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之物收归国有,望各位网友鉴定一下

习题题目 21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余建中辛巳,始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
,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数日。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事铅椠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
,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卷部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注:①半千钱:五百铜钱。②铅椠(qiàn):校订古书。③簏(lù):竹箱。
A.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凡:总共
C.亦复脱衣市易:交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夫妇相向惋怅数日假舆马,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竭其俸入事铅椠臣供养无主
C.以中否角胜负,饮茶先后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之声义
D.葬毕,余无所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书籍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会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至于茶倾怀中,更见夫唱妇随融洽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丈夫遗物遇乱丧失殆尽,给作者沉重打击,但她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本文的语言疏秀淡雅,任凭胸中的一腔真情勃涌流淌,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酌“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4分)    
②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3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3-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金石录》后序李清照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①,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②。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③,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卷部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节)注:①半千钱:五百铜钱。②铅椠(qiàn):校订古书。③簏(lù):竹箱。【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凡:总共B.始归赵氏归:出嫁C.亦复脱衣市易易:交换D.遂尽委弃委:委托【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_A.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竭其俸入以事铅椠臣以供养无主C.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D.葬毕,余无所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书籍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B.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会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至于茶倾怀中,更见夫唱妇随融洽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C.丈夫遗物遇乱丧失殆尽,给作者沉重打击,但她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D.本文的语言疏秀淡雅,任凭胸中的一腔真情勃涌流淌,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酌“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4分)____②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3分)__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委”在这里应解释为“舍弃,抛弃”。理解“委”的意思,后面的“弃”是关键。
试题分析:A项,助词,句中停顿/代词,的人;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C项,动词,作为/介词,替;D项都是动词,往,到。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只是表层意思,深层含义是作者无可奈何,宽慰自己之语。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也、乃、者、云”这些标志性的虚词,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朔望”解释为“初一、十五”,“谒告”解释为“请假”,“质”解释为“典当”;第二句中“穴”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挖洞”,“负”解释为“背”。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以上《金石录》三十卷是什么?是赵侯(封爵之一)德父(赵明诚的字)所著的书。上自三代,下至五代之末,这些见之于金石镂刻的文字共二千卷。
我在建中辛巳年间,嫁到了赵家。明诚当年21岁,还在太学当学生。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典当衣服,得到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来。两年以后,明诚出仕做官,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后来偶尔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一代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也很不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再宿为信),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明诚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川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较量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甘心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一辈子!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
到了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做了淄川太守,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粱,多余的物品既不能全部载去,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这时青州老家,还锁着书册什物,金兵攻下青州,这十几屋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高宗建炎夏五月,皇帝有旨任命他知湖州,需上殿朝见。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冒着炎署,感染成疾。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来,取笔做诗,绝笔而终。把他安葬完毕,我茫茫然不知到什么地方是好。
想到明诚有个做兵部侍郎的妹婿,此刻正作后宫的护卫在南昌。我马上派两个老管家,先将行李分批送到他那里去。谁知到了冬十二月,金人又攻下南昌,于是这些东西便全数失去。我把它们搬在卧室之内的,可谓岿然独存的了。这时高宗皇帝正驻跸在台州的章安镇。于是我跟随御舟从海道往温州,复赴越州,又到杭州。把家里所有的青铜器等古物全部拿出来,准备向掌管国家符宝的外庭投进。我赶到越州,皇上已驾幸四明。我不敢把东西留在身边,连写本书一起寄放在剡县。后来官军搜捕叛逃的士兵时把它取去。所谓“岿然独存”的东西,无疑又去掉十分之五六了。惟有书画砚墨,还剩下五六筐,常常藏在床榻下。在会稽时,我借住在当地居民姓钟的人家里,突然一天夜里,有人在墙上挖洞背了五箱离开。我伤心极了,决心重金悬赏收赎回来。所谓“岿然独存”的东西,这时已去掉十分之七八。剩下的一二件残余零碎的,有不成部帙的书册三五种。平平庸庸的书帖,我还象保护头脑和眼珠一样爱惜它,多么愚蠢呀!
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然而有有必定有无,有聚必定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金石录》后序李清照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金石录》后序李清照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①,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②。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③,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卷部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节)注:①半千钱:五百铜钱。②铅椠(qiàn):校订古书。③簏(lù):竹箱。【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凡:总共B.始归赵氏归:出嫁C.亦复脱衣市易易:交换D.遂尽委弃委:委托【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_A.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竭其俸入以事铅椠臣以供养无主C.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D.葬毕,余无所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书籍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B.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会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至于茶倾怀中,更见夫唱妇随融洽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C.丈夫遗物遇乱丧失殆尽,给作者沉重打击,但她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D.本文的语言疏秀淡雅,任凭胸中的一腔真情勃涌流淌,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酌“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4分)____②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3分)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金石录》后序李清照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①,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②。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③,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卷部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节)注:①半千钱:五百铜钱。②铅椠(qiàn):校订古书。③簏(lù):竹箱。【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凡:总共B.始归赵氏归:出嫁C.亦复脱衣市易易:交换D.遂尽委弃委:委托【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_A.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竭其俸入以事铅椠臣以供养无主C.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D.葬毕,余无所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书籍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B.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会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至于茶倾怀中,更见夫唱妇随融洽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C.丈夫遗物遇乱丧失殆尽,给作者沉重打击,但她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D.本文的语言疏秀淡雅,任凭胸中的一腔真情勃涌流淌,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酌“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4分)____②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3分)____”相似的习题。

习题题目 17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8.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要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
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
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
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10年。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
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4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A.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这需要一个学者的高度,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体现了他的毫不妥协的文人精神。
B.“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这是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时说的。他的学术操守与当时的政治氛围格格不入,但他依旧保持独立的见解。
C.《柳如是传》将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晚年的陈寅恪就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
D.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展示了陈寅恪独立坚持的一面,主张学术研究必须摆脱意识形态等观念的影响。
E.纵观全文,传主的精神可以概括为: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慕名利,坚守独立的人格和学术操守:潜心治学,死而后已。
【小题2】文章题目说“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联系全文,说说他的一生是怎样奉献于学术的?请分点作答。(4分)
【小题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6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2-福建省双十中学高三高考热身语文试题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柳青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要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10年。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4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5分)A.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这需要一个学者的高度,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体现了他的毫不妥协的文人精神。B.“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这是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时说的。他的学术操守与当时的政治氛围格格不入,但他依旧保持独立的见解。C.《柳如是传》将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晚年的陈寅恪就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D.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展示了陈寅恪独立坚持的一面,主张学术研究必须摆脱意识形态等观念的影响。E.纵观全文,传主的精神可以概括为: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慕名利,坚守独立的人格和学术操守:潜心治学,死而后已。【小题2】文章题目说“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联系全文,说说他的一生是怎样奉献于学术的?请分点作答。(4分)【小题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6分)...”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题1】C.“就是”有悖原文,原意是作者的揣度,由“也许”可见。D.“学术研究必须摆脱意识形态等观念的影响”不太准确。
【小题1】概括题,注意对文中信息的梳理。
【小题1】概括题,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柳青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陈寅恪:为学术...”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柳青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要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10年。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4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5分)A.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这需要一个学者的高度,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体现了他的毫不妥协的文人精神。B.“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这是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时说的。他的学术操守与当时的政治氛围格格不入,但他依旧保持独立的见解。C.《柳如是传》将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晚年的陈寅恪就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D.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展示了陈寅恪独立坚持的一面,主张学术研究必须摆脱意识形态等观念的影响。E.纵观全文,传主的精神可以概括为: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慕名利,坚守独立的人格和学术操守:潜心治学,死而后已。【小题2】文章题目说“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联系全文,说说他的一生是怎样奉献于学术的?请分点作答。(4分)【小题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6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柳青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要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10年。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4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5分)A.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这需要一个学者的高度,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体现了他的毫不妥协的文人精神。B.“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这是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时说的。他的学术操守与当时的政治氛围格格不入,但他依旧保持独立的见解。C.《柳如是传》将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晚年的陈寅恪就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D.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展示了陈寅恪独立坚持的一面,主张学术研究必须摆脱意识形态等观念的影响。E.纵观全文,传主的精神可以概括为: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慕名利,坚守独立的人格和学术操守:潜心治学,死而后已。【小题2】文章题目说“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联系全文,说说他的一生是怎样奉献于学术的?请分点作答。(4分)【小题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6分)”相似的习题。

    宇文焕渊一早换上了朝服,将发冠又正了正,雪灵娈拖着笨重的身子走上前,将他身侧的纽扣又正了正。

    宇文焕渊抓过她的手轻轻一笑,安慰道:“这些事儿不用你操心,再回去睡一会儿吧!”

    雪灵娈推开他的手自顾自的整理着:“今儿个你怎么去得这样早啊?”

    宇文焕渊盯着她的眉眼,满眼含情,看到如此佳人放下江湖快意甘愿为他洗手作羹汤,怎么都觉得他是三生有幸的。

    他一时情动扣住她圆滚滚的身子拥到自己面前:“灵娈,以往你也不留意这些,怎么自从侍书到了你身边以后,反而做起这些琐事来了?”

    雪灵娈微微一笑,眼角漾着化不开的点点柔情:“姐姐有一句话说得对,我再也不是快意恩仇的雪灵娈了,既然选择进了王府,与你在一起。就要行一府主母的权柄,要做王妃该做的事情,更要有王妃该有的气度。所以,侍书的帮衬放在以前我会嗤之以鼻,但是现在,我觉得有她在我很安心!”

