像这种案子,要不然以后搞个专门法庭,要不然就换点有复合背景的法官来审。
  @侯虹斌:女性容易受性侵或伤害,绝不是女性不够小心,而是女性是弱者,容易受凌辱。你让一个女人半裸着背个AK47晚上晃悠,我担保她毫发无伤。而要求女人小心自重,是要求她比弱更弱,更加顺从,实际上,整体受侵害的可能只会更大。欧美国家女孩穿超短裙上街受性侵的机会,只会比在中东国家全身包裹着的女人还小。
  糖:这样做,本身就预设了员工不好好工作的立场,本质上是对员工的不信任。而且,员工要想开小差,远不只是抢个红包那么简单。用红包揪出不好好工作的员工,只是一次偶然得手的“计谋”,这方法未免太low了点。领导要想拥有努力工作的员工,就应该设置好的激励机制,让他们长久自愿地投入工作,而不是幼稚地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阿坤:员工上班时间玩手机是不应该的,但董事长红包“钓鱼”的方法并不可取,劳务关系本来就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这样做只会制造信任危机。作为用人主体,企业应该建立成熟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会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2. 谁来保护被折磨的男童?
  近日,“多名男子折磨一小男孩,不时嬉笑”的视频引关注。几名男子用树枝、鞋底抽打一男孩,孩子不停痛哭,拍摄者嬉笑。广西灵山县新闻办通报称:警方接报警称男孩被怀疑偷手机遭殴打,5名涉事嫌疑人最大18岁,最小14岁,已被控制。
  男童撕心裂肺的哭声,夹杂着几名打人者猥琐的嬉笑声,让这幅场景,显得极其残酷。这到底是怎样一种仇恨,才让他们对男童下如此狠手?相信每个看了这条视频的人,都会出离愤怒。这个时候,谴责男童父母监护不力或许并不恰当:谁都不能保证,男童一定都会在父母眼皮底下活动,难免有疏忽。何况,还有人爆料,男童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犯精神病出走。若真如此,男童可能就处于一种被“放养”的状态,如野草般荒蛮生长。
  我们想问的是,这样一个缺少父母照顾的孩子,难道真的就只能任其自生自灭吗?事实上,在父母已无法履行法定监护义务的情况下,还当有其他亲人,担负起对他的监护、抚养任务,特别是男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可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已无监护能力,那也可以通过“指定监护”的方式来确定监护人。法律规定,有权指定监护的组织是:未成年人父母所在的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居委会。如果当事人对以上组织的指定监护结果不服,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让法院来指定。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干预机制来帮助男童。比如,当地政府可以将他接入社会福利院,通过社区救助的方式来抚养男童;而如果有民间志愿者家庭愿意收养男童的话,当地民政部门也可以帮助男童进入这样的家庭。总之,无论如何,男童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比什么都重要。这不仅可以使他免于侵害,更对他以后的见识、人格发育有着莫大的作用。
  在这个男童被虐视频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或许是,一些人或机构责任的缺失。
  □王言虎(媒体人)
  3. “反弟弟妹妹联盟”,别用成人眼光看“坏”孩子
  生,或者不生,不是取决于“老大”,而是取决于大人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父母要有尊重“老大”的意识,也要有引导“老大”的责任。
  继“13岁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弃二胎,怀孕妈妈含泪流产”的消息传播之后,近日,一个被大人们冠以“反弟弟妹妹联盟”的“地下组织”横空出世。半岛都市报援引青岛一所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王老师的说法称,这个班里有七八个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后来找了个孩子一问才知道,他们搞了个“反弟弟妹妹联盟”。于是,网友直呼不得了,这么小孩子就这么自私,将来非常可怕。
  正上小学四年级,一个班有七八个孩子不希望父母再生弟弟妹妹,很正常。可旁观者却放大了这种所谓的矛盾冲突,将不谙世事的孩子,归咎于生来就这么自私。这种把几个孩子闹着玩的事情,拔高到“反弟弟妹妹联盟”的程度,很容易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误导,也过早地把这一代的“老大”们,放在了成人社会的对立面。
  媒体梳理的二孩放开之后的这难那难,实际上是新政突然来临之后,一部分人内心纠结的一种情绪释放。这种纠结的情绪来自身体、经济成本、大孩等各个方面。此中确实不排除有些“老大”早慧,想多了一些。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他们面对突然可能出现的弟弟妹妹,难免会有一个心理纠结的过程,这可以理解。
  然而孩子撒一把娇,不应成为一部分成人矫情的理由,更不应该一惊一乍地把孩子中的个案,当成与一代人的冲突来说事。面对这一部分孩子的不懂事,父母不能不懂事,成人社会不能不懂事。如果你说不出有兄弟姐妹那种血脉亲情的人间乐趣,那么,请告诉这部分看起来很不乐意的孩子,分享这个世界的美好,也是做人必备的品质,这是大人们应有的责任。
  生,或者不生,不是取决于“老大”,而是取决于大人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父母要有尊重“老大”的意识,也要有引导“老大”的责任,此时,父母最不该做的就是放大并迁就“老大”的情绪,给自己生不生二胎的摇摆不定,寻找一个借口。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现阶段的自我意识,都是成人自我意识在他们身上的折射。一个班里,几个孩子谈论着不愿父母生弟弟妹妹,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结成了“联盟”。成人社会如果用这种眼光看孩子,孩子心理本来没问题,也会被社会异样的眼光,看出问题来。
  □刘雪松(媒体人)
  4. 今天我们如何对待未成年
  在偷巧克力事件发生后,超市的经营者和死者的家长都没有考虑如何照顾13岁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孩子家长,似乎仍将其当作私有财产,可以任意辱骂甚至殴打。这种对待未成年人的态度,最终引发悲剧。
  13岁的甘肃女孩怀抱挂不住的尊严纵身跃下高楼。很显然,她的死激发了很多看客对生命凋落的慨叹和愤怒,超市外围聚的千人和最终演化的暴力事件,是对生命权追悼的非法表达;互联网上掀起的各种价值碰撞和口角撕扯,也证明了一个花季女孩肉身坠地所带来的轰响,可能在人心的层面上引发多大回响。
  众声喧哗。当网络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朋友圈的意见领袖。但总还有些人的话语权力更大。他们在各自的空间言说是非,带入了各自脑补的场景,不同立场的相互辩难,反映的是言说者内心深处对价值的一种排序。
  譬如,有人说“偷东西总是不对的”,这句话肯定没有错,可以达成共识。但言说者将其作为头号论点不断强调,而几乎不涉及其余,则意味着,于他而言,这个事件中“偷盗”的非正当性,在其价值排序中是第一位的,超过超市对偷盗者的扣留和罚款,以及死者父母对孩子的辱骂等行为。再延展开讲,超市的扣押罚款等行为不必然导致女孩的死亡,即便有错,其错误程度也不及“偷盗”本身。女孩偷盗在先,心理脆弱在后,事件固属悲剧,但跳脱开看,也很难怨得别人。
  这种论述放大了一个未成年人的责任。“偷盗”固然是一种罪恶,但其并未采取暴力手段,如果实施该行为的主体是一个13岁的女孩,并且涉案金额不大,它其实应该获得某种程度的宽恕,以教育了结该案。如果以比较温和的方式,超市的确可以通知她的家人,但无论如何,它并无罚款之权,更遑论以扣押人质为要挟要求赔偿(是否有此要挟目前还不清晰)。既然超市的举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死亡事件,那它应为不当的扣押和(或)罚款行为承担部分责任,即便不是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也有道义责任。
  更需承担责任的其实是死者的父母。可以想像,13岁的女孩之所以轻生,大抵是因为失去了尊严,她继续生活下去将面对严重的羞辱和压迫——而这主要还是来自她的家庭,尤其是父母自上而下的反应。家庭本来是她生活的保护地,但在偷窃事发后,家长的表现让她发现,没有人会原谅她的错误,只会认为她辱没了门楣。她赖以成长的熟人社会的最小单元,反成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个犯了偷盗错误的女孩,家贫,她也有其他孩子爱美食和更好生活的愿望。在这种场景下,个性上的偏差,或者外在不正当价值观的引诱,都容易让她走上去超市偷拿巧克力和衣架等物品的道路。她偷的那点东西,我相信对一个超市经营者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财富。这个错误比爬到邻家院墙去偷树上的果子要严重一些,但也没有严重到有本质差别。如果有同理心,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对其偏差行为进行有针对性地矫正。
  毕竟,她是一个13岁的未成年人。
  在事件发生后,超市的经营者和死者的家长都没有考虑如何照顾13岁孩子的心理,以利于她今后更好成长。尤其是孩子家长,似乎仍将其当作私有财产,可以任意辱骂甚至殴打。这种对待未成年人的态度,最终引发悲剧。时代毕竟不同了,那几块巧克力的价值,和几十年前邻家果子的价值,实在也差不了多少,但它居然可以引发命案。这是那些围观民众潜意识里就觉察到的现实,这让他们愤怒。它也说明,虽然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对未成年人的同理尊重却还部分地停留在数十年前。
  □韩福东(专栏作家)
  5. “跨年性侵案”,移民为何被污名化
  “跨年性侵案”应该是一次被刻意放大的新闻炒作。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所谓对“移民群体”、“外来群体”玷污、诱拐当地女性与儿童的担忧。
  近日,德国科隆及汉堡除夕夜发生集体性骚扰案件,逾120名女子报警称遭到骚扰,这一消息令德国举国震惊。由于多名受害人称疑犯“相貌像阿拉伯人及北非人”,这触发了反难民声浪。然而,德国警方强调,没确实证据显示犯案者是难民,怀疑案件涉及科隆邻近城市杜塞尔多夫一个犯罪集团,已锁定最少3名疑犯。
  刚开始媒体曝出的“跨年性侵案”,应该是一次被刻意放大的新闻炒作。其实,在欧洲各国,每到跨年狂欢的时刻,在酒精与狂野舞曲的刺激之下,各种“涉性”的违法犯罪行为就成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英国、德国、法国乃至荷兰等国,都曾经多次报道出年轻白人群体类似的丑闻。尤其是科隆火车站地区,本就是放浪形骸的年轻人呼啸聚集,类似案件高发的地区。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年轻人酒后乱性的新闻往往无法引起大众的强烈关注,而今年之所以例外,并不是因为“性侵案件”更加恶劣或是耸人听闻,而是因为有“难民”的概念能够刺激大众的眼球。
  事实上,大多数的报案都是有关于“性骚扰”。这其中可能涉及年轻难民群体的外语能力,以及在与当地女性搭讪中的文化差异。在两性的交往过程当中,所谓“骚扰”往往是一个为风俗、文化高度决定的问题。其关键性的因素在于女性是否感觉被“冒犯”或是“不适”。相比于熟悉狂欢规则的本地人,醉醺醺的外来群体本就更容易引起这种“不适”。
  对于任何一个外来群体而言,在重新被社会吸纳接收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诸多“失范”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一群体往往在融入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文化、政治的实际弱势地位,带来了诸多心理上的扭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群体对于移居地社会规则的陌生,带来的无意冲撞。而在对陌生人恐惧的天性之下,本地群体往往会在心理上对于这种“失范”的现象反应强烈。
  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所谓对“移民群体”、“外来群体”玷污、诱拐当地女性与儿童的担忧。在美国漫长的奴隶制度与种族隔离制度的历史中,这种看法甚至长期被作为维系对黑人群体歧视与隔离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而即使在没有明显种族区分的中国南方,也曾经在清朝发生过对于外地人“叫魂”的恐慌。所谓上千名中东难民的性侵大案,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传统排外流言在现代大众媒体中的重现。
  坦率而言,德国在欧洲难民危机中的表现,的确让很多对“文明冲突”深信不疑,对移民群体心怀敌意的人感到不爽。科隆爆出这样的新闻,多少也会让这些人有一种“我早就说过做好事没有好下场”的快感与自鸣得意。然而从长远来看,即便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些艰巨的挑战,但这批难民却很有可能将是欧洲老龄化问题最救命的解药。历史将证明默克尔对中东难民打开大门的举动,也许正是德国重返世界大国最关键的一步。
  □储殷(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
  6. “疑罪从挂”也要赔,让正义及时到达
  “疑罪从挂”的延宕,加之国家赔偿的“不结案不赔偿”,使正义在“法律”名义下被延期拖延,使“无罪推定”被架空,导致案件质量终身追责成为一句空谈。
  日前,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个司法解释的最大亮点是“疑罪从挂”案件,即在解除、撤销强制措施超过一年之后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等“从挂”的情况之下,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
  这终结了之前饱受诟病的国家赔偿的“死循环”,让正义及时到站,避免个别司法机关用“从挂”的手段不让案件终结,从而规避对自身错误责任的追究。
  之所以有“疑罪从挂”,是因为之前一些司法机关迫于破案率考核要求,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将公民抓捕、起诉,形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于是,有的司法机关就投机取巧、搞“疑罪从挂”。第一,是利用2012年修订之前《刑事诉讼法》对“发回重审”没有次数限制的漏洞,上下级法院之间“来回拉抽屉”、发回重审,谁都不愿意做无罪判决,形成一个死循环。
  另一种则是“逆向操作”,在关押公民即将达到法定羁押期限之际,在证据明显不足以定罪,甚至明知案件弄错的情况下,某些法院不做出无罪判决,检察院也不做不起诉处理;而是由检察院宣布撤诉,把案子退回公安局。这样一来案件就算没有完结,一直“挂在那里”。
  而按《国家赔偿法》的原则,申请国家赔偿的前提是案子已经了结,即只针对案件撤销、检察院决定不起诉、法院判决无罪等情况。这种“从挂”状态则游离于法律之外,形成死循环,公民无法还清白之身,司法机关也不用承担办错案的责任。
  比如,2007年,陕西泾阳县农民吴志峰被认定为一起凶杀案的凶手,在被羁押了472天后,因证据不足,警方对他取保候审。但在一年多之后,当吴志峰提出国家赔偿申请时,警方却表示:“尚未结案,不能赔偿”。蒙冤坐牢472天,就这么被死死卡在了国家赔偿的“死循环程序”中,当地司法机关不愿意为之前的错案承担责任;甚至从理论上说,吴志峰要戴着杀人嫌犯的帽子进棺材。
  “疑罪从挂”的延宕,加之国家赔偿的“不结案不赔偿”,使正义在“法律”名义下被延期拖延,使“无罪推定”被架空;也因为理论上“案子未了结”,导致很多冤案的责任不能够得到及时追究,案件质量终身追责成为一句空谈。
  所以,这次《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这种积弊开出药方,明确:解除、撤销强制措施超过一年未做出处理的(起诉、不起诉或者撤案);未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措施,国家机关对财产进行查封、扣押、解冻的立案后超过两年未做出处理的(起诉、不起诉或者撤案)等情况之下,就可以申请国家赔偿。
  这不仅是明确了公民在“从挂”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国家赔偿;也是明确了一个“正义期限”:司法机关办案超期不处理,就要被推定为“错案”,倒逼基层司法机关及时办案和认错——解除强制措施超过一年不做实质性处理,就要启动国家赔偿,也就会对责任官员进行追责。所以,这一机制不仅打破之前国家赔偿的“死循环”,也是倒逼着司法机关慎捕慎抓、全面贯彻无罪推定原则。
  □袁伊文(法律工作者)
  7. 科技奖评选“经济效益核查”宜成常态
  而今国家科技领域最高荣誉已首试“经济效益核查”机制,其他地方科技评奖,也有必要参照“国家标准”,加大对科研项目真实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评估与核查。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日在京举行。较之往年,今年的科技奖评选有两点格外引人关注。一是,继2004年后,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再次空缺;二是,针对社会反映“经济效益虚高”、“应用情况不实”等可能存在的问题,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首次组织开展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的核查试点。
  时隔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再次也是史上第二次空缺,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称“宁缺毋滥”“不能降格以求”,这体现出了其缜密性。而此次评委会对一些奖项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进行核查,为的同样是对其缜密性负责。
  众所周知,国家科技奖代表了国内在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其权威性决定了对参评科研项目真实性和社会效益考察必须极其严格。可在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数据由项目推荐方自己申报的情况下,数据虚高的情况很难避免,也难怪坊间质疑声泛起。有关方面现在开启核查试点,既是对相关社会意见的积极回应,也是国家科技奖评选制度的自我优化。
  而此次“经济效益核查”,是国家科技奖首次引入。这个“首次”,与国家科技奖顶格地位内含的严要求之间,存在着某种罅缝:它意味着,之前相关核实稽查是阙如的。国家级科技权威奖项尚且如此,地方性的呢?近年来,一些地方科技评奖中企业跑奖、造假套取奖金等乱象时有曝光,或许挺能说明问题。
  应该说,市场经济社会,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价值,都很难完全回避市场价值、产业应用的衡量。一般而言,一项科研成果,从理论框架形成到实验结果的生成再到市场的投入产出,并受到市场检验,都要经历不短的时间。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效益倒查程序,一些科研成果还未及市场的检验就匆匆以预估的方式进行申报,不仅加大了评选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也令诸多的参评科研成果成了“纸上”的竞争。
  而要避免虚假申报对科技奖励权威性的损害,就须在建立严格又可操作的核查方法后,对存在严重虚报科研项目“价值”的推荐方资格予以一定的惩戒性限制。而今国家科技领域最高荣誉已首试“经济效益核查”机制,其他地方科技评奖,也有必要参照“国家标准”,加大对科研项目真实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评估与核查,以确保奖励的客观、公正和科学。
  还要看到,我国各级科技奖评选大多数仍由行政部门直接主导,这更需要防止评选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和蒙混过关的可能。而建立核查机制,其实也是对于“评选权力”的一种间接的监督。在此角度,国家科技奖评选的“经济效益核查”机制也应被标准化普及。同时,也有必要向社会公开一些参评科研项目的社会、经济价值“参数”,让评选过程与成果申报都公之于众、完全透明,以更好地接受监督。
  是的,科技奖项的评选指标,包括科研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不可能完全量化。但对推荐者提供的申报材料进行核查,不过是对数据真实性负责,并不是泛泛地提倡“经济效益至上”。它有助于挤干申报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水分,让每份奖励都实至名归,也令国家级、地方性科技评奖的权威性不打折扣。
  8. 中央政法委为何邀律师上门建言?
