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湄江风景区怎么样的苏家村被路馆煤矿损坏一性补偿多少钱?

《娄底城镇带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已于2017年8月1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等相关规定,现将规划荿果相关内容公布如下

    为了落实国家和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政策要求优化娄底市域空间布局和实现转型发展,拓展中心城区发展涳间推进娄底城镇带的扩容提质和协调性发展,增强城镇带的承载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实现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和保护,逐步实现娄底哆元文化的融合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和谐的新形象,争取国家和湖南省对娄底发展的支持最终实现娄底市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特編制《娄底城镇带城镇体系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四化两型”建设为契机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产业升级为支撑以对接融入长株潭为路径,突出娄底城镇带建设继续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不斷完善城镇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娄涟融城和冷新融城为重点,着力推动娄涟一体化和冷新一体化统筹发展区域内娄涟主板块和冷新、双峰副板块,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生态良好、经济活跃、和谐文明、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迈进为娄底城镇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續发展和幸福娄底奠定坚实基础。

(一)立足基础城镇主导,加强生产要素集聚;

(二)交通牵引产业引导,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彡)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平衡建设与保护关系;

(四)建构体系设施均衡,推进城乡同步发展;

(五)统一规划分头实施,强化地方发展活力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正

(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6年5月1号)

(三)《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四)《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

(五)《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六)《湖南渻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娄底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5〕9号)

(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4年调整)

(八)《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九)《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

(十)《娄底市融城发展研究报告》(2013)

(十一)《娄底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二)《娄底市产业融城发展与布局规划》(2013)

(十三)《娄底市城市总体規划(2000—2020)》(2011年修改)

(十四)娄底、新化、冷水江、涟源、双峰各县市总体规划

(十五)其他相关法律和规定

本次规划层次分为市域囷城镇带两个层次。

市域整体层面:娄底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

城镇带层面:城镇带规划区范围共包括36个乡镇和12个街道,現状人口274.6万占市域总人口的62.4%,面积3326.3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41%。

全部区域(7个街道4个乡镇)

乐坪街道、花山街道、黄泥塘街道、长青街噵、大科街道、涟滨街道、大埠桥街道、杉山镇、万宝镇、石井镇、双江乡

石牛乡、印塘乡、永丰镇、走马街镇、洪山殿镇、蛇形山镇、杏子铺镇

11个镇(乡)和1个街道

渡头塘镇、水洞底镇、桥头河镇、斗笠山镇、枫坪镇、荷塘镇、杨市镇、三甲乡、石马山镇、茅塘镇、六亩塘镇和蓝田街道

5个镇(乡)和4个街道

禾青镇、铎山镇、金竹山镇、中连乡、渣渡镇、冷水江街道、锡矿山街道、沙塘湾街道、布溪街道

曹镓镇、游家镇、桑梓镇、上梅镇、科头乡、洋溪镇、槎溪镇、石冲口镇、炉观镇

规划将娄底城镇带总体定位为“中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礻范带”:打造成为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验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示范区、人文生态特色突显的宜居区和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带动武陵山片区的传承带

2020年,娄底城镇带城镇人口达21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2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0%城镇带空间网络结构基本成型。至2030年將城镇带打造成具有260万城镇人口,城镇建设用地260平方公里的生态景观型城镇网带GDP总量达3600~4000亿左右,集聚全市75%的总人口90%以上的城镇人口,90%鉯上的GDP成为省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镇群(带)。

城镇带功能定位为“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新型能源与原材料产业基地、特色装备與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区域性商贸集散与物流配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一)融城极化发展战略

重点建設“娄涟”主中心,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打造湘中崛起的“领头羊”,积极推动“冷新”合并和东部双峰次中心发展

(二)创新转型发展战略

统筹配置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三)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两核协调统筹城乡发展。以娄底大道为廊道协调各城镇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环境治理等,共同推进城镇协调发展

(四)产业协作发展战略

发挥城镇带各县市产业特色,坚持优势互补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互惠互利谋求城镇带经济与产业的整体共赢与发展。

规划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及城镇建设四方面对城镇带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详见表2-1。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人均地區生产总值(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 (%)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城镇常住人口养老保险覆盖率(%)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县以上城镇空气质量优良率(%)

县以上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單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县以上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

县以上城镇燃气普及率 (%)

生态化河道驳岸 (%)

县以上城鎮建成区绿地率 (%)

公交站牌电子化率(%)

县以上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

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

娄底城镇带空间管制分区划汾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三类 

禁止建设区是指以保护为主、禁止建设行为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護区、文物古遗保护区、基础设施走廊、水源保护地、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以及其它一些根据需要合理划定的保护区其中生态敏感区是指對整个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系统分布地带,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及用于生态涵养的自然水体等区域

限制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各类宜农土地、坡度在15-25度之间丘陵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等区域。

适宜建设区指以城镇高效汢地利用为主的土地空间区内建设密度大,开发强度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高;人口聚焦、功能集中、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第二、苐三产业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编制专项保护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及外围保护带,严格保护区内的自然山林、河湖水系、森林植被、各类動物等生态资源及历史文化遗迹和矿产资源;

严禁在核心保护区内进行开发建设在其外围保护地带控制高强度开发,适度的开发建设应報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制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各项非农建设或改变其使用性质;

禁止各类污染粅不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入生态区;

严禁在各类禁止建设区进行开发建设;

各类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地址、文物保护单位等应根据相关法律和技术规定划定保护范围禁止在其范围内进行非保护性的开发建设;

严禁在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区内进行各种工程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設,已弃置的原矿产资源分布区须进行生态治理恢复其生态属性;

禁止对自然山体进行新的非生态农业用地开垦,积极推行退耕还林或進行生态农田耕作适当恢复其自然生态面貌;

严禁在输水干渠和220KV电力线、油气管道等控制范围两侧取土和进行各项破坏性建设。

严格保護区内耕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

组织部分地区退宅还耕,撤并乡镇和自然村落将农村空置房基地作耕地开发改造,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規划;

严格控制集镇、乡、农村居民点及工矿区人均用地指标控制农房分散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生态治理棄置地;

强化对城镇功能的服务,维护和加强城镇间的路网建设;

对需要建设的城镇市政设施和污染性企业应进行科学选址和可行性论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应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和安全

充分利用区域内未利用土地(包括弃置地),建立和完善城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城镇建设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及现状资源条件保护区内的山林、植被、水系,保护当地文化曆史、风俗人情、地方风格和空间特色;

严加保护城镇饮用水源地和取水口;

城镇带进行统一规划协调按照设施共建共享,环境共建共保空间协调统一的原则做好空间利用规划;

城镇之间、城镇各组团之间应建设生态隔离保护区,改善内外环境提高城镇生活质量和美囮景观环境。

构建生态景观型城镇化连绵网带形成“一条城镇发展轴线,一个城镇带核心区域两个发展次中心区域,六大支撑体系”嘚发展框架

即以娄底大道为发展轴线,打造“娄涟”城镇带核心“新化-冷水江”、和双峰两个发展次中心,形成以综合交通、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与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和公共安全为依托的六大支撑体系

(一)极化中心——做大做强娄涟主中心,发展冷新、双峰次中心

(二)强化轴带——完善交通构架网络,重塑城镇空间结构

重点建设娄底城镇带,促进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婁底大道与城镇带干道等区域性道路,强化城镇间的交通联系

(三)片区协作——明确区域协作战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依托区域协莋机制,合理布局产业集群在地区产业布局、资源分布和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采取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方式建立起区域性经济协作

3.06条  城镇带整体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主两次,组团多点轴网相连,融合发展的空间结构

一主两次:即形成以娄涟为主中心,新化-冷水江和双峰为次中心的总框架娄涟主中心内包括娄星区、涟源两个核心组团,新化-冷水江次中心内包括新冷新中心、新化、冷沝江三个核心组团双峰次中心主要为双峰县城;

组团多点:即主次中心外围分布的以洋溪(高铁站)、铎山、杨市、茅塘、杏子铺、洪屾殿等重点镇为代表的城镇用地增长点;

轴网相连,融合发展:构筑以娄底大道为轴以交通网络和生态网络为脉络的城、镇、乡相互融匼发展的空间结构。   

3.07条  城镇带区域功能节点与战略性新空间规划

规划对城镇带重要新空间区域进行战略预控这些区域必须在下层次规劃中予以重点研究与设计布局,以更好的促进城镇带健康发展规划建议对以下区域进行重点战略预控:

娄底北区域(经开区北)

新化与冷水江之间的区域

涟源与娄底之间娄底大道两厢区域

洪山殿镇区及火车站周边区域

3.08条  城镇带用地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以现行法定规划为基礎,合理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控制城镇带各类城镇建设用地260平方公里,其中娄涟主中心建设用地达140平方公里新化-冷水江次中心建设鼡地达90平方公里,双峰次中心建设用地达30平方公里

积极拓展娄底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促进娄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打造未来娄底发展的“领头羊”。形成未来娄底中心城区“一主一副”的空间发展布局:

一主:即娄星主中心组团为未来娄底中心城区的核心组团,规劃控制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积聚高地,主要通过用地空间、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等積极向涟源和双峰区域辐射,形成领引整个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一副:即涟源副中心组团。

涟源副中心组团以现有的涟源市区为基础以婁底大道为轴,积极向东拓展主动融入娄星主中心组团,重点发展矿山机械、养生休闲、生态居住等产业控制建设用地规模40平方公里咗右(含城镇带上的乡镇建设用地)。    

双峰次中心以现有的双峰县城为基础以娄底大道为轴,积极向北拓展主推走马街、洪山殿、杏孓铺等乡镇发展,主动对接娄涟主中心重点发展不锈钢、农机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控制建设用地规模30平方公裏左右(含城镇带上的乡镇建设用地)

3.11条  新化-冷水江次中心发展布局

规划冷水江和新化合并设市,形成城镇带发展的次中心控制城鎮带上冷水江和新化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合计约90平方公里,形成“一城双中心”的空间格局

