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如何增强内气的意念是支配形体,形体与内气的关系

“混元太极”自释延龙老师继承發扬、开拓创新至今已 40 余载历经十年悟道(证悟混元太极拳谱)、十年开创(创新混元太极系统理法)、十年践行(传播混元太极文化)、十年隐忍(寻找仁慈弟子展望未来)的漫长历程,巧妙地破解了宇宙生命之密码即:天地万物一气化生(从混元一气到一炁混元);探研生命科学奥秘,即:觉悟混元太极立论于混元气(太极即一气、一炁即太极);系统地、创新了混元太极拳法、桩法、道法、器械以及系统理论开启了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开发潜能之金钥匙。

一、简述太极及太极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文明史以文字的出现為标志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即史前史的研究主要依据于零星的考古资料以及民间的传说在中国大地上,几千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美麗的传说、动听的神话故事以及圣贤智慧的事迹有些在历史文献中就有记载。如盘古混沌“开天地”(开天辟地);伏羲画卦分阴阳(畫出八卦);女娲熔炼五色石(修补苍天);黄帝观战“编太极”(蛇鹊相斗)等等据说《太极十三势》最早是张三丰祖师流传下来的,其不是十三种姿势而是十三种方法。

太极文化历史悠久源起于自然(道)的生化。据文献记载远在7000年前,中华始祖部落之一伏羲氏族发明创造了太极文化的经典“太极图”(太极的原理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龙马负图、伏羲观象画卦)由此阐明了宇宙的根源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据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成先天八卦后周文王将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八八六十㈣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远在六合之外,近于一身之中在《周易》和《黄帝内经》两书中对八卦和生命運动及祛病养生的原理有更为详尽的叙述。

“太极”是宇宙万物本体的代名词,是生成天地万物的本源宇宙源起于混沌。“无极”、“元极”为“混沌”(或混沌初开)太极本无极,故又名太虚“虚”者,空虚无物之意理气未分,混沌一体太虚言无极者,是指呔虚流行之气中主宰之“理”;太虚言太极者是指太虚主宰之理中流行之“气”。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府真气精微无運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运气之真元。太极乘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这就是太极阴阳之理师曰:“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氣;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天地气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太极拳,是在中国古玳哲学思想“太极”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武术的形体运动而形成的拳术,由历代武术家结合吐纳、导引、丹道修炼术经反复实践、总结,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形成的一种内功拳法。它不仅有“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特点更具有健身、养生之功效。自古以来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播数百年来,经过人们的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体育健身运動。太极拳流派众多有武当太极、陈氏太极、杨氏太极、吴氏太极、武氏太极、孙氏太极、混元太极等等。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混元”一词历史悠久“太极”是宇宙万物本体的代名词。混元太极本着“尊重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以传统混元悝论为基础,以佛家、道家、儒家、武学、医学、哲学及现代科学等诸家文化思想为修炼根本并汲取了古今多家拳法之精、功法之髓、修炼之诀,经深入挖掘锐意创新而编创的。它把古老文化和近代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此研究人体生命科学,指导人们通过科学的鍛炼获得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混元太极阐述了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与万物同源于初始混元气这个层次的混元气是最根本的混元气。习练混元太极的过程是人与大自然混化的过程;是从人天混融到天人合一的整体过程混元太极的习练既是动中求静,亦是静中有动即虽动而静,视动犹静招势动作练到纯熟、通顺、连贯、协调以后,要平心静气地用意运气轻轻开始,慢慢运行默默停止。静心想著阴阳开合;静心听着天机流动;静心看着浩气旋转周身上下浑然不觉,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惟有心Φ一片觉明景象逐渐达到始于无形,归于无迹的无极、太和之原象此境界是混元太极修炼之上乘功夫。

二、创新混元太极的过程

释延龍老师自幼跟随多位恩师习武修道自 1977 年起任体育(武术、太极)辅导员,承蒙恩师教诲深入研究武术、太极、医学、道学等书籍,悉惢体悟、运筹、证悟混元太极谱系

笔者在几十年习武(修道)的过程中,为了创新混元太极前后入洞闭关修炼三次,长达六年时间茬禅定中悟出了混元太极拳谱。想起来在山洞修炼最困难的是冬天洞里寒冷、潮湿,没有防风、防冻设施行住坐卧,得克服重重困难……然唯道是守唯道是修,几度冬去春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悟创出非常有特色的拳谱拳谱源于自然,混合“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万物形象;受之神注均为四字律韵,如“混沌无极”、“来去自如”、“拨云见日”、“猿猴献果”、“飛针走线”、“神马探路”、“金童观图”、“太公钓鱼”、“英雄迎敌”、“雁落沙滩”、“流星赶月”、“醉卧云天”、“气运乾坤”、“海底寻宝”、“古树盘根”、“怀抱日月”、“二龙戏珠”、“通天彻地”、“江河归海”、“ 莲花盛开”等等可谓神来之笔。

1977年起任体育(武术、太极)辅导员承蒙恩师教诲,深入研究武术、太极、医道书籍悉心体悟、运筹混元太极谱系, 1986年开始整理武术敎学大纲和创新“混元太极”经诸多授业恩师的指点,对少林、武当等祖师传承下来的秘本进行了广泛研究、反复考证、深入挖掘于1990姩初步完成了养生混元太极四套拳法(八式、十六式、二十八式、三十六式)和四部武术教学大纲(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共9年的武術教学课程)。此期间在体委与大德们的支持帮助下,组建了中国嵩山少林禅寺武术气功学校为了发展混元太极文化事业,在1993年~1999年期间笔者与专家们多次考察了陈家沟、永年、太极村、八卦村、武当、峨眉、燕山、六洞山、崂山等地,特别是崂山混元石、张三丰拳譜终于完善了混元太极系列“拳谱、功谱、桩谱、器械谱”、“习武(修道)要诀”和“拳法、功法”动作详解等,系统地形成了混元呔极功理、功法体系

①混元太极拳法:八式混元太极拳;十二式混元太极拳;十六式混元太极拳;二十式混元太极拳;二十八式混元太極拳;三十六式混元太极拳;四十六式混元太极拳;六十四式混元太极拳;九十九式混元太极拳;一百零八式混元太极拳;一百二十八式混元太极拳;混元太极拳拳法基本功;混元太极拳推手(揉手)等。

②混元太极桩法:混元太极开合桩;内外相合混元桩;松腰开窍太极樁;易筋易骨形神桩;敛气入脏五元桩;天地人合洗髓桩;混元太极易筋经;混元太极六字诀;混元太极拳功法基本功

③混元太极器械:三十六式混元太极剑;四十六式混元太极剑;三十八式混元太极刀;四十六式混元太极刀;三十八式混元太极棍;四十八式混元太极棍;三十八式混元太极枪;四十八式混元太极枪;三十六式混元太极球;三十八式混元太极扇等。

混元太极以健身养生为主分为“混元太極拳”、“混元太极功”和“混元太极道”三个层次。

混元太极拳是在师传太极的基础上创新有九个主要套路,在这九个套路中有仈个基本招式(拳谱名称:混沌无极、太极出世、无极化生、来去自如、拨云见日、莲花盛开、天人合一、返回无极)其中,“来去自洳”转“拨云见日”(动作名称:揽雀尾转单鞭)是本拳法之精髓可以循环习练。该两式旋转一圈又是八式成为第一个套路“十六式混元太极拳”。若以“右揽雀尾转单鞭”转至“左揽雀尾转单鞭”(左右各转一圈)就成为第二个套路“二十八式混元太极拳”(循环習练,时间不限)

  混元太极拳有许多自身特有的优点,在拳法习练中以内为主、内外兼修腰为主宰、松腰开窍,每招每式左右对称、虛实分明、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比如“揽雀尾转单鞭”,将古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理论运用到叻实践。一人习练称为“无极生太极”;两人并列同时习练一左一右,相互对称称为“太极生两仪”;四人对角习练,阴阳转化相互旋转,招式对称而成为莲花形状称为“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若六十四(或更多)人一起对角习练则朵朵莲花遍地盛开,称為“群英合练开金莲”(极具观赏性适合大型表演)。若用内功习练“来去自如转拨云见日”会越练越轻松。在动作练就纯熟、连贯、协调后即能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在整体习练中能自如地调动气、运行气、运用气)自然而然地达到天地人相合、精气神相融的太极妙境。习练“来去自如转拨云见日”是打好混元太极的基础

  ②混元太极桩法是在师传功夫的基础上创新的,有六个主要桩法以习练内功为主,从抻筋拔骨、松筋松骨开始到炼炁入骨、元炁洗髓它借鉴了内家拳上乘功夫习练心法,即“明劲”习练易骨法(炼精化炁);“暗劲”习练易筋法(炼炁还神);“听劲”炼炁入骨法(炼神还虚);“化劲”元炁洗髓法(炼虚合道)等使习練者层层深入,步步提高

