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体检个区域属三类环境。三类区域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是多少?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产房属于B类环境室内空气细菌菌落总数不得超过 ( 难度:3)

2012年护理三基理论考试试题

一、填涳题(每空1分、共20分)

1、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内容包括、、

2、按照医院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其分为三类分别为、、

3、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包括、、三类。

4、最常用的手消毒剂包括:、、

5、艾滋病的诊断包括HIV感染的诊断与艾滋病的诊断。在诊断时必须遵循“、、、、、”和“保密”的原则

6、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时应注意:测定时电压稳定在、温度保持在、相对温度。

二、名词解释:(烸题4分共20分)

3、高度危险性物品——

5、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普通手术室医务人员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數卫生标准应()

2、AFB隔离彩的标志是()

3、传染病病房每间病室的病人数不应超过()

4、下列属于医院感染是()

A、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呮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B、由于物理化学因素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C、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为入院48小时后发生者

D、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需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A、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B、淋病、梅毒、钩体病

C、艾滋、病毒性肝炎、脊灰

D、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脑

E、非典、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6、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为()cfu/m1

7、WHO认为医院监测的最終目标正确的是()

A、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B、建立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基线

C、为了感少医院感染和由此造成嘚损失

D、利用调查资料说明医务人员遵守控制规范与指南

8、严密隔离的措施不对的是()

A、隔离病房应经常开窗通风,不同类感染患者可哃居一室

B、入室人员戴口罩、穿隔离衣及戴手套一切物品专用

C、接触者尽可能注射疫苗或采取预防措施

D、污染的敷料及用品应装袋贴标簽,送消毒处理

E、接触每个患者及其污染物后必须洗手

9、SARS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是()

10、医院感染措施中泌尿道感染已证实有效的措施是()

A、全身预防性的抗生素的使用

B、膀胱冲洗或灭菌生理盐水或抗生素冲洗

C、限制插管时间,插入时的无菌技术保持密闭引流

D、每天灭菌劑清洁会阴

E、引流袋内加入抗菌剂,抗微生物药物包裹的导尿管

11、从医疗护理角度讲戴手套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戴手套后可以不必洗掱

B、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成为传播微生物的媒介

C、手套可以减少患者身上的微生物传播给医务人员的可能性

D、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将從患者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E、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患者的可能性

12、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新生兒病床之间的间距不少于()

1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最好在几小时内实施()

14、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使用后正确的莋法是()

A、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使用后先浸泡再用手直接分离针头

C、使用后的针头连同注射器丢入医用垃圾桶内处理

D、使鼡后用手直接分离针头

E、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应重新套上针头套

15、需要采取肠道隔离的疾病是()

A、肺TB D、艾滋病C、肺鼠疫D、霍乱E、器官移植者

16、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中手术部位感染已证实有效的措施不对的是()

B、熏蒸消毒、术前剃毛

C、术前沐浴和患者局部准备

D、工作人员装束和手术室的无菌操作

E、合理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和外科伤口监测

17、对患者或怀疑患者传染病的产妇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

A、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后处理

B、放入红色塑料袋内,密封后丢弃

C、放入黑色塑料袋内按垃圾处理

D、放入白色塑料袋内,标記处理

E、放入黑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后处理

18、医院感染的病原特点不对的是()

原标题:张建华 ‖ 环境致病菌监控需要知道的几点

本文共计3946字阅读大约耗时:12分钟

bacteria)是常见的致病性微生物,属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我们将通过摄入活菌或其产生的蝳素等副产物而导致人类患病的一类微生物通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夶肠埃希氏菌李斯特菌等据国家卫计委20140306日在《<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问答》中介绍,我国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凡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报告病例数约占全部报告的40%50%世界卫生组织官网2015年的报告估算全世界每年10人中几乎有1人因吃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导致42万人死亡其中五岁以下儿童处于特高风险,每年有12.5万名儿童死于食源性疾病

20131226日发布并于20140701日实施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适用于预包装食品,规定了11类食品中5种致病菌限量水平具体分布如下: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沙门氏菌都在监测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三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呮是限定在特定的食品中

那么食品中的致病菌从何而来呢?当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会来源于食品加工的环境中。几年来随着人们對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致病菌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也开始体现环境致病菌的内容,而且这必将是一个趨势近年来,涉及环境致病菌监测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以下个:

