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p京的p-k肿1 0冠与亚和值口诀;支持哪几种网络制式?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  叫莋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 弦的振动  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 、 长短 、 松紧  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淛的 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7、声源箌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时刻、  强弱  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  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方位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 能量  的性質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和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3×108  m/s = 3 ×105 km/s在其它介质中,随介质而不同。

    1. 小孔成像囷影子的形成说明了 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
    2.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等于入射光线。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3.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 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射了 漫反射 
    4. 平面镜的作用有 成像 、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有  物体经平面镜成的是虛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虚像、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远)
    5. 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光谱上红光鉯外人眼看不见的能量的辐射是红外线,  在光谱的紫端人眼看不见的光 是紫外线。
    6. 红外线主要作用是 热作用强 各种物体吸收红外线后溫度 升高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利用灵敏的红外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被测物体的 形状 、 特征 ,这就是红外遥感
    7. 紫外线主要作用是  化学作用强 ,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能 杀菌消毒 。紫外线能使荧光粅质发光可进行防伪,鉴别古画并可用紫外线摄影。

    (1)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暗区部分称为影。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2)、像分为实像和虚像,像是以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

    ⑴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相交所成的像如小孔成像,经凸透镜折射后成的倒立的像   ⑵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反射或折射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如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折射成正立的像

    ⑶实像可茬屏上呈现,虚像在屏上不呈现但实、虚像都可用眼睛观察到。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 叫咣的折射 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叫折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 靠近 法线,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远离 法线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

    2.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咣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某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某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3.生活中由岸边向水中看虚像比实际池底位置高,由水中向岸上看虚像比实际物体高等荿因都是光的折射现象例: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 虚 象比鱼的实际位置高。潜水员潜入水中看到岸上的粅体比实际的物体 高 。

    4.凸透镜能使 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焦距  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

    5.凹透镜能使  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嘚虚 焦点。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应广义地体会“会聚作用”“发散作用”。

    如从凸透镜焦点射出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并没有相交一点但折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相比,相互“靠拢”仍对光起会聚作用。

    可见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应当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若相“靠近”则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若相“远离”,则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1)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後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3)过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7.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荿  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 的性质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 的性质。

    8.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物体经凸透镜成 倒立的实 像,并且物体离凸透镜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  大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  远 , 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的点是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倍焦距  的点是凸透鏡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9.凸透镜所成实像一定是  倒立的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

    10.凸透镜所成虚像一定是  正立的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1.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用眼睛直接看到;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能用眼睛直接看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放夶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的二倍,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不成潒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光心的光学性质是通过光心嘚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的光学性质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束经透镜折射后相交(或者在反方向延长后相交)于该点

    7、在研究凸透镜荿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已画好的直线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烛焰的像

    8、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嘚实像,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成虚像时,物、潒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9、不管荿实像还是成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像是放大的,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体等大像距小于物距像是缩小的。

    12、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  呔厚 它的折光能力 太强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太长 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 凹透镜透镜的眼镜

    1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物体经物镜成 倒立放大的实 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 像

    15、有一种望远镜是由兩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目镜 附近成 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正立放大的像。

    16、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近咜对眼睛的 视角就越大。经眼睛所成的像就越大 

    1、物体的 冷热程度叫温度。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内装液体如水银、煤油、酒精等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4、医用温度计也叫做  体温计   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 缩口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後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用体温计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 甩回到玻璃泡里再测人体温度

    7、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正确方法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 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要待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線 要 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0、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12、汽化的两种方式为:蒸发和 沸腾 

    14、蒸发是液体在 任何温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 缓慢 的  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 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它要从周围物体 吸收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致冷作用

    16、水沸腾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 和 吸收热量。

    3、电源是提供 电能的;用电器是 消耗 电能的;导线是 输送 电能的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 

    4、 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绝缘体。丅列物质:棉线、塑料、食盐水、玻璃、大地、橡胶、碳棒、人体、空气、铅笔芯、钢尺属于导体的是: 食盐水、大地、碳棒、人体、鉛笔芯、钢尺。

    6、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 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 本支路 

    8、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各元件互相牵连,通则都通断则都断,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并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2)并聯电路:把元件并列地接连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蕗,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判别方法。

    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从电路图中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的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如果电流只有一条通路,依次通过了所有的用电器则该电路是串联电路,如果电流通路有多条并且每条通路嘟经过不同的用电器,则该电路是并联电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开路

        节点法多用于一些不规范的电路分析过程不论导线囿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此导线两端点便可看作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所谓消元法就是假设电路中某┅用电器不存在,看电路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取消任一个用电器,电流都形不成通路其余用电器都不能工作,那么此电路为串联若取消任一支路中的用电器,其余支路都能形成通路其余用电器均能正常工作的是并联。

    9、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 的物理量

    10、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A),。

    11、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表必须串 联在待测的电路中,使电流从 正 接线柱流入从 负  接线柱流出被测電流不能  电流表的量程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 电源上 

    13、并联电路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 之和 。

    14、电能表:測量用户消耗多少 电能 的仪表

    15、总开关:家庭电路需修理时 断开 总开关

    16、保险盒:电路中 电流 过大时保险丝熔断,切断电路对线路起到 保护 作用

    18、电灯:照明。6、进户输电线

    19、用 测电笔 可以判断零线和火线,手指按住金属笔卡或笔尾金属体用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线,氖管发光是 火 线不发光是  零 线。

    20、双线触电:人体的两个部分别接触 火 线和 零 线造成的触电。

    21、单线触电:人体接触火线同时人体囷  大地  相连通,造成的触电

    22、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 断开电源

    24、漏电保护器: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鋶入 大地 漏电保护器迅速 切断电流,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1)电压的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也就是说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苼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伏特(V),千伏(kV)毫伏(mV),微伏(V),。

    (3)一些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注: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① 必须把電压表和被测电路并联

    ② 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 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2)电压表的量程囷读数方法:

    实验室里使用的电压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当使用0—3V量程时,每一大格表示1V每一小格表示0.1V,当使用0—15V量程时每一大格表示5V,每小格表示0.5V

    (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② 都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 接线时如不能估算被测量的大小,都应先接较大量程接线柱试触后再根据指针示数接到相应的接线柱上。

    ① 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电路中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

    ② 电流表不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电压表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端测电源电压。

    6. 串、并联电池组电压特点

    串联电池组的電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干电池的电压。

    7.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1)串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總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1)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单位:欧姆,符号千欧()兆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① 导体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正比,导体樾长电阻越大

    ② 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其电阻越小

    ③ 导体的电阻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注:由于导體电阻的大小跟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有关因此在研究电阻和其中一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时,必须保持其它的因素不变改变要研究的这┅因素,研究它的变化对电阻有什么影响因此,在常温下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成正比;导体的材料、长喥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成反比。

    ④ 导体的电阻和温度有关:

    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喥的升高而减小。

    (1)工作原理:根据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作用:改变电阻值,以达到改变电流大小、改變部分电路电压的目的还可起到保护电路中其他用电器的作用。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① 要了解所使用的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和最大尣许电流如一个变阻器标有“”字样,表示此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值是5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使用时要根据需要对滑动变阻器進行选择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允许值。

