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正在同学到美国留学要送点啥的同学 交流下 最好刚去的

原标题:英语不好的人能去美国留学或者做交流访问学者吗?

英语不好能不能去美国留学或者进修呢?金东方美国留学部的团队不但促成了一位英语基础很差的客户去美国以交流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美国进修,而且还帮助客户争取到了带陪同翻译的机会,而且还是美国鼎鼎大名的波士顿大学!这充分说明了,美国留学存在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方法,如果您想去美国留学进修却苦于英语能力不强,也不用苦恼,或许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呢?

我的这位客户是某个寺庙的住持,不擅言谈、不会英语,想申请美国大学的交流访问学者。经过19天不间断的努力,终于给这位客户拿到美国名校神学院首屈一指的波士顿大学的邀请函。由于也是首次进行宗教方向的申请,有些呕心沥血的经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由于这位客户不擅言谈、不会英语,因此给我提供的材料也是寥寥无几。大家知道人要包装,就算你实力超群,但是不会展示给别人看,也不会有伯乐相中你。我经过多方咨询,包括进入该住持所在寺庙的网站进行查询,找到了这位客户所进行的一些活动,精挑细选,用心雕琢,为他完成了一份高质量的CV和Cover Letter。选校方面,我也是费尽心思,仔细查看每个大学神学院的介绍(很多都是视频介绍)为他量身定做挑了很多适合他的大学,然后就开始联系了。后来发现,为他找的这些学校基本都得到了很积极的回复,包括后面的哈佛大学,但是因为前面波士顿大学已经发了邀请函,最后就只能忍痛割爱了。联系的过程波澜不惊,很多都石沉大海,但是贵在坚持,现在想起来,波士顿大学我如果不是重复三次给对方发送邮件,也许这只鸭子就要飞了。

波士顿大学的教授们非常热情,主任、副主任以及我联系的那位教授都对客户表示出了热烈的欢迎,他们看到有和尚申请访问学者就如同捡到宝一般。跟客户签约之后开始联系的第19天,邀请函就非常顺利的下来了,我们没有犹豫也就顺利的接受了波士顿大学的邀请。之后,令人惊喜的是,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雪城大学、弗吉尼亚大学、西来大学都对客户表示出了积极的回复。

我这里想要说的呕心沥血,是后面联系签证。签证部分由金东方资深金牌顾问——赵颖老师负责,我也随时进行跟进。由于这位客户完全不会英文,因此签证如果用英文肯定就挂了,我们想跟波士顿大学商量采用中文签证,前提条件是大学必须要出具一份声明允许客户用中文签证。大家应该知道,美国的制度森严,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因此不管我们如何跟对方交涉,对方始终不肯让步,对方甚至不能理解为什么来美国学习而不会英文,而我最后还准备给对方打电话希望能给个回复。一来二往,就是几十封邮件啊,不过还是那句话,贵在坚持。再加上赵颖老师在这方面的专业,她找寻了很多官方的文件来支持客户用中文签证,最终对方同意了我们的要求,客户也得以顺利进行中文签证。这里有个小插曲,签证那天,听客户说,签证官就问了一个问题:你是和尚吗?然后就顺利通过签证了。

虽然过程艰辛,但是最终帮助客户拿到美国理想名校的交流访问学者邀请函并顺利获得签证才是我们最愿意实现的。细致与专业是我们的服务理念,欢迎意向赴美进修的中青年教师、学者和各行业才俊,和金东方联系、共同努力申请美国名校交流访问学者的研修机会。

原标题:出国留学对普通人的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网友: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留学生中有这么一部分群体,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来自普通的三线城市,一路披荆斩棘,靠着优异的成绩,漂洋过海赴美攻读学位。

这些学生,他们本以为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没有任何后援可以依靠,唯有努力奔跑。

那么对于每年上百万的留学生来说,出国留学到底是一段怎样的旅程?真的对人的影响有那么大吗?

