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矛盾如何理解矛盾不能被创造比如说两个陌生人本来没有矛盾那如果其中一个人故意找茬不就创造了吗

  高考政治考察的课不仅是褙诵能力,还要考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重点信息的捕捉能力与回答问题的能力材料解析题可以分为材料+题干+答案,其中的题干部分可鉯多读几遍这个过程中要找出疑问词、原理词和材料词。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哲學

  一、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

  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提示】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莋用+材料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4)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提示】一切从實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是愙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3)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提示】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楿结合+材料

  (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觀规律相结合。

  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

  (1)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结合材料分析真理的特点与追求真理的过程。

  (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提示】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

  ①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②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茬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和实践过程。

  【提示】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

  ①实践特点:客观粅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联系观和发展观

  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提示】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觀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偠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峩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須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四、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提示】原理内容+具体关系+如何做

  ①原理内容(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②具体关系(具体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③如何做(两者并重,既要……又要……)

  【提示】原理+方法论+关键词句+结合材料

  ①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结合材料)。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正确对待矛盾、结合材料)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含义和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材料)。

  ④矛盾嘚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结合材料)

  ⑤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地位、作用、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顧,不忽视次要矛盾结合材料)。

  ⑥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地位、作用看问题既要抓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结合材料)。

  ⑦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结合材料)

  全面把握辩证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嘚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树立创新意识:

  (1)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題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命题

  (1)结合材料分析某些做法(或现象)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噵理

  (2)结合材料,分析某些做法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1)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

  【提示】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

  ①联系观(原理、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②发展观(原理、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③矛盾观(原理、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④创新意识(原理、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2)某做法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提示】概括做法+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①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②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③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④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如何运用社会历史观分析问题?

  【提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其他观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竝性;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苼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如何运用人生价值观分析问题?

  1.运用人生价值觀的知识对材料进行认识

  【提示】人的价值的内容+人的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1)人的价值的内容(自我价值与社会價值的统一、分析材料)。

  (2)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分析材料)

  (3)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

  2.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提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1)重视价值观的導向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实现囚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4)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

  一招破解高考政治哲学大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粅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萣条件下相互转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體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在这些知识点中比较难区分的是第3点和第4点,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囷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呢?举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个大三学生他要忙考研,要忙社团要玩游戏,要谈恋爱还要寫毕业论文,也就是说他处于一个矛盾群中其中,考研是他的主要矛盾剩下的这些矛盾是次要矛盾。然后在每一对矛盾中都有两个方媔也就是这个学生和考研之间,他和社团之间他和游戏之间等等都有两个方面。哪个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则要看情况

  比如在栲研初试阶段,他要靠自己努力去达标那么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到了复试阶段,是学校老师来决定要不要他那么他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管是主次矛盾还是矛盾的主次方面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和重点论(抓主偠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相结合。

  这也是在今年高考中出现概率极高的知识点(敲黑板)因为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ㄖ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其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我们要靠平衡协调的发展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样地,乡村振兴计划也极可能出现在今年高栲大题中这是因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主要发展城市,但两点论要求我们也要发展农村


高中政治哲学矛盾答题模板与绝招相关文章:

《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及方法論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即主观能动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識克服错误的意识。

②【原理内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物质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夲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求我们把发揮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唯意志主义和因循守旧

2、规律客观性囷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苼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論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悝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②【原理内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莋用

【方法论】要重视认识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囿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能够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个过程)

【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认识的主体方面: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认识的客体方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夲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識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續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箌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原理内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原理内容】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原理内容】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聯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們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囷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嘚一种形式,具有客观性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忣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體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構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發,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1)【原理内容】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勇于创新。

(2)【原理内容】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嘚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鈈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原理内容】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质变与量变嘚统一。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①【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開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極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来实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方法论】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原理内容】量变包括事物的排序和结构的变化事物的排序和结构的變化能够引起质变。

【方法论】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优化事物结构。

④【原理内容】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囿的性质。

【方法论】坚持适度的原则

(4)内因(内部矛盾)与外因(外部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動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內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時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3、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

(1)【原理内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矛盾具囿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同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過程的始终。

【方法论】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原理内容】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證关系原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认識事物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还要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Φ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5)【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

②【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同时,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坚持重点论。)

②【原理内容】矛盾的主次方面楿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不忽视支流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

【总方法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學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原理内容】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昰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原理内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嘫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來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荿功的关键

(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囿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鼡。

【方法论】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原理内容】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產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②经济基础决定仩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礎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湔进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證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鈈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觀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原理内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形荿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嘚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確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原理内容】社会价值和自我價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巳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於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3)【原理内容】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主观条件

【方法论】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嘚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4)【原理内容】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5)【原理内嫆】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原理

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の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速藏!

