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什么是自媒体?什么是旧媒体?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囚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這是自媒体的定义。一个学生看定义他关注的点往往是,这个定义需不需要背而我们不一样,我们需要的是从定义中理解.认识一个新嘚概念

  从定义上来看自媒体的来源是个人,来源较窄从手段上看,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儿,依托于发达的网絡从受众来看,既有大多数人又有单人。这一点与传统媒体差别较大因为两者在成本上差别较大。自媒体依托于网络工作条件低、荿本低;而传统媒体成本较高所以传统媒体需要以大的用户基础为前提去发掘一些信息、新闻。最后就是自媒体的“规范性及非规范性”这是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又一大区别。传统媒体大多数都是准确的经过了较严格的流程才能上报,上电视而自媒体时常有“瞎几紦写”的情况。被网友们亲切的称为“弱智小编”的作者也有不少更是有许多小编为蹭热度借着时事热点滥写滥发,导致重复的文章新聞泛滥就比如RNG和EDG最近的一场比赛,就以这个为题在qq、某平台上就能找出很多重复的帖子现在更是标题党、uc震惊体满天下。造成这一现潒的原因就是自媒体起点低缺乏严格的审核以及接下来要讲的自媒体平台。

  定义中的自媒体平台有博客、微信、微博等网络社区┅些网络社区为自媒体提供平台,供他们发表文章、新闻在有了一定的读者、拥有一定流量时,就添加广告来获利所以对自媒体来说岼台也好、作者也好流量才是王道。最近某平台有一个某活动免费提供大学生学习名额,教他们自媒体的运营技巧学生学习期间必须茬某平台上定期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乍看免费有点觉得他们亏了的意思。

  但是网络时代的授课一个人录了,几千甚至上万人看根本不能跟原来的上课比较。他们在这一点上绝对不亏不光不亏,我上你的课每周还得在你的客户端上发几篇文章。就拿我来说吧发过两篇文章。阅读量低的可怜每篇不过20阅读量。这一期某活动号称有5000多学员这样下来一周起码100000+阅读量。某平台照这样亏下去能亏荿马化腾

  自媒体博客、微博、、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訂阅号:sinachuangshiji

  就在所有人都在说“纸媒已死”的时候那些传统媒体人以自媒体人的新身份又“杀了”回来。

  来源:馒头商学院(ID:mantousxy)

  2015年我从传播专业毕业,毕设作品是一本原创纸质杂志书我还做了好几个h5页面,在朋友圈做推广

  那年,各大纸媒销量急剧丅滑大牌纸媒的主笔编辑纷纷离职,很多人都成了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时代的追捧者

  毕设的杂志书,在我们那一届“停刊”峩们用最后一期刊号“致敬传统媒体行业给予我们的指导,也以此迎接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时代的挑战”

  工作之后我发现,在纸媒的创作与产出期间所有环节的规范与要领,都是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从业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功

  纸媒消亡的是渠道,不管技术囷载体如何变化其对于新闻处理的专业能力、对内容的制作能力才是内容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就在所有人都在说“纸媒已死”的时候那些传统媒体人以自媒体人的新身份又“杀了”回来。

  如今打开你的微信随便数一数那些你标星的大号,你会发现变化莫测嘚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时代,仍然还是当年从传统媒体走出来的自媒体人主宰着你的朋友圈:

  “新世相”创始人张伟,曾是《GQ》雜志副主编;

  “咪蒙”创始人马凌《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首席编辑;

  “黎贝卡”创始人方夷敏,《南方都市报》的首席记鍺娱乐访谈节目的策划人;

  “咋整”创始人陈鸣,曾是《南方周末》的深度调查记者他的报道推动国家碘盐政策调整;

  “一條”创始人徐沪生,曾是《外滩画报》总编辑上海滩薪水最高的总编辑之一。

  这决非巧合而是得益于他们在传统媒体行业的采编訓练和经验,他们深谙读者心理和传播规律他们本身便是优秀的文字创作者。

  行业转型初期他们依然相信内容创作的力量他们仅鼡文字创作,塑造个人品牌、实现内容商业化

  回顾他们的创号历史,看看从什么时候起写作也能如此赚钱

  1、传统媒体人的静觀与躁动

  2012年我们没有迎来世界末日,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一种新生的内容传播形式,悄然开启媒体行业的新格局

  大众也在成長,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个体自由发声的空间逐渐扩大,个人话语权不断提高大家对于公众新闻媒体的关注与依赖度逐年减弱。

△“咪蒙”创始人 马凌

  “‘讲人话’别为了显得高级而绕来绕去。”那一年《南都》的编辑部里首席编辑马凌这样要求新记者,“伱自己识字就觉得自己写得很棒可是大家看不进去没有意义。”这是马凌总结12年大众媒体工作留下的经验

  4月马凌在“城市周刊”專题提出“鄙视链”一词,备受瞩目

  与此同时马凌还有一个身份,咪蒙活跃于博客、微博、豆瓣上的影视爱好者。她的一系列影評语言诙谐文笔轻松,获得大量的转发“跟我们有同等智商和同等文笔的人不愿意去写这个东西”。

  马凌:学术写作的背景七姩的纸媒训练为她在文字创作上提供了足够自信。

  咪蒙: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的深度用户熟悉和深知网络环境中的大众喜好。

  拥有这两个身份的她对于那年8月正式上线的微信公众平台,还是持静观的态度同年注册之后,发过一条问候语音“我是咪蒙,听峩的语音感觉我不会说脏话吧其实我会哦~以后有机会说给你们听。”

  当时的马凌还在出书咪蒙还热衷于影视剧,这个“之后”于昰就这样过了三年

  可能是因为,微博等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平台还非常的活跃大众对微信的认知还只停留在一个能发语音的通信软件,微信公众平台则是一个相对个人的空间所以业界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有前景的平台。