出国留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可能帮助我达到了我的原生阶层一辈子也无法达成的水平。

我是武汉人,然而我的父母是我们城市里收入可以说在底层的那一类人,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过得极其简朴,此处按下不表。

我们家到我高考那一年是这样的情况,负债7万,无存款,父母二人收入总和大概3000人民币。

我高考考上了武汉大学,当时的学费是4800还是5800一年,住宿费和其他杂费加一起可能2000不到,我妈妈原本想给我800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我坚持只要了600,我原本想的是在校内可以勤工俭学做点兼职,这样能减轻点父母负担,要知道200块他们能过一个礼拜了。

可能这所有的钱加在一起对于我们城市的寻常家庭并不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尽管如此,我的父母仍然为我的学费发愁,最后是我小姨借了我1万元去注册的。

然而改变我命运的事情发生了我入学后参加了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的选拔考试,并且成功被录取。当时全国有13所我985高校有这个项目,全国录取了300来个人,我们学校录取了30个。这个项目基本解决了我们家的所有问题:它包括了4年在新加坡的学费,每个月500新币(大概2500人民币)的生活费,住宿费以及保险

后来的一切也就顺风顺水,大二的时候去了欧洲交换半年,游历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捷克西班牙瑞典和挪威。大三暑假去了美国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亚太总部实习。大四结束以一等荣誉学位毕业并且入职美国另一家500强的fintech公司亚太总部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如今已经是衣食无忧,短假期可以去东南亚著名海岛,长假期可以去欧美澳大利亚。并且我终于在我家乡买了一套小房子给我父母住,签合同的时候我妈妈都快哭了,她说这辈子不是和奶奶住就是和外婆住,从来没有自己住过。

如今再回头想,假如我没有新加坡政府奖学金这个项目支持我出国,我在原来的大学,以我父母无权无钱的背景,我大三不太可能找到好的实习,毕业也无法进好的公司,更不提像其余答题的同学一样受家庭资助去留学读硕士。

对比我原来大学的同学,我已经非常幸运了。即使也进入500强成为了工程师,以那时的工资水平我也不可能迅速自立并接济父母。而这一切可以说都是由于新加坡奖学金项目,我衷心的感激她。

也许对于家庭财力雄厚的同学而言,新加坡只是他们眼中一个鸡肋的跳板,无法与梦想中的英美相比然而这却是我们普通孩子的一棵救命稻草!

不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种开眼界

以下仅仅是我个人的体验, 我之前三年呆在香港,然后现在在德国:

  的确开阔了眼界,这里说的眼界不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种开眼界。

其实香港/德国的繁华并不能打动我,甚至让我想笑。而是见识了各色各样的人,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我对“人类”更加熟悉了,以前我多少对于“歪果仁”抱有某种幻想,现在没有了。看见了不同的人,但是遇到了相同的人性,我对于祖国/世界的未来反而抱有信心了。

  看见了不同的文化/语言/文化/生活后,我变得更近坚定而开放,内心也越发的成熟。

遇到和我认知相左的事情,我也能比较冷静的分析和处理。不是简单被意识形态和情绪所左右,而是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一点,让我能更温柔而坚定地面对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我一直觉得内心的改变,认知的改变才是最大的改变。而留学这件事确实改变了我的内心,不是说“外国”就比“中国”好,而是因为“它不一样”,人所处环境不变,人很难真的改变。

德国和香港不同,食物真的不和我的胃口,所以我开始每天给自己做饭,虽然这件事挺浪费时间的,但是居然让我变得更自信了。因为我更确实地有一种把握了自己的生活的实际感,我也确信厨艺对我未来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也开始健身,也算是环境所迫吧。结果来说,我的肌肉变得发达了,连人鱼线都有了,身体非常健康,几乎不会有疲劳感。这两件事对我的健康影响肯定会有长远的影响。

