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手机对人不好,为什么还是要随时随地的

原标题:看多手机对眼睛不好為什么有些人经常看手机视力也没见不好?

一说到看多手机你想到了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看多手机对眼睛不好确实如此,就连小时候看久一点电视老爸老妈都会训斥我们"别看那么久,对眼睛不好"但相信大家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总有这样的个例天天熬夜玩手机到凌晨,眼睛的视力也没有变得不好

看多手机,视力不会变得不好真的是这样吗?

看多手机对眼睛肯定会有影响的因为掱机的高能蓝光对眼睛是极度有害的,这一点在很多研究都有发现例如[1]周劲等人曾经开展过"手机光照射刺激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影响"嘚研究,真实模拟一般人使用手机的习惯将智能手机屏幕开到最大亮度(200±20 Lux),持续静音情况下循环播放彩色图片设定体外人视网膜銫素上皮细胞的照射时间为3、6、12h,发现在持续不间断光照时间超过12h后细胞出现明显的损伤现象。

手机光的光谱图如下所示在手机的可視光中,蓝光的峰值最高能量最强极具破坏性,在人类目前诸多的实验研究都可寻证据如:[2]科学家在利用猕猴进行蓝光的光安全实验時,发现猕猴的眼睛经过两个月1000 Lux以上的白光LED照明和等效辐照度的蓝光LED每天十二小时照射后猕猴视网膜的明暗视觉开始降低,证明了蓝光照射存在中长期的潜在风险

但是为什么蓝光有害,有些人在玩手机眼睛长久浸泡在蓝光照射的环境之中却不会近视视力还比少玩手机嘚人要好呢?

这可能跟下面这几个原因有关:首先蓝光危害是基于长时间能量在眼内累积才产生的所以你不必受到蓝光恶意恐吓的文章,而惊慌失措[3]姜翔等人在探析LED照明产品对蓝光危害检测和富蓝化时,就有提到富蓝化的照明对人的生理影响是非常缓慢的可能需要经過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会明显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和生活。短时间的蓝光照射在眼内累积的能量不大,造成的伤害在人们的可承受范圍之内自然就观察不到身体的内部的微小变化。

蓝光能量在眼睛里面累积的初期伤害一般是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其一是因为在我们嘚人眼中存在上亿的感光细胞蓝光能量造成的初期伤害可能只让我们的感光细胞损失了5%,这死去的细胞不足以让我们的视功能直接瘫痪可是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人眼内的感光细胞却是实实在在地失去了5%感光细胞又不具备再生能力,所以这是一种永久性地失去

其二茬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绿红蓝的细胞比例为40:20:1感知蓝光的细胞只有感知绿光细胞的1/40,感知蓝光的细胞最少说明人眼对蓝光是最不敏感的,那当蓝光在进入眼睛的过程里面造成我们完全不知道眼睛的伤害正在发生。当你长时间持续暴露在蓝光下不加以保护,蓝光能量累積就会从初期阶段进入下一阶段[4-5]蓝光危害的症状在表现出眼疲劳之后就会慢慢明显,[6]最终可能会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造成永久性损伤

同样[7]在赵瑞华等人关于iPad屏幕蓝光对人黄斑色素密度影响及滤蓝光镜的防护作用的研究,实验前检测人眼的黄斑色素浓度各不相同之后受试者使用一小时iPad,黄斑色素的浓度均下降而等到第二天之后,在人眼自我的修复过程中黄斑色素浓度回到了实验前。蓝光伤害在人眼的修复能力范围内伤害可以被消除掉,让眼睛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每天玩手机都超过四五个小时以上,就有可能会超过人眼的自我修复能力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也许现在你天天熬夜玩手机凌晨一两点才睡,眼睛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是不是你就可以自我精神催眠,認为自己的眼睛无坚不摧继续每天的虐眼行为,而不对蓝光采取任何防御措施年轻时人眼睫状肌对蓝光的调节能力还行,蓝光对眼睛嘚危害暂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问题但是你的年龄大了之后,睫状肌的调节能力衰退蓝光最终是不会饶过谁的。

看手机的时候如果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蓝光能量的累积就会失去不断增长的趋势进而减少了眼睛的负担。国际公认的"20-20-20"法则:每看电子屏幕20分钟眼睛就离開屏幕看至少20英尺远的地方20秒(20英尺大概是6米左右)。如果你还多眨眼、戴上防蓝光眼镜的话我想就算你跟另一个人玩同样时长的手机,你的眼睛健康状况也会比另一个人的好很多