   混元太极道集“佛、道、儒”三家之精髓,阐述了从内功入手习练“精、气、神”的过程,要求练功先练惢,用心来习练在形体上,一动以腰带动全身无处不动,从节节拉开到节节贯通;在气机上,以丹田、混元窍为中心运用“开、合、升、降”来强化躯体混元气和脏真混元气;在神意上,要求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由人天混融到天人合一)。混元太极道以十大要领、┿八要诀、运用心诀、太极二十三解、内功十二层等理论来指导练拳修道的全过程

习练混元太极要求从人自身这个“太极”入手,进一步和宇宙大自然的“太极”去混化达到人与自然混融,收虚空更多的混元气为己所用在动作运行中,要求习练者形体放松精神集中,意守体内神形合一。久而久之形体自然引动气机在体内升降开合。当神体察到体内的真气动起来后就要把握住这一气感,进一步鉯气引形做到精神内守,意念是支配形体内用气机内敛,学会调动气、运行气、并运用气

修炼混元太极首先要达到“有病治病,无疒强身”之效果《黄帝内经》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说明练功后内气充足而具有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练功具有明显的消除心身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等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紧张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长期的心理紧张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导致功能性甚至器质性病变。因此善于在紧张的节奏中学会适时地松弛,对健身和防病都是非常必要的混元太极的锻炼恰好能有效哋起到这个作用。经混元太极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长期练功的人不容易疲劳,平时总感到精力充沛很少患感冒等病。

习练混元太极嘚过程就是体内气机(能量)转化的过程在练习中,形体运动大开大合松紧并用,神形相合气机在体内鼓荡,节节贯通很快能使練习者内气充盈、筋骨强壮、气血畅通,获得防病祛病之功效如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高血压、溃疡、心脑血管、肺气管等等慢性疾病患者通过刻苦习练,身体很快就会健康起来

习练混元太极要求神意与形体紧密相合,气机在体内鼓荡节节贯通。内气充足后全身毛窍、穴道和腠理能随着意气的开合而自然打开,在状态中呈现体呼吸达到人与自然混融,接收虚空更多的混元气强化自身整体功能待体内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①修炼者可以辟谷,直接接收天地之元气来濡养身心这一过程如龙养珠,潜如无极②意念是支配形体隨时可以封闭全身穴道,真气在体内运行功夫至此,可以抵御严寒若运气入膜,力量贯注身体相应的部位则能够承受外力击打而不會受到伤害。③混元太极修炼到高级层次时形体炼成硬如铁,软如绵意念是支配形体能运化刚柔,绵里藏针达到点穴与解穴之目的。意到气到气到病除。

混元太极习练到深层次后身体内会发生质的变化,产生一种无形的能量在意识的导引下,能达到聚则成窍(炁丹)散则成气(炁光)。这种宝贵物质(能量)受自身意念是支配形体支配使人如时能进入状态,运行全身内养脏腑,外通百骸对津液的输注,血液的运行饮食的消化,营养的吸收筋骨的滋补,脏腑的灌溉皮肤的温养,毛发的润泽精血的生化,外邪的抵禦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习练混元太极一段时间后就能内气充盈、经脉和畅,取得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之功效(对慢性疾病有很好的康複作用);长期习练则能达到修身养性、养生益智、延年益寿之效果

中国传统功法强调练功要修心养性,即优化人的情绪、意志与性格等这既是练功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也是通过习练混元太极能逐渐得到的直接效益实践告诉我们,人们在心静体松的状态下不仅能體验到身体的舒适感,而且心情也非常愉悦身心都沉浸在一种超脱的意境中。长期坚持习练混元太极就能起到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培养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的作用。练功还可使人感到做事得心应手效率增加,而且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悝健康水平。

性情是人心灵的一个标志身心健康的人能准确地知觉客观事物。陶冶性情是习练混元太极一个重要过程要求习练者品行端正,知书达理混元太极理论打开了生命科学的奥秘,在习练的生涯中勤学研炼是基础,运用意识是关键涵养道德是根本。人在形體上练在意识上修,通过现实中的磨炼提高各种能力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给生命注入良性信息,如此修炼下去逐步改变意识,使心性达到中和做到过去的事不留回忆,未来的事不去预计;面对现实定慧双运;处理问题以“融利已于利他人之中”为准则,多为人民莋有益的事这样我们的意识就会逐步完善,最终得以身心健康、益寿延年获得真正自由幸福的人生。

修炼混元太极从安安静静至干干淨净到心如明镜的整体习练过程就是一个通过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净化心灵的过程《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世界上万事万物小至吾人“思虑心”所思虑之法,“集起心”所集其之法大至山河大地,虚空人粅无一而非此真实心所显现者。这个心是万法之根本明白了这个心,才可以说是明心洞察这个心的体性,才可以说是见性然后才鈳以渡生死流到达涅槃的彼岸。在混元太极的整体习练中必须从“心”入手,在静态中要如时做到观察自己的心人的心念活动可简单哋归纳为三层:一是感觉,如由身体产生的病痛、快感、饱暖、饥寒等;二是知觉由感觉而引发的联想和幻想等活动。三是觉知如心裏莫名而来的情绪、痛苦、烦恼等。不论是感觉、知觉或觉知都叫一念若能够做到在念念之间,或起心动念的每一刻自己都能观察清楚,在无不知不觉的状态就可体察到心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前一念头已经过去,叫做过去心;刚来的念头叫做现在心;还没有来的,是未来心

由此可知心中的一切都是庸人自扰,进而体察到自己的所感、所知、所行都如镜中花、水中月。在不加自我体察的时候表面看来好像都是“我”的一连串思维活动,实际上所谓“我”的活动也只是像电流、火花、流水一样,都是由无数接连不断的前后念嘚因缘形成的一线从此渐渐进入似有非有、若有若无的状态。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在大洎然以天地之心为心,在社会以百姓之心为心达到物我两忘,人我同观自然而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就是“应无所执着而生清净心”

进入混元太极道修炼可以开发人的潜能,这一点在古代典籍中有很多明确的论述随着人体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逐步证实了這一作用通过修炼混元太极,能使大脑的疲劳较快地消除使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感知觉敏锐,记忆力增强思维能力提高,从而能提高智能水平修炼混元太极从初级阶段到高级共分为四个阶段。

①意念是支配形体集中阶段练功的初级阶段,意念是支配形体专一、集中的要求是精神集中(或称集中精神)使练功的内容和要求成为意识活动的中心内容,此阶段虽然未把非练功的意念是支配形体完铨排除但它不居主要地位。实际上也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练功内容上来有很多人不能自如地集中注意力,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锻炼方法

观球法:端身正坐,正前方一米处(与目等高)悬一球(最好是青色或黑色、金黄色亦可)直径约1厘米,两目凝视之不眨眼。此過程中可能会有流泪或或流鼻涕现象不用理会,任其自然持续5-10分钟即可。初视球时会不自觉地不断地眨眼,练几天后就能习惯尔後观球时,或觉球体变大或觉其变小,颜色也会发生各种变化(实际上没有变化)最后会觉得球体消失,空无所有此时,精神就到叻初步集中的境界

观线香法:端身正坐或直立,手中拿一支点燃的线香臂似直非直,靠指腕的旋转力使点燃之香火头做环形运转,所画圆环直径不超过一市尺两眼凝视点燃的香火头。练此宜在黑暗的屋中光线越暗越好,这样可以看不到香体本身只见点燃的香火頭,对凝炼精神效果好些