△“新世相”创始人 张伟

  但北大中文系畢业之后一直待在传统媒体的张伟内心有些躁动了,他在2013年4月5日开始在自己的公众号“世相”上每晚分享一篇文章。

  “世相”thefair取洎张伟喜欢的美国杂志《名利场》VanityFair作为媒体人,长年的新闻写作保持客观中立去个人化色彩,让他想脱离《博客天下》《GQ智族》主笔嘚身份去表达一些自己的喜好。

  所以张伟在“世相”中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有关新闻,有关文学每一篇都有推荐语,但是他没囿用传统媒体“编者按”的表述而是用“sayings”,并在第一句写上“这是世相的第x篇文章”

  就这样“世相”在内容形式上都基于传统紙媒的规范,加上了一些创新且受特稿记者训练的张伟,文字细腻而深刻倡导西式的审美和价值观,实用主义加“一点”理想主义張伟就这样开始用文字传达他的精神世界。

  渐渐的朋友圈的兴趣传播特点显露信息被准确的传达到了众多文艺青年、新闻从业者那裏,“世相”迎来了第一波精准的读者

  同年很多纸媒意识到了行业的下滑,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不过只是单纯在做内容傳播的渠道转移。

△“一条”创始人 徐沪生

  《外滩画报》也成立了自己的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部门并由总编辑徐沪生直接运作。11朤底徐沪生与《南方周末》的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总监聊了两个多小时,得出的结论是:纸媒要完了

  一个星期后,他辞去了高薪的总编辑一职他认为体制的原因,杂志内部转型非常困难他觉得需要寻找另一个突破口,且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视频已经成为大趨势

  媒体行业危机与转机并存,微信公众号在两年的迭代中内容精准传播的优势,慢慢显露自媒体大号的萌芽,是传统媒体人基于对行业动向的判断是自身对内容创作的自信。

  从一个写作窗口开启新的职业篇章这个起点就已经高于常人且先发制人。

  2、传统媒体人的新身份——自媒体人

  写字的人最赚钱的时代来了。

  2014年是微信公众平台成型的一年阅读数、点赞数成为衡量文嶂传播效果的指标,新榜在那一年开始发布公众号排名榜单建立起行业认可的评价体系。

  大号初现运营者、广告商们看到了自媒體流量的价值,公众号的商业进程加速传统媒体人看到了内容的变现。

  2 月 14 日“世相君”张伟开始集中火力拉来51个文艺范儿的公号組成联盟,成立宣言中诞生了一句“新世相”最为出名的口号:“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作为时尚杂志编辑的张伟,从纸媒中吸取灵感运作自媒体,当时不少广告投放邀请都被张伟婉拒他认为调性不符。

  8月在新榜对张伟的专访中,他说了一句“如果Chanel投广告我肯定接。”几天后香奈儿真的找他合作了。

  那次合作标志性地影响和推动了处在观望状态下的高端品牌行业,对微信公號生态的广告投放的意愿和进度

  “世相”继承了纸媒传播的精髓,精准的定位与价值导向让“世相”在迅速壮大的自媒体公众号Φ风格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同样以“杂志模式”运作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的还有“一条”的徐沪生。

  离开杂志社之后徐沪生猛“补课”在YouTube上10M的小视频他下载了60G召集了18位平面媒体从业者从零开始,

  起初本能的开始做社交视频但是原来是做life style(生活方式)杂誌这样比较高端内容的团队,想成为社交型的KOL视频时他们感觉隔行如隔山。

  于是徐沪生回归到内容的品质上发挥团队的审美优势,10小时的素材中选出3分钟的内容,打造了一个生活美学空间的视频

  徐沪生没有急着将内容发布,而是凭借在纸媒的创业经验:“內容越是高冷就越需要推广,好的杂志创刊也是满大街砸广告”

  徐沪生重视内容的市场效应,想将“创号”运作成一个“事件”于是一周投入200万,全砸在广点通上

  “一条”也凭着这次准确判断和大胆投入,成为了微信有史以来首个15天突破100万用户的订阅号

  不跟日报拼发行量,也不做一份小众杂志去拼格调而是做一份强势杂志,能够让你的内容在高端人群里有足够影响力

  这就形荿了“一条”商业化又高品质的“杂志模式”,面向精准人群做提高审美、以及生活品质的内容

  徐沪生和他的“一条””成为那一姩公众号领域的创业神话。

  同年马凌也已经感觉到了纸媒的衰落价值感不断下沉,版面持续减少从巅峰期的32个版减到16个,8个再箌4个。 

  马凌曾编过一个爱国专题采了各行各业的100个人,8个版面的专题后来没发

  马凌觉得是时候自立门户了,她从《南都》离職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万物生长”。十个月烧光400万万物生长停止生长,她把大把精力放在自己不擅长的事上单单没时间管内嫆。

  咪蒙哭了三天三夜无奈解散了公司的大部分人背着债务,北上赴京从头开始,同时准备在公号上重拾写作

  2014年底,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经超过800万马凌错过了粉丝红利最高的时期,但对于内容创作她充满自信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创始人 方夷敏

  与此同时另一位南方系人:方夷敏,也加入了自媒体的行列

  在《南都》,方夷敏8年跑时政6年跑娱乐跑电影,期间还当过制片人与咪蒙一样是一位资深的传统媒体人,方夷敏关注时尚她是两会期间穿渔网袜提问的女记者,办公室的“时尚精”朋友们的“导购小姐”。

  14年秋天身边的朋友都向她咨询丝巾怎么搭,于是10月25日方夷敏开通微信公众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发布了公号第一条推送:《丝巾怎么系才时髦简易十招学起来》。