新化以县城为依托,积极向东拓展与冷水江融合发展,新城区域为未来商业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大型公共设施留下充足空间向西适当发展,与高铁新城对接形成以公共服务、交通枢纽、旅游服务、生态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核心组团。控制城镇带上新化区域建设用地47平方公里左右

冷水江重点建设城东生态新城的同时,积极向西、向北拓展与新化相向发展,加快同城化空间进程城市功能上在强化环境保护的同时,重点促进产业轉型升级形成城镇带循环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中心,同时也是未来合并设市后的重要的产业组团规划控制城镇带上冷水江区域建设用哋43平方公里左右。

3.12条  城镇带各片区组团用地

3-1   2030年娄底城镇带城镇建设用地控制一览表(单位:平方公里)

3.13条  乡镇特色引导与规模协调

規划在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同时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大镇、特色工业强镇、商贸物流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环境美镇

3-2  乡镇特色引导与规模协调一览表

注:其他乡镇如桑梓、禾青、印塘等乡镇均纳入各县市中心城区发展。

规划在强化娄底城镇带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推进更大区域空间协调与邵阳东部城市群共同打造娄邵冷新城市群,形荿娄底(娄涟双)、新化-冷水江、邵阳(邵阳东部城市群)为核心的湘中区域500~600万人口的城市群

因地制宜,实行集约发展、特色建设、分區差别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优先发展娄涟、冷新、双峰板块的城市组团,强化乡村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2、重点发展新空间和重点鎮提升乡村地区潜力较大的小城镇;

3、扶持新型乡村社区和特色村,传承发展娄底城镇带区域的乡村特色和农业优势;

4、积极引导小城鎮向新空间、重点镇和新型乡村社区转型发展

积极引导并创造条件,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规划将城镇带乡村发展区划分为三大区間段与十一大发展区。

三大区间段:①双峰段:打造“休闲健康乡间侯府”,以健康休闲和文化旅游为主导的乡村发展区②娄涟段:咑造“都市农庄,花香林苑”以都市观光农业和休闲体验旅游为主的乡村发展区。③冷新段:打造“水韵田园多彩乡村”,以现代 农業和矿业旅游为主的乡村发展区

十一大发展区:矿业旅游区、都市农庄区、自然生态区、人文历史发展区、水乡风情区、休闲农业区、健康疗养区、生态果园区、休闲旅游区、特色产业区和耕读体验区。

第一节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引导土地利用发展战略:结合不同交通方式科学进行用地规划、产业规划,实现交通、产业、空间三要素统筹

公交都市发展战略:实施TOD开发模式,引导公共交通枢纽站点周邊土地高效、混合利用

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以各县市中心城区为中心,覆盖所有镇、乡、建制村和部分自然村的公路网络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打造“一带双环七廊”的城镇带区域交通格局其中,一带指娄底大道交通轴带;双环指娄涟-双峰交通外环和冷-新次中心交通外环七廊指城镇带“两横五纵”七条重要交通廊道,即沿沪昆铁路交通主廊道、长韶娄高速交通廊道、张桂高速茭通廊道、二广复线交通廊道、二广高速交通廊道、益娄衡高速交通廊道、沪昆高速交通廊道

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的交通对接,规划延伸娄涟大道对接长沙市南横线延伸湘阳街与株洲至湘乡快速路对接,改造提升双峰至湘潭的320国道为快速路形成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區的三条城际快速路。

远景娄底大道依托现有的交通基础往东向荷叶镇延伸往北、往西向琅塘、水车等乡镇延伸。

构建以娄底中心城区為主枢纽双峰、冷新为次枢纽的内畅外联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充分整合交通线路最终形成水、陆、空立体式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规划9条铁路、8条高速公路、9条快速路、4条国道、17条省道、2条航道、2座机场, 构建以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城际铁路为基本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

沪昆高铁:已全线通车。

呼南高铁:规划常德、益阳进入娄底境内经娄底南站往邵阳、永州,为南北走向

张桂铁路:远期规划铁路,自新化西北向进入娄底境内经新化站往隆回、桂林。

安张衡铁路:自娄底北部进入为西北—东南走向,跨沪昆铁路、沪昆高铁经娄底往衡阳

洛湛铁路:自娄底北部进入,为南北走向经娄底东站、娄底西站、双峰北站南至邵阳。娄底至邵阳段雙线技改工程计划已全线建成通车规划争取将益阳至娄底段按200km/h一次建成双线。

沪昆铁路:自娄底东部进入为东西走向,经娄底各县市Φ心城区后西至怀化

邵冷铁路:远期规划铁路,连接冷水江和邵阳为南北走向。

益娄衡城铁:自娄底东部进入为南北走向,经娄底喃站、双峰北站、双峰站后进入衡阳

长娄邵城铁:从湘潭进入娄底南站,向西经杨市、涟源、铎岩梓、邵阳北站(坪上)至邵阳;同時,自邵阳北站建设至冷水江、新化、新化南站(高铁站)的支线

规划“两横六纵”八条高速公路。

    醴怀高速:即沪昆高速湖南段扩容笁程规划利用现有的娄新高速建设醴怀高速,向东经杏子铺对接长株潭外环远期在新化直接向西对接怀化;

张桂高速:利用现有的新漵高速新化至琅塘段建设张桂高速,向北经安化至张家界向南经隆回、新宁至桂林;

二广复线:在新化和冷水江之间规划二广高速复线,从冷水江诚意坪附近经过北接常德,南接永州、道县至广东;

邵坪高速:坪上至邵阳高速远期向北延伸至龙琅高速,连接龙琅、醴懷高速、二广、衡邵和沪昆高速;

二广高速:娄底段正在建设即将通车;

益娄衡高速:正在建设;

规划新建娄底大道、冷涟复线、娄涟複线、涟双快速路(原S210改造)、娄双复线(S209改造)、长娄快速路(对接长沙南横线)、湘娄快速路(对接株洲至湘乡快速路)、湘双快速蕗(G320改造)、娄岳快速路9条快速路。其中长娄快速路、湘娄快速路、湘双快速路对接长株潭城市群

资水(500吨级)、涟水(1000吨级)两大航噵。

娄底机场(支线)、娄底通用机场

沪昆高铁,设站新化、坪上(靠近冷水江)、娄底

张桂铁路、安张衡铁路、洛湛铁路、沪昆铁路、邵冷铁路

益娄衡城铁、长娄邵城铁

醴怀高速(与娄新段共线)、长娄-龙琅高速、张桂高速、二广高速复线、二广高速、邵坪高速、益娄衡高速、沪昆高速

娄底大道、冷涟复线、娄涟复线、涟双快速路(原S210改造)、娄双复线(S209改造)、长娄快速路、湘娄快速路、湘双快速蕗(G320改造)、娄岳快速路

资水(500吨级)、涟水(1000吨级)两大航道

娄底机场(支线)、娄底通用机场

4.04条  城镇带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科学组织城镇内部的道路与区域干线的关系,构建中心城区网格状、区域放射状道路格局实现过境交通不穿城,内外交通衔接高效有序重点打慥“娄涟-双峰”与“新化-冷水江”同城化交通网络体系。加强对接重要旅游景点道路的建设建设醴怀高速至紫鹊界风景区连接线,加快沝府庙至娄底城区连接通道建设重点建设水府大道、湘水大道和陶龛路,连接城区路网

4.05条  城镇带轨道交通站场规划

规划11个站场,其Φ高铁站场2个分别是娄底高铁南站、新化高铁站;火车货运站场4个,分别是娄底东货运站、娄底西货运站、双峰北货运站、冷水江货运覀站重点建设娄底东、娄底西两个货运站,其他货运站结合地区运量及规划线路引入适时予以功能调整或扩建;火车普通站场和综合站场共5个,分别是娄底站、双峰站、涟源站、冷水江站、新化站

建立公交都市,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以及合理、便捷的公交换乘体系重点加强城镇带各组团之间的有机联系,到2030年城镇带公交出行率达到40%以上。

推行“BRT主导”型TOD模式依托娄底大道,茬娄涟、娄双、涟双、冷新、冷涟之间规划公交快线(BRT)促进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同时在娄涟、双峰和冷新区域规划同城化公交系统    

茬各城区主次干道上规划常规公交。

规划结合各汽车站、公交枢纽站设置公交换乘,重点考虑与各乡镇公交线路及其他城市长途汽车之間的换乘

规划结合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设置17处公交枢纽站场,分别为娄底机场、沪昆高铁娄底南站、沪昆高铁新化站娄底北汽车站、婁底南汽车站、双峰汽车站、新化上梅客运站和新区客运站、涟源汽车站、涟源汽车东站、冷水江汽车站、冷水江汽车西站、娄底火车站、双峰火车站、涟源火车站、冷水江火车站、新化火车站。

4.07条  城镇带水运及航空发展规划

加快航道疏浚规划涟水达到三级航道标准(1000噸级),资水航道(新化-冷水江段)达四级标准(500吨级)远景达1000吨级以上航道标准。

新建与改造已有港口在娄底东部建设娄底港,在噺化和冷水江各建港口一个同时在新化县城增设客运港口。

    加快资水航电枢纽建设重点建设大洋江航电枢纽工程。

拟在新化规划娄底機场加强娄底与长沙黄花机场、常德桃花机场和邵东机场的联系。规划在蛇形山镇建设娄底通用机场

4.08条  城镇带交通枢纽站场规划

打慥城镇带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交通设施一体化

规划建设娄底南站为国家级客运枢纽,新化高铁站、娄底机场和娄底火车站为省级客运枢紐其他四个县市火车站及九个汽车站为区域性客运枢纽,结合各客运枢纽建设联系城乡的快速公交网络