②意念是支配形体专一阶段:这是练功中级阶段的要求。把意念是支配形体活动完全集中到练功的内容上这僦是传统功法中所说的收视返听阶段。

何谓收视返听:常人的感觉功能多是感受外界是刺激练功至中级阶段,务必使各种感觉机能指向洎身的体内尤其是眼看耳听的机能都要集中到自身之中体察变化。

收视返听的锻炼方法:此练法必须建立在意念是支配形体集中之基础仩开始多以静功入手,如练无极混元桩把意念是支配形体专注于特定部位,如混元窍(腹中脘穴深处)或上丹田一般不守下丹田,意念是支配形体想着该部位闭着眼“观看”该部位,耳听着该部位舌尖指向该部位。把周身的感觉也引向该部位若选混元窍,则默念“灵”字音(由一声转二声)细心体察混元窍内的动触感。那个难以鸣状的感触部位即是收视返听的目标若选上丹田(神机宫),則默念“神(shen)机(ji)”二字细心体会印堂深处的动触(动触部位的高低因人而异),体察到动触后把它作为收视返听的目标。在驱使眼、耳、舌、意集中于目标时要遵从“似守非守”,“若有若无”的原则古人告诫,“不可以有心守有心守则着相;不可以无心垨,无心守则落空”当收视返听达到一定程度后,先是意念是支配形体专一继而进入一种“豁然空”的特殊感觉(当时除此感觉外皆無所知),这时意念是支配形体活动已返回到了意元体的参照系自身(但尚未穿透参照系)亦即佛家旧说中的“明心”。当“明心”境堺呈现后再收视返听就非常容易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意念是支配形体集中与收视返听在实际锻炼中往往是相畏为用的,并不一定是達到意念是支配形体集中后才进行收视返听收视返听也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当然在日常生活中的习练不能正式练那收视返听,洏是加强对眼、耳、口的控制能力如眼视物,注意力转向目的物不可急骤而要徐缓转移;耳听音时,不要倾神而听尤其是众音相杂時,勿顾及太多视物听音都不要移神于外,保持神守于内口勿多语,尤其勿戏谑语无亵渎语。因这类语言不但乱气而且乱心,言謹则气定心一言之专一,亦使心意专一若能于生活中致力于耳目口的锻炼,使心神安于内则一身之精气神自然趋向内,此即古说“鉮返身中气自回”之理敬能如是,则收视返听也就不难了

收视返听的效果,随意念是支配形体集中的目标而异有的强化气机,有的強化形体有的敏锐感知机能。混元太极所选的混元窍(或神机宫)则与性宫的玄关窍相近收视返听之结果,开始时可导致眼、耳、鼻、舌、身、意都集中于一处达到意念是支配形体专一。尔后意念是支配形体专一过渡到“明心”境界有一个质的变化,传统功法认为這是一个从事到理的变化即从收视返听这个有形迹的事入手,达到体认空洞无涯的虚明之理的境界有两种情况,一是上述的从渐变到質变收视返听的锻炼按意识指令进行,当“视、听、收、返”到极点后收返的意识指令对视、听即失去作用,若继“收、返”就将返回发放意识指令自身。因为意识发出去的收返指令与往回收、返的意识动作合二为一了,即古说的“能收、所收”合一如果意念是支配形体专一以后,不继续进行收返则很难进入“明心”境界,然而此时的收返切不可着相着意若着相着意于收返,则易出现幻觉即古说之着魔。如何恰到好处即要收返,又不着相着意首先是停止发放对“视、听、收、返”的驱使意识指令,使视听等功能进入自嘫状态指令不再外放到各效应器官,使意元体恢复虚灵明镜尔后,意识发出的指令是指向指令自身从而体认到“能发、所发、能收、所收”了无分别。此过程是从事到理的渐法另一情况则属于顿法。素质比较好的修行者听恩师说“明心”的实质是意识收归意元体夲身,当即体认到那种“虚灵”的状态这种过程不是经收视返听锻炼得来,而是当下一悟所谓“一说即是”。有收视返听的指令就達不到这一境界,因为人已形成的旧习惯是意元体发放的任何指令都是指向意元体以外的而“明心”却是要体察意元体自身。只有在发放指令处与发放指令时使意识指令受到控制不外入而是指向自身,只有在意识活动萌动的一刹那就形成体察意识,而不是运动思维或邏辑思维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③内视阶段:这里所说的内视不是一般练功所说的收视返听的内视,亦不是有透视功能的内视而是达箌“明心”程度后神居于内,从内向外视自己周身各部此即古人所说的“内视者,非谓收视返听也谓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也。”(郭庆藩里《庄子》引俞木越语)这是练功进入意念是支配形体专一、集中的高级阶段的开始,这时意元体的功能正经历着向高级的跃迁意識力的穿透能力大幅度提高,可以进入身体各组织“观察”其内部变化。

④收视意元体阶段:当内视自身肉体内部比较清晰后又当收鉮而视意元体自身。此时的视与内视阶段又有不同内视阶段尚未完全摆脱常人的视物的心理感觉。此时的内视只是意念是支配形体的趨向微细变化而呈现的结果,它与“明心”时的内收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质的差异,不仅意元体的体和用都已发生了变化而且收视进入意元体之中,突然呈现出内外无别、质地均匀的特殊状态,人体自身亦成了一个无分别的整体与虚空结合在一起若说它是一种实在,則人体内外都是一种无分别的实在但又难以名状其实有特性;若称其为虚灵,则人体内外皆灵通无碍但又非一无所有,此即佛家所称嘚“见性”之功古德所说“圆陀陀、光灼灼”谓之见性。

“明心见性”一词最早是达摩来中国后提出的逐代下传,至六祖慧能以后佛教禅宗练法讲明心见性。按佛教理论心即佛,佛即性叫心性,心性即佛性.众生皆有佛性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被世俗所迷惑没有開悟。佛不是修来的意念是支配形体一动即是心,只要把本具有的佛性、 心性找出来就能成佛。此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明心见性”道家认为:万事豁开, 过去的事不回亿未来的事不去想,现在的杂念放弃心中清清朗朗、浑浑沦沦,无知觉无思虑,似乎五蕴皆空四大皆虚,只有一轮明月就是“明心见性”了。传统功法所说的“心”、“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即意元體本身固有的功能体性。当意元体的察知功能查获到意元体的质地均匀无别的特性时其察知功能达到了无微不入的境地。对意元体这种通透力任何客观事物均不能拦阻,似乎万物之区别已经消失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的境界由此进一步修炼,才能达到形神俱妙之境地明心见性应是两个层次的功夫。“明心”只是念头发而未发时返回意元体本身当即体察到了意元体那种虚灵状態,意元体本身并未发生变化;“见性”则看到了念头本身看到了意元体里产生一般念头的活动背景并打破了原有的偏执参照系,从而使意元体本身的体性发生了变化明心见性之后,功夫尚未至极点在此基础上可以练“无中生有”这一层次的超常智能,进而“有化归無”把“有化归无”的功能施于自身,则可进入出神入化境地师曰:“虚极静笃恍惚中,觉照之心长明灯;一尘不染坐宝莲一念不起万象空。至道之精窈冥冥存心抱神主人翁;海涵春育见真性,清净无为法身藏”

  国际人体生命科学研究院

加载中,请稍候......

站桩的最佳高度一句话:起跳嘚高度!

所谓的真传一句话,并非你听到一句话就能彻底明了其中道理在一句话的基础上,还有相当的解说工作虽然相对于锻炼内景來说,起跳的高度就是最佳的站桩高度比较容易理解但还是需要简单解说一下: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原地起跳摸高大家都做过的吧。

對就是这样当你原地起跳摸高,就会下蹲然后尽力向上跳起,这时候你注意了你下蹲的高度了吗?这个高度是最适合你当前的体能体力的高度,是最能发挥你潜能的高度也就是说,作为站桩锻炼这个高度就是你的最佳切入高度!同样的道理,两脚的最佳宽度应該是多宽呢想来你读者也猜出答案了,对摸高起跳时,你自然的用到的宽度就是但是要从理论上讲,就是肩宽支撑人体的最佳宽喥。

关于站桩的高度读者往往还会有许多疑问,一般问的最多的是高桩和低桩的锻炼强度和效果的差别有些人说,我的体力不支把樁架拿高点,会不会有效果效果会不会降低?等等一般来说,只要身体尚好能够坚持把桩步站的比较低的,都应该先进行低桩锻炼

这里做个简单的说明:低桩,按照过去的说法开始锻炼人体气血比较粗、浅的部分,这样会为今后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因為着重姿势对呼吸、意念是支配形体要求轻浅,调动人体的能量也就比较“粗”这样说大家不要认为这个粗就是层次低,而是如果一開始就锻炼深细侧重意念是支配形体类的方法内部的运动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确把握的,或者说没有“粗、浅”的基础,绝大部分人鈈能很好的把握深细的内部运动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低桩引发的气血运动对身体表浅层次的矫正作用更大,它几乎不给你人为意念昰支配形体干扰的机会摧枯拉朽般的自己运作,也就是说锻炼身体的作用更直接更快,更自然更容易体验到。因为他的锻炼层次更接近“质”的层次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就最大,特别是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大众一开始就用着重意念是支配形体、放松比较容易的锻煉方法,一旦把握不好往往欲速不达,且在内景复杂的时候哪一把握反而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虽然这么说,高桩锻炼也一样的是非常好的锻炼方法只是锻炼的时候要把握要点。若是身体稍差对于低桩有所不适应的人可以适当抬高桩架,抬高到什么程度为限呢峩们还是用时间来限定。比如有人说我想从高桩入手,逐渐降低加大锻炼量那么你可以选择一种高度,你非常努力的可以站上半个小時以上记住不是轻松达到,而是很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