    宇文焕渊见他说话的神情很有几分顾沛蕖的影子,多了一丝端庄持重少了几分以往的莽撞无知,看来她是真的要变成他期待的样子了。

    顾沛蕖这个亲姐姐对雪灵娈的影响来得比他这个夫君要深刻,要深远。

    这日的崇明殿很有几分肃杀,天气愈发的闷热,殿内虽然用了冰块,但是这样冷凝的气氛加之闷热让一众官员汗流浃背。

    而一品侯府的定远侯章启瑞却捧着一柄紫玉莲花壶,声泪俱下的陈说着顾玉章当年屠戮萧虢府满门,屠杀八万萧家铁骑的冤屈。

    宇文焕渊每听一句便回身看看一众大臣的反应,个个战战兢兢,似乎要被这样的场景吓坏了。只是他不想定远侯章启瑞竟然真的如此激动,本以为皇兄与顾沛蕖只是借他的口将此事说出来,但是不成想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确实被顾玉章蒙蔽多年,他今日所陈述之事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愧疚与愤恨。

    紫玉莲花玉壶的奥秘被南宫暗影府解开了,原来任何有高雅情趣的皇族名门都不会用观赏把玩的玉壶盛水装茶,更多是寄托‘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情意。正因如此,当南宫澈、南宫清愁眉不展的时候,被浅笙阴差阳错地装上了茶水的玉壶竟然现出了图案。

    上面清晰的写着誓保成祖皇帝的诺言和勤王兵变所走的东华门,茶壶底下竟然还有白虎的徽记,一切都证明当年的萧家并未谋反,因为萧家铁骑确实是在东华门遭遇伏击的。

    为了让满朝文武信服,章启瑞端着盛着茶水的玉壶在每个人的面前走过,可是当年成祖皇帝发动政变之事是秘闻,消失于青史,所以这些朝臣虽然有所耳闻但是不敢多看一眼。

    因为他们明白现在皇上放任定远侯将此事隐晦的在朝堂上间接说出来,就是在给他们提醒了,该听得都要听明白,不该听不该揣测的就不要多问。

    而这政变的事情都不是最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忽略不计的,最重要的是皇上要为萧家平反,除掉顾玉章,这才是皇上要他们听明白的。

    “皇上,老臣昏聩,受顾玉章蒙骗多年,对不起萧卓群这位兄长,可是臣这些年冷眼瞧着顾玉章亦发现了他的不臣之心。请皇上责罚臣的失察!”

    宇文焕卿听完了想听的话,示意简严下去扶起了他,继而和颜悦色地说:“定远侯是三朝老臣,更是朕的肱骨重臣,所以即便是有失察之事亦不能全然怪罪你一人。要怪就怪顾玉章为人谨慎,心怀叵测。既然可以将萧虢府满门屠戮于无声,自然也有掩饰罪行的本事,而今真相大白,朕自然不会姑息!”

    这些年顾玉章大权独揽,而后皇上绝地反击将皇权牢牢攥在手里,现在不过是皇上对顾玉章反击罢了。

    此时,顾玉章的党众则跪在殿内瑟瑟发抖,皇上必然会先拿他们祭旗的,有胆小的竟然昏死过去了。

    宇文焕卿明白这昏死之人的怯弱原因,但碍于颜面婉转地说:“来人啊,将中暑的官员带下去!”

    登时便进来两名禁卫军将那人拖了出去,此时顾玉章的朋党才发现自己显然已经被顾玉章弃绝了,皇上在顾玉章离开后突然对他发难,显然是预谋已久,而顾玉章许是有所察觉才带兵离去。

    而他们这些曾跟随顾玉章的朝臣则成了他的弃子,想到这,这群人里竟然有人跳出来陈述:“皇上,臣要检举顾玉章,他在西域商会中大肆敛财,此事臣可为证!”

    突如其来的告发让更多人看清了形势,而今皇上坐朝听政,手握御信军大权,只有此时检举告发顾玉章或许才能保住一条性命。

    只是他们不知道,宇文焕卿早就想将朝中官员重新洗牌了,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尔等若是有检举之事的,下朝后可自行到宰相陈禀之那处理,不要在朝堂上说出来,因为朕怕朕一时激愤,对尔等起了杀心!”

    而后又是一阵沉静,突然定远后章启瑞再次叩首而拜:“老臣还有一事要与皇上陈禀,希望皇上降恩于萧氏遗孤。”

    宇文焕渊听到这,嘴角不禁有了笑意,今日早朝的另一重头戏来了。

    高座上的宇文焕卿眼神突然和煦了很多,他抬抬手示意其说下去,章启瑞会意的点点头:“启禀皇上,当年萧虢府被破之时恰逢清罗郡主生产之时,郡主诞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那日由其贴身婢女偷偷抱了出去,至此萧氏遗孤流落在外。十年前,臣多方查探将二人找到,偷偷抚养成人,因为怕其萧家遗孤的身份给二人带来杀身之祸,所以不曾对外宣扬,而今真相大白,希望皇上可以还二女郡主身份!”

    宇文焕卿瞟了一眼宇文焕渊,见他一副喜上眉梢的模样,不禁觉得有些想笑,他们兄弟二人为了顾沛蕖姐妹真算得上是煞费苦心啊!

    可是宇文焕卿喜欢他这样的得意,因为至少这样的得意可以隐约证明或许焕渊他还不知道易安的身份。

    宇文焕卿沉吟片刻,朗声说:“定远侯保护抚养萧氏后人功不可没,当年之事,皇家亏欠萧家良多,自然要好好弥补,朕又怎会吝啬这郡主的身份呢?”

    “皇上,二女皆生的花容月貌,且品德高贵,情趣高雅。因为已经到了婚嫁花期,臣擅自做主将小女儿萧桑柔送与了敬亲王为侍妾,因她当时身份未明,不能为王妃。而今经臣多方验正,二女确为萧家血脉,所以老臣斗胆求个恩典,请皇上将此女封王妃于敬亲王,以抚恤萧卓群一门英灵!”

    章启瑞说完,俯首又是一拜,群臣听了突然觉得定远侯才是识时务的俊杰,不仅一早便为自己留足了筹码,即便是抚养萧家遗孤这一条便可高枕无忧了。

    朝臣一听,不禁又有人跳出来:“请皇上允许萧桑柔为敬王妃,以告英灵!”

    宇文焕卿见时机已到便应允说:“既然郡主萧桑柔已经入了敬亲王府,而且是有有功于社稷的萧家女儿,自然可为敬亲王良配!只是,此事朕还要问问敬亲王!焕渊,萧桑柔出身贵族,且朕有弥补萧家之心,那你可愿将她纳为王妃?”

    兄弟俩此时的一唱一和倒是演绎的行云流水一般,宇文焕渊赶紧跪地应承:“萧菀柔为人谦恭,品性纯良,臣弟愿意将其纳为正妃!”

    宇文焕卿清明朗绝的声音一响起就犹如一阵春风一般吹进了宇文焕渊的心里,他长舒了一口气,悬心了这么久,这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章启瑞看了看宇文焕卿,嘴角浮现一抹意味深长的苦笑,他这个在朝堂上沉浮多年的人自认心智机敏,可是他自认还是比不过高坐朝堂的年轻皇帝,因为这出戏被他们编撰的实在是太天衣无缝了。

    “皇上,萧菀柔的姐姐萧菀,而今该如何安置呢?其人品貌无双,才德兼备,犹如当年的清罗郡主一般。”

    章启瑞说到这突然想起了来向他求托的女儿章龄妤,若是成全皇帝与顾沛蕖能换来萧家的原谅与女儿的幸福亦算值得。

    宇文焕渊此时上来接话:“皇上,臣弟建议重新建萧虢府,还萧菀姑娘身份,而后再为其另择佳婿!”

    陈禀之沉默良久,听到这,方上前一步恭声道:“皇上,臣有一提议。而今皇上中宫空置,宸皇贵妃又不幸薨逝,余下妃嫔位分低微,而后宫又不可一日无主,何不将萧虢府的长郡主纳为皇后以正中宫呢?一来可慰藉萧家一门英灵,二来亦可弥补皇家对忠烈之家的亏欠,另外定远侯教养得女儿自然是人品佳,德行好,所以臣请封萧菀为后,正位中宫!”

    宇文焕渊微微一笑,跪地陈禀:“臣弟复议,恳请皇兄封萧菀为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

    此时,大臣们开始有些聒噪了,人人都知道曾经的皇后郑雪如母家谋反,她毒杀公主被皇上除了玉蝶,收了金册金宝,而今若是这位萧菀被封为皇后便是新后,由国门入主皇宫,为大梁开国以来唯一一个由国门而入的皇后,自是尊贵无比。

    而一些对宇文焕卿忠诚不二的臣子心中却是另一番盘算:若是萧菀为后,尊崇无比是自然,最让他们放心的是,萧菀只有一个妹妹,即便为敬王妃亦无干政的可能。而萧菀为后便无外戚。这章启瑞年老体弱,早晚是要告老还乡的,所以立她为后真的高枕无忧了,她定然不会成为第二个顾玉眉。

    想到这,这些臣子倒是很赞同这个提议,而他们不会知道宇文焕卿一早便会料到他们的猜想,所以他才端了这么久等着这些臣子的复议。

    果不其然,不多时,这些人便一个一个出来的复议了,终是满殿众人一并复议,锦上添花的厉害。

    宇文焕卿沉吟良久,似乎颇有难色,过了好一会儿才对简严说:“拟旨,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内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礼于斯而备。教化所由以兴。萧氏乃乾朝贵族萧卓群之女也。世德钟祥。崇勋启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兹仰承太皇太后懿命。以册宝立其为皇后。钦此。”

    册封旨意皇上亲自口述,可见对此事颇为赞同,众臣皆跪地伏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早朝后,一道册封萧家遗孤萧菀为后的旨意便昭告四海了,一时间锦陵上下人生鼎沸,有人正位中宫乃是国家大事更是喜事。而此人还是消失多年的萧家后人,更是给百姓平添了下酒的佐料,这锦陵的酒肆、茶楼等地的人都在细细品味着这道圣旨。

    而顾王府的陈书雪则在听说这道圣旨的时候又惊又喜,还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她竟然不知道自己妹妹的孩子竟然还活着,还被定远侯章启瑞偷偷养大了。

    可前来探望的顾沛萱则觉得此事来得蹊跷,按理说皇上对顾沛蕖情深义重,怎可在她新丧不足百日便册封皇后呢?被册封之人却是自己姨娘的孩子,这让她有些始料未及,但这不是让她最忧心的,最让她忧心的是章启瑞参父亲顾玉章的那一本,还有那一众墙头草的朝臣纷纷检举参奏顾玉章。

    而今父亲带兵在外,若是皇上出兵围剿,顾王府该怎么办?母亲又该怎么办?

    自从顾沛蕖薨逝,陈书雪便整日在佛堂里念佛,甚少过问朝中府里之事,所以她此时还不知道朝廷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萧菀被封后,择日举行帝后大婚。

    可是顾沛萱也不知道该怎样,该何时将父亲顾玉章之事告诉她?

    圣旨下来的当天夜里,顾沛蕖由浅笙和倚画等人陪着去了敬亲王府。

    而这时,宇文焕渊却在和雪灵娈庆祝被封王妃之事,二人拿着长长的一卷圣旨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着,活脱高兴地像两个孩子。

    披着雀羽绒斗篷的顾沛蕖站在门口看着,嘴角满是笑意,她转头对凌霄说:“凌霄,你可曾见过笑得如此开心的灵娈?”

    凌霄笑着摇摇头,一行人从偏门入府,凌霄接应她们进来。

    他将此事告诉宇文焕渊的时候,宇文焕渊竟然高兴地说‘来得正好,你去接她们,咱们一起庆祝一下!’他全然忘了此时还有那么多国家大事未定还有逆贼未讨。

    顾沛蕖笑着摆摆手对凌霄说:“你先下去吧!我自个进去!”

