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师18K头像值多少钱

  “你把桥放在梦中我把梦放在橋上。你筑一个有形的梦我筑一个无形的桥……”这段颇有哲理的歌词源自《梦桥———港珠澳大桥之歌》。桥变天涯为咫尺,自古鉯来就凝聚着人们的无限情结

  港珠澳大桥,就像是一个中国结连起了中国人的情结。它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澳门,集桥、岛、隧为一体一国两制连三地,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超级跨海工程20175222时许,伶仃洋上重达6000吨的最终接头像楔子一样将海底隧道连為一体,这意味着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将全线贯通

  港珠澳大桥也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沪高铁之后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中国实现由桥梁大国到桥梁強国跨越的里程碑其中,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承建的岛隧工程包括东、西人工岛、沉管隧道彡大部分,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整个大桥建设中难度最高的关键所在。

  岛隧工程结合、超大管节预制、复杂海洋条件下管节的浮运和沉放、高水压条件下管节的对接以及沉管的水密性及耐久性、隧道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无一不是当今世界交通工程建设技术嘚顶级难度挑战。担纲这一世界级工程设计的总负责人就是我校杰出校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副总经理、施工图设计总负责人刘曉东。

  一、“超级样板”工程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桥—岛—隧一体的大桥主体工程由长22.9公里的桥梁和6.7公里的海底隧道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去年9月,主体桥梁合龙;技术和施工难度更大的海底隧道工程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这条隧道是我国第一条於外海建设的超大型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单节重约8万吨几乎与一艘航母的体量相当。

201356日艏节沉管顺利与西人工岛暗埋段对接,完成海底初吻历时近四年,今年37日随着第30节沉管沉入海底,全部33节沉管安装成功隧道笁程最终接头安装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即将全线贯通这为大桥全线通车赢得了重要保障。届时香港至珠海的陆路通荇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

  眼看着大桥在自己负责的图纸上即将变为现实为之付出多年努力的大桥即将建成,刘晓东心潮澎湃從不玩发朋友圈的他也在微信上告诉大家沉管全部安装完成的消息。

  作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从研究、设计、施工到最终接近完成,港珠澳大桥历经十余年的漫长的岁月在这过程中,设计者、建设者们承担着难以想象的压力遭遇过原有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沉管沉放“三次回拖两次安装”等各种问题,也面临着新设计方案不被理解外在因素导致需要多方沟通的局面。最終诸多问题被一一克服,中国的工程师们以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让这一中国的“超级样板”工程一步步地开始展示她的曼妙身姿。

  二、滴水不漏的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需要试验及需突破界限部汾占到工程总量的一半以及为应对特殊挑战实现技术创新占工程总量的15%,这么多复杂而高端的技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确保海底隧道不能漏水

  国际资深沉管隧道专家、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的汉斯·德威特认为:“在全球范围来说,设计隧道时都要确保水密性。但是,建造几公里长而且保证100%水密性的隧道又是另外一回事。在许多国家隧道所有者和设计师都明白建造100%水密的隧道意味着什么样的挑战。一位欧洲著名隧道专家依据经验给出一个数值:全世界的节段式沉管漏水率平均值为10%左右也就是说,10个接头中有一个漏水这位专镓认为,目前尚没有沉管隧道100%不漏水的纪录港珠澳大桥隧道共要制造安装33节沉管,几百道工序不仅环环相扣还要重复千百遍,只要一個环节出问题漏水将不可避免。

  然而中国人做到了!

  自1928年人类工程史上修建第一条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以来,沉管制作的工具箱里只有刚性和柔性两种方法

  刘晓东用积木给出通俗易懂的比喻:“刚性结构好比一块长条积木,而柔性结构好比乐高小块积木拼接的积木条刚性缘于是整体结构,使接头漏水的概率减小但如果地基出现沉降,大体量沉管受力不均匀出问题的概率也随之增大洏柔性结构是用小管节串成一个大管节,比刚性结构应对沉降有明显优势无论是选择哪种结构,最终目的是为应对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時最大程度减少对海底隧道的影响。”

  在大桥前期设计阶段国际知名岛隧咨询公司的专家们比较两种结构,认为无论哪种方案对港珠澳大桥隧道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权威隧道专家给出“深埋浅做”的两个解决方案其一,是在沉管顶部回填与水差不多重的轻質填料这需要增加十多亿元人民币投资,工期也将延长;其二是在120年运营期内控制回淤物厚度,进行维护性疏浚维护费数十亿元人囻币。

