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硬笔书法作品图片形式与情感的关系

  我想讲点在书写过程中经常遇到和难以把握的六个关系问题,对大家或可有所启示。

  汉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是记人记事的工具。文字对书法来说,又是载体和源泉,无文字则无书法。书法主要是从审美出发,表现文字美的规律和人对文字的审美体验:我们需要同时探究书法与文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便进行有效地创作二那么。什么是书法呢.这和什么是“美”一样,都是很难把握的问题,但是还得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三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是反映人的精神的艺术。文字和书法两者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其效果和价值也就迥异了。

  (一)文字的主要目的是实用.只要笔画清楚,可认可识,字体端正.符合乌、黑、光的要求就可以了。而书法不只是具有实用性,更要具有可供欣赏的审美价值,所以有无审美价值这是区别两者的根本标准。

  (二)文字只是一笔一划地写下去,如同走路一样不加思考,成为一种不动声色的惯性重复,平平淡谈.而书法要有感受、有味道,要作意构思,要谋篇布局,具有强烈的内在情感,并且可以感染读者。这些情感的抒发就成了区别两者的主要问题。

  (三)写字除了错别字外,它不存在成功失败的问题,只要把事记清楚明白就行了。而书法作为艺术创作,就有成功与失败的问题.凡成功的作品就具有不可重复性,把线条内外的一切艺术手段都要充分发挥出来,尽力做到一次成功,尽善尽美。

  (四)写字要求方正、匀称、对称,书写形式比较稳定,同时文字所含的内容有确定的意义,如《正气歌》的内容就是《正气歌》的内容:而书法要改变方正、均齐的面貌,以线条反映内容.无确定的含义:因此,具有自由想象的广大空间。它表现在笔墨、结体、章法、神韵、情趣等很多方面,并且千姿百态,变化万端,不能是千篇一律,状如算子那样四平八稳、不拨不动的形象,如此就无艺术性可言。那么,两者又如何结合呢?

  一要坚持以文字为载体,以写字为手段,不可以其他文字符号为载体,以画字为手段,否则.性质一变就不是书法了。

  二要在书写的过程和要求上,分三步发展。笫一步.以实用为主,大力普及民俗文化,雅俗共赏。从书者本人来说,先求平正,打好基础,满足各层次的审美需求。第二步,在实用中提高个人艺术涵养,发挥个性,抒发情感.边学习边创新,逐步从“无我”巾跳出来.第三步,在传统巾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运用多种审美规律,调动内在情感,以张扬个性为出发点,以积淀自我风格为目的,从而达到高水平高境界纯艺术的理想状态。

  二、书法的内容和形式

  书法艺术的内容,从客观方面讲,即汉字的字形.、从主观方面讲,是书法家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识。二者统一,便产生了气韵、神采、意境等,这就是书法艺术的内容。书法艺术的形式.作为一种物质显现,是建立在内容之上的,并在书写时产生笔致、墨韵、结体变化和各式各样的章法等。笔致指点画的方圆、刚柔、粗细达到和谐、统一;墨韵即干湿浓淡巧妙的合理变化;结体指每个字通过均衡、虚实、错让、欹侧的处理所表现出的万千姿态,章法的布白显现出气、势、韵律。书法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首先是文字,是在文字的基础上产生了书法因此,书法是从字的形状 、线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作为书法艺术,应力求把字的线条和字的意义结合起来。书法的字义就好比诗的意象,字形、线条组合就相当于诗的声韵、节律。文字的内容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首先是写什么,其次才是怎么写的问题。通过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但在艺术中,形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和内容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书法形式的叙述,因是抽象的而非具象的线条,故历来只是一些描述性的类比,是一些朦胧模糊的说法,是想象力的产物。所以苏东坡说,光论字是得不出明确的结论的,就非得兼论其人不可。即要以人论字。方能抓住书法艺术真正的内容。

  书法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冈为它是人类创造的精华。但不能过分夸大形式的作用.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形式。书法的线条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如果仅有线条本身的含义,那书法的内容和一般文字就没有区别了。故书法的内容除文字的内容外,还有线条的内容及写者——人的精神的内容。这就是书法的特殊内容和形式。

  传统.是个开放的概念.它具有宽泛性和模糊性。从风格形式来看,从甲骨文到行楷渚体,都是主流。从时间来看,变化、发展是传统的本质。从书法名家来看.历代名家都是书法传统的象征和体现者。再从书法的内蕴来看,书法所表现的意境、气韵、神采等.同样属于传统。如果不了解上述传统的内涵,要想创造一种新的书体,那是不可能的,因书法有很强的传统性、继承性只有在继承传统中创新.才有成功的可能。

  要创新,从哪里人手呢?

