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写写的英语单词怎么写对话

  •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五个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八 年 级 英 语 试 题 听 力 材 料

一、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A) 从A、B、C三幅图中找出与你所听内容相符的选项。听两遍。

B) 听对话,根据所听对话及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听两遍。

C)听下面几段对话,选择正确答案。听两遍。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1-12题。

听一篇短文,回答第13-15小题。请根据内容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信息记录表。听两遍。

D)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听两遍。

  • 科目:2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不同的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迥然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答案。比如,19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回答有时候就非常忧郁,特别暗淡。雨果说,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被判了死刑,但是都有一个不定期的缓刑期;我们只有一个短暂的期间,然后我们所呆的这块地方就不再会有我们了。

      后来,雨果这个充满悲观主义色彩的回答,竟有意无意地成了20世纪40年代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的先声之一。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终生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顶时又滚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环不息。

      然而,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时候,几乎是另一种调子。因为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1824年1月27日,风烛残年的歌德在同爱克曼交谈的时候,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人们通常把我看成是一个最幸运的人,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对我这一生所经历的路程也并不挑剔。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我的年表将是这番话的清楚说明。

      ——读者,这就是人哪!

      回答“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康德哲学体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晚年,他甚至断言,全部哲学事业都可以归结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75岁的时候,康德不是用话语而是用他一生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用他在哲学这块精神园地上辛勤的耕耘作出了如下的回答:人是借助于令人惊异的能力——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征候,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但是,这样一种状态就像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一样,是与人的精神生活格格不入的。”在康德看来,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爱因斯坦逝世前不久,他对友人说:“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点奇异的色彩。”

      的确,爱因斯坦一生之所以能朝气蓬勃,光霁日明,都是因为他总是在做一件件合理的事惰。对于他,生与死的区别仅仅在于是不是在研究物理学问题,是不是在思索大自然的统一结构,是不是在不断地接近“他”,即接近斯宾诺莎的上帝——自然。

      歌德、康德和爱因斯坦像西西弗斯那样劳碌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孔子同他弟子的一段对话: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东、西方哲学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见解,的确给了我极深刻的印象。在我们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不妨赋予“生无所息”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

      对往事的追忆,有好几层意义。

      在一些触景生情的场合,往事历历,那风雨不蚀的记忆,实在是人性一种根深蒂固的表现,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心理冲力,就像春天来了,种子破土发芽不可抗拒一样。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他就会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这快乐恐怕不下于历史学家和地质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所得到的乐趣。因为这些科学家崇奉这样一句格言:“使已死的东西复活,其愉快不下于创造。”

      况且,“使已死的东西复活”还有另一层更重大的意义:串起记忆中那早已散落的明珠,是为了借助于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回忆无疑是许多杰出文学艺术作品的创造心理动机之一,同时也构成了它们的一大内容。可以说,没有回忆,文学艺术就会失去光彩,干瘪得不成样子。

      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人类的历史意识给人类以智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有利于瞻望未来。回忆就是个人的历史意识活动。没有这种活动的人,甚至无法欣赏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更谈不上去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比如,有些成年人居然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这部影片:“小孩片,没劲!”说这种话的人,自己就是一个孩子。因为孩子是不会有多少回忆的。

      唐诗宋词的创作心理背景之一,也是对往事的追忆: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它们的功用往往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弗洛伊德说,夜梦是愿望的满足;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诗歌创作和梦(夜梦和白日梦)往往是一回事。唐诗宋词不乏写梦之作。苏东坡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最能说明弗洛伊德学说的这一论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写尽生离死别的伉俪之情的词作,从词人创作动机到内容,都是梦和词的交织(词人原是醒着做梦的人)。由此可见,对往事的追忆,在人性中是多么根深蒂固!

      至于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本质上也是幻想,也是梦。

      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就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的人。人一天也不能没有希望。它在人性中所扎下的根,比回忆往事更深,更牢。它是精神的细胞,是精神的白血球和红血球;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老人中,也有不乏充满希望的人。这是一些真正的人,永不衰老的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贝多芬就是在满脑子的创作计划中溘然长逝的。(他说他准备再写出几部大作品,然后就像一个老小孩那样同尘世告别。)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18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兼文学家莱辛说过,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这是爱因斯坦最喜欢引用的一句格言,他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从中得到力量,得到慰藉。

      的确,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是不断地追求,是追求的过程。充满希望的旅行(过程),要比到达目的地好。

      我以为,这是支配人类一切活动的一条最根本的心理学原理。

      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生活强者。毕加索也是这样一位大艺术家。他在60岁学版画技术,70岁学陶工,他那永不衰竭的追求艺术美的热情令人叹服。他说:“永远不会有这么一天……可以说‘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明天是星期天’。一旦你的工作结束,便意味着你必须开始新的工作。……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这两个字。”

      再让我们来谈谈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对现实的把握吧!