  中央政法委首度邀律师上门建言,是个良好开端,对律师、司法人员合理关系的构建,或许也是重要“助攻”。
  中央政法委大院里两日里两度“迎客”。继1月7日12位律师“到访”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8日又请来12位法学专家学者座谈,共话政法工作和司法体制改革。据我在政法界工作多年的经历,律师代表集体走进中央政法委机关,专门就政法工作提意见建议,这不仅对中央政法委领导,对执业律师来说,也是首次。
  按照以往惯例,中央政法委完全可邀请律师到司法部或全国律师协会,抑或是组织通知律师到诸如去年召开全国律师工作会议的会议场地进行座谈。但这次其却打破惯例,既未采取平常主要由领导讲话的形式,也不见常见的由发言者照本宣科地念稿子,而是让律师自由发言。这种安排,看似平常,实有深意。
  首次邀律师上门建言,最实际的初衷,应该是听到来自律师行业最接地气的反馈。正如孟建柱强调的,律师事业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程度;“尊重和保障律师的权利,就是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和公民的权利,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
  但在时下中国的一些地方、场合,律师权益离得到保护尚有距离。在控辩审三方制衡关系仍未培育完全的语境中,法律天平有时发生倾斜。而尊重律师,有助于司法程序的严格依法推进,也是呵护良序法治环境的必要前提。这也是为什么,去年5月,孟建柱提出的“律师依法在诉讼每一个环节上较真、在案件每一个细节上挑毛病,有利于司法人员的认识更符合事情的本来面目”主张,会引发律师界乃至法律人广泛共鸣。而此次专门邀律师提建议,就体现了对律师群体的重视和对其促进法治价值的肯定,事实上,“请上门”的姿态本就有其意味。
  “迎客”的直接目的是听建议。眼下中央政法机关决策推动的司法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司法机关员额制改革、审判机关的立案登记制等,都迈出不小步子。但司法改革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与现实问题,尽管这些通过司法行政渠道和律协等也能获知,但知屋漏者在宇下,通过业界直接听其建议,也能更好地推动司法改革攻坚。
  我们都知道,律师处在全面依法治国第一线,他们许多人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素养,又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律师工作处于国家机构和民间社会的衔接部位,起着法制秩序安全阀的作用。让他们建言献策,也能更精确地捕捉到律师群体面临的问题和诉求,如刑事辩护的“旧三难”与“新三难”带来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问题,律师与司法人员之间的关系引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问题等;也能对司法实践中的不足有更明晰的体认,像座谈会上律师代表提出的强化法律大数据对司法改革的作用并提出司法数据要全面开放、打破数据壁垒等。
  此次座谈会上,无论是律师“主讲”,还是孟建柱总结时说的“大家以后可以和我保持联系,有什么情况和问题,可以直接向我反映啊”,都是积极听取建言的态度显现。
  一次座谈,当然无法完全了解广大律师的诉求与心声,这也需要有关方面搭建更多对话渠道,但中央政法委“幽深大院”向律师代表打开大门,已是个良好开端。希望这对中国律师业发展局面的向好和律师、司法人员合理关系的构建,都是重要的“助攻”。
  □刘桂明(《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辑)
  9. 揭开“烂尾”靠绑匪背后是制度失灵
  贫困县号称投资32亿元的工程烂尾几乎被遗忘,暴露出的,是一些地方离任审计、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执行的漏洞。
  据报道,位于河南最南部的国家级贫困县商城县,2010年一般预算收入尚不足2亿元,可2007年7月至2011年4月李绍文任该县县委书记时,其主导了宣称投资32亿元的世界桂花博览园(简称“桂花园”)建设,项目最后以烂尾告终。而若非2015年10月23日已升迁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的李绍文在郑州被绑架,该项目烂尾几乎被遗忘。
  一桩绑架案,因受害人是曾经的商城县委书记,激起网友的深扒能量,并形成一个必须面对的舆论场,“世界级”烂尾项目遂意外浮出水面。
  类似剧情似乎也成了某种模式:如2011年11月,山西焦煤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培中家中失窃,警方发现白家失窃金额高达上千万元,白培中的违纪行为这才被盗窃案牵出;2013年,河南正阳县委书记赵兴华被纪委调查,他此前被盗100万元,但起诉书上被盗金额却被改为6040元……这也频频刺激着舆论。
  按说,商城县投资不菲的“世界桂花博览园”,绝对是个动静很大的公共事件,怎会在开了头、起了高潮后,又在主政官员调离后悄无声息?其间或许从一开始就有勉强成分,但项目已大张旗鼓地上马,号称的投资额又超出当地财政收入多年,结果却转换如此不着痕迹,也算是“奇迹”。
  眼下,河南省委巡视组已专门到桂花园进行巡视,“发现并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相信会有相应反馈意见。但眼下公众仍有些疑问待解。
  其一,该项目主倡者调离时究竟有没有离任审计?若有,在桂花园问题上是如何评价的?根据规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理应对其任期目标、经济指标及财务管理做综合考核,此举既可以公正评价其经济业绩,也可强化监督,防范短期行为。一项声势浩大的“世界级”工程悄悄没了声响,主事者却升了官,显然不合情理。有关方面是否可公开当时的审计结论?
  其二,综合目前各方面信息看,基本可以断定,“世界桂花博览园”是个巨大气泡,“投资者”既已被验明是骗子,则当初为其张目的官员该担何责?更需要追问的是,这中间有无变相的利益输送?
  十八届四中全会曾明确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依法应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商城这一烂尾工程,究竟该如何善后,理应有个交代,社会公众当拭目以待。
  而这一事件也再度折射出,时下一些地方在重大决策上的程序虚置:“一把手”动辄凭兴之所至拍板,决策机制中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常沦为走形式;而拍板之后,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是常态,大量财政支出成了“昂贵学费”。
  这样的“潜规则”,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公共决策事务本不该私人订制,更不要说这里面没准儿还夹带了“私货”。说起来,我们不缺相关的监管制衡举措,但这起耗资巨大的工程烂尾,靠绑架案才在公众视野中被“揭开”,说明相关制度执行是打折扣的。就此看,该被追责的不只是决策失误者,还有对离任审计、重大决策责任终身追究制执行不力者。
  10. 快播案:庭审公开是多元解读的基础
  快播案的庭审公开,无论是从庭审公开方式还是直播内容上说,都对很多“禁忌”作了较好处理。
  对快播公司与四名被告人的庭审,在社会广泛关注中成了一起大众娱乐事件。这使得对事件的复述不再必要,旁观者也自有其观点。但除了事件本身外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这样一起事件是如何跨越了物理的阻隔,全面呈现于社会视野之中的。
  据新京报报道,1月7日、8日庭审当天,在海淀法院微博,该案庭审视频直播跟开庭、休庭同步进行,完整呈现了共五个阶段的庭审原貌,总时长达到20多个小时。
  诚然,这起案件的庭审引起了一些讨论和争议,为社会奉献了很多“金句”,但这正是司法公开的价值所在。司法公开不仅是单向度的普法和教化,更是一个让社会公众接近司法,消除司法神秘性的交流过程,甚至是个“倒逼”式的问题解决方法。但是,由于时间、地理、设施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亲历诉讼过程的人毕竟是少数。
  也许我们关注某起案件,但就因为案件发生在千里之外而无法亲眼见证,这何等遗憾。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与互联网有关的诉讼可能在祖国任一地区发生,而这诉讼的结果却可能与每一位网络用户密切关联。从本质上说,司法活动的进行依赖于国家财政的保障,依赖于纳税人缴纳的税金,司法活动是一种公共服务,也是一种公共产品,当然应当让公众检验其成果,分享其价值。将司法公开仅仅理解为允许一地一域的公民旁听可能过于偏狭地理解了公开的内涵。从这一点上说,任何一项扩展司法公开可及性的探索与进步都应当得到鼓励,海淀法院对快播案长时间、高透明的公开努力更不应是例外。
  当然,司法公开也有限度,“公开”不等于“公审”。司法公开,意味着公众可以依其兴趣选择“见”与“不见”,而非被强制性地禁锢在旁听席上昏昏欲睡;意味着诉讼中的参加者,尤其是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应当得到充分保障,而非使得公众参与成为对他们的羞辱;意味着诉讼活动应当全程“在线”,而非可以任意中断或扭曲。快播案的庭审公开,无论是从公开方式、庭审情况还是直播内容上说,对上述公开“禁忌”都进行了比较好的处理,这一点同样值得以后的司法公开活动借鉴、参考。
  如前所述,对快播案观者会有自己的解读,但不应忘记这种多元化的解读正是以司法公开提供的素材为基础。快播案的公开,应当成为对我国过往司法公开的一个总结点,同时也应当成为继续强化司法公开的一个出发点。因此,对于海淀法院的公开举措,我愿意最大限度地给予肯定与支持,善意与理解。
  愿司法公开让中国的司法活动更明亮。
  11. 调查强拆医院,谁在当局者“迷”?
  郑州郑大四附院遭强拆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但据报道,目前郑州惠济区政府仍未确定强拆人员身份,各方仍在等待惠济区政府的调查结果。
  没有无缘无故的强拆,这是基于常理的判断。可迄今为止,在有图片存证和1名参与人员被控制的情况下,强拆者的身份竟然依旧成谜,这调查进展慢得让人有些疑惑:现代技术条件下,查找一伙光天化日下拆大楼的人,别说是政府、警方,就算民众,只要允许其查看沿途监控,赋予其调查的权力,查找这伙人的行踪,都说不上难。而今还有参与者被抓,当地有无从其身上查出什么信息?
  而无论是强拆事件发生节点和事后当地官方通报中的倾向,还是事发至今当地政府不能确认强拆人员身份,以及央视报道的当地区政府急着表态说要给予赔偿,都让人将质疑靶心对准当地有关部门。若种种线索都指向当地政府就是这一事件的“局内人”之一,那可以肯定,此事调查不宜是“自己查自己”。不论如何,在质疑声四起的当下,当地政府都宜以必要澄清和自证,回应舆论关切。
  12. “六毒”书记,毒从何来
  据报道,1月8日,中纪委通报,武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崎琳被开除党籍。邓崎琳严重违反了号称最严处分条例的六大纪律,被网友们称为“六毒”书记。
  相比此前公众熟悉的以“五毒俱全”闻名的贪官,如湖北“五毒”书记张二江,被称为“六毒”书记的邓崎琳之“毒”,明显更甚。事实上,此“六毒”与彼“五毒”不是一个性质上的“毒”,并非仅是“生活腐化堕落”层面的“吃喝嫖赌抽”,而是对党纪条例所规范的六大党纪——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纪律的全面违反。
  从贪官个人角度看,同时浸染“六毒”的贪腐记录,堪称奇葩,但若回到贪腐寻租角度审视,这又没那么奇怪:像邓崎琳被通报的“六毒”之一“严重违反廉洁纪律”问题,就非其独有。据报道,在中央巡视组巡视的55家国企中,共有48家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内外勾结、吃里扒外,大搞利益输送”问题。
  要真正为国企负责人“祛毒”,说到底还需彻底祛除行政化、垄断化等深层痼疾,通过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让那些存在于蠹虫身上的“毒”在刮骨疗毒中被祛除。
  13. “选错老师扣41分”太任性
  据报道,日前云南某学院被曝现神考题:选错任课老师扣41分。从网友微博配的试卷截图可见,这是道“门槛题”——选择本学期《刑法分则》的任课老师。题干部分特别提醒:“本题答对不得分,答错扣41分。”也就是说,如果答错这道“门槛题”,将达不到及格线。这引发网友热议。
  你知道这门课的任课老师叫啥名字?知道,好,过关;不知道,直接让你“挂掉”。怎么看这都不像考试,反倒有点像恶搞。平心而论,任课老师有其自主命题权,这么做或许也是“无奈之举”——某种程度上,这能遏制高校中常见的学生翘课现象。事实上,这类考题之前也曾出现过,比如拿老师自己头像做试题考学生是否认识。
  学生“翘课”,当然不对。但不说有些课出现大面积逃课的根由,就说选择任课老师分数权重竟达到41分的试卷设置而言,未免有些任性过头:这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有多少考核价值?这种做法,或许能让任课教师在学生心中印象深刻,但那跟“知识驱动”也是两回事。
  14. 星战回到“新希望”的单纯气质
  【今日看片?《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我认为导演艾布拉姆斯此次最成功的就是把握住了最初星战三部曲的单纯气质,影片对老版星战六部曲的致敬和引用几乎无处不在:怪兽、酒吧、卢克的光剑、千年隼、原力锁喉、全息影像、歼星舰等等,让星战迷满满体会了一次怀旧。
  一进商场大门,我就开始跑,生怕自己迟到哪怕一分钟!前一阵看电影因为各种事情迟到过两次,但这可是《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呀!