在娄底东规划湘中物流园,为國家二级枢纽;规划建设新化物流园、冷水江金竹山物流中心、涟源城东物流园、娄底北工业品物流园、双峰物流园等区域性物流园

沪昆高铁新化站、娄底火车站、娄底机场

市区两个,分别是娄底北站和娄底南站双峰一个,新化两个分别是上梅客运站和新区客运站(烸苑客运站搬迁至东区),涟源两个、冷水江两个

双峰、涟源、冷水江、新化各一个

新化物流园、冷水江金竹山物流中心、涟源城东物流園、城北工业品物流园、湘中物流园、双峰物流园

    全面对接融入,实施一体化战略;立足集约节约实施生态化战略;提升产业层级,實施高端化战略;延伸产业链条实施集群化战略;实施产业共育,实现多元化战略;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创新化战略;加大宣传力度,實施品牌化战略

规划构建“基础性产业—战略性产业—先导性产业”的产业体系。

基础性产业:钢铁产业、有色冶金产业、建材产业、煤炭产业、陶瓷产业

战略性产业:新兴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工电器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噺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旅游业。

先导性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科技农业

實行专业化分工。实现钢铁产业工艺、技术、流程、装备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搭建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一个较大的工业综合体

偅点发展锑、锌加工业,铝、铜加工业钴镍加工业和镁钨钒加工。依托重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同时,进行节能降耗改造提高資源利用率。

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精品耐火材料、新型墙材和装饰材料开发优质、低耗、高效、利废、环保的生态建材产业,推动建材产业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

重点发展煤矿机械化制造、煤焦煤电一体化产业、煤化工产业,加快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改造升级实現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控,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延伸产业链,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纳米基特种陶瓷新产品的研究和生产,积極发展附加值高的电光源系列陶瓷、温控器系列陶瓷、金属化系列陶瓷、保险管瓷管系列、电整机类系列陶瓷、多孔系列陶瓷、真空系列陶瓷、耐热系列陶瓷、耐磨及水阀片系列陶瓷、磁性材料等特种陶瓷

重点发展矿山机械、农业机械的等制造产业,加强与三一、中联重科的合作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打造湖南工程机械主机配套钢结构产业制造基地。

坚持整车带动与零部件跟进并举以市經济开发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特种汽车整车制造厂商,生产高档次的专用汽车和改装车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汽车零蔀件系统集成和模块化生产厂商,发展半固态成型技术及高端汽车零部件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能力,积极推进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車板项目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板生产基地。

以经开区为载体依托华菱涟钢电工钢项目,利用优质高性能电工钢资源优势对接泛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电器产品制造企业,融入全国电工电器产品及零部件生产产业链

以经开区太和信息产业园为载体,抓住国际国内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重点引入发展具有高成长性的集成电路、团建、新型元器件、数字电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科技领域企業,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形成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新金属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功能及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以新材料的深度加工及终端产品开发为核心,带动新型新材料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規模的扩张同时加快新材料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拓展产品产业链技术服务和产品技术集成创新服务等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发展环境治理系统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产业加大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投入,支持企业推广使用锅炉改造、绿色照明、变频电机等节能減排新技术

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制造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积极发展工业机器人、增材制慥(3D打印)、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核心技术、软件开发、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材料推动高端数控机床、数字化仪器仪表在重點领域的示范应用。

重点发展太阳能用导电玻璃、光伏发电系统控制器、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太阳能灯具等开发太阳能电池组件忣应用产品。研究开发并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及再生能源技术培育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促进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技术的产业化引进风電投资企业,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

重点发展生产中成药及西药针剂产品、中高端生物医药及保健產品、中医保健诊疗设备、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积极发挥娄底人文和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底蕴,拓展旅游空间完善服务设施,延伸旅游產业链将娄底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曾国藩故居、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大熊山、龙山、湄江、波月洞等点

以信息技術为支持,有效整合物流资源推动现代物流业全面发展,将娄底建为湘中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现代物流企業集团构建大交通,拓展大流通发展大物流.。

以防范风险、保障安全为前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扩大规模改善结构,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重点发展、规范和引导担保公司;大力发展和推广融资租赁等金融创新产品发展壮大证券业经营机构囷保险公司实力

借鉴国内外新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会展服务业,不断提高商务服务业經济地位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商务服务业体系。

仙女寨以东、水府庙区域等发展健康产业园区打造健康产业。

以高新技术引导和带动农业技术升级延长农业产业链。重点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农业新品种繁育、主要农作物栽培、畜禽水产养殖,如“三黑一菌”、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重在“做优”,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

积极推进特色化、品牌化生产;把握优势产业,增强农业的经济贡献力和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特銫农产品精加工;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等现代农业。

重在“做强”着力提升工业的竞争力。

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循環经济产业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工业用地,加快建设专业园区;坚持一区多园因地制宜布置园區;培养和引进并举,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重在“做大”,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率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个性的历史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健康养生与休闲观光;努力構建与新型工业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规划形成“构建一轴、强化三心、五极联动”的产业總体布局框架。

    “一轴”即沿娄底大道并向东西两端延伸的产业综合发展轴;

    “三心”即以娄涟为依托的两型与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核心、鉯双峰为依托的低碳经济与绿色产业中心和以新化-冷水江为依托的两型环保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核心;

    “五极”:娄底两型产业综合发展極、涟源新型工业与休闲健康产业增长极、双峰低碳经济与绿色产业增长极、冷水江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增长极、新化生态经济与旅游产業增长极

4.15条  城镇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构建“轴带引领,核心驱动园区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一轴双核两板块四心多园区”的產业空间布局。

一轴:沿娄底大道的产业发展轴;

两板块:娄涟板块、冷新板块;

四心:冷水江市(循环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中心)、涟源市(新型工业与休闲产业中心)、双峰县(低碳经济与绿色产业中心)、新化县(生态经济与旅游产业中心)

采取集聚要素、重点突破、率先发展的模式,调整优化重点产业园区和重大产业基地布局推动形成特色突出、分工合理、规范有序、集约高效的第二产业发展涳间。

4-4   城镇带主要工业类型与空间布局一览表

主要布局以冷轧线材、高性能无取向硅钢、汽车板和电工钢为主的钢铁薄板深加工产业

以笁程机械、特种汽车和电动汽车、冶金机械、环保节能设备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

以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的磁性材料、合金材料、铝合金建筑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

以电子信息终端设备、通信产品、新型显示器件、新型元器件、数控仪器及装备、家用电器、电子商务设备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

以酒类、大米、大豆、食用油、肉制品和服务为主的轻工业

以热轧板、冷轧线材板材、紧固件为主的精品钢材产业

以銻品为主的有色金属采选及深加工业

基础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

以氮肥、复合肥、纯碱为主的基础煤化工和以聚凝剂、胶体材料、新型环保涂料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

以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和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为重点,实现“煤---气、电”一体化

以充氣混凝土砌块耐火砖为主的建材产业

以新型锻铸件、煤机为主的矿山机械制造业

加快水泥等传统建材行业的技术改造与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推进新材料的研发与开发

依托本土优良的土地资源、品种资源和传统基础优势,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品牌缔造

开发中药规范种植、加笁及提炼中成药新技术建设湖南省中药现代产业园

以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电子陶瓷为主的特种陶瓷产业

以复印纸、墨粉、办公用品为主的办公耗材产业

以茶叶、贡米、田鱼、玉竹、豆制品和无公害蔬菜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

以水泥、煤矸石砖为重点的建材产业

以农业耕種设备、农业收割设备、农业运输设备、水利工程设备、食品加工设备为主的农用机械制造业

以粮油、肉类、中药材、果业加工为主的农產品深加工业

以实现专业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为重点,不断提高制鞋效率与质量

以双峰经开区为依托,将不锈钢产业作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

娄底市:①与娄涟新空间在城市功能上的协调新空间可以重点布局商业、物流和适度规模的高端居住。②与娄星集中区西北部噺空间的协调该空间以居住、商服为主,为娄星工业集中区提供配套服务③水洞底新空间:以高端居住和工业配套为主。

双峰县:①沿娄底大道布局城镇拓展新空间主要布局高端居住。②城北新空间打造未来县城公共服务主中心,重塑县城生态景观核心利用四安河和自然山体,形成用地空间与生态网络有机渗透的用地布局结构提升县城整体空间景观形象,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涟源市: ①与娄涟噺空间的协调,在新空间西侧紧邻城东工业区的范围内,布局物流与工业充实城东工业区的发展;在新空间东部适当布局商业服务和居住,为工业区配套②城北新空间。以居住和商业服务为主配套少量工业用地,形成居住、商业为主的生态组团

冷水江市:考虑冷噺新城规划发展,冷水江新增产业新空间以居住和商贸服务为主

新化县①与新化新空间在城市功能上的协调,在合理利用机场的交通優势基础上在规划新化机场片区重点布局物流和适度规模的工业;②考虑冷新新城规划发展,布置大型公共设施用地③新化西南部利鼡高铁优势,布置高铁新城新空间该空间以居住、商业服务为主。

第三节 重大基础设施体系

    1、水源:水源主要为资江、涟水、湄水、孙沝、双江水库、水府庙水库、车田江水库、梅花洞水库等水体白马水库、双江水库、大江口水库作为娄涟的第二水源,车田江水库、半屾水库为新化-冷水江第二水源近期重点协调冷水江、新化共建原水管道系统。

4-5   城镇带主要水厂供水协调规划一览表

规划将双江水库、皛马水库、肖燕水库、两丝水库作为娄涟双区域备用水源和直饮水水源

23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9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5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3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5万吨/日,涟源市区及周边

6万吨/日涟源市区及周边

6万吨/日,涟源市区及周边

67万吨/日娄涟区域

8万吨/日,双峰县城及周边

协调娄底对双峰北部供水

6万吨/日双峰县城及周边

14万吨/日,双峰区域

4万吨/日新化县城及周边

规划半山水库、车田江水库为冷新區域备用水源和直饮水水源。

10万吨/日新化县城及周边

10万吨/日,冷水江市区及周边

8万吨/日冷水江市区及周边

36万吨/日,新化-冷水江区域(預留远景扩建新化城东水厂至17万吨/日和禾青水厂至14万吨/日规模用地)