  (一)在书法的形质,即用笔、结体、章法上进行突破,出现新的面貌;

  (二)在审美意象中给人以新的感受;

  (三)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

  最后一条是最应该强调的因素,现在书家在用笔、用墨、章法上有大胆突破的作品,给人以新的感受。但有无生命力就难说了。任何一个创新都是以对传统的复归而实现的。

等人都是在对碑学的复兴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后游名山大J川,尽观名碑,从而悟出了新体:现在有的书家不走此道,任笔为体.有胆无功,昙花一现。故创新是扬弃,是复旧后的新生。这里我总结了两句话:一日“临”,对传统要打进去;二日“出”,然后再跳出来。这就是“创新”的实质和全过程。创新,贵在新,但一个新风格的出现,必须要符合审美的原则,如果新而不美,那再新也是俗书。历史上曾出现过虫书、鸟书等100多种书体,终因不符合美的原则而被淘汰。“新”可以理解,而“美”就很难理解了,那只是人的感觉而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时“美”是一个运动型的东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需求,这和当时中国人心理的、社会的众多因素紧密联系着,那就更难把握了,,但作一些概括性、类比性的描述还是有益的j我想这“美”.大致分如下十方面的类比:1.从书法类别分,有阳刚美和阴柔美;2.从时空分.有静态美和动态美;3.从美的内外分.有形式美和内容美;4.从美的从属分,有客观美和主观美;5.从美的性质分,有个性美和共性美;6.从美的本质分,有抽象美和朦胧美;7.从美的来源分.有心理美、社会美与哲学美;8.从美的活动分,有时代美和交叉美;9.从美的要素分,有用笔、结体、章法和墨法美;10.从书法艺术构成分,有笔法、笔势和笔意美等等:如张长史的“笔法十二意”,

的“永字八法”,康有为对北魏碑

  总结的“十美”等,历代书家在各方面都有一些对“美”描述性的论述:

  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要艺术感动人.情感就是动人的核心因素。书法同样是一种强烈抒情达意的艺术,这种特殊的心理因素要通过书法的线条表现出来,但这种人类的情感如何与书法的线条融合在一起.将无生命的线条变为具有生命的线条?古人多有论述,如“字如其人”“风格即人”“人性即书性”等,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系.论述却很少。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库克对线条外形空间的认识,看出他对理解线条的抒情功能,而吕凤子注意到了书法线条的感情内涵中不同感情的转向(时间性运动),但他还只停留在时空中把握感情的内涵,未能从任何作品中去分析。

对作品中线条的抒情展开了深层的分析和论述,如

》中以血与泪的笔触,情感的喷发,抒发了盖世杰作沉痛切骨的情感。他捕捉到了线条运动中感情内涵的起伏转换,“自‘尔

  既’至‘天泽’,逾五行,殊郁怒……”,“自‘移牧’乃改二‘吾承’至‘尚飨’,沉痛切骨,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但是感情与线条这种不同质的东西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还未触及。

  在这里我们借助外国研究的完形心理学,即“格式塔”艺术心理学探究书法的线条与主体情感二者关系。或是有一定帮助的。

  “同形论”向我们证实了:两件不同的事物在人的大脑中激起的力的样式相似,它们就会引起相同的感情。人常说“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会生情?因为在大脑中激起的力的样式相似.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的这段话了:“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就是因为书法与各利,感情有着异质同构的关系,抽象的线条就变为有“意味的形式”。成了感情的物化物.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

  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书法作为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一定空间的组合,一定时问的积淀,如结构美,则是二者的统一。

  空间结构美也可称为静态结构美,它具有立体感、层次感及交叉组合感书法的立体感主要表现在线条上,线条是圆润有力的,它是主客体结合的产物,是中锋用笔的效果。由于线条的粗细、干湿的不同,你仿佛能从中感受到丰富的层次和穷极变化的交叉组合之美,.