      现代西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和操作主义物理学家都思索过这个问题。爱因斯坦也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爱因斯坦认为,“现时”的经验是人所专有的东西,是同过去和将来在本质上都不同的东西,然而这种重大的差别在物理学中并不出现,也不可能出现。这种经验不能为科学所掌握,对他来说,似乎是一件痛苦但又无可奈何的事。

      对我们这些不是物理学家的人来说,自然没有必要去为“现时”的物理意义而坐立不安。我们只满足于对“现时”作日常经验的理解:“现时”的经验是每个人所专有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现时”,每个人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持有不同的态度。

      至于笔者,则把现时(当前)看成是小学算术课本上的1,对未来的憧憬则看成是0。每个小学生都懂得:0的位置是很重要的。0只有在1的后面(而不是在1的前面)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和分量。1后面的0越多值越大。若用日常语言来说,就是: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

      只有珍惜、牢牢地把握现时当前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才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否则,就会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

      可是,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

      至于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啊,人啊,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晨光……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迥(ji%ng)然不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必竟  忧郁  挑剔  自强不息

    B.干瘪  真挚  蓬勃  万古桓新

    C.劳碌  慰藉  斜晖  循环不息

    D.赡望  暮霭  衰竭  蹉跎岁月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他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从中得到力量。

    (写在坐位右边的,给人以激励、警戒的格言。)

    B.至于笔者,则把现时(当前)看成是小学算术课本上的1,对未来的憧憬则看成是0。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C.人类的历史意识给人类以智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

    (人类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思考。)

    D.在一些触景生情的场合,往事历历,那风雨不蚀的记忆,实在是人性一种根深蒂固的表现。

    (时光岁月都不能使其受到损失。)

    (4)根据文意,下列对“人是什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缪和歌德都曾论及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但他们由此而引发的对“人是什么”的思考是迥然不同的。

    B.康德是哲学家,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但他们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思考,却有惊人的一致的见解。

    C.“人是什么”既是一个古老而深奥的哲学命题,也是每个人一生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D.雨果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是忧郁和暗淡的,这使他必然地成了后来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的先驱。

    (5)从全文看,作者阐释“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6)请概括作者个人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7)文中对“回忆”有一个定义,把它写出来。作者认为追忆往事有哪几层意义?把这几层意义概括地写出来。

    (8)作者认为“追忆往事”和“憧憬未来”有什么本质上的共同点?作者这种认识是基于什么角度?

    (9)作者认为,回忆、希望和现时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和人有什么关系?

  • 科目:3 来源:一课3练  高三(全年)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不同的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迥然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答案。比如,19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回答有时候就非常忧郁,特别暗淡。雨果说,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被判了死刑,但是都有一个不定期的缓刑期;我们只有一个短暂的期间,然后我们所呆的这块地方就不再会有我们了。

      后来,雨果这个充满悲观主义色彩的回答,竟有意无意地成了20世纪40年代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的先声之一。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终生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顶时又滚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环不息。

      然而,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时候,几乎是另一种调子。因为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1824年1月27日,风烛残年的歌德在同爱克曼交谈的时候,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人们通常把我看成是一个最幸运的人,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对我这一生所经历的路程也并不挑剔。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我的年表将是这番话的清楚说明。

      ——读者,这就是人哪!

      回答“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康德哲学体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晚年,他甚至断言,全部哲学事业都可以归结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75岁的时候,康德不是用话语而是用他一生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用他在哲学这块精神园地上辛勤的耕耘作出了如下的回答:人是借助于令人惊异的能力——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征候,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但是,这样一种状态就像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一样,是与人的精神生活格格不入的。”在康德看来,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爱因斯坦逝世前不久,他对友人说:“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点奇异的色彩。”

      的确,爱因斯坦一生之所以能朝气蓬勃,光霁日明,都是因为他总是在做一件件合理的事惰。对于他,生与死的区别仅仅在于是不是在研究物理学问题,是不是在思索大自然的统一结构,是不是在不断地接近“他”,即接近斯宾诺莎的上帝——自然。

      歌德、康德和爱因斯坦像西西弗斯那样劳碌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孔子同他弟子的一段对话: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东、西方哲学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见解,的确给了我极深刻的印象。在我们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不妨赋予“生无所息”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

      对往事的追忆,有好几层意义。

      在一些触景生情的场合,往事历历,那风雨不蚀的记忆,实在是人性一种根深蒂固的表现,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心理冲力,就像春天来了,种子破土发芽不可抗拒一样。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他就会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这快乐恐怕不下于历史学家和地质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所得到的乐趣。因为这些科学家崇奉这样一句格言:“使已死的东西复活,其愉快不下于创造。”

      况且,“使已死的东西复活”还有另一层更重大的意义:串起记忆中那早已散落的明珠,是为了借助于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回忆无疑是许多杰出文学艺术作品的创造心理动机之一,同时也构成了它们的一大内容。可以说,没有回忆,文学艺术就会失去光彩,干瘪得不成样子。