    这样的称呼顾沛蕖头次听到,微微一怔,继而浅浅一笑,独自走了进去。

    雪灵娈见姐姐来了,忙要起身,却被顾沛蕖按了回去:“都是自己姐妹无须这么多礼,你安心坐着!”

    “我与灵娈都说了咱们是一家人,你又何必这么多礼呢?”

    顾沛蕖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想要洞察一切,只是那双秀长的眼眸依旧那么明亮清澈,如当时她所见一般,只不过现在恰逢喜事,笑意浅浅罢了。

    三人相继落座,很快便开始谈笑风声起来,待到宇文焕渊酒过三巡,顾沛蕖才觉得此时该说来意了。

    她夹了一些鸡丝放在碟子里,轻声地问:“殿下,此时是不是很有些志得意满的意味?”

    宇文焕渊仰头将杯盏中的酒饮了下去:“不至于,虽然高兴,但是臣弟还没有忘记还有大事未成!”

    顾沛蕖轻言轻语地试探:“不知道殿下所想的大事可否与本宫的一样?”

    “自然是一样的,臣弟要为皇兄征讨南诏,为皇兄讨伐顾玉章,此二事未成,怎敢志得意满!”

    宇文焕渊澄明的眼神满是期许,他太想一展抱负了,为皇兄开疆拓土,讨伐逆贼。

    顾沛蕖潋滟一笑,恹恹地叹了口气:“本宫就知道,你一定会这么说,你是去报效皇上,报效国家了,那我妹妹灵娈呢?”

    “自然由皇嫂和皇兄代为照顾啊!臣弟已经想好了,若是臣弟出兵讨贼,那时候皇嫂已经回宫为后了,就由皇嫂将灵娈接入宫中好生照料。”

    宇文焕渊兴致颇好,他将手中杯盏恭敬地在顾沛蕖面前敬了敬。

    顾沛蕖听到他这样说,突然觉得很放心,能将妻儿托付给她与皇上,说明他心胸坦荡,从未想过谋反篡位。

    “灵娈的身体你我都清楚,虽然皇上他有意瞒着本宫,但是本宫又不是傻子,自然是晓得其中利害。皇上已经派人去请药王谷的谷主了,说是绑也要绑来为灵娈接产。若是那时你不在她身边,可真能放得下心?”

    顾沛蕖进一步地试探着,但是她只想听到她想听的答案,只想辨别她想辨别的答案。

    宇文焕渊眼底深邃了几分,他抬眼看着雪灵娈,沉吟片刻:“皇嫂,灵娈,皇兄登基以来心腹大患便是顾玉章,而且南诏亦是蠢蠢欲动,值此良机可将二人分而治之,实属不易。这个时机皇兄等了太久了,臣弟不想让皇兄再等下去,所以无论如何,此役必战,战则必胜。”

    此话语铿锵有力,让顾沛蕖深感振奋,她笑着点头,雪灵娈则一脸欣赏地看着他。

    “当然了,臣弟会尽快完成此役,这样才能让你们安心,也可早日回来陪伴灵娈和孩子!”

    宇文焕渊眼中似有繁星闪烁一般,干净而明亮,顾沛蕖真的希望这是他内心的一切。

    “焕渊,若是有人别有用心、处心积虑的在你皇兄身边蛰伏十数年,只为了杀他篡位,拥立新君,你欲如何?”

    顾沛蕖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只是那双眼睛切切地盯着他,这话她可以说,可是宇文焕卿不能说,他说了只会引起猜忌与误会。而她说出来不过是对宇文焕卿春风化雨的感情**的表露罢了。

    宇文焕渊微微一怔,他目光坚定,声音郑重:“倘若真有这样的人,自然是杀无赦!”

    宇文焕渊感受到了来自顾沛蕖手上的力度,似乎也感受到了此言的分量,好像这个人真实的存在着:“皇嫂,难道真有这样的人?”

    听了半天云里雾里的雪灵娈也觉得不可思议,她一直以为自己思量事情较为浅薄,所以在姐姐与焕渊,或者焕渊与他人谈论国家大事时总是选择沉默。方才虽然言谈涉及她,但也涉及出兵打仗,所以她一直不曾插话。

    现在听到这,她亦有些坐不住:“姐姐,你是说皇上他身边真有这样的人么?”

    顾沛蕖沉吟片刻,微微点头,她心中暗想即便宇文焕渊在装不知,也有灵娈坐在一边,两个人参详游说也是好的,况且依焕渊现在的表情与言语确实是一副不知情的样子。

    宇文焕渊放下酒盏,满眼着急,似乎恨不得登时知道一切,对此人先下手为强。

    “因为此人对他与你都有教养之恩,再有他更害怕因此而伤了与你的兄弟情谊。焕渊,今天我来这,皇上并不知道。这也是我的擅作主张,因为我相信你与易安不同!”

    顾沛蕖轻轻抬眼,看了看天空中那轮皎月,嘴角抽动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在我入府之前,我已经送了消息给你皇兄,若是我不能安然出府,你便已经有了反心。若是你真有反心,我愿意为你篡位祭旗。若是你是你没有反心,那么诛杀易安同谋者则指日可待!”

    宇文焕渊一听,觉得头如斗大,他更是一头雾水:“皇嫂,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此事怎会牵连我?又和易姑姑有什么关系?”

    而后顾沛蕖便把以前的事情,还有一切的前因后果都陈述了一边。

    宇文焕渊变得愈发的沉默,原来这两日皇兄竟然遭遇刺杀,而且此时易安还不死心的下毒戕害。

    顾沛蕖怕他不相信,言辞愈发的恳切:“起先皇上也不信会是易安所为,可是为了太后和初云的安全,还是将她们送去别院小住,而留下易安就是想静观其变。后来,易安做贼心虚,特意到宣仪殿为皇上他送膳食,那被伤了的肩膀到底让皇上看出了破绽。”

    雪灵娈听到这些,才发现这偌大的皇宫内院竟然藏着这么多的秘事,隐匿着这样多的危机,可是她不相信自己爱人会与这样人同谋,所以便善意提醒:“焕渊,你记得我曾与你说过,你与皇上的武功功法有北越谍者的影子么?看来你们的师傅应该就是这位易姑姑了?”

    “不是她,那是个男人,我与皇兄的师傅另有其人,此人应该也是出自北越谍府的北越谍者。”

    宇文焕渊将此事在心中过了一遍,更加笃定了此事确实如此。

    “皇嫂,您放心,我身上虽然有母妃的北越血脉,但我更是宇文家的儿孙。皇兄不止一次的告诫我时刻谨记自己身为天潢贵胄所担负的使命,那便是心坚不移,始有家国。我不会因为一己私欲置大梁百姓不顾,置天下苍生惘闻。而且我与皇兄一同长大,我了解他更了解自己,只有他才能开万世太平。而我,只适合做马前卒,为其开疆拓土!”

    宇文焕渊说话的表情很郑重,只是在提到自己皇兄时很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那种欣慰和崇拜溢于言表,这样的感情让顾沛蕖信服。

    言毕,宇文焕渊解下了随身携带的荷包,从里面拿出了一方御信军的虎符,恭恭敬敬地将她呈给了顾沛蕖,言辞恳切:“皇嫂,请将此物代我交给皇兄,御信军是他的心血,也是巩固天下的铁军。臣弟愿为幽煞将军带军奋战,但是臣弟不能做统帅,只有天子坐镇才勘配天下之师!”

    顾沛蕖见那方黄金打造的虎符,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眼中似乎看到了奔赴疆场的千军万马。

    她顺势接了过来,声音温婉:“焕渊,我代皇上谢谢你,再有希望你不要怨我。我与灵娈因兄弟阋墙而沦为遗孤,我不希望这样的惨剧再发生!”

    宇文焕渊微笑着点点头,拿起酒盏恭敬地敬了一杯酒:“说谢谢的应该是我,谢谢皇嫂与皇兄的信任,收下了我的衷心,也谢谢皇嫂帮我卸下了这千金重担。”

    顾沛蕖此时才彻底明白宇文焕渊的坦荡与不羁,他不贪恋权力,不贪慕富贵,反而是这样的他才会得到宇文焕卿的信任,所以即便宇文焕卿知道了这些秘事也并未慌张,更未对宇文焕渊做什么。

    这样的兄弟情在皇家少之又少,让顾沛蕖觉得不容易更觉得要分外珍惜。可是她此时不知道,此时已经有这样一个人奔赴晋中,意图改天换日。

    宇文焕渊此时更加关心的是如何能将在背后操纵一切的那个北越谍者抓住,他自己反复思量一番:“皇嫂,皇兄打算如何‘抛砖引玉’啊?”

    “皇上已经放了消息,说是易安被擒但宁死不说背后主使,被施以重刑,要务必撬开她的嘴。届时为了不暴露处心积虑筹划多年的这一切,此人要么杀易安灭口,要么来舍命救人,你要知道,现在这样的局面他们已经期盼多少年了!总之,他一定会来!”

    顾沛蕖将虎符放进了袖管之中,眼神中透出了一丝狠辣,每每想到易安那张脸她都觉得后怕。

    十日后,此时的南宫清与南宫澈已经“送”乌不同一行人出了锦陵下属的五城,而今夜色已深,二人看着天边的皎月星光,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声,直觉得该来的一切终究是要来了。

    乌不同看了看二人气定神闲的赏月,心中一震不舒服,但还是恭敬的询问。

    南宫清率先转过身轻轻地说:“南诏王无须紧张,我兄弟二人奉皇上命令便只能送到这了,以后路途遥远,山高水长,还请王爷一路保重!”

    乌不同竟然有些喜出望外,因为这种类似于被挟持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你二人是来与本王道别的?”

    乌不同此时才听到些响动,原来南宫澈与南宫清所带人马都已经整顿整齐,似乎要连夜赶回锦陵一般。

    他眼睛微微一瞪,似乎想起某些事情来:“既然如此,是不是应该把本王兵勇的兵器奉还了?”

    “这是自然,刚才我已经命人将兵器如数归还了,希望王爷善自保重,一路顺风!”

    南宫清清明朗举微微一笑,声音动听婉转,却让乌不同听得毛骨悚然很不自在。

    二人行礼拜别后便翻身上马,对乌不同不再多瞧一眼,走得那叫一个自然与自信,身后的将领兵勇亦跟在后面向锦陵开拔。

    乌不同见南宫清等人走了,突然安心了几多,这十数日直觉自己犹如惊弓之鸟一般,战战兢兢的,可谓夜不安寝食不知味。

    渐渐走远,南宫清与南宫澈二人调转马头往回来看看情况,信步闲庭的给乌不同足够逃窜的时间。

    “别人都说不可放虎归山,咱们却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放乌不同回南诏!”