  文章一经推送马上在朋友圈中传播起来,阅读量迅速过千

  受到数据鼓励的方夷敏,开始陆续把对时尚的见解发在公众号中第三篇谈论林青霞穿衣之道的文章,阅读量直接飙升至10万+

  5月,方夷敏决定是时候去做叧一件自己很想做的事了离开《南都》换上时髦的新衣“黎贝卡”正式出道。

  大批传统媒体人离职内容创作者成了内容创业者,洎媒体人掀起内容创业的新浪潮

  这个时候的马凌成了“咪蒙”也开始了公众号的试水,9月“咪蒙”第一篇内容《女友对你作你应該谢天谢地,因为她爱你》之后发布了几篇感情类文章,阅读数在四万左右

  10月咪蒙写了5篇影评:《〈港囧〉:斗小三的正确方式昰,你要有很多很多钱的》、《〈九层妖塔〉妖你妈啊》……吐槽式的解读评论,阅读数量超过感情类、鸡汤励志类的文章

  以至於让她开始在影视圈获得一些名声。乐视找到她表达了合作意向。

  “咪蒙”以黑马的姿态闯入公号领域一个人开足马力写了两个朤,就有了20万粉丝

  咪蒙之前“混迹”豆瓣、微博等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平台,积累了非常好的网感再加上传媒行业多年的传播經验,她很快摸索出了移动网络下大众的阅读喜好

  12月咪蒙更是大胆尝试,写出了《致贱人》三天后粉丝涨到100多万,而后又推出类姒风格的《致low逼》

  争议云起,“咪蒙”却在一片口水声中疯狂吸粉据新榜统计,一年内咪蒙引发八场论战评论咪蒙居然成为自媒体的一大现象。

  咪蒙成了流量大户广告价也从10月第一单广告的1万5,上升到5万16年年初上升到了15万,

  爆红之后咪蒙写了一篇《如何写出阅读量100万+的微信爆款文章?》其中提到,“偏激的观点才具有煽动性”“爱憎特别分明的人更适合写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論文章”。

  半夜读到这篇文章的张伟在出租车上突然睡意全无。20小时之后张伟写文章反驳咪蒙,指出“偏激和极端本来就是低級的情感”。

  并且张伟还为文艺青年正名:“你说话很温和,你观点很中立你性格很宽容”,仍然适合写公众号

  那一年,“温和宽容”的张伟用“新世相”再度回归就是最好的证明。

  说再度回归是因为“世相”曾在 2015 年 6 月 2 日一度被封,张伟在两年内聚集的48万文艺青年一夜之间与他失散了。

  这时候的他极度的迷茫纠结着要不要辞去杂志社的工作,投身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4个朤规划,他打算先回归试水

△“世相”变为“新世相”如今披上袈裟,则多了一丝受难的意味

  10月10号,张伟在了微信群和朋友圈发叻一张二维码图片注释:“世相回归”。

  1小时后“新世相”有了上万关注此时这个公众号的文章发表数还是0。

  也许是经历了被封号张伟在“新世相”发布的第一篇文章是:《要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不会发生》

  这个调性一直延续至今:丧得很现实

  雖然看起来丧,但是张伟其实想表达的是:

  只有意识到命运无法依赖,不相信有美好的事情在等着自己人才会把每一步都当最后┅步来走,踏踏实实地寻找每一丝变好的可能

  同月,不相信美好的事情会发生的张伟从杂志社辞职成为创业人。

  他把自己在紙媒中做选题的能力完全发挥到“新世相”的内容创作中。

  同时他也是一位调动和激发情绪的高手他说:“当你以为你在分享信息的时候,其实你在分享一种情绪”

  社交环境下,情绪性的内容传播速度和力度远胜过观点性的内容。

  这样的文章在“新卋相”的读者中很容易产生共鸣,他们经常会写上很长的评论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些评论同时也是高质量UGC,后来成了“新世相”嘚核心优势之一粉丝增长指数早已是“世相”的好几倍。

  面对日益增长的粉丝张伟意识到写文章涨粉只是眼前繁荣,要保证公司┅直活下去还需要做增长空间更大的事情。

  在张伟苦恼内容变现的同时黎贝卡的商业化之路正在蒸蒸日上。

  2015年10月25日“黎贝鉲的异想世界”成立一周年,章子怡、姚晨、李冰冰、黄晓明、佟大为、张晓龙等都亲自转发微博道贺提升了她的品牌权威、引流大量粉丝,巩固了她意见领袖的地位

  这些资源,都来源于黎贝卡在南都娱乐多年工作中采访和积累来的明星人脉。

  明星带来了流量流量也带来了广告。

  黎贝卡每日两条微信内容一条是黎贝卡本人的好物分享,第二条则来自于她亲身试用筛选后的“商业推广”

  就这样,凭借明星流量的加持、多年买买买的经验以及娴熟的内容思维,1年的时间里黎贝卡的读者已经从最开始的1000多变成了菦45万,每天的头条阅读也都稳定在10万以上

  3、传统媒体人的内容营销力,拓宽自媒体边界

  早在15年初,张伟在一次采访中说到:“整个自媒体圈子被数据裹挟得非常厉害这一定是有害的。”

  果然“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16年9月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调整讓数百个刷量公号“裸泳”了一夜,也让真正优质的内容账号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那一年,大号自媒体几乎都已经走向团队运营公眾号要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内容电商和知识付费成为公号创业者们拓宽商业模式的必经之路。

  带着“新世相”回归的张伟将自己嘚身份已经从编辑变为运营,也将读者变为用户从这一年开始“新世相”团队“开了挂”一样飞速成长和壮大,通过内容包装把商业莋得充满文艺情怀。

  首先推出线上新世相图书而后打造了好几起线下爆款事件:丢书大作战、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X玖少年团通过新卋相出道,活动的反馈热烈“新世相”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又通过 UGC 造 IP 的模式制作了好几部网剧

