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II能拦截B1B吗

北方厂所是我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技术人才和资金,技术都占优势,从建立到现在,几乎一直保持了研制型号最多,飞机订单最多,产值最高的记录,而且也是众多三线厂所的母体,比如成都,西安和南昌都是,而且国内航空技术的研究,90%都由北方所牵头进行,几乎是航空技术的大拿,但是最最神奇的就是,在人员,资金,设施和技术积累,样样都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结果代表航空工业最高水平的战斗机竞标,三代机失败,四代机也失败,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鲜明的对比,我们禁不住要问,究竟输在哪里?

我国60年代开始,经历了多次的外来敌机入侵,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当然所有飞机里面威胁最大的就是轰炸机,毕竟个头大,一次飞过就能投下几十颗炸弹,成片居民区厂房化为火海,实际上多次拦截敌机的心得就是一句话,高空高速大长腿加好导弹,对于飞机平台的要求就是高空高速大长腿,为此在歼7的基础上简单二合一,单发改双发,爬升率从140米每秒,飙升到220米每秒,这就是歼8战斗机。

由于文革的干扰,本来1969年就首飞的歼8飞机,一直到了1980年才定型,这个时候,国际航空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的F15,F16战斗机相继在1975,1978年面世,在中国的面前又多了一个很大的麻烦,除了美国的B52,B1B轰炸机,毛熊的图22轰炸机之外,又来了一个远远碾压美国F4的巨星,F15和F16,不是中国任何战斗机能比的。

在这种严酷的形式下,还要考虑苏联的新战斗机,估计也和F15,F16类似,中国空军为此提出了2000年战斗机的构想,希望对抗美国的三代机和轰炸机,为此进行了招标,最终的过程大家都清楚,老大所,提出了一个高空高速版本的F16构型,雷达很小很垃圾,机械飞控,结果被歼10轻松拿下,歼10战斗机采用了先进的鸭式布局设计,先进电传飞控,还有先进的雷达航电和大推力发动机,要求战斗机需要从中距离先进行拦射,拦射过后才进入近距离格斗,这种构架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直接赢得了客户的心。

在歼10拿到三代机项目的时候,国内确实是:鸭式布局,电传飞控,12吨大推力发动机,先进脉冲多普勒雷达和中距拦射导弹,一!个!都!木!有!但是,木有也得有!木有这些东西不能叫战斗机,不能和美国三代机对抗,所以成都所提出这个超级大忽悠计划不仅仅是老大所不信,航空工业的专家基本都不信,空军也不敢相信,其实是将国内航空工业和电子工业的要求强行提高了一个档次,但是,经过18年的努力,基本都达到了!

在歼10战斗机上马的时候,老大所对于歼13失败的反思,就出了一个比较匪夷所思的问题,他们觉得歼13和歼10对比就是失败在雷达和导弹上,没有强调装备大尺寸雷达和先进中距离导弹,结果在之后很多年,对于气动和结构投资也大幅度减少,也放弃了对于飞控系统的认真研究,大部分经历放在雷达火控和电子设备上,按照改进机体气动效率远远不如电子设备和导弹的理论,他们对于歼8的气动直接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天天盯着兄弟单位的雷达电子设备和导弹不放。

歼8战斗机,和美国合作的时候,格鲁门公司建议,加上前缘缝翼,亚音速性能可以提高30%,但是无视了

歼8战斗机,其实也做过加装前缘缝翼的实验,效果很好,结果刚刚出样机的时候,遇到不同意见,意思就是,手里有苏27,完美无缺,歼8改到死也比不上苏27,直接放弃,事后反思,太亏,假如改了,基本可以推出改装套餐,亚音速机动性可以尽量逼近F16战斗机,和成都的歼7E类似,而且歼8还有大型机头可以装大雷达,外加先进导弹,对于歼10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当然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后来歼10战斗机出来了,雷强做了多次表演,技惊四座,这个也震惊了老大所,在四代机研制的时候,他们也反思到歼13和歼8II家族的机动性问题,特意又增加了机动性指标,最终在不知不觉之中犯了打错,牺牲了四代机至关重要的隐身性能,继续跪。