  在2005年的第六部星战电影结束后,我以为一个传奇系列已经落幕,再也在银幕上看不到卢克、汉?索罗和莱娅公主等人的身影了。没想到迪士尼买下卢卡斯影业,星战系列也得以延续。当初JJ艾布拉姆斯接《星战7》导演时,我就感觉这活儿一定不好干:这是星战系列第一次不在卢卡斯的控制之下,你既要拍得让这个堪称全球粉丝最多系列电影的老观众满意;又要吸引年轻人;既要瞻前——与前六部统一,又得顾后——为新三部曲的后两部和外传做铺垫;风格上既不能完全照搬卢卡斯,又不能另起炉灶表现个人风格。商业、情怀、故事、角色、背景、特效、风格……所有这些都得恰到好处地融进《原力觉醒》中去。可比《星际迷航》新系列难拍多了!
  有点令我吃惊的是,《星战7》居然采用了几乎复刻第一部《星球大战:新希望》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关系:同样是偏远地区年轻人走上冒险旅程,成为英雄的故事;同样是双线叙事,最后两条线的主角共同合作毁灭死星;同样是一个飞行员、一个女战士、一个辅助者的三角角色关系,其中一对成为了恋人……影片对老版星战六部曲的致敬和引用几乎无处不在:怪兽、酒吧、卢克的光剑、千年隼、原力锁喉、全息影像、歼星舰等等,让星战迷满满体会了一次怀旧。
  作为一个星战迷,我有三次眼泪差点就下来了:看到汉?索罗在千年隼号飞船上忽然露面,对楚巴卡说“我们回家了!”还有美丽依然的莱娅公主与汉?索罗拥抱在一起!以及影片结尾处,女主角蕾伊面对着已经苍老但仍显得英气十足的卢克,递上他的光剑,画面转黑,音乐响起时!我认为导演艾布拉姆斯此次最成功的就是把握住了最初星战三部曲的单纯气质,没有像卢卡斯自己的星战前传三部曲那样过于华丽过于铺张——JJ表示过本片不会滥用CG特效,而会像前三部一样使用大量实体特效,就是这个道理。从还原度讲,本片确实很地道!
  自然,问题也不少:既然艾布拉姆斯选择了更多是“还原”而不是创新,那么影片就显得缺乏惊喜。单纯从商业大片角度看,片子拍得太平,缺乏有力的段落——这也是JJ一贯的毛病,其用美剧风格拍电影的结果就是处处小高潮,缺乏大高潮!三位新主角都缺乏交代和成长过程,不像当年电影中的卢克及安纳金,能看到其变化,角色弧线非常明显。女主角蕾伊的超强原力和黑人芬恩的逆天战斗力都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就算是为后面做铺垫,也总得交代一下——想想当年,卢克和安纳金的能力都给予了很好地说明,让你深信其不凡。
  此外,本片堪称贡献了星战电影有史以来最弱的大反派!这位凯洛?伦戴着头盔还能唬人,摘了一看像个富二代,缺乏反派慑人的气场和邪恶魅力!这样一比,当年被影迷猛打差评的海登?克里斯滕森(安纳金)简直成了演技派,至少骨子里杨过式的亦正亦邪气场就比这位强多了。结尾处这位反派与芬恩及蕾伊的光剑决斗显得颇为业余,既无当年欧比旺与达斯?维达生死对决时简洁的架势与气势,又无前传最后一部欧比旺与安纳金火山死拼的猛烈和凶狠。
  总的说来,我对这部《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仍然是欣喜大于失望的!想想看当年前传第一部也拍得非常平庸,堪称六部曲中最差的一部。本片总体上比前传三部曲有味道多了。就算换上卢卡斯自己来拍,也未必能让粉丝和普通观众都满意——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内的星战气氛远远无法和北美相比,导致本片在北美口碑相当不错,很多国内观众却因为没感觉不吃这一套。
  太空歌剧式的科幻电影今日已属少见,《星球大战》系列显然是最值得发展下去的此类科幻片了!尽管千年隼号已经老迈,尽管它起飞得跌跌撞撞,尽管船员已经换人,但我相信“原力与你同在”,前方,是新希望!
  □电子骑士(影评人)
  15.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与“原力”同在?
  “原力”似乎是过去几十年间好莱坞电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向哲学真理的逻格斯、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历史的反复、中心和边缘的更替,也承载着科学与幻想。它的深邃内核和奇幻色彩,提供了各个智力和年龄人群的可解读性。
  2015年12月18日,《星球大战7》北美上映,《生活大爆炸》的主角谢耳朵和艾米迎来他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距离他俩初次会面已经有6季之远。
  美剧中迷影文化泛滥得有些让人惊讶,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星球大战》系列,在CBS的《老爸老妈的浪漫史》里,Ted每年都要看一遍《星球大战》,Barney叔叔家里赫然立着一个真人尺寸暴风兵的模型,另一个角色Matthew更是一语中的:“全世界没有看过《星球大战》的人,只有《星战》里的角色,因为他们就活在《星战》里啊!”
  有一段88秒的广告片,拍摄了所有星战迷在《原力觉醒》预告首发时在电视机和电脑前的反应,这似乎模仿了阿巴斯《希琳公主》的思路,但我们都清楚这不是装的,喊出OMG和各种抹眼泪都是他们的真实反应。
  《星球大战7》这部重启之作召回了电影配乐的一代宗师——约翰?威廉姆斯,他曾凭借1977年的星战首部曲拿下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配乐。1982年的《E.T.》中,他与斯皮尔伯格双双致敬了《星球大战》——在万圣节的段落里,广场上走过化妆的尤达大师,威廉姆斯则为之植入了《星战1》的经典旋律。
  毫无疑问《星战》的重启就是一个年度事件,美国总统丢下记者直奔影院,电影票成为亲朋好友之间的流行礼物,各种星战主题广告琳琅满目,衍生纪念品利润丰厚。提供午夜场的影院近乎满座,各种人物Cosplay和光剑闪烁,首映日显然成了一个全民的狂欢节,当片头字幕出现,威廉姆斯的配乐响起,整个影厅掌声雷动。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在香港,这部年度巨制就被本地的《叶问3》狠狠逼退。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为何《星球大战》系列让北美观众如此疯狂,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全民式的迷影情境?
  “原力”可供各年龄人解读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西的迷影情境是有差异的,西方人的迷影是主题式的,而中国则是追星式的,西方人痴迷的是题材、事件和人物,《星战》《哈利?波特》《魔戒》等作品都符合这一标准。当然《星战》系列拥有哈里森?福特这位天皇巨星,但《新希望》投产的时候,他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木匠,《星球大战》之所以成为北美迷影文化的标杆,最重要的是他足够好,并且成为了全球电影业的一个转折点。
  这种改变就是“重返古典时代”,华丽的乐章、大众娱乐性、动作和空间的拓展,它启用的新科技和绿幕技术,让电影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乔治?卢卡斯唤回了人们拍摄“bigger than life”的大制作的野心,也宣告了新好莱坞的诞生。在当时,大部分的电影巨匠已经去世,斯坦利?库布里克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导演,但在看过《星球大战》之后,他认为乔治?卢卡斯足以和自己比肩而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曾被虚无精神所占据,嬉皮遍野、商业凋零,人们沉浸在肯尼迪死亡和越战的伤痛中,电影进入一个漫长的伤痕、病态、偏执狂的时代,然而《星球大战》的出现,将全民从这种抑郁和伤痛中解放出来,正如首部曲《新希望》这个标题一样,象征的是一种积极欢乐的精神,它的关键词就是梦想、乐观和力量。卢卡斯让人们深信原力(Force)的存在,也令影迷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之后,好莱坞步入了商业正轨,《星球大战》作为迷影文化的标杆,代代相传。
  这种迷影文化甚至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国际事件,电影演员出身的里根在《星战》首部曲上映4年后成为美国总统,而他随后就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最终拖垮了苏联),虽然该计划最终被证明是一场彻头彻尾“骗局”,但在当时,它就像电影一样,让全人类产生了真实的幻觉。
  “原力”似乎是过去几十年间好莱坞电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向哲学真理的逻格斯、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历史的反复、中心和边缘的更替,也承载着科学与幻想。它的深邃内核和奇幻色彩,提供了各个智力和年龄人群的可解读性,于是,《星球大战》成为北美观众的一个文化图腾,并奠基了之后四十年颠扑不破的迷影情境。
  老三部曲至今都是检验星战迷的唯一标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观众曾是该系列最疯狂的观众,而对80后来说,《星战》是珍贵的童年宝藏。在北美家庭消费模式下(父母的最爱很容易影响下一代)——即使90后观众也并不偏爱1999年重启的前传。老三部曲作为英雄时代的乐章,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终结。
  老三部曲之后的影片都是顺应市场、顺应迷影情怀的产物,星战前传完成了数码特效替代模拟特效的历史,这种渐进的革新,就像今天BB-8重演R2-D2的角色,一个系列既跟随着前作,同时变得更加圆滑,但星战系列作为迷影文化始终贯穿着形式崇拜,正如光剑作为一种优雅崇高的艺术形象之神圣性。当然,《星战》已经不再是今天唯一的现象级电影了,但在这些巨制之中,它仍然保持了自己的贵族气质,它经过古典、传承和改变,见证了技术变革的历史。
  16.文字马赛克分类:评论 02:30:24来源:新京报
  1月3日,安徽太和县5岁女童被两个骑摩托的男子当街抢走,引发多方关注。6日,三名嫌疑人被抓获。随后认证信息显示为中国警察网安徽站官方微博的@中警安徽,公布了抢女童嫌疑人的照片,三嫌疑人面部马赛克处理成为亮点。因为这个马赛克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而是在嫌疑人头上直接打上“马赛克”三个字。
2016高考作文备考新作文素材:“新京评论”2016年1月号第6辑
  2. 快播案:法治和舆情当以正义为交点
  3. “黑老大成人大代表”是黑恶基层渗透
  4. 婚检验出艾滋,医院岂能向配偶隐瞒
  5. 甘阳被打,没有理由叫好
  7. 民意调查怎会有“标准答案”
  8. 王欣是互联网“混沌年代”的代表
  9. 大国政治退潮后的中东乱局
  10. 摇滚变色龙人生已足够传奇
  11. 鲍伊用什么影响中国?
  12. 化解医保支出压力,别先打民众主意
  13. 转“卖”疾病类贴吧,给医托钻营之机
  14. “直播造人”:二次元也不能挑战法律
  15. 一个大学院长的权力有多大
  黄集伟专栏(1月4日-1月10日)
  ●聊天时我脑内的弹幕已厚到看不见人了
  释义:语出知乎,讨论“跟没常识的人聊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时,知友卜生发言:“1、这个世界上比憋屎憋尿更难受的是憋住不翻白眼;2、聊天时我脑内的弹幕已厚到看不见人了”。“脑内弹幕”一词实新鲜别致——像“腹黑”的视觉版?像“吐槽”的加强版?
  释义:网路熟词,特指那种在用手机或PC打字时经常手误,不是打错字,就是表错情,不是发错言,就是说错话、办错事……情急是原因?事儿多是原因?多任务是原因?又或者,食指半径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释义:“所谓的‘绿色泡泡’其实指的是苹果的短信处理方式。当iPhone通过苹果的iMessage服务成功把短信发送到另一台iPhone上时,文本框所显示的背景颜色是蓝色……当iPhone向非iPhone用户发出短信时,文本框的背景色就会变成绿色——但有些人却十分厌恶这种绿色”。“绿色泡泡”与“蓝色泡泡”间这种由手机设定引发现实歧视,反证出技术本身也隐含人文基因?