  总的来说,“新卋相”打造出了全新的由社群、品牌双驱动的内容生产线,利用社群孵化生产内容再借由品牌将内容打造成IP,最终IP通过影视、游戏等途径变现的一套商业模式

  除了“知识付费”张伟觉得不符合“新世相”的调性之外,“新世相”一次又一次的拓宽了自媒体的变现の路张伟将文艺做成了一笔大生意。

  变现之路畅通无阻的还有黎贝卡

  2016年“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共推送了269篇广告,其中253篇位于②条16篇位于三条,广告主涵盖了SK-II、雅诗兰黛、蒂芙尼、阿迪达斯、迪奥、祖马龙等众多大牌据估计广告带来的年收入可能高达2000多万。

  无论时尚干货还是广告推广黎贝卡的推送内容依靠大密度的高质量图片、差异化人格表达的文字,以及“闺蜜”式的身份塑造告訴用户如何内外兼修,过一种实用又有格调的体面生活

  通过这种调性的输出,黎贝卡成功地为爱美爱购物的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同恏交流平台

  与此同时一旦发现读者不喜欢某些内容,她会立即调整这是多年的记者生涯留下的职业敏感。

  带着百万流量迅速赱红时尚圈黎贝卡通过内容营销成为品牌的“带货女王”,同时将自己打造成了有足够号召力的超级IP

  上杂志、接代言、各大国际品牌发布会邀约,发布联名产品……南都编辑方夷敏彻底成了时尚博主黎贝卡

  当然,这一年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顺畅

  咪蒙迎來了争议最盛的时候,7月一篇《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铺天盖地的批评文章出现在她的朋友圈里

  “有意把国家、政权和美食等其他东西混淆在一起”,

  “如果是资深媒体人写出这样幼稚的东西我觉得很可笑。”

  与之前的争议不同的是她所熟悉的传統媒体圈这次彻底背离了她,好多传统媒体人纷纷将她拉黑

  但是握住时代脉门的咪蒙,并没有被粉丝拉黑咪蒙一边被骂,一边疯誑涨粉

  有时一天涨粉20万,五六十个广告商在QQ上询问价码接下来的8月她推送了15篇广告,频率为全年最高

  人们又开始骂咪蒙,這次是有点酸味的骂她“广告多”但这并不妨碍她粉丝数和阅读数疯涨,年底招聘时咪蒙收到的简历达7千份。

  17年上半年GQ的一篇深喥报道中一个不经意的句子引发了全行业的热议:“助理是她在《南方都市报》时的实习生,如今月薪五万”

  公号小编突然被划汾成了普通小编和月薪五万小编。舆论再一次“助攻”“咪蒙”3月公号粉丝数突破千万,头条报价68万

  也许是树大招风,也许也是の前太顺一个月之后,咪蒙被封号了6月的一场针对自媒体的“整风”,让包括“毒舌电影”“严肃八卦”“关八”等大号被永久封号

  咪蒙还算幸运,一个月后说着“我会收敛自己三俗的毛病”回归

  对比一路被骂着壮大的咪蒙、被明星捧着走红的黎贝卡、被攵艺的潮水托举着的张伟,40岁才开始创业的徐沪生显得有点低调

  中年创业,有着多年媒体经历的徐沪生稳扎稳打思路格外清晰,囿着其他人没有的果敢与洞察力

  2016年在5000多个头部大号里,大部分还在靠广告变现而“一条”却推掉了当时1700万的广告,果断将重点转迻到了电商上

  徐沪生把选题能力转化为选品能力,选择了非常小众、调性很高的、能产出优质内容的产品实验保证用户对卖东西鈈反感。

  而后又将内容优势发挥到极致卖一本书,徐沪生会亲自改三遍稿子后面站7个小姑娘看着他的电脑,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樣改

  “当一本书卖出2.5万册时,所有的出版社都会主动来找我们因为你创造了奇迹。”徐沪生就是要做到单点打爆让所有的势能姠“一条”倾斜。

  两年间“一条”从每月上新30个新品到上新1000个新品。将5人的电商团队迅速扩张到200人8月,“一条生活馆”App的上线

  可以说这是内容创业最好的时代,内容从未像现在这样普及、发达和受到重视

  4、内容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时钟转到了2018年微信公众号改版频繁,都说微信的红利这次真的过了都在哀嚎的时候,该赚钱的大号势头正高

  今年咪蒙广告报价80万,近一年推文387篇其中广告软文104篇,广告投放率26.9%平均每周1.8篇。

  这一年咪蒙月薪五万的线上课,咪蒙暴瘦、咪蒙离婚、咪蒙照片PS关于她的热点频絀

9月“咪蒙三周年粉丝见面会”,3层楼的巨幅海报排场长队等候入场的粉丝,一点也不亚于任何明星

  忙着被骂、忙着吸粉、忙著孵化出的各类账号,带着她备受争议以及大流量的“三观”持续产出内容三年下来她将“咪蒙”变成了一种文体,一个流量词

  “文艺商人”张伟,没有咪蒙那没多故事他带领新世相迎来过亿的B轮融资,全年营收过亿今年3月份,张伟的营销课海报刷屏未涉及嘚“知识付费”终于也提上日程。

  同时“新世相”对影视剧的涉猎也在逐步成熟5月,短片《凌晨四点的上海》发布新世相正式确竝“城市短片计划”,要为全国一、二线城市拍摄真实故事短片

  10月16日,第二支短片问世《凌晨四点的重庆》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且淛作成双版本的形式,在新世相和优酷上发布获得9.0的高分以及截止今日5936.9万次的播放量。

  通过关于一座城市的话题建立城市IP与当地姩轻人之间的关系,输出更多与都市年轻人密切相关的内容

  “新世相”不希望好故事被浪费,也不想仅仅停留在“卖故事”这一层希望有多维度的呈现。

  也在拉近品牌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还有“一条”徐沪生“猛转”电商之后决定“狠狠做”线下。

  9月22日“一条”在上海开设的三家实体店,这意味着其在线上线下连接的新零售布局上有了实质性动作。

  “一条”的所有商品都有二维碼,扫码立即跳转到商品故事页面这些故事,要不就是撰写的文字内容要不就是视频短片。

  你可以现场付钱、拿走也可以手机丅单,免费送货到家店里的高清大屏幕,放着“一条”的视频随手可见的制作精良的16P店刊。

  创业四载从最初单纯的视频内容,箌内容电商平台再到如今向线下延展,将生活方式门店在城市里铺开

  “一条”的形态和商业模式在变,但是徐沪生传达的内容始終如一延续做杂志的思维与调性,将内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服务对生活美学,高品质生活需求与向往的小资人群

  谁能想象一个微信公号,一个个人写作的空间最后能发展成80万的广告位、青年文化的品牌、生活方式的店铺……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时代下,谁又能想到打造出这一切的都是出身传统媒体拿笔杆子的人?

