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到四平海银帝景景坐几路公交车

宝鸡华厦老年大学古筝专业班
副班长李彩梅  通讯员王淑霞  吕雪萍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的重大社会共性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市已步入老龄社会。目前,老年人口已达56.2万多人,占总人口15.1%。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兴办老年大学、推进老年教育、使全市老年人充分享有“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高质量晚年生活,这既是老年人的迫切渴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民生工程。宝鸡老年大学建校19年、华厦老年大学建校8年,取得了长足发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老年人的普遍赞许。但与新时期老龄事业的形势和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要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大学”,更待解决不少新的课题,特别是老年教育宣传报道工作滞后,直接影响老年大学的深化发展。有鉴于此,本文特结合古筝专业的办学实践,对加强老年教育宣传报道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完善提升现有专业,着力培育品牌专业,充分发挥校内教学平台示范宣传的主渠道作用
1、挖掘优势潜力,完善提升现有专业,扩大校内办学的示范宣传效应
校内教学是老年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宣传示范的主渠道。目前,我市老年大学已开设23个专业,80多个教学班,校内办学独具优势潜力,改革创新,完善提升,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持续做大做强现有专业,让校内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说话,就能吸引众多老年人进校学习,诚可谓栽下梧桐树,飞来金凤凰。通过老年学员的亲身感受,口碑相传,将会起到无声的广告,无字的报道应有的宣传效应。
近年来,古筝专业在校领导支持和学员配合下,越办越好。教师任海银多次被中、省音协等音乐部门评为“古筝优秀教师”。2014年又获中国音乐学院陕西考级委员会颁发的“社会音乐艺术水平考级大赛评委证书,古筝专业班也晋升为“中国音乐学院陕西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指定宝鸡地区培训考级点”。在办学实力实效展示下,中老年古筝爱好者相约慕名而来,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中老年古筝团队,在校内外宣传展演中不无风采好评;学员军嫂在全国古筝大赛中喜获金奖,去年也受聘担任古筝教师,办学创业。古筝专业的实践证明,有了校内办学的显著成效,才有在老年教育领域立足的位置,也才能赢得宣传报道的充分话语。
2、着力培育名牌专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老年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书法、绘画、声乐、摄影、舞蹈历来为老年人所钟情,民族器乐更为老年人喜闻乐见。这些专业在老年大学,也多是创办时间较长,教学设施较好,师资力量充足,教学成效显著。学校应从中权衡筛选,突出重点专业,培育老年教育的特色品牌。市级老年工作部门和学校,应针对性的加大扶持力度,倾斜筹措资金,优化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施,培训提高师资队伍,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展办学活动。带动全校各专业的规范化教学,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和本校模特班的典型引路,逐步探索培育品牌专业的创新模式。通过品牌专业的示范宣传,进一步树立特色办学的良好形象,增强在省内外老年教育领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延伸校外办学,开展社会公益展演,实现老年教育广覆盖和常态化的宣传效益。
1 、把握时间节点,促进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常态化
    老年大学的专业和社团,都有各自的文化艺术特色和一定的社会展演能力。应在校外办学中,把握时间节点,充分利用国家法定的节假日,着力举办老年教育办学成就综合展和书法、绘画专业展。精心组织大型文艺汇演、器乐演奏专场和歌舞专场演出。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有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内涵。“七一”“国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等节庆,更有着民族盛衰、国家兴亡的历史要义。这些节庆假日的宣传展演活动,将充分展示学校老年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成效,呈现师生的文化艺术风采和精神面貌。通过常态化的节庆公益展演,逐步形成特有的老年教育宣传品牌,活跃群众节庆生活,传递社会和谐的正能量,吸引更多老年人加入老年大学行列,也将成为宝鸡一道新的文化风景线。
2、学校主导、社会搭台、推动校外办学延伸覆盖
古筝专业在校内教学的同时,在公园和商贸早市等老年人聚集场所演奏,在火炬路社区为市民公益展演,收到了增强办学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宣传效果。但专业班各自为战,宣传能量有限。学校应统筹策划,整体推进校外办学的延伸覆盖。一是总校分校可按照就近承接原则,在市区划定区域,选择有代表性的社区、重点企业和中老年人密集的公园、广场,有计划有组织的建立校外办学基点,递次推进,逐年扩大辐射传播范围。二是调动教师和骨干学员的两个积极性,组建校外办学团队,进入预定社区、企业、公园,建立辅导站和联络点,培训指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特别是老年学员回原单位、回家居小区现身说法,更有亲切感和说服力。三是与社区居委会、 企业工会、公园管理处等部门协作配合,提供场地设施,组织中老年文艺爱好者参与,为校外办学和公益宣传展演,提供应有的社会支撑。
    三、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结合,构建新型老年教育宣传报道体系
1、与媒体密切合作,加强舆论宣传
    在新闻媒体聘请特约记者,定期驻校采访报道。在宝鸡日报发稿刊登或组织专版;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华厦老年大学之声”、“宝鸡老年教育直通车 ”等主题栏目,定时亮相。 在新闻舆论领域,保持老年教育宣传报道的一席之地。
2、完善校刊、创办校报
     在完善提升校刊的基础上,创办短平快的老年大学“校报”,以适应宣传报道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校刊、校报应适当增加印发数量,既要送达相关领导部门,也应在专业班内发放交流,以增强内外宣传效能。校刊、校报应及时宣传报道各专业校内外办学的成效经验。好教师、好学员、好学风的先进事迹,从各方面为老年教育点赞。
3、办好老年大学门户网站
    除总校分校的综合信息外,对各专业、各专业教师、各教学班应分别建立网页。通过网站窗口,宣传学校办学宗旨,诠释校训校风,展示办学实力水准和成效经验。网站要及时更新维护,使其成为老年教育信息宣传的聚集地和辐射源。
4、培训提高宣传报道员队伍
通过开办宣传报道员培训班,提高综合素质和文笔写作能力。形成宣传报道员为核心、专业教师配合、骨干学员参与的三结合群众性宣传报道队伍。事实来自一线,学员报道学员。
    四、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宣传报道工作持续开展
学校应吸收热爱老年教育事业,又熟悉宣传报道工作的同志,充实和加强办学团队。学校管理层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理念,承担作为,把校内外宣传报道作为老年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重视调查研究,剖析宣传报道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树立典型总结经验。要善于统筹协调,与社会各方合作,共同推进老年教育宣传报道工作。
2、加强专业班的班风建设
专业班承担着校内外的办学重任,又是宣传报道工作的基础。古筝专业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员骨干、形成良好班风方面,作了不少的有益探索。在办学中教师坚持以学员为友,为学员服务,师生友善相待,学员们互学互帮和谐相处。2014年6月初,班长宋颖在甘肃庆阳照料丈夫住院,适逢学校文艺汇演,为了不影响古筝班节目表演,宋颖乘坐8个多小时的汽车,连夜赶回宝鸡,在学校登台参演后,当晚又乘车返回丈夫身边。这种维护班集体荣誉的执着精神,感动并带动着全班学友,积极投入古筝学习和各种宣传展演活动。
3、加强计划的组织实施
老年教育宣传报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应进一步研究论证,制定宣传报道的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可行方案。明确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年度部署和保证措施。应本着学校主导、社会联动、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原则,扎实推进,确保实效。为了持续开展老年教育宣传报道工作,除向社会筹措资金外,可在民生工程领域申报立项,争取财政的项目资金扶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平海银帝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