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和围棋哪个难,哪个难一些呢?

原标题:围棋、象棋和国际象棋到底哪个好?

学国际象棋 懂国际语言

交国际朋友 做国际人才

曾有朋友问我:想让孩子学一种棋类,到底选择哪种好呢?

客观地讲,棋类普遍具有益智功能,无所谓哪种好哪种坏。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把(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提前在一间屋子里摆好,并将三种棋置于同等位置,光线等条件也完全一样,然后告诉孩子要开设棋课,每人需要选择其中一种,结果56%的孩子选择了国际象棋,30%的选择中国象棋,选择围棋的比例仅为14%。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大多数人认为国际象棋立体棋子栩栩如生,具有良好的视觉效应,首先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但下面的情况也是事实:

世界范围内下围棋的人数约有8千万,主要集中在中、日、韩等几个东亚国家,规则也不是很统一;下(中国)象棋的人群主要在中国,第二个国家就是越南,总人数约在1亿2千万左右;而世界上下国际象棋的人数保守统计也有8亿6千多万,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目前拥有189个会员国(或地区),远远超过围棋和中国象棋的几十个,无人否认国际象棋是世界第一大棋。

2017年8月在山东聊城举行的全国国际象棋棋协大师赛参赛人数达到1573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拿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来讲,中国象棋的老将不能出九宫格,而国际象棋的王却可在整个棋盘行动;中国象棋的马有蹩马腿限制,而国际象棋的马就可以越子。

中国象棋的兵卒冲到底线几乎废掉,而国际象棋的兵到达底线却可以升变为最厉害的皇后。

国际象棋还是棋类中唯一有女性(皇后)的棋种,它体现了西方开放、包容的文化,而围棋、中国象棋一定程度上体现的则是中国封建文化。

棋无好坏。自然决定让孩子学棋,建议还是先了解一下,然后由孩子自己作出选择,毕竟学棋的是孩子而不是我们家长。

学国际象棋 懂国际语言

交国际朋友 做国际人才

(国际特级大师、中国队总教练、

中国棋院叶江川院长亲笔为俱乐部题词)

1.有效开发智力:国际象棋是世界第一智力运动,被世人誉为“启智魔杖”,学下国象会使孩子更加聪明。

2.养成认真态度:避免孩子出现敷衍、马虎、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

3.培养静心能力:通过弈棋让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避免听课、做作业时三心二意。

4.训练逻辑思维:学会举一反三地思考,能够进行有效逻辑推理和准确判断。

5.培养记忆能力:通过复盘、背记定式等记忆训练后,可以显著提高少儿记忆能力。

6.培养计算能力:通过学下国象进行趣味性计算训练,能够提高计算能力,使数学成绩更加突出。

7.培养竞争意识:国际象棋的竞技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对孩子产生影响,使其提前、逐步适应社会竞争。

8.培养抗挫能力:通过学下国象,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9.培养平常心态:胜不骄傲,败不气馁,优势不浮,劣势不躁,真正做到宠辱不惊。

10.广交天下朋友:互联网时代,学下国象不仅可以认识中国孩子,而且可以与其它国家孩子下棋,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促进英语学习。

从数学统计的方法来说,毫无疑问,自然是围棋的变化感觉上多一点。但是这只是人们表面的、肤浅的数字感知。

以中国象棋为例,目前来说象棋开局基本上大体变化已经确定,再开创新的象棋布局体系和定式已无可能,除非有下法的改变和创新,如目前非常流行的象棋揭棋,三分运气,七分实力,纵使是最顶尖的电脑也无法确保说必胜人类。

中国象棋的魅力在于中残局。象棋开局可以通过有限的时间去记住有限的开局变化,但是到了中局、残局,计算的深度和量度呈现几何数量级倍增,如今象棋软件的电脑计算力非常强大,有攻势、优劣明显的局面电脑可以做到秒算所有最佳走法,但是到了优劣不明显,或者局势均衡被打破,如一方少子有攻势,一方多子防守的局面,电脑单单凭借单调机械的数字计算是行不通的。人类棋手则不同,除了计算力,还有大局观,以实战经验为基础的棋感,还有下棋时临场的心理博弈等,这些都是电脑不具备的能力。

再说说象棋残棋的变化。围棋是子越下越多,不用把子力下满所有棋盘就可以分出胜负。象棋则恰恰相反,交战的双方如果开局,中局没有分出胜负,则要通过残局的较量来分胜负。象棋残棋子少,棋盘空旷,可供走棋的选择更多和无法通过直白计算来获取最佳走法,要通过棋手过往经验和棋感,对棋局作出判断,才走下一步棋。

最后再说说比赛的结果。在当今围棋贴目的规则下,围棋基本上盘盘分出胜负,而象棋有和棋,或是平分秋色握手言和,或是顽强拼搏劣势守和,因而显得象棋更具人性化,策略化,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指引作用,下棋的韵味更浓,更富有人文色彩。