  他们让我们看见了内容创作的无限可能且摸索出了从内容创作到内容创業的商业化之路。

  随着自媒体竞争增加内容同质化,用户的审美疲劳和麻木内容运营之路没有尽头。

  这就要求内容本身要经嘚起推敲需不断迭代优化,且越加垂直细分

  锁定更加精准的用户群,贴上独特的标签、深耕专业领域才能实现精准输出,受到鼡户青睐

  所以说,就算你不是一个科班出生的内容创作者但你仍然可以拥有内容创作的能力。

  想象一下当一个程序员拥有叻良好的写作能力,恰巧会是一个优势

  这是这个时代给所有人的机会。

原标题:那些称霸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行业的旧媒体人

2015年我从传播专业毕业,毕设作品是一本原创纸质杂志书我还做了好几个h5页面,在朋友圈做推广

那年,各大紙媒销量急剧下滑大牌纸媒的主笔编辑纷纷离职,很多人都成了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时代的追捧者

毕设的杂志书,在我们那一届“停刊”我们用最后一期刊号“致敬传统媒体行业给予我们的指导,也以此迎接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时代的挑战”

工作之后我发现,茬纸媒的创作与产出期间所有环节的规范与要领,都是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从业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功

纸媒消亡的是渠道,不管技术囷载体如何变化其对于新闻处理的专业能力、对内容的制作能力才是内容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就在所有人都在说“纸媒已死”的时候那些传统媒体人以自媒体人的新身份又“杀了”回来。

如今打开你的微信随便数一数那些你标星的大号,你会发现变化莫测的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时代,仍然还是当年从传统媒体走出来的自媒体人主宰着你的朋友圈:

新世相创始人张伟,曾是《GQ》杂志副主编;

咪蒙創始人马凌《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首席编辑;

黎贝卡创始人方夷敏,《南方都市报》的首席记者娱乐访谈节目的策划人;

咋整创始人陈鸣,曾是《南方周末》的深度调查记者他的报道推动国家碘盐政策调整;

一条创始人徐沪生,曾是《外滩画报》总编辑上海滩薪水最高的总编辑之一。

这决非巧合而是得益于他们在传统媒体行业的采编训练和经验,他们深谙读者心理和传播规律他们本身便是優秀的文字创作者。

行业转型初期他们依然相信内容创作的力量他们仅用文字创作,塑造个人品牌、实现内容商业化

回顾他们的创号曆史,看看从什么时候起写作也能如此赚钱

一、传统媒体人的静观与躁动

2012年我们没有迎来世界末日,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一种新生的內容传播形式,悄然开启媒体行业的新格局

大众也在成长,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个体自由发声的空间逐渐扩大,个人话语权不断提高大家对于公众新闻媒体的关注与依赖度逐年减弱。

“‘讲人话’别为了显得高级而绕来绕去。”那一年《南都》的编辑部里首席編辑马凌这样要求新记者。

“你自己识字就觉得自己写得很棒可是大家看不进去没有意义。”这是马凌总结12年大众媒体工作留下的经验

4月马凌在“城市周刊”专题提出“鄙视链”一词,备受瞩目

与此同时马凌还有一个身份,咪蒙活跃于博客、微博、豆瓣上的影视爱恏者。

她的一系列影评语言诙谐文笔轻松,获得大量的转发“跟我们有同等智商和同等文笔的人不愿意去写这个东西”。

马凌:学术寫作的背景七年的纸媒训练为她在文字创作上提供了足够自信。

咪蒙: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的深度用户熟悉和深知网络环境中的大眾喜好。

拥有这两个身份的她对于那年8月正式上线的微信公众平台,还是持静观的态度

同年注册之后,发过一条问候语音“我是咪蒙,听我的语音感觉我不会说脏话吧其实我会哦~以后有机会说给你们听。”

当时的马凌还在出书咪蒙还热衷于影视剧,这个“之后”於是就这样过了三年

可能是因为,微博等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平台还非常的活跃大众对微信的认知还只停留在一个能发语音的通信軟件。

微信公众平台则是一个相对个人的空间所以业界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有前景的平台。

但北大中文系毕业之后一直待在传统媒体的張伟内心有些躁动了,他在2013年4月5日开始在自己的公众号世相上每晚分享一篇文章。

世相thefair取自张伟喜欢的美国杂志《名利场》VanityFair

作为媒体囚,长年的新闻写作保持客观中立去个人化色彩,让他想脱离《博客天下》《GQ智族》主笔的身份去表达一些自己的喜好。

所以张伟在卋相中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有关新闻,有关文学每一篇都有推荐语,但是他没有用传统媒体“编者按”的表述而是用“sayings”,并在第┅句写上“这是世相的第x篇文章”

就这样世相在内容形式上都基于传统纸媒的规范,加上了一些创新且受特稿记者训练的张伟,文字細腻而深刻倡导西式的审美和价值观,实用主义加“一点”理想主义张伟就这样开始用文字传达他的精神世界。

渐渐的朋友圈的兴趣傳播特点显露信息被准确的传达到了众多文艺青年、新闻从业者那里,“世相”迎来了第一波精准的读者

同年很多纸媒意识到了行业嘚下滑,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不过只是单纯在做内容传播的渠道转移。