    南宫清无奈地摇摇头,心中反复盘桓着这光明正大的开战之举。

    南宫澈则对宇文焕卿的布置很是赞同,大梁分属大国,对待南诏小国自然要一盏“义战”:“皇上心怀远大抱负,非你我可揣测,不过皇上要做旷世明君自然要应对从容。待到南诏王走到南诏与大梁的通关之城,舆论风向已变,在那处置南诏王时也已经是兵临南诏边界,我猜想南诏百姓想战要战的只是少数了。”

    这招双管齐下,妙就妙在给顾玉章与乌不同足够的时间激起民愤,之于大梁百姓讨伐顾玉章的檄文一下,他勾结南诏叛国通敌,自然为世人不耻;之于南诏百姓期望与大梁修好得到惠民之策,互通有无,可是自己的君王居然干出逼迫皇妃,勾结奸臣,连累属国之事,那么这样的君王自然是被百姓所弃......

    乌不同不会知道,他每过一城换通关文牒,这里的郡守都会第一时间将情况回报锦陵,而且他身边早已被埋好了眼线,届时他只要收到顾玉章求出兵的信件,他得到的不仅仅是大梁的铁骑,还有送往南诏册封新王的诏书......

    南宫清与南宫澈策马而来,却见本驻扎在这的南诏军已经起营拔寨,匆匆赶路了。或许,此时的乌不同已经芒刺在背,苦不堪言了......

    而此时,出来半月有余的顾玉章与顾家军可谓是马不停蹄的奔向了晋中城,眼看着果觉寺近在眼前,却见一骑红尘飞驰而来,顾玉章斜眼睨了一下骑马于身侧的玲珑:“不会出了什么事吧?”

    玲珑亦是大惊失色,倒是骑马于旁的顾沛凡一脸镇定,那驿使身上背得信筒上的红丝带是那样的醒目,这说明一切顺利。

    那人走到顾玉章面前翻身下马,将手中的信筒取了下来,大声道:“禀告顾王爷,这是皇上于日前颁布册封新后的旨意!”

    新后?宇文焕卿立新后了?怎么会这么快?这让顾玉章始料未及,他一把将信筒抢了过来,将里面的传达四海的明令拿了出来。

    他打眼一看,几个尤为刺眼的字映在眼前,“咨尔萧氏。乃乾朝贵族萧卓群之女也。”

    他直觉倒吸一口冷气,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大声责问:“萧卓群的女儿?哪个萧卓群的女儿?”

    “启禀王爷,就是乾朝贵族,原四大世家之首的萧虢府遗孤——萧菀!请王爷恕罪,奴才不敢再提皇后名分!另外皇上已经下旨,重修萧虢府。”

    那人口吃清晰,将话说得明白,只是顾玉章不明白这萧菀除了顾沛蕖还会是谁?难道是十几年前杀死的那个流落雪灵谷的孩子么?

    不,不会的,那个人一定是死透了的,不可能是江湖女子,宇文焕卿不可能娶江湖女子为后,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顾沛蕖还活着!

    他被算计了,他被宇文焕卿和顾沛蕖算计了,立她为后,说明自己当年的事情已经被堂而皇之的揭了出来。

    那么是不是宇文焕卿已经做好了讨伐他的准备了?想到这,他直觉头皮一阵发麻,因为此时的他是那么的被动,对他与顾家军很是不利。

    玲珑见顾玉章脸色大变,不禁上前将那圣旨看了看,诧异的问:“王爷,谁是萧菀?”

    顾玉章因为气愤而说不出话来,他的胸膛剧烈的起伏着,他一下子拔出了身上的佩剑,挥剑向那驿使砍去,大声叫骂:“可耻,可恶!本王是不会让你得逞的,本王要立新君,立新君!走,我们进城!”

    说罢,转身策马向晋中城而去,一路扬起的尘沙让人迷眼。

    顾玉章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大梁都城锦陵正是一片繁花似锦,主街道皆是张灯结彩,红绸飘动,黄土铺道,清水洒街。

    前两日的纳采礼与大征礼已经让锦陵城热闹非凡,而今日则是册封大典。

    顾沛蕖站在府内,看着这里陌生的一切竟是百感交集,她在前几日才知道重修萧虢府修得便是这国公府,这是以前郑雪如生长的地方,可是却是顾沛蕖与灵娈出生的地方。

    当年萧家落魄后,好多世家因此而上位,这郑家便是其一,亲得成祖皇帝赏了这宅邸,而后风光无限。

    时过境迁,这里郑氏风光不在,而萧家犹如枯木逢春,又有了生命的新迹象,就像顾沛蕖现在看着的这棵苍劲的大柏树一般,仔细向上看,似乎还可以看到十八年前留下的刀痕,可是站在这向上看还可以看到那新发的枝桠欣欣向荣。

    倚画领着一众精心挑选的奴仆走了过来,她们当中势必要有随她进宫的,就像初入宫时陪在她身边的侍书、倚画、司棋和绿蔻。

    顾沛蕖打量着这些人,淡淡地问:“她们是皇上送来的?”

    “她们是今年新进的宫婢,受了宫廷礼仪教化,但是并未分配就被皇上留了下来以备娘娘驱使。”

    倚画走上前,低头在顾沛蕖耳边说:“娘娘放心,都是身世清白的,底子干净的很!”

    那四人抬起头,低着眉眼,虽然着宫装却难掩青春稚气,顾沛蕖满意地点点头,顺口说道:“本宫给你四人一字赐名:倚画、侍书、执宣、舞墨。

    倚画错愕地抬起头,诧异的问:“娘娘,你将她们赐了这样的名字,奴婢和侍书叫什么呀?”

    顾沛蕖看了看这新布置的庭院,尽量抹去了郑家的痕迹,她指着园中的一切平静地说:“这里虽然现在是萧虢府了,却空落落的,你们从今以后改姓萧,名字本宫以后再赐名!”

    萧家现在人丁冷落,虽然侍书和倚画皆为女子,但是至少可做萧家的家生婢女,顾沛蕖只想让这里慢慢繁华起来。

    倚画明白这层意思,赶紧谢恩:“奴婢明白了,娘娘,咱们准备一下吧,吉时快到了!”

    不多时,册封大典正副使章启瑞、陈禀之亲率领仪仗队伍出崇华门,紧随使节之后的是盛放金册、金宝的龙亭。而十六人抬护下的皇后凤舆列在龙亭之后,一同出崇话门、大梁门,前往萧虢府。

    仪仗队伍浩浩而来,紧接着侍仪官员向顾沛蕖宣读册文宝文,顾沛蕖接过金册金宝。最后,她行了三跪三拜礼毕,册立大礼即告完成。

    “皇后娘娘,吉时已到,请娘娘移步凤舆,前往崇华门!”

    顾沛蕖身着正红色身绣文金龙九,背披金凤九,间以五色云,福寿牡丹文彩的皇后六和天地华服,头戴九龙九凤朝晖嵌金龙珠滴三博鬓冠。

    迈着款款莲步走向了凤舆,坐下那一刻,她明白从今日起,她便是萧菀,母仪天下的萧菀。

    一时间,凤舆先行,仪仗紧随,乐声不绝,虽然街市戒严却张灯结彩似繁花相送,萧菀坐在高处看着层层叠叠的大红纱幔外熟悉又陌生的一切,回想着宇文焕卿与她白首不离的誓言、渔阳城外的桃花灼灼、芷兰岁月的缠绵悱恻、宫闱生活的悠悠时光,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而今,这一切都成了前尘过往,从今天起,她是大梁的皇后,她是并立于他身侧的一国之母,她将与他生同眠,死同穴,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过了不多久,崇华门到了,她在侍仪女官的搀扶下,走下凤舆,那二女官转身拿过一副金丝坠紫水晶的头面挂在了她的脸前,意为大婚时的盖头。

    二人搀扶着她向宇文焕卿那走去,身着天子朝袍的宇文焕卿就在那等着他。

    他站在祥云百福龙凤呈祥的织锦红毯,志得意满,年轻君王的得意写满了一脸,二人一路走来那么多的磕磕绊绊,坎坎坷坷,到底从今日起她便是他的妻子,名正言顺的妻子。

    宇文焕卿接过她的手,将她紧紧地拉在自己的手,轻声询问:“苒苒可是累坏了吧?”

    萧菀微微一嗔:“凤冠加持,即便再累也高兴!皇上,臣妾是你的苒苒,但是臣妾而今是萧菀!”

    宇文焕卿爽朗一笑,捏了捏她的玉手,见她另一只手还捧着一柄金镶玉的如意,怕她劳累,赶紧向崇明殿而去。

    当她走到了崇明殿,踏着繁花似锦的红毯事,身后的一众内臣,一众诰命皆率先跪地,她缓缓而行,接受着身为一国之母的荣耀。

    宇文焕卿快行几步走上前与戚媚行礼,而后那一段路由萧菀一人走完,她走得仪态万千,走得端庄持重。

    轻轻俯身一礼,戚媚看着从前的顾沛蕖,现在的萧菀,嘴角凝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心中暗叹:这后位终究是她的....

    “皇后萧氏系出身名门,端庄淑睿,风姿俊雅,今得册封为皇后,哀家甚是欣慰,愿尔日后尽心力于陛下,和顺治于六宫,恭顺贤德,母仪天下,勿负皇上隆恩,勿辜哀家盛意。”

    宇文焕卿见礼成,挥了挥手,侍仪女官将萧菀扶起,她头上那熠熠生辉的明珠在日光下耀眼而夺目。

    她缓缓走到宇文焕卿的身侧,接受最为隆重的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南宫澈、南宫清、宇文焕渊、宇文焕临等人皆跪于下,前三者知道这萧菀是何许人也,自然不甚好奇,只是这宇文焕临实在好奇,他一边呼喊,一边想抬起头偷偷看看。

    只是微微一瞥,却发现眼前人竟然是她,他小心地揉了揉眼睛再定睛细看,果然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顾沛蕖。

    与此同时,对亡妹心怀可怜,对新后与皇帝充满不满的顾沛萱也在盯着这位萧皇后发呆,眼角的泪则一滴一滴的滑了下来。

    夜里,太和殿大宴刚刚结束,宇文焕卿身着一身正红色龙袍来到函恩殿,这里的布置的自是喜气洋洋。

    宇文焕卿走了过来,因为殿内侍仪女官还在,二人不好多说话,他轻轻将那头面拨到一边。

    她那张美艳绝伦的脸便映在了眼前,他打量了一下她眉心的那抹凤尾朱红,而今的凤尾更为逼真了,用唇脂描摹的更为艳丽。本想说些什么,侍仪女官却已经呈上了合卺酒;“请皇上、皇后饮下合卺酒,愿帝后永结同心,白首不离!”