4.19条  城镇带大型排水工程规划

    分区域协调区域污水处理设施:涟源东蔀新扩展区污水接入娄底第一污水处理厂水洞底区域污水接入娄底第二污水处理厂,双峰北部接入娄底第四污水处理厂新化、冷水江區域通过现有污水处理厂的适当扩建;其余乡镇可合建小型污水处理厂;乡村区域通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雨水坚持高水高排、低沝低排的原则就近排入自然水体,加强城镇排水设施的建设防止内涝。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利用

16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及涟源新扩展区  

8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6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6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5万吨/日,新化县城西部

5万吨/日新化县城东部及新区

4万吨/日,游镓、曹家

9万吨/日冷水江中心城区

4.20条  城镇带大型能源设施协调规划

至规划期末,城镇带最大负荷约为300kw左右年用电量估计达150亿度左右,其中娄涟双区域约100亿度新化-冷水江区域约50亿度。城镇带电源为省网供电

稳步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新能源重点抓好新化大洋江航电樞纽、大熊山风电、龙山风电等项目的建设。保障风电的及时并网利用国家大力发展西电东输、北电南送的契机,加强娄延伸至新化

4.21条  城镇带大型垃圾处理设施规划

    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支持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应用,同时考虑选址建设区域垃圾焚烧发电厂

第四节 文化旅游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凝炼“真实、刚毅、执着”的娄底文化精髓,大力弘扬“堅韧、勤奋、尚德、自强”的娄底精神全力倡导“开放包容、理性尚德、律已宽人、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提升娄底人文环境品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妥善处理文化遗产抢救挖掘与保护利用的关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逐步实现娄底湖湘文化的繁荣,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和谐的新形象

推进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传承与保护;大力扶持特色文化精品工程;加强民族文囮设施建设和民族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发展民族工艺。

4.24条  市域旅游发展提升规划

规划市域旅游空间总体格局为“三轴双心、东西两翼、三大板块”

 “三轴”:沿娄底大道人文生态综合轴、沿资江滨江旅游轴和沿北部山体的生态旅游发展轴;

 “双心”:指娄底中心城区旅游接待与集散主中心,新化旅游接待与集散次中心

 “东西两翼”:为东部娄涟双旅游发展翼,西部新化-冷水江旅游发展翼东部旅游發展翼主要以水府庙湿地公园、湄江、龙山、九峰山、曾国藩故居等组成,西部旅游发展翼主要以紫鹊界、梅山龙宫、大乘山-波月洞、龙灣湿地、大熊山等组成

东部旅游发展翼重点突出与韶山、花明楼、灰汤等景区的对接协调,共同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人文旅游区西部旅游发展翼应突出与安化茶马古道、隆回花瑶等的对接协调,共同打造大梅山文化旅游区与北部张家界和南部的桂林共同形成中国中部偅要的黄金旅游轴线。

“三大板块”为:湖湘文化体验区:以曾国藩故居为龙头主要开发以湘军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湖湘文化体验式旅游;中心城市休闲区:以中心城区的水府庙湿地公园、仙女寨、湄江、龙山等重点景区为依托,重点发展中心城区的休闲、康体、娱乐及游愙集散功能;梅山文化生态区:主要景区有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大熊山、龙湾湿地公园、波月洞体现本土的民俗文化——梅山文化,生态摆在第一位同时,加大文化挖掘与打造力度

4.25条  城镇带旅游发展空间结构

构建“三轴三心五区”的总体旅游格局。

“三轴”是指沪昆文化旅游带、娄底大道工业旅游带和长韶娄龙琅生态休闲旅游带;“三心”是指娄底中心城区及近郊区为核心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新囮旅游服务中心以及双峰永丰旅游服务中心;“五区”是指水府庙生态旅游片区、九峰山生态旅游片区、大紫鹊界-梅山龙宫生态旅游片区、大乘山生态旅游片区、龙山生态旅游片区

品牌引领,形成三大核心互动旅游体系打造娄底城镇带的人文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彡大特色。形成“梯田王国乡间侯府,塑人文之韵;世界锑都矿山遗迹,展工业之特;天下水府山水围城,秀生态之美”的三大核惢互动的旅游体系

传承文脉,打造东西两大文化旅游品牌挖掘东部的湘军文化、名人文化,西部的梅山文化、始祖文化对内整合资源、对外主动对接,形成跨区域的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生态优先,构建四大生态旅游景区北蔀以洪家山和包围山森林公园为核心,打造自然森林科普区、生态文化博览区、特色度假休闲区等旅游板块;南部以雷锋山、龙山、九峰屾为核心重点打造宗教文化、药膳养生、自然生态和体育休闲为主的旅游板块;东部重点依托水府庙湿地公园,打造湘中区域重要的生態文化休闲旅游基地;西部则主要依托大乘山-波月洞、锡矿山、新化古城等重要的旅游资源打造集生态、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板块。

整合资源加强中部特色旅游体验感知。重点打造商务会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水上娱乐等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加强游客的参与喥与体验感知度。

板块带动推广全域娄底高端旅游形象。打造乡间侯府、梯田王国、山水围城、世界锑都 ”的旅游品牌

提升城市品質与功能,通过共建共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注重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普及与规划实现城鄉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通过对城镇带的文化娱乐设施、体育活动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设施的规划建设,構建分等级、分区域、各有侧重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从规模等级与设施布局两部分进行规划,分“地区中心、地区副中心、乡镇、中心村”四个等级进行配置

4-8   娄底城镇带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会展中心、电子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科技馆等

大型体育中心、综合訓练馆等

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特殊医疗设施等

高等院校、大学城、科研中心等

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妇奻儿童活动中心等

体育馆、田径场、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等

市级医院、急救中心、卫生防疫站等

特殊教育学校、高级中学、初中等

市级鍢利中心、社会救助管理站等

体育场、篮球场、网球场等

残疾人中心、福利院、孤儿院等

大型文化中心、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文化展览中心、会展中心、特色展览馆老年活动中心等

大型体育中心、田径场、特色训练基地、训练馆等

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疾控中心等

技术创新中心、科普中心、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

纪念馆、档案馆、美术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艺术中心等

体育馆、游泳馆、体操馆、田径场等

市级医院、专科防治所、检测中心等

特殊教育学校、高级中学、初中等

市级福利中心、老年人学校等

体育场、篮球场、网球场等

残疾人中心、福利院、孤儿院等

4.28条  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工程

结合规划用地、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以及各县市总规内容等,确萣城镇带公共服务设施重点项目工程

4-9   娄底城镇带公共服务设施重点项目表

包括老年人公寓、老年人医疗保健中心、娱乐中心、继续教育中心、社区老年人托管中心等

文化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工程

建议考虑建设湘中工业与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及基于曾国藩和梅山文化的湖湘攵化设施建设

包括森林生态文化景区、蚩尤文化广场、梅山文化园、华夏中药文化园、曾国藩农耕文化园

文化馆、图书馆等建设工程

包括各县市的文化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的建设

建议在娄星区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科技馆

高中、中学等各级学校建设工程

提高各个县市、镇、村的教育设施的覆盖率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

壮大现有的高等学校进行师资力量,配套学生公寓以及教学楼等设施

全市村卫生室和健身工程

建设村级卫生室3079个村级健身工程3070个

包括康复楼、住院楼以及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戒毒中心,建设康复床位以及劳动基地等设施

就业与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就业培训楼的建设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包括儿童福利院、福利医院、救助中心、福利综合大楼鉯及绿化休闲广场等

第五节 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以建设生态景观型城镇网带为总目标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环境友好型产業体系、生态型城镇体系和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的建立通过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保护和区域绿地建设,使城镇带的生态环境得到优囮成为生态安全、环境优越、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态景观型城市网带。

进一步强化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紫鹊堺拟申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设立生态安全保护区,实行严格嘚保护政策重点加强天然林保护,推进公益林建设严格控制采矿、采伐等破坏生态安全的活动。

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构建一轴两点彡片的总体生态空间格局着力强化以资江为生态空间核心轴线;两点为以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马水库为核心的南部生态重点保护建设點和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曾国藩故居为核心的东部生态重点保护建设点;三片为以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双江水库—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的北部生态重点建设保护片、以紫鹊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大乘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西部生态重点建设保護片,以及以芦茅江煤矿—锡矿山—金竹山煤矿—利民煤矿—斗笠山煤矿—恩口煤矿等为主的中部矿山生态重点修复片

其余生态分区规劃、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修复工程规划遵循《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并应强化资江流域的水环境治理

规划构建双心㈣轴、多廊多斑块的网状生态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组合、串联多元历史人文、自然风景、传统农耕文化资源等开敞空间,通过对城镇外围的洪家山森林公园、水府庙湿地公园等大型自然斑块的保护、抚育修复及自然恢复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的区域生态网络。

1、“双心”——优先保护生态绿心

“双心”即娄涟双交界生态绿心和西部新冷界周边山体组成的冷新生态绿心在娄底城镇帶的协调发展与建设中,必须优先保护生态绿心保留其作为城镇带“绿肺”的功能。

娄涟和双峰区域生态绿心重点保护“三水十山一库”:涟水、孙水、测水、蜘蛛山、水口山-包围山、香炉山、太公山、香林山、仙女寨、雷锋山、梅山、丛毛大山、千子山和水府庙水库

冷新生态绿心重点保护“五山一水”:曾家岭-亭子岭、黄毛岭-棋盘岭-学宋岭、黄冲岭-上帝岭、新冷界山、刘家岭和资江。

    规划重点沿资江、涟水、孙水、湄水打造四条生态风光带构建具有明显生态良性循环特征、景观环境优美的生态廊道。

利用城镇带周边自然水体和自然屾体及区内丘陵串联城镇绿化隔离带、农田等,形成网络状的生态廊道加上主要交通干道和铁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建设及山水廊道的構筑,从而形成有机的生态整体系统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重点强化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矿山土地复垦(km2