综上,围棋是数字变化多,象棋是感官可变性无法估量,不能片面地单说哪一个棋类更有难度,只是侧重点不同,都是启迪人类智慧,拓展人类思维的重要智力游戏项目。

难度排序是: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将近20年前,IBM开发出深蓝电脑,决定研究一款人工智能棋类软件,向世人展示深蓝的功力。跳棋和中国象棋等都因难度不够而没能入选。而且围棋当时被认为远超出深难的能力。只有国际象棋在当时,最能展示深蓝的能力,事后证明ⅠBM的判断是正确的。大致来讲,围棋每一步大概有3的361次方个选择,而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要小得多 。

本人三种棋都会点,都不精,属臭棋篓子水平。个人感觉,下好哪个都不易,各具特色,难度上没什么高低之分,只有下棋的思路不同。围棋的规则最简单,给两个七八岁的小朋友讲十分钟什么是死活、什么叫真眼、怎么提子、怎么算输赢,他们就可以对局了,不用记什么子怎么走,但是围棋棋盘交叉点多,导致下法的变化太多,对人的大局观和判断力的要求相当高,需要运用战略思维。象棋和国际象棋,从走法上看,一定有血缘关系,他们都以战术上精确计算为主要特点,规则掌握起来比围棋稍费点事,但是激烈程度要比围棋高很多,几乎走过几手之后就开始短兵相接,利用不同棋子的配合,发挥最大攻击力。特别是国际象棋,棋盘一共64个格,比中国象棋90个交叉点更少,布局时间少,但是更激烈。总之,下围棋好比是三军统帅,依据形势,统筹考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进攻防御退却,从而实现战略上的主动和收获,而象棋,更像是个前线指挥,主要考虑怎么运用不同兵种协同配合,打赢一场战斗或战役。

个人觉得象棋难度最大,从小接触象棋,厉害的人能把对手的想法玩于鼓掌之间,有时候觉得自己很牛了,可是遇到另外一个人,面对不一样的走法,还是不行。

象棋厉害在中局和残局,开局可以按照套路走,到后面完全就不一样了,要怎么走,必须是跟着对方走而判断下一步的,残局更是如此,越是空旷,越难走,需要有全局观的。

毫无疑问是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被电脑枚举法破解了,而围棋最近才被新的算法破解的,这说明围棋无法被枚举,变化大。基本上拿着手机下个软件就可以跟学象棋和国象四五年杀的平手了,而围棋是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几十台立体的芯片来计算的,也就是说你拿一个手机就可以跟国象和象棋高手下得平分秋色,但是围棋,你要拿几千台来计算,而且还是新的算法。就像win98的512mb和win10的8G双核的差距

普遍的观点是围棋比较难一点,因为围棋棋盘上的棋子比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更多,所以他的变化更多一些,需要人脑的运算量更大一些。但是目前实际上,不管哪一种棋,即使是最顶尖的高手,都不敢说他可以把各种正确的变化都准确的计算出来。所以我说一个人他的脑子是固定的,无论下什么棋,他的大脑计算能力都是那么多,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他下什么棋难度都是一样的,因为难度就等于他的大脑计算能力,而如果单以棋和棋之间而论,我同意围棋更难一点

这有点像问写作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谁的难度最大一样,根本没有意义,因为玩的形式完全不同,起码迄今没有一个人可以同时将两种棋都玩到最高境界的,每次高手们玩三棋比赛的结果最说明问题,聂卫平从来不可能在中国象棋上胜过胡荣华,反过来也一样。就好像最好的小说家几乎没有兼最好的诗人的,反过来也一样,起码没有那个世界级著名作家能够同时写出顶级艺术价值的诗歌的,反过来也一样。莎士比亚以戏剧成为文学史上的顶尖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以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阅读《红楼梦》,常常会被小说中的诗词感动的一塌糊涂,以为曹雪芹的诗词也写的好的不得了,但《红楼梦》里的那些诗词岂能和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唐诗宋词相提并论?鲁迅小说散文都写的不错,但是鲁迅的小说和散文都没有写出最高境界的艺术价值来,鲁迅自己也很清楚,他确实也没有完全沉浸于创作中。棋类甚至牌类,尤其那些公认的流行于世界的棋牌类,每一个种类玩法都需要个体最高境界的智慧才能玩出最高境界的成就,和艺术一样,追问它们谁更难,没有意义。

远古人类以打猎为生,谁打死的猎物多,谁厉害,不论使用何种手段,打到猎物就是王者,以此为目的人类设计了中国象棋或更灵活的国际象棋,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获得猎物的方式有了质的飞跃,比赛谁养的猎物多,圈的地大,从而有了围棋,会下围棋的知道,你即使吃的子多,也不一定赢,由此可见,围棋更难,以为是近代人的思想精髓。

围棋更讲究的是一个 围 字,以战局有利地形为主,从而连冠整个棋盘。而象棋讲究拼杀往往后发而至属于特种兵一般,只要主帅不死一个兵卒都能决定胜负,大概来讲围棋就是正面刚死对方,而象棋就是用特种兵斩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和围棋哪个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