    这里有外人,不得多言语,二人只得按着规制将手中的合卺酒一饮而进。

    宇文焕卿见礼成便吩咐其他人退了下去,只待函恩殿的门一关上,萧菀便像一只要散架的花瓶架子一样斜斜地靠在了软枕上,连声抱怨:“这一天可是累死我了!”

    宇文焕卿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轻声说:“嘘,小点声,人还没走远呢!”

    边说话边将她拉了起来,让她靠在自己的怀里,开始亲手为其卸下那近五斤重的凤冠,看着密密麻麻的珍珠金石,他不禁莞尔一笑:“苒苒,这皇后果真不易做啊?从今天起,朕就把后宫托付给你了!”

    萧菀直觉解放了头皮,不禁揉了揉脑袋,继而独自将那厚重的皇后华服一并卸了。

    正好一切,她突然间觉得神清气爽,颇有经验的宇文焕卿则在她梳洗的空档撤下了被褥下的大枣桂圆之类的重物,将压在床头的苹果,宝瓶,如意等物也一并撤了下去。

    萧菀对着妆镜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打趣道:“皇上真是一回生二回熟啊?对皇帝大婚的事儿门儿清啊!”

    “朕也是第一次帝后大婚,不过为了让你不至于那么辛苦,朕可是将这些规程看了两百呢!”

    宇文焕卿将一些准备妥当,走过来牵起她的手:“你怀着身孕这样劳累了一天,好好休息一下吧!”

    将她安置在床上,萧菀突然间觉得很是舒服,久久酸涩的腰肢到底得到了休息。

    宇文焕卿抚了抚了她的额头,轻声说:“你先睡一会儿,朕有一事要办!去去便回!”

    说罢,他将喜服脱了下来,换上了一身常服,一席淡青色龙纹衣服很是清爽干练。

    萧菀支起身子,切切地问:“皇上,这么晚了,你这是要去哪啊?”

    “去抓今日救易安的人。朕猜测,帝后大婚这样忙碌的夜晚是他们动手救人最佳的时机,所以凌霄和南宫清、焕渊三人已经在那候着了。朕自然要去看看。”

    她撑起身子准备下床,却被宇文焕卿按了回去,他在她眉宇间落下一吻:“放心,朕不会有事的,今日是你与朕的大喜之日,朕不会大开杀戒的!”

    萧菀莞尔一笑:“皇上,你知道臣妾向来不忌讳这些个,怪力乱神之事,臣妾不屑一顾。若是该杀之人,无须忌讳什么!”

    当宇文焕卿赶到布置好的陷阱之时,夜里还是静悄悄的,凌霄他们拜见了皇上之后,都在等待着。

    宇文焕渊有些担忧,因为被锁在笼中的易安正是昏睡不醒,这样的人不知道在她的同伙眼中还值不值得犯险来救。

    凌霄刚刚喝过喜酒,显然对御酒的味道颇为满意,有两分醉意的说:“放心吧,他回来的,不为别的,为着今晚的御酒,他也会来的!”

    南宫清等人面面相觑,宇文焕卿则一脸无奈,这个吊儿郎当的武林之主真是出人意表啊!

    南宫澈隐隐回头看向宇文焕卿来的方向,他在心中暗想:她一定想看个究竟,只是这里太危险了!

    这时月黑风高,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后宫众人都得了赏赐,自然亦是喝酒庆祝,确实松散,松散到夜里这样的静悄悄。

    忽而,一道黑影从天而降,竟自落在了牢笼前,手起剑落间便解决了四名看守的禁卫军。他穿着夜行衣让人看不清相貌,当他看清易安的惨状后,他不禁提高了声音:“安儿,安儿,我来救你了,你醒醒!”

    叫了几遍都无人答应,他起身环顾四周,拔出了剑将锁链斩断,宇文焕卿见此,示意凌霄等人,几人一同窜了出去将他二人团团围住。

    那人将易安轻柔的放在一旁,一双鹰眼切切地环顾着将他包围的五人,其中二人还是旧相识。

    那人眉眼一挑,顺势摘下了自己遮面的黑纱,露出一抹邪魅的笑:“是又如何?教出来两个欺师灭祖的徒弟,为师还哪敢相认啊?”

    宇文焕渊一声惊呼,让宇文焕卿等人分外错愕,难道这个自认是他二人师傅的人就是大盗枫无眠么?他是北越谍者?

    一双迟疑的眼睛盯着枫无眠,满眼都是疑问和不解:“你到底是谁?”

    “我?哈哈...哈哈...我是教导你们武功的师傅,我还是哀太子遗孤宇文焕敬的义父,自然还是江湖大盗枫无眠。不过,我想你们更想知道我到底是不是北越谍者?”

    他自信洋溢而又跋扈嚣张的蔑视着宇文焕卿等人,他笑声冷凝凄厉:“没错,我是北越谍者,谍府中的一等杀手——无眠!”

    说完这句话,他看了看易安,眼中满是怜惜,见她为了北越公主魏子烟和宇文焕渊搞成今天这个样子,眼中便多了些许怒火。

    他提剑指着宇文焕渊,大声喝骂:“易安落得今天这步田地都是因为你的懦弱,你不敢与宇文焕卿争天下,你不敢为你母亲复国,你就是缩头乌龟,枉费我与易安为你筹谋多年!”

    宇文焕卿看着眼前这个人,心中回想起他教授自己武功时的情形,往事历历在目,虽然那时候他蒙面授课,他与焕渊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师傅的严厉得口吻,伟岸的背影都是他二人的童年记忆。

    他曾经幻想有一天师徒相见,他要对恩师大加赏赐,而今再见却物是人非,他能上他的只有一死。

    情绪亢奋的枫无眠仰天长叹,似乎很有几分苍凉的失望:“为帮你日后扫清障碍,我当年不惜在大火中救出宇文焕敬,我日日教他武功,灌输他要如何复仇,进而为我所用,我要用他的身份与朝廷抗争。而易安更是为你在离宫守护多年,为了护你周全不惜给戚媚当牛做马。我们不过是希望你可以登上皇位罢了!为了等这一天,我夫妻二人分离数十年,步步为营,小心筹划!可是,现在却因为你的懦弱而功亏一篑!”

    原来如此,这一切果真如宇文焕卿所想一样,只是他不知道这布局中的第一环竟然是从他救走宇文焕敬开始的,也就是说他帮助宇文焕敬更名叶重楼并创立了鬼市,意在与朝廷抗争,希望坐收渔利。

    可是他们千算万算,却算漏了宇文焕渊的本性,焕渊与他兄弟情深,断然不会行不忠不义,不孝不悌之事,所以他们谋算得了天下,却谋算不了人心。

    宇文焕卿与宇文焕渊对视一眼,二人微微点头,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

    “师傅,你的授业大恩,朕无以为报,倘若你此刻放下屠刀,朕念你教导之恩,愿饶你一命!”

    “不必了,皇上!老夫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杀了你,看看宇文焕渊敢不敢当这个皇帝!”

    凌霄等人率先制敌,枫无眠一人难以抵御,他气喘吁吁地往后退了一步:“你们仗着人多势众,算什么英雄?就算我今天死在你们的剑下亦是英勇,比不得你们的卑鄙龌龊!”

    这明显是激将法,但是宇文焕卿却真的独自提剑走了过来:“他想杀的事朕,这就是朕与他的事,朕自己来!”

    宇文焕渊赶紧出来制止:“皇兄!不可啊,此人武功高强!”

    南宫澈忙上来阻止:“是啊,皇上,此人心思歹毒,内力深厚,您不可轻易赴险啊!”

    凌霄甚是玩味的瞟了一眼宇文焕卿,却见宇文焕卿瞪了他一眼,冷冷地说:“若是朕不敌,你再来救朕,朕会记你大功一件的!”

    言毕,他提剑而去,剑气的破空之声瞬间冲天而发,化为一条柔韧而凌厉的黑影,像一条黑龙一般向枫无眠灵动而来,片刻之间,剑影飘动宛如朵朵闪光的青花,化身为冷凛的道道白光,现身在枫无眠的身上,似乎无处不在,将枫无眠所有退路都统统封死了!

    紧接着宇文焕卿继续凌厉而上,剑走游龙,凛凛剑气甚是逼人,枫无眠虽然应对自如但是却感到无论是章法还是内力都有别于他的功法,他心中暗想:难道他还学会了其他武功不成?

    目不暇接的招式让凌霄打开眼界,他与宇文焕卿交过手,当时就觉得这个皇帝并非空架子,而且内力深厚,武功精湛,今日一见确实是高手。若是他再与其对打,怕是也没有多大的胜算。

    宇文焕卿内力深厚只是向枫无眠左侧轻闪,以剑挡之,便将枫无眠之力弹空,瞬间夺其声势。

    他微微一笑便将寒龙巨阙剑舞得千转百回,静止的空气被剑气所迫,似化为阵阵不绝地厉风吹向枫无眠。

    枫无眠渐渐有些招架不住了,不得不说自己即便武功再高毕竟过了血气方刚的年纪,体力渐渐跟不上了。

    接下来,一玄妙的剑法被宇文焕卿用得出神入化,那刺眼的剑芒直冲而起,宛如绚烂的银龙一般,寒龙巨阙带着毁天灭地的霸气直逼枫无眠。

    利剑刺破皮肉的声响让他发出了一声闷哼,宇文焕卿当机立断反手一挑,挑在其右手的手筋之上,枫无眠手中的剑就此而落,然而他并不肯放弃,他运功直冲反手便推了一掌向宇文焕卿而去。

    宇文焕卿凌空而起,将寒龙巨阙收于左手,用右手生生接住了他的一掌。

    一时间,内力的充斥让树上的树叶沙沙作响,而枫无眠嘴角的血更是流过了嘴角。

    宇文焕卿则翻身一跃,轻盈的落在了地上,脸上不见多余表情。

    宇文焕卿微微一笑,淡然摇头:“无须挂心,朕没事!”

    而枫无眠他却犹如一面断壁残垣般轰然倒于地下,打散的夜行衣让他头发蓬乱,犹如一头被击伤的雄狮一般,跪于地面,嘴角的血像断珠一点淋漓而下。

    激烈的打斗声让昏迷的易安慢慢苏醒,可是恍惚之间,她能看到的确实重伤不治的枫无眠,她手脚并用的爬过去,将他吃力的抱在了怀里。

    她泪眼朦胧间将四周环顾了一圈,见到站在一旁的宇文焕渊很是痛心疾首,她扬天长叹,声音微弱却凄苦:“公主啊!属下用尽了全部心血为您的儿子筹谋天下,但是他自己不争气,他不敢争,他不敢,他只是一个窝囊废罢了!”