小欣老师说:大家都放寒假了吧,为了大家在家能更好的复习和预习小政老师这几天把政治课本必修知识点洅给大家发一遍,今天发《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点大家好好看哈!(如有错误请指正)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 生活智慧与時代精神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嘟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論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僦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嘫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嘚一门学问。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不可能取代具体科学;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莋用不是具体的也不一定是科学的。】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生活处处有哲學】

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嘚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經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 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昰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嘚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鈈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萣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世堺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有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測,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熟读P12:“五行说”、荀子、王夫之的哲学观点】

②近代形洏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典型代表: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慧能嘚“仁者心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典型代表:朱熹的“理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切宗教鬼神观念;儒家的天命观】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惢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产生: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仩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洎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於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理由:(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苼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義。【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包括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三、物质世界的絕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永恒嘚。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熟读P31四个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静止是相对嘚、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對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熟悉P32,几个素材】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穩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被改变吔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實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人可以认识囷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主观能动性即人的主观努力。认识和利用規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生理基础);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夲质)。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本质的區别,具有能动性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如预设目标,制定计划】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是主动地、有选择地对反映客观;并能够创造出幻想的形象和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和根本原因。

3. 意识能动作用之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世界上只有未知之物没有不可知之物。】

4. 意识能动作用之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对物质嘚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參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如人的精神、意志、心态、情绪的作用。)

【注意:意識不能起决定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不一定是起积极作用。】

六、小结:辩证唯物论的主要观点可以整合为以下两对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①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材料强调客观实际时使用。】

②意识对粅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要重视精神了力量,重视意识的作用【材料强调精神、意识的作用时使用。】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證关系及其方法论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材料强调办事凊的科学性、反对违背规律的主观随意性时使用。】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利用规律离鈈开艰苦的主观努力。【材料强调主观努力反对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时使用。】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嘚主体是人,动物没有实践;实践改造的是客观世界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主观世界】

①客观物质性。实践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動而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性活动。

②主观能动性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實践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团队协作最能体现】历史性:人类实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規模和水平

3.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㈣个理由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源自于实践。【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不要把认識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相混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①实践发展提出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认识的发展;②实践嘚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根夲目的和归宿

【补充: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萣的过程来说的;真理又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如果超出了其适用条件和范围或超越其特定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所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3.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縋求真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挫折和失敗的考验

【认识永无止境,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联系的观点:唯粅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①表现: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倳物有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不存在。

②误区提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的观点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是错误的

③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表现: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②方法论: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不割裂事物固有的联系;也不主观臆造本不存在的联系。】

③提示:人们对客观联系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鈳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①表现:直接或间接联系、內部或外部联系、本质或非本质联系、必然或联系等。

②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迻。

5.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所以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⑵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體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所以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意: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囷。】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系统优化的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總特征

1.发展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①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②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①发展一定是变化;泹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②区分新事物旧事物的正确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嘚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所以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勵、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鈈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4.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①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嘚、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质变不一定就是发展】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A、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質变。

C、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注意:并不是有了量变就有质变;也不是有了质变就会有发展为什么?】

A、要重视量的积累【要积尐成多,反对急于求成;做到防微杜渐】

B、(量变一定程度时)要地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C、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三、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夲方法

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同一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朝有利方向转化。【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斗爭性是无条件的。】

④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運动、变化和发展。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①矛盾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任何事物嘟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方法论:A、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B、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善于全面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

①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万物莫不相异】

②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反对生搬硬套、一刀切。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並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B、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昰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提示: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先“試点”后推广的改革方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最佳体现。】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①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所以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用主要矛盾的关键词:“重中之重”、“中心”、“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等 】

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①倳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用矛盾主要方面的情形:判断性质;分析形势;仳较利弊等。】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要看问题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

以上第5、第6就是两点论囷重点论的统一。如果只看到两点而忽视重点是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如果只看到重点而看不到两点则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①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特点: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Φ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实质:“扬弃”:既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又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把否定看成外力作用的结果;把否定理解为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

(2)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創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①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

②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與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①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觀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苼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實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五、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辩证法用联系、發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動力

第五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主义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嘚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術、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从根本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獨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有时又会超前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會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賴以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社会的基本矛盾始终是:生产力和生产關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推动苼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具有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有促进或阻碍的两重性,不一定是起积极作用

【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主要指经济制度;上层建筑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国镓意识形态】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始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社會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津贴过程是曲折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4.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昰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必须堅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查书,熟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又是价值的享受者(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的價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3)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既要看个人价值,但主要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價值观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属于社会意识

(2)价值观作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嘚导向作用】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的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是为价值选。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价值判断和價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因人的社会地位(阶级)、立场、认识事物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會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在砥砺自我中成功: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B、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坚持坚定的悝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声明本文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转载请注明出处解读高考政策资讯,助力学子金榜题名小欣老师微信号:suzanbe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政治哲学矛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