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怎么办要怎么判断?

父母按照一定方法在家中给孩子做按摩、体操每日两次,每次5-15分钟。特别要注意强化的主动运动训练,如按月龄增长做相应的抬头、拉坐、翻身、坐、爬、站和走等运动,促进运动张力发展。 这样可以减少2/3以上,即使发生脑瘫,也可明显减经。

俯卧抬头。早产儿满40周开始俯卧练习,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时,俯卧位用语言和引导小儿抬头。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训练4-6次。

侧卧对称性姿势。使小儿侧卧于床上,双上肢及双手保持在躯干的正中位,此姿势可控制异常性非对称性姿势及异常性的伸肌紧张。

俯卧抬头训练。继续让小儿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

翻身。用玩具诱导小儿翻身,帮助小儿翻身时可一手握位小儿的手,另一手在其肩部轻轻地向对侧翻身,每日至少练习7-8次。

平衡训练。将小儿仰卧位放置在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每日2-4次。

手口协调性训练。仰卧位,让小儿两手抓双足放至口,练习手口眼协调性动作。

抓握训练。将玩具放在中线的位置,诱发小儿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开进行抓握。每日进行7-8次。

坐位训练。小儿双下肢分开、躯干前倾,双上肢前方支撑坐,也可练习靠坐。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俯爬。家长可在其前方用玩具逗引,后方抵住小儿足底帮助向前移动。每次5-10分钟,每日练习7-8次。

主动抓握训练。小儿坐位,将玩具放在身体前远近不同的位置,让小儿练习从远近、高低不同的地方够取玩具。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手膝位爬。用手膝位支撑的姿势进行爬行训练。要求每日爬50-100米。

拾取动作训练。立位扶小儿的双膝防止膝屈曲,在小儿前面放上玩具,让其练习弯腰拾取。弯腰的幅度从高到低。从易到难。此动作每日练习2-4次,每次10-30个。

双手捏取的动作。到7个月左右小儿能够使用拇指,此时可以给他一些小的玩具,让其练习使用手指,让小儿从大把抓握到拇指与其他手指一起使用进行捏的精细动作。

扶站、蹲起、独站和独行练习。

  家长如何判断新生儿脑瘫?每一位母亲都是希望自己的宝宝是健康的,能平平安安的长大成人。但是发生在宝宝身上的问题其实还是很多的,比如脑瘫。那么家长如何判断新生儿脑瘫?一起看看吧。

  家长如何判断新生儿脑瘫?

  1、如何判断新生儿脑瘫:1~3个月大时的预兆

  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不注意看人,眼不追视眼前东西;头不稳定、颈不能竖、头左右摇动或头偏向一侧、俯卧位不能抬头;肌张力的改变,如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或全身发软。

  2、如何判断新生儿脑瘫:4~5个月大时的预兆

  眼不追视眼前东西、不注意看人、眼神不灵活;表情呆板、逗引时无反应;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度;身体逐渐变硬,轻度角弓反张姿势或下肢交叉呈剪刀样,身体姿势不对称等。

  3、如何判断新生儿脑瘫:6~7个月大时的预兆

  手、口、眼动作不协调;手抓物很快松开或不持久;有非对称姿势;坐位不稳呈前倾或后倾;头背屈、肩后伸、下肢内旋、手握拳;仍有原始反射存在。

  4、如何判断新生儿脑瘫:8~12个月大时的预兆

  仍不能翻身;双下肢仍不能支撑;8~10个月仍不能用单手抓握玩具,或总用一只手抓握;8~10个月仍感觉手笨;8个月仍不能独坐;10个月后仍不会与人再见;10个月后还用脚尖站立;11个月不会扶持站立;12个月仍不会迈步;12个月后仍流口水及“吃手”等。

  孩子的诞生是每一对父母爱情的结晶,也是父母手中的珍宝,当然,没有家长会愿意自己的孩子患上脑瘫。不过,世事无绝对,那么如果真的不幸患病,那么新生儿脑瘫该怎么办才好?

  新生儿脑瘫怎么办好?

  首先、孩子得了脑瘫一定要及时治疗,越早治疗越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婴幼儿运动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早期发现运动异常,早期加以纠正,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

  其次、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患儿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的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也需进行干预,还要培养他面对日常生活、学会交往及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

  再者、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脑瘫的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期住院治疗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许多治疗需要在家庭里完成,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训练计划,评估训练效果,在医生指导下纠正不合理的训练方法。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按小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功能训练,循序渐进促使小儿产生正确运动。

  如何判断新生儿脑瘫?如果家长们没有提前了解过相关知识的话,是无法判断的。孩子得了脑瘫一定要及时治疗,越早治疗越好。所以就要求我们家长应该学会如何判断新生儿脑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脑瘫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