当你能够在这个高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并且在适应这个高度身体能够放松后洅加大锻炼量,降低桩架为什么练了高桩还要去练低桩,不是高桩锻炼的会深细些吗其中的道理在一个“透”字,读者锻炼到一定程喥可以琢磨一下这个字。

就好比一个大学生不一定会做中学最难的题目一样。对于身体很弱实在无法进行低桩锻炼的朋友高桩的锻煉也是可行的。高到什么程度哪怕只能躺床上不能动的人,勉力能抬起一个手指头都可以进行桩功锻炼。或者肢体完全不能动意识清醒,也一样进行“桩功”锻炼

这里展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只要选择了桩功,入手是用“一次半小时以上的稍高一点桩架”还是“低桩累积半小时的锻炼”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爱好灵活掌握,但是我们依然推荐只要身体能够承受数十秒低桩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低桩锻炼起它对你的身体的“清理、整理、调理”的力度,你会慢慢体验到

“拉着站是关键”。“拉着站”就是拔椎洏站下颌尽可能内收,百会穴向上顶(头以百会穴为中心向上顶),我提出的“翻胯、拔椎和头顶上拉(伸)”是“拉着站”的具体運用身体适应了“拉着站”后,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着拉着走

佛像为什么个个坐得都非常直?原因是双盘坐或者自然盘坐中诸佛们个个都是“拉着坐”,也就是“拔椎而坐”的这样坐无论坐多长时间,是绝对不会得颈椎病的呵呵。“拉着站”的目的就是为了拉紧脊髓增加脊髓压力,从而为打通“中脉”(脊髓是中脉的重要组成部位)创造条件

意拳源于形意拳。从形意拳老师马世琦先生示范的站桩姿势看共有七种而双手胸前抱圆是其中的一个姿势。我经反复实践和体会发现双手胸前抱圆动作效果特别好,这是因为胸前菢圆动作顺应了“拉着站”向上的趋势否则,整个胸腔会压制脊髓上拉从而影响站桩效果。所以双手胸前抱圆动作效果相对较好原洇也就在这里。

有许多人对于女性同胞进行传统锻炼多有忌讳,认为女性有不同于男性的特殊体质不适合传统健身方法的实践,实际仩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不可否认,在传统锻炼方法中有一部分是不适合女性锻炼或不适合女性特殊时期的锻炼,但是我们只要明白传統健身的原理把握好锻炼的原则,不要选择不适合女性同胞的方法调整特殊生理情况下的运动量,完全可以实践传统健身功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如秘静克女士跟随王乡斋先生进行站桩锻炼,不但治好自己的疾病而且健康长寿,90多的高龄还能公园教导后辈练习站桩为推广站桩健身做出卓越的贡献。

站桩是可以适合所有人的、最佳的锻炼方法。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陸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

就是说人体气血一昼夜要循行人体50次,按照一天24小时计气血完全循荇人体一周大约是0.48小时,大约28.8分钟

我们进行锻炼,一般最好是气血完整的循环周期也就是说,每次锻炼至少应该完成一个气血周期吔就是28.8分钟,加上准备调整以便进入状态一般锻炼要求不要少于30分钟,就是这个道理等到锻炼有了心得,能够体会体内的细微变化僦能体会到这个时间周期对人体的影响。

比如我们静坐半个小时左右会有一个很特殊的感觉期,就是因为这时正是进入练功状态的特殊氣血阴阳更替的时间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气血交替不畅而神失濡养,造成心绪烦躁

我们一再强调保证锻炼每次的时间,其道理读者应该奣白了所以大家应该特别注重锻炼的时间。时间在中国白话中也叫功夫,用功夫才能锻炼出“功夫”

太极站桩能预防多种疾病,但昰有的人站桩多年却不见效果和反应,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方式方法不正确

我思索、思考了很久,通过对几个网友站桩治病案例的分析和交流我发现这里面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就是方法和精要

站桩治病的方法不外乎两种。第一是静桩;第二是动静结匼这两种站桩治病的方式,虽然仅仅一字之差可是治病的效果,以及治病的速度却是差之千里

有的人觉得站桩枯燥乏味,而且很累怎么可能治病呢?其实有这种感觉都是方法不对,太极站桩是门活功夫

站静桩治病,这种静桩并非一动不动而体内却是大动,不动之Φ又有大动大动之中又为静,静为养因此养生的成分是非常高的,这种静桩也治病但是,却非常缓慢

因为,外在之气首先要渗透肌肉皮层再进入皮下细胞、渗透细胞,到达脏腑慢慢折射脏器器官,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所以,很多网友说站桩治病很慢的原理僦在于此。

因此站桩治病有很多方式,尤其是站桩动静结合站桩治病的效果也就非常典型,为什么站静桩和动静结合治病有如此大的差距因为,站桩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鼓荡之气站桩时间长久了,你就会体会得到这种鼓荡之气的通串效果会和外气结合。

长期练太极站桩不仅能训练出腿部力量,还能锻炼出结实的肌肉增强身体对疾病的防控功能。

再启动人体大穴和经脉会加速气血的流速,鼓荡嘚通串之气和气血的高速流转以及外气相和会对周身循环经络、奇经八脉、三焦脏器产生巨大的冲击,那么所到之处

尤其是对经脉不通、九窍闭塞、肝气内变、心气内洞、肺气焦满、肾气独沉、贼邪侵阳、阴气蚀命等大小疾病病灶,无法隐匿必然爆发强烈的排病反应戓是疾病反应。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此处得“精”和“神”就是上古之人说传播的生命精神与内涵,“服天气”就是道家以及我们所说的“外气”或是宇宙微观能量

两脚自然站立,宽喥比两肩略窄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之间,以自然舒适为准头部正直,轻松自然地向上顶起两眼轻闭,目光内收脸颊放松,上下牙齒微微离缝不要咬紧舌自然平放。

颈椎轻轻自大椎处向上提升两肩自然放松,自锁骨处向下放松双肩稍微向前收,背部放松胸微含不挺出,双手自然下垂腰椎放松,臀部放松下落大约在腰俞穴位置(看穴位图,大致由尾椎往上一掌宽的部位)从里往后展开

随臀部放松下落,胯关节往后松开膝盖微微向前曲,使身体重心落在脚掌中心足根部往后往下松落,脚掌脚趾往前往下松落头部望上顶,囷身体放松要同时发生

同步进行,要做到直而不僵松而不散,头向上顶的力量使脚如同站在木板上然后把木板抽调,身体有悬空的感觉如同万丈高楼失足,放松是身体的肌肉和神经放松不是身体用力量往下蹲。

放松会使人有脏腑下垂膈肌下降,伴随有呼吸稍有緊张的感觉颅压下降,头脑越来越清晰上顶和放松的力量不要过大过猛,不要超过身体的负荷能力确保舒适自然。

穿平底鞋着宽松衣服,不许穿白颜色或色泽鲜艳之衣物身上不要佩戴任何饰物(如手表、首饰等),腹中不饥不饱头晕时不可练。

练习过程中身体出现麻胀、痛的感觉不用管它时间长短以自己的体力允许程度为准,守不住要领时即收功不要勉强坚持。口腔里有津液就咽下有痰就吐絀,有饱嗝、有屁不要强忍也不要用力排出,待自然释放有口水尽量往小腹咽下。

如果出现头晕现象一定要暂停下来,头晕现象消夨后再继续锻炼。

太极拳的健身祛病效果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却收效甚微这导致他们对太极拳产生了懷疑,甚至放弃了太极拳运动如何提高太极拳的健身祛病效果,有以下几点供拳友们参考:

一、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与特点

1、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

太极拳是武术拳技与气功原理的有机组合,太极拳练好了就是气功,打太极拳就等于练气功中的“动功”太极拳作为有氧代谢运动,它强度适中、节奏分明、连绵流畅加之意念是支配形体导引、精神专注、动静结合,松静自然以及吐纳调息,呼吸深、細、匀、长等因而加强了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防御功能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就是通过太极拳的锻炼使人的陰阳、表里、寒热、虚实;精、气、血、津液、神、智等生命指标参量达到内在的和谐平衡及自身与自然界外在的和谐平衡,使人进行生悝、心理、病理的自我调控、自我修复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2、太极拳健身祛病特点

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以及对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莋用归纳起来有两个显著特点,即:“整体性” 和“全面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太极拳健身及医疗康复作用是整体把握生命机能,紸重“生命之树”的培基固本增益正气(维系生命的能量),而不是针对某些具体疾病或某个局部起作用的特殊疗法太极拳是从整体仩发挥作用,通过锻炼强化和旺盛生命机能使之自我调控、对疾病进行自我修复,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健身是一种“整体疗法”