      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人类的历史意识给人类以智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有利于瞻望未来。回忆就是个人的历史意识活动。没有这种活动的人,甚至无法欣赏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更谈不上去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比如,有些成年人居然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这部影片:“小孩片,没劲!”说这种话的人,自己就是一个孩子。因为孩子是不会有多少回忆的。

      唐诗宋词的创作心理背景之一,也是对往事的追忆: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它们的功用往往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弗洛伊德说,夜梦是愿望的满足;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诗歌创作和梦(夜梦和白日梦)往往是一回事。唐诗宋词不乏写梦之作。苏东坡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最能说明弗洛伊德学说的这一论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写尽生离死别的伉俪之情的词作,从词人创作动机到内容,都是梦和词的交织(词人原是醒着做梦的人)。由此可见,对往事的追忆,在人性中是多么根深蒂固!

      至于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本质上也是幻想,也是梦。

      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就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的人。人一天也不能没有希望。它在人性中所扎下的根,比回忆往事更深,更牢。它是精神的细胞,是精神的白血球和红血球;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老人中,也有不乏充满希望的人。这是一些真正的人,永不衰老的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贝多芬就是在满脑子的创作计划中溘然长逝的。(他说他准备再写出几部大作品,然后就像一个老小孩那样同尘世告别。)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18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兼文学家莱辛说过,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这是爱因斯坦最喜欢引用的一句格言,他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从中得到力量,得到慰藉。

      的确,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是不断地追求,是追求的过程。充满希望的旅行(过程),要比到达目的地好。

      我以为,这是支配人类一切活动的一条最根本的心理学原理。

      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生活强者。毕加索也是这样一位大艺术家。他在60岁学版画技术,70岁学陶工,他那永不衰竭的追求艺术美的热情令人叹服。他说:“永远不会有这么一天……可以说‘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明天是星期天’。一旦你的工作结束,便意味着你必须开始新的工作。……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这两个字。”

      再让我们来谈谈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对现实的把握吧!

      现代西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和操作主义物理学家都思索过这个问题。爱因斯坦也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爱因斯坦认为,“现时”的经验是人所专有的东西,是同过去和将来在本质上都不同的东西,然而这种重大的差别在物理学中并不出现,也不可能出现。这种经验不能为科学所掌握,对他来说,似乎是一件痛苦但又无可奈何的事。

      对我们这些不是物理学家的人来说,自然没有必要去为“现时”的物理意义而坐立不安。我们只满足于对“现时”作日常经验的理解:“现时”的经验是每个人所专有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现时”,每个人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持有不同的态度。

      至于笔者,则把现时(当前)看成是小学算术课本上的1,对未来的憧憬则看成是0。每个小学生都懂得:0的位置是很重要的。0只有在1的后面(而不是在1的前面)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和分量。1后面的0越多值越大。若用日常语言来说,就是: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

      只有珍惜、牢牢地把握现时当前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才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否则,就会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

      可是,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

      至于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啊,人啊,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晨光……

    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迥(ji%ng)然不同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必竟  忧郁  挑剔  自强不息

    B.干瘪  真挚  蓬勃  万古桓新

    C.劳碌  慰藉  斜晖  循环不息

    D.赡望  暮霭  衰竭  蹉跎岁月

    三、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他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从中得到力量。

    (写在坐位右边的,给人以激励、警戒的格言。)

    B.至于笔者,则把现时(当前)看成是小学算术课本上的1,对未来的憧憬则看成是0。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C.人类的历史意识给人类以智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

    (人类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思考。)

    D.在一些触景生情的场合,往事历历,那风雨不蚀的记忆,实在是人性一种根深蒂固的表现。

    (时光岁月都不能使其受到损失。)

    四、根据文意,下列对“人是什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缪和歌德都曾论及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但他们由此而引发的对“人是什么”的思考是迥然不同的。

    B.康德是哲学家,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但他们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思考,却有惊人的一致的见解。

    C.“人是什么”既是一个古老而深奥的哲学命题,也是每个人一生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D.雨果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是忧郁和暗淡的,这使他必然地成了后来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的先驱。

    五、从全文看,作者阐释“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六、请概括作者个人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七、文中对“回忆”有一个定义,把它写出来。作者认为追忆往事有哪几层意义?把这几层意义概括地写出来。

    八、作者认为“追忆往事”和“憧憬未来”有什么本质上的共同点?作者这种认识是基于什么角度?

    九、作者认为,回忆、希望和现时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和人有什么关系?