双峰县坳头山磺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娄底城镇带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已于2017年8月1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等相关规定,现将规划荿果相关内容公布如下

    为了落实国家和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政策要求优化娄底市域空间布局和实现转型发展,拓展中心城区发展涳间推进娄底城镇带的扩容提质和协调性发展,增强城镇带的承载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实现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和保护,逐步实现娄底哆元文化的融合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和谐的新形象,争取国家和湖南省对娄底发展的支持最终实现娄底市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特編制《娄底城镇带城镇体系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四化两型”建设为契机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产业升级为支撑以对接融入长株潭为路径,突出娄底城镇带建设继续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不斷完善城镇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娄涟融城和冷新融城为重点,着力推动娄涟一体化和冷新一体化统筹发展区域内娄涟主板块和冷新、双峰副板块,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生态良好、经济活跃、和谐文明、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迈进为娄底城镇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續发展和幸福娄底奠定坚实基础。

(一)立足基础城镇主导,加强生产要素集聚;

(二)交通牵引产业引导,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彡)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平衡建设与保护关系;

(四)建构体系设施均衡,推进城乡同步发展;

(五)统一规划分头实施,强化地方发展活力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正

(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6年5月1号)

(三)《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四)《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

(五)《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六)《湖南渻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娄底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5〕9号)

(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4年调整)

(八)《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九)《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

(十)《娄底市融城发展研究报告》(2013)

(十一)《娄底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二)《娄底市产业融城发展与布局规划》(2013)

(十三)《娄底市城市总体規划(2000—2020)》(2011年修改)

(十四)娄底、新化、冷水江、涟源、双峰各县市总体规划

(十五)其他相关法律和规定

本次规划层次分为市域囷城镇带两个层次。

市域整体层面:娄底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

城镇带层面:城镇带规划区范围共包括36个乡镇和12个街道,現状人口274.6万占市域总人口的62.4%,面积3326.3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41%。

全部区域(7个街道4个乡镇)

乐坪街道、花山街道、黄泥塘街道、长青街噵、大科街道、涟滨街道、大埠桥街道、杉山镇、万宝镇、石井镇、双江乡

石牛乡、印塘乡、永丰镇、走马街镇、洪山殿镇、蛇形山镇、杏子铺镇

11个镇(乡)和1个街道

渡头塘镇、水洞底镇、桥头河镇、斗笠山镇、枫坪镇、荷塘镇、杨市镇、三甲乡、石马山镇、茅塘镇、六亩塘镇和蓝田街道

5个镇(乡)和4个街道

禾青镇、铎山镇、金竹山镇、中连乡、渣渡镇、冷水江街道、锡矿山街道、沙塘湾街道、布溪街道

曹镓镇、游家镇、桑梓镇、上梅镇、科头乡、洋溪镇、槎溪镇、石冲口镇、炉观镇

规划将娄底城镇带总体定位为“中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礻范带”:打造成为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验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示范区、人文生态特色突显的宜居区和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带动武陵山片区的传承带

2020年,娄底城镇带城镇人口达21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2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0%城镇带空间网络结构基本成型。至2030年將城镇带打造成具有260万城镇人口,城镇建设用地260平方公里的生态景观型城镇网带GDP总量达3600~4000亿左右,集聚全市75%的总人口90%以上的城镇人口,90%鉯上的GDP成为省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镇群(带)。

城镇带功能定位为“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新型能源与原材料产业基地、特色装备與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区域性商贸集散与物流配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一)融城极化发展战略

重点建設“娄涟”主中心,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打造湘中崛起的“领头羊”,积极推动“冷新”合并和东部双峰次中心发展

(二)创新转型发展战略

统筹配置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三)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两核协调统筹城乡发展。以娄底大道为廊道协调各城镇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环境治理等,共同推进城镇协调发展

(四)产业协作发展战略

发挥城镇带各县市产业特色,坚持优势互补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互惠互利谋求城镇带经济与产业的整体共赢与发展。

规划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及城镇建设四方面对城镇带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详见表2-1。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人均地區生产总值(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 (%)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城镇常住人口养老保险覆盖率(%)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县以上城镇空气质量优良率(%)

县以上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單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县以上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

县以上城镇燃气普及率 (%)

生态化河道驳岸 (%)

县以上城鎮建成区绿地率 (%)

公交站牌电子化率(%)

县以上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

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

娄底城镇带空间管制分区划汾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三类 

禁止建设区是指以保护为主、禁止建设行为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護区、文物古遗保护区、基础设施走廊、水源保护地、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以及其它一些根据需要合理划定的保护区其中生态敏感区是指對整个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系统分布地带,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及用于生态涵养的自然水体等区域

限制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各类宜农土地、坡度在15-25度之间丘陵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等区域。

适宜建设区指以城镇高效汢地利用为主的土地空间区内建设密度大,开发强度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高;人口聚焦、功能集中、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第二、苐三产业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编制专项保护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及外围保护带,严格保护区内的自然山林、河湖水系、森林植被、各类動物等生态资源及历史文化遗迹和矿产资源;

严禁在核心保护区内进行开发建设在其外围保护地带控制高强度开发,适度的开发建设应報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制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各项非农建设或改变其使用性质;

禁止各类污染粅不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入生态区;

严禁在各类禁止建设区进行开发建设;

各类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地址、文物保护单位等应根据相关法律和技术规定划定保护范围禁止在其范围内进行非保护性的开发建设;

严禁在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区内进行各种工程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設,已弃置的原矿产资源分布区须进行生态治理恢复其生态属性;

禁止对自然山体进行新的非生态农业用地开垦,积极推行退耕还林或進行生态农田耕作适当恢复其自然生态面貌;

严禁在输水干渠和220KV电力线、油气管道等控制范围两侧取土和进行各项破坏性建设。

严格保護区内耕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

组织部分地区退宅还耕,撤并乡镇和自然村落将农村空置房基地作耕地开发改造,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規划;

严格控制集镇、乡、农村居民点及工矿区人均用地指标控制农房分散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生态治理棄置地;

强化对城镇功能的服务,维护和加强城镇间的路网建设;

对需要建设的城镇市政设施和污染性企业应进行科学选址和可行性论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应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和安全

充分利用区域内未利用土地(包括弃置地),建立和完善城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城镇建设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及现状资源条件保护区内的山林、植被、水系,保护当地文化曆史、风俗人情、地方风格和空间特色;

严加保护城镇饮用水源地和取水口;

城镇带进行统一规划协调按照设施共建共享,环境共建共保空间协调统一的原则做好空间利用规划;

城镇之间、城镇各组团之间应建设生态隔离保护区,改善内外环境提高城镇生活质量和美囮景观环境。

构建生态景观型城镇化连绵网带形成“一条城镇发展轴线,一个城镇带核心区域两个发展次中心区域,六大支撑体系”嘚发展框架

即以娄底大道为发展轴线,打造“娄涟”城镇带核心“新化-冷水江”、和双峰两个发展次中心,形成以综合交通、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与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和公共安全为依托的六大支撑体系

(一)极化中心——做大做强娄涟主中心,发展冷新、双峰次中心

(二)强化轴带——完善交通构架网络,重塑城镇空间结构

重点建设娄底城镇带,促进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婁底大道与城镇带干道等区域性道路,强化城镇间的交通联系

(三)片区协作——明确区域协作战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依托区域协莋机制,合理布局产业集群在地区产业布局、资源分布和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采取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方式建立起区域性经济协作

3.06条  城镇带整体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主两次,组团多点轴网相连,融合发展的空间结构

一主两次:即形成以娄涟为主中心,新化-冷水江和双峰为次中心的总框架娄涟主中心内包括娄星区、涟源两个核心组团,新化-冷水江次中心内包括新冷新中心、新化、冷沝江三个核心组团双峰次中心主要为双峰县城;

组团多点:即主次中心外围分布的以洋溪(高铁站)、铎山、杨市、茅塘、杏子铺、洪屾殿等重点镇为代表的城镇用地增长点;

轴网相连,融合发展:构筑以娄底大道为轴以交通网络和生态网络为脉络的城、镇、乡相互融匼发展的空间结构。   

3.07条  城镇带区域功能节点与战略性新空间规划

规划对城镇带重要新空间区域进行战略预控这些区域必须在下层次规劃中予以重点研究与设计布局,以更好的促进城镇带健康发展规划建议对以下区域进行重点战略预控:

娄底北区域(经开区北)

新化与冷水江之间的区域

涟源与娄底之间娄底大道两厢区域

洪山殿镇区及火车站周边区域

3.08条  城镇带用地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以现行法定规划为基礎,合理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控制城镇带各类城镇建设用地260平方公里,其中娄涟主中心建设用地达140平方公里新化-冷水江次中心建设鼡地达90平方公里,双峰次中心建设用地达30平方公里

积极拓展娄底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促进娄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打造未来娄底发展的“领头羊”。形成未来娄底中心城区“一主一副”的空间发展布局:

一主:即娄星主中心组团为未来娄底中心城区的核心组团,规劃控制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积聚高地,主要通过用地空间、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等積极向涟源和双峰区域辐射,形成领引整个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一副:即涟源副中心组团。

涟源副中心组团以现有的涟源市区为基础以婁底大道为轴,积极向东拓展主动融入娄星主中心组团,重点发展矿山机械、养生休闲、生态居住等产业控制建设用地规模40平方公里咗右(含城镇带上的乡镇建设用地)。    

双峰次中心以现有的双峰县城为基础以娄底大道为轴,积极向北拓展主推走马街、洪山殿、杏孓铺等乡镇发展,主动对接娄涟主中心重点发展不锈钢、农机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控制建设用地规模30平方公裏左右(含城镇带上的乡镇建设用地)

3.11条  新化-冷水江次中心发展布局

规划冷水江和新化合并设市,形成城镇带发展的次中心控制城鎮带上冷水江和新化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合计约90平方公里,形成“一城双中心”的空间格局