  ●愿快递最快到达你手中
  释义:语出饭友王金牙儿:“据说辞旧迎新之际必须要感性,必须要逼格,必须有淡淡的唏嘘与温情。好吧,2016年,愿快递最快到达你手中,愿承诺与爱不再被辜负,愿所有初心坚定依旧,愿树和云层摇曳生长,愿目光与街角洒满温柔,愿你的旅途上,有山川、大海、歌赋,而爱的人,就在你的身旁”……这类年末祝福多半应景应时而来,多半会虚虚虚成鸡汤,而这一则务实到有“快递”,务虚到有“歌赋”,虚实兼备,喜欢。
  我一直在找借口喜欢这个世界
  释义:语出编剧史航微博,岁末年初,心绪繁复多端,史航这则戏言般的“找借口”,让人更多唏嘘喟叹。整个句子将“喜欢+世界”这个动宾词组框定于“借口”的限定之中,其勉强、为难直至勉为其难缓慢洇出,打湿我们心里趋向无限辽阔的不甘和不屑,搅拌在一起,滋味繁复难言。
  2. 快播案:法治和舆情当以正义为交点
  快播案上舆情、技术与司法交织的局面,对网络时代的司法践行提出要求:要秉持司法独立

面跑的,鲜有地方能够建立起一套“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保护那些文化遗迹。就11?26这起特大盗墓案件来说,盗墓团队自2013年7月开始,竟然在16个月内疯狂作案17次,平均一个月一起还要多,可是,即便这样,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竟然丝毫没有反应,这也显得太过麻木了吧!真不知道有些地方的文物保护部门,平日里是怎么工作的。
  当然,从报道来看,这群盗墓贼,并非简单的蟊贼,而称得上盗墓高手,不但日常装备比一般文保单位科研部门强,甚至,还专门针对红山文化遗址,开发出了专用工具“扎子”。但是,“敌人太狡猾”,并不能成为当地文物保护不力的理由。毕竟,保护好文化遗迹,是不能推卸的责任——哪怕困难再多,也得想办法解决;哪怕盗墓贼技术再高明,也得保护好文化遗迹。
  当然了,这种文物保护不力的板子,也不能全都打到文物保护部门身上。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是,盗墓分子的专业化是因为背后有巨大利益的驱动,只要有投入就会有产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文保却是在“烧钱”,地方政府往往只有资金的投入,却并无巨额现金的回报,所以,地方文保部门的弱化是必然的。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反思和感到悲哀的地方。
  □曹旭刚(媒体人)
  3. “红顶中介”与少数官员为何关系暧昧
  中国社科院5日发布的第五部《反腐倡廉建设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指出,官办、半官办、官民合办的“红顶中介”与少数党政机关干部藕断丝连,关系暧昧。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项目取消了,但中介却设有前置性条件,要求服务对象必须购买的服务种类依旧花样繁多。
  “红顶中介”由于“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对企业和市场危害不小,因而在2015年遭遇“史上最严”治理:去年4月,国办印发《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去年7月,中办、国办又印发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但从“蓝皮书”披露的情况来看,治理还未达到预期效果。
  “红顶中介”之所以与少数官员关系暧昧,首先是因为这项治理还未深入。虽然通知与方案已经印发,但落实有个过程。再加上,这是在动某些地方行政机关与“红顶中介”的“奶酪”,改革势必会面临很多阻力。所以,出现某些问题也在意料之中。
  但必须看到,还有少数官员试图利用“红顶中介”获取私利,而“红顶中介”则想继续利用官员的权力资源来“收企业的票子”。进而言之,这种“关系暧昧”很可能隐藏着权钱交易。对此,有必要进行针对性反腐,既要强化权力监督,也要对违规者追责。
  对于“藕断丝连”,必须确保脱钩要彻底,既要斩断“藕”也要斩断“丝”;对于“关系暧昧”者,则要深入调查摸底,看看哪些官员与“红顶中介”关系暧昧,列为重点监督对象。总之,无论是官办、半官办的“红顶中介”,还是官民合办的“红顶中介”,只有去“官”,关系才能回归正常。
  4. 董事长“红包钓鱼”,有些阴损
  用红包“挖坑”让员工跳,这样做,哪怕员工乖乖交了罚款,心里也会有一万个不愿意。这并不会让员工敬畏企业制度,而只有对公司管理感到惶恐不安。
  抢红包变成了抢罚款,这是近日发生在成都一家公司的怪事。据悉,该公司董事长为了查员工是否认真上班、不玩手机,就在微信群里发了个60多元的红包,刚一发出去就与人动手抢了,结果三个在上班时间抢红包的员工,分别被公司处罚500元。
  这一幕职场宫心计,令人哭笑不得。员工上班时间看手机、玩微信固然不妥,老总别出心裁想出这个馊主意,也有欠思量。如此“重新定义”红包,不仅让员工敢怒不敢言,也让企业文化蒙尘。
  表面看,这家企业是燃气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上班时间抢红包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但企业能否采取这种钓鱼执法的手段,也有待商榷。一来,这未必能真正查实哪些人上班玩手机,因为没有参与抢红包的人,也未必没有在玩手机。二来,公司处罚员工必须要遵循《劳动法》,罚款更需要有评估、有上限,不能太随意。可当事公司员工却指出,这个群建立就是为了发红包,董事长喝酒高兴的时候也喜欢发几个。高兴的时候红包是红包,不高兴的时候,红包是“罚款利器”,让人无所适从。
  不得不说,该公司老总发红包测试员工看似霸气侧漏,却过于任性。企业规则制度固然要紧,但执行规章应让员工口服心服。用红包挖坑让员工跳,这样做,哪怕员工乖乖交了罚款,心里也会有一万个不愿意。说实话,这种“钓鱼实验”,不仅在法律上有争议,在道德上也站不住脚。常言道,人心经不起测试。拿人性的弱点当“道德试纸”,难免收获一地鸡毛。
  这则新闻,也令笔者想起了去年初走红的一款名叫“男友忠诚度调查”的网络商品,只需拍下购买,就有人帮你测试另一半的忠诚度。具体方式是,客服充当美女,用极尽魅惑的手段施以诱惑。结果可想而知,有人中了招,让那些天真的女孩心碎不已。窃以为,类似这种“钓鱼”实验不仅无聊,还有点阴损。
  这家企业老总恐怕到现在也不会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可以肯定,此举在员工心里已经留下了长长的阴影。这并不会让员工敬畏企业制度,而只有对公司管理感到惶恐不安。恐怕员工一旦觅得“下家”,立马就会拍屁股走人。自食恶果的,当然还是霸道总裁自己。
  □魏英杰(媒体人)
  @舒中胜:杭州有位“拾荒老人”韦思浩每次进杭州图书馆前,都会把双手洗得干干净净。离世之后,有感于老人的善举,有人提出要给老人立塑像。我想说的是,塑像立在谁的地盘上,谁就有决定权。如果要立在老人生前经常去的杭州图书馆门前,杭州图书馆说了算。立在杭州图书馆门口,一者提醒人们要爱惜书籍,像韦先生一样,看书之前还不忘把手洗干净,二者鼓励人们心存善意,做好事可以高调如陈光标,也可以低调如韦思浩。
  @飞象网项立刚:我学文学,后来为什么搞工业?因为我看到美国人就是因为高科技,高附加值,所以美国人挣得多,商品便宜。中国以前挣得少,商品还贵,因为生产不出高附加值产品。嘴上功夫绝不能有真的改变,只有艰难的努力才能真的改变。动嘴容易动手难。
  #新京报评论公号留言#
  【18岁法定婚龄】
  疏影横斜:将18岁定位法定婚龄,解决了“婚龄”与“民事责任能力年龄”不同步的问题,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婚龄基本就是成人的年龄。法定婚龄只是建议和权利,不是强制和义务。18岁可以结婚,意味着成年的公民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也考验着刚成年的孩子,在经过成熟的考虑和充分的准备后再走进婚姻。婚姻本是个人的事,社会不能因为个别人早婚的不幸,就要用晚婚来保证所有人婚姻幸福。
icourt:结婚年龄应该是根据性成熟年龄来确定的,很显然我们的性成熟年龄已经低于20岁(女)和22岁(男)。18岁以上就应当承担完全法律责任,为什么就不能承担婚姻责任呢?大家总是以保姆式的思维来考虑18岁以上“孩子”的未来,这样就越俎代庖了。现在社会出现很多早孕的现象,不论法律还是社会资源都没办法从正常渠道保护他们,降低法定婚龄也有利于让这群人接受正常的社会服务。
  (欢迎关注“沸腾”、“新京报评论”公号,并留下您宝贵言论,我们会择优选登。)
  6. 成品油“地板价”关系油企改革方向
  不解决市场标准的问题,成品油价改就可能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限循环中,即使确定了完全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难免摇摆停滞。
  近日,成品油价格机制是否需要设置“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引发强烈争议。1月4日,《学习时报》刊登对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的采访,徐绍史表示,“十三五”期间应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成品油价格将完全实现市场化。这意味着,成品油定价机制最终将由市场决定,而非发改委统一定价。这篇采访,也为“天花板价”和“地板价”之争标注了一个句点。
  不过,成品油价格要走向完全市场化并非易事。发改委两次就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征求意见表明,在现阶段成品油价格的变动仍离不开政府调控这只手。这是因为,目前在各个方面还未具备将成品油价格走向完全市场化的条件,成品油价格要实现市场化还需经过三道关卡。
  首先,如何衡量市场的问题还没解决。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发改委召开的座谈会上明确表态:成品油价格“上封顶、下保底,市场才能真的公平”。“两桶油”之所以要亮明这样的立场,是因为基于现在的市场架构,如果不给成品油价格设限,在国际油价大起大落的情况下,勘探、采掘、炼油等环节势必无法稳定运营,进而可能导致市场供应混乱。然而,在许多用油企业和消费者看来,目前的成品油市场本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市场,而是垄断性市场。成品油价格失真,不能全归咎于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国际油价上涨,垄断企业叫苦,国际油价下跌,垄断企业还叫苦,这足以说明垄断才是成品油价格失真的核心问题。
  由此也导出了衡量成品油价改的两个标准:如果按“两桶油”的市场标准,不设置与国际油价间的熔断机制,就可能影响市场稳定,影响赢利预期,进而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造,影响央企改革。而按真正意义的市场标准,不打破垄断,成品油价格就始终会被垄断利益绑架。不解决市场标准的问题,成品油价改就可能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限循环中,即使确定了完全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难免摇摆停滞。
  其次,如何与去库存相适应。去库存、把僵尸企业驱逐出市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命题。现在,由于国际油价低迷的需求下降,国内油企,特别是石化企业炼油产能严重过剩,众多下游产品供过于求,去库存化形势严峻。完全市场化,势必将取消目前给民营地炼企业设置的门槛,让他们从国内石化企业的“加工厂”上升为可与大型企业竞争的地位,有油可买,有油可炼,但市场的开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情况。石化产业如何建立多层次的产品体系,让企业间展开油品竞争而非低水平的产能、价格竞争,对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定价体系是一大考验。
  再次,如何让成品油价格符合环保需要。国际原油价格已处于阶段性低位,由于伊朗将重返国际原油市场,美国取消了长达40年的能源出口禁令,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除非发生重大事件,国际油价很难飙升,供大于求的情况还将持续。国际原油价格低迷,国内用油成本也难以大幅上涨,而严峻的环境治理形势要求国内成品油价格既要真实反映市场供需情况,又要对环保起到价格导引作用。市场需求与环保需求间有很大背离。弥合背离,只能靠税收调节。然而,目前成品油税负占油价之比已接近一半,向上调整的空间已经不大。是将税负与成品油价格剥离,还是继续实施现行的价内含税结构,也决定着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功能性。
  总之,成品油价改不只关系油价高低,更关系着国内大型油企的改革方向是否明确,成品油价改是否符合宏观调控要求,税负是否能发挥应有作用等更核心的问题。相关改革路径能否明确下来,成品油价格该不该设“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如何实现完全市场化才能得到答案。
  7. 18岁可结婚,反对者误解了“法定婚龄”
  降低法定婚龄不是为了提倡早婚,但对于一些农村居民来说则有实际意义。要认识到,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男子低于22岁、女子低于20岁结婚早已成为普遍事实。
  拙文《法定婚龄能否降到18岁》发表在1月4日《新京报》之后,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引起网络热议,反对者和支持者都大有人在。反对者说:“婚姻是一种责任,你有能力在18岁的时候承担吗?”“这能行吗?现在18岁的年轻人有几个经济独立的?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怎么能结婚?”“早婚早育是封建陋习。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砖家为何还在提倡早婚?”
  我认为,这些反对者误解了“法定婚龄”的含义。事实上,降低法定婚龄并不等于提倡早婚。这是因为,法定婚龄只是法律上允许登记结婚的最低年龄,并不是说到了法定婚龄就应该结婚或必须结婚。按照一些人的逻辑,允许18岁结婚就是提倡18岁结婚,那么法律也允许80岁的老人结婚,难道能说法律提倡人们到80岁才结婚?
  我国法律规定18岁的公民已经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了,结婚也属于一种民事行为。如果一个人还达不到法定婚龄,这意味着还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一个网络段子说:“法律规定男人18岁可以参军,22岁才可以结婚,说明女人比敌人难缠,结婚比打仗危险。”这个段子正是对过高法定婚龄的一种反讽。
  不错,现在很多人到18岁还没有经济独立,但也有很多人到22岁还要靠父母养活,按照一些反对者的逻辑,是不是说法定婚龄应高于22岁?
  既然降低法定婚龄不是为了提倡早婚,那么降低法定婚龄有何实际意义呢?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降低法定婚龄或许没有实际意义;但对于一些农村居民来说则有实际意义。一些农村青年并不读高中,而是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了(初中毕业时一般为15岁左右)。由于这些农村青年较早迈入社会,因此,他们的心理成熟较早,也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现在农村有一些十八九岁的青年男女谈恋爱之后想结婚,但由于达不到法定婚龄,领不到结婚证,虽然是事实婚姻,但法律又不承认这种婚姻关系,他们只好“非法同居”了。其中一些情侣未婚先孕,又不能登记结婚,如果孩子生出来就要被计生部门征收“社会抚养费”,只好做人工流产了,这也是中国女性人工流产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男子低于22岁、女子低于20岁结婚早已成为普遍事实。然而,现行法定婚龄却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就因为差一两岁达不到法定婚龄,他们的婚姻关系﹑孩子户口以及一些正当的权益都得不到法律保护,也导致农村未婚先孕﹑未婚妈妈﹑黑户口孩子的现象增多。所以,与其不让他们登记结婚,造成众多的“非法同居”现象,不如降低法定婚龄,允许他们登记结婚,保护这些青年男女的婚姻权利。
  有人建议把法定婚龄降到17岁或16岁。我认为,未成年人不宜结婚,而成年人已经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此,法定婚龄应与法定的成年人年龄相同。
  我国1980年修订的《婚姻法》将法定婚龄提高到现行的男22岁、女20岁,主要是出于推行“一胎化”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的考虑。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二孩时代”,有必要降低不合时宜的、过高的法定婚龄。
  □何亚福(人口学者)
  8. “熔断机制”背后的社会心理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面对压力情境时,人们更可能作出非理性的极化决策,如极端的冒险,或过分的保守;但是当时间充裕时,人们则更可能倾向于理性的决策。
  股票交易市场的熔断机制并不是中国的首创,美国在经历了1987年股灾之后一周年,于1988年10月19日率先启动了股市熔断机制,以控制股票市场的风险。不过,迄今为止,美国只在9年后的1997年10月27日触发过一次熔断。中国启动熔断机制的第一个交易日,就连续触发熔断,着实让投资者惊诧。
  从心理学角度,股票市场设置熔断机制,在上涨或下跌超过一定的阈限暂停交易,能有效地避免投资者的非理性决策。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作出风险决策时,会根据情境不同而选择或倾向于不同的策略。当面对压力情境时,人们更可能作出非理性的极化决策,如极端的冒险,或过分的保守;但是当时间充裕时,人们则更可能倾向于理性的决策。
  当一个股票市场出现大幅度的下挫或上涨时,股票投资者无论是买或卖实际上就会面临更大的决策压力。当股市指数连续下挫或上涨,人们很容易被盲目的恐慌或乐观所控制,出现非理性的追涨杀跌,促使市场指数进一步地极化。事实上,股市操纵者也往往利用人们的这种非理性决策误区来牟取私利。
  熔断机制的好处就在于,当股票投资者们在面临股指连续下挫或上涨的压力情境下,暂停交易阻止了人们可能的非理性抛售或追涨,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来使第二天的决策趋于理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熔断机制确实能有效地抑制股市可能的高风险。
  但问题是,正如硬币有两面,任何市场干预都必然隐含着相对的另一面,熔断机制既能抑制风险,也可能会激化和推高风险。熔断机制起效的边界条件是大量投资者并不能真正判断股市的多空走势,仅仅因为市场指数的连续下挫或上扬而使他们在讯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出现从众的追随行为,那么熔断就能使他们重归理性。但如果投资者普遍看空预期的情况下,熔断机制则可能出现相反的心理效应,进一步地加剧恐慌,并使风险连续累积。