  • 科目: 来源:2013届福建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汉字,完成小题。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祖籍湖南衡东,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龙应台的经历复杂而简单复杂,是因为她生于台湾,在美国接受教育,与德国人结婚生子,又到香港继续自己的事业。在多数人眼中,她是一个毫不留情的言者,一个冷峻的批判家,一个咄咄逼人的斗士。
    简单,是因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她始终坚守对故土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1984年11月的一天晚上,刚刚留学回到台湾的龙应台,因为实在不能忍受荧光屏上一位女“立法委员”自私自满的谈话,一口气写下《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投给《中国时报》,自此一发而不可收。一年后,她的杂文集《野火集》出版,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迅速在台湾刮起一阵“龙卷风”。21天内再版24次,每五个台湾人就拥有一本。她让台湾人认识了自由多元的价值观,也知道了什么时候该打破沉默勇敢地说“不”。
    此后的13年,龙应台随丈夫迁居欧洲。一边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一边继续写着刀光剑影般锐利逼人的时评文章,或是反抗专制、呼吁人权,或是文化冲突、社会变迁,无一不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其胆识和气魄,让多少男士汗颜。
    1999年,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专程前往德国,邀请龙应台回台北市任文化局局长,主持文化推广建设工作。龙应台冷静地说:先看看我的文章再谈吧。她深知自己的个性,绝不愿仅仅用自己的名声换取一个荣耀的位置。于是她带着“准备身败名裂”的心情回来了,此后的三年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带着文化局150个同仁,倾力打造台北“国际文化都市”。
    卸任后的龙应台,开始更多地关注儿子的成长,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种家长里短的脉脉温情。
    纵观龙应台的作品,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她的思考引起我们的震撼和共鸣,也必将带给我们持续不断的启迪与感动。
    从怒目金刚变成柔软温情
    作为一个用汉语写作者,无论是她二十多年前针砭时弊的作品《野火集》,还是新近的“亲情书写”《亲爱的安德烈》与《目送》,龙应台都是一个华语世界里受人关注的名字。《野火集》让人看到一个“硬的龙应台”;但与儿子对话的《亲爱的安德烈》与写家庭亲情的《目送》,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有人称,“龙应台,越写越小了。”
    “针对社会现实或者政治去写文章,那其实是立即的、短暂的、表面的,而《目送》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比较接近生命本体、关乎巨大问题的写作。这不是从大变小了,而是从小变大了。”“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所谓的刚和柔的元素。于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与‘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完全协调的。往往是为了你怀里喂奶的那个婴儿将来的幸福,你会去‘横眉冷对千夫指’。不要以为一个集体的走向和身处其间的你没有任何关系。”
    要让龙应台对自己做出评价,她却表示:“请不要问我,我觉得作为作者只有一个权利,只负责写,至于你怎么解读那不是我的事,是你的事。”

    A.龙应台的经历复杂而简单。复杂,是因为她的经历很多。简单是因为她始终坚守对故土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B.龙应台的文章,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
    C.龙应台的作品,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D.龙应台写家庭情亲的《目送》,比较接近生命本体,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龙应台的作品不是从大变小了,而是从小变大了。

    E.在龙应台看来,作者只有写作的权力,至于解读,那是读者的事,与作者无关。所有她拒绝给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

    【小题2】传记的题目是“刚柔并济龙应台”,请分条陈述她“柔”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小题3】作者认为“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福建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汉字,完成小题。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祖籍湖南衡东,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龙应台的经历复杂而简单复杂,是因为她生于台湾,在美国接受教育,与德国人结婚生子,又到香港继续自己的事业。在多数人眼中,她是一个毫不留情的言者,一个冷峻的批判家,一个咄咄逼人的斗士。

    简单,是因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她始终坚守对故土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1984年11月的一天晚上,刚刚留学回到台湾的龙应台,因为实在不能忍受荧光屏上一位女“立法委员”自私自满的谈话,一口气写下《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投给《中国时报》,自此一发而不可收。一年后,她的杂文集《野火集》出版,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迅速在台湾刮起一阵“龙卷风”。21天内再版24次,每五个台湾人就拥有一本。她让台湾人认识了自由多元的价值观,也知道了什么时候该打破沉默勇敢地说“不”。

    此后的13年,龙应台随丈夫迁居欧洲。一边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一边继续写着刀光剑影般锐利逼人的时评文章,或是反抗专制、呼吁人权,或是文化冲突、社会变迁,无一不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其胆识和气魄,让多少男士汗颜。

    1999年,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专程前往德国,邀请龙应台回台北市任文化局局长,主持文化推广建设工作。龙应台冷静地说:先看看我的文章再谈吧。她深知自己的个性,绝不愿仅仅用自己的名声换取一个荣耀的位置。于是她带着“准备身败名裂”的心情回来了,此后的三年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带着文化局150个同仁,倾力打造台北“国际文化都市”。

    卸任后的龙应台,开始更多地关注儿子的成长,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种家长里短的脉脉温情。

    纵观龙应台的作品,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她的思考引起我们的震撼和共鸣,也必将带给我们持续不断的启迪与感动。

    从怒目金刚变成柔软温情

    作为一个用汉语写作者,无论是她二十多年前针砭时弊的作品《野火集》,还是新近的“亲情书写”《亲爱的安德烈》与《目送》,龙应台都是一个华语世界里受人关注的名字。《野火集》让人看到一个“硬的龙应台”;但与儿子对话的《亲爱的安德烈》与写家庭亲情的《目送》,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有人称,“龙应台,越写越小了。”