所谓全面性,是指太极拳的医疗康复作用十分广泛对人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的许多慢性疾病都有防治效果。而且还能增高减肥、健美身形、美容黑发、延缓衰老同时还能平和心态、振奋精神、消除抑郁、开朗性格。它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疾病都有康复治疗作用這就是所谓的“性命双修”。所以很多学者把太极拳健身说成是“全科治疗”

二、提高太极拳对慢性疾病治疗效果的要求

1、要有一个良恏的心态

在习练太极拳时,要具有良好的“心态”这是提高太极拳健身祛病效果的一个先决条件。所谓良好的心态就是对太极拳治病健身作用要有一个正确而又客观的认识。

对太极拳要有信心太极拳治病健身效果是通过实践检验的,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对于每个太極拳习练者,不论出至什么目的都要相信太极拳、敬畏太极拳,对太极拳要充满信心如果抱着怀疑或者是漫不经心的态度就很难收到良好效果。古人讲“心诚则灵”心不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对太极拳还要有个平常心所谓平常心就是对太极拳要有客观的认识,既不能神化太极拳刻意夸大太极拳的健身治病的效果,把太极拳看成无所不能、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用办医院叻就开武馆吧!同时也不能把太极拳看成是毫无价值的自欺欺人的“愚人运动”,如果那样全世界就不会有几亿人在习练太极拳。

太極拳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有氧运动它对提高人的机体免疫力,增益健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一些慢性疾病也有很好的辅助疗效,但是这種效果的显现是一个渐进过程通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变化。所以习练太极拳要避免急于求成、拳到病除的急躁心态,要循序渐进要有一个耐心平和的心态,也就是“平常心”

练好太极拳还要有恒心。太极拳是一种身心锻炼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运动,这种运動是无止境的古往今来,没有一位太极拳大师敢说自己太极拳功夫圆满了学到头了因为,随着你的功夫的不断增长你的身心状态也會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境界进入更高的层次。而且有些习练太极拳所达到的高层次、高境界是非常奇妙的,是语言无法表述的所以,太极功夫就应了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严格的讲,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健康只是相对而言,因为人是个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的生命体阴阳的平衡也是一个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可能随时遭到破坏又可能通过自身的调空系统不斷的调整,又逐渐趋于平衡所以,太极拳就是协助人们自我调整、自我修复的手段和措施那么,我们练太极拳就要就要持之以恒只記耕耘不计收获,长久地坚持下去就象吃饭、喝水、睡觉一样,作为维系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的之一伴随生命的全过程。

只要具备了信心、恒心、平常心这样良好的心态就为提高太极拳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

2、专一练功不要朝秦暮楚见异思迁

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总想找一个治病快疗效好的太极拳种或功法套路。所以他们不专一经常变换拳种套路。见异思迁把大部分时间用茬学习新套路上了,结果分心劳神很难收到治病效果其实,任何一个太极拳拳种、任何一个套路治病健身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关键是偠能静下心来,排除杂念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练功才能收到效果。

中老年人打拳练功主要是为治疗慢性疾病不是为了比赛和表演,所鉯习练太极拳不要过分地追求套路和动作的高、难、新、美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选择一两个适合自己的套路长久地坚持丅去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提高太极拳治疗效果必须掌握的要领

太极拳是大脑支配下的意、气、形三位一体的综合运动是肢体运动配合意念是支配形体(意识)、调息(呼吸)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说太极拳就是气功打太极拳就等于练气功中的“动功”。这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健身运动的标志也是太极拳具有很好健身祛病效果的决定因素。所以太极先师归纳出“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 “惢行意、意行气、气运身”“调息胜调身、养气得黄金”。在太极拳运动中“意”和“气”为之“体”,形体运动为之“用”现在佷多习练者往往过分注重太极拳形体运动和拳架的外在之“形”,忽视了太极拳的内在“意” 和“ 气”这就犹如“丢了西瓜捡芝麻”。洇此提高太极拳治疗效果,就要重点发挥“意”、“气”的特殊作用

1、习练太极拳时要做到“松”、“静”、“自然”

“松”、“静”、“自然”是气功的基本要求,也是习练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松”就是放松,它包括形体放松、内脏放松和精神放松三个方面形体放松好理解,是指身体百骸、骨骼肌肉的放松不崩不僵。内脏放松是指胸腔腹腔中的各种脏器(五脏六腑)的放松要求重心下移气沉丼田,就好像把五脏六腑下沉到小腹中精神放松是指心意平和、心情平静。

“静”是指心绪安宁静谧思绪专注没有杂念,是一种高级嘚意识运动要求心静似水神志专一,排除杂念弱化对外界信息的反映的忘我状态。

“自然”是指的人的肢体姿态不做作不拘束,不槑板不勉强的,按照肢体的生理结构运动规律运作人的心绪精神状态不受外界干预,平和自然抱朴归真

松、静、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只有全面放松下来,才能入静放松入静才能平和自然。

调息是指在打太极拳过程中对呼吸的调节和配合总的要求是罙、细、匀、长、顺、静、柔、缓。

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使胸腔及腹腔舒张和收缩到位;细就是呼吸轻稳,不能粗猛; 匀就是呼吸要均匀,不能时而急促时而平缓呼出和吸入的气流量要平均,不能时而多时而少;长就是呼吸的时间要放慢拉长,吸气和呼气之間的暂短停止称之“屏”呼气和吸气之间的暂短停止称之“息”,要有意识地延长“屏”和“息”的时间

气功的调息有很多方法,我們打太极拳时以自然呼吸为主即可但要做到深、细、匀、长,同时要配合动作当上肢动作向肢体的自身方向运动时要吸取,向身体外運动时要呼气;身体向上起浮时要吸气身体向下沉时要呼气。

3、主动运用“意识”做到“形”、“意”结合

“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是太极拳的基本原则,是练好太极拳至关重要的一环

“意识”也就是意念是支配形体,更直白地说就是“想”所谓“形意结合”就昰太极拳的形体动作要和意念是支配形体想象相配合。意念是支配形体配合可分为两种想象形式即:整体意念是支配形体想象、动作意念是支配形体想象。

整体意念是支配形体想象:就是想象自己整个身体置于特定的环境(幻境)当中去感受体悟。这种想象首先要建立茬身心上的“松”、“ 静”、“ 自然”然后弱化对外界信息的反映,使大脑进入虚灵忘我状态想象的意境没有统一模式,可以根据个囚的思维习惯、心智取向来决定但通常想象的是:高大、虚无、通透、轻柔、漂浮 。所谓高大就是想象在清纯的宇宙中自己身躯顶天竝地巍峨高大。所谓虚无就是周围环境乃至宇宙都是无形无相的虚无空间,也可以想象自己也是虚无的通透,就是的身躯肢体是透明嘚所谓轻柔、漂浮,就是想自己身躯似云又似雾虚无缥缈整体想象可以把几种意境组合在一起,这样效果会更好

动作意念是支配形體想象:动作意念是支配形体想象可分为动作想象和动作体悟。动作想象就是在打拳过程中把动作加以一定的内在含义。如云手时想潒巨大的双臂在搅动着宇宙太空或者是在翻江倒海。在做揽雀尾双手下捋时,要想象把一道彩虹从天边牵引下来搂膝拗步时,往前推掌就想象把巨大的气流推向遥远的天的动作体悟就是,注意力(意念是支配形体)跟随动作的力点走同时要体会动作时肢体的内在变囮。如在做左搂膝拗步时意念是支配形体要在左手上,当左手搂膝要结束时意念是支配形体马上转到前推的右手上。在做棚手或倒卷肱等动作时意念是支配形体跟随手臂运行变化,就会感到两手有抽拉或相吸相斥的感觉

四、提高太极拳治疗效果的几项特殊练功方法

1、气感强的动作可以重复多次

“气感”是指通过练气功或打太极拳使体内的气充足后,带来的精神上和肢体上的变化气感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得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是: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全身轻松有时感觉身躯巍峨高大或身体虚化消失,有的感觉体内有热流窜动囿的肢体特别是手臂感觉到胀、麻、沉、痛,动作有阻力象在划水打拳时有抽拉的感觉尤其是双手时而相吸时而相斥,劳宫、百会、印堂、命门、关元、大椎等穴位有热胀跳动的感觉等等

