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方程标准方程是哪个啊?有两个吗??

椭圆(Ellipse)是平面内到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

(大于|F1F2|)的动点P的轨迹,F1、F2称为椭圆的两个

椭圆的周长等于特定的正弦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长度。

在数学中,椭圆是围绕两个焦点的平面中的曲线,使得对于曲线上的每个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是恒定的。因此,它是圆的概括,其是具有两个焦点在相同位置处的特殊类型的椭圆。椭圆的形状(如何“伸长”)由其偏心度表示,对于椭圆可以是从0(圆的极限情况)到任意接近但小于1的任何数字。

椭圆是封闭式圆锥截面:由锥体与平面相交的平面曲线。椭圆与其他两种形式的圆锥截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抛物面和双曲线,两者都是开放的和无界的。圆柱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除非该截面平行于圆柱体的轴线。

椭圆也可以被定义为一组点,使得曲线上的每个点的距离与给定点(称为焦点或焦点)的距离与曲线上的相同点的距离的比值给定行(称为directrix)是一个常数。该比率称为椭圆的

也可以这样定义椭圆,椭圆是点的集合,点其到两个焦点的距离的和是固定数。

椭圆在物理,天文和工程方面很常见。

椭圆截与两焦点连线重合的直线所得的

,0)的距离和到定直线

根据椭圆的一条重要性质:椭圆上的点与椭圆长轴(事实上只要是直径都可以)两端点连线的

(前提是长轴平行于x轴。若长轴平行于y轴,比如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可以得到斜率之积为 -a?/b?=1/(e?-1)),可以得出:

注意:考虑到斜率不存在时不满足乘积为常数,所以

无法取到,即该定义仅为去掉四个点的椭圆。

椭圆也可看做圆按一定方向作压缩或拉伸一定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方程描述了椭圆,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的“标准”指的是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

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种,取决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

1)焦点在X轴时,标准方程为:

2)焦点在Y轴时,标准方程为:

椭圆上任意一点到F1,F2距离的和为2a,F1,F2之间的距离为2c。而公式中的b?=a?-c?。b是为了书写方便设定的参数。

又及:如果中心在原点,但焦点的位置不明确在X轴或Y轴时,方程可设为mx?+ny?=1(m>0,n>0,m≠n)。即标准方程的统一形式。

椭圆的面积是πab。椭圆可以看作圆在某方向上的拉伸,它的参数方程是:x=acosθ , y=bsinθ

标准形式的椭圆在(x0,y0)点的

/b?=1。椭圆切线的

,这个可以通过复杂的代数计算得到。

求解椭圆上点到定点或到定直线距离的最值时,用参数坐标可将问题转化为

长的一半 b为短轴长的一半

原点,另一个在θ=0的正方向上)

:关于X轴对称,Y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a,0)(-a,0)(0,b)(0,-b)。

6、离心率越小越接近于圆,越大则椭圆就越扁。

7、焦点(当中心为原点时):(-c,0),(c,0)或(0,c),(0,-c)。

(m为实数)为离心率相同的椭圆。

9、P为椭圆上的一点,a-c≤PF1(或PF2)≤a+c。

10.椭圆的周长等于特定的正弦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长度。

设F1、F2为椭圆C的两个

,P为C上任意一点。若直线AB切椭圆C于点P,且A和B在直线上位于P的两侧,则∠APF1=∠BPF2。(也就是说,椭圆在点P处的切线即为∠F1PF2的外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定理2:设F1、F2为椭圆C的两个焦点,P为C上任意一点。若直线AB为C在P点的法线,则AB平分∠F1PF2。

上述两定理的证明可以查看参考资料。

解析几何法求证椭圆切线定理:

因为直线AB切椭圆C于点P,所以上式只有唯一解,则:

证明:若∠APF1=∠BPF2,则直角三角形A0PF1与直角三角形B0PF2相似;

把式5和式6代入式4得:

椭圆的面镜(以椭圆的长轴为轴,把椭圆转动180度形成的立体图形,其内表面全部做成反射面,中空)可以将某个焦点发出的光线全部反射到另一个焦点处;椭圆的

(某些截面为椭圆)有汇聚光线的作用(也叫凸透镜),老花眼镜、放大镜和远视眼镜都是这种镜片(这些光学性质可以通过反证法证明)。

分别是椭圆的长半轴、短半轴的长),或

分别是椭圆的长轴,短轴的长)。

的面积,由于图形的对称性可知,只要求出第一象限的面积乘以4即可。

,可以由r/R的值,查表找出系数T值;r为椭圆短半径;R为椭圆长半径。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径与长半径之和与该椭圆系数的积(包括正圆)。

关于椭圆的周长等于特定的正弦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长度的证明:

半径为r的圆柱上与一斜平面相交得到一椭圆,该斜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截取一个过椭圆短径的圆。以该圆和椭圆的某一交点为起始转过一个θ角。则椭圆上的点与圆上垂直对应的点的高度可以得到f(c)=r tanα sin(c/r)。

α:椭圆所在面与水平面的角度;

c:对应的弧长(从某一个交点起往某一个方向移动);

以上为证明简要过程,则椭圆(x*cosα)^2+y^2=r^2的周长与f(c)=r tanα sin(c/r)的正弦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长度是相等的,而一个周期T=2πr,正好为一个圆的周长。

