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孩子多一点爱给自己

    “老师,我儿子还不会用勺子,中午您帮着喂一下...”

    “老师,我闺女不爱喝水,您多帮着提醒一下!”

      开学几天,许多家长特地找到老师,并再三叮嘱,一定要对自己家的宝贝多关照一些...

      其实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着急操心,我们都能理解。但有的时候,一些不恰当的请求不仅于孩子无益,也会让老师感到为难。

      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希望家长们在与老师进行沟通时,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

      父母们眼里只有一个孩子,而老师眼里有全班四十多个孩子。我们一方面要求老师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我们的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额外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未免有点贪心哦~

      举个例子:六一表演集体节目,全班三十个小朋友位置有前有后,可总有家长打电话要求让自家孩子排在前面,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自家的孩子排在后面或边上是因为老师不喜欢他。

事实上,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谁排在前面谁排在后面,都是经过仔细思考的:个子矮一点的孩子在前面、个子高的孩子在后面一点,这样大家的表演都能被看到;动作熟练一点的宝贝排在前面,起示范作用,当后面的小朋友忘记动作时可以看看前面的小朋友……况且,孩子们本身并不在意自己排在哪里,对他们来说,开心就足够了,在意的反而是家长们。

    “老师,我家孩子水杯丢了,你给找找。”

 老师既要忙着照顾孩子,又要忙着组织教学活动,有时来不及回复信息还要被家长埋怨工作不上心,真是有苦难言。其实,孩子在慢慢长大,慢慢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知道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冷了要穿衣,遇到困难了要请老师帮助。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不是保姆,我们还是要尝试着去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

      面对老师的“投诉式反馈”,有的家长表示很生气。

    “老师说我家孩子挑食?怎么可能啊!”

    “老师,我家可乖啦,不可能打人的,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

    “老师为什么总说我家孩子,她是不是不喜欢我家孩子?”

       幼师这个职业是有点自带“招黑”的职业:有问题不说明吧,会让人觉得对孩子不用心;说的太明确呢,又可能让家长觉得不舒服。其实我认为,老师肯主动找我们交流,说明老师把我们的孩子放在心上,期望我们可以配合学校,改掉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要信任老师,配合老师的教育,而不是对老师的“投诉”心怀质疑和抱怨。更何况,如果连老师都不值得信任,我们还可以信任谁?

      每个父母都加班级微信群,方便老师通知事项和家长们平日里进行交流。可有的时候,一不小心,班级交流群变“讨伐群”,让老师倍感无奈。

      班级群是大家交流沟通的桥梁,并不是解决矛盾评理的地方。说话交流方式不对,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让彼此感到尴尬,所以争议之事不入“群”。

      幼儿园经常会举办一些亲子活动或者布置一些亲子作业,时不时让孩子带点小物品,例如牙膏包装盒、饮料瓶,纸箱......对于这种情况,许多家长表示不能理解:

      我们做家长的平时那么忙,哪有这个闲工夫,这不是存心为难人吗!

      其实我觉得,老师组织亲子活动、布置亲子作业的初衷是为了拉近我们亲子之间的关系,让我们能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并不是我们以为的“为难家长”。

      况且,取之于孩子,用于孩子,老师让我们带的物品最后不都用在孩子身上了吗?

      最好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的生活物品是孩子学习的宝贵材料。

      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家园双方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彼此支持,才能将教育孩子这件事情做到最好。

     因此,希望家长们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下,尽力去配合老师们的工作。毕竟,配合老师的工作,也是在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长哦!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一点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