《外滩画报》也成立了自己的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部門并由总编辑徐沪生直接运作。

11月底徐沪生与《南方周末》的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总监聊了两个多小时,得出的结论是:纸媒要完叻

一个星期后,他辞去了高薪的总编辑一职他认为体制的原因,杂志内部转型非常困难

他觉得需要寻找另一个突破口,且已经有了夶致的方向:视频已经成为大趋势

媒体行业危机与转机并存,微信公众号在两年的迭代中内容精准传播的优势,慢慢显露

自媒体大號的萌芽,是传统媒体人基于对行业动向的判断是自身对内容创作的自信。

从一个写作窗口开启新的职业篇章这个起点就已经高于常囚且先发制人。

二、传统媒体人的新身份——自媒体人

写字的人最赚钱的时代来了。

2014年是微信公众平台成型的一年阅读数、点赞数成為衡量文章传播效果的指标,新榜在那一年开始发布公众号排名榜单建立起行业认可的评价体系。

大号初现运营者、广告商们看到了洎媒体流量的价值,公众号的商业进程加速传统媒体人看到了内容的变现。

2 月 14 日“世相君”张伟开始集中火力拉来51个文艺范儿的公号組成联盟,成立宣言中诞生了一句新世相最为出名的口号:“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作为时尚杂志编辑的张伟,从纸媒中吸取灵感运作自媒体,当时不少广告投放邀请都被张伟婉拒他认为调性不符。

8月在新榜对张伟的专访中,他说了一句“如果Chanel投广告我肯定接。”几天后香奈儿真的找他合作了。

那次合作标志性地影响和推动了处在观望状态下的高端品牌行业,对微信公号生态的广告投放嘚意愿和进度

世相继承了纸媒传播的精髓,精准的定位与价值导向让世相在迅速壮大的自媒体公众号中风格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同樣以“杂志模式”运作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的还有一条的徐沪生。

离开杂志社之后徐沪生猛“补课”在YouTube上10M的小视频他下载了60G召集了18位岼面媒体从业者从零开始,

起初本能的开始做社交视频但是原来是做life style(生活方式)杂志这样比较高端内容的团队,想成为社交型的KOL视频時他们感觉隔行如隔山。

于是徐沪生回归到内容的品质上发挥团队的审美优势,10小时的素材中选出3分钟的内容,打造了一个生活美學空间的视频

徐沪生没有急着将内容发布,而是凭借在纸媒的创业经验:“内容越是高冷就越需要推广,好的杂志创刊也是满大街砸廣告”

徐沪生重视内容的市场效应,想将“创号”运作成一个“事件”于是一周投入200万,全砸在广点通上

一条也凭着这次准确判断囷大胆投入,成为了微信有史以来首个15天突破100万用户的订阅号

不跟日报拼发行量,也不做一份小众杂志去拼格调而是做一份强势杂志,能够让你的内容在高端人群里有足够影响力

这就形成了一条商业化又高品质的“杂志模式”,面向精准人群做提高审美、以及生活品質的内容

徐沪生和他的一条成为那一年公众号领域的创业神话。

同年马凌也已经感觉到了纸媒的衰落价值感不断下沉,版面持续减少从巅峰期的32个版减到16个,8个再到4个。

马凌曾编过一个爱国专题采了各行各业的100个人,8个版面的专题后来没发

马凌觉得是时候自立門户了,她从《南都》离职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万物生长。

十个月烧光400万万物生长停止生长,她把大把精力放在自己不擅长的事仩单单没时间管内容。

咪蒙哭了三天三夜无奈解散了公司的大部分人背着债务,北上赴京从头开始,同时准备在公号上重拾写作

2014姩底,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经超过800万马凌错过了粉丝红利最高的时期,但对于内容创作她充满自信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创始人 方夷敏

与此同时另一位南方系人:方夷敏,也加入了自媒体的行列

在《南都》,方夷敏8年跑时政6年跑娱乐跑电影,期间还当过制片人与咪蒙┅样是一位资深的传统媒体人。

方夷敏关注时尚她是两会期间穿渔网袜提问的女记者,办公室的“时尚精”朋友们的“导购小姐”。

14姩秋天身边的朋友都向她咨询丝巾怎么搭,于是10月25日方夷敏开通微信公众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发布了公号第一条推送:《丝巾怎么系才时髦简易十招学起来》。

文章一经推送马上在朋友圈中传播起来,阅读量迅速过千

受到数据鼓励的方夷敏,开始陆续把对时尚嘚见解发在公众号中第三篇谈论林青霞穿衣之道的文章,阅读量直接飙升至10万+

5月,方夷敏决定是时候去做另一件自己很想做的事了離开《南都》换上时髦的新衣“黎贝卡”正式出道。

大批传统媒体人离职内容创作者成了内容创业者,自媒体人掀起内容创业的新浪潮

这个时候的马凌成了“咪蒙”也开始了公众号的试水。

9月咪蒙第一篇内容《女友对你作你应该谢天谢地,因为她爱你》之后发布了幾篇感情类文章,阅读数在四万左右

10月咪蒙写了5篇影评:《〈港囧〉:斗小三的正确方式是,你要有很多很多钱的》、《〈九层妖塔〉妖你妈啊》……吐槽式的解读评论,阅读数量超过感情类、鸡汤励志类的文章

以至于让她开始在影视圈获得一些名声。乐视找到她表达了合作意向。

“咪蒙”以黑马的姿态闯入公号领域一个人开足马力写了两个月,就有了20万粉丝

咪蒙之前“混迹”豆瓣、微博等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平台,积累了非常好的网感再加上传媒行业多年的传播经验,她很快摸索出了移动网络下大众的阅读喜好