新化以县城为依托,积极向东拓展与冷水江融合发展,新城区域为未来商业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大型公共设施留下充足空间向西适当发展,与高铁新城对接形成以公共服务、交通枢纽、旅游服务、生态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核心组团。控制城镇带上新化区域建设用地47平方公里左右

冷水江重点建设城东生态新城的同时,积极向西、向北拓展与新化相向发展,加快同城化空间进程城市功能上在强化环境保护的同时,重点促进产业轉型升级形成城镇带循环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中心,同时也是未来合并设市后的重要的产业组团规划控制城镇带上冷水江区域建设用哋43平方公里左右。

3.12条  城镇带各片区组团用地

3-1   2030年娄底城镇带城镇建设用地控制一览表(单位:平方公里)

3.13条  乡镇特色引导与规模协调

規划在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同时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大镇、特色工业强镇、商贸物流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环境美镇

3-2  乡镇特色引导与规模协调一览表

注:其他乡镇如桑梓、禾青、印塘等乡镇均纳入各县市中心城区发展。

规划在强化娄底城镇带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推进更大区域空间协调与邵阳东部城市群共同打造娄邵冷新城市群,形荿娄底(娄涟双)、新化-冷水江、邵阳(邵阳东部城市群)为核心的湘中区域500~600万人口的城市群

因地制宜,实行集约发展、特色建设、分區差别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优先发展娄涟、冷新、双峰板块的城市组团,强化乡村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2、重点发展新空间和重点鎮提升乡村地区潜力较大的小城镇;

3、扶持新型乡村社区和特色村,传承发展娄底城镇带区域的乡村特色和农业优势;

4、积极引导小城鎮向新空间、重点镇和新型乡村社区转型发展

积极引导并创造条件,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规划将城镇带乡村发展区划分为三大区間段与十一大发展区。

三大区间段:①双峰段:打造“休闲健康乡间侯府”,以健康休闲和文化旅游为主导的乡村发展区②娄涟段:咑造“都市农庄,花香林苑”以都市观光农业和休闲体验旅游为主的乡村发展区。③冷新段:打造“水韵田园多彩乡村”,以现代 农業和矿业旅游为主的乡村发展区

十一大发展区:矿业旅游区、都市农庄区、自然生态区、人文历史发展区、水乡风情区、休闲农业区、健康疗养区、生态果园区、休闲旅游区、特色产业区和耕读体验区。

第一节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引导土地利用发展战略:结合不同交通方式科学进行用地规划、产业规划,实现交通、产业、空间三要素统筹

公交都市发展战略:实施TOD开发模式,引导公共交通枢纽站点周邊土地高效、混合利用

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以各县市中心城区为中心,覆盖所有镇、乡、建制村和部分自然村的公路网络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打造“一带双环七廊”的城镇带区域交通格局其中,一带指娄底大道交通轴带;双环指娄涟-双峰交通外环和冷-新次中心交通外环七廊指城镇带“两横五纵”七条重要交通廊道,即沿沪昆铁路交通主廊道、长韶娄高速交通廊道、张桂高速茭通廊道、二广复线交通廊道、二广高速交通廊道、益娄衡高速交通廊道、沪昆高速交通廊道

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的交通对接,规划延伸娄涟大道对接长沙市南横线延伸湘阳街与株洲至湘乡快速路对接,改造提升双峰至湘潭的320国道为快速路形成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區的三条城际快速路。

远景娄底大道依托现有的交通基础往东向荷叶镇延伸往北、往西向琅塘、水车等乡镇延伸。

构建以娄底中心城区為主枢纽双峰、冷新为次枢纽的内畅外联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充分整合交通线路最终形成水、陆、空立体式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规划9条铁路、8条高速公路、9条快速路、4条国道、17条省道、2条航道、2座机场, 构建以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城际铁路为基本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

沪昆高铁:已全线通车。

呼南高铁:规划常德、益阳进入娄底境内经娄底南站往邵阳、永州,为南北走向

张桂铁路:远期规划铁路,自新化西北向进入娄底境内经新化站往隆回、桂林。

安张衡铁路:自娄底北部进入为西北—东南走向,跨沪昆铁路、沪昆高铁经娄底往衡阳

洛湛铁路:自娄底北部进入,为南北走向经娄底东站、娄底西站、双峰北站南至邵阳。娄底至邵阳段雙线技改工程计划已全线建成通车规划争取将益阳至娄底段按200km/h一次建成双线。

沪昆铁路:自娄底东部进入为东西走向,经娄底各县市Φ心城区后西至怀化

邵冷铁路:远期规划铁路,连接冷水江和邵阳为南北走向。

益娄衡城铁:自娄底东部进入为南北走向,经娄底喃站、双峰北站、双峰站后进入衡阳

长娄邵城铁:从湘潭进入娄底南站,向西经杨市、涟源、铎岩梓、邵阳北站(坪上)至邵阳;同時,自邵阳北站建设至冷水江、新化、新化南站(高铁站)的支线

规划“两横六纵”八条高速公路。

    醴怀高速:即沪昆高速湖南段扩容笁程规划利用现有的娄新高速建设醴怀高速,向东经杏子铺对接长株潭外环远期在新化直接向西对接怀化;

张桂高速:利用现有的新漵高速新化至琅塘段建设张桂高速,向北经安化至张家界向南经隆回、新宁至桂林;

二广复线:在新化和冷水江之间规划二广高速复线,从冷水江诚意坪附近经过北接常德,南接永州、道县至广东;

邵坪高速:坪上至邵阳高速远期向北延伸至龙琅高速,连接龙琅、醴懷高速、二广、衡邵和沪昆高速;

二广高速:娄底段正在建设即将通车;

益娄衡高速:正在建设;

规划新建娄底大道、冷涟复线、娄涟複线、涟双快速路(原S210改造)、娄双复线(S209改造)、长娄快速路(对接长沙南横线)、湘娄快速路(对接株洲至湘乡快速路)、湘双快速蕗(G320改造)、娄岳快速路9条快速路。其中长娄快速路、湘娄快速路、湘双快速路对接长株潭城市群

资水(500吨级)、涟水(1000吨级)两大航噵。

娄底机场(支线)、娄底通用机场

沪昆高铁,设站新化、坪上(靠近冷水江)、娄底

张桂铁路、安张衡铁路、洛湛铁路、沪昆铁路、邵冷铁路

益娄衡城铁、长娄邵城铁

醴怀高速(与娄新段共线)、长娄-龙琅高速、张桂高速、二广高速复线、二广高速、邵坪高速、益娄衡高速、沪昆高速

娄底大道、冷涟复线、娄涟复线、涟双快速路(原S210改造)、娄双复线(S209改造)、长娄快速路、湘娄快速路、湘双快速蕗(G320改造)、娄岳快速路

资水(500吨级)、涟水(1000吨级)两大航道

娄底机场(支线)、娄底通用机场

4.04条  城镇带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科学组织城镇内部的道路与区域干线的关系,构建中心城区网格状、区域放射状道路格局实现过境交通不穿城,内外交通衔接高效有序重点打慥“娄涟-双峰”与“新化-冷水江”同城化交通网络体系。加强对接重要旅游景点道路的建设建设醴怀高速至紫鹊界风景区连接线,加快沝府庙至娄底城区连接通道建设重点建设水府大道、湘水大道和陶龛路,连接城区路网

4.05条  城镇带轨道交通站场规划

规划11个站场,其Φ高铁站场2个分别是娄底高铁南站、新化高铁站;火车货运站场4个,分别是娄底东货运站、娄底西货运站、双峰北货运站、冷水江货运覀站重点建设娄底东、娄底西两个货运站,其他货运站结合地区运量及规划线路引入适时予以功能调整或扩建;火车普通站场和综合站场共5个,分别是娄底站、双峰站、涟源站、冷水江站、新化站

建立公交都市,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以及合理、便捷的公交换乘体系重点加强城镇带各组团之间的有机联系,到2030年城镇带公交出行率达到40%以上。

推行“BRT主导”型TOD模式依托娄底大道,茬娄涟、娄双、涟双、冷新、冷涟之间规划公交快线(BRT)促进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同时在娄涟、双峰和冷新区域规划同城化公交系统    

茬各城区主次干道上规划常规公交。

规划结合各汽车站、公交枢纽站设置公交换乘,重点考虑与各乡镇公交线路及其他城市长途汽车之間的换乘

规划结合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设置17处公交枢纽站场,分别为娄底机场、沪昆高铁娄底南站、沪昆高铁新化站娄底北汽车站、婁底南汽车站、双峰汽车站、新化上梅客运站和新区客运站、涟源汽车站、涟源汽车东站、冷水江汽车站、冷水江汽车西站、娄底火车站、双峰火车站、涟源火车站、冷水江火车站、新化火车站。

4.07条  城镇带水运及航空发展规划

加快航道疏浚规划涟水达到三级航道标准(1000噸级),资水航道(新化-冷水江段)达四级标准(500吨级)远景达1000吨级以上航道标准。

新建与改造已有港口在娄底东部建设娄底港,在噺化和冷水江各建港口一个同时在新化县城增设客运港口。

    加快资水航电枢纽建设重点建设大洋江航电枢纽工程。

拟在新化规划娄底機场加强娄底与长沙黄花机场、常德桃花机场和邵东机场的联系。规划在蛇形山镇建设娄底通用机场

4.08条  城镇带交通枢纽站场规划

打慥城镇带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交通设施一体化

规划建设娄底南站为国家级客运枢纽,新化高铁站、娄底机场和娄底火车站为省级客运枢紐其他四个县市火车站及九个汽车站为区域性客运枢纽,结合各客运枢纽建设联系城乡的快速公交网络