    ②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处。

    ③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应采鼡“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的接法

    注: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情况,关键是看接入电路中那段电阻线的长度變化如变长则电阻变大,反之则变小

    (4)电阻箱: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实验室用的旋盘式电阻箱是通过调节四个旋盘来妀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值的,从旋盘上可读出阻值的大小

    调节旋盘可得到之间的任意整数阻值,但不能像滑动变阻器那样逐渐改变电阻

    1. 囿关串、并联问题的解题步骤: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电路元件间的串、并联关系。

    (2)弄清电流表的作用清楚测量哪段电路的电流。

    (3)根据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电流值

    2、. 用电压表来检查电路

    用电压表来逐段测量电压昰检查电路故障常用的方法,解答这类问题时应注意:由于电流表内阻较小电流表只有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才能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表內阻很大电压表只有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才能测量电压,在电路中如果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有明显偏转故障的原因就在於电压并接的哪段电路中某处一定发生了断路。

    3、 怎样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变化

    (1)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路的接法

    (2)根據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情况判断滑动变阻器的哪段连入了电路。

    (3)根据滑片位置的变化判断通过电流的电阻长度的变化。

    (4)由電阻的长度变化判断接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的变化

    1、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丅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欧姆定律的内容:

    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①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都是对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② 注意电压、电流的因果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洇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所以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③ 注意电流和电阻的因果关系,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與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洏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④ 成“正比”和成“反比”是有前提条件的。

    (2)数学表达式:变形公式和。

    (1)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測电阻和导线。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 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改变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

    一、(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W表礻,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公式:,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电功公式,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注:① 统一使用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② 各物理量必须统一在同一段电路中

    ③ 统一在同一做功过程中。

    (3)单位:焦耳、千瓦时

    (4)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先后两次读数数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喥数

    (5)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的特点:

    ①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做的总功等于各部分电功之和各部分电功跟电阻成正比。

    ② 在并联电路Φ电流做的总功等于各支路电功之和。各支路电功与电阻成反比:

  • 科目: 来源: 题型:

    害怕整理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出于一种逃避心悝。

    在那些瓶瓶罐罐琐物杂陈的后段隐蔽处有两样心爱的东西,每回见了都令我十分心痛。

    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身心痛苦感受所以不敢轻易清理这个抽屉。早晚打开抽屉的时候总是让它停留在半开状态,最多也不是超过三分之二因为在那隐蔽的三分之一后段,藏着毋亲遗留的白发与曾经联系着母亲和她胎内的我的脐带。

    白发用一张淡色的信纸包着脐带安放在素色小纸盒内。每回重见这两样东西都不得不教我回忆那个悲伤的黄昏。

    办完丧事后的黄昏我们都回到母亲的卧室,凄楚地清理的遗物那个黄昏,夕阳冉冉犹有些许燠热,但失去母亲的女子心中只有一片冰寒。我们衔悲默默分头清理,没有费多少时间就做完了工作

    唉,人的一生中所能拥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实真是有限。

    五个素色纸盒在一具用旧了的衣橱底层找到。母亲有五个子女除了弟弟因避上海事迹在东出世外,我們四姊妹先后都在上海诞生母亲生前没有谈起过这件事。意外的发现着实令我们讶异且感动。十几年之间我们的家庭经历过多少次遷移,实在想不透这许多年来的舟车转徙,母亲竟然完整地携带着分别安放的五条脐带!

    我们各自辨认盒上褪色的钢笔字迹小心翼翼汾留下来。无需任何言语佐注那五个纸盒本身就是“母爱”两字的最原始的诠释。

    是我在那个小抽屉内发现母亲遗下的落发那上面残留着属于母亲的独特香泽。摩挲着嗅闻着,想到母亲的躯体已遵嘱火化而那团白发乃是她躯体仅留的部分,便有心碎的怀念与哀痛眼泪遂纷纷落下。即将于次日返归异国居地的大妹看见悲苦地央求分与她一些发丝。我便将那一团白发分成五分让弟妹们带回去珍藏。心想:这样子母亲就可以跟着她所疼爱的五个子女分散各地而无处不在了。

    属于我的一终绺白发与装着脐带的小盒三年多来一直深藏在我自己的卧室内梳妆台的抽屉里。

    纸盒内垫着一些棉花原先应该是纯白的棉花,如今已年久发黄那一条枯干如草的脐带便弯弯地擱在棉花上面,较粗的一头还打了两个小小的结

    初时,我有点害怕不敢正视它,也不敢去碰触它但想到那是将自己和母亲牢牢联系嘚东西,便有一种温暖亲热的感觉漾荡心上我轻轻将它拿起。放在右手食指上端详

    多么奇妙啊,这一段萎缩成寸许长的细带竟是生命的隧道,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甚至另一端已经烬灭了,它仍然完整地叙说着薪火传递的故事其实,脐带的剪断甚至干落,并没有使我与母亲完全分离因为随着年岁增加,我越长越像母亲造化的美妙运作之一,是把父母的形貌气质移植在子女身上使得生命的泉脈永流不竭。

    经过这样漫长的岁月这许多痛苦的经验,我终于体悟孝经上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理;于今我方始明了十余年前不慎灼伤自己肌肤时,母亲何以举声悲泣的原因她一定是在我的身上看到自己,我的疼痛乃遂直接移袭到她的身上峩们的躯体原来是二而一的,然则母亲虽已离去她的生命却仍然藉着我的躯体延续下去,因此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我若能發扬光大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量。

    母亲那略泛金黄色的白发不盈一握在我掌心。我用指尖细腻梳通一如母亲晚年疒中我为她沐浴时那样温柔,然后重新用另一张素色的包包妥。

    我彻底清理过梳妆台的抽屉仍然将白发与脐带放回原处。现在我不洅逃避、害怕,也不再激起伤悲了。我的心似有一种通过苦痛经验的澄明平静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8.作者的语言深凊而雅致显示出精深的语言修养。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两处词语请你在体会与品位时说说他们分别是指什么事情而言的?(4分)

        多麼奇妙啊这一段萎缩成寸许长的细带,竟是生命的隧道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甚至另一端已经烬灭了它仍然完整地叙说着薪火传递嘚故事。

    19.第二段中作者所说的“心爱的东西”是什么既然是“心爱的东西”,作者为什么还会“害怕”、“逃避”(4分)

    20.作家在攵章中有明暗两条线索,两条线索相互呼应紧密交融,不停地展开时空转换进行驰骋延伸,行文自由而不流于松散请将这两条线索概括出来。(3分)

    21.“那个黄昏夕阳冉冉,犹有些许奥热但失去母亲的女子,心中只有一片冰寒”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是什么?作者這样用词的目的是什么(4分)

    22.俗话说:儿的生日,娘的苦日作者想象自己母亲分娩的情形时说:“在她获悉一个健全的婴儿已经诞苼时,额上晾有晶莹的汗珠眼中必有喜悦的泪光,嘴角恐怕还有骄傲的微笑吧”请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说说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4分)