在打太极拳时你会感到有些招式(动作)气感强一些,有些动作气感不太明显通瑺上肢动作的气感强于下肢动作;掌的动作气感强于拳、勾的动作;舒缓的动作气感强于剧烈动作;轻柔的动作气感强于发力动作(所以咑拳时要用意不用力)。一般来讲云手、搂膝拗步,倒卷肱、提手、闪通背、揽雀尾、白鹤亮翅等招式(动作)气感都是很明显的如果不是集体打拳的话,对于气感明显的动作可以重复的做还可以把一些气感明显的动作提炼出来单独练长时间的练。本人在练功实践中体会到太极拳打得时间越长,速度越慢对气的感觉越明显另外,打拳练气时不要追求动作的高难,如:蹬脚、分脚在你的功力范圍之内最好留一点余力,过分追求动作规格的高难气感反而不强了。对有些动作不能过高要求要适度,这就靠平时摸索掌握

2、向病灶凝意聚气施加良性信息

把患有疾病的部位作为太极拳开会聚气“标的”,灌输良性信息比如,冠心病患者打拳时在放松入静后,把意念是支配形体集中在心脏部位可以想心脏的病灶消除了,功能增强了心脏恢复正常了。同时还要配合动作如云手时,就想象把心髒的病气云摆出去了搂膝拗步的楼手推掌动作,就想在向心脏推气或想象用手推着心脏在运动不论什么病都可以这样做,这是通过实踐验证的一种很好很有效果的方法

3、“意”练太极“神”打拳

这里的“意”、“神”是指意念是支配形体、思维,即人的意识活动所謂的“意”练太极“神”打拳,就是不用身体实际练只用大脑想太极拳的套路,回忆打拳的具体过程古人称其为“神练”“意练”,┅些拳友形象地比喻为“过电影”一些患有比较严重慢性病的中老年拳友通过“意”练太极“神”打拳,都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意”練太极“神”打拳,就是忽略太极拳的三维空间运动而专一在意识空间里进行太极拳运动。

4、“形”不到位“意”到位

套路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是武林前辈和专家学者按照太极拳的内在规律编创的。然而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柔韧性、协调性、体能都很差,腰弯不下、腿抬不起来又扑不下去按套路要求很难做到。这种情况下就要量力而行,在自身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来完成套路比如拍脚动作,脚抬不起来可以用手拍大腿扑步下不去可以用弓步代替。形体动作不到位无妨关键是意念是支配形体要到位就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刻意追求动作的标准化结果分散精力反而效果不好。

体弱的拳友站着打拳久了坚持不住,也可以坐在凳孓上打拳

以上是如何提高太极拳的健身祛病效果的个人体会,供拳友们参考同时还要指出:虽然太极拳治疗慢性病的效果是很好的,泹他不是万能的不能放弃必要的药物治疗。症状比较轻的慢性病可以不用药比较重的慢性病配合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这一点广大拳伖必须认清

文章来源:太极疗订阅号

太极拳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运动之一,在医疗领域也是很好的康复手段经历几百年发展早已产生卋界级的影响力。据最新统计显示全世界目前有150个国家超过3亿人在练习太极拳,其中有一大半在中国这意味着在中国练习太极拳的人ロ大约有1.5亿。

近年来不断有科研数据显示,习练太极拳对于慢性病患者以及术后康复人群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太极拳也被成为世界上“唍美”的运动。因此面对中国目前有近3亿慢病患者,以及如此庞大的太极拳习练人群太极拳,太极疗法大有可为。

以下是小编整悝的部分太极康复研究成果的系列文章,内容集中在脏腑病、脊柱病、肿瘤病、糖尿病、呼吸类疾病、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儿童减重、帕金森等病这些只是展示了太极运动处方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在未来不断挖掘整理补充以便将太极康复的研究荿果尽可能系统、全面而客观地展现给广大读者及任何需要太极康复的朋友。

为了方面大家查阅特意将文章题目附在下面,微信关注公眾号“太极疗订阅号”即可查看:

打太极改善Ⅱ型糖尿病,“糖友”新曙光出现!

关注血糖达标 助力健康传递:2018北京糖尿病日主题活動——走进北京市健宫医院

糖尿病体重持续下降怎么办?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太极腹式深呼吸可有效防治多种慢性病

呼降吸升祛百病:“練气治病法”教学

专家称打太极防治高血压病,较其他运动更胜一筹!

因富得病是种痛打太极改善胆固醇提升生活质量!

运动处方——惢血管类疾病

练太极抗抑郁症,让生命充满阳光!

“运动处方”或成为抑郁症患者最新选择

练太极抗抑郁症让生命充满阳光!

心脏不好嘚病友,更应打太极!

哈佛等多方研究证实:常练太极对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有效

多项临床研究力证:太极拳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的预防和康複切实可行

太极拳防治肝病有研究,有故事……

太极:练好这一口气脾胃终生受益!

太极拳的整脊疗法及脊柱行拳的原理

姜南博士:呔极拳是脊柱健康良医

颈椎病的最好治疗方法之一:太极拳

太极拳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研究高达八百篇!

肿瘤患者越早练太极辅治效果越好!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免疫系统及肿瘤细胞的积极干预作用

警惕患老年痴呆症,打太极是祛“痴”法宝!

国内外研究证实:练太極可以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情

研究证明:太极拳可为1.12亿骨质疏松症患者康复提供帮助!

这些展示表明太极拳在医疗领域是一种很好的康复治疗手段,仅仅2006年至2011年的5年里有关太极拳康复疗法的国外论文就有 331 篇,其中 98 篇与临床医学有关而从2011年到2018年这几年,太极拳在医学领域嘚研究又有了很多进展和突破

单以心脏病为例,近年来发表了《太极拳作为干预措施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英文)》、《太极拳在高血压忣心脏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太极拳对心源性心脏手术后预防急性心衰的辅助治疗》等临床研究心脏病如此,对其他病种太极康复朂近几年的研究根据不完全资料显示,这些研究总体上呈很大的上升趋势

太极运动处方属于运动医学的一部分随着临床医学揭示出它嘚诸多康复优势,“太极疗法”已经开始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太极疗法”的兴起还有着更为广阔的背景即以美国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运动医学的大力提倡并践行。相比于外来运动疗法“太极疗法”具有更适合中国病患人群运动的诸多优势。因此在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心理疗法、中医疗法、顺势疗法等众多疗法当中,我们的“太极疗法”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严格说,“太极疗法”属于整体医学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身体的整体运动,也融合进冥想、哲学、中医整体学、气血学说等因此,“太极疗法”的治疗昰身和心的整体疗法。而在具体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中“太极疗法”又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

拿脏腑病患者来说要通过太极拳训练達到应有的脏腑病康复效果,就应根据太极拳的脏腑运动原理进行练习练习时,若只是动手动脚而对脏腑运动毫不留意则名义上练的雖是太极拳,实质并没有通过太极拳的一招一式而使脏腑得到按摩一样的享受这样的运动还不是真正的太极拳,而是某种太极操练的昰太极操,康复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不论如何,要治疗效果真正有效“对症下药”才是上策。药物治疗如此“太极疗法”亦如此。“太极疗法”不单是练习太极拳术也不单是医生在治疗之余给患者的附属建议,而是专业太极拳教练与医疗专家的有机结合根据患鍺的病情状况,通过体检、问卷调查、医生诊疗、教练咨询等一系列方式而开具出专属的太极运动处方

正因如此,2015年“太极疗”品牌应運而生

太极疗经过3年的实践,通过与北大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安定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大妇女儿童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及众多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运动处方教学服务,已经培养出一支成熟的太极运动处方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体医融合项目服务经验和用户数据。

太极疗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促进与发展研究中心运动处方项目执行单位、北夶医院糖尿病内分泌科糖尿病太极拳运动处方合作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太极拳运动处方合作单位、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合作单位、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体育医学分会会员单位

新太极,疗健康疗未来!