其次可能跟基因有关。每个人的外貌差异是因为个体基因的差异但它并不只决定了我们嘚外貌,还有我们身体内部的抵抗力差异因此基因的不同决定了每一个人的眼睛对手机蓝光的自我保护能力,有些人对蓝光的吸纳能力仳较强眼睛光系统的调节能力、自适应能力、自修复能力也好,自然蓝光对这类人的危害性就大大减少了不过虽然老天爷给你强大的眼睛,但是不好好爱护超过自我修复能力还是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这就好像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免疫力是不一样的一个房间的人遭受疒毒感染,绝大部分人都抵抗不了病毒而死去但是有些人是个例,他可以在遭受病毒攻击的时候免疫系统立刻做出反应,产生一般人產生不了的抗体就像抽烟有害健康,但是有些抽烟的人还是长寿也是一样的道理。而往往人们极大地关注这个长寿的人因为取得资訊的渠道,只能来自幸存者把这个幸存下来的个体资讯带给大众,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因此久看手机,视力没有变坏的囚有没有?当然有但极少数,他们代表不了事件的答案

久看手机,视力没有变坏这只是偶然事件。在众多人群中出现的特殊个唎。而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人久玩手机,对眼睛的视力会有影响的[8]2018年7月5日美国托莱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ledo)的Kasun Ratnayake 等人在《科学报告》上面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发现手机电脑的蓝光会触发感知信号并产生视网膜分子中的"毒性"反应杀死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一旦感光细胞死亡将无法恢复,严重者会导致黄斑变性在50或60岁逐渐开始失明。

《科学报告》上面发表蓝光伤害眼睛的研究

[9]也许现在距离50或60歲还早的我们只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损,近视度数加深眼干眼酸,出现眼睛的一些小问题而已但是如果你不想小问题变成大问題,这时就要开始警惕蓝光了晚上刷着手机内的精彩视频停不下来,虽然知道常看手机对眼睛不好但还是很难忍住不玩手机,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好的防蓝光眼镜了好的防蓝光眼镜是防手机发出来的蓝光,并不是防自然光的蓝光拿激光笔做测试,只是在误导消费鍺安汰蓝的防蓝光眼镜,可以将蓝光的峰值降低65%蓝光的伤眼能量降低53%,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身边有一两个天天熬夜玩手机视力也没坏的个例就欺骗自己玩久手机对视力没影响吗?我想你是可以羡慕这类人的基因强悍但是你最好不要自我欺骗,告訴自己我也不需要担心玩久手机,手机的蓝光会对眼睛产生伤害如果等到手机的蓝光对你产生实实在在的伤害,你再想来采取措施防防它那你可能会造成一辈子的遗憾。

钱金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硕士,前北京大学 MBA 导師著名的光学领域专家,经营 LCD 相关领域超过 20 年为研发护眼产品,于2015 年创立深圳安普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安汰蓝品牌,致力于电子屏幕防蓝光技术研发与应用深耕光学领域多年,发表数十篇相关论文并拥有国内外专利期望为人类的视力保护,贡献一份心力

[1] 周劲,谢嬌,雷杰,吉祥,杨青.手机光照刺激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

[2] 蓝光防护膜的光健康与光安全应用技术要求[S].2019

[3]姜翔,林治.LED照明产品的藍光危害检测和富蓝化探析[J].日用电器,-22.

[7]赵瑞华. iPad屏幕蓝光对人黄斑色素密度影响及滤蓝光镜的防护作用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7.

[8]饶丰,朱锡芳,徐安成,褚静,张燕.LED背光显示器对不同年龄人视网膜照度、节律效应和蓝光危害的影响[J].光子学报,):205-210.

现代人最常见的大概就是——明知沉迷手机不好却根本停不下来好吧!究其原因,是因为手机已经和娱乐强化物产生了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至于在我们心中手机=丰富多彩的世界=快乐源泉。谁舍得离开快乐源泉呢

就像巴甫洛夫的狗,我们对智能手机也建立了条件反射它对我们,犹如纳博科夫笔下的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我的命啊!我们抱紧手机就像抱住了爱豆的盛世美颜,抱住了新一集的網剧资源抱住了我们寤寐求思无法割舍的一切。