最大的功课和收获,我想就是独立

离开家庭的呵护陪伴,第一次了解到了除父母外“监护人”的概念(当时由老师担当)。所有的决策,大到读文还是读理,选择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小到各种琐碎日常的处理,由于家人离你的生活环境太远了,只能给基于他们经验的一些建议,最终还是靠自己。学会如何做选择的过程,其实是最宝贵的。

混迹于一堆金融精英中而不走寻常路自己找机会上节目做主持演话剧,唯一一个干了媒体;一次次去大家都觉得危险脏乱又吃不饱饭的地方旅行,做一些看起来没用的事;在很容易拿到国籍的时候毅然辞职回了国,再到离开带光环的稳定工作,跨界去创业...

而独立的另一个层面,就是懂得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出国前,我也是个几乎来者不拒的“大好人”,吃亏也不愿跟人起争执。但渐渐的在磨砺中,我更加会有自己的边界,遇到不公的事绝对为该争取的权益争取到底,有明确的立场和想法,敢于表达。

没留学的话,我应该现在是从国内某三本毕业,大学就开上了10万左右合资车的小开吧。5-6套房子也是不在话下的。那个时候,08年,家里有些存款,准备在南京江北投资2套房子的(08年房价4500一平,现在江北2万+)

后来这笔钱用来了给我留学。现在在国外平淡地生活着。有了小车,(依然还是国内10万加合资车水平)刚准备买房(发现贷款额度不够高,墨尔本的房价还在蹭蹭涨T-T)

用国内两套房子换来了:

你问我值不值?我觉得值。

这么多年,除了上述物质上的东西。我学会了体谅父母,学会了自己生存,感受了人间冷暖,更让自己独立了起来。

要知道之前在国内的时候,银行办卡都没自己去过。出国前我被父母保护的太好了,让我像一个巨婴。

我想,留学对于我来说,比在国内做一个小富即安的经济适用男,我更满意现在的自己。

提到父母,现在我和他们的情感和相处状态,都比以前更好。比起刚留学时候情感的不舍。现在的他们理解了我,也尊重了我的独立人格。不再横加干预我的选择,也不再为我瞎担心。

那是因为我向他们证明了我已经长大。他们也在某个时间点找到了属于二老自己的生活。我们双方的精神状态都比以前更好了。我拥抱了自己的人生,他们也欣慰于我的长大,对于出国,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想,真正的孝道,不是以陪伴父母为借口去逃避独立,继续依赖。而是告诉他们—这是我的人生,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谢谢爸妈。我想天下父母对于儿女最大的期待也莫过于此吧。

他们辛劳了一生,不应该继续去为我这个巨婴再操劳白头。而是他们也可以放心地去拥有自己剩下来的人生吧。

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步举动

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步举动。这也是我后来一直在鼓励很多留学生留下来的原因。

正常来说,如果我不出国,我在国内读的是土木工程,按照同学的评价发展水平,现在估计也是在2-3线城市安家,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但是可能也比较辛苦,会常常出差。直接用钱来衡量的话,应该是年薪在20万左右。 主要头疼的还是孩子的教育和医疗问题。 如果没有买房的话(likely),现在应该压力还是很大的。

大三的时候选择出国还是很有魄力和勇气的, 06年的时候美国大学的学费和现在差不多,可能还贵一点点(当时的汇率是1:8)。主要是家里穷,父母在我决定出国的时候,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20来万给我,算是我的所有留学的费用。

我知道我拿着这钱在美国我不只要赚生活费,第二年的学费也得自己去弄。 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 我就一个想法,我可以赚到学费,我可以找到工作。

后来在美国的前两年应该是我人生当中最辛苦,压力最大的两年,学过修车。在中部读书,坐火车到纽约买出事故的车基本完成自己的维修后开回中部卖给别人,运气好的时候一辆车可以赚4000美元到6000美元。