  正是因为熔断机制像一把双刃剑,市场管理者并不能有效判断大量投资者到底是盲目的,还是集体看空预期的。如果是后者,那么熔断不仅无助于消弭股市风险,反而反向推高人们的看空预期,使更多的投资者在复市后抓紧时间抛售。所以,美国虽然在1987年股灾之后,资本市场就开始设立熔断机制,但始终遭到自由市场派的杯葛而没有实质性执行,这么多年来,也仅仅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触发过一次。
  □唐映红(心理学学者)
  9. 暂停熔断,有错就改善莫大焉
  熔断机制今后是否还会实施,如何改进,当然还需经过专家、业界、管理层的多方研究与协调。从熔断机制的历史来看,这些争论、波折、尝试、反复都是正常的。
  昨晚,证监会称,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就在昨日上午,在社交媒体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A股又熔断了。很多人早上刚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看看股票,却发现整个股市都停了。有人调侃,证券行业成了最悠闲的职业,刚刚上班,就下班了。
  在最近一轮股灾之后,相关管理部门,推出了熔断机制。三大交易从2016年1月1日起,只要“沪深300现货指数”涨跌幅超过5%,将暂停交易15分钟;沪深300涨跌幅超过7%时,交易时间将暂停至收盘。
  熔断机制,顾名思义,类似于保险丝的作用,是在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通过暂停交易一段时间,起到更好地控制风险。但是,熔断机制下,当指数向下接近熔断阈值时,熔断机制会加速这一过程,原因是投资者惧怕暂停交易导致的流动性缺失。但是,当指数向上接近阈值时,流动性同样会被打断,减缓股指向上的趋势。这就意味着熔断机制一方面减小向上的波动,同时却会加速向下的波动。显然,考虑到A股没有简单易行的做空机制,熔断机制对不同方向的风险抑制作用是不一样的。
  对于熔断机制,学界目前也存在争论。在昨日触及二次熔断后,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向基金业协会反馈意见,请求改进新实行的熔断机制。有报道称,基金业已经有高层出面向证监会游说,以期改进现有机制。
  从证监会暂停熔断机制的表态来看,这种呼吁很快得到了响应。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做出暂停熔断机制的决定,并不多见,因而,值得肯定。
  熔断机制今后是否还会实施,如何改进,当然还需经过专家、业界、管理层的多方研究与协调。从熔断机制的历史来看,这些争论、波折、尝试、反复都是正常的。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1982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次年,这一规定旋即被废除。到了1987年,股灾出现,熔断机制再次实施。此后,美国股市运行比较平稳,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股灾,熔断机制仅在1997年10月27日发挥过一次作用。
  由此可见,即使美国这样的成熟资本市场中,这个规则也有一个发展变化——实施、暂停、再实施的过程。中国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加之现在国内、国外的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股市在当下有更大波动性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熔断机制出现水土不服,也属正常。
  尽管,熔断机制的设立初衷是好的,不过,一旦在运行当中出现问题,就应该果断暂停。从宏观来看,中国资本市场仍然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中出现差错也在所难免,关键还是有关方面有正视改革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并及时改正的勇气。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比股市涨跌和熔断机制更重要的是,如何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能。只要我们的股市制度肌体更加健康了,股市的赌性就会退缩,暴涨暴跌的局面也就会大大减少。
  10. 最强厄尔尼诺“发威”,机动车排污怎么办
  最强厄尔尼诺“发威”,带来更多的静稳天气。在连续无风的日子里,北京就像一个相对封闭的大房间,“房间”里的污染物不断累积。
  日前,北京市环保局公布2015年空气质量情况,细颗粒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与2014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8.1%、11.8%、12.3%、6.2%。
  各项空气污染指标下降,但空气质量改善却与民众感受之间存在反差。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北京出现有记录以来少见的PM2.5峰值。除此以外,更是在12月一个月之内两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去年最后两个月糟糕的污染状况,直接大幅拉低了北京全年的PM2.5减排的数据。
  这个供暖季的雾霾,其实与号称“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不无关系。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在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北半球一般都会经历暖冬。暖冬期间,极地冷气团(冷空气)向南伸展的幅度会缩小,冷空气势力弱,容易出现静稳天气。再加上京津冀(北京)处于高压底部,偏南暖湿气流又源源不断地向华北地区输送水汽,会进一步增加强雾、霾颗粒的形成。而且,这个冬季的厄尔尼诺现象与1997年惊人相似,是历史上最强。
  所以,就具体天气情况来说,这个供暖季天气条件虽大致与往年类似,但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去年11月以来,北京及周边地区风速平均约为1.9米/秒,较常年同期偏低5%;空气相对湿度有较大增加,较常年同期高21%;逆温层偏低,最低在200米左右,远远低于正常1000—1500米的高度,这使得大气扩散条件变差。
  从环保部门的分析可以看出,在PM2.5重污染发生起始阶段,燃煤影响显著;积累阶段,机动车二次转化加重污染程度,区域性特征显著。最强厄尔尼诺“发威”,带来更多的静稳天气。在连续无风的日子里,北京就像一个相对封闭的大房间,“房间”里的污染物不断累积,这个时候每天几百万辆机动车的排放就成了影响巨大的污染增量。
  虽然,2015年已经过去,但是,这个冬季还没有结束,超级厄尔尼诺现象也没有结束。在供暖季结束之前,我们可能还会面临严重的雾霾天。冬季雾霾和燃煤供暖有关,但是,这可能需要逐步改造,减少燃煤供暖。但在短期之内,我们不可能为了呼吸一口新鲜的空间,而夺走别人的温暖。所以,要应对这样一种局面,我们的选择并不多。而机动车排污,则相对来说,是更好控制的,污染销峰效果也比较明显。
  至于说,机动车排污如何限制,这个供暖季是否需要长效的机制,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不管怎样,每个人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我们不减少开车,那么,可能就会多一些空气污染,健康受损;如果,我们放弃一些开车的自由,则就会减少一些空气污染,而多一些清新的空气。
  11.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吃你
  分类:评论 02:30:06来源:新京报
  【今日看片?《舌尖上的新年》】
  《舌尖上的新年》好就好在整明白了什么是天下最好吃的饭菜,在89分钟的电影里,拉出了一份年夜饭菜单,在这个宴席上,把全国24家年夜饭餐桌上的美食都聊一遍,技术难度很大。
  近两年最火爆的诗,算是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看完《舌尖上的新年》,居然看到了那双“穿过腊月直奔春节饭桌的筷子……”。
  碰巧还是天意?去看《舌尖上的新年》前五小时,在贺敬之伯伯家蹭了顿午饭。聊起了贺老的《白毛女》,“我盼爹爹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卖豆腐挣下几个钱,集上称回二斤面。怕叫东家看见了,揣在怀里四五天”。这并非是要先来段“忆苦思甜”,而是天意安排在看《舌尖上的新年》前,了解一下最底层贫苦农民在万恶的旧社会是怎样“回家过年”的。
  哪怕杨白劳是“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但是在“北风吹,雪花飘,年来到”的时刻,爹和喜儿还是要拿这二斤面“带回家来包饺子,欢欢喜喜过个年”。
  过年的团圆饭,真的很重要。
  《舌尖上的新年》好就好在整明白了什么是天下最好吃的饭菜?香就香在说清楚了哪道是心底最美味的佳肴?那就是过年回家团聚的“年夜饭”,那就是分散在天南海北的人们不顾一切赶回家吃的大碗大盘子。
  自从央视推出了《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一词舔向全球,全面覆盖“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花”。即使是纪录片总导演陈晓卿本人,在吃了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运动员餐厅的西红柿茶鸡蛋之后,都会留下墨宝“舌尖上的运动之美”。
  春天去青海,看到西宁的街边小贩儿在卖“舌尖上的枸杞子”;夏天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申办2022冬奥会的活动,当地华人特地请吃了“舌尖上的猫山王榴莲”;秋天赴德国慕尼黑参加足球皇帝贝肯鲍尔论坛,组织者热情地为中国代表安排了一餐“舌尖上的巴伐利亚猪脚”。“舌尖+”遍布世界各地,腊八来临前,电影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上映。
  王蒙先生当年读完张承志《北方的河》后,按捺不住冒了句“真好”!你若踏踏实实在电影院看了《舌尖上的新年》,阅遍43种春节餐桌上的美食,心中确有一句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真馋”!这电影,必须够“舌尖+”水准。
  89分钟的电影拉出了一份年夜饭菜单,在这个宴席上,把全国24家年夜饭餐桌上的美食都聊一遍,技术难度很大。您刚想来一筷子松皮扣肉,台南的红鲟米糕就上桌了。您刚瞧明白香港元朗盆菜里的神仙鸡、梅子猪脚等十几味食材,装满一锅鸡、鸭、火腿、蹄髈、鸽子、鸽蛋和麻雀的苏州“七件子”就香喷喷的揭开了盖子。口水还未下咽,脆皮烧鹅、十八酿、乌狼鲞、海鳗鲞、手把肉、茶泡、鲢鱼冻、柚子酿、糖瓜、糖角、大糍、乌日木……年夜饭上上下下,从年二十九吃到正月十五。
  所以我对本片导演陈磊有一种担心,这么多菜品佳肴,怎样放在一部89分钟的电影里?玩好了,那是舌尖上的年夜饭,玩不好,那就是剩饭剩菜一大堆,吃到正月十五都未必吃得完。
  《舌尖上的新年》好就好在“大珠小珠落玉盘,头盘二碗上餐桌”,每道菜上得都面朝大海,每一筷子夹得都春暖花开。咱是外行,不敢随便写影评。所以悄悄问身边坐着的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大姐“感觉咋样”?老焦多挑剔啊,嘴里就说出四个字“拍得真好”。
  为《舌尖上的新年》叫好,但打死我也不说“我馋了,我饿了”,绷住,唱首“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穿过腊月直奔春节饭桌的我的筷子……”。
  □王奇(专栏作家)
  12. 星战和宅男有什么关系?
  那是好莱坞好久没有的盛况,上世纪60年代的嬉皮与反战,彻底摧毁了好莱坞工厂式的黄金年代。然而《星球大战》以计算机科技营造的速度感,还有立体声音响的现场感,塑造了新的视听观影经验。而向成长年代各种电影类型致敬的大汇总,更唤起同龄观众的共鸣。
  80后、90后的小朋友,那时你们还没出生呢!1977年,我有幸在《星球大战》初露面时见证历史,地点是洛杉矶,人潮在戏院外排队,整整绕戏院三圈。我们以参加嘉年华式的心情,硬是排了好几个钟头才买到票。戏院里欢声雷动,从字幕和约翰?威廉姆斯雄伟的交响乐开始就掌声不断,仿佛看马戏般。
  那是好莱坞好久没有的盛况,上世纪60年代的嬉皮与反战,彻底摧毁了好莱坞工厂式的黄金年代。然而《星球大战》以计算机科技营造的速度感,还有立体声音响的现场感,塑造了新的视听观影经验。而卢卡斯向成长年代各种电影类型(西部片、二战空战片、B级科幻片,以及日本武士片)致敬的大汇总,更唤起同龄观众的共鸣。
  《时代周刊》辟了六七页专题介绍这部“划时代”的娱乐片,它定义了新好莱坞学院派导演的文艺复兴,只身拯救了福斯公司濒临破产的危机(股价由6元腾升到25元),此外更开启了衍生商品的巨大商机(甚至超过本片),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影迷,甚至里根总统的太空防卫计划都以之命名。
  无心插柳将自己学生时期短片改编成《星球大战》长片的卢卡斯,其实重塑了西部片/科幻片对美国的意义。西部片有一部分传统本来就来自亚瑟王、圆桌武士、石中剑、英雄救美的浪漫史诗,上一时代的约翰?福特经营出像《搜索者》般宏大的异文化撞击(白人vs.印第安人)与认同的主题,专为美国开拓西部的奠基历史增添辨证的价值探讨。卢卡斯承接此传统再增添黑泽明《七武士》《暗堡里的三恶人》结团仗义救村民护公主的风味。至于《帝国反击》的弑父/命运情节,几乎直追希腊神话以及莎士比亚的命题。场景搬到了很久很久以前,很远很远的未来,用说童话的口吻,其实激活了美国西部开拓史与好莱坞的神话。
  它当然是后现代影迷的混搭电影,汉?索洛的西部装扮和配枪马靴宛如西部片的任何英雄,千年隼号宇宙飞船仿佛他个人的骏马,卢克?天行者穿得像东方武士,光剑也像石中剑,欧比旺更像亚瑟王的梅林,至于莱娅公主那就是《暗堡里的三恶人》加《搜索者》加《凤宫劫美录》中的格尼维尔。场景不缺西部的沙漠、酒吧,最后死星的空战更绝对是二战空战电影的翻版。
  卢卡斯的借用/致敬也有失手之处。当年片尾莱娅授勋两位英雄的阵仗,与希特勒旗手瑞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如出一辙,雄伟的列阵宛如希特勒在纽伦堡阅兵的气势。依此论者解析此片的纳粹哲学,非白人者不是贬为怪物、动物(楚巴卡)就成为机器人(R2D2和C3PO)。卢卡斯在三部曲中急急忙忙塞进黑人角色,就怕再被冠上“白人种族优越主义”的帽子。
  作为新好莱坞学院派的“新小子”(New Brats)一员,卢卡斯也被诟病为“幼稚、简单化、没有思想”,比起同侪如柯波拉的《教父》、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甚至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它的深度确实不足。然而谁也不能否认,以影响力而言,《星球大战》比起以上任一部都深远,它是不折不扣的神话。
  说不再拍续集的卢卡斯一再食言而肥,星球大战前传出来,几乎是个反高潮。游戏般计算机捏造的角色,空洞的大战,情感面勉强而稀薄,令所有星迷大失所望。卢卡斯老了,江郎才尽,太执迷于计算机科技了。
  这一次卢卡斯松手,将星球大战和夺宝奇兵系列卖给了迪士尼,导演换成了年轻的J?J?艾布拉姆斯,完全回归首集的浪漫风情,新一代的武士传承,新的空战英雄与仗义同志,纳粹阵仗发给了邪恶帝国和风暴兵,讲的还是冒险犯难,见义勇为。重点是,那些英雄都回来了,暌违已久,白发皱纹,观众却像碰见老友,那么欣喜地重温旧梦。你看美剧《生活大爆炸》最新一集,那几个科学宅男仪式性地去看《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比拟为谢耳朵的初夜,事毕后都露出满足的笑容。
  13. 大白天强拆医院,没有底线可言
  连这所规模不小的公立医院,都无法幸免于强拆,不免让人生出“还有什么不能拆”的惶惶然来。都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可有些事的离奇程度,还是让人忍不住感慨“活久见”。河南的郑大四附院突遭强拆事件,就给人这样的荒诞不经之感。
  据报道,昨日9时30分,郑大四附院遭到一伙身穿迷彩服的人员强拆。当时医院放射科还有医生和病人在屋内,差点被埋。该医院负责人称,医院价值400万的数字胃肠机被损坏,太平间也被推平,6具遗体被埋在砖砾下。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官方下午6时许通报称,目前已成立调查组。
  说其悚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被拆的是医院。在许多人看来,医院本是救死扶伤之地,对其一拆了之,也是间接“害命”。按照《索尔弗利诺回忆录》里的描述——“在某个战斗中,如果一面黑旗在高处飘起,就表示那里是急救站所在地,而且这个地方就被默认为不受炮火攻击”,医院在战时都会受到人道主义特殊庇护,免予被攻击。
  而今和平年代,涉事医院却遭强拆,这令人觉得匪夷所思。更何况,郑大四附院是郑州市北郊唯一一所省级大型综合医院,连这所规模不小的公立医院,都无法幸免于强拆,且这场强拆连“事先要清场”的拆迁基本规则都不遵守,肆无忌惮至此,不免让人生出“还有什么不能拆”的惶惶然来。
  不止是惊悚片,这起强拆还像一部悬疑剧:那约30名强拆人员并未告知拆迁目的,且迄今身份不明,无人“认领”。据了解,涉事医院所处位置为江山路拓宽工程,但因补偿等没谈拢至今未搬迁,在此节点上发生强拆,难免让人将矛头指向涉及道路征迁改造的相关部门。
  诡谲的是,当地官方通报中强调,曾几次对涉事附院下达《自行拆除通知书》,并称经办事处1月7日中午调查,在拆除实施前,有关人员已对建筑内人员进行过清查。这让人质疑:此处的“有关人员”是指谁?莫非当地区政府已经知悉强拆者身份?而区征收办官员的说法也挺“玄妙”:区政府2015年元月下过征收决定,医院没有行政复议,决定已生效。这有无跳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里明确的“由法院下达强拆令”这一必经环节,未免存疑。
  无论如何,这起强拆已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成了对法治尊严威严的亵渎伤害,有关方面有必要将其作为法治践行的典型个案,对涉案人员依法严惩、绝不姑息,事实上,网上已有拆迁人员图片,按图索骥查明其身份应不难。而对于当地政府有无牵涉其中,也需要用事实去释疑。
  □佘宗明(媒体人)
1月6日,柴智屏公开微信,称与王大陆曾情如母子。
1月6日,洛杉矶,2016人民选择奖颁发,凯特·哈德森(左)与杰克·布莱克上台。
1月7日,邓超发微博称“最火的美图”,将妻子孙俪《芈月传》剧照PS为自己头像。
1月7日,“极限男人帮”在发布会上抢“标签”,颜王孙红雷跪求“国民闺蜜”无果。
1月7日,北京,刘德华在电影发布会上鼓金鱼嘴卖萌。
获得“最受欢迎剧情电影男演员”的约翰尼·德普遇见他最崇拜的女演员玛茜亚·盖·哈登。
  近日新闻围绕王大陆单方面要求与经纪人柴智屏解约,6日下午,对于王大陆方面表示双方合约关系解除已是“自由之身”,更将自立门户开公司,柴智屏称是“不良示范”,并表示:“一个公司不是你说来就来、要走就走。”在此之前,柴智屏的“大规模危机”来自吸毒事件中的艺人柯震东。虽说解约一事只关乎当事人双方,但中国人强调面子和情分,自家事情关起门来解决才是上策。
2016高考作文备考新作文素材:“新京评论”2016年1月号第5辑
  2. 谁来保护被折磨的男童?
