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婆婆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和婆婆发生矛盾时该怎么解决?

你可能心急了一些现在你的宝宝4个月大当你的宝宝6岁时,姐姐已经12岁了在这相隔的5年半中姐姐已经在慢慢成长所以,你所担心的问题虽然有,但是没你想象的那么严重把心放肚子里吧如果把这看做是婆婆与儿媳妇的战斗问题就严重了但是你们好象不是只是怕婆婆偏心而已建议在婆婆无事的时候把心里话明白的和婆婆说出来让她知道你有想法一次不管用就说二次直到婆婆意识到严重性而止。如果你不说,问题永远解决不了|||很难沟通啊;|||还是让你老公和她说吧,老人要自己的威严,你是儿媳,是外人,说什么恐怕她心里会不舒服,明理的老人会反省自己,可是不知道你婆婆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心里结疙瘩,以后变本加厉就更坏事了。婆婆们,你们都在想什么呢?摸不透|||是啊。好烦,我的婆婆也是这样,真不知该怎么办?|||老人家是不是都爱这样呢?能不能这样告诉宝宝,姐姐都行,宝宝也一定行的


布衣 采纳率:0% 回答时间:

原标题:【教育分歧】公公婆婆把娃宠上了天,当妈的如何应对?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更多教育问题咨询与探讨,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lddbook,

当你和公公婆婆之间因为教育孩子而产生矛盾时,请坚信:一家人之间,没有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拿出理智来面对!

俗话说“隔代亲,更动心”,老年人的确更疼爱孙辈。但是,弄不好这往往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不少麻烦。

一来容易让孩子形成任性的毛病。这是祖辈偏好娇惯孩子造成的。

二来容易引起人格偏差。这是因为亲子之情是任何感情都不能替代的,孩子长期缺乏亲情,人格就会出现偏差。

三来容易扑灭孩子的活力。这是因为老人喜欢安静的特点与孩子好动的特点相适应所致。

那么怎样避免消除隔代亲的消极影响?怎么解决老人对孩子教育上的矛盾呢?

首先,理解老人为什么容易隔代亲。

一是退化心理。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老年人表现出儿童的言行特征,正所谓“返老还童”。这种返老还童的心态,使得老年人容易更看重子孙辈的情感维系。

二是眷恋心理。对青春年少时光的眷恋之情。于是,老年人愿意和孙辈们在一起,分享他们天真的快乐,无忧的快乐。

三是补偿心理。老年人容易萌生空虚、失落和寂寞之感,希望通过某种活动来加以补偿,把生活的希望和欢乐更多地寄托在孙辈身上。再有,有些老年人自己年轻时在子女身上可能留下一些遗憾,现在要在孙辈身上弥补。

四是认同心理。隔代亲并不完全意味着对自己子女感情的淡漠,反而是以隔代亲的方式表现在对子女的爱。

五是期待心理。人到了晚年的时候,期待心理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们把希望寄托在第三代身上。您看,隔代亲是不是有许多可以理解的地方,不仅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因此,应该更好地发挥隔代亲的积极因素,保持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

其次,和老人积极沟通促进协调一致。

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积极主动与老人交流。有了上面的理解,在交流的时候要耐心细致,不能对老人一概否定,应该首先肯定老人对孩子的感情,特别是要充分肯定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贡献。

想一想,母亲不在孩子身边,如果没有老人带孩子,孩子前面的时间怎样长大?在肯定老人的感情和贡献的基础上,再委婉地提出取得一致的看法。一般说,由于都是为了孩子,有了这个前提,只要您积极工作,会取得老人的合作的。再不行,不妨也让老人看看有关家教的文章,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统一行动,统一对孩子的教育和要求。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就孩子存在的一两个具体问题一起来确定统一的要求。

其三,和老人好好协商适当分开。

如果实在不能统一·要求,如果孩子的毛病迫切需要改变,如果现实条件允许,如果确有必要,也可以考虑让孩子和老人分开生活一段时间,或者干脆你们整个小家庭与老人分开住一段时间。但是,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心理准备。最好要和老人协商好,或者找一个另外的理由,让老人容易接受。免得让老人心里不好受,影响家庭关系。

最后,调整自己的心态循序渐进。

妈妈焦虑着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教育孩子也需要严格要求,但是操之过急的做法不可取。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看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一开始就拼命刮,企图一下子把行人的大衣掀掉,哪知道,风越刮,天越冷,行人反而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则不同,它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寓言启示我们,教育孩子不能操之过急,改变孩子已经形成的毛病更不能操之过急。