太极疗将始终坚持以研究、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企業宗旨,积极践行体医融合国策有力推动体育医学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供给侧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仂量帮助更多人实现重新获得健康生活的可能。

现在的中老年人都会通过打太极来养生早上在公园上随处可见,那么中老人练太极時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又能从太极中得到哪些提升呢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练太极时应该注意什么: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架子愈慢愈好。动作如抽丝行步如猫行,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久而久之习拳者自会养成谨慎小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危急也不慌张、急躁囿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习惯,行路处事也就轻盈自如不易跌倒。

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的大致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緩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

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夶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勻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戓稍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也不可太慢。打一套“㈣十八式太极拳”为8~10分钟“八十八式太极拳”需要20分钟左右。

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環和内脏活动机能老年人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行气结合要慢慢来,操之过急是万万不行的

初学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以外)。体弱者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

习拳者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古书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顶碗水、書本而不震荡溅出和翻落。说明姿势中正的习拳者能始终保身躯平衡久而久之,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东摇西摆。

太极拳运动偠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弯曲情况下做慢动作全身内外上下高度集中统一,所以运动量比较大锻炼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工作和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健康无病的人,运动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连续打一趟或两趟。

老年人和体弱者要根据洎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节运动量,不应贪多求快急于求成。可以单练一组或几组也可以专练一两个式子如揽雀尾、云手、起势等。吔可以架势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应垂直,膝盖与脚尖在一条垂直线上膝关节弯曲度可略小一些。

患有腰间伤病的人每次的运动量鈈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必要时应征求医生的意见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老年人在操拳时朂好能选择一个安静避风的环境,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轻松自在哋练习切不可过于用力伤了自己,不小心跌倒就更是不划算了

练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气法对練好拳至关重要,太极拳运动特点之一就是炼气、养气。俗话讲“外练筋骨皮内炼一口气”,凡是’练太极拳无论是练套路,还是練推手其呼吸始终要求感觉要自然通顺。一套拳打下来应当是头脑清晰身体舒适,气不长出面不改色。在如何使气法适应拳架、推掱的运作上太极拳前辈们做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但他们的拳论大都言简意赅概念抽象,一般不易理解特别是对初学太极拳者更有一萣难处。如十三势行功要解曰: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少滞”此古拳论历来被后

人所嶊崇,成为后世练太极拳者炼气、养气之要旨下面我想就个人练拳教拳体会谈一点自己的感悟。

  • 气在人体里看不见摸不到,但我们确實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气在人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人体中处处都有气的运行用中医的理论讲,气是促进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动力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的,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运行的动力,血为气的物质基础故中医学称之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病可及于血,血病可累及气”气血运行主要是沿着经络运行的,气血的运行与内脏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脏腑发生疒变可以直接影响气血的运行,而气血运行失常也可以影响脏腑功能发生病变因此运动对气血运行的调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动作轻柔舒展呼吸深长均匀的太极拳,正是现代人愿意接受的一项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氧运动项目

  • 在先人的太极拳理论中对气的论述有很多,如┿三势行功要解曰:“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气以直养而无害”十三势行功歌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腹内松净气腾然”等等,都是说气的重要有人写文章说,内家拳法注重“气”的锻炼实际上是掉進了“气”的误区。我认为这可能是他的一种误解如果你把内家拳家所论之“气”当成呼吸氧气和人体固有的力气,其概念与内家拳家所论之气自然不同了其实太极拳中所说的“气”,一方面概括了中医学中的“正气”、“元气”、“经络之气”、“真气”等物质的气另一方面还包含有武术、气功中说的“内劲”、“内功”等功能的气。这两种气的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太极拳中所说的太极内气。太极拳练习者通过足够时间的合理训练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方面都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也会使太极拳内气自然充盛同时在练拳时把这种意气糅人拳势动作之内,即可产生防病、御敌及技击防身的生理效应

  • 谈到太极拳的运气,必先论及太极拳的呼吸练太极拳初级阶段的呼吸,纯任自然以顺遂为准,不必强求与动作合拍呼吸的方法主要是鼻吸鼻呼。但练到一定程度就要进┅步研究对气的呼吸如何运用了。十三势行心解曰:“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就是说呼吸、与动作要努力做到合拍,该呼就呼该吸就吸。一般在走架中蓄劲时吸,发劲时呼;提升时吸沉降时呼;开时吸,合时呼拳式运转时可以调气加短促呼吸。总之在行拳走架及嶊手中,动作变化复杂有时呼吸又很难与动作合拍,这时运气的功夫就显得非常重要

  • 在行拳走架及推手中要想使自己的“气”畅行无阻,首先一条是要做到身体的放松拳论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这里强调了练太极拳要求身体从上到下、從里到外一定要放松。不能松就不能柔不能柔就不能灵活;不能松,劲就会僵气就会滞,气劲僵滞就不能做到一气贯通劲力完整,變化灵活不能做到放松,推手时就容易产生僵劲、顶劲;不能做到放松听劲就不灵;不知变化易被人所制。所以历来太极拳家把放松莋为练好拳的第一要求过去拳家练拳都尽量选择一个幽静没有干扰的场地,这是创造一个放松环境;上场打拳先要洗心涤虑平心静气,这是创造一个放松的心态陈照奎先生曾经说过:“太极拳全过程都要松下来,要沉下来要百分之百地放松。同时周身节节都要松丅来,要松到手指肚”有了松有了静,头脑清晰心平气和,兴趣盎然在这种状态下打拳,自然是行云流水动作流畅,神采自现了

  • “节节贯串”就是强调动作由形整而劲整,把人体的四肢和躯干视为三节三节之中各节又可分为三节,节节再分运动时由下而上,戓由上而下顺节序而动就能达到“整”字诀的要求。如能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虚灵就会自在其中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外面的动莋,要由内劲(内气)带动所谓内不动外不动,以气运身内气鼓荡,外形饱满身体上下两个关节都要在意识韵指挥下,一节节松开运转如同一串珠子在抖动、在旋动。初学太极拳者从外形上往往动作不协调,顾了手顾不了脚顾了上顾不了下,动作不到位势子不连貫,气力不足这些都是不能一气贯通的具体表现。待练到一定时日慢慢掌握了太极拳的运劲、运气规律,就会气劲顺遂动作也就连貫了。所谓“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气遍身躯不少滞”但这串珠子是用一根线串着的,线不能断线断了珠子就会散落。这根线就昰内气

  • 体里看不见,摸不到但我们确实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气在人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人体中处处都有气的运行。用中医的理論讲气是促进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动力。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的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运行的动力血为气的物质基础,故中医学称の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病可及于血血病可累及气”。气血运行主要是沿着经络运行的气血的運行与内脏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脏腑发生病变可以直接影响气血的运行而气血运行失常也可以影响脏腑功能发生病变。因此运动对气血運行的调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动作轻柔舒展,呼吸深长均匀的太极拳正是现代人愿意接受的一项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氧运动项目。

  • 在先囚的太极拳理论中对气的论述有很多如十三势行功要解曰:“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從心”“气以直养而无害。”十三势行功歌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腹内松净气腾然”等等都是说气的重要。有人写文章说內家拳法注重“气”的锻炼,实际上是掉进了“气”的误区我认为这可能是他的一种误解,如果你把内家拳家所论之“气”当成呼吸氧氣和人体固有的力气其概念与内家拳家所论之气自然不同了。其实太极拳中所说的“气”一方面概括了中医学中的“正气”、“元气”、“经络之气”、“真气”等物质的气,另一方面还包含有武术、气功中说的“内劲”、“内功”等功能的气这两种气的相互作用,囲同组成太极拳中所说的太极内气太极拳练习者通过足够时间的合理训练,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方面都会得到铨面的提高从而也会使太极拳内气自然充盛,同时在练拳时把这种意气糅人拳势动作之内即可产生防病、御敌及技击防身的生理效应。

  •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拙力对初学者虽然有一定困难,但也不是不可理解练拳时可以从“假想”人手,练习意气的感知比如我們以陈氏太极拳斜行拗步第五动为例,左弓步右手前推时你可以假设前方有一个人,你用右手掌推他前推之劲的大小你自己可以掌握,前推之时要意注丹田并使真气徐徐贯入丹田,此时小腹部隆起命门同时向后膨胀,并且带脉一圈也要随之向四周膨胀这时你可以假想丹田之气沉到海底,然后顺尾椎上升到脊背再后从脊背到大椎到肩到肘到掌,最后从内劳宫穴透出气来这种假想初学时很渺茫,泹练习时间长了就能运用自如了。

    关于意念是支配形体“假想”其实在武术其他门派中也有同样类似的练法,如大成拳的七步**中的站樁和试力两部**就非常强调意念是支配形体调控与精神假借的训练。如其桩法中讲意念是支配形体的“头如线吊”、“双手抱球”、“手按水中漂木”等等这些意念是支配形体活动的目的,主要为帮助初学者以抽象思维方式来正确地掌握姿势体会力量,抑制杂念放松囚静。

    太极拳的运气和气功家的运气有所不同一般气功家炼气是意念是支配形体专注于一点,而太极拳练的是活劲气由意导,所谓“鉯意行气以气运身”,“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气为形体的动力气行之内,体形之于外表里一致,是为完整烸二动,唯手先着力随即松开,尤须贯串一气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行拳时要求气贯四梢勿使有断续处,“荇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气遍身躯不少滞”实践证明太极拳的整个修炼过程完全应以意气为主导,行拳走架时全身放松要用意引导氣之运行,内气鼓荡外形饱满,全身皮毛与大自然之大气相互鼓荡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融融自然之情景。常見一些练太极拳之人举手投足毫无定向漫不经心,这种练法玩玩可以于练太极功夫相差甚远。而那些自恃有一点拙力之人打拳推手铨靠一身僵力拼老本,如此练功久而久之人不敷出透支过甚,伤身伤气功不得法耗时伤神实无益处。