    “针对社会现实或者政治去写文章,那其实是立即的、短暂的、表面的,而《目送》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比较接近生命本体、关乎巨大问题的写作。这不是从大变小了,而是从小变大了。”“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所谓的刚和柔的元素。于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与‘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完全协调的。往往是为了你怀里喂奶的那个婴儿将来的幸福,你会去‘横眉冷对千夫指’。不要以为一个集体的走向和身处其间的你没有任何关系。”

    要让龙应台对自己做出评价,她却表示:“请不要问我,我觉得作为作者只有一个权利,只负责写,至于你怎么解读那不是我的事,是你的事。”

    A.龙应台的经历复杂而简单。复杂,是因为她的经历很多。简单是因为她始终坚守对故土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B.龙应台的文章,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

    C.龙应台的作品,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D.龙应台写家庭情亲的《目送》,比较接近生命本体,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龙应台的作品不是从大变小了,而是从小变大了。

    E.在龙应台看来,作者只有写作的权力,至于解读,那是读者的事,与作者无关。所有她拒绝给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

    2.传记的题目是“刚柔并济龙应台”,请分条陈述她“柔”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作者认为“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该题后的括号内。若用答题卡答题,则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l.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

    2.下列物质中,属于半导体的是(   )

    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5.在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1所示,这表明液体压强(   )

    6.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家用电器的外壳一定要接地

    B.低压带电体和高压带电体都可以接近,但不能接触

    C.电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电灯之间

    D.接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只在连接插座的零线上装一根保险丝

    7.下列说法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推力

    B.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

    C.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

    D.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请把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8.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

    9.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0将重物从长4m、高1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上斜面顶端.已知沿斜面所用的推力是3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推力做的总功是______J,推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物体的重是______N.

    11.如图2,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_(只需填写一种).

    12.如图3所示,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可判断通电螺线管左端为______极,电源的a端为______极,小磁针静止时的b端为______极.

    13.小明乘坐的汽车在某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

    从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是______krn/h,合______m/s(保留小数点后1位小数).在10时05分,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应是______km.

    14.用一个400W的电热器对某液体加热,图4所示是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设电热器提供的热量全部被液体所吸收).在5min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液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若该液体的质量为1kg,则液体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

    15.(1)画出图5中的入射光线.(2)画出图6中力F的力臂.

    (3)如图7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电阻只的电路图.请根据这个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8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选用0~3V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导线不能交叉)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

    16.(6分)(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置于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9所示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

    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3)图12是“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图中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A.这时待测电阻的阻值是______Ω.

    17.(6分)实验: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V;

    (3)现已测出m1是110g,根据图13中的示数,算出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_.

    18.(7分)小明同学想比较金属材料甲和金属材料乙哪个更容易导电.现有金属材料甲和金属材料乙制成的各种不同规格的金属丝,规格如下表所示:

    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除上述金属丝、干电池、开关、导线外,还必须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

    (2)实验中应选取的金属丝分别是:____________(只需填字母代号).

    (3)请在下面空白处画出实验电路图(用“”表示金属丝)

    (4)在本实验中,你是如何判断哪种金属材料更容易导电的?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

    19.(7分)在高速公路上,一些司机为了降低营运成本,肆意超载,带来极大的危害.按照我国汽车工业的行业标准,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有一辆自重2000kg的6轮汽车,已知该车在某次实际营运中装货10t,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

    求:(1)这辆汽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行业标准?

    (2)如果要求该车运行时不超过规定的行业标准,这辆汽车最多装多少吨货?(设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计算中g取10N/kg)

    20.(6分)某太阳能汽车是用太阳能电池将所接收到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电动机来驱动的.已知车上太阳能电池接收太阳光能的面板面积为8m2,正对太阳时能产生120V的电压,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0A的电流,而太阳光照射到面板时每平方米的辐射功率为1000W.求:

    (1)车上太阳能电池面板接收的辐射功率;

    (2)若通电10min,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通过电动机所做的电功.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

    21.(6分)阅读下面短文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

     (2)图15是法拉第发明的能够产生持续电流的机器——发电机,金属圆盘可以看成是由无数根长度等于圆盘半径的导线组成的.金属圆盘在磁极间不断转动,每根导线都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持续的电流.某校探究小组仿制了这个发电机装置(如图16),对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进行如下探究:

    ①当圆盘转速增大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增大,说明电流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②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一个半径更大的金属圆盘,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更大,说明电流大小还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_________,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更大,说明电流大小跟磁场强弱有关.