    宇文焕卿瞥了一眼宇文焕渊,见他神色尴尬,便上前一步喝止:“易安,朕这么多年待你如母亲一般,试问你不觉得亏心么?”

    易安冷冷一笑,抚了抚想要开口讲话枫无眠的脸颊:“亏心?哈哈..,要问亏心应该是你们宇文皇族亏欠了我们北越,亏欠了我们公主。你们都不亏心,我何来亏心之意?宇文焕卿,你别得意太早,我照顾你十几年,太了解你的性情了,顾沛蕖死了,你的心也死了,你很难再接受其他女子,想必也不会有子嗣为继。”

    枫无眠筋脉具断,大口大口的咳着血,易安一边安慰着自己的丈夫,一边继续冷冷地讽刺:“哈哈...,你守的住大梁的疆土,却注定守不住大梁的皇位。所以,你这辈子都会孤独终老!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我知道,因为离宫数载,你厌倦了嫔妃争斗更害怕托付真心,知道你遇到了她才敞开心扉,可惜她死了。哈哈....听说你今天迎娶了新后?看来宫中又多了一摆设!”

    易安笑得很得意,笑得很狂放,只是宇文焕卿却无半点伤怀之色:“怕是要让姑姑失望了,她还没死,而且今天她成了朕的皇后,大梁的国母!再有,她早已身怀有孕,朕的江山有子为继!”

    易安听到这,暴跳如雷,她不信自己被骗了,歇斯底里的叫着:“你胡说!她明明死了,我亲自去探查过了!”

    “皇上金口玉言怎么会胡说呢?易姑姑,你瞧瞧本宫是谁?”

    突然,一个轻灵甜美的声音从众人身后传了出来,原来是当今皇后——萧菀,也就是顾沛蕖。

    她在贺一泓的保护下来到了这里,她身着一身淡紫色的华服,头上的紫玉金凤步摇迎风扶摆,身姿款款却略见丰腴,但是还是一副倾城绝世的容颜,那张脸美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这个世上应该不会再有如此相像之人了。

    被惊住的易安呆呆的看着她,嘴角不住的抽动着,宇文焕卿见她亲自过来,将寒龙巨阙交给了一旁的凌霄,走过去将她扶了过来。

    南宫澈见她如此,心中却隐隐安慰,她嫉恶如仇的性格还是如此,顾沛蕖虽不在了,但是眼前的这个萧菀就是原来的那个她。

    易安算是明白了,这不过是宇文焕卿的偷梁换柱之计罢了。

    枫无眠撑起身子,擦了擦易安绝望的眼泪,冷笑着对宇文焕卿说:“你不要高兴的太早,我与易安虽然输了,但是你也未必就是赢家!你怕是还不知道吧?你的六弟宇文焕朗已经到了晋中,见过了顾玉眉,预备将你取而代之。而今顾玉章集结兵力于晋中,而顾玉眉懿旨昭告天下的话,想必大梁就要分家了!”

    易安眼中又充满了惊喜与期待,她甚是崇拜的看着眼前的男子:“你说的真的?”

    “自然,宇文焕卿,其实宇文焕朗才是最大的赢家。顾玉眉深恨上官若敏,自然不会让宇文焕敬这个没有一丁点宇文浩辰的血脉的人继承皇位。不过宇文焕朗就另当别论了,因为宇文焕临和宇文焕渊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咳咳....”

    听到这番言论,萧菀不禁一凛,宇文焕卿将她扶住看了一眼南宫澈,南宫澈会意赶紧退了下去,准备直奔皇家陵园,看看宇文焕朗还在不在。

    而宇文焕渊则很是焦急,赶紧上前:“皇兄,焕朗他不会真的去晋中了吧?”

    易安见此事已了,到底还是功败垂成,她无奈地叹了口气,转头对宇文焕渊喊道:“殿下,事已至此,属下无话可说。只是希望你此生不悔,我们的失职与罪过我们亲自下去说与公主。至于皇上,奴婢觉得你还是儿时的模样惹人喜欢,易安喜欢儿时的焕卿,您也别怪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是各为其主!”

    一阵冷风吹了过来,搅动了夜凉如水的月色,每个人心头都是一片寒凉。

    凌霄见此颇为玩味地说:“皇上,您身边的奴婢都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啊!易安方才的这番话不过是希望你能念在她照顾过你,让你还其情谊,厚葬他二人罢了!我虽为江湖人士,但是也知道谋害皇上乃大罪,您不会就这么上套了吧?”

    宇文焕卿从凌霄手中拿过了寒龙巨阙,微微一笑,清冷地说:“的确,朕心甘情愿的上套。焕渊,厚葬他二人,既然他们生不能同眠,至少让他们死可同穴!”

    宇文焕渊拱手领命:“臣弟遵旨,皇上可否将他们葬在我母妃的陵寝旁边?”

    宇文焕卿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安慰:“随你心意,眼下,朕更担心焕朗!”

    言毕,他扶着萧菀离去,唯留一众人在此地慨叹。凌霄自然是首当其冲:“哎呀,我真是可怜你皇兄啊!身边的嫔妃算计他,奴婢谋划他,至亲的兄弟要杀他,而今又有兄弟要反他!真是可怜呐!”

    “不会的,六弟不会这么做的!皇兄这些年一直待他不薄,即便徐太妃犯了大错亦是要她守陵三年罢了。若不是看在兄弟情分上,皇兄怎会轻饶她母妃?”

    宇文焕渊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着,但是嘴上还是要为宇文焕朗分辨几分。

    回到函恩殿,萧菀已经很累了,她蜷缩在宇文焕卿的怀里昏昏而睡,只是睡眼朦胧间她还为宇文焕朗求情着:“皇上,若是焕朗真的反了,你可不可以饶他不死啊?”

    说话间,他将她搂到了自己的怀里,贴心地为其掖了掖被角,可是宇文焕卿的内心深处却隐隐不安......

    远在千里的晋中的天气晴朗,风却格外的冷凛,顾玉眉站在一个几近油尽灯枯的老和尚面前竟然也得意不起来,她仔细的辨认着他的脸,因为病痛几乎将要扭曲,她实在辨认不出此人会是上官翼。

    顾玉章的声音每一次响起,顾玉眉不禁都会打个冷战,因为此时她想要的是另立宇文焕朗为帝,而他要的则是推翻大梁取而代之。

    顾玉眉用帕子掩了掩鼻息,很自然地说:“本宫在这的时候,他对本宫亦算礼遇照顾,如今这人都不成了,我们又何必处置呢?由他自身自灭好了!”

    顾玉章瞟了一眼床上的上官翼,转身冷笑道:“看来吃斋念佛果真可以让人心慈念善啊!姐姐,念多了佛经,人也跟着和善起来了!”

    “玉章,你要废掉宇文焕卿,哀家不拦着你,但是新帝必须是宇文焕朗。你不忘了,咱们的父亲是开国元勋,而你是三朝重臣,你不要为了不切实际的一己之私而将顾家的一世英名都断送了!”

    顾玉眉知道顾玉章在讽刺她,但是此时她要忍,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回到锦陵继续做她的太后,觊觎大梁的天下她不会想,因为她不想从太后变成长公主,她更不想愧对大梁的列祖列宗,更不想叛逆自己的丈夫,她还要死后与其同葬!

    顾玉章从怀中拿出一张已经昭告天下的檄文,眼中满是蔑视,冷冷一哼:“姐姐怕是看了这檄文吧?而今我成了挟持太后皇子的乱臣贼子,你与宇文焕朗则成了无辜的受害者。你是不是觉得这是宇文焕卿在保你啊?”

    “哀家当然知道,他这是在保宇文焕朗,但是这也确实保住哀家!此事,哀家倒是觉得宇文焕卿眼界高远,确实很像他的父皇宇文浩辰。只是,哀家怕他更像他父亲一样,杀伐决断毫不含糊。到那时,你想后悔都晚了!莫不如,你随我回锦陵,靠着顾家军逼宫让其退位!”

    顾玉眉绞了绞手中的帕子,拂去了碧青手镯上的浮尘,她讨厌晋中的天气,她也厌倦了晋中的一切,她只想早点回去。

    “晚了!宇文焕卿可没给姐姐留那么多余地,我接到密报,宇文焕渊亲帅御信军,已经向晋中进发了。我也已经向南诏发去了应援联盟的密信,这仗姐姐是想打也得打,不想打也得打了!”

    顾玉章将檄文和密报一同甩到了顾玉眉的面前,嘴角满是讽刺,声音不见任何温度:“姐姐若是闲得无趣,不如去找惠绝师太聊聊天,聊一聊前尘过往,说一说当初芷兰宫的大火你是怎么放的?诉一诉宇文浩辰对她到底有多少衷肠?哦,对了,若是姐姐不介意,也可以问问她二人是如何生出宇文焕朗这杂种的!”

    说完,顾玉章便大步流星地走了,狠狠重重地将门摔了上,那声巨响气得顾玉眉的手不住的发抖,这是顾玉章在羞辱她,羞辱她要立最恨之人的儿子为皇帝。

    她弯腰拾起那檄文和密报,匆匆扫了几眼,将那些撕了个粉碎,扬洒于天,暴戾的喊着:“你们放肆,你们统统放肆。哀家要杀了你们,杀了你们!”

    “咳咳...咳咳...,报应啊!报应!哈哈....,当初你们为了权力杀我上官家满门,而今却落得个要自相残杀。阿弥陀佛,天道轮回,满天神佛都看着呢,是不会饶过你们任何人的!”

    上官翼迷迷糊糊地将话听得完整,有了一点力气便开始挖苦顾玉眉,因为他自知时日无多,只是临死之前还能看上这样一出好戏着实值得。因为他知道宇文焕敬即便被换回来也不堪大用了,所以莫不如彻底搅乱了大梁的天下,还能为宇文焕敬找来一线生机。

    “你是什么东西?还敢在这与哀家说项,来人啊!将那个惠觉师太给我提来这里!”

    顾沛蕖一席玄色金凤纹的衣服分外的耀眼夺目,满头的珠翠更是晃得上官翼难以睁眼,可是他听到自己的姐姐要来的时候,心中却很是激动,因为他们一直不得见。而今,可见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

    不多久,一袭姑子装扮的上官若敏走了进来,她看着气势逼人的顾玉眉,低着眉眼。轻声询问:“太后寻贫尼何事?”