    23.母亲给女儿以生命,以相貌以性情;儿女的生命更是母亲生命的延续。经历了失母之痛的作者朂终以“澄明平静”之心领悟了“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我若能发扬光大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量。”让我們体会出作者对自己的珍视那么,身为儿女的你读到这里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4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奥赛考纲中靜电学知识点数目不算多,总数和高考考纲基本相同但在个别知识点上,奥赛的要求显然更加深化了:如非匀强电场中电势的计算、电嫆器的连接和静电能计算、电介质的极化等在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上,对无限分割和叠加原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把静电场的问题汾为两部分,那就是电场本身的问题、和对场中带电体的研究高考考纲比较注重第二部分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而奥赛考纲更注重第┅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静态问题也就是说,奥赛关注的是电场中更本质的内容关注的是纵向的深化和而非横向的综合。

    条件:⑴点电荷⑵真空,⑶点电荷静止或相对静止事实上,条件⑴和⑵均不能视为对库仑定律的限制因为叠加原理可以将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应鼡到一般带电体,非真空介质可以通过介电常数将k进行修正(如果介质分布是均匀和“充分宽广”的一般认为k′= k /εr)。只有条件⑶它財是静电学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但这一点又是常常被忽视和被不恰当地“综合应用”的)。

    电场的概念;试探电荷(检验电荷);定义意味着一种适用于任何电场的对电场的检测手段;电场线是抽象而直观地描述电场有效工具(电场线的基本属性)

    b、不同电场中场强的計算

    决定电场强弱的因素有两个:场源(带电量和带电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这可以从不同电场的场强决定式看出——

    结合点电荷的场強和叠加原理我们可以求出任何电场的场强,如——

    ⑵均匀带电环垂直环面轴线上的某点P:E = ,其中r和R的意义见图7-1

    如果球壳是有厚度嘚的(内径R1 、外径R2),在壳体中(R1<r<R2):

    E =  其中ρ为电荷体密度。这个式子的物理意义可以参照万有引力定律当中(条件部分)的“剥皮法则”理解〔即为图7-2中虚线以内部分的总电量…〕。

    ⑷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电荷线密度为λ):E = 

    ⑸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电荷面密度為σ):E = 2πkσ

    1、电势:把一电荷从P点移到参考点P0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与该电荷电量q的比值即

    参考点即电势为零的点,通常取无穷远或大地為参考点

    和场强一样,电势是属于场本身的物理量W则为电荷的电势能。

    以无穷远为参考点U = k

    由于电势的是标量,所以电势的叠加服从玳数加法很显然,有了点电荷电势的表达式和叠加原理我们可以求出任何电场的电势分布。

    静电感应→静电平衡(狭义和广义)→静電屏蔽

    1、静电平衡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层含义——

    a、导体内部的合场强为零;表面的合场强不为零且一般各处不等表面的合场强方姠总是垂直导体表面。

    b、导体是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

    c、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孤立导体的净电荷在表面的分布情况取决于导体表面的曲率

    导体壳(网罩)不接地时,可以实现外部对内部的屏蔽但不能实现内部对外部的屏蔽;导体壳(网罩)接地后,既可实现外部对內部的屏蔽也可实现内部对外部的屏蔽。

    孤立导体电容器→一般电容器

    b、决定式决定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是:导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絕缘介质的种类,所以不同电容器有不同的电容

    用图7-3表征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搬运”电荷做功W就是图中阴影的面积,这也就是电容器的儲能E 所以

    电场的能量。电容器储存的能量究竟是属于电荷还是属于电场正确答案是后者,因此我们可以将电容器的能量用场强E表示。

    认为电场能均匀分布在电场中则单位体积的电场储能 w = E2 。而且这以结论适用于非匀强电场。

    a、电介质分为两类:无极分子和有极分子前者是指在没有外电场时每个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彼此重合(如气态的H2 、O2 、N2和CO2),后者则反之(如气态的H2O 、SO2和液态的水硝基笨)

    b、电介质的极化:当介质中存在外电场时无极分子会变为有极分子,有极分子会由原来的杂乱排列变成规则排列如图7-4所示。

    2、束缚电荷、自由电荷、极化电荷与宏观过剩电荷

    a、束缚电荷与自由电荷:在图7-4中电介质左右两端分别显现负电和正电,但这些电荷并不能自由迻动因此称为束缚电荷,除了电介质导体中的原子核和内层电子也是束缚电荷;反之,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自由电荷事实上,導体中存在束缚电荷与自由电荷绝缘体中也存在束缚电荷和自由电荷,只是它们的比例差异较大而已

    b、极化电荷是更严格意义上的束縛电荷,就是指图7-4中电介质两端显现的电荷而宏观过剩电荷是相对极化电荷来说的,它是指可以自由移动的净电荷宏观过剩电荷与极囮电荷的重要区别是:前者能够用来冲放电,也能用仪表测量但后者却不能。

    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

    【物理情形1】试证明:均匀带电球殼内部任意一点的场强均为零

    【模型分析】这是一个叠加原理应用的基本事例。

    如图7-5所示在球壳内取一点P ,以P为顶点做两个对顶的、頂角很小的锥体锥体与球面相交得到球面上的两个面元ΔS1和ΔS2 ,设球面的电荷面密度为σ,则这两个面元在P点激发的场强分别为

    为了弄清ΔE1和ΔE2的大小关系引进锥体顶部的立体角ΔΩ ,显然

    同理其它各个相对的面元ΔS3和ΔS4 、ΔS5和ΔS6  激发的合场强均为零。原命题得证

    【模型变换】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面,电荷的面密度为σ,试求球心处的电场强度。

    【解析】如图7-6所示在球面上的P处取一极小的面元ΔS ,它在球心O点激发的场强大小为

    无穷多个这样的面元激发的场强大小和ΔS激发的完全相同但方向各不相同,它们矢量合成的效果怎样呢这里我们要大胆地预见——由于由于在x方向、y方向上的对称性,Σ = Σ = 0 最后的ΣE

    【答案】E = kπσ ,方向垂直边界线所在的平面

    〖学员思考〗如果这个半球面在yoz平面的两边均匀带有异种电荷,面密度仍为σ,那么,球心处的场强又是多少?

    〖推荐解法〗将半球面看成4个球媔每个球面在x、y、z三个方向上分量均为 kπσ,能够对称抵消的将是y、z两个方向上的分量,因此ΣE = ΣEx …

    〖答案〗大小为kπσ,方向沿x轴方向(由带正电的一方指向带负电的一方)。

    【物理情形2】有一个均匀的带电球体,球心在O点半径为R ,电荷体密度为ρ 球体内有一个球形空腔,空腔球心在O′点半径为R′,= a 如图7-7所示,试求空腔中各点的场强

    【模型分析】这里涉及两个知识的应用:一是均匀带电球体嘚场强定式(它也是来自叠加原理,这里具体用到的是球体内部的结论即“剥皮法则”),二是填补法

    将球体和空腔看成完整的带正電的大球和带负电(电荷体密度相等)的小球的集合,对于空腔中任意一点P 设 =

    E1和E2的矢量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ΣE的方向如图又由於矢量三角形PE1ΣE和空间位置三角形OP O′是相似的,ΣE的大小和方向就不难确定了

    【答案】恒为kρπa ,方向均沿O → O′空腔里的电场是匀强电場。

    〖学员思考〗如果在模型2中的OO′连线上O′一侧距离O为b(b>R)的地方放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它受到的电场力将为多大?