 因为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赚钱上面,而且课程压力又及大,每个学期都是18个学分,第一年结束后我GPA不到3.0。但是我总算是把第二年的学费给赚到了。 还能贷款买个房子出租给学生和自己住。 

去美国的前两年是最有激情和最能吃苦的。 我清晰的记得我刚到美国的第一周,感觉什么东西都好贵,吃了一周的cup noodle和饼干。

后来研究生为了拿全奖,也是一个一个老师的问,而且不止问一次。 整个学院都被我问过好几遍, 最终还是有老师不嫌弃我的低GPA,和没有GRE的情况下给了我全奖(让我帮他做了一个夏天的实验,还给了我一小时15-20美元的工资),这是我非常重要的一步,不然我觉得我很难在美国呆下去。 我至今还是非常感谢那个教授的。

2010年毕业的时候,经济危机,但是当时的我居然拿到了纽约一家比较大公司的offer。当时,中国留学生唯一的一个,算是院里面的留学生中不小的震动。后来的路就比较顺了。 包括后来的转行,去咨询公司BCG。 直到从bcg辞职出来之前,工资也拿到了20多万美元。

现在拿了绿卡,在美国也有几处物业,国内前两年也买了一套房子, 能开S550,想去哪里度假一般都能去,不太需要担心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因为,不出意外,孩子应该会在美国生)。

我觉得我是一个资质一般的人,包括现在英语都没有说的特别利索。 大部分的人如果做好奋斗的准备,美国是给你非常大的机会的。

多元化的人生价值与取向观念。

很难说对一生的影响。就说对现在吧。毕竟我也只是出生于94年的年轻人。

为求学走过的城市:成都,香港,高雄,旧金山,厄巴纳(算是大芝加哥地区)。

这五年走过的城市还有:北京,上海,深圳,无锡,苏州,常州,南京,杭州,宁波,台北,纽约,首尔,华盛顿-北弗吉尼亚,迪拜,洛杉矶,圣何塞-硅谷。

以及,教大家一个诀窍。对于大多数985大学来说,早点考托福。以及关注你们学校教务处国际处团委一类的网站。相信你可以靠着这个拿到大量的机会,尤其是大量被资助的机会。

自信是一个精力十分旺盛而且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我不敢说我究竟相比留在国内读清北的同学究竟优秀在哪里。当然我可以自信的说本人本科期间的成绩,科研和社会活动直博清北问题不大。

我也自信自己取得今天的一切绝非曾经考研的同学说的“轻而易举。”(在一个中西部大学,屌丝工科专业我也承认我是家境背景不错的人。而且我至少来自一个二线城市)。我本科生时代和数学基地班学数学,和物理拔尖班学物理。

但是内心面对任何成就与挑战都能波澜不惊。这一点我颇有信心。即使读书还不够万卷,但万里山河毕竟是饱览过的。

而且可以在任何面试里自信的说,我能适应长期的海外出差。

可能也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原来在全世界各个地方有各种各样精彩的生命与活法。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以及理解,对生命也有不同的定义与理解。这是18岁的那个我完全无法理解和想象的。

可能这也是美国的大学与社会教给我的东西之一吧。“Just don't judge,”多元化的人生价值与取向观念。其次也更加清楚要享受更精彩的人生,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需要“knowledge,”也需要“labor"精于自己的学业,也准备好在事业中面临一切挑战。

留学生活是个人的,是独一无二的,出门在外,冷暖自知。

出国留学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多了见识,多了选择。想留下的留下,想回家的回家,想前行的前行,不管选择什么,都要付出努力,终有一天会有回报。加油~!

我的留学生涯——纽约前半场, 巴黎后半生...

母亲一句话,留美女博士跳楼自杀...中国式父母有多可怕

杨澜:留学就是大写的苦逼,但却改变了我的世界

哈佛大学研究:你的另一半,就是你的阶层!

英国恋爱专家:女生要主动,不然等来的可能是渣男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学到美国留学要送点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