您想想,难道孩子身上的这些毛病作为妈妈的一点责任没有吗?难道现在当妈妈的只知道训斥和打骂就是对孩子的负责吗?想想这些,自己就会少一些心急气躁,对孩子就会多一些方法策略,就会让自己当一位“南风”妈妈,把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化作徐徐暖风,促进孩子循序渐进的改变和成长。

如果孩子确有需要严格管教的问题了,也最好避免卷入老人。这样,既不伤害老人的面子,也有利于孩子接受管教。

最后,要跟老人说说心里话,人到老年疼爱孙辈原本没错。但是,老人爱孙辈也得讲究个爱法。

一是爱而有度。越是什么都满足孩子,孩子就越没有幸幅感。您该把疼爱跟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疼爱而不溺爱。

二是养教并重。疼爱孙辈,孩子的吃喝冷暧是得挂在心上。但老年人也该多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养教并重,您疼爱的孙辈才会成才。

三是配合默契。老年人应主动地跟孩子的父母配合,不倚老卖老给孩了当“挡箭牌”。即使当父母的确实教育有误,您也该背后指点一番,别让他们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不然,他们还怎么当家长?

四是架好桥梁。别忘了在孩子和父母之问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一面促进父母抽空关爱孩子,一面教孩子敬爱父母。还定期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增进亲情。

更多教育问题咨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lddbook(长按复制)——漫画、班主任专栏、小学生学习资料、最新教育资讯与观点,倾情呈现!

更多精彩内容?请您欣赏↓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畅销童书《胡小闹日记》系列图书作者。 已出版30余册、近200万字的儿童文学作品,关心小朋友的校园生活和心灵成长,被众多媒体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幼中班, 经验值 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经验值

    •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时常和婆婆出现意见分歧!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件事情?有时候真的很无助……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初生婴儿, 经验值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 经验值

我们家现在也常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争执,婆婆对孩子溺爱得不得了,什么都满足他。但是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也不是办法呀!


也在这种处境中,但是我的亲娘,不是婆婆,思想也很固执。我家是不对就要打,我很反对,两张思想理念存在,吵起来,对小朋友都有影响。
帮顶。。。。。。。。。。。

四年级, 经验值 5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经验值


现在对小孩已经产生影响,只能大人沟通,实在不行,当面不能再吵了

四年级, 经验值 5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经验值

在孩子教育这个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方法,否则害了孩子,以后苦了做父母的。只能多次和长辈讲道理,这个是绝对不能松一口的
学教育心理学时,书上说,婆媳矛盾首先是从对孩子教育方式不同开始的。个人认为,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父母与公婆要分一个主次,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真正执行者,公婆只是辅助。若存在分歧,就要听从于父母的,这个默契最好在要孩子前就要定好:)
有小孩,有老人,都要面临一样的问题。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同住一家,很难避免,或许可以借助一些教育书籍或者机构,取其中的平衡。

六年级, 经验值 9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 经验值

所有老人家对孙子的溺爱程度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像孩子一样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叫我们这些当父母的真的难做得不行。

初生婴儿, 经验值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 经验值

我也和婆婆住在一起,说句实话现在两家人就一个外孙,他们对孩子太过于疼爱了,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也难过过,因为我比较注重早教,而孩子的奶奶却觉的没用,只好偷偷的教。现在孩子明显的比同龄人强了以后,孩子的奶奶也改变了看法。
很多人都是这样子,你越想改变别人,别人也越不愿意被你改变,孩子的成长是大事,都是爱孩子,只不过方法不一样,没必要为了这样一点小事就去难过,如果你做的对也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别人也这样,慢慢看到效果以后,婆婆自然而然的就会被你的行为所影响。
我现在都是这样慢慢来,虽然慢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楼主可以也试试哈
隔代教育肯定不太好了,我自己是在孩子两岁半时就搬出去住了,相见好同住难,都是这样了。

六年级, 经验值 9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 经验值

和老人家多点沟通,大家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

对!父母才是小孩的主要教育者,爷爷奶奶只是辅助!因为太多奶奶当自己是主要的教育者了。

搬出去后孩子谁带?你还上班么?

三年级, 经验值 4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经验值

自己的孩子自己做主,没什么好烦的
多沟通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大家出发点都是好的

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时常和婆婆出现意见分歧!怎样才能处理好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婆婆发生矛盾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