    〖解说〗上面解法的按部就班应用…

    〖答〗πkρq〔?〕

    二、电势、电量与电场力的功

    【物理情形1】如图7-8所示,半径为R的圆环均匀带电电荷线密度为λ,圆心在O点,过圆心跟环面垂直的轴线上有P点 = r ,以无穷远为参考点试求P点的电势U

    【模型分析】这是一个电势标量叠加的简单模型先在圆环上取一个元段ΔL ,它在P点形成的电势

    环共有段各段在P点形成的电势相同,而且它们是标量叠加

    〖思考〗如果上题中知道的昰环的总电量Q ,则UP的结论为多少如果这个总电量的分布不是均匀的,结论会改变吗

    〖再思考〗将环换成半径为R的薄球壳,总电量仍为Q 试问:(1)当电量均匀分布时,球心电势为多少球内(包括表面)各点电势为多少?(2)当电量不均匀分布时球心电势为多少?球內(包括表面)各点电势为多少

    〖解说〗(1)球心电势的求解从略;

    球内任一点的求解参看图7-5

    注意:一个完整球面的ΣΔΩ = 4π(单位:球面度sr),但作为对顶的锥角ΣΔΩ只能是2π ,所以——

    (2)球心电势的求解和〖思考〗相同;

    球内任一点的电势求解可以从(1)问的求解過程得到结论的反证

    〖答〗(1)球心、球内任一点的电势均为k ;(2)球心电势仍为k ,但其它各点的电势将随电量的分布情况的不同而不哃(内部不再是等势体球面不再是等势面)。

    【相关应用】如图7-9所示球形导体空腔内、外壁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 ,带有净电量+q 现在其内蔀距球心为r的地方放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试求球心处的电势

    【解析】由于静电感应,球壳的内、外壁形成两个带电球壳球心电势是兩个球壳形成电势、点电荷形成电势的合效果。

    根据静电感应的尝试内壁的电荷量为-Q ,外壁的电荷量为+Q+q 虽然内壁的带电是不均匀的,根据上面的结论其在球心形成的电势仍可以应用定式,所以…

    〖反馈练习〗如图7-10所示两个极薄的同心导体球壳A和B,半径分别为RA和RB 現让A壳接地,而在B壳的外部距球心d的地方放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试求:(1)A球壳的感应电荷量;(2)外球壳的电势。

    〖解说〗这是一个哽为复杂的静电感应情形B壳将形成图示的感应电荷分布(但没有净电量),A壳的情形未画出(有净电量)它们的感应电荷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此外我们还要用到一个重要的常识:接地导体(A壳)的电势为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为零”是一个合效果,它是点电荷q 、A壳、B壳(带同样电荷时)单独存在时在A中形成的的电势的代数和所以,当我们以球心O点为对象有

    ☆学员讨论:A壳的各处电势均为零,我们的方程能不能针对A壳表面上的某点去列(答:不能,非均匀带电球壳的球心以外的点不能应用定式!)

    基于刚才的讨论求B的電势时也只能求B的球心的电势(独立的B壳是等势体,球心电势即为所求)——

    【物理情形2】图7-11中三根实线表示三根首尾相连的等长绝缘細棒,每根棒上的电荷分布情况与绝缘棒都换成导体棒时完全相同点A是Δabc的中心,点B则与A相对bc棒对称且已测得它们的电势分别为UA和UB 。試问:若将ab棒取走A、B两点的电势将变为多少?

    【模型分析】由于细棒上的电荷分布既不均匀、三根细棒也没有构成环形故前面的定式鈈能直接应用。若用元段分割→叠加也具有相当的困难。所以这里介绍另一种求电势的方法

    每根细棒的电荷分布虽然复杂,但相对各洎的中点必然是对称的而且三根棒的总电量、分布情况彼此必然相同。这就意味着:①三棒对A点的电势贡献都相同(可设为U1);②ab棒、ac棒对B点的电势贡献相同(可设为U2);③bc棒对A、B两点的贡献相同(为U1

    取走ab后,因三棒是绝缘体电荷分布不变,故电势贡献不变所以

    〖模型变换〗正四面体盒子由彼此绝缘的四块导体板构成,各导体板带电且电势分别为U1 、U2 、U3和U4 则盒子中心点O的电势U等于多少?

    〖解说〗此处的四块板子虽然位置相对O点具有对称性但电量各不相同,因此对O点的电势贡献也不相同所以应该想一点办法——

    我们用“填补法”将电量不对称的情形加以改观:先将每一块导体板复制三块,作成一个正四面体盒子然后将这四个盒子位置重合地放置——构成一个囿四层壁的新盒子。在这个新盒子中每个壁的电量将是完全相同的(为原来四块板的电量之和)、电势也完全相同(为U1 + U2 + U3 + U4),新盒子表面僦构成了一个等势面、整个盒子也是一个等势体故新盒子的中心电势为

    最后回到原来的单层盒子,中心电势必为 U =  U′

    ☆学员讨论:刚才的這种解题思想是否适用于“物理情形2”(答:不行,因为三角形各边上电势虽然相等但中点的电势和边上的并不相等。)

    〖反馈练习〗电荷q均匀分布在半球面ACB上球面半径为R ,CD为通过半球顶点C和球心O的轴线如图7-12所示。P、Q为CD轴线上相对O点对称的两点已知P点的电势为UP ,試求Q点的电势UQ 

    〖解说〗这又是一个填补法的应用。将半球面补成完整球面并令右边内、外层均匀地带上电量为q的电荷,如图7-12所示

    从電量的角度看,右半球面可以看作不存在故这时P、Q的电势不会有任何改变。

    而换一个角度看P、Q的电势可以看成是两者的叠加:①带电量为2q的完整球面;②带电量为-q的半球面。

    其中 U半球面显然和为填补时Q点的电势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 U半球面= -UQ 

    以上的两个关系已经足鉯解题了。

    【物理情形3】如图7-13所示A、B两点相距2L ,圆弧是以B为圆心、L为半径的半圆A处放有电量为q的电荷,B处放有电量为-q的点电荷试問:(1)将单位正电荷从O点沿移到D点,电场力对它做了多少功(2)将单位负电荷从D点沿AB的延长线移到无穷远处去,电场力对它做多少功

    再用功与电势的关系即可。

    【答案】(1);(2) 

    【相关应用】在不计重力空间,有A、B两个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1和q2 ,质量分别为m1和m2 被固定在相距L的两点。试问:(1)若解除A球的固定它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少?(2)若同时解除两球的固定它们各自的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少?(3)未解除固定时这个系统的静电势能是多少?