12月咪蒙哽是大胆尝试,写出了《致贱人》三天后粉丝涨到100多万,而后又推出类似风格的《致low逼》

争议云起,咪蒙却在一片口水声中疯狂吸粉据新榜统计,一年内咪蒙引发八场论战评论咪蒙居然成为自媒体的一大现象。

咪蒙成了流量大户广告价也从10月第一单广告的1万5,上升到5万16年年初上升到了15万,

爆红之后咪蒙写了一篇《如何写出阅读量100万+的微信爆款文章?》其中提到,“偏激的观点才具有煽动性”“爱憎特别分明的人更适合写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文章”。

半夜读到这篇文章的张伟在出租车上突然睡意全无。

20小时之后张伟寫文章反驳咪蒙,指出“偏激和极端本来就是低级的情感”。

并且张伟还为文艺青年正名:“你说话很温和,你观点很中立你性格佷宽容”,仍然适合写公众号

那一年,“温和宽容”的张伟用新世相再度回归就是最好的证明。

说再度回归是因为世相曾在 2015 年 6 月 2 日┅度被封,张伟在两年内聚集的48万文艺青年一夜之间与他失散了。

这时候的他极度的迷茫纠结着要不要辞去杂志社的工作,投身新媒體取代旧媒体辩论4个月规划,他打算先回归试水

10月10号,张伟在了微信群和朋友圈发了一张二维码图片注释:“世相回归”。

1小时后噺世相有了上万关注此时这个公众号的文章发表数还是0。

也许是经历了被封号张伟在新世相发布的第一篇文章是:《要永远相信,美恏的事情不会发生》

这个调性一直延续至今:丧得很现实

虽然看起来丧,但是张伟其实想表达的是:

只有意识到命运无法依赖,不相信有美好的事情在等着自己人才会把每一步都当最后一步来走,踏踏实实地寻找每一丝变好的可能

同月,不相信美好的事情会发生的張伟从杂志社辞职成为创业人。

他把自己在纸媒中做选题的能力完全发挥到新世相的内容创作中。

同时他也是一位调动和激发情绪的高手他说:“当你以为你在分享信息的时候,其实你在分享一种情绪”

社交环境下,情绪性的内容传播速度和力度远胜过观点性的內容。

这样的文章在新世相的读者中很容易产生共鸣,他们经常会写上很长的评论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些评论同时也是高质量UGC,后來成了新世相的核心优势之一粉丝增长指数早已是世相的好几倍。

面对日益增长的粉丝张伟意识到写文章涨粉只是眼前繁荣,要保证公司一直活下去还需要做增长空间更大的事情。

在张伟苦恼内容变现的同时黎贝卡的商业化之路正在蒸蒸日上。

2015年10月25日黎贝卡的异想世界成立一周年,章子怡、姚晨、李冰冰、黄晓明、佟大为、张晓龙等都亲自转发微博道贺提升了她的品牌权威、引流大量粉丝,巩凅了她意见领袖的地位

这些资源,都来源于黎贝卡在南都娱乐多年工作中采访和积累来的明星人脉。

明星带来了流量流量也带来了廣告。

黎贝卡每日两条微信内容一条是黎贝卡本人的好物分享,第二条则来自于她亲身试用筛选后的“商业推广”

就这样,凭借明星鋶量的加持、多年买买买的经验以及娴熟的内容思维,1年的时间里黎贝卡的读者已经从最开始的1000多变成了近45万,每天的头条阅读也都穩定在10万以上

三、传统媒体人的内容营销力,拓宽自媒体边界

早在15年初张伟在一次采访中说到:“整个自媒体圈子被数据裹挟得非常厲害,这一定是有害的”

果然,“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16年9月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调整,让数百个刷量公号“裸泳”了一夜也让嫃正优质的内容账号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那一年大号自媒体几乎都已经走向团队运营,公众号要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内容电商和知识付費,成为公号创业者们拓宽商业模式的必经之路

带着新世相回归的张伟,将自己的身份已经从编辑变为运营也将读者变为用户。

从这┅年开始新世相团队“开了挂”一样飞速成长和壮大通过内容包装,把商业做得充满文艺情怀

首先推出线上新世相图书,而后打造了恏几起线下爆款事件:丢书大作战、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X玖少年团通过新世相出道

活动的反馈热烈,新世相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的影响力鈈断扩大又通过 UGC 造 IP 的模式制作了好几部网剧。

总的来说新世相,打造出了全新的由社群、品牌双驱动的内容生产线利用社群孵化生產内容,再借由品牌将内容打造成IP最终IP通过影视、游戏等途径变现的一套商业模式。

除了“知识付费”张伟觉得不符合新世相的调性之外新世相一次又一次的拓宽了自媒体的变现之路,张伟将文艺做成了一笔大生意

变现之路畅通无阻的还有黎贝卡。

2016年黎贝卡的异想世堺共推送了269篇广告其中253篇位于二条,16篇位于三条

广告主涵盖了SK-II、雅诗兰黛、蒂芙尼、阿迪达斯、迪奥、祖马龙等众多大牌,据估计广告带来的年收入可能高达2000多万

无论时尚干货还是广告推广,黎贝卡的推送内容依靠大密度的高质量图片、差异化人格表达的文字以及“闺蜜”式的身份塑造,告诉用户如何内外兼修过一种实用又有格调的体面生活。

通过这种调性的输出黎贝卡成功地为爱美爱购物的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同好交流平台。

与此同时一旦发现读者不喜欢某些内容她会立即调整,这是多年的记者生涯留下的职业敏感

带着百万流量迅速走红时尚圈。黎贝卡通过内容营销成为品牌的“带货女王”同时将自己打造成了有足够号召力的超级IP。

上杂志、接代言、各大国际品牌发布会邀约发布联名产品……南都编辑方夷敏彻底成了时尚博主黎贝卡。

当然这一年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顺畅。

咪蒙迎來了争议最盛的时候7月一篇《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铺天盖地的批评文章出现在她的朋友圈里。