美国的航电制胜论忽悠了好多人,当然前提条件是,飞机平台机动性也要一流,不然波音飞机挂导弹不是可以横行了

美国人忽悠的东西真假难分,自己要认真,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易经说:无咎者,善补过也,当然要看准主要方向,及时补过。(作者署名:大水)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俄罗斯痴心妄想给中国出40年前的武器:专家一句话回应其狂妄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可能采购24架米格31型截击机,对于中国空军来说,需求米格31这款“最后的截击机之王”吗?而米格31又有什么先进的地方是值得中国军队去重视的呢?如果中国真正采购了米格31截击机,会用他来做什么呢?

  米格31截击机的性能不可谓不强大,这架最高起飞重量达到46.2吨的截击机堪称“飞在天空中的骆驼”。从大小上来看,长22.7米,宽13.5米,高达6.2米的米格31截击机在世界上战斗机中的大小堪称第一。而无论是16.4吨的载油量和21.8吨的空重,都让这架截击机成为了世界上最神奇的飞机,甚至就大小和起降重量来看,米格31已经超越了不少运输机和轰炸机。当然,对于米格31来说,最引人注意的不是他的体积和大小,而是高达2.8马赫的飞行速度和24000米的升限,以及传说中那台在地面开机能够轻松烤熟一只兔子的NIIPN007S-800型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虽然仅装备了两台D30F6发动机,但是作为世界上少有的以高空高速为主的战斗机,米格31无论配置还是设备都堪称豪华级了。


不过对于中国空军来说,米格31截击机却并没有太大用处,装备了远程大型预警机和先进第四代战斗机的中国空军,完全不需要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机来守卫领空,并且米格31的作用主要是拦截突击而来的B1B战略轰炸机和SR71高空战略侦察机,但是在今天远程预警雷达+预警机和卫星的配合下,三代战斗机携带远程拦截导弹能够轻松干掉B1B战略轰炸机和SR71战略侦察机,即使是陆基部队装备的“红旗”系列导弹都能够轻松对付这些,事实上在今天的俄罗斯空军里,米格31也早已不是一线部队的装备了,而是逐渐转为二线装备,并且被新一代的苏35战机替代,未来或许会被T50战机替换。


而中国空军也未必没有此类型的装备,中国空军装备的歼8Z型侦察机采用了两台涡喷13乙型喷气式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了接近9吨,即使是推重比也接近了8一级,而两台涡喷13发动机在加力情况下可以爆发出超过16吨的推力,相对于空重12吨左右的歼8Z侦察机,推重比可以达到1.4以上,如此强大的推重比所带来的效果就是能使歼8Z的高空速度超过2.5马赫,能够轻松执行高考巡航和侦察任务。中国空军在已经有了类似装备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进口一款性能重合,重量庞大,并且昂贵的截击机,对于中国空军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而算得上是愚蠢。

  如果说进口苏35尚可补充中国空军兵工厂的产能,为急需飞机的中国空军补上一部分装备以外,那么进口米格31截击机就只能为中国带来一款能够使用的侦察机和截击机罢了,无论对于中国空军还是对于中国的军费来说可都不是一件好事。



北方厂所是我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技术人才和资金,技术都占优势,从建立到现在,几乎一直保持了研制型号最多,飞机订单最多,产值最高的记录,而且也是众多三线厂所的母体,比如成都,西安和南昌都是,而且国内航空技术的研究,90%都由北方所牵头进行,几乎是航空技术的大拿,但是最最神奇的就是,在人员,资金,设施和技术积累,样样都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结果代表航空工业最高水平的战斗机竞标,三代机失败,四代机也失败,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鲜明的对比,我们禁不住要问,究竟输在哪里?