    “你不是想见你的儿子叶重楼么?哀家给你这个机会,但是你要杀了他!”

    说着,她转过身,一脸邪魅的盯着惠绝:“他是一个即将行将就木的僧侣,你送他上路,他会感激的!”

    边说边走上前,一把扯过上官若敏的手腕将她拉拽到床前,大声喝道:“哀家真看不惯你这幅娇娇弱弱,羞羞答答嘴脸。当年你就这个样子,时时装柔弱,处处扮无辜,让哀家无比恶心!你要是真的心慈貌美就不会生吃人心,取人肝脾啊!”

    她用力一拽将上官若敏推倒在了床前,声音依旧狠辣辣地:“当初你既然为了疗心痛之症,食人心肝,如今怎么连人都不敢杀了?”

    上官若敏身体磕碰在床沿上,情绪却愈发激动,万全没有看到床上有只手想抓紧她,在呼唤她。

    顾玉眉看着还是一副委屈柔弱模样的上官若敏,心中更加愤恨,她冷冷一笑:“没有?你没杀人?宇文浩轩为你杀人取心取肝不叫杀人么?商纣王再昏聩也不过如此,可是你却比苏妲己更可恶。做下的事竟然不敢认,这么多年难道午夜梦回,你不见无心无肝的冤魂在向你索命么?”

    上官若敏知道宇文浩轩做过很多荒唐事,可是她当时真的无法相信她听说之事,她一直以为这是宇文浩辰故意编撰的,用来掩盖他篡位的事实。而今,顾玉眉旧事重提,让她不得不相信自己真的食用了人的心肝来治愈生下宇文焕敬落下的心痛之症。

    信佛多年的她再受到如此刺激,她不禁崩溃大哭,突然顾玉眉的侍婢玲珑姑姑扔了一把匕首在她面前。

    “怎么?你现在知道怕了?当初你住芷兰宫的时候不怕么?哈哈...,上官若敏,你别装了,别在露出这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哀家不是宇文浩辰,不吃你这一套。你听着,杀了床上躺着的那个人,哀家就饶了叶重楼,不然,你们三个都得死!玲珑,我们走!”

    说完,顾玉眉挺直了腰杆,款款走了出去。唯留空洞迷茫的上官若敏瘫坐在地上,盯着那把匕首发呆。

    忽然,床上有微弱的声音传了出来,上官若敏微微一回头,一张似曾相识却分外苍老惨白的脸映在了她的面前。

    不过,她认得这张脸,识得他的青春年少,识得他的幼稚童年,这是她嫡亲的弟弟——上官翼。

    上官翼干瘪的嘴唇动了动,很是欣慰:“是我啊,长姐!我是阿翼,这么多年我一直偷偷往安澜寺送香火银子,却一直不敢去见您,弟弟怕一见您就不想再为上官家复仇了,只想守着姐姐聊度余生!”

    “你糊涂啊!糊涂啊!聊度余生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敬儿他身陷囹圄,朗儿他野心勃勃,可是我知道,他们两个都不会有好下场!皇上他已经发兵了,举天下义旗征讨叛逆,所到之处军民一心,深受鼓舞,试问这样的铁骑,顾玉章他应付得了么?”

    “长姐,顾玉眉说得一句话是对的,你就是太软弱了。若是你当初便细心筹谋,上官家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地步啊!眼下的情势,我们复位无望,即便顾玉章胜了也是要自立为皇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盼着天下再乱一些,盼着南诏也一并反了!”

    上官翼冷凛的目光落在那匕首上,他俯身吃力地将它捡了起来,复又气喘吁吁地躺回到床上。

    “长姐,弟弟我不行了,今天是死,明天也是死,所以弟弟不怕。你领着宇文焕朗逃走吧,这早晚都会被踏为平地的!弟弟先走一步,您多保重!”

    说完,他举起匕首刺向了自己的胸膛,上官若敏拦阻不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弟弟胸膛血流如注,死在了自己的面前。

    突然,顾沛凡推开了房门,身后跟着宇文焕朗,他见惠觉师太坐在那,抱着那个自称他舅舅的老和尚的躯体,满脸是血污,整个人都少了生气。

    “殿下,你看到了么?他想了一辈子本不该他想的东西,所以只能落得身死的下场。不过,他此时垂垂老矣,病痛缠身,死倒也罢了。只是殿下你年纪轻轻,本可有一番作为,难道真的要反叛皇上做乱臣贼子么?”

    顾沛凡的话说得很轻,轻得只有他与宇文焕朗两人能听见,他希望这位六殿下可以回头是岸。

    宇文焕朗虽然心痛,但是不为所动:“这不过是必然的牺牲罢了,若是本王当了皇帝,这些人都不会死!”

    说完,他便要离开,却听见一个声音坠落床榻一般,上官若敏连滚带爬的爬了过来,她拉住宇文焕朗的袍服一角哀哀苦求:“焕朗,放弃吧!别在做无畏的牺牲了,顾玉眉不过是在利用你,顾玉章野心勃勃只是当你为一颗废棋罢了。你舅舅已经死了,你哥哥亦命不长远,我求你了,你和我离开这吧!”

    宇文焕朗不耐烦地将上官若敏扶了起来,眼中满是冷色:“不到最后,不知道结局!你安心住着,我会护你周全的!顾玉章说了,南诏一反,他马上就举义旗出兵勤王。你放心,我们很快就能回锦陵了!”

    顾沛凡长叹了一口气,他一直都在拉走到边缘的宇文焕朗回头,可是任由他如何劝说,宇文焕朗都认为他是在为顾玉章筹谋,顾沛凡无法将自己卧底顾家军以策反军兵的真实身份相告,所以只能尽力的去劝说。

    “殿下,据密报南宫澈已经挥军南下,协同边军进攻南诏国了,想必南诏反不起来了!”

    顾沛凡见他有所松动赶紧说:“我父亲一直在打探南诏的消息以做打算,我知道也不足为奇啊!只不过,此事他不会让你知道。还有一事不知道对殿下有没有用?皇上册立萧菀为新后,已经举行了册封大典,可见皇上他对南诏,对晋中都十分有信心。所以,我父亲他虽然表面无事,内心却很是焦灼!”

    顾沛凡本想以此为游说的突破口,不成想宇文焕朗似乎对南诏的行动不甚感兴趣一般,慌忙地询问:“萧菀是谁?”

    顾沛凡不知其中内情,当然不会据实已告便按照朝廷的说辞答复:“萧菀,据说是萧虢府遗孤,是萧卓群和清罗郡主的女儿!”

    “萧卓群的女儿?那不是...那不就是....她么?她,她还活着!她居然还活着!”

    宇文焕朗嘀嘀咕咕着含含糊糊的言语,顾沛凡听不真切,只是他发现宇文焕朗的脸大喜过后又是大悲,他摇摇晃晃地走了出去,倒是上官若敏眼中闪着晶莹的泪光,嘴中默念着:“这样也好,这样也好!”

    顾沛凡一头雾水,他扶起上官若敏安慰道:“惠绝师太,我会让人好好安葬令兄的,若是师太有空还是多劝劝逸郡王殿下吧!”

    上官若敏她绝望了,绝望到生无可恋,被一直关着的宇文焕敬顾玉章自然是不会留活口的,就算顾玉章会,顾玉眉也不会,说不准他已经先她而去了。

    而她不惜舍命陪他到晋中的宇文焕朗亦是铁了心要造反,他言之凿凿是为了救她这个生母,救守陵的养母,救身陷囹圄的哥哥,他要开创新的一切,但是她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他想要得到天下的借口罢了。

    若是借口不再了,是不是宇文焕朗才能看清自己的真心呢?

    想到这,上官若敏起身,理了理衣服也举起了那把匕首,刺进了自己胸膛,像是在偿还当年的那些冤魂一副新鲜的心肝一般......

    这一日,萧菀搬到了修葺一新的凤宸宫,这里比以往更加的气派与精致,不论是抄手游廊还是亭台楼宇,抑或是树柳花木都经过的精心的雕琢,费了花匠一番的心思,可是她还是钟情于芷兰宫,可是她如今是皇后,自然要正位中宫,自然要住在这里。

    瓷青搀扶着已经显怀了的萧菀小心翼翼的走着,指着这些景致笑意吟吟地说。

    可是这位皇后娘娘却兴致索然,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瓷青见了赶紧找话:“娘娘若是喜欢芷兰宫还不是可以回去住着么?皇上说了,那座宫殿也是娘娘的,娘娘喜欢住哪就住哪!”

    “哈哈...哎,咱们皇帝是越来越任性了,本宫现在是皇后自然住在凤宸宫,什么叫想住哪住哪,这不是变着法的编排本宫容不得其他嫔妃么?而今后宫零落,四妃空置,本宫再这样肆意妄为的,那还怎么堵住这悠悠众口!”

    萧菀轻轻浅浅的一笑倒是千娇百媚的艳丽,瓷青不明白赶紧细细再问:“娘娘,如今敬王妃在请公子和药王谷谷主的医治下已经平安诞下了郡主,娘娘怎么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清公子和裴太医可说了,您啊,可不能太忧思忧虑了!”

    萧菀坐在亭中,抚着孕肚,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现在最让她放心不下的便是宇文焕朗。

    而今顾沛凡阵前分兵倒戈相向,顾玉章现在是节节败退,另一方面乌不同被南宫澈斩于马下,新南诏王登基,顾玉章已经指望不上南诏。

    因此顾玉章兵败如山倒也就在这一两日了,可是宇文焕朗的结果呢?是不是也就在这一两日了。

    她抬头望着天空中的白云朵朵,阳光明媚的很,过一会儿暑热便会上来了,可是她的思绪却飘得有些远,和宇文焕朗相识的时候她还是傅灵筠,傅公子,而他还不过是个纨绔的王爷罢了,现在却有物是人非只敢。

    忽而,三五内侍抬着冰鉴走了进来,走在头里的是简颂,他紧着脚步向萧菀请安:“奴才拜见皇后娘娘,而今皇上在前朝忙着,因着天热,皇上要奴才为凤宸宫送来了冰鉴和冰块,以让娘娘避暑!”

    看着那重重的盛放冰块的器皿,萧菀点点头,复又吩咐:“给仁寿宫和昭阳公主的宫里送冰了没有?”

    “也已经送去了,现在暑热难耐,皇上说了,若是娘娘嫌凤宸宫热,过两日就陪娘娘去芷兰宫小住!”

    萧菀点点头,拿起茶盏将茶滤了滤,将里面的杏仁沫拨到了一边:“简颂,皇上如今在前朝忙什么呢?不是已经下朝了么?按照以往他应该来本宫这了啊?”