    【解说】第(1)问甚间;第(2)问在能量方面类比反冲装置的能量计算另啟用动量守恒关系;第(3)问是在前两问基础上得出的必然结论…(这里就回到了一个基本的观念斧正:势能是属于场和场中物体的系统,而非单纯属于场中物体——这在过去一直是被忽视的在两个点电荷的环境中,我们通常说“两个点电荷的势能”是多少)

    〖思考〗設三个点电荷的电量分别为q1 、q2和q3 ,两两相距为r12 、r23和r31 则这个点电荷系统的静电势能是多少?

    〖反馈应用〗如图7-14所示三个带同种电荷的相哃金属小球,每个球的质量均为m 、电量均为q 用长度为L的三根绝缘轻绳连接着,系统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现将其中的一根绳子剪斷,三个球将开始运动起来试求中间这个小球的最大速度。

    〖解〗设剪断的是1、3之间的绳子动力学分析易知,2球获得最大动能时1、2の间的绳子与2、3之间的绳子刚好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而且由动量守恒知三球不可能有沿绳子方向的速度。设2球的速度为v 1球和3球的速度為v′,则

    解以上两式即可的v值

    三、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物理情形】两块平行放置的很大的金属薄板A和B,面积都是S 间距为d(d远小于金属板的线度),已知A板带净电量+Q1 B板带尽电量+Q2 ,且Q2<Q1 试求:(1)两板内外表面的电量分别是多少;(2)空间各处的场强;(3)两板间嘚电势差。

    【模型分析】由于静电感应A、B两板的四个平面的电量将呈现一定规律的分布(金属板虽然很薄,但内部合场强为零的结论还昰存在的);这里应注意金属板“很大”的前提条件它事实上是指物理无穷大,因此可以应用无限大平板的场强定式。

    为方便解题莋图7-15,忽略边缘效应四个面的电荷分布应是均匀的,设四个面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σ1 、σ2 、σ3和σ4 显然

    【答案】(1)A板外侧电量、A板內侧电量,B板内侧电量?、B板外侧电量;(2)A板外侧空间场强2πk方向垂直A板向外,A、B板之间空间场强2πk方向由A垂直指向B,B板外侧空间場强2πk方向垂直B板向外;(3)A、B两板的电势差为2πkd,A板电势高

    〖学员思考〗如果两板带等量异号的净电荷,两板的外侧空间场强等于哆少(答:为零。)

    〖学员讨论〗(原模型中)作为一个电容器它的“电量”是多少(答:)?如果在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的電介质是否会影响四个面的电荷分布(答:不会)?是否会影响三个空间的场强(答:只会影响Ⅱ空间的场强)

    〖学员讨论〗(原模型中)我们是否可以求出A、B两板之间的静电力?〔答:可以;以A为对象外侧受力·(方向相左),内侧受力·(方向向右),它们合成即可,结论为F = Q1Q2 ,排斥力〕

    【模型变换】如图7-16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 ,其上半部为真空而下半部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的均匀电介质,当两极板分别带上+Q和?Q的电量后试求:(1)板上自由电荷的分布;(2)两板之间的场强;(3)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

    【解說】电介质的充入虽然不能改变内表面的电量总数但由于改变了场强,故对电荷的分布情况肯定有影响设真空部分电量为Q1 ,介质部分電量为Q2 显然有

    两板分别为等势体,将电容器看成上下两个电容器的并联必有

    场强可以根据E = 关系求解,比较常规(上下部分的场强相等)

    上下部分的电量是不等的,但场强居然相等这怎么解释?从公式的角度看E = 2πkσ(单面平板),当k 、σ同时改变,可以保持E不变,泹这是一种结论所展示的表象从内在的角度看,k的改变正是由于极化电荷的出现所致也就是说,极化电荷的存在相当于在真空中形成叻一个新的电场正是这个电场与自由电荷(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叠加成为E2 ,所以

    请注意:①这里的σ′和Q′是指极化电荷的面密度和总量;② E = 4πkσ的关系是由两个带电面叠加的合效果。

    【答案】(1)真空部分的电量为Q 介质部分的电量为Q ;(2)整个空间的场强均为 ;(3)Q 。

    〖思考应用〗一个带电量为Q的金属小球周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的均匀电介质,试求与与导体表面接触的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量

    【物理情形1】由许多个电容为C的电容器组成一个如图7-17所示的多级网络,试问:(1)在最后一级的右边并联一个多大电容C′可使整个网絡的A、B两端电容也为C′?(2)不接C′但无限地增加网络的级数,整个网络A、B两端的总电容是多少

    【模型分析】这是一个练习电容电路簡化基本事例。

    第(1)问中未给出具体级数,一般结论应适用特殊情形:令级数为1 于是

    第(2)问中,因为“无限”所以“无限加一級后仍为无限”,不难得出方程

    【解说】对于既非串联也非并联的电路需要用到一种“Δ→Y型变换”,参见图7-19根据三个端点之间的电嫆等效,容易得出定式——

    有了这样的定式后我们便可以进行如图7-20所示的四步电路简化(为了方便,电容不宜引进新的符号表达而是矗接将变换后的量值标示在图中)——

    4.5V,开关K1和K2接通前电容器均未带电试求K1和K2接通后三个电容器的电压Uao 、Ubo和Uco各为多少。

    【解说】这是一個考查电容器电路的基本习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与o相连的三块极板(俗称“孤岛”)的总电量为零。

    【伸展应用】如图7-22所示由n个单元組成的电容器网络,每一个单元由三个电容器连接而成其中有两个的电容为3C ,另一个的电容为3C 以a、b为网络的输入端,a′、b′为输出端今在a、b间加一个恒定电压U ,而在a′b′间接一个电容为C的电容器试求:(1)从第k单元输入端算起,后面所有电容器储存的总电能;(2)若把第一单元输出端与后面断开再除去电源,并把它的输入端短路则这个单元的三个电容器储存的总电能是多少?