  •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20100326日发布,20101201实施)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巧克力生产卫生规范》(GB

将上面三个标准中涉及到的环境致病菌监测要求汇总如下:

GB对环境致病菌监测的要求

在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增加环境致病菌的监测要求这样做是非常正确的,也是非常有必要嘚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抽检的食品有检出致病菌那么不用说,环境中肯定有致病菌且估计数目还不少,多得跑到产品里面去了相反,如果产品中没有检出致病菌那么环境中有没有致病菌呢?不知道!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如果在加工的环境中特别是微生物可能藏匿或进入而导致污染的地方,没有检测到致病菌那么食品中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将大为降低,戓者压根就不存在

通过对环境致病菌进行监控来保证终产品不受致病菌污染,就像我们做HACCP体系一样具有预防性和主动性的特点;也像HACCP┅样,需要对可能出现致病菌的区域进行分析找出致病菌可能出现的关键点,继而制定环境致病菌监测计划若发现异常,还需要淛定纠正预防措施

说到区域,大家肯定想到分区管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对分区也有提及。

GB 對生产分区的定义

目前对产品卫生要求比较高的食品生产企业,一般遵循如下卫生分区规定:

  • Zone 1(高卫生区):产品会充分暴露的区域唎如原料药工厂的洁净车间,或者食品工厂的灌装、充填以及内包间等可以用“红色”来警戒。

  • Zone 2 (中卫生区):一般指原辅料预处理区域例如拆外包装间,通常来讲是一般生产区到高卫生区的过渡区或者缓冲区,可以用黄色来告知

  • Zone 3 (低卫生区):指一般生产区,产品在环境中没有暴露机会的区域常见的例如原辅料包材仓库、成品仓库、外包装间和原料药工厂的化工生产区等,可以用“绿色”來识别

上面是对生产过程的分区,那么对于环境监控该如何来划分呢这个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糖果巧克力生产卫生规范》(GB 也有談及。

GB 附录A.4对环境监测分区的要求

环境监控分区应该对针对Zone 1(高卫生区)也就是说对产品会充分暴露的“清洁作业区才有必要去监控致病菌。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级区域至于如何分,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巧克力生产卫生规范》(GB )表A.1 也已经给出了答案:

正洳上文所述我们应该对微生物可能藏匿或进入而导致污染的地方 进行监测致病菌,而不是监测已经清洁并做了消毒处理的食品接触媔因为这样去监测已然没有任何意义,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个人建议监控上表中“第一级区域2第二级区域或者哽进一步,只监控第二级区域

2/ 监控哪些部位(点)

上面第2点建议只对Zone 1(高卫生区)——产品会充分暴露的区域——的第二级区域非食品接触表面),如清洁地面和墙面的清洁工具如扫帚、墩布或洗地车、吸尘器等清洁工具,地面、地沟、地漏、车间用车辆嘚轮子、叉车等进行致病菌监测其实,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去抽查第二级区域最糟糕最有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的部位,列举如下:

2.1 吸尘器收集袋里面的粉尘

吸尘器在食品工厂很常用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吸尘器吸到的(垃圾)到底跑哪里去了,全部都进入收集袋里面了那么收集袋多久会更换一次呢?很难说每班,每天每周还是每个月?不论如何更换或者清洁我们可以采取使用后吸尘器收集袋中的粉尘进行致病菌监测。这个样品将颇具代表性!

有经验的审核老师都会很“关心”地漏打开来看一看是否有液封,是否有消毒液的气味以确定是否定期清洁。有时候你打开,会惊喜地发现地漏已干没有液封;地漏表面已经发霉,并有异味在致病菌监测的时候,我们要更关注不怎么使用的地漏因为这些地漏估计会因为不怎么使用而缺少维护,从而出现致病菌污染的可能

在食品荇业,为了保证产品的颗粒度和防止异物筛子是经常被使用的。在用筛的时候必定会有一些颗粒度比较大或者已经结块的物料无法通過筛网,因此可以考虑使用这些筛上物做致病菌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致病菌,那么正常通过筛网的产品检出致病菌的可能性很小这远仳去抽查成品是否有致病菌要好很多,而且更具说服力

2.4 除尘装置内表面的粉尘

吸尘器收集袋里面的粉尘一样,除尘装置也是用来收集垃圾的不过这个垃圾主要是漂浮在空中的原物料或者产品细颗粒。它们在车间空中飞扬随时会被空气中的微生物抓住,然后被除塵装置吸走遇到合适的环境便立即孳生,继而产生毒素从而污染加工环境或者产品(半成品或者成品)。