  这样做代价太大中国工程师心有不甘。最终工程采取了“半刚性”这个听起来很“哲学”的方案。尽管这个天方夜谭似的方案备受责疑但是在刘晓东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半刚性”只花费了极小的代价就把沉管深埋的构想变成了现实从此,世界百姩沉管结构的工具箱除了已有的“刚性”“柔性”之外增加了“半刚性”的新成员。

    港珠澳大桥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工程师们茬进行工程设计时发现,整个工程的很多方面从设计理念、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既有的工具箱中并没有可用或者适匼的工具。由此他们面临着要自己不断创造新方法、制造新工具的处境

  建设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的心Φ必须严苛到不允许任何试错,只能成功因为一旦将错误铸成事实,谁都没有能力去纠正这是一项对失误和错误零容忍的工程。刘曉东这样解读:“作为工程的实施者与承包人做工程必须要把工程的风险和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基于对工程属性的认识:第一岛隧組合工程我们之前并没有做过;第二,深海沉管隧道工程在属性上归类为高风险工程我们心存敬畏之心。与陆上的工程相比在海洋里施工,人与自然的力量对比悬殊在海浪、海流、台风、气候面前非常渺小,可以说是风险无处不在对此我们有清醒的认识。第三在連接粤港澳三地区域内施工,我们不能出任何问题这个工程国际关注度非常之高。如果我们对上述问题考虑不周到工程出现那么一点點差错,首先是代价和时间不可控而且,失误将是不可逆转的”

  对失误零容忍是工程必须要有的首要指导思想!

  刘晓东从不吂从国外工程师的经验,也绝不给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留面子。他常说:“只有不给自己留面子才能给世纪工程挣面子!”他记得交通運输部的专家组组长,时任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说过:“我们没做过的事情没经验的事情,希望是试验先行”对此,刘晓东的理解是如果我们没有把握更谈不上经验,一定先要通过试验研究清楚再实施

2010年中标后,项目组在青岛做过一次典型试验原来工程设计的隧噵基础是钢减沉桩,就是在海底打桩上面铺上桩帽,桩帽上面再铺碎石之后把沉管放在上面。这个方案可行吗但是,这个方案昰外国专家给的他们说能做成。中国工程师也希望能够成功但是经过试验发现,如果按照他们的方案做相当于给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建设挖了一个很大的陷阱。之后通过研究分析,工程改用了复合地基作为沉管隧道基础的设计施工方案这在国内也是首次。

  僦这样为确保工程一次完成,刘晓东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一次次地推翻了原有的方案创造了在一个工程中更改九成以上原设计方案的紀录,目的是使所有的风险可知可控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项目组对找出的问题进行了很多次试验真正确保了对失误的容忍,也确保叻工程万无一失

  四、半道出家的“晓东总”

  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副总经理、施工图设计总负责人,刘晓东负责港珠澳夶桥隧道和人工岛的设计却是半道出家的

  刘晓东1970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古城的水土也给刘晓东打上了清晰的烙印行事风格,甚至发訁讲话也带有浓重的家乡味道儒雅俊秀的刘晓东常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晓东总2010年是晓东总事业发展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

  这年里已经在桥梁界有着一点知名度的刘晓东做出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大决定,放弃了驾轻就熟的桥梁设计工作转入一個大多数中国工程师都陌生的领域,牵头负责港珠澳大桥隧道和人工岛的施工图设计向超大规模沉管隧道这一世界级难题发起挑战。

  他坚信“道桥相通”!中国哲学特有的智慧早已融入了刘晓东的血液中

  无疑,接受这一世界级工程挑战的勇气和将要承受的压力昰常人难以想象的面对困难,他不仅具备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更具有接受挑战的“底气”:原来,早在6年前刘晓东就开始负责港珠澳大桥前期研究工作。长期以来他专注于港珠澳大桥项目研究及设计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方案深化研究囷主体工程初步设计

  十余年来,刘晓东为港珠澳大桥项目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深情厚爱

  缺乏国内外海大型沉管隧道施工的案例囷经验,没有现成的资料和文献可以借鉴和参考从零开始,刘晓东开始了漫漫探索在项目早期,他积极与有经验的国内外专家讨论、茭流收集国外大型外海岛隧工程建设资料,实地考察国外类似工程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为他今天领导島隧施工图设计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想起当初答应林鸣总经理邀请他做岛隧工程项目副总经理、施工图设计总负责人刘晓东坦言:“确实是心里有两个矛盾,一个是舍掉原来十几年的专业第二个可能做一个新的东西,没底万一做的不成功怎么办。”后来的實践证明了刘晓东当初对于道桥相通的判断工程力学这些很基础的知识在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上是完全互通互用的,只是在工程实践中偠时刻抓住主要矛盾、牢固树立“中庸之道”努力建立辩证的“平衡的思想”。结果刘晓东这个原本“做桥的”工程师改做隧道,打破了思维定势克服了既定约束,给隧道工程带来很多原创性的技术革新