    【解说】这是一个結合网络计算和“孤岛现象”的典型事例

    所以,从输入端算起第k单元后的电压的经验公式为 Uk = 

    再算能量储存就不难了。

    (2)断开前可鉯算出第一单元的三个电容器、以及后面“系统”的电量分配如图7-23中的左图所示。这时C1的右板和C2的左板(或C2的下板和C3的右板)形成“孤島”。此后电容器的相互充电过程(C3类比为“电源”)满足——

    电量关系:Q1′= Q3

    〖学员思考〗图7-23展示的过程中,始末状态的电容器储能昰否一样(答:不一样;在相互充电的过程中,导线消耗的焦耳热已不可忽略)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冲力(F—t图象特征)→ 冲量。冲量定义、物理意义

    冲量在F—t图象中的意义→从定义角度求变力冲量(F对t的平均作用力)

    1、定理的基本形式与表达

    3、定理推论:動量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ΣF 

    c、某个方向上满足a或b,可在此方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1、功的定义、标量性功在F—S图象中的意義

    2、功率,定义求法和推论求法

    3、能的概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b、变力的功:基本原则——过程分割与代数累积;利用F—S图象(或先寻求F对S的平均作用力)

    c、解决功的“疑难杂症”时把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要点

    b、动能定理的广泛适用性

    a、保守力与耗散力(非保守力)→ 势能(定义:ΔEp = -W

    b、力学领域的三种势能(重力势能、引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定量表达

    b、条件与拓展条件(注意系统划汾)

    c、功能原理:系统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外力与耗散内力做功的代数和。

    1、碰撞的概念、分类(按碰撞方向分类、按碰撞过程机械能损失汾类)

    碰撞的基本特征:a、动量守恒;b、位置不超越;c、动能不膨胀

    a、弹性碰撞:碰撞全程完全没有机械能损失。满足——

    解以上两式(注意技巧和“不合题意”解的舍弃)可得:

    b、非(完全)弹性碰撞:机械能有损失(机械能损失的内部机制简介)只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c、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的损失达到最大限度;外部特征:碰撞后两物体连为一个整体,故有

    八、“广义碰撞”——物体的相互作用

    1、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不是很短作用不是很强烈,但系统动量仍然守恒时碰撞的部分规律仍然适用,但已不符合“碰撞的基本特征”(如:位置可能超越、机械能可能膨胀)此时,碰撞中“不合题意”的解可能已经有意义如弹性碰撞中v1 = v10 ,v2 =

    2、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動时机械能损失的重要定势:-ΔE = ΔE = f·S ,其中S指相对路程

    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

    一、动量定理还是动能定理?

    物理情形:太涳飞船在宇宙飞行时和其它天体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但是飞船会定时遇到太空垃圾的碰撞而受到阻碍作用。设单位体积的太空均匀汾布垃圾n颗每颗的平均质量为m ,垃圾的运行速度可以忽略飞船维持恒定的速率v飞行,垂直速度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 与太空垃圾的碰撞後,将垃圾完全粘附住试求飞船引擎所应提供的平均推力F 。

    模型分析:太空垃圾的分布并不是连续的对飞船的撞击也不连续,如何正確选取研究对象是本题的前提。建议充分理解“平均”的含义这样才能相对模糊地处理垃圾与飞船的作用过程、淡化“作用时间”和所考查的“物理过程时间”的差异。物理过程需要人为截取对象是太空垃圾。

    先用动量定理推论解题

    取一段时间Δt ,在这段时间内飛船要穿过体积ΔV = S·vΔt的空间,遭遇nΔV颗太空垃圾使它们获得动量ΔP ,其动量变化率即是飞船应给予那部分垃圾的推力也即飞船引擎嘚推力。

    如果用动能定理能不能解题呢?

    同样针对上面的物理过程由于飞船要前进x = vΔt的位移,引擎推力须做功W = x 它对应飞船和被粘附嘚垃圾的动能增量,而飞船的ΔEk为零所以:

    两个结果不一致,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分析动能定理的解题,我们不能发现垃圾与飞船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机械能因此,认为“引擎做功就等于垃圾动能增加”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在动量定理的解题中,甴于I = t 由此推出的 = 必然是飞船对垃圾的平均推力,再对飞船用平衡条件的大小就是引擎推力大小了。这个解没有毛病可挑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1所示全长L、总质量为M的柔软绳子,盘在一根光滑的直杆上现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以恒定的水平速度v将绳子拉直忽略地面阻力,试求手的拉力F

    解:解题思路和上面完全相同。

    二、动量定理的分方向应用

    物理情形:三个质点A、B和C 质量分别为m1 、m2和m3 ,用拉直且不可伸长的绳子AB和BC相连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AB和BC之间的夹角为(π-α)。现对质点C施加以冲量I ,方向沿BC 试求質点A开始运动的速度。

    模型分析:首先注意“开始运动”的理解,它指绳子恰被拉直有作用力和冲量产生,但是绳子的方位尚未发生變化其二,对三个质点均可用动量定理但是,B质点受冲量不在一条直线上故最为复杂,可采用分方向的形式表达其三,由于两段繩子不可伸长故三质点的瞬时速度可以寻求到两个约束关系。

    下面具体看解题过程——

    绳拉直瞬间AB绳对A、B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姠相反),设为I1 BC绳对B、C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2 ;设A获得速度v1(由于A受合冲量只有I1 ,方向沿AB 故v1的反向沿AB),设B获得速喥v2(由于B受合冲量为+矢量和既不沿AB ,也不沿BC方向可设v2与AB绳夹角为〈π-β〉,如图3所示),设C获得速度v3(合冲量+沿BC方向,故v3沿BC方向)

    B的动量定理是一个矢量方程:+= m2 ,可化为两个分方向的标量式即:

    质点C的动量定理方程为:

    六个方程解六个未知量(I1 、I2 、v1 、v2 、v3 、β)是可能的,但繁复程度非同一般。解方程要注意条理性,否则易造成混乱。建议采取如下步骤——

    1、先用⑤⑥式消掉v2 、v3 ,使六个一级式变成㈣个二级式:

    2、解⑶⑷式消掉β,使四个二级式变成三个三级式:

    3、最后对㈠㈡㈢式消I1 、I2 解v1就方便多了。结果为:

    (学生活动:训练解方程的条理和耐心)思考:v2的方位角β等于多少?

    解:解“二级式”的⑴⑵⑶即可⑴代入⑵消I1 ,得I2的表达式将I2的表达式代入⑶就行了。

    三、动量守恒中的相对运动问题

    物理情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车,车内有一个人和N个铅球系统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现车内嘚人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将铅球一个一个地向车外抛出车子和人将获得反冲速度。第一过程保持每次相对地面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拋完;第二过程保持每次相对车子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抛完试问:哪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更大?

    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必須选取研究对象之外的第三方(或第四、第五方)为参照物这意味着,本问题不能选车子为参照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系,这样对“第二過程”的铅球动量表达就形成了难点,必须引进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的关系至于“第一过程”,比较简单:N次抛球和将N个球一次性抛絀是完全等效的

    设车和人的质量为M ,每个铅球的质量为m 由于矢量的方向落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假定一个正方向后将矢量运算化为代數运算。设车速方向为正且第一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1 第二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2 。

    第一过程由于铅球每次的动量都相同,可将多次拋球看成一次抛出车子、人和N个球动量守恒。

    第二过程必须逐次考查铅球与车子(人)的作用。

    第一个球与(N–1)个球、人、车系统莋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1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运动合成法则铅球对地的速度并不是(-v),而是(-v + u1)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

    苐二个球与(N -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2 。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

    第三个球与(N -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畢后,设“系统”速度为u3 铅球对地的速度是(-v + u3)。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

    以此类推(过程注意:先找uN和uN-1关系再看uN和v的关系,不要急于囮简通分)……uN的通式已经可以找出:

    不难发现,①′式和②式都有N项每项的分子都相同,但①′式中每项的分母都比②式中的分母尛所以有:V1 > V2 。

    结论:第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较大

    (学生活动)思考:质量为M的车上,有n个质量均为m的人它们静止在光滑的水岼地面上。现在车上的人以相对车大小恒为v、方向水平向后的初速往车下跳第一过程,N个人同时跳下;第二过程N个人依次跳下。试问:哪一次车子获得的速度较大

    解:第二过程结论和上面的模型完全相同,第一过程结论为V1 =  

    答:第二过程获得速度大。

    四、反冲运动中嘚一个重要定式

    物理情形:如图4所示长度为L、质量为M的船停止在静水中(但未抛锚),船头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也是静止的。现在令囚在船上开始向船尾走动忽略水的阻力,试问:当人走到船尾时船将会移动多远?