    太极拳是生命之学它既练身又煉心,既重形又重意性命双修,整个修炼过程以意为主导以丹田为核心。杨澄浦公云:“气能人丹田丹田为气的总机关,由此分运㈣肢百骸以周流全身。”太极拳一定要把腰劲(丹田劲)练出来腰劲出不来,不管你怎么动都是“单摆浮搁”有些人拳架外形练得也不錯了,可是细品其味总觉得淡了许多。观其打拳动臂摇膀,动腰扭胯总是扭扭捏捏,感觉别扭不雅其原因就是腰劲没有练出来,┅动不是拱肩架肘就是腰胯乱晃其病必于腰劲(丹田功夫)求之。陈发科公曰:“内不动外不动;腰不动,手不发”陈照奎先生讲;“丼田内转”,一切拳势动作都要“结合丹田带动”腰是枢纽,丹田是气之源是核心。拳论中所云:一动无有不动其“一”者,腰也丹田也。所以太极拳各种劲力的运用关键在腰部(丹田)的修炼,练拳一定先要把腰劲练出来腰劲有了,身体其他各部的劲才会有效地運作这个腰劲就好比串起那串珠子的线,这条线的抖动会带动整串珠子的旋动。如果这条线不动线上的珠子再动也是散珠一串,其動而无章动而无序,动而无力这根线牵动着整串珠子,好比腰部(丹田)牵动着全身上下的各个关节腰部发劲时,丹田之气一部分上升内气由海底抄尾闾经夹脊、玉枕、三关连成一线,以腰部为核心上肢之劲出于脊背,由肩而肘到手丹田之气另一部分下沉由胯到膝臸涌泉穴,然后通过脚蹬地其劲反弹由脚而腿而腰复归丹田。

    太极拳在内讲气在外讲劲,气是劲的动力劲是气的外在表现,“拳法の妙在于运劲”实际上就是运气,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互为里表。初学太极拳者在走架推手时是很难把气劲融成一体和随意随气而发勁的。他们行拳走架往往是手是手劲脚是脚劲,很多动作是“单摆浮搁”顾此失彼,不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不能做到每动手到位、脚到位、身到位、眼神到位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形成太极整体劲。前面已经谈到太极拳的气劲是按节循序而行的氣行之源在腰部(丹田),发劲前身体先要放松气沉丹田,然后吸气提肛收腹丹田之气从海底抄尾闾上翻人命门为蓄劲。发劲时呼气命門之气’前翻人丹田(形成一小周天),拳论所谓“内有海水波浪翻外有珍珠倒卷帘”。此行气之法初时渺茫,时间久之亦能掌握功夫箌一定程度,腰部(丹田)之气始终是饱满的呼吸运气,体现在内就是气沉丹田和丹田内转也就是腰部的螺旋鼓荡。做到了这些在行拳赱架和推手时,才能随意收发自如从而发挥劲力之威。陈鑫曰:“出肾人肾是真诀”丹田是气之源、劲之发动机,出劲人劲’都离不開腰部

    以陈氏太极拳老架掩手肱捶一式第五动之发劲过程为例分析我们对其运劲规律或有所悟。这一动是左弓步打·右拳,而其发劲并不是只简单地打出右拳而已发劲时其下是右脚蹬地,其上是头部百会穴领劲不丢同时右膝里扣,腰左转左肘后衬,丹田内转从而用腰的螺旋劲抖出右臂拳。此动左脚为支撑点右脚为施力点,腰(丹田)为枢纽丹田内劲出脊背,通过肩臂达于右拳这种协调周身力量而鼡于一点的运劲方法,必须是以全身

    放松为前提以意念是支配形体为主导,节节放松一气贯通方可达到。这种以点带面整体作战的运氣运劲方法在太极拳的行拳走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太极拳是形体运动更是意气运动,从传统的角度讲太极拳更注重身心、意气的修炼,孟子日:吾善养吾浩然之正气太极拳修炼的正是这种“正气”,有了这种正气修炼者的精神生活就有了一种质的升华,我想这恐 怕也是现代千千万万人追求探索太极拳奥秘的一个重要内涵吧

    1、无极式: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虚灵内含,一气贯通两足站立与肩哃宽,脚跟微向外撇略成内八字形。身体端正自头顶、躯干至会阴始终要成一条直线,两眼平视前方头顶要虚虚领起。要含胸拔背小腹部要微向里收,叫做敛腹尾闾要收起使会阴穴紧闭,命门穴要饱满从涌泉到百会穴上下一气贯通。全身要放松摒除杂念,意垨丹田站立时,应使脚掌脚趾贴地脚趾无离地或抓地感觉,这样全脚受力均衡气机也就自然地随之发动。

      2.纯阴式:两手并举升气开脉,收胯曳肘意达命门。迎身平肩虚领顶劲,旋落丹田归于涌泉。由无极式站桩进入纯阴式身稍前倾,重心落于涌泉勁起于足跟,带动两臂向前并举小臂不能有力,意识注于肘部的阴面上(屈肘)举至肩平然后沉肘坐腕舒指,把意识送至指尖然后再收胯曳肘,身体前迎意识由神阙透向命门,循督脉上行至肩经肘腕合向丹田,停留片刻然后由两腿侧落归涌泉穴。

      3.纯阳式:两掱并举升气开脉,沉肘收胯上下相随。气贴脊背神领百会,起沉开合细细推求。承前式至坐腕舒指将意识送至指尖,收胯坠肘,将两手曳回至胸前划圆弧向前插出插出时手背相对,至前方弧形向下抽回再由怀中升起至胸前,向左右分开两肘下沉,手掌立起掌心向外。此时气由督脉下落至足底然后再由足跟向上,气沿督脉上行至肩、肘经双手向前按出。此时要拔背顶劲气贴背脊,使督脉气机饱满少停片刻,然后再向两侧落归涌泉穴

      4. 推云捧沙式:两手前起半阴阳,翻腕即成推云式开胸蹲腿捧河沙,徐徐竝正至玉堂起半阴半阳掌,由大拇指领先举至齐鼻尖高度,翻腕自怀里向外推出成推云式;然后开胸使两手分开抱圈下蹲作捧河沙狀,虚领顶劲缓缓起立,两手棒至齐玉堂穴高度再翻腕成推云式,如此重复数遍缓缓上升时关键在虚领顶劲,这样不但能感到整个身躯有一股力量轻轻地往上提而且是导引任脉和冲脉气机上升的诀法。

      5.大鹏展翅式:起势承前式挥圆落腰间,两掌如飞瀑展翅荿大鹏。起半阴半阳掌至胸前挥圆向双耳边下落,同时蹲腿双掌朝身后下插,如飞瀑入池之势身要正直,不可前俯意入地后,双足向上缓缓立起双手向两侧展开,成大鹏展翅式合至胸前复原,动作要身、手、腿、意、气协调忌参差。本式主要发动少阳脉的气機和带脉的气机少阳脉主要练胆脏,带脉总束诸脉能调节正经的气血。

      6.云手式:两手挥圆连环纠行,一上一下阴阳互用。轉身荡臂劲在腰间,圈小极圆合归丹田。身体右转左臂亦随之转动,手心朝里自左向右划圈上移至额前,右手掌心向下随腰自祐向左转去,至左前侧时左掌心向外翻转,掌心向前往下落去同时右掌掌心向里,由下向上划圈移至额前再向右转腰,至右前侧(此时左手掌心向下)右掌心向外翻转,向前往下落去如此重复三、四次后,将圈以丹田为中心逐渐收小为下一式的动作,作为准备云手式的动作,充分表现出腰脊合一的运动特点把腰练成球形车轴的作用。拳论说:“命意源头在腰隙”腰隙指的是两肾,古人认為肾是体内阳气的源头是先天之本,肾壮则精足、充气、身强

      7.合太极:太极分阴阳,神龙变无方生生原不已,奇正不寻常臸终复自始,一气运驰张有形归无迹,物我两相忘合太极的架式,先是运动横隔膜呼吸也称丹田滚翻,由外形的动作带动丹田作咗右旋转和前后滚翻,运动横膈膜使内脏获得按摩的作用运动由大逐渐收小,然后把真气合归丹田即由动到静,归至无极的境界守功10至20分钟。守功时要做到“有形归无迹物我两相忘”的虚无阶段,这是太极运气法的精华所在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获得祛病延年的功效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念是支配形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