  时间结构美也可称为动态结构美,它具有时间感、流动感、不可重复感,在书法的线条运动中反复出现动静、提按、快慢等节奏和韵律,这是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的核心问题。所以说.“有什么样的运笔就有什么样的结构”,书法是时间和空间同步一次完成的,它不像绘四i那样.没有时间的规定:俗语说:“字是黑狗,越改越丑”,就说明写字是不能重复的,它的美感也就从这里产生并向前发展。

  占之沦者认为“书画同源”张彦远曾说:“图载之意有三;一日图理.卦象是也;二日图识.字学是也:三日图形.绘画是也”把卦象、文字、绘画混为一谈.文字虽有一一定象形凶素(存汉字中仅有象形字三百余字) 【

】,但它从一产生,即成为抽象的符号,与描绘客观事物是两回事。文字本质是理性的,慨念的.是对现实的高度抽象,它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记事,而不是审美。就是“象形”,也是用某种符号记事记物在这点上说.只能说书画是近亲而非同源。

  当书法的观念出现以后,它所产生的用笔方法对绘画确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绘画中的T笔、写意画的出现是与楷、行、草的出现紧密联系的,而书法中的用笔、用墨、章法上也I吸收了绘丽中的不少技巧,它们都讲究气韵、意境、用笔都要求有骨力。

说:“以厕之关纽.透入于书”“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国画中的六法.也是书法的基本原则。所以.书与画同法、同流而不同源。它们之问的根本区别是:绘画的线组合成了客观物象的实体,而书法的线仅仅求其本身的生动与美。一个是“状物”.一个是“造意”。一个是画,一个是写,虽有联系,但不能变性:现在有人把字i画成画,写成象形字,我想这都不是正道。还是要在抽象的线条上下功夫.才是出路。

  其他如技与道、法与意、气与势、神与韵等,这里不再赘述。

作品集中的作品既形式多样,又风格各异,其中,最大的宽12米,高3米,最小的仅一平尺,有的注重空间造形,有的强调时间节奏,或浑厚苍茫,或清丽潇洒……荟萃一堂,相映成辉,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书法形式是情感的物化,形式的表现是形而上的,书法艺术靠形式来表现,靠形式来交流。书法家的使命就是要想方设法去创造新形式,表现新情感。

作品在展示作者实力和作品魅力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思想观念的展示。这些作品,既有介绍创作体会,又有风格特点的导读。“情感与形式”是当代书法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正需要迫切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两位作者用作品和文字对此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和主张,相信会引起关注和争论。

胡抗美,1952年8月生于湖北襄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中央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沃兴华,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导,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书法学习从颜真卿、米芾以及明末清初诸家入手。风格上强调对比关系,注重形式构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书法作品主要推出学术主题“情感与形式”,这也是当代书法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后所需要迫切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本书收录文字共约60千字,作品共约180幅,旨在全面客观的体现了两位老师书法作品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相映成辉,两位老师则用作品和文字对此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和主张。

节录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王维 《使至塞上》

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

徐再思《普天乐?西山夕照》

秦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陆游《醉题埭西酒家》句

鲁迅《送O.E.君携兰归国》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欧阳修《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句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 愿你的城市有清风有烈酒,也有人是你的归途,愿你迷路到我身旁。

2. 人生就是这样的,它从来不会给你那么多的心满意足和如愿以偿,它只会用一次次错不及防的差错告诉你,不到最后,没有人能预知结果。它只会在你每一个松懈而毫无准备的时刻让你明白,命运永远值得的敬畏。

3. 有些人的出现,就是为了怀念的。

4. 人生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旅程,我们都在寻找一个人,不必逞强也无须伪装;我们也在寻找更好的自己,内心丰盈,温润柔软而充满力量。其实从未迷路,在遇见之前,就把人生当作一场自由自在的漫步。无论怎样历经沧桑,都永远满怀赤诚与善良。愿你的城市,有清风,有烈酒。

5. 我知道你所有的难过,你相信我,我真的都懂。可是那又怎样呢,人生的路你必须一个人走,你只能自己担下所有,别无选择。日子开心也是过,痛苦也是过,那就让自己快乐一点儿,好不好?

6. 所有的不如意都会过去,但相信我们,善良多于邪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秀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