    23.(7分)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17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二OO八年佳木斯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六道大题,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你所答的这张物理试卷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C.因为它是静止的,所以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因为它受到摩擦力,所以静止在桌面上

    2.下列图中的现象和做法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3.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4.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时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又要设法减小摩擦力,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5.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6.在运动场上常见到这样一些场景,其中表现出的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跳高运动员跳过后从最高点落向地面

    8.如图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B.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C.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D.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C.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D.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压值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项不全但都正确的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

    13.北京奥运游泳场馆“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它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此外,即便是冰雹撞击薄膜的巨响也不能传递到场馆之内,此建筑材材料的特点有(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变暗

    C.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变亮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将正确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

    16.把装有水深为10cm的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水对杯底的压强为_______Pa。现要使水对杯低的压强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g取10N/kg)

    l7.某导体的电阻是2Ω,当通过1A电流时,导体的功率是_______W,通电1min时,导体上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J

    l8.如图所示,我省运动员王濛在年国际短道速滑世界杯的比赛中收获了两枚金牌.滑冰时,冰面在冰刀压力作用下,稍有熔化,由此,你能猜想到冰的熔点可能与_______有关,这层水的作用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减小了_______

    19.有一潜水艇悬浮在水中,如图所示.当用压缩空气把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_______(填“上浮”或“下沉”).在未露出水面之前,潜水艇所受的浮力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雷电是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放电时的_______可达十几万安,会对建筑物等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北京奥运场馆安装了防雷电定位系统,它由多个定位仪器组成,可以根据接收到闪电产生的_______达到不同定位仪的时间差,精确地测定闪电发生的位置.

    21.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22.通电螺线管上方的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a端是电源的_______极,c端为通电螺线管的_______极.

    23.如图所示,一个工人用滑轮组提起200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是125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10m.则有用功是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

    24.为测量待测电阻Rx阻值,小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R0的阻值已知早电源电压不变,她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出Rx的阻值,因为_______。

    25。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0cm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26.小星家电能表月初的示数如图所示,如果他家一个月用了120度电,则月末电能表的示数应为,他家本月应交电费._______元(当地电费价格为0.5元/kW.h)

    27.小华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她用电源电压恒为3V的电池组,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等元件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中,小华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小灯泡却不能正常发光.请分析: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情况下,当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若此时电流为0.3A,则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

    四、实验与探究题(28题5分,29题5分,30题8分,共18分)

    28.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今年6月8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法定放假一天.早晨小星正在吃妈妈煮的鸡蛋,忽然想到熟鸡蛋的密度有多大呢?他决定利用身边现有的弹簧测力计、水、水杯、线等器材,自己动手进行测量.请你简述他的实验步骤.

    请对小星的实验过程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30.我们已进行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甲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好.

    (2)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值为_______A.

    (3)丙、丁两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其中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填“丙”或“丁”).

    (4)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和_______.

    (5)有同学想利用图甲的实验原理测“220V 40W”的白炽灯的额定功率,如果要使实验可行,请对原理图中实验器材的规格提出一条合理的要求.

    【答题示例】:电压表的量程至少要220V.

    如果在家里做测白炽灯功率的实验,因家里一般没有电压表和电流表,所以可以利用家庭中都有的_______和_______测量更方便.

    五、分析与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1.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10月24日l8时05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卫星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奔月之旅,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到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轨道,星箭分离后,先在这条轨道运行两圈,在这个期间将在远地点作一次小的轨道变轨,将近地点抬高到600公里,在16小时轨道上运行第三圈到达近地点进行第一次大的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变为24小时。在轨道上运行三圈,再次到达近地点,作第二次大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增加到48小时。

    嫦娥一号卫星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7天,当它在调相轨道运行结束到达近地点时,再做第三次大的轨道变轨,使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嫦娥一号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

    (1)就你观察图片和文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解答.

    【答题示例】问题: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为什么会越来越快?

    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卫星与火箭脱离后,嫦娥一号卫星打开太阳能帆板,其作用是什么?

    32.“炖”菜是佳木斯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六、综合运用题(33题8分,39题7分,共15分)

    33.如图,质量为800kg的小轿车,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

    (1)小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g取10N/kg)

    (2)该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18krn,用了10min.如果小轿车的功率为60kw,求它的速度和牵引力各是多大?

    (3、行驶的车辆对环境产生哪些污染?(至少写一条)

    (4)为了减小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34.我们生活的佳木斯地区,到了冬季,因日照时问短,太阳能热水器的水达不到所需温度,为此人们研制了太阳能、电能两用热水器.大鹏家最近就安装了一台这样的两用热水器,如图所示,铭牌如下:

    (1)太阳能热水器贮满水,水温从20℃加热到5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1L=10-3m3

    (2)大鹏将水箱装满水,只使用电加热器将水从20℃加热到50℃时,需加热器正常工作多长时间?(设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3)在上述(2)情况下,加热器正常工作实际用了3小时,则此热水器的效率为多少?