  3. “反弟弟妹妹联盟”,别用成人眼光看“坏”孩子
  4. 今天我们如何对待未成年
  5. “跨年性侵案”,移民为何被污名化
  6. “疑罪从挂”也要赔,让正义及时到达
  7. 科技奖评选“经济效益核查”宜成常态
  8. 中央政法委为何邀律师上门建言?
  9. 揭开“烂尾”靠绑匪背后是制度失灵
  10. 快播案:庭审公开是多元解读的基础
  11. 调查强拆医院,谁在当局者“迷”?
  12. “六毒”书记,毒从何来
  13. “选错老师扣41分”太任性
  14. 星战回到“新希望”的单纯气质
  15.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与“原力”同在?
  @樊建川:【中国留学生在美凌虐同学被重判】三名19岁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对同学施暴,对其拳打脚踢,并扒光衣服拍照,还用香烟烫乳头。押上洛杉矶法庭了,依然轻松谈笑,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结果,将分别面临13、10、6年的有期徒刑,家里还将面临经济赔偿,刑满之日即被驱逐出境。一场施暴,付出一生青春,代价何其高昂,教训何其深刻。鉴。
  @闪个喷嚏打着腰:看快播庭审,审判长和审判员不能提前做一下工作吗,感觉他们对技术问题不懂。比如:你加密了为什么不解密;你是怎么知道码率的;问管市场的技术问题;弄不清客户端与技术的区别。像这种案子,要不然以后搞个专门法庭,要不然就换点有复合背景的法官来审。
  @侯虹斌:女性容易受性侵或伤害,绝不是女性不够小心,而是女性是弱者,容易受凌辱。你让一个女人半裸着背个AK47晚上晃悠,我担保她毫发无伤。而要求女人小心自重,是要求她比弱更弱,更加顺从,实际上,整体受侵害的可能只会更大。欧美国家女孩穿超短裙上街受性侵的机会,只会比在中东国家全身包裹着的女人还小。
  糖:这样做,本身就预设了员工不好好工作的立场,本质上是对员工的不信任。而且,员工要想开小差,远不只是抢个红包那么简单。用红包揪出不好好工作的员工,只是一次偶然得手的“计谋”,这方法未免太low了点。领导要想拥有努力工作的员工,就应该设置好的激励机制,让他们长久自愿地投入工作,而不是幼稚地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阿坤:员工上班时间玩手机是不应该的,但董事长红包“钓鱼”的方法并不可取,劳务关系本来就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这样做只会制造信任危机。作为用人主体,企业应该建立成熟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会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2. 谁来保护被折磨的男童?
  近日,“多名男子折磨一小男孩,不时嬉笑”的视频引关注。几名男子用树枝、鞋底抽打一男孩,孩子不停痛哭,拍摄者嬉笑。广西灵山县新闻办通报称:警方接报警称男孩被怀疑偷手机遭殴打,5名涉事嫌疑人最大18岁,最小14岁,已被控制。
  男童撕心裂肺的哭声,夹杂着几名打人者猥琐的嬉笑声,让这幅场景,显得极其残酷。这到底是怎样一种仇恨,才让他们对男童下如此狠手?相信每个看了这条视频的人,都会出离愤怒。这个时候,谴责男童父母监护不力或许并不恰当:谁都不能保证,男童一定都会在父母眼皮底下活动,难免有疏忽。何况,还有人爆料,男童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犯精神病出走。若真如此,男童可能就处于一种被“放养”的状态,如野草般荒蛮生长。
  我们想问的是,这样一个缺少父母照顾的孩子,难道真的就只能任其自生自灭吗?事实上,在父母已无法履行法定监护义务的情况下,还当有其他亲人,担负起对他的监护、抚养任务,特别是男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可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已无监护能力,那也可以通过“指定监护”的方式来确定监护人。法律规定,有权指定监护的组织是:未成年人父母所在的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居委会。如果当事人对以上组织的指定监护结果不服,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让法院来指定。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干预机制来帮助男童。比如,当地政府可以将他接入社会福利院,通过社区救助的方式来抚养男童;而如果有民间志愿者家庭愿意收养男童的话,当地民政部门也可以帮助男童进入这样的家庭。总之,无论如何,男童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比什么都重要。这不仅可以使他免于侵害,更对他以后的见识、人格发育有着莫大的作用。
  在这个男童被虐视频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或许是,一些人或机构责任的缺失。
  □王言虎(媒体人)
  3. “反弟弟妹妹联盟”,别用成人眼光看“坏”孩子
  生,或者不生,不是取决于“老大”,而是取决于大人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父母要有尊重“老大”的意识,也要有引导“老大”的责任。
  继“13岁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弃二胎,怀孕妈妈含泪流产”的消息传播之后,近日,一个被大人们冠以“反弟弟妹妹联盟”的“地下组织”横空出世。半岛都市报援引青岛一所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王老师的说法称,这个班里有七八个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后来找了个孩子一问才知道,他们搞了个“反弟弟妹妹联盟”。于是,网友直呼不得了,这么小孩子就这么自私,将来非常可怕。
  正上小学四年级,一个班有七八个孩子不希望父母再生弟弟妹妹,很正常。可旁观者却放大了这种所谓的矛盾冲突,将不谙世事的孩子,归咎于生来就这么自私。这种把几个孩子闹着玩的事情,拔高到“反弟弟妹妹联盟”的程度,很容易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误导,也过早地把这一代的“老大”们,放在了成人社会的对立面。
  媒体梳理的二孩放开之后的这难那难,实际上是新政突然来临之后,一部分人内心纠结的一种情绪释放。这种纠结的情绪来自身体、经济成本、大孩等各个方面。此中确实不排除有些“老大”早慧,想多了一些。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他们面对突然可能出现的弟弟妹妹,难免会有一个心理纠结的过程,这可以理解。
  然而孩子撒一把娇,不应成为一部分成人矫情的理由,更不应该一惊一乍地把孩子中的个案,当成与一代人的冲突来说事。面对这一部分孩子的不懂事,父母不能不懂事,成人社会不能不懂事。如果你说不出有兄弟姐妹那种血脉亲情的人间乐趣,那么,请告诉这部分看起来很不乐意的孩子,分享这个世界的美好,也是做人必备的品质,这是大人们应有的责任。
  生,或者不生,不是取决于“老大”,而是取决于大人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父母要有尊重“老大”的意识,也要有引导“老大”的责任,此时,父母最不该做的就是放大并迁就“老大”的情绪,给自己生不生二胎的摇摆不定,寻找一个借口。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现阶段的自我意识,都是成人自我意识在他们身上的折射。一个班里,几个孩子谈论着不愿父母生弟弟妹妹,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结成了“联盟”。成人社会如果用这种眼光看孩子,孩子心理本来没问题,也会被社会异样的眼光,看出问题来。
  □刘雪松(媒体人)
  4. 今天我们如何对待未成年
  在偷巧克力事件发生后,超市的经营者和死者的家长都没有考虑如何照顾13岁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孩子家长,似乎仍将其当作私有财产,可以任意辱骂甚至殴打。这种对待未成年人的态度,最终引发悲剧。
  13岁的甘肃女孩怀抱挂不住的尊严纵身跃下高楼。很显然,她的死激发了很多看客对生命凋落的慨叹和愤怒,超市外围聚的千人和最终演化的暴力事件,是对生命权追悼的非法表达;互联网上掀起的各种价值碰撞和口角撕扯,也证明了一个花季女孩肉身坠地所带来的轰响,可能在人心的层面上引发多大回响。
  众声喧哗。当网络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朋友圈的意见领袖。但总还有些人的话语权力更大。他们在各自的空间言说是非,带入了各自脑补的场景,不同立场的相互辩难,反映的是言说者内心深处对价值的一种排序。
  譬如,有人说“偷东西总是不对的”,这句话肯定没有错,可以达成共识。但言说者将其作为头号论点不断强调,而几乎不涉及其余,则意味着,于他而言,这个事件中“偷盗”的非正当性,在其价值排序中是第一位的,超过超市对偷盗者的扣留和罚款,以及死者父母对孩子的辱骂等行为。再延展开讲,超市的扣押罚款等行为不必然导致女孩的死亡,即便有错,其错误程度也不及“偷盗”本身。女孩偷盗在先,心理脆弱在后,事件固属悲剧,但跳脱开看,也很难怨得别人。
  这种论述放大了一个未成年人的责任。“偷盗”固然是一种罪恶,但其并未采取暴力手段,如果实施该行为的主体是一个13岁的女孩,并且涉案金额不大,它其实应该获得某种程度的宽恕,以教育了结该案。如果以比较温和的方式,超市的确可以通知她的家人,但无论如何,它并无罚款之权,更遑论以扣押人质为要挟要求赔偿(是否有此要挟目前还不清晰)。既然超市的举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死亡事件,那它应为不当的扣押和(或)罚款行为承担部分责任,即便不是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也有道义责任。
  更需承担责任的其实是死者的父母。可以想像,13岁的女孩之所以轻生,大抵是因为失去了尊严,她继续生活下去将面对严重的羞辱和压迫——而这主要还是来自她的家庭,尤其是父母自上而下的反应。家庭本来是她生活的保护地,但在偷窃事发后,家长的表现让她发现,没有人会原谅她的错误,只会认为她辱没了门楣。她赖以成长的熟人社会的最小单元,反成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个犯了偷盗错误的女孩,家贫,她也有其他孩子爱美食和更好生活的愿望。在这种场景下,个性上的偏差,或者外在不正当价值观的引诱,都容易让她走上去超市偷拿巧克力和衣架等物品的道路。她偷的那点东西,我相信对一个超市经营者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财富。这个错误比爬到邻家院墙去偷树上的果子要严重一些,但也没有严重到有本质差别。如果有同理心,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对其偏差行为进行有针对性地矫正。
  毕竟,她是一个13岁的未成年人。
  在事件发生后,超市的经营者和死者的家长都没有考虑如何照顾13岁孩子的心理,以利于她今后更好成长。尤其是孩子家长,似乎仍将其当作私有财产,可以任意辱骂甚至殴打。这种对待未成年人的态度,最终引发悲剧。时代毕竟不同了,那几块巧克力的价值,和几十年前邻家果子的价值,实在也差不了多少,但它居然可以引发命案。这是那些围观民众潜意识里就觉察到的现实,这让他们愤怒。它也说明,虽然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对未成年人的同理尊重却还部分地停留在数十年前。
  □韩福东(专栏作家)
  5. “跨年性侵案”,移民为何被污名化
  “跨年性侵案”应该是一次被刻意放大的新闻炒作。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所谓对“移民群体”、“外来群体”玷污、诱拐当地女性与儿童的担忧。
  近日,德国科隆及汉堡除夕夜发生集体性骚扰案件,逾120名女子报警称遭到骚扰,这一消息令德国举国震惊。由于多名受害人称疑犯“相貌像阿拉伯人及北非人”,这触发了反难民声浪。然而,德国警方强调,没确实证据显示犯案者是难民,怀疑案件涉及科隆邻近城市杜塞尔多夫一个犯罪集团,已锁定最少3名疑犯。
  刚开始媒体曝出的“跨年性侵案”,应该是一次被刻意放大的新闻炒作。其实,在欧洲各国,每到跨年狂欢的时刻,在酒精与狂野舞曲的刺激之下,各种“涉性”的违法犯罪行为就成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英国、德国、法国乃至荷兰等国,都曾经多次报道出年轻白人群体类似的丑闻。尤其是科隆火车站地区,本就是放浪形骸的年轻人呼啸聚集,类似案件高发的地区。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年轻人酒后乱性的新闻往往无法引起大众的强烈关注,而今年之所以例外,并不是因为“性侵案件”更加恶劣或是耸人听闻,而是因为有“难民”的概念能够刺激大众的眼球。
  事实上,大多数的报案都是有关于“性骚扰”。这其中可能涉及年轻难民群体的外语能力,以及在与当地女性搭讪中的文化差异。在两性的交往过程当中,所谓“骚扰”往往是一个为风俗、文化高度决定的问题。其关键性的因素在于女性是否感觉被“冒犯”或是“不适”。相比于熟悉狂欢规则的本地人,醉醺醺的外来群体本就更容易引起这种“不适”。
  对于任何一个外来群体而言,在重新被社会吸纳接收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诸多“失范”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一群体往往在融入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文化、政治的实际弱势地位,带来了诸多心理上的扭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群体对于移居地社会规则的陌生,带来的无意冲撞。而在对陌生人恐惧的天性之下,本地群体往往会在心理上对于这种“失范”的现象反应强烈。
  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所谓对“移民群体”、“外来群体”玷污、诱拐当地女性与儿童的担忧。在美国漫长的奴隶制度与种族隔离制度的历史中,这种看法甚至长期被作为维系对黑人群体歧视与隔离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而即使在没有明显种族区分的中国南方,也曾经在清朝发生过对于外地人“叫魂”的恐慌。所谓上千名中东难民的性侵大案,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传统排外流言在现代大众媒体中的重现。
  坦率而言,德国在欧洲难民危机中的表现,的确让很多对“文明冲突”深信不疑,对移民群体心怀敌意的人感到不爽。科隆爆出这样的新闻,多少也会让这些人有一种“我早就说过做好事没有好下场”的快感与自鸣得意。然而从长远来看,即便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些艰巨的挑战,但这批难民却很有可能将是欧洲老龄化问题最救命的解药。历史将证明默克尔对中东难民打开大门的举动,也许正是德国重返世界大国最关键的一步。
  □储殷(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
  6. “疑罪从挂”也要赔,让正义及时到达
  “疑罪从挂”的延宕,加之国家赔偿的“不结案不赔偿”,使正义在“法律”名义下被延期拖延,使“无罪推定”被架空,导致案件质量终身追责成为一句空谈。
  日前,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个司法解释的最大亮点是“疑罪从挂”案件,即在解除、撤销强制措施超过一年之后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等“从挂”的情况之下,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
  这终结了之前饱受诟病的国家赔偿的“死循环”,让正义及时到站,避免个别司法机关用“从挂”的手段不让案件终结,从而规避对自身错误责任的追究。
  之所以有“疑罪从挂”,是因为之前一些司法机关迫于破案率考核要求,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将公民抓捕、起诉,形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于是,有的司法机关就投机取巧、搞“疑罪从挂”。第一,是利用2012年修订之前《刑事诉讼法》对“发回重审”没有次数限制的漏洞,上下级法院之间“来回拉抽屉”、发回重审,谁都不愿意做无罪判决,形成一个死循环。
  另一种则是“逆向操作”,在关押公民即将达到法定羁押期限之际,在证据明显不足以定罪,甚至明知案件弄错的情况下,某些法院不做出无罪判决,检察院也不做不起诉处理;而是由检察院宣布撤诉,把案子退回公安局。这样一来案件就算没有完结,一直“挂在那里”。