我国60年代开始,经历了多次的外来敌机入侵,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当然所有飞机里面威胁最大的就是轰炸机,毕竟个头大,一次飞过就能投下几十颗炸弹,成片居民区厂房化为火海,实际上多次拦截敌机的心得就是一句话,高空高速大长腿加好导弹,对于飞机平台的要求就是高空高速大长腿,为此在歼7的基础上简单二合一,单发改双发,爬升率从140米每秒,飙升到220米每秒,这就是歼8战斗机。

由于文革的干扰,本来1969年就首飞的歼8飞机,一直到了1980年才定型,这个时候,国际航空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的F15,F16战斗机相继在1975,1978年面世,在中国的面前又多了一个很大的麻烦,除了美国的B52,B1B轰炸机,毛熊的图22轰炸机之外,又来了一个远远碾压美国F4的巨星,F15和F16,不是中国任何战斗机能比的。

在这种严酷的形式下,还要考虑苏联的新战斗机,估计也和F15,F16类似,中国空军为此提出了2000年战斗机的构想,希望对抗美国的三代机和轰炸机,为此进行了招标,最终的过程大家都清楚,老大所,提出了一个高空高速版本的F16构型,雷达很小很垃圾,机械飞控,结果被歼10轻松拿下,歼10战斗机采用了先进的鸭式布局设计,先进电传飞控,还有先进的雷达航电和大推力发动机,要求战斗机需要从中距离先进行拦射,拦射过后才进入近距离格斗,这种构架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直接赢得了客户的心。

在歼10拿到三代机项目的时候,国内确实是:鸭式布局,电传飞控,12吨大推力发动机,先进脉冲多普勒雷达和中距拦射导弹,一!个!都!木!有!但是,木有也得有!木有这些东西不能叫战斗机,不能和美国三代机对抗,所以成都所提出这个超级大忽悠计划不仅仅是老大所不信,航空工业的专家基本都不信,空军也不敢相信,其实是将国内航空工业和电子工业的要求强行提高了一个档次,但是,经过18年的努力,基本都达到了!

在歼10战斗机上马的时候,老大所对于歼13失败的反思,就出了一个比较匪夷所思的问题,他们觉得歼13和歼10对比就是失败在雷达和导弹上,没有强调装备大尺寸雷达和先进中距离导弹,结果在之后很多年,对于气动和结构投资也大幅度减少,也放弃了对于飞控系统的认真研究,大部分经历放在雷达火控和电子设备上,按照改进机体气动效率远远不如电子设备和导弹的理论,他们对于歼8的气动直接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天天盯着兄弟单位的雷达电子设备和导弹不放。

歼8战斗机,和美国合作的时候,格鲁门公司建议,加上前缘缝翼,亚音速性能可以提高30%,但是无视了

歼8战斗机,其实也做过加装前缘缝翼的实验,效果很好,结果刚刚出样机的时候,遇到不同意见,意思就是,手里有苏27,完美无缺,歼8改到死也比不上苏27,直接放弃,事后反思,太亏,假如改了,基本可以推出改装套餐,亚音速机动性可以尽量逼近F16战斗机,和成都的歼7E类似,而且歼8还有大型机头可以装大雷达,外加先进导弹,对于歼10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当然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后来歼10战斗机出来了,雷强做了多次表演,技惊四座,这个也震惊了老大所,在四代机研制的时候,他们也反思到歼13和歼8II家族的机动性问题,特意又增加了机动性指标,最终在不知不觉之中犯了打错,牺牲了四代机至关重要的隐身性能,继续跪。

美国的航电制胜论忽悠了好多人,当然前提条件是,飞机平台机动性也要一流,不然波音飞机挂导弹不是可以横行了

美国人忽悠的东西真假难分,自己要认真,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易经说:无咎者,善补过也,当然要看准主要方向,及时补过。(作者署名:大水)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1B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