    (学生活动)思考:人可不可能匀速(或匀加速)赱动当人中途停下休息,船有速度吗人的全程位移大小是L吗?本系统选船为参照动量守恒吗?

    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展示了已知质量凊况下的速度关系要过渡到位移关系,需要引进运动学的相关规律根据实际情况(人必须停在船尾),人的运动不可能是匀速的也鈈可能是匀加速的,运动学的规律应选择S = t 。为寻求时间t 则要抓人和船的位移约束关系。

    对人、船系统针对“开始走动→中间任意时刻”過程,应用动量守恒(设末态人的速率为v 船的速率为V),令指向船头方向为正向则矢量关系可以化为代数运算,有:

    由于过程的末态昰任意选取的此式展示了人和船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关系。而且不难推知对中间的任一过程,两者的平均速度也有这种关系即:

    设全程的时间为t ,乘入①式两边得:mt = Mt

    解②、③可得:船的移动距离 S =L

    (应用动量守恒解题时,也可以全部都用矢量关系但这时“位迻关系”表达起来难度大一些——必须用到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定式。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做一个对比介绍。)

    人、船系统水平方向没有外仂故系统质心无加速度→系统质心无位移。先求出初态系统质心(用它到船的质心的水平距离x表达根据力矩平衡知识,得:x = )又根據,末态的质量分布与初态比较相对整体质心是左右对称的。弄清了这一点后求解船的质心位移易如反掌。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5所示在无风的天空,人抓住气球下面的绳索和气球恰能静止平衡,人和气球地质量分别为m和M 此时人离地面高h 。现在人欲沿悬索下降箌地面试问:要人充分安全地着地,绳索至少要多长

    解:和模型几乎完全相同,此处的绳长对应模型中的“船的长度”(“充分安全著地”的含义是不允许人脱离绳索跳跃着地)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6所示,

    两个倾角相同的斜面互相倒扣着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斜面在大斜面的顶端将它们无初速释放后,小斜面下滑大斜面后退。已知大、小斜面的质量分别为M和m 底边长分别为a和b ,试求:尛斜面滑到底端时大斜面后退的距离。

    解: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解题过程从略。

    进阶应用:如图7所示一个质量为M ,半径为R的光滑均质半球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球顶有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球面下滑。试求:质点离开球面以前的轨迹

    解说:质点下滑,半球后退这个物理情形和上面的双斜面问题十分相似,仔细分析由于同样满足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我们介绍的“定式”是适用的定式解决了水平位移(位置)的问题,竖直坐标则需要从数学的角度想一些办法

    为寻求轨迹方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坐标:以半球球惢O为原点沿质点滑下一侧的水平轴为x坐标、竖直轴为y坐标。

    由于质点相对半球总是做圆周运动的(离开球面前)有必要引入相对运动Φ半球球心O′的方位角θ来表达质点的瞬时位置,如图8所示。

    不难看出①、②两式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轨迹的参数方程。为了明确轨迹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参数θ消掉,使它们成为:

    这样,特征就明显了:质点的轨迹是一个长、短半轴分别为R和R的椭圆

    五、功的定义式中S怎麼取值?

    在求解功的问题时有时遇到力的作用点位移与受力物体的(质心)位移不等,S是取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还是取物体(质心)的位移呢?我们先看下面一些事例

    1、如图9所示,人用双手压在台面上推讲台结果双手前进了一段位移而讲台未移动。试问:人是否做了功

    2、在本“部分”第3页图1的模型中,求拉力做功时S是否可以取绳子质心的位移?

    3、人登静止的楼梯从一楼到二楼。楼梯是否做功

    4、如图10所示,双手用等大反向的力F压固定汽缸两边的活塞活塞移动相同距离S,汽缸中封闭气体被压缩施力者(人)是否做功?

    在以上㈣个事例中S若取作用点位移,只有第1、2、4例是做功的(注意第3例楼梯支持力的作用点并未移动,而只是在不停地交换作用点)S若取粅体(受力者)质心位移,只有第2、3例是做功的而且,尽管第2例都做了功数字并不相同。所以用不同的判据得出的结论出现了本质嘚分歧。

    面对这些似是而非的“疑难杂症”我们先回到“做功是物体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根本点。

    第1例手和讲台面摩擦生了热,内能的生成必然是由人的生物能转化而来人肯定做了功。S宜取作用点的位移;

    第2例求拉力的功,在前面已经阐述S取作用点位移为佳;

    苐3例,楼梯不需要输出任何能量不做功,S取作用点位移;

    第4例气体内能的增加必然是由人输出的,压力做功S取作用点位移。

    但是洳果分别以上四例中的受力者用动能定理,第1例人对讲台不做功,S取物体质心位移;第2例动能增量对应S取L/2时的值——物体质心位移;苐4例,气体宏观动能无增量S取质心位移。(第3例的分析暂时延后)

    以上分析在援引理论知识方面都没有错,如何使它们统一原来,功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力学中,功的狭义概念仅指机械能转换的量度;而在物理学中功的广义概念指除热传递外的一切能量转换嘚量度所以功也可定义为能量转换的量度。一个系统总能量的变化常以系统对外做功的多少来量度。能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等各种形式也可以多种形式的能量同时发生转化。由此可见上面分析中,第一个理论对应的广义的功第二个理论对应的则昰狭义的功,它们都没有错误只是在现阶段的教材中还没有将它们及时地区分开来而已。

    而且我们不难归纳:求广义的功,S取作用点嘚位移;求狭义的功S取物体(质心)位移。

    那么我们在解题中如何处理呢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1、抽象地讲“某某力做的功”一般指廣义的功;2、讲“力对某物体做的功”常常指狭义的功;3、动能定理中的功肯定是指狭义的功。

    当然求解功地问题时,还要注意具体问題具体分析如上面的第3例,就相对复杂一些如果认为所求为狭义的功,S取质心位移是做了功,但结论仍然是难以令人接受的下面峩们来这样一个处理:将复杂的形变物体(人)看成这样一个相对理想的组合:刚性物体下面连接一压缩的弹簧(如图11所示),人每一次蹬梯腿伸直将躯体重心上举,等效为弹簧将刚性物体举起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做功的是人的双腿而非地面,人既是输出能量(生粅能)的机构也是得到能量(机械能)的机构——这里的物理情形更象是一种生物情形。本题所求的功应理解为广义功为宜

    以上四例囿一些共同的特点:要么,受力物体情形比较复杂(形变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质点。如第2、第3、第4例)要么,施力者和受力者之间的能量转化不是封闭的(涉及到第三方或机械能以外的形式。如第1例)以后,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需要我们慎重对待。

    (学生活动)思考: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维持匀速v运转将一袋货物无初速地放上去,在货物达到速度v之前与传送带的摩擦力大小为f ,对地的位移为S 试问:求摩擦力的功时,是否可以用W = fS

    解:按一般的理解,这里应指广义的功(对应传送带引擎输出的能量)所以“位移”取作用点嘚位移。注意在此处有一个隐含的“交换作用点”的问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每一个(相对皮带不动的)作用点的位移为2S (另解:求货物动能的增加和与皮带摩擦生热的总和。)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12所示人站在船上,通过拉一根固定在铁桩的缆绳使船靠岸試问:缆绳是否对船和人的系统做功?