  而按《国家赔偿法》的原则,申请国家赔偿的前提是案子已经了结,即只针对案件撤销、检察院决定不起诉、法院判决无罪等情况。这种“从挂”状态则游离于法律之外,形成死循环,公民无法还清白之身,司法机关也不用承担办错案的责任。
  比如,2007年,陕西泾阳县农民吴志峰被认定为一起凶杀案的凶手,在被羁押了472天后,因证据不足,警方对他取保候审。但在一年多之后,当吴志峰提出国家赔偿申请时,警方却表示:“尚未结案,不能赔偿”。蒙冤坐牢472天,就这么被死死卡在了国家赔偿的“死循环程序”中,当地司法机关不愿意为之前的错案承担责任;甚至从理论上说,吴志峰要戴着杀人嫌犯的帽子进棺材。
  “疑罪从挂”的延宕,加之国家赔偿的“不结案不赔偿”,使正义在“法律”名义下被延期拖延,使“无罪推定”被架空;也因为理论上“案子未了结”,导致很多冤案的责任不能够得到及时追究,案件质量终身追责成为一句空谈。
  所以,这次《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这种积弊开出药方,明确:解除、撤销强制措施超过一年未做出处理的(起诉、不起诉或者撤案);未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措施,国家机关对财产进行查封、扣押、解冻的立案后超过两年未做出处理的(起诉、不起诉或者撤案)等情况之下,就可以申请国家赔偿。
  这不仅是明确了公民在“从挂”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国家赔偿;也是明确了一个“正义期限”:司法机关办案超期不处理,就要被推定为“错案”,倒逼基层司法机关及时办案和认错——解除强制措施超过一年不做实质性处理,就要启动国家赔偿,也就会对责任官员进行追责。所以,这一机制不仅打破之前国家赔偿的“死循环”,也是倒逼着司法机关慎捕慎抓、全面贯彻无罪推定原则。
  □袁伊文(法律工作者)
  7. 科技奖评选“经济效益核查”宜成常态
  而今国家科技领域最高荣誉已首试“经济效益核查”机制,其他地方科技评奖,也有必要参照“国家标准”,加大对科研项目真实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评估与核查。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日在京举行。较之往年,今年的科技奖评选有两点格外引人关注。一是,继2004年后,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再次空缺;二是,针对社会反映“经济效益虚高”、“应用情况不实”等可能存在的问题,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首次组织开展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的核查试点。
  时隔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再次也是史上第二次空缺,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称“宁缺毋滥”“不能降格以求”,这体现出了其缜密性。而此次评委会对一些奖项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进行核查,为的同样是对其缜密性负责。
  众所周知,国家科技奖代表了国内在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其权威性决定了对参评科研项目真实性和社会效益考察必须极其严格。可在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数据由项目推荐方自己申报的情况下,数据虚高的情况很难避免,也难怪坊间质疑声泛起。有关方面现在开启核查试点,既是对相关社会意见的积极回应,也是国家科技奖评选制度的自我优化。
  而此次“经济效益核查”,是国家科技奖首次引入。这个“首次”,与国家科技奖顶格地位内含的严要求之间,存在着某种罅缝:它意味着,之前相关核实稽查是阙如的。国家级科技权威奖项尚且如此,地方性的呢?近年来,一些地方科技评奖中企业跑奖、造假套取奖金等乱象时有曝光,或许挺能说明问题。
  应该说,市场经济社会,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价值,都很难完全回避市场价值、产业应用的衡量。一般而言,一项科研成果,从理论框架形成到实验结果的生成再到市场的投入产出,并受到市场检验,都要经历不短的时间。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效益倒查程序,一些科研成果还未及市场的检验就匆匆以预估的方式进行申报,不仅加大了评选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也令诸多的参评科研成果成了“纸上”的竞争。
  而要避免虚假申报对科技奖励权威性的损害,就须在建立严格又可操作的核查方法后,对存在严重虚报科研项目“价值”的推荐方资格予以一定的惩戒性限制。而今国家科技领域最高荣誉已首试“经济效益核查”机制,其他地方科技评奖,也有必要参照“国家标准”,加大对科研项目真实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评估与核查,以确保奖励的客观、公正和科学。
  还要看到,我国各级科技奖评选大多数仍由行政部门直接主导,这更需要防止评选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和蒙混过关的可能。而建立核查机制,其实也是对于“评选权力”的一种间接的监督。在此角度,国家科技奖评选的“经济效益核查”机制也应被标准化普及。同时,也有必要向社会公开一些参评科研项目的社会、经济价值“参数”,让评选过程与成果申报都公之于众、完全透明,以更好地接受监督。
  是的,科技奖项的评选指标,包括科研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不可能完全量化。但对推荐者提供的申报材料进行核查,不过是对数据真实性负责,并不是泛泛地提倡“经济效益至上”。它有助于挤干申报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水分,让每份奖励都实至名归,也令国家级、地方性科技评奖的权威性不打折扣。
  8. 中央政法委为何邀律师上门建言?
  中央政法委首度邀律师上门建言,是个良好开端,对律师、司法人员合理关系的构建,或许也是重要“助攻”。
  中央政法委大院里两日里两度“迎客”。继1月7日12位律师“到访”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8日又请来12位法学专家学者座谈,共话政法工作和司法体制改革。据我在政法界工作多年的经历,律师代表集体走进中央政法委机关,专门就政法工作提意见建议,这不仅对中央政法委领导,对执业律师来说,也是首次。
  按照以往惯例,中央政法委完全可邀请律师到司法部或全国律师协会,抑或是组织通知律师到诸如去年召开全国律师工作会议的会议场地进行座谈。但这次其却打破惯例,既未采取平常主要由领导讲话的形式,也不见常见的由发言者照本宣科地念稿子,而是让律师自由发言。这种安排,看似平常,实有深意。
  首次邀律师上门建言,最实际的初衷,应该是听到来自律师行业最接地气的反馈。正如孟建柱强调的,律师事业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程度;“尊重和保障律师的权利,就是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和公民的权利,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
  但在时下中国的一些地方、场合,律师权益离得到保护尚有距离。在控辩审三方制衡关系仍未培育完全的语境中,法律天平有时发生倾斜。而尊重律师,有助于司法程序的严格依法推进,也是呵护良序法治环境的必要前提。这也是为什么,去年5月,孟建柱提出的“律师依法在诉讼每一个环节上较真、在案件每一个细节上挑毛病,有利于司法人员的认识更符合事情的本来面目”主张,会引发律师界乃至法律人广泛共鸣。而此次专门邀律师提建议,就体现了对律师群体的重视和对其促进法治价值的肯定,事实上,“请上门”的姿态本就有其意味。
  “迎客”的直接目的是听建议。眼下中央政法机关决策推动的司法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司法机关员额制改革、审判机关的立案登记制等,都迈出不小步子。但司法改革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与现实问题,尽管这些通过司法行政渠道和律协等也能获知,但知屋漏者在宇下,通过业界直接听其建议,也能更好地推动司法改革攻坚。
  我们都知道,律师处在全面依法治国第一线,他们许多人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素养,又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律师工作处于国家机构和民间社会的衔接部位,起着法制秩序安全阀的作用。让他们建言献策,也能更精确地捕捉到律师群体面临的问题和诉求,如刑事辩护的“旧三难”与“新三难”带来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问题,律师与司法人员之间的关系引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问题等;也能对司法实践中的不足有更明晰的体认,像座谈会上律师代表提出的强化法律大数据对司法改革的作用并提出司法数据要全面开放、打破数据壁垒等。
  此次座谈会上,无论是律师“主讲”,还是孟建柱总结时说的“大家以后可以和我保持联系,有什么情况和问题,可以直接向我反映啊”,都是积极听取建言的态度显现。
  一次座谈,当然无法完全了解广大律师的诉求与心声,这也需要有关方面搭建更多对话渠道,但中央政法委“幽深大院”向律师代表打开大门,已是个良好开端。希望这对中国律师业发展局面的向好和律师、司法人员合理关系的构建,都是重要的“助攻”。
  □刘桂明(《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辑)
  9. 揭开“烂尾”靠绑匪背后是制度失灵
  贫困县号称投资32亿元的工程烂尾几乎被遗忘,暴露出的,是一些地方离任审计、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执行的漏洞。
  据报道,位于河南最南部的国家级贫困县商城县,2010年一般预算收入尚不足2亿元,可2007年7月至2011年4月李绍文任该县县委书记时,其主导了宣称投资32亿元的世界桂花博览园(简称“桂花园”)建设,项目最后以烂尾告终。而若非2015年10月23日已升迁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的李绍文在郑州被绑架,该项目烂尾几乎被遗忘。
  一桩绑架案,因受害人是曾经的商城县委书记,激起网友的深扒能量,并形成一个必须面对的舆论场,“世界级”烂尾项目遂意外浮出水面。
  类似剧情似乎也成了某种模式:如2011年11月,山西焦煤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培中家中失窃,警方发现白家失窃金额高达上千万元,白培中的违纪行为这才被盗窃案牵出;2013年,河南正阳县委书记赵兴华被纪委调查,他此前被盗100万元,但起诉书上被盗金额却被改为6040元……这也频频刺激着舆论。
  按说,商城县投资不菲的“世界桂花博览园”,绝对是个动静很大的公共事件,怎会在开了头、起了高潮后,又在主政官员调离后悄无声息?其间或许从一开始就有勉强成分,但项目已大张旗鼓地上马,号称的投资额又超出当地财政收入多年,结果却转换如此不着痕迹,也算是“奇迹”。
  眼下,河南省委巡视组已专门到桂花园进行巡视,“发现并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相信会有相应反馈意见。但眼下公众仍有些疑问待解。
  其一,该项目主倡者调离时究竟有没有离任审计?若有,在桂花园问题上是如何评价的?根据规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理应对其任期目标、经济指标及财务管理做综合考核,此举既可以公正评价其经济业绩,也可强化监督,防范短期行为。一项声势浩大的“世界级”工程悄悄没了声响,主事者却升了官,显然不合情理。有关方面是否可公开当时的审计结论?
  其二,综合目前各方面信息看,基本可以断定,“世界桂花博览园”是个巨大气泡,“投资者”既已被验明是骗子,则当初为其张目的官员该担何责?更需要追问的是,这中间有无变相的利益输送?
  十八届四中全会曾明确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依法应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商城这一烂尾工程,究竟该如何善后,理应有个交代,社会公众当拭目以待。
  而这一事件也再度折射出,时下一些地方在重大决策上的程序虚置:“一把手”动辄凭兴之所至拍板,决策机制中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常沦为走形式;而拍板之后,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是常态,大量财政支出成了“昂贵学费”。
  这样的“潜规则”,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公共决策事务本不该私人订制,更不要说这里面没准儿还夹带了“私货”。说起来,我们不缺相关的监管制衡举措,但这起耗资巨大的工程烂尾,靠绑架案才在公众视野中被“揭开”,说明相关制度执行是打折扣的。就此看,该被追责的不只是决策失误者,还有对离任审计、重大决策责任终身追究制执行不力者。
  10. 快播案:庭审公开是多元解读的基础
  快播案的庭审公开,无论是从庭审公开方式还是直播内容上说,都对很多“禁忌”作了较好处理。
  对快播公司与四名被告人的庭审,在社会广泛关注中成了一起大众娱乐事件。这使得对事件的复述不再必要,旁观者也自有其观点。但除了事件本身外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这样一起事件是如何跨越了物理的阻隔,全面呈现于社会视野之中的。
  据新京报报道,1月7日、8日庭审当天,在海淀法院微博,该案庭审视频直播跟开庭、休庭同步进行,完整呈现了共五个阶段的庭审原貌,总时长达到20多个小时。
  诚然,这起案件的庭审引起了一些讨论和争议,为社会奉献了很多“金句”,但这正是司法公开的价值所在。司法公开不仅是单向度的普法和教化,更是一个让社会公众接近司法,消除司法神秘性的交流过程,甚至是个“倒逼”式的问题解决方法。但是,由于时间、地理、设施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亲历诉讼过程的人毕竟是少数。
  也许我们关注某起案件,但就因为案件发生在千里之外而无法亲眼见证,这何等遗憾。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与互联网有关的诉讼可能在祖国任一地区发生,而这诉讼的结果却可能与每一位网络用户密切关联。从本质上说,司法活动的进行依赖于国家财政的保障,依赖于纳税人缴纳的税金,司法活动是一种公共服务,也是一种公共产品,当然应当让公众检验其成果,分享其价值。将司法公开仅仅理解为允许一地一域的公民旁听可能过于偏狭地理解了公开的内涵。从这一点上说,任何一项扩展司法公开可及性的探索与进步都应当得到鼓励,海淀法院对快播案长时间、高透明的公开努力更不应是例外。
  当然,司法公开也有限度,“公开”不等于“公审”。司法公开,意味着公众可以依其兴趣选择“见”与“不见”,而非被强制性地禁锢在旁听席上昏昏欲睡;意味着诉讼中的参加者,尤其是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应当得到充分保障,而非使得公众参与成为对他们的羞辱;意味着诉讼活动应当全程“在线”,而非可以任意中断或扭曲。快播案的庭审公开,无论是从公开方式、庭审情况还是直播内容上说,对上述公开“禁忌”都进行了比较好的处理,这一点同样值得以后的司法公开活动借鉴、参考。
  如前所述,对快播案观者会有自己的解读,但不应忘记这种多元化的解读正是以司法公开提供的素材为基础。快播案的公开,应当成为对我国过往司法公开的一个总结点,同时也应当成为继续强化司法公开的一个出发点。因此,对于海淀法院的公开举措,我愿意最大限度地给予肯定与支持,善意与理解。
  愿司法公开让中国的司法活动更明亮。
  11. 调查强拆医院,谁在当局者“迷”?
  郑州郑大四附院遭强拆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但据报道,目前郑州惠济区政府仍未确定强拆人员身份,各方仍在等待惠济区政府的调查结果。
  没有无缘无故的强拆,这是基于常理的判断。可迄今为止,在有图片存证和1名参与人员被控制的情况下,强拆者的身份竟然依旧成谜,这调查进展慢得让人有些疑惑:现代技术条件下,查找一伙光天化日下拆大楼的人,别说是政府、警方,就算民众,只要允许其查看沿途监控,赋予其调查的权力,查找这伙人的行踪,都说不上难。而今还有参与者被抓,当地有无从其身上查出什么信息?