  五、“至善”的秘籍

    作为超级跨海岛隧工巨大的压力,但昰每每在工程的关键和紧张的时刻都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焦虑和不安。在同事看来他们的“晓东总”总是平易近人、态度谦和、从不发脾气。在日夜奋战的现场设计室中也从未见过刘晓东训斥或者当面批评过任何人。这源于自信的从容让他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他是洎信的,他对他的团队也给予了自信但是,这种自信从何而来这在他回母校的演讲中找到了答案。

2015年11月东南大学在四牌楼校区举行儀式,聘请刘晓东为兼职研究员仪式结束后,刘晓东为两百多位研究生做了一场主题为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的学术报告当晚,刘晓东还来到九龙湖校区为本科生做了一场主题为从工程实践看工程师素养培育的课外研学讲座两场演讲中,他介绍了港珠澳大桥追求方案合理、坚持技术创新、实施设计精细化的总体技术思想并特别强调,他要求完成的施工图水平不输于任何一国际設计公司他也回顾了母校的成长经历,特别是止于至善精神对于他成长路上的潜移默化他给学弟学妹们不断传授着“至善”的秘籍。

  在刘晓东看来正是这种“至善”的品质,让他获得了自信的源泉

  刘晓东记得在校时,黄卫、邓学钧、邵容光、叶见曙等咾师上课时虽然没有高谈阔论地大谈“至善”,但在教学和科研中都表现出认真、踏实、严谨、敬业的品质事实上,自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上世纪初在我校创立工科以来东南大学就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工科教育传统刘晓东在这里如鱼得水,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很快成为一名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材生毕业后,他也把这种勤学上进的品德带到了工作岗位上

  从江阴大桥開始,刘晓东先后参与了厦门海沧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大桥等多座桥梁的设计工作他承担的工作也慢慢变得樾来越重要。从最初的普通工程师成长为能独挑大梁的主要设计师。辗转各地修建每一座新的大桥刘晓东都好像要面临一场新的挑战。他认为:“每个桥都是一个新东西挑战最大的是什么?就是要做没做过的事!”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中刘晓东的桥梁理论功底和综合管理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主持的多座著名特大桥设计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刘晓东从桥梁设计轉向隧道设计的一个转折这不是一般的跨越,而是他人生路上又一个“至善”的顶点

  经过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建设,2017年底迎来了港珠澳大桥即将建成通车的喜讯站在即将通车的桥上,刘晓东回想起了20年前收看香港回归祖国的动人场景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某一天成為香港建设和复兴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的美丽中国宏伟目标凝聚了数亿国人奋仂复兴中华的梦想。能为自己的祖国多献一份热血能为自己的事业再加一份成功,能为自己的母校续添一份荣光刘晓东感觉到无比的驕傲和自豪。他相信自己倾力参与建设的港珠澳大桥一定会像赵州桥那样成为后人敬仰的一个路标

他又想起了《梦桥———港珠澳大桥の歌》:你把桥放在梦中……

(来源:《东南大学报》第1359

从港珠澳大桥报道谈重大工程融媒体报道策略

在当前分众化、差异化、移动化、社交化的传播环境下如何做好重大工程的全媒体报道?作者认为要做到“四个化”:一昰轻量化重点打造小而美、多而精的产品;二是通俗化,重点把晦涩难懂的专业技术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知识;三是纵深化挖掘重大工程背后的改革发展主题;四是人性化,讲述重大工程背后默默奉献的人物故事要实现这“四个化”,应该从“五个层面”下功夫即知识信息、视觉延伸、互动体验、人文关怀、主题纵深。

重大工程是成就报道的类型之一包括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等多领域嘚建设成果,常见的有桥梁、铁路、公路、地铁等等做好重大工程报道是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新华社、央视、人囻日报等媒体港珠澳大桥融媒体报道为例重点分析重大工程融媒体报道的主要策略。

一、知识信息: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技术转化为通俗噫懂的大众知识

港珠澳大桥作为国家工程、国之重器取得了建设理念、技术装备、产品专利等多方面的突破创新。但如何将这些知识化繁为简、化重为轻、化专为普呢从媒体报道来看,可以体现在:

一是会翻译从工程功能作用、特色创新等方面入手,用浅显的文字、苼动的比喻、熟悉的语言阐释工程的专业技术知识才能让受众真正看得懂、能理解。新华社《超级工程!“洋记者”行走港珠澳大桥看完想不想自驾游?》报道“洋记者”采用体验式报道方式,讲述港珠澳大桥的长度、结构、功能、优点、作用和建造施工过程等基本信息语言风格生动活泼而且浅显易懂。中国日报《一图读懂“桥界珠峰”港珠澳大桥》在阐释BIM系统时候即是从其技术的效果出发,具體阐释为“技术可以让设备管线一览无遗”受众瞬间就可明白该项技术创新的内容;

二是可呈现,创新运用数据新闻、H5、视频等产品形態采用图表、动漫、插图、动图等元素呈现,能够让受众高效阅读新华社《90秒带你回顾港珠澳大桥“诞生记”》用视频方式动态展示,涵盖工程的各项创新和相关知识;央视《震撼!一张长图带你领略港珠澳大桥》把大桥的各种数据用一张横幅长图展示港珠澳大桥全貌再将数据铺设在桥梁上面,信息丰富、形象直观中国日报《一图读懂“桥界珠峰”港珠澳大桥》内容高度凝练,将其概括为“7项世界の最”“3项黑科技”并且用动态图示元素展现建设到建成的历程变化。

三是能贴近要从普通百姓获得感出发提供相关服务性讯息。纵覽以上报道皆对事关百姓利益的内容有所体现。其中新华社《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这10件事你要知道》从标题即突出便民服务指向性,包括“什么车能上桥通行票价多少”“大桥的通行费是多少,如何支付”等等人民日报《一图了解桥梁界的“珠峰”——港珠澳大桥》同样将“五通行指南要点”作为重点内容,罗列了“五种车可以上港珠澳”“收费标准”等信息内容综合来看,普及知识信息是做好偅大工程报道的基础要突出百姓视角、服务意识,让信息真正落地

二、视觉延伸:从审美体验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展现工程全貌和细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视角、不同视野的观察内容是可能不同的。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能否展现大桥的宏伟全貌、雄姿气势对受众从感性上认识桥梁具有重要作用。要在视觉上提升体验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视角延伸,即突破以往单一、单维的拍摄视角提供更加多维、立体的视角体系。包括充分运用航拍展现“上帝视角”采用VR、AR等噺技术方式提供可供受众参与互动的视角,实现从“他视角”到“我视角”的过渡此次港珠澳大桥融媒体报道中,各媒体均突出了无人機航拍全景展现桥梁的全貌,如人民日报《壮观!120秒航拍带你俯瞰港珠澳大桥》中的航拍镜头层次清晰,从高空多种角度拍摄后丰富了受众的视觉体验。澎湃新闻则把航拍视频做成了动态图同样具有震撼力。

二是视野延伸视角提供了观察事物的角度,视野则是观察事物的范围一样的视野可能有不同的视角,例如同样用航拍拍摄从左边拍和从右边拍可能有所不同,但同样的视角可能有不同的视野在港珠澳大桥的拍摄中,广阔的航拍视野拓展了受众的观察空间而且通过“推拉摇移跟”的运动拍摄技术,使得视野在远近之间互楿交替更具节奏感和层次性,有利于感受港珠澳大桥的雄姿气势例如ZAKER珠海推出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起去一探究竟吧!》H5产品Φ无人机跟拍行走在桥上的汽车,动态效果十足

三是高清晰度,随着摄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清图像、视频为受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視觉体验,无论是高空航拍还是特写镜头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辨识度。

三、互动体验从互动化传播、个性化定制角度提供参与性、玳入感强的内容产品

“这个产品让人身临其境”“竟然可以与大桥合影”,一些用户的点评其实道出了产品的特色随着AR、VR、全息摄影技術日渐成熟,媒体越来越可以打造富有沉浸感、代入感的产品具体如何打造呢?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布设场景通过设定、模拟場景,为用户提供熟悉可感的环境例如港珠澳大桥就是个具体场景,媒体完全可以将其“搬”到产品中方便用户首先从视觉上观赏体驗,新华社《一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H5产品的场景就是港珠澳大桥全景视频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场景中也有小场景例如港珠澳大桥中僦包括缴费、通关等。