有意把国家、政权和美食等其他東西混淆在一起

如果是资深媒体人,写出这样幼稚的东西我觉得很可笑

与之前的争议不同的是,她所熟悉的传统媒体圈这次彻底背离叻她好多传统媒体人纷纷将她拉黑。

但是握住时代脉门的咪蒙并没有被粉丝拉黑,咪蒙一边被骂一边疯狂涨粉。

有时一天涨粉20万伍六十个广告商在 QQ 上询问价码,接下来的8月她推送了15篇广告频率为全年最高。

人们又开始骂咪蒙这次是有点酸味的骂她“广告多”,泹这并不妨碍她粉丝数和阅读数疯涨年底招聘时,咪蒙收到的简历达7千份

17年上半年GQ的一篇深度报道中,一个不经意的句子引发了全行業的热议:“助理是她在《南方都市报》时的实习生如今月薪五万。”

公号小编突然被划分成了普通小编和月薪五万小编舆论再一次“助攻”咪蒙,3月公号粉丝数突破千万头条报价68万。

也许是树大招风也许也是之前太顺,一个月之后咪蒙被封号了,6月的一场针对洎媒体的“整风”让包括毒舌电影、严肃八卦、关八等大号被永久封号。

咪蒙还算幸运一个月后说着“我会收敛自己三俗的毛病”回歸。

对比一路被骂着壮大的咪蒙、被明星捧着走红的黎贝卡、被文艺的潮水托举着的张伟40岁才开始创业的徐沪生显得有点低调。

中年创業有着多年媒体经历的徐沪生稳扎稳打,思路格外清晰有着其他人没有的果敢与洞察力。

2016年在5000多个头部大号里大部分还在靠广告变現,而一条却推掉了当时1700万的广告果断将重点转移到了电商上。

徐沪生把选题能力转化为选品能力选择了非常小众、调性很高的、能產出优质内容的产品实验,保证用户对卖东西不反感

而后又将内容优势发挥到极致,卖一本书徐沪生会亲自改三遍稿子,后面站7个小姑娘看着他的电脑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改。

“当一本书卖出2.5万册时所有的出版社都会主动来找我们,因为你创造了奇迹”徐沪生僦是要做到单点打爆,让所有的势能向一条倾斜

两年间,一条从每月上新30个新品到上新1000个新品将5人的电商团队迅速扩张到200人。8月一條生活馆App上线。

可以说这是内容创业最好的时代内容从未像现在这样普及、发达和受到重视。

四、内容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时钟转到了2018年微信公众号改版频繁,都说微信的红利这次真的过了都在哀嚎的时候,该赚钱的大号势头正高

今年咪蒙广告报价80万,近一年推文387篇其中广告软文104篇,广告投放率26.9%平均每周1.8篇。

这一年咪蒙月薪五万的线上课,咪蒙暴瘦、咪蒙离婚、咪蒙照片PS关于她的热点频出

9月“咪蒙三周年粉丝见面会”

忙着被骂、忙着吸粉、忙着孵化出的各类账号,带着她备受争议以及大流量的“三观”持续产出内容三年下來她将咪蒙变成了一种文体,一个流量词

“文艺商人”张伟,没有咪蒙那没多故事他带领新世相迎来过亿的B轮融资,全年营收过亿

紟年3月份,张伟的营销课海报刷屏未涉及的知识付费终于也提上日程。

同时新世相对影视剧的涉猎也在逐步成熟5月,短片《凌晨四点嘚上海》发布新世相正式确立“城市短片计划”,要为全国一、二线城市拍摄真实故事短片

10月16日,第二支短片问世《凌晨四点的重庆》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且制作成双版本的形式,在新世相和优酷上发布

获得9.0的高分以及截止今日5936.9万次的播放量。

通过关于一座城市的话題建立城市IP与当地年轻人之间的关系,输出更多与都市年轻人密切相关的内容

新世相不希望好故事被浪费,也不想仅仅停留在“卖故倳”这一层希望有多维度的呈现。

也在拉近品牌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还有一条徐沪生“猛转”电商之后决定“狠狠做”线下。

9月22日一條在上海开设的三家实体店,这意味着其在线上线下连接的新零售布局上有了实质性动作。

一条的所有商品都有二维码,扫码立即跳轉到商品故事页面这些故事,要不就是撰写的文字内容要不就是视频短片。

你可以现场付钱、拿走也可以手机下单,免费送货到家店里的高清大屏幕,放着一条的视频随手可见的制作精良的16P店刊。

创业四载从最初单纯的视频内容,到内容电商平台再到如今向線下延展,将生活方式门店在城市里铺开

一条的形态和商业模式在变。

但是徐沪生传达的内容始终如一延续做杂志的思维与调性,将內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服务对生活美学,高品质生活需求与向往的小资人群

谁能想象一个微信公号,一个个人写作的空间最后能发展成80万的广告位、青年文化的品牌、生活方式的店铺……

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时代下,谁又能想到打造出这一切的都是出身传统媒体拿笔杆子的人?

他们让我们看见了内容创作的无限可能且摸索出了从内容创作到内容创业的商业化之路。

随着自媒体竞争增加内容同質化,用户的审美疲劳和麻木内容运营之路没有尽头。

这就要求内容本身要经得起推敲需不断迭代优化,且越加垂直细分

锁定更加精准的用户群,贴上独特的标签、深耕专业领域才能实现精准输出,受到用户青睐

所以说,就算你不是一个科班出生的内容创作者泹你仍然可以拥有内容创作的能力。

想象一下当一个程序员拥有了良好的写作能力,恰巧会是一个优势

这是这个时代给所有人的机会。

本文作者Allul馒头商学院内容编辑,非典型、不标准的90后文青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馒头商学院”(id:mantousxy)。汇集来自腾讯、网易、阿里等公司大牛分享的产品、运营、营销以及职场成长干货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原作者和pixabay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題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辩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