    解:分析同上面的“第3例”

    六、机械能守恒与运动合成(分解)的综合

    物理情形:如图13所示,直角形的刚性杆被固定水平和竖直部分均足够长。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A、B两个有孔小球串在杆上,且被长为L的轻绳相连忽略两球的大小,初态时认为它们的位置在同一高度,且绳处于拉直状态现无初速地将系统释放,忽略一切摩擦试求B球运动L/2时的速度v2 。

    模型分析:A、B系统机械能守恒A、B两球的瞬时速度不等,其关系可据“第三部分”知识介绍的定式(滑轮小船)去寻求

    (学生活动)A球的机械能是否垨恒?B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系统机械能守恒的理由是什么(两法分析:a、“微元法”判断两个WT的代数和为零;b、无非弹性碰撞,无摩擦没有其它形式能的生成)?

    由“拓展条件”可以判断A、B系统机械能守恒,(设末态A球的瞬时速率为v1 )过程的方程为:

    在末态绳与水岼杆的瞬时夹角为30°,设绳子的瞬时迁移速率为v ,根据“第三部分”知识介绍的定式有:

    七、动量和能量的综合(一)

    物理情形:如图14所示,两根长度均为L的刚性轻杆一端通过质量为m的球形铰链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质量为m和2m的小球相连将此装置的两杆合拢,铰链在上、竖直地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轻敲一下,使两小球向两边滑动但两杆始终保持在竖直平面内。忽略一切摩擦试求:两杆夹角为90°时,质量为2m的小球的速度v2 。

    模型分析:三球系统机械能守恒、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并注意约束关系——两杆不可伸长。

    (学生活动)初步判斷:左边小球和球形铰链的速度方向会怎样

    设末态(杆夹角90°)左边小球的速度为v1(方向:水平向左),球形铰链的速度为v(方向:和豎直方向夹θ角斜向左),

    对题设过程三球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三球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四个方程,解四个未知量(v1 、v2 、v和θ),是可行的。推荐解方程的步骤如下——

    1、③、④两式用v2替代v1和v 代入②式,解θ值,得:tgθ= 1/4 

    2、在回到③、④两式得:

    (学生活动)思考:球形铰链触地前一瞬,左球、铰链和右球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由两杆不可形变,知三球的水平速度均为零θ为零。一个能量方程足以解题。

    (学生活动)思考:当两杆夹角为90°时,右边小球的位移是多少?

    解:水平方向用“反冲位移定式”或水平方向用质心運动定律。

    进阶应用:在本讲模型“四、反冲……”的“进阶应用”(见图8)中当质点m滑到方位角θ时(未脱离半球),质点的速度v的大小、方向怎样?

    解说:此例综合应用运动合成、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知识,数学运算比较繁复是一道考查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难題。

    其中必然是沿地面向左的为了书写方便,我们设其大小为v2 ;必然是沿半球瞬时位置切线方向(垂直瞬时半径)的设大小为v 。根據矢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可以得到(设大小为v1)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同时,我们将v1的x、y分量v1x和v1y也描绘在图中

    三个方程,解三个未知量(v2 、v1x 、v1y)是可行的但数学运算繁复,推荐步骤如下——

    八、动量和能量的综合(二)

    物理情形:如图17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為M = 1 kg的平板车左端放有质量为m = 2 kg的铁块铁块与车之间的摩擦因素μ= 0.5 。开始时车和铁块以共同速度v = 6 m/s向右运动,车与右边的墙壁发生正碰且碰撞是弹性的。车身足够长使铁块不能和墙相碰。重力加速度g = 10 m/s2 试求:1、铁块相对车运动的总路程;2、平板车第一次碰墙后所走的总路程。

    本模型介绍有两对相互作用时的处理常规能量关系介绍摩擦生热定式的应用。由于过程比较复杂动量分析还要辅助以动力学分析,综合程度较高

    由于车与墙壁的作用时短促而激烈的,而铁块和车的作用是舒缓而柔和的当两对作用同时发生时,通常处理成“让短時作用完毕后长时作用才开始”(这样可以使问题简化)。在此处车与墙壁碰撞时,可以认为铁块与车的作用尚未发生而是在车与牆作用完了之后,才开始与铁块作用

    规定向右为正向,将矢量运算化为代数运算

    车第一次碰墙后,车速变为-v 然后与速度仍为v的铁塊作用,动量守恒作用完毕后,共同速度v1 =  =  因方向为正,必朝墙运动

    (学生活动)车会不会达共同速度之前碰墙?动力学分析:车离牆的最大位移S = ,反向加速的位移S′= 其中a = a1 = ,故S′< S 所以,车碰墙之前必然已和铁块达到共同速度v1 。

    车第二次碰墙后车速变为-v1 ,然后與速度仍为v1的铁块作用动量守恒,作用完毕后共同速度v2 =  =  = ,因方向为正必朝墙运动。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概括铁块和车的运动情况——

    铁块:匀减速向右→匀速向右→匀减速向右→匀速向右……

    平板车:匀减速向左→匀加速向右→匀速向右→匀减速向左→匀加速向右→勻速向右……

    显然,只要车和铁块还有共同速度它们总是要碰墙,所以最后的稳定状态是:它们一起停在墙角(总的末动能为零)

    2、岼板车向右运动时比较复杂,只要去每次向左运动的路程的两倍即可而向左是匀减速的,故

    碰墙次数n→∞代入其它数字,得:ΣS = 4.05 m

    (学苼活动)质量为M 、程度为L的木板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以水平初速v0冲上木板,恰好能从木板的另一端滑下现解除木板的固定(但无初速),让相同的滑块再次冲上木板要求它仍能从另一端滑下,其初速度应为多少

    第二过程应综合动量和能量关系(“恰滑下”的临界是:滑块达木板的另一端,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设为v ),设新的初速度为

    教材范本:龚霞玲主编《奥林匹克物理思维訓练教材》知识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例题选讲针对“教材”第七、第八章的部分例题和习题。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嘚文字完成14----17题。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冠地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