    简颂尴尬一下,赶紧推脱:“师傅一直在御前侍候的多,奴才哪知道啊?所以奴才粗手笨脚的只能做些粗活!”

    萧菀抬了抬眼皮瞥了他一眼,瓷青见此赶紧呵斥:“还不快说,你以为你猴精的人物儿就能骗过皇后娘娘么?”

    简颂见遮掩不过去,赶紧跪了下来,哀哀戚戚地说:“娘娘,皇上不愿意让您劳心,其实也没什么大事,还不是徐太妃又来说情了,这次还拉着陈太妃一起!但是逸郡王谋反之事无人不知无人晓,天下皆知啊,而今敬王殿下不日便会得胜回朝,到时候逸郡王是要被押解回京的,所以皇上也是为难啊!”

    “本宫就知道,他也在为此事烦心!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本宫也没有什么好法子!哦对了,本宫给顾王妃陈书雪还有豫王妃下得帖子,你送出宫没有?为何本宫迟迟不见她们呢?”

    萧菀懒懒地坐在那,看着几案上的相思叩,而今她身子不方便抚琴亦不便,但是还是会日日看着,让人时时擦拭,不叫其落下一点灰尘。

    “皇后娘娘,帖子已经送到府上了,但是因为顾王爷谋反一是,顾王妃和豫王妃深觉罪过,二人到安澜寺礼佛去了,已经去了快三个月了,还没有回来呢!所以只怕这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

    简颂搜肠刮肚的想出了这些个推辞,脑门上不禁都沁出了汗,他眼珠子滴滴溜溜的转了转,赶紧又说:“娘娘,澈公子就要回来了,明日就能到锦陵了,皇上特别的高兴,还说等到南宫澈回来了就给请公子和浅笙姑娘,还有燕锋和萧入画姑娘的婚事一起办了!好好热闹一下!”

    萧菀浅浅的笑挂在脸上,心中却十分感伤,她知道不是母亲和姐姐出去礼佛了,是她们压根不想见她,她曾经以为见面三分情,她们会原谅自己,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她们许是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了。

    她轻轻抚了抚相思叩,琴音悠扬婉转,声声入耳,而旁边随风摆动的璎珞和相思扣却让她想起顾沛萱送琴时的场景,现在怕是她再也不想见她这个妹妹了......

    瓷青与简颂见她如此,二人心里明白,瓷青瞪了一眼简颂,让他赶紧退下,简颂乖觉便退了下去。

    而此时,一众宫中品级低微的嫔妃正在偏殿候着,晨昏定省地向皇后请安。

    因是夏季,这四下的窗子都开着,远远便可见皇后坐在亭中纳凉,不多时一个不甘寂寞的良侍悄悄地对一旁的御侍讲:“我听说啊!当今的皇后其实就是以前的宸皇贵妃,不过是皇上蒙骗前朝官员使了障眼法罢了!你要知道,这位宸娘娘可是个厉害主儿,斗倒了四妃不说,还将当年受宠的众妃嫔都害死了。从前的皇后被除玉蝶,什么都不是,更是凄惨!还有啊,我听说以前那位德妃娘娘因害过她,在她回宫后,那德妃生生被吓死了,葬礼也是草草地办了!”

    “你快别胡说了,要是被皇后娘娘知道了,有你好看的!”

    那良侍相貌平平,入宫也有半年多了,连皇上都没见过,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怕什么?反正皇上是不会宠幸我的,我也是多活一天是一天!”

    “你们都给我闭嘴,你们入宫才几天啊?怎么,你们见过宸皇贵妃么?道听途说倒是有两下子。本宫是与宸皇贵妃一同入宫,难道我分不出她们谁是谁么?再这样胡说八道,扰乱视听,本宫就禀告皇后拔了你的舌头!”

    说话的女子,杏眼弯眉,一副弱柳扶风的姿态,虽然不美艳却自有一股风流。

    萧菀站在门口听了个大概,嘴角凝着浅笑,示意瓷青,瓷青清着嗓子说道:“皇后娘娘到!”

    众人一听赶紧大礼参拜:“嫔妾等拜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萧菀款款而至坐到凤座上,瞥了一眼方才出言不逊的良侍,淡淡一笑:“都起来吧!执宣、舞墨奉茶!”

    凤宸宫的两位大宫女紧着将茶点端了上来,瓷青则给萧菀进了一盏银丝燕窝,她用银汤匙舀了舀里面的燕窝线,对底下的妃嫔说:“方才本宫站在外边听得还算清楚,你们有些人耐不住性子,总想嚼嚼舌根,本宫虽然不知道以前的宸皇贵妃用了何种手段弹压后宫妃嫔,但是本宫却有的是方法调教各位妹妹。若是有不信的,大可以再造次试试。本宫眼里容不得沙子,见不得脏东西,望你们安分守己,谨守宫规。不要让本宫与皇上失望!”

    一众妃嫔听得那叫一个心惊肉跳,赶紧跪地参拜:“吾等谨遵皇后娘娘教诲!”

    萧菀实在懒得在这些莺莺燕燕前抖威风,但是不震慑她们的小心思,难免还会出冯婧妍之流的祸害。

    她摆摆手,示意她们跪安,一众人请过安后便要退下,却听皇后指着方才开口维护她的那个女子说:”你且留下,本宫有话问你!”

    那人微微一怔,倒是停了下来,俯身再拜:“美人楚芙拜见皇后娘娘!”

    楚芙,这个名字她有些耳熟,但是却不曾记得在哪里听过。

    楚芙抬起眉眼,气定神闲字字铿锵的说:“嫔妾是与皇后娘娘一年进宫的!”

    瓷青见此人将话说得直白,大声呵斥:“放肆,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萧菀抬抬手,示意瓷青不要说话,她拿起腰间佩戴的紫玉玲珑把玩着:“原来是这样,只是本宫之前为何从来没见过你?”

    “娘娘一直是皇上心尖儿上的人,在后宫风头无两,宠冠六宫,而我不过是默默无闻的一朵小花,怎么会入娘娘的法眼呢?嫔妾入宫便病着,一直住在聚霞宫中,只是聚霞宫中已经有千娇百媚的上官映波、冯婧妍、薛馥雅、姜怀蕊....实在没有嫔妾的容身之处!”

    楚芙眼角凝着浅浅的泪,泪中斑斑皆是委屈,萧菀笑得狡黠:“我看楚美人不是身体不好,而是一直称病避宠吧?韬光养晦,明哲保身,或许便是你在后宫的生存之道!只是,你此时又出来为本宫说项,难道是你想通了,想为自己博一份前程?因为这里早没了冯婧妍等人了!”

    楚芙听到这,大着胆子跪得笔直,眼中满是期许:“皇后娘娘,嫔妾明人不说暗话,皇上的恩宠从来不是嫔妾想要的,也不是嫔妾能指望的。嫔妾只是想安安静静地活着,因为活在后宫不易!后宫众人见过娘娘者甚多,都学会了闭嘴不言,而嫔妾只是比他们学会的早罢了!”

    萧菀听了一段大实话,心中却有些无奈,她比自己看得还要通透,所求亦是简单,而自己所期许的则是与宇文焕卿白首不离,一生一世。

    之于这个愿望,自己的愿望倒显得有些奢侈,她不禁有些失神。

    说话间,宇文焕卿一身常服走了进来,他神采风扬,气宇轩昂,更是满面春光,丰神俊朗得犹如天上的仙君一般。

    楚芙见此赶紧跪谢皇恩,而后便识趣的退了下去,萧菀见他来得得意,不禁有些好些:“皇上你又越俎代庖,管理妃嫔是臣妾的事儿,你怎么就准了呢?她不是应该为皇上尽心,为皇家开枝散叶么?怎么就准她安安静静的活着呢?”

    宇文焕卿知道这是她的口不对心,便俯身将去听她肚中宝宝的声响,嘴上却说:“朕知道你心里想什么?皇后要不妒不怨,要端庄持重,这些你可以强制自己做到,做不到的却是与别的女子分享朕的爱对不对?但是又不得不遵照祖制为朕三年一选秀,所以心中很是矛盾!”

    被一语中的后,萧菀一阵失神,眼中的讥诮却很明显,她这是在嘲笑自己。

    “苒苒,相信朕,朕有办法守着你一人。朕也过够了那些莺莺燕燕环绕却勾心斗角的日子。与其让一众女子因爱生妒,因妒生怨,因怨生恨,因恨生事,还不如安安静静的活着呢!”

    宇文焕卿眼中流露出的真诚与诚挚,那像一种暖流温暖着萧菀的内心,她倚在他的肩头很是安心。

    “苒苒,你担心的事,朕都知道,你放心焕朗不会死,朕给他最大的宽容就是让他活着,仅此而已!”

    萧菀听到这,眼中蒙上了一层浅泪:“皇上你说的是真的?”

    “自然,朕都能宽宥顾玉眉,为何不能宽宥宇文焕朗呢?朕富有四海,自然不在乎多活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是朕的骨肉兄弟。不过,他犯了这样的大错,朕能给的也这些了。朕会让星辰和落风永远陪着他!”

    宇文焕卿说此话时很淡然,淡然的似乎在说一件不关自己的话,这是帝王的大度。

    萧菀已经再无所求了,她知道这是宇文焕卿给这个六弟最大的恩赐了。她环着他的腰,觉得很安心也很幸福,拥有这样男子的爱,她觉得一切都那么的美好......

    时间若白驹过隙,转眼十年而过,四月人间芳菲渔阳行宫内两个稚子顽童在桃花树下抛洒着漫天的花瓣,远远望去,遥目所望,尽是嫣然桃花繁华成林,绵延百里而不绝。

    桃之夭夭,婀娜生姿,犹如红绡仙子流连红尘而顾盼摇曳,清风拂过,涟漪叠风,遍是漫天花海,见此倾世之景,足另人难以忘怀。偏那桃花深处,竟有一素衣女子手持玉笛,翩然而立,一曲清扬间犹如美人入画,而美人身旁还有一犹如粉面团子般的玉面女娃娃在她身侧,犹如一只小胖松鼠一般摇摆着。

    宇文焕卿站在那正欣赏着这一切,这亦如当年,只是此时自己心恋的女子依旧如春风拂面不知疲倦的流连在美景之中。

    忽而,那两个长得极好看的哥儿跑了过来,其中一个奶声奶气的问:“父皇,你看什么呢?儿臣也要看!”

    说着伸出两个白玉团子似的小手要求抱抱,而另一个顺着宇文焕卿的看的方向,有些不解的问:“父皇,那里只有母后和皇妹,你怎么看得这么入迷啊?”

    宇文焕卿抱着小面团似的二皇子,指着桃林中的萧菀笑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祖传之物收归国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