    (4)仅就太阳能热水器与电热水器相比有哪些优点?(写出一条即可)

  • 科目:中档 来源:江苏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五个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 科目:3 来源: 题型:048

    举世聚焦的一瞬——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侧记

      雄踞于维多利亚海湾展翅待飞的香港会展中心新翼,晶莹亮丽;五楼大会堂里,华灯齐放。香港交接仪式就要在这里隆重举行。

      敞亮的大厅里座无虚席,双方军乐团交替演奏着欢快的乐曲。4000余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嘉宾身着盛装,仪态凝重。

      主席台设在大会堂北端的半圆形前厅。前厅北面30米高的蓝色玻璃幕墙中央,并列悬挂着中、英两国国旗。中英两国主要领导人各5个座位并排设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

      主礼台前方按照中英相应方位设置了两个棕红色讲台,讲台正面分别镶嵌着两国国徽。讲台的东西两侧各矗立着高矮两根旗杆。此时,中方的旗杆正待升旗,而英方的蓝底米字旗处于待降位置。

      23时46分,中英双方主要领导人入场。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步入大厅,步履矫健地登上主席台,在中方主礼台就座。

      23时47分,双方仪仗队同时齐刷刷地施举枪礼。

      23时48分,查尔斯王子走向英方一侧的讲台致词。他说,仪式标志着香港在英国管制150多年后,根据1984年签署的联合声明而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队进场。23时59分,随着英国国歌的旋律,那面蓝底米字旗和英国统治下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港旗缓缓垂落,在场的英国官员肃立。

      米字旗降落了。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

      历史的时针终于指向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期盼的庄严一刻;这是本世纪进步人类欢呼和平、理性与正义的胜利一刻。为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领导亿万人民历经浴血奋战,在改革开放中终于找到一条以“一国两制”完成国家统一的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旗之畔,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同时徐徐升起,犹如紫荆花开,迎风怒放。

      0时3分,江泽民主席走上讲台,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6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讲话结束时,场内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掌声,与南京静海寺的钟声遥相呼应,与北京天安门广场10万群众的欢呼汇作中华民族的强劲声音!积淀在国人心底的期待和激情像熔岩一样进发。

      记者注意到,参加交接仪式的东江纵队老战士习惯地举起颤巍巍的右手,向神圣的国旗行军礼,脸颊上老泪纵横。他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辗转奋战,血染疆场。

      嘉宾席上的庄世平先生仰视着五星红旗,说:47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香港升国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伙伴们都已经去了。如今我已八十有六,终于亲眼见到祖国收回香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伙伴们在天之灵:夙愿已了!

      0时9分,交接仪式结束。钱其琛外长礼送查尔斯王子一行走出大厅主入口处。查尔斯王子及刚刚去职的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在茫茫夜色中离开,启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

      百年一瞬,沧桑巨变。当年,列强瓜分,骨肉离散;如今,________,同胞团聚。这是何等悲怆而又何等壮丽的史诗!

      此情此景,迅即传至全中国,传至全世界……

    (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

    (1)作者要写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为什么一上来花了很大的笔墨,去描写会场的布置情况?

    (2)如何理解“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这句话?

    (3)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地方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4)对这篇新闻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新闻特写,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B.这篇新闻采用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真实记录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全过程。

    C.“启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一句包含了香港今昔的对比,透露出沧桑巨变带给国人的欣喜与感慨。

    D.“中方的旗杆正待升旗,而英方的蓝底米字旗处于待降位置”一句语意双关,一方面是写实,记录了仪式前的准备情况,另一方面旗帜即将变更,也标志着政权的交接。

  • 科目:3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举世聚焦的一瞬——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侧记

      雄踞于维多利亚海湾展翅待飞的香港会展中心新翼,晶莹亮丽;五楼大会堂里,华灯齐放。香港交接仪式就要在这里隆重举行。

      敞亮的大厅里座无虚席,双方军乐团交替演奏着欢快的乐曲。4000余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嘉宾身着盛装,仪态凝重。

      主席台设在大会堂北端的半圆形前厅。前厅北面30米高的蓝色玻璃幕墙中央,并列悬挂着中、英两国国旗。中英两国主要领导人各5个座位并排设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

      主礼台前方按照中英相应方位设置了两个棕红色讲台,讲台正面分别镶嵌着两国国徽。讲台的东西两侧各矗立着高矮两根旗杆。此时,中方的旗杆正待升旗,而英方的蓝底米字旗处于待降位置。

      23时46分,中英双方主要领导人入场。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步入大厅,步履矫健地登上主席台,在中方主礼台就座。

      23时47分,双方仪仗队同时齐刷刷地施举枪礼。

      23时48分,查尔斯王子走向英方一侧的讲台致词。他说,仪式标志着香港在英国管制150多年后,根据1984年签署的联合声明而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队进场。23时59分,随着英国国歌的旋律,那面蓝底米字旗和英国统治下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港旗缓缓垂落,在场的英国官员肃立。

      米字旗降落了。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

      历史的时针终于指向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期盼的庄严一刻;这是本世纪进步人类欢呼和平、理性与正义的胜利一刻。为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领导亿万人民历经浴血奋战,在改革开放中终于找到一条以“一国两制”完成国家统一的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旗之畔,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同时徐徐升起,犹如紫荆花开,迎风怒放。