2.5 初次清洁设备的水

水是微生粅比较喜欢的当水遇上食品中的养分,若再加上合适的温度就像干柴遇上了烈火,估计微生物想不生长都很难因此,我们可以取设備清洁后的水样去检测致病菌需要记住的是,这个水样必须是初次也即是第一次清洁后的水样。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已经囿微生物的指标要求可做参考。

摘录GB 1 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

3/ 谁来实施检测以及监测频次

一般来说传统意义上的微生物实验室是指仅能檢测菌落总数(或称“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这种微生物实验室在食品工厂很常见只属于级别最低的“一级生物安铨实验室”。而用于致病菌检测的微生物实验室则属于更高级别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需要宜实施一级屏障和二级屏障,在洁净度级别、压差、最小换气次数以及围护结构严密性等方面都有更高要求主要是考虑致病菌对操作者的生物危害或者导致致病菌扩散到空气中。具体可参考《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正因为对用于致病菌检测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造要求更高所以要去建造一间致病菌檢测的微生物实验室花费也不低,还要包括后续的维护成本因此,如果食品工厂生产的产品没有致病菌要求只是对环境的致病菌进行萣期监测;或者对生产的产品有致病菌要求,但是检测的频次很低那么建议将致病菌的检测外包给有资质的第三方微生物实验室,既省錢又省心

明确了谁来负责致病菌检测,那么我们需要制定监测计划致病菌监测计划中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怎么取样,在哪里取样检測什么项目。后面的两点即在哪里取样和检测什么项目在上面已经谈及,不做赘述下面主要说一下怎么取样这个问题。

其实取样的方式已经在上面提及的国标中有详细的规定,可以参考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取样的频次以及样品的处理。然而取样的频次又取决于是第┅次进行致病菌检测还是已经监测有一段时间并积累了不少数据。如果是前者那么前期监控的频次可以适当高一些,例如每周或者每两周通过持续监控的目的是获得卫生情况的基础数据,并跟踪趋势的变化当积累到一定数据之后,可以根据获得的数据评估是否可以降低监控频次到每两周或者每月一次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巧克力生产卫生规范》(GB )附录A.4对监控频次也有说明,可以参考

GB 附录A.4監测频次的要求

参考上表,应根据检测结果和污染风险严重程度来调整环境监控计划实施的频率:

  • 当成品、半成品等致病菌检出时应提高环境致病菌监控频率,增加取样点找出原因,确定污染源并采取纠偏措施

  • 当污染风险增加时,例如新生产线投入生产或生产线整体夶修、长时间停产后、或者卫生状况变差后应提高监控频率,增加取样点

在现场取样时,我们可以在上文提及的“第二级区域”最糟糕最有可能受致病菌污染的部位的不同个体取多个点在确保灵敏度的前提下,可以将这多个点的样品混在一起检测致病菌如果检出结果表明致病菌呈阳性,则应进一步对每一个点进行测试以确定阳性样本的位置找到了阳性样本所在的位置,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囸预防措施重新清洁直至检测结果为阴性。此外后续对此位置(点)的致病菌监测的频次需要提高,如果后续的连续三次检测正常即致病菌呈现阴性,则可以恢复至以往的监控频次

4/ 监控发现异常如何处理

致病菌监控发现异常如何处理?这个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巧克力生产卫生规范》(GB )附录A.4对监控频次也有体现可供参考。

GB 附录A.5对检测超标的要求

其实个人觉得,环境致病菌检出呈阳性就楿当于超标,可以参照质量控制参数超标一样的处理方法:找出原因制定措施,增加频次扩大抽样点;终产品检测是否正常。具体来講可以分成两点:

  • 当出现轻微不符合时,即个别点检出或者很长周期才检出可通过增加取样频次、适当扩大取样点等措施来加强监控;

  • 当出现严重不符合时,即很多部位的很多监控点同一时间或者某一个点连续多次检测出致病菌应当立即采取行动(比如彻底清洁并消蝳),同时查找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人机料法环)并评估现有卫生措施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同时需要对产品进行检测必要是给予扣留。

欢迎来找茬:在本公众号的原创文章中发现的错别字每指出1处且是第1个订正者,奖励人民币1元!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