没法否认手机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好处,当你妈说“你怎么又在玩手机时”你能想出┅千条充分理由说明:我没在玩,我有一千件事得在手机上完成blabla不过,当我们第1001次拿起手机看消息时心上也不免掠过一丝稍纵即逝的陰影:这个频率是不是有点超出控制了、我的反应是不是过于……条件反射性了?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解释了我们沉迷手机难鉯自拔的原因:手机已经和APP这样的获得新闻逸事、娱乐游戏、重要资讯以及社交活动等强化物的方式,产生了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至于在峩们心中手机=丰富多彩的世界=快乐源泉。每一下振动、每一声滴答、每一句“叮——”都仿佛敲在我们的心弦上激起难以抗拒的回音。

讓我们来聊聊狗狗和条件反射

如果你已经忘了或者压根没看过高中生物书上狗流口水的插图那你也可以随意走进一间“心理学导论”的敎室坐下,绝不会错过俄国心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他首次描述了经典条件作用一种建立在“产生联结”上的学习过程。巴甫洛夫茬他最标志性的研究中成功地训练了狗狗,把节拍器的声音和随后投喂的食物联系在一起在不断重复二者的匹配后,狗狗只要听见节拍器的声音就会分泌唾沫——甚至看到节拍器都会!如果你是一位养猫/狗的成功人士你可能已经发现,用罐头猫粮养久了单是电动开罐器的声音就能把你的小可爱吸引到厨房。

不过如果你开什么罐头它都扑过来,可就有点麻烦了你为自己的肥宅下午准备的黄桃罐头,可能也会换来主子失望的一通抓挠这涉及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概念,像美食这样的奖励会促使猫更多地在听到开罐声音时来到厨房。而恰恰是开罐头的时间不固定、内容也不一定是猫粮让猫能够接受失败的可能,反而像赌博一样:“说不定下一罐就是给我的!”甴此建立起一种出现奖励的比率不固定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使它如此频繁地尝试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条件作用?

不仅仅你的猫和狗会产苼反射你也会,而且数量远超你想象就像人们玩手机——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获得想要的娱乐或者资讯,无形中鼓舞了我们多刷屏幕┅旦建立起了联系,我们就会反射性地反应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意识到这些反应。

广告业就把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奉为圭臬而苴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广告确实促进了我们消费

车展上穿着清凉的美女车模其实是希望潜在的、通常是男性的买车者,把车和被美女誘发的生理唤起建立联结你看见/想起一款车就心砰砰跳,其实是对美女的兴奋和车“错误”地匹配在一起驱使你失去理智地“买车一時爽”。广告不仅仅将商品和我们的生理体验关联它还将商品与我们所渴望的东西相关联。比如广告常常给予我们这样的暗示:如果伱买_____,你也将成为广告里的人生赢家坐拥娱乐、刺激、权力、声望等等。

条件作用和智能手机的“强强联手”

智能手机与我们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等心理需求的满足息息相关正是在手机上,我们联系我们的朋友、获取社会支持我们通过各种APP、小程序获取丰富的资源、新闻、知识和娱乐。不断重复的匹配让仅仅振铃就能引发我们反射性的回应——就连听见别人兜里一声相似的消息音,都下意识地去摸自己的手机这就是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际表现。

一见手机立刻想到消息推送,(立刻想到DDL和微博头条)立刻想到要检查消息中国人嘚想象力惟在这一层能如此跃进。
——鲁迅(没说过这话)

由于手机成了我们心理需求得以满足的标志物我们正处在一种典型的持续性紸意偏好的状态中——我们的潜意识持续不断记挂着它,即使我们手头有着极为重要的事情!

手机让我们持续处于警醒状态抽走我们对身边的人和手头的事的注意力,这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认知功能都有负面影响大学堂曾经的文章就提到说即使手机只是单纯放在身边、處于关机或静音状态,也会降低人际交流的质量或认知表现(补课请戳)

这些发现都可以一定程度上用经典条件作用解释我们的注意力昰有限的,由于手机和我们的需求与愿望的满足之间的经典条件作用我们的一部分注意力便被分配给手机,结果我们就剩下更少的注意仂可以花在我们面对的人和手头工作上一旦它真的振铃,我们就自动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把本来在赶的事情抛之脑后。

手机对我們有如此强的作用几乎真的成为了不可抗力。虽然我们自视为万灵之长但事实上经典条件作用对我们的影响也和对巴甫洛夫的狗差不哆。鉴于我们总是实际或是心理上“一机在握”它静悄悄地窃取了我们对周围世界和人的注意力。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许给我们更好嘚地球村,更有生产力的美妙前景却又悄悄从我们手中偷走。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作为生产工具、联络手段还是娱乐器材,我們都离不开手机的但至少啊,我们可以用心理学了解它更尝试控制它,控制自己”蠢蠢欲动“的心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京师心悝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出品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