      0时3分,江泽民主席走上讲台,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6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讲话结束时,场内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掌声,与南京静海寺的钟声遥相呼应,与北京天安门广场10万群众的欢呼汇作中华民族的强劲声音!积淀在国人心底的期待和激情像熔岩一样进发。

      记者注意到,参加交接仪式的东江纵队老战士习惯地举起颤巍巍的右手,向神圣的国旗行军礼,脸颊上老泪纵横。他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辗转奋战,血染疆场。

      嘉宾席上的庄世平先生仰视着五星红旗,说:47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香港升国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伙伴们都已经去了。如今我已八十有六,终于亲眼见到祖国收回香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伙伴们在天之灵:夙愿已了!

      0时9分,交接仪式结束。钱其琛外长礼送查尔斯王子一行走出大厅主入口处。查尔斯王子及刚刚去职的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在茫茫夜色中离开,启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

      百年一瞬,沧桑巨变。当年,列强瓜分,骨肉离散;如今,________,同胞团聚。这是何等悲怆而又何等壮丽的史诗!

      此情此景,迅即传至全中国,传至全世界……

    (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

    (1)作者要写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为什么一上来花了很大的笔墨,去描写会场的布置情况?

    (2)如何理解“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这句话?

    (3)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地方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4)对这篇新闻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新闻特写,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B.这篇新闻采用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真实记录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全过程。

    C.“启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一句包含了香港今昔的对比,透露出沧桑巨变带给国人的欣喜与感慨。

    D.“中方的旗杆正待升旗,而英方的蓝底米字旗处于待降位置”一句语意双关,一方面是写实,记录了仪式前的准备情况,另一方面旗帜即将变更,也标志着政权的交接。

[摘要]词汇最后100天的复习计划,主要从题型维度出发,将词汇记忆与真题相结合。在一百天的时间内,对于完形填空的学习,可以结合真题及近十年来出现在完型题目中的单词,尤其是高频单词与核心词汇。

  中公温馨提醒您关注:【2019考研英语:考研英语词汇最后100天复习计划】

  2019考研大纲解析群:(进群即领白皮书!)

  词汇最后100天的复习计划,主要从题型维度出发,将词汇记忆与真题相结合。主要在于这五大题型的准备,在一百天的时间内,对于完形填空的学习,可以结合真题及近十年来出现在完型题目中的单词,尤其是高频单词与核心词汇,对于考研英语来说,5500个单词的考察加上116个前缀后缀,大致构成的单词在7500个左右,所以对于同学们来说,在完形填空学习中用到的单词,大概在1500到1600左右,因此更建议地毯式阅读,全部拿下文章中的所有生单词。整理出自己不太熟悉的词汇,当然还有小的介词短语结构,加强同时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记忆单词,既提高记忆的效果,又合理利用时间。

  整理提升词汇储备量:通过文章单词含义相互暗示及串联把握体会英语文章整体把握能力。建议大家通过学习高效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提升单词量的同时,对于提升长难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理解,培养阅读理解,重点复习生单词和熟词生义,不放松对于基础词汇的理解,多用含义改善对于基础单词最基础理解的误区,真正做到对于英语语言的熟练运用,对于单词的最直接应用,每周练习一篇作文,主要以真题为主,结合联想相关单词及简单的词汇句式。

  过程中可以结合真题练习,做完真题之后切忌只对答案,尽快梳理因为单词所导致的有用的语言点、知识点纰漏,尤其注重由于单词造成的文义不通的现象,并进行整理分类,对真题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梳理和吸收,打通考研英语单词词汇应用角度的关窍,整体提高考研英语的成绩。

  练习角度的词汇应用:有一定词汇量的积累之后,可以结合辅导机构的相应技巧与实用性,比如说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内部逻辑关系的梳理,把握中心大意的能力,结合词汇的应用,筛选新的单词,打造自己的做题技巧,尽量快速消灭常见题,体会独特的解题技巧。单词量检测使用要标准,写作对于自己写过的文章,能否保证想要使用的单词能够很轻易熟练的书写,把最常用最万能的句子整理好然后进行适量词汇的替换。

  时态主谓一致等细节变形,除了在语法角度,再次清除单词所带来的最直接的障碍,找出自己常犯的错误以避免在考试的时候犯同样的低级错误。避免做大量模拟题,真题才是最为切实的参考,模拟题为注重某一个维度的相似,导致实用性不强,浪费时间,注重时间分配,多熟悉真题。

  以上是中公小编为考生整理的“2019考研英语:考研英语词汇最后100天复习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为广大学子推出、、,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详细情况可拨打5或6咨询,欢迎大家前来咨询,中公浙江考研乐意为广大考生服务。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我们会及时删除,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更多相关资讯推荐》》》

  更多资料请登录中公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请你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介绍一处绐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景观或旅游圣地,题目自拟;短文不少于80个单词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的英语单词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