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方式的干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什么

【摘要】:目的:提高对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HSTCL伴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并对HSTCL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学与免疫表型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文献复习。结果:HSTCL的病因不明,表现为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病理示瘤细胞弥漫浸润肝/脾脏红髓血窦、骨髓血窦;免疫表型分析示瘤细胞表达CD2(+)、CD3(+)、CD7(+/-),CD4(-)、CD5(-)、CD8(-)、CD57(+/-),TCRγδ或αβ阳性,常表达NK相关抗原CD16、CD56,多表达细胞毒性颗粒蛋白TIA-1,而粒酶B、穿孔素常为阴性;PCR可检测出TCR基因重排;可有7q等臂染色体异常。联合化疗效果差,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后运用2-deoxycoformycin,CD52单抗的运用等只在个例显示出良好疗效;脾切除的远期疗效不佳。结论:HSTCL临床罕见,特征性的肝、脾、骨髓窦内瘤细胞浸润,结合免疫表型检测,PCR检测出TCR基因重排等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


张爽;农琳;任雅丽;李挺;;[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王微;遆红娟;农琳;张爽;张莹;李挺;;[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4期
苗英;祁秀敏;黄春鑫;王爱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刘恩彬,陈辉树,杨晴英,方立环,李占琦,冯四洲;[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王海霞;朱曦;幺改琦;;[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年05期
鲜仕蓉,郑仕诚,杨正兵,肖俊尧,欧阳钦,王玉芳;[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郭勇;周木秀;文显梅;付军;余龙;郭敏;;[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张秀茹;陈桂秋;童春容;卢一艳;;[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02期
高子芬,李继刚,侯亮,李宁,杜娟,廖松林;[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李挺,尹洪芳;[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高晓宁;唐锁勤;刘英;王建文;;[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年06期
蒋莉莉,刘卫平,廖殿英,李甘地,鲁昌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皋岚湘,丁华野,严庆汉;[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竺晓凡,邹尧,陈玉梅,张丽,徐茂强,郝玉书;[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11期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肝炎重度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补肾退黄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探讨“重病入肾”的新病机认识,补肾退黄方治疗慢性肝炎重度及慢性重型肝炎的作用及其机理,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肾虚黄疸”证的生物学基础,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病毒性肝炎乙型患者符合西医慢性肝炎重度或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中医符合“肾虚黄疸”证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西药及西药+补肾退黄中药治疗。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量化指标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并收集观察患者血清。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生长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留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术中血清(简称人工肝血清)。在MSCs培养基加入人工肝血清,分为不含胎牛血清及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两组,每组使用不同浓度的人工肝血清与MSCs共培养,使用MTT法测定培养MSCs各组吸光度值,反映各组细胞增殖情况,以获得较适合大鼠MSCs增殖的含药血清浓度。 采用临床符合“肾虚黄疸”证患者血清与大鼠MSCs共培养,实验分为4组,A组:正常血清对照组;B组:入院时患者血清对照组;C组:西药治疗组;D组:西药+补肾退黄治疗组。血清与大鼠MSCs共培养8天,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同时使用MTT法测定各组吸光度值以反映各组MSCs生长情况,并以其吸光度(OD)均值绘制大鼠MSCs生长曲线。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 结果: 治疗前,西药组及西药+补肾退黄组临床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西药加补肾退黄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其症状积分(8.37±1.99)低于西药对照组(10.13±2.4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TBiL均有下降,较治疗前水平(西药组300.33±45.04;西药+补肾退黄组322.35±72.26)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西药组(247.15±78.90)与西药+补肾退黄组(274.25±96.29)之间TBiL无显著性差异(P>0.05)。 含15%、17.5%、20%人工肝血清的无胎牛血清L-DMEM培养液相对空白组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P<0.05);人工肝血清浓度为7%、8%、9%的含10%胎牛血清L-DMEM培养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d左右形成细胞集落;约6d左右后集落周围见较的多角形细胞生长;约7-8d形成较大的集落单位,集落中央为团状圆形未分化细胞,周边多为多角形的细胞,胞浆丰富,呈辐射状排列。 A、B、C、D四组的OD值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变化趋势线基本上为先向上升,升至平台期后稳定或轻微回落。不同组别在不同时相其OD值的变化趋势相近,但其变化幅度不同:空白组最先进入对数生长期,其OD值明显上升,并于6d基本稳定;西药+补肾退黄法组及西药组于3-4d进入对数生长期,西药+补肾退黄法组较西药组上升更明显。入院组升高不如其余3组明显,且于6d进入平台期。第3-7天西药+补肾退黄组与西药组比较吸光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 结论: 慢性肝炎重度或慢性重型肝炎在病程进展中可出现“肾虚黄疸”证,“补肾退黄”可提高其临床疗效。 慢性肝病在病程进展中除“久病入肾”的病机认识外,尚有“重病入肾”的新病机认识,其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骨髓干细胞转化肝细胞等肝再生机制密切相关。 慢性肝病患者含药血清与大鼠骨髓干细胞共培养是一种可行的实验新方法。“补肾退黄”含药血清有利于大鼠骨髓干细胞增殖。 将慢性肝病患者含药血清与骨髓干细胞增殖、转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病(慢性肝病)一证(肝肾阴虚、肾虚黄疸,等)结合的证候本质研究的新研究思路与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学位授予年份】:2008


高普军,朴云峰,郭晓林,雎大员,任波;[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罗飞,许建中,王序全,谢肇,代飞,何清义,尹芝华;[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6期
施晓雷;丁义涛;仇毓东;谢婷;朱章华;李雷;陈蕾蕾;;[J];肝胆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王冠勤,董林青,王长宏;[J];国医论坛;1997年05期
兰少波;李瀚旻;罗建君;厉晶萍;;[J];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08期
唐微,朱明磊,宋明华;[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雷军,程腊梅,谭孟群,王绮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李瀚旻,张六通,邱幸凡,梅家俊,王平;[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何忠杰;方驰华;马俊勋;杨丽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朱启星;马泰;涂登云;沈彤;丁锐;;[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6期
吕晓云;蒲晓丽;朱玉真;白德成;王敏;;[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4期
刘家仁,庞永珣,张尤恩,范春,王贤珍,朱振岗;[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4期
杨敬博,王立国,金笛,何国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4期
梁文珍,陆耘;[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吴晓峰,刘苏;[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潘天慧,李伟莉,李大剑,陆耘,周军,刘春丽;[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陈玉英,张唐颂,陈马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沈世人,苏颖,黄秀清,谢左孚,高频;[J];癌症;1992年03期
于晓凤,睢大员,吕忠智,孙文娟;[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宋健红,赖世隆;[J];中国医药学报;1987年05期
赖世隆,曹桂婵,梁伟雄,谭分来,卢丽萍,宋健红,谢红;[J];中国医药学报;1988年06期
陈国林,潘其民,赵玉秋,陈泽奇,黎杏群,傅孟如,欧阳晓光;[J];中国医药学报;1990年01期
李瀚旻;高翔;周密思;;[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2期
张正,许向东,杜绍财,孙炎,陶其敏,李荣芷,何云庆;[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林晓明,冯建英,龙珠,王绯斐;[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艾国平,粟永萍,闫国和,冉新泽,刘晓宏,罗成基,程天民;[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毒性肝炎传播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