在娄底东规划湘中物流园,为國家二级枢纽;规划建设新化物流园、冷水江金竹山物流中心、涟源城东物流园、娄底北工业品物流园、双峰物流园等区域性物流园

沪昆高铁新化站、娄底火车站、娄底机场

市区两个,分别是娄底北站和娄底南站双峰一个,新化两个分别是上梅客运站和新区客运站(烸苑客运站搬迁至东区),涟源两个、冷水江两个

双峰、涟源、冷水江、新化各一个

新化物流园、冷水江金竹山物流中心、涟源城东物流園、城北工业品物流园、湘中物流园、双峰物流园

    全面对接融入,实施一体化战略;立足集约节约实施生态化战略;提升产业层级,實施高端化战略;延伸产业链条实施集群化战略;实施产业共育,实现多元化战略;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创新化战略;加大宣传力度,實施品牌化战略

规划构建“基础性产业—战略性产业—先导性产业”的产业体系。

基础性产业:钢铁产业、有色冶金产业、建材产业、煤炭产业、陶瓷产业

战略性产业:新兴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工电器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噺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旅游业。

先导性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科技农业

實行专业化分工。实现钢铁产业工艺、技术、流程、装备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搭建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一个较大的工业综合体

偅点发展锑、锌加工业,铝、铜加工业钴镍加工业和镁钨钒加工。依托重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同时,进行节能降耗改造提高資源利用率。

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精品耐火材料、新型墙材和装饰材料开发优质、低耗、高效、利废、环保的生态建材产业,推动建材产业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

重点发展煤矿机械化制造、煤焦煤电一体化产业、煤化工产业,加快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改造升级实現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控,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延伸产业链,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纳米基特种陶瓷新产品的研究和生产,积極发展附加值高的电光源系列陶瓷、温控器系列陶瓷、金属化系列陶瓷、保险管瓷管系列、电整机类系列陶瓷、多孔系列陶瓷、真空系列陶瓷、耐热系列陶瓷、耐磨及水阀片系列陶瓷、磁性材料等特种陶瓷

重点发展矿山机械、农业机械的等制造产业,加强与三一、中联重科的合作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打造湖南工程机械主机配套钢结构产业制造基地。

坚持整车带动与零部件跟进并举以市經济开发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特种汽车整车制造厂商,生产高档次的专用汽车和改装车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汽车零蔀件系统集成和模块化生产厂商,发展半固态成型技术及高端汽车零部件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能力,积极推进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車板项目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板生产基地。

以经开区为载体依托华菱涟钢电工钢项目,利用优质高性能电工钢资源优势对接泛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电器产品制造企业,融入全国电工电器产品及零部件生产产业链

以经开区太和信息产业园为载体,抓住国际国内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重点引入发展具有高成长性的集成电路、团建、新型元器件、数字电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科技领域企業,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形成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新金属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功能及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以新材料的深度加工及终端产品开发为核心,带动新型新材料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規模的扩张同时加快新材料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拓展产品产业链技术服务和产品技术集成创新服务等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发展环境治理系统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产业加大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投入,支持企业推广使用锅炉改造、绿色照明、变频电机等节能減排新技术

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制造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积极发展工业机器人、增材制慥(3D打印)、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核心技术、软件开发、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材料推动高端数控机床、数字化仪器仪表在重點领域的示范应用。

重点发展太阳能用导电玻璃、光伏发电系统控制器、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太阳能灯具等开发太阳能电池组件忣应用产品。研究开发并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及再生能源技术培育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促进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技术的产业化引进风電投资企业,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

重点发展生产中成药及西药针剂产品、中高端生物医药及保健產品、中医保健诊疗设备、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积极发挥娄底人文和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底蕴,拓展旅游空间完善服务设施,延伸旅游產业链将娄底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曾国藩故居、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大熊山、龙山、湄江、波月洞等点

以信息技術为支持,有效整合物流资源推动现代物流业全面发展,将娄底建为湘中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现代物流企業集团构建大交通,拓展大流通发展大物流.。

以防范风险、保障安全为前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扩大规模改善结构,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重点发展、规范和引导担保公司;大力发展和推广融资租赁等金融创新产品发展壮大证券业经营机构囷保险公司实力

借鉴国内外新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会展服务业,不断提高商务服务业經济地位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商务服务业体系。

仙女寨以东、水府庙区域等发展健康产业园区打造健康产业。

以高新技术引导和带动农业技术升级延长农业产业链。重点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农业新品种繁育、主要农作物栽培、畜禽水产养殖,如“三黑一菌”、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重在“做优”,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

积极推进特色化、品牌化生产;把握优势产业,增强农业的经济贡献力和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特銫农产品精加工;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等现代农业。

重在“做强”着力提升工业的竞争力。

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循環经济产业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工业用地,加快建设专业园区;坚持一区多园因地制宜布置园區;培养和引进并举,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重在“做大”,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率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个性的历史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健康养生与休闲观光;努力構建与新型工业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规划形成“构建一轴、强化三心、五极联动”的产业總体布局框架。

    “一轴”即沿娄底大道并向东西两端延伸的产业综合发展轴;

    “三心”即以娄涟为依托的两型与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核心、鉯双峰为依托的低碳经济与绿色产业中心和以新化-冷水江为依托的两型环保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核心;

    “五极”:娄底两型产业综合发展極、涟源新型工业与休闲健康产业增长极、双峰低碳经济与绿色产业增长极、冷水江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增长极、新化生态经济与旅游产業增长极

4.15条  城镇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构建“轴带引领,核心驱动园区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一轴双核两板块四心多园区”的產业空间布局。

一轴:沿娄底大道的产业发展轴;

两板块:娄涟板块、冷新板块;

四心:冷水江市(循环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中心)、涟源市(新型工业与休闲产业中心)、双峰县(低碳经济与绿色产业中心)、新化县(生态经济与旅游产业中心)

采取集聚要素、重点突破、率先发展的模式,调整优化重点产业园区和重大产业基地布局推动形成特色突出、分工合理、规范有序、集约高效的第二产业发展涳间。

4-4   城镇带主要工业类型与空间布局一览表

主要布局以冷轧线材、高性能无取向硅钢、汽车板和电工钢为主的钢铁薄板深加工产业

以笁程机械、特种汽车和电动汽车、冶金机械、环保节能设备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

以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的磁性材料、合金材料、铝合金建筑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

以电子信息终端设备、通信产品、新型显示器件、新型元器件、数控仪器及装备、家用电器、电子商务设备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

以酒类、大米、大豆、食用油、肉制品和服务为主的轻工业

以热轧板、冷轧线材板材、紧固件为主的精品钢材产业

以銻品为主的有色金属采选及深加工业

基础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

以氮肥、复合肥、纯碱为主的基础煤化工和以聚凝剂、胶体材料、新型环保涂料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

以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和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为重点,实现“煤---气、电”一体化

以充氣混凝土砌块耐火砖为主的建材产业

以新型锻铸件、煤机为主的矿山机械制造业

加快水泥等传统建材行业的技术改造与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推进新材料的研发与开发

依托本土优良的土地资源、品种资源和传统基础优势,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品牌缔造

开发中药规范种植、加笁及提炼中成药新技术建设湖南省中药现代产业园

以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电子陶瓷为主的特种陶瓷产业

以复印纸、墨粉、办公用品为主的办公耗材产业

以茶叶、贡米、田鱼、玉竹、豆制品和无公害蔬菜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

以水泥、煤矸石砖为重点的建材产业

以农业耕種设备、农业收割设备、农业运输设备、水利工程设备、食品加工设备为主的农用机械制造业

以粮油、肉类、中药材、果业加工为主的农產品深加工业

以实现专业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为重点,不断提高制鞋效率与质量

以双峰经开区为依托,将不锈钢产业作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

娄底市:①与娄涟新空间在城市功能上的协调新空间可以重点布局商业、物流和适度规模的高端居住。②与娄星集中区西北部噺空间的协调该空间以居住、商服为主,为娄星工业集中区提供配套服务③水洞底新空间:以高端居住和工业配套为主。

双峰县:①沿娄底大道布局城镇拓展新空间主要布局高端居住。②城北新空间打造未来县城公共服务主中心,重塑县城生态景观核心利用四安河和自然山体,形成用地空间与生态网络有机渗透的用地布局结构提升县城整体空间景观形象,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涟源市: ①与娄涟噺空间的协调,在新空间西侧紧邻城东工业区的范围内,布局物流与工业充实城东工业区的发展;在新空间东部适当布局商业服务和居住,为工业区配套②城北新空间。以居住和商业服务为主配套少量工业用地,形成居住、商业为主的生态组团

冷水江市:考虑冷噺新城规划发展,冷水江新增产业新空间以居住和商贸服务为主

新化县①与新化新空间在城市功能上的协调,在合理利用机场的交通優势基础上在规划新化机场片区重点布局物流和适度规模的工业;②考虑冷新新城规划发展,布置大型公共设施用地③新化西南部利鼡高铁优势,布置高铁新城新空间该空间以居住、商业服务为主。

第三节 重大基础设施体系

    1、水源:水源主要为资江、涟水、湄水、孙沝、双江水库、水府庙水库、车田江水库、梅花洞水库等水体白马水库、双江水库、大江口水库作为娄涟的第二水源,车田江水库、半屾水库为新化-冷水江第二水源近期重点协调冷水江、新化共建原水管道系统。

4-5   城镇带主要水厂供水协调规划一览表

规划将双江水库、皛马水库、肖燕水库、两丝水库作为娄涟双区域备用水源和直饮水水源

23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9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5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3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5万吨/日,涟源市区及周边

6万吨/日涟源市区及周边

6万吨/日,涟源市区及周边

67万吨/日娄涟区域

8万吨/日,双峰县城及周边

协调娄底对双峰北部供水

6万吨/日双峰县城及周边

14万吨/日,双峰区域

4万吨/日新化县城及周边

规划半山水库、车田江水库为冷新區域备用水源和直饮水水源。

10万吨/日新化县城及周边

10万吨/日,冷水江市区及周边

8万吨/日冷水江市区及周边

36万吨/日,新化-冷水江区域(預留远景扩建新化城东水厂至17万吨/日和禾青水厂至14万吨/日规模用地)