  而无论是强拆事件发生节点和事后当地官方通报中的倾向,还是事发至今当地政府不能确认强拆人员身份,以及央视报道的当地区政府急着表态说要给予赔偿,都让人将质疑靶心对准当地有关部门。若种种线索都指向当地政府就是这一事件的“局内人”之一,那可以肯定,此事调查不宜是“自己查自己”。不论如何,在质疑声四起的当下,当地政府都宜以必要澄清和自证,回应舆论关切。
  12. “六毒”书记,毒从何来
  据报道,1月8日,中纪委通报,武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崎琳被开除党籍。邓崎琳严重违反了号称最严处分条例的六大纪律,被网友们称为“六毒”书记。
  相比此前公众熟悉的以“五毒俱全”闻名的贪官,如湖北“五毒”书记张二江,被称为“六毒”书记的邓崎琳之“毒”,明显更甚。事实上,此“六毒”与彼“五毒”不是一个性质上的“毒”,并非仅是“生活腐化堕落”层面的“吃喝嫖赌抽”,而是对党纪条例所规范的六大党纪——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纪律的全面违反。
  从贪官个人角度看,同时浸染“六毒”的贪腐记录,堪称奇葩,但若回到贪腐寻租角度审视,这又没那么奇怪:像邓崎琳被通报的“六毒”之一“严重违反廉洁纪律”问题,就非其独有。据报道,在中央巡视组巡视的55家国企中,共有48家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内外勾结、吃里扒外,大搞利益输送”问题。
  要真正为国企负责人“祛毒”,说到底还需彻底祛除行政化、垄断化等深层痼疾,通过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让那些存在于蠹虫身上的“毒”在刮骨疗毒中被祛除。
  13. “选错老师扣41分”太任性
  据报道,日前云南某学院被曝现神考题:选错任课老师扣41分。从网友微博配的试卷截图可见,这是道“门槛题”——选择本学期《刑法分则》的任课老师。题干部分特别提醒:“本题答对不得分,答错扣41分。”也就是说,如果答错这道“门槛题”,将达不到及格线。这引发网友热议。
  你知道这门课的任课老师叫啥名字?知道,好,过关;不知道,直接让你“挂掉”。怎么看这都不像考试,反倒有点像恶搞。平心而论,任课老师有其自主命题权,这么做或许也是“无奈之举”——某种程度上,这能遏制高校中常见的学生翘课现象。事实上,这类考题之前也曾出现过,比如拿老师自己头像做试题考学生是否认识。
  学生“翘课”,当然不对。但不说有些课出现大面积逃课的根由,就说选择任课老师分数权重竟达到41分的试卷设置而言,未免有些任性过头:这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有多少考核价值?这种做法,或许能让任课教师在学生心中印象深刻,但那跟“知识驱动”也是两回事。
  14. 星战回到“新希望”的单纯气质
  【今日看片?《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我认为导演艾布拉姆斯此次最成功的就是把握住了最初星战三部曲的单纯气质,影片对老版星战六部曲的致敬和引用几乎无处不在:怪兽、酒吧、卢克的光剑、千年隼、原力锁喉、全息影像、歼星舰等等,让星战迷满满体会了一次怀旧。
  一进商场大门,我就开始跑,生怕自己迟到哪怕一分钟!前一阵看电影因为各种事情迟到过两次,但这可是《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呀!
  在2005年的第六部星战电影结束后,我以为一个传奇系列已经落幕,再也在银幕上看不到卢克、汉?索罗和莱娅公主等人的身影了。没想到迪士尼买下卢卡斯影业,星战系列也得以延续。当初JJ艾布拉姆斯接《星战7》导演时,我就感觉这活儿一定不好干:这是星战系列第一次不在卢卡斯的控制之下,你既要拍得让这个堪称全球粉丝最多系列电影的老观众满意;又要吸引年轻人;既要瞻前——与前六部统一,又得顾后——为新三部曲的后两部和外传做铺垫;风格上既不能完全照搬卢卡斯,又不能另起炉灶表现个人风格。商业、情怀、故事、角色、背景、特效、风格……所有这些都得恰到好处地融进《原力觉醒》中去。可比《星际迷航》新系列难拍多了!
  有点令我吃惊的是,《星战7》居然采用了几乎复刻第一部《星球大战:新希望》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关系:同样是偏远地区年轻人走上冒险旅程,成为英雄的故事;同样是双线叙事,最后两条线的主角共同合作毁灭死星;同样是一个飞行员、一个女战士、一个辅助者的三角角色关系,其中一对成为了恋人……影片对老版星战六部曲的致敬和引用几乎无处不在:怪兽、酒吧、卢克的光剑、千年隼、原力锁喉、全息影像、歼星舰等等,让星战迷满满体会了一次怀旧。
  作为一个星战迷,我有三次眼泪差点就下来了:看到汉?索罗在千年隼号飞船上忽然露面,对楚巴卡说“我们回家了!”还有美丽依然的莱娅公主与汉?索罗拥抱在一起!以及影片结尾处,女主角蕾伊面对着已经苍老但仍显得英气十足的卢克,递上他的光剑,画面转黑,音乐响起时!我认为导演艾布拉姆斯此次最成功的就是把握住了最初星战三部曲的单纯气质,没有像卢卡斯自己的星战前传三部曲那样过于华丽过于铺张——JJ表示过本片不会滥用CG特效,而会像前三部一样使用大量实体特效,就是这个道理。从还原度讲,本片确实很地道!
  自然,问题也不少:既然艾布拉姆斯选择了更多是“还原”而不是创新,那么影片就显得缺乏惊喜。单纯从商业大片角度看,片子拍得太平,缺乏有力的段落——这也是JJ一贯的毛病,其用美剧风格拍电影的结果就是处处小高潮,缺乏大高潮!三位新主角都缺乏交代和成长过程,不像当年电影中的卢克及安纳金,能看到其变化,角色弧线非常明显。女主角蕾伊的超强原力和黑人芬恩的逆天战斗力都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就算是为后面做铺垫,也总得交代一下——想想当年,卢克和安纳金的能力都给予了很好地说明,让你深信其不凡。
  此外,本片堪称贡献了星战电影有史以来最弱的大反派!这位凯洛?伦戴着头盔还能唬人,摘了一看像个富二代,缺乏反派慑人的气场和邪恶魅力!这样一比,当年被影迷猛打差评的海登?克里斯滕森(安纳金)简直成了演技派,至少骨子里杨过式的亦正亦邪气场就比这位强多了。结尾处这位反派与芬恩及蕾伊的光剑决斗显得颇为业余,既无当年欧比旺与达斯?维达生死对决时简洁的架势与气势,又无前传最后一部欧比旺与安纳金火山死拼的猛烈和凶狠。
  总的说来,我对这部《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仍然是欣喜大于失望的!想想看当年前传第一部也拍得非常平庸,堪称六部曲中最差的一部。本片总体上比前传三部曲有味道多了。就算换上卢卡斯自己来拍,也未必能让粉丝和普通观众都满意——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内的星战气氛远远无法和北美相比,导致本片在北美口碑相当不错,很多国内观众却因为没感觉不吃这一套。
  太空歌剧式的科幻电影今日已属少见,《星球大战》系列显然是最值得发展下去的此类科幻片了!尽管千年隼号已经老迈,尽管它起飞得跌跌撞撞,尽管船员已经换人,但我相信“原力与你同在”,前方,是新希望!
  □电子骑士(影评人)
  15.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与“原力”同在?
  “原力”似乎是过去几十年间好莱坞电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向哲学真理的逻格斯、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历史的反复、中心和边缘的更替,也承载着科学与幻想。它的深邃内核和奇幻色彩,提供了各个智力和年龄人群的可解读性。
  2015年12月18日,《星球大战7》北美上映,《生活大爆炸》的主角谢耳朵和艾米迎来他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距离他俩初次会面已经有6季之远。
  美剧中迷影文化泛滥得有些让人惊讶,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星球大战》系列,在CBS的《老爸老妈的浪漫史》里,Ted每年都要看一遍《星球大战》,Barney叔叔家里赫然立着一个真人尺寸暴风兵的模型,另一个角色Matthew更是一语中的:“全世界没有看过《星球大战》的人,只有《星战》里的角色,因为他们就活在《星战》里啊!”
  有一段88秒的广告片,拍摄了所有星战迷在《原力觉醒》预告首发时在电视机和电脑前的反应,这似乎模仿了阿巴斯《希琳公主》的思路,但我们都清楚这不是装的,喊出OMG和各种抹眼泪都是他们的真实反应。
  《星球大战7》这部重启之作召回了电影配乐的一代宗师——约翰?威廉姆斯,他曾凭借1977年的星战首部曲拿下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配乐。1982年的《E.T.》中,他与斯皮尔伯格双双致敬了《星球大战》——在万圣节的段落里,广场上走过化妆的尤达大师,威廉姆斯则为之植入了《星战1》的经典旋律。
  毫无疑问《星战》的重启就是一个年度事件,美国总统丢下记者直奔影院,电影票成为亲朋好友之间的流行礼物,各种星战主题广告琳琅满目,衍生纪念品利润丰厚。提供午夜场的影院近乎满座,各种人物Cosplay和光剑闪烁,首映日显然成了一个全民的狂欢节,当片头字幕出现,威廉姆斯的配乐响起,整个影厅掌声雷动。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在香港,这部年度巨制就被本地的《叶问3》狠狠逼退。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为何《星球大战》系列让北美观众如此疯狂,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全民式的迷影情境?
  “原力”可供各年龄人解读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西的迷影情境是有差异的,西方人的迷影是主题式的,而中国则是追星式的,西方人痴迷的是题材、事件和人物,《星战》《哈利?波特》《魔戒》等作品都符合这一标准。当然《星战》系列拥有哈里森?福特这位天皇巨星,但《新希望》投产的时候,他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木匠,《星球大战》之所以成为北美迷影文化的标杆,最重要的是他足够好,并且成为了全球电影业的一个转折点。
  这种改变就是“重返古典时代”,华丽的乐章、大众娱乐性、动作和空间的拓展,它启用的新科技和绿幕技术,让电影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乔治?卢卡斯唤回了人们拍摄“bigger than life”的大制作的野心,也宣告了新好莱坞的诞生。在当时,大部分的电影巨匠已经去世,斯坦利?库布里克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导演,但在看过《星球大战》之后,他认为乔治?卢卡斯足以和自己比肩而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曾被虚无精神所占据,嬉皮遍野、商业凋零,人们沉浸在肯尼迪死亡和越战的伤痛中,电影进入一个漫长的伤痕、病态、偏执狂的时代,然而《星球大战》的出现,将全民从这种抑郁和伤痛中解放出来,正如首部曲《新希望》这个标题一样,象征的是一种积极欢乐的精神,它的关键词就是梦想、乐观和力量。卢卡斯让人们深信原力(Force)的存在,也令影迷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之后,好莱坞步入了商业正轨,《星球大战》作为迷影文化的标杆,代代相传。
  这种迷影文化甚至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国际事件,电影演员出身的里根在《星战》首部曲上映4年后成为美国总统,而他随后就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最终拖垮了苏联),虽然该计划最终被证明是一场彻头彻尾“骗局”,但在当时,它就像电影一样,让全人类产生了真实的幻觉。
  “原力”似乎是过去几十年间好莱坞电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向哲学真理的逻格斯、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历史的反复、中心和边缘的更替,也承载着科学与幻想。它的深邃内核和奇幻色彩,提供了各个智力和年龄人群的可解读性,于是,《星球大战》成为北美观众的一个文化图腾,并奠基了之后四十年颠扑不破的迷影情境。
  老三部曲至今都是检验星战迷的唯一标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观众曾是该系列最疯狂的观众,而对80后来说,《星战》是珍贵的童年宝藏。在北美家庭消费模式下(父母的最爱很容易影响下一代)——即使90后观众也并不偏爱1999年重启的前传。老三部曲作为英雄时代的乐章,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终结。
  老三部曲之后的影片都是顺应市场、顺应迷影情怀的产物,星战前传完成了数码特效替代模拟特效的历史,这种渐进的革新,就像今天BB-8重演R2-D2的角色,一个系列既跟随着前作,同时变得更加圆滑,但星战系列作为迷影文化始终贯穿着形式崇拜,正如光剑作为一种优雅崇高的艺术形象之神圣性。当然,《星战》已经不再是今天唯一的现象级电影了,但在这些巨制之中,它仍然保持了自己的贵族气质,它经过古典、传承和改变,见证了技术变革的历史。
  16.文字马赛克分类:评论 02:30:24来源:新京报
  1月3日,安徽太和县5岁女童被两个骑摩托的男子当街抢走,引发多方关注。6日,三名嫌疑人被抓获。随后认证信息显示为中国警察网安徽站官方微博的@中警安徽,公布了抢女童嫌疑人的照片,三嫌疑人面部马赛克处理成为亮点。因为这个马赛克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而是在嫌疑人头上直接打上“马赛克”三个字。
2016高考作文备考新作文素材:“新京评论”2016年1月号第6辑
  2. 快播案:法治和舆情当以正义为交点
  3. “黑老大成人大代表”是黑恶基层渗透
  4. 婚检验出艾滋,医院岂能向配偶隐瞒
  5. 甘阳被打,没有理由叫好
  7. 民意调查怎会有“标准答案”
  8. 王欣是互联网“混沌年代”的代表
  9. 大国政治退潮后的中东乱局
  10. 摇滚变色龙人生已足够传奇
  11. 鲍伊用什么影响中国?
  12. 化解医保支出压力,别先打民众主意
  13. 转“卖”疾病类贴吧,给医托钻营之机
  14. “直播造人”:二次元也不能挑战法律
  15. 一个大学院长的权力有多大
  黄集伟专栏(1月4日-1月10日)
  ●聊天时我脑内的弹幕已厚到看不见人了
  释义:语出知乎,讨论“跟没常识的人聊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时,知友卜生发言:“1、这个世界上比憋屎憋尿更难受的是憋住不翻白眼;2、聊天时我脑内的弹幕已厚到看不见人了”。“脑内弹幕”一词实新鲜别致——像“腹黑”的视觉版?像“吐槽”的加强版?
  释义:网路熟词,特指那种在用手机或PC打字时经常手误,不是打错字,就是表错情,不是发错言,就是说错话、办错事……情急是原因?事儿多是原因?多任务是原因?又或者,食指半径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释义:“所谓的‘绿色泡泡’其实指的是苹果的短信处理方式。当iPhone通过苹果的iMessage服务成功把短信发送到另一台iPhone上时,文本框所显示的背景颜色是蓝色……当iPhone向非iPhone用户发出短信时,文本框的背景色就会变成绿色——但有些人却十分厌恶这种绿色”。“绿色泡泡”与“蓝色泡泡”间这种由手机设定引发现实歧视,反证出技术本身也隐含人文基因?
  ●愿快递最快到达你手中
  释义:语出饭友王金牙儿:“据说辞旧迎新之际必须要感性,必须要逼格,必须有淡淡的唏嘘与温情。好吧,2016年,愿快递最快到达你手中,愿承诺与爱不再被辜负,愿所有初心坚定依旧,愿树和云层摇曳生长,愿目光与街角洒满温柔,愿你的旅途上,有山川、大海、歌赋,而爱的人,就在你的身旁”……这类年末祝福多半应景应时而来,多半会虚虚虚成鸡汤,而这一则务实到有“快递”,务虚到有“歌赋”,虚实兼备,喜欢。
  我一直在找借口喜欢这个世界
  释义:语出编剧史航微博,岁末年初,心绪繁复多端,史航这则戏言般的“找借口”,让人更多唏嘘喟叹。整个句子将“喜欢+世界”这个动宾词组框定于“借口”的限定之中,其勉强、为难直至勉为其难缓慢洇出,打湿我们心里趋向无限辽阔的不甘和不屑,搅拌在一起,滋味繁复难言。
  2. 快播案:法治和舆情当以正义为交点
  快播案上舆情、技术与司法交织的局面,对网络时代的司法践行提出要求:要秉持司法独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挥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