的定义为椭圆上焦距与长轴的比值,(范围:0<X<1)。

e=c/a(0<e<1),因为2a>2c。离心率越大,椭圆越扁平;离心率越小,椭圆越接近于圆形。

过左焦点的半径r=a+ex。

:过焦点的垂直于x轴(或y轴)的直线与椭圆的两交点A,B之间的距离,即|AB|=2*b^2/a。

相离△<0无交点

代入直线方程可求出 (y1+y2)/2=可求出中点坐标。

,下面证明它是一个椭圆(用上面的第一定义):

将两个半径与圆柱半径相等的半球从圆柱两端向中间挤压,它们碰到截面的时候停止,那么会得到两个公共点,显然他们是截面与球的切点。

对于截面上任意一点P,过P做圆柱的

Q1、Q2,与球、圆柱相切的大圆分别交于Q1、Q2

由定义1知:截面是一个椭圆,且以F1、F2为焦点

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证明圆锥的斜截面(不通过底面)为一个椭圆

2.直线l:y=x+1与椭圆交于A,B两点,P为椭圆上一点,求△PAB面积的最大值.

3.在⑵的基础上求△AOB的面积.

的距离和为2a,端点到左右焦点的距离相等(椭圆的定义),可知a=√3,又c/a=√6/3,代入得c=√2,b=√(a^2-c^2)=1,方程是x^2/3+y^2/1=1,

,显然以ab作为三角形的底边,联立x^2/3+y^2/1=1,y=x+1解得x1=0,y1=1,x2=-1.5,y2=-0.5.利用弦长公式有√(1+k^2))[x2-x1](中括号表示绝对值)弦长=3√2/2,对于p点面积最大,它到弦的距离应最大,假设已经找到p到弦的距离最大,过p做弦的

,可以 发现这个平行线是椭圆的切线是才会最大,这个切线和弦平行故斜率和弦的斜率=,设y=x+m,利用判别式等于0,求得m=2,-2.结合图形得m=-2.x=1.5,y=-0.5,p(1.5,-0.5),

(1):画长轴AB,短轴CD,AB和CD互垂平分于O点。

(3):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弧交OC延长线于E点。

(5):作AF的垂直平分线交CD延长线于G点,交AB于H点。

(6):截取H,G对于O点的对称点H’,G’ ⑺:H,H’为长轴圆心,分别以HA、H‘B为半径作圆;G,G’为短轴圆心,分别以GC、G‘D为半径作圆。

用一根线或者细铜丝,铅笔,2个图钉或大头针画椭圆的方法:先画好长短轴的十字线,在长轴上以圆点为中心先找2个大于短轴半径的点,一个点先用图钉或者大头针栓好线固定住,另一个点的线先不要固定,用笔带住线去找长短轴的4个顶点,此步骤需要多次定位,直到都正好能于顶点吻合后固定住这2个点,用笔带住线,直接画出椭圆:)使用细铜丝最好,因为线的

较大画出来不一定准确。

│FF'│(Z)定义,为已知椭圆所构成的长轴X(ab)与短轴Y(cd)则以长轴一端A为圆心短轴Y为半径画弧,从长轴另一段点B引出与弧相切的线段则为该椭圆焦距,求证公式为2√{(Z/2)^2+(Y/2)^2}+Z=X+Z(平面内与两定点F、F'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2a>|FF'|)的动点P的轨迹叫做椭圆),可演变为z=√x^2-y^2(x>y>0)。Z两端点F、F'为定点。取有韧性切伸缩系数越小越好的线,环绕线段AF'或者FB线段任意一组为长度,以该长度为固定三角形

,以F、F' 为定点、取构成该三角形上的第三点为动点画弧则构成该椭圆。

已知长轴与短轴尺寸,两焦点焦距尺规作图法

。根据椭圆的图形特征,采用环线表示动点与焦点间的距离关系,形成统一的圆形环线作图法。具体方法简介:

(1)作图工具为笔、大头针、直尺和环形线。(环形线制作:取一段长度(30—50cm)和粗细适中弹性小的软线、一段8mm长细电线空塑料管,软线从塑料管中相向窜过,塑料管将软线夹紧,但用力可以抽动,形成能收缩和放长的环形线)。

(2)在作图平面上作出各种圆形的定点和动点。

(3)将大头针分别直立、固定在定点上;

(4)将符合长度的环形线套在大头针外,画笔由内向外拉直环线,通过调整环线的长度使笔尖刚好落在动点上;

(5)将画笔移动一周,即可作出各种圆的图形。

环线作图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圆形的动点与焦点间的距离关系以环线的方式联系起来,而不受焦点数目的影响,环线内可以容纳任意焦点数目,为探讨3个及其3个以上焦点数目的

提供有效方法。环线作图方法,属于连续移动作图法,适合不同大小的圆、椭圆和

若用该方法画规定半长轴a和半短轴b的椭圆,则

  • 刘绍学.高中数学选修2-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 2. 刘绍学.高中数学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组.数学选修2-1: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30
  • 张维善.高中物理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不是等于1吗 那在x轴怎么是等于1的
我在网上搜的怎么是减号阿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 且经过点(2,0)和(0,1)
求适合下俩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且经过点(2,0)和(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方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