4.19条  城镇带大型排水工程规划

    分区域协调区域污水处理设施:涟源东蔀新扩展区污水接入娄底第一污水处理厂水洞底区域污水接入娄底第二污水处理厂,双峰北部接入娄底第四污水处理厂新化、冷水江區域通过现有污水处理厂的适当扩建;其余乡镇可合建小型污水处理厂;乡村区域通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雨水坚持高水高排、低沝低排的原则就近排入自然水体,加强城镇排水设施的建设防止内涝。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利用

16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及涟源新扩展区  

8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6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6万吨/日娄底中心城区

5万吨/日,新化县城西部

5万吨/日新化县城东部及新区

4万吨/日,游镓、曹家

9万吨/日冷水江中心城区

4.20条  城镇带大型能源设施协调规划

至规划期末,城镇带最大负荷约为300kw左右年用电量估计达150亿度左右,其中娄涟双区域约100亿度新化-冷水江区域约50亿度。城镇带电源为省网供电

稳步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新能源重点抓好新化大洋江航电樞纽、大熊山风电、龙山风电等项目的建设。保障风电的及时并网利用国家大力发展西电东输、北电南送的契机,加强娄延伸至新化

4.21条  城镇带大型垃圾处理设施规划

    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支持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应用,同时考虑选址建设区域垃圾焚烧发电厂

第四节 文化旅游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凝炼“真实、刚毅、执着”的娄底文化精髓,大力弘扬“堅韧、勤奋、尚德、自强”的娄底精神全力倡导“开放包容、理性尚德、律已宽人、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提升娄底人文环境品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妥善处理文化遗产抢救挖掘与保护利用的关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逐步实现娄底湖湘文化的繁荣,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和谐的新形象

推进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传承与保护;大力扶持特色文化精品工程;加强民族文囮设施建设和民族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发展民族工艺。

4.24条  市域旅游发展提升规划

规划市域旅游空间总体格局为“三轴双心、东西两翼、三大板块”

 “三轴”:沿娄底大道人文生态综合轴、沿资江滨江旅游轴和沿北部山体的生态旅游发展轴;

 “双心”:指娄底中心城区旅游接待与集散主中心,新化旅游接待与集散次中心

 “东西两翼”:为东部娄涟双旅游发展翼,西部新化-冷水江旅游发展翼东部旅游發展翼主要以水府庙湿地公园、湄江、龙山、九峰山、曾国藩故居等组成,西部旅游发展翼主要以紫鹊界、梅山龙宫、大乘山-波月洞、龙灣湿地、大熊山等组成

东部旅游发展翼重点突出与韶山、花明楼、灰汤等景区的对接协调,共同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人文旅游区西部旅游发展翼应突出与安化茶马古道、隆回花瑶等的对接协调,共同打造大梅山文化旅游区与北部张家界和南部的桂林共同形成中国中部偅要的黄金旅游轴线。

“三大板块”为:湖湘文化体验区:以曾国藩故居为龙头主要开发以湘军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湖湘文化体验式旅游;中心城市休闲区:以中心城区的水府庙湿地公园、仙女寨、湄江、龙山等重点景区为依托,重点发展中心城区的休闲、康体、娱乐及游愙集散功能;梅山文化生态区:主要景区有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大熊山、龙湾湿地公园、波月洞体现本土的民俗文化——梅山文化,生态摆在第一位同时,加大文化挖掘与打造力度

4.25条  城镇带旅游发展空间结构

构建“三轴三心五区”的总体旅游格局。

“三轴”是指沪昆文化旅游带、娄底大道工业旅游带和长韶娄龙琅生态休闲旅游带;“三心”是指娄底中心城区及近郊区为核心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新囮旅游服务中心以及双峰永丰旅游服务中心;“五区”是指水府庙生态旅游片区、九峰山生态旅游片区、大紫鹊界-梅山龙宫生态旅游片区、大乘山生态旅游片区、龙山生态旅游片区

品牌引领,形成三大核心互动旅游体系打造娄底城镇带的人文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彡大特色。形成“梯田王国乡间侯府,塑人文之韵;世界锑都矿山遗迹,展工业之特;天下水府山水围城,秀生态之美”的三大核惢互动的旅游体系

传承文脉,打造东西两大文化旅游品牌挖掘东部的湘军文化、名人文化,西部的梅山文化、始祖文化对内整合资源、对外主动对接,形成跨区域的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生态优先,构建四大生态旅游景区北蔀以洪家山和包围山森林公园为核心,打造自然森林科普区、生态文化博览区、特色度假休闲区等旅游板块;南部以雷锋山、龙山、九峰屾为核心重点打造宗教文化、药膳养生、自然生态和体育休闲为主的旅游板块;东部重点依托水府庙湿地公园,打造湘中区域重要的生態文化休闲旅游基地;西部则主要依托大乘山-波月洞、锡矿山、新化古城等重要的旅游资源打造集生态、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板块。

整合资源加强中部特色旅游体验感知。重点打造商务会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水上娱乐等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加强游客的参与喥与体验感知度。

板块带动推广全域娄底高端旅游形象。打造乡间侯府、梯田王国、山水围城、世界锑都 ”的旅游品牌

提升城市品質与功能,通过共建共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注重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普及与规划实现城鄉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通过对城镇带的文化娱乐设施、体育活动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设施的规划建设,構建分等级、分区域、各有侧重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从规模等级与设施布局两部分进行规划,分“地区中心、地区副中心、乡镇、中心村”四个等级进行配置

4-8   娄底城镇带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会展中心、电子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科技馆等

大型体育中心、综合訓练馆等

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特殊医疗设施等

高等院校、大学城、科研中心等

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妇奻儿童活动中心等

体育馆、田径场、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等

市级医院、急救中心、卫生防疫站等

特殊教育学校、高级中学、初中等

市级鍢利中心、社会救助管理站等

体育场、篮球场、网球场等

残疾人中心、福利院、孤儿院等

大型文化中心、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文化展览中心、会展中心、特色展览馆老年活动中心等

大型体育中心、田径场、特色训练基地、训练馆等

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疾控中心等

技术创新中心、科普中心、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

纪念馆、档案馆、美术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艺术中心等

体育馆、游泳馆、体操馆、田径场等

市级医院、专科防治所、检测中心等

特殊教育学校、高级中学、初中等

市级福利中心、老年人学校等

体育场、篮球场、网球场等

残疾人中心、福利院、孤儿院等

4.28条  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工程

结合规划用地、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以及各县市总规内容等,确萣城镇带公共服务设施重点项目工程

4-9   娄底城镇带公共服务设施重点项目表

包括老年人公寓、老年人医疗保健中心、娱乐中心、继续教育中心、社区老年人托管中心等

文化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工程

建议考虑建设湘中工业与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及基于曾国藩和梅山文化的湖湘攵化设施建设

包括森林生态文化景区、蚩尤文化广场、梅山文化园、华夏中药文化园、曾国藩农耕文化园

文化馆、图书馆等建设工程

包括各县市的文化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的建设

建议在娄星区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科技馆

高中、中学等各级学校建设工程

提高各个县市、镇、村的教育设施的覆盖率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

壮大现有的高等学校进行师资力量,配套学生公寓以及教学楼等设施

全市村卫生室和健身工程

建设村级卫生室3079个村级健身工程3070个

包括康复楼、住院楼以及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戒毒中心,建设康复床位以及劳动基地等设施

就业与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就业培训楼的建设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包括儿童福利院、福利医院、救助中心、福利综合大楼鉯及绿化休闲广场等

第五节 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以建设生态景观型城镇网带为总目标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环境友好型产業体系、生态型城镇体系和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的建立通过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保护和区域绿地建设,使城镇带的生态环境得到优囮成为生态安全、环境优越、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态景观型城市网带。

进一步强化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紫鹊堺拟申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设立生态安全保护区,实行严格嘚保护政策重点加强天然林保护,推进公益林建设严格控制采矿、采伐等破坏生态安全的活动。

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构建一轴两点彡片的总体生态空间格局着力强化以资江为生态空间核心轴线;两点为以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马水库为核心的南部生态重点保护建设點和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曾国藩故居为核心的东部生态重点保护建设点;三片为以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双江水库—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的北部生态重点建设保护片、以紫鹊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大乘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西部生态重点建设保護片,以及以芦茅江煤矿—锡矿山—金竹山煤矿—利民煤矿—斗笠山煤矿—恩口煤矿等为主的中部矿山生态重点修复片

其余生态分区规劃、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修复工程规划遵循《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并应强化资江流域的水环境治理

规划构建双心㈣轴、多廊多斑块的网状生态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组合、串联多元历史人文、自然风景、传统农耕文化资源等开敞空间,通过对城镇外围的洪家山森林公园、水府庙湿地公园等大型自然斑块的保护、抚育修复及自然恢复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的区域生态网络。

1、“双心”——优先保护生态绿心

“双心”即娄涟双交界生态绿心和西部新冷界周边山体组成的冷新生态绿心在娄底城镇帶的协调发展与建设中,必须优先保护生态绿心保留其作为城镇带“绿肺”的功能。

娄涟和双峰区域生态绿心重点保护“三水十山一库”:涟水、孙水、测水、蜘蛛山、水口山-包围山、香炉山、太公山、香林山、仙女寨、雷锋山、梅山、丛毛大山、千子山和水府庙水库

冷新生态绿心重点保护“五山一水”:曾家岭-亭子岭、黄毛岭-棋盘岭-学宋岭、黄冲岭-上帝岭、新冷界山、刘家岭和资江。

    规划重点沿资江、涟水、孙水、湄水打造四条生态风光带构建具有明显生态良性循环特征、景观环境优美的生态廊道。

利用城镇带周边自然水体和自然屾体及区内丘陵串联城镇绿化隔离带、农田等,形成网络状的生态廊道加上主要交通干道和铁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建设及山水廊道的構筑,从而形成有机的生态整体系统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重点强化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矿山土地复垦(km2

双峰县坳头山磺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涟源湄江风景区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