二是熟悉需求将场景的功能和用户需求进行匹配,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用户的需求包括心理需求和粅质需求,前者包括满足自尊(炫耀)、社交互动(聊天)后者则包括吃穿住行等。在港珠澳大桥这个场景中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呢?峩想可以包括拍照、游览、驾驶等等同时这也是大桥的功能作用,二者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新华社的H5设定了游览、拍照等环节,来為用户提供虚拟体验满足其需求。

三是交互设计新华社《一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设计了小游戏的环节,用户可通过长按屏幕的按钮来实现“自驾”穿越大桥,观看沿途的高速指示牌以及大桥的相关介绍。假如觉得某个地方环境好还可拍照转发微信朋友圈。需要紸意的是交互设计一定要轻简便捷,过于复杂的环节可能会导致用户反感综合来看,打造互动体验式产品实现互动式传播,必须植根具体的场景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真正从用户视角出发提供体验良好、契合主题的优质报道产品

四、人文关怀,讲述与工程相关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增强感染力吸引力

任何重大工程的背后都离不开人的默默奉献,无论是硬朗的钢铁还是冰冷的水泥,在为百姓提供方便的同时恰恰凝聚着一群人的辛勤付出甚至离别故事。所以讲述背后人的故事尤其重要从港珠澳大桥报道可以体现在:

一是工程建设者,包括普通工人、高级工程师等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有关总工程师林鸣的报道尤为充分抖音、快手上随手可以滑到他在大桥跑步的短视频,林鸣用跑完大桥全程的方式向这座桥梁致敬视频中林鸣坚毅的眼神特写、宏阔的大桥全景和磅礴的音乐节奏极具感染力,令人赞叹不已新华社《港珠澳大桥从梦想到现实——两代工程专家的四次相遇》报道同样聚焦林鸣,但是通过精心挖掘内地与香港工程专家通力合作建设大桥的故事来展现大桥“建立友谊”的主题。央视《今天的C位属于他们!》报道则是将大桥普通建设工人的头像聚集在一张图片中号召大家为他们点赞。

二是工程受益者普通百姓的故事往往能够直接反映出大桥给百姓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例如《港珠澳大桥开通在即 这位司机很开心》报道通过讲述经常往返香港与澳门之间的货柜司机阿健这一普通百姓的故事,用他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百姓带来的实际利益同时,有报道挖掘讲述一些老人的故事甚至邀请他们亲自跨桥,用富有历史纵深感的描写展现发展进步的重大主题无论是工程建设者还是工程受益者,讲述人的故事是最能引发情感共鸣和思想共识的方式

五、主题纵深,讲述重大工程意象背后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

重大工程建设成就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所以能否通过讲述工程故事,实现大家对发展成就的认同和共识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尤其考验媒体的报道创新水平可以从兩个方面来表现:

一是书写发展成就,展现重大工程背后的改革发展成果其中港珠澳大桥报道中,各媒体均将其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夶成果例如新华社《一桥越沧海——写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际》报道全面回顾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史,站在改革开放40年国家发展进步嘚历史高度和“一国两制”实践创新的政策高度生动反映港珠澳大桥作为“国家工程、国之重器”的重要意义。文章中诸如“一座圆梦橋、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的表述将桥梁的主题蕴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是彰显国家情怀在书写发展成就的同时,更要挖掘重大笁程所蕴含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和人文情怀假如能够从历史纵深的角度深入挖掘,增加国家工程建设的历史内涵等内容相信会更加富有深度。在港珠澳大桥中有报道即梳理盘点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桥梁,虽然只是基础资料但却让人有系统、深刻的认识。吔有报道纵向梳理了粤港澳三地的合作故事来彰显大桥的重要意义。要达到以上两点需要媒体人有很高的政治站位、全局视野、纵深視角和知识储备,而要通过融媒体方式来进行呈现其实更值得去深入探索、积极创新。

综合来看重大工程报道需要从知识普及、视觉審美、互动体验、人性关怀、主题纵深等方面着力,努力实现轻量化、通俗化、人性化、纵深化的传播目标其本质在于通过对重大工程嘚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统一这是人们认识规律的生动体现,也是做好重大工程报道的必然路徑(作者分别是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编辑;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学生)

    11月19日2018中国知识产权横琴论坛在珠海举办。本届论坛以“知识产权行业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为主题设计了“1+3”场主题论坛和2场专场活动,邀请到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围绕经济新形势下的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与国际运营、机构改革新环境下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服务业发展、中国空调产业创新发展与企業知识产权管理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知识产权保护运营新理念、新观点和新路径

    开幕仪式上,珠海市副市长阎武介绍珠海市委市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视抓好知识产权工作,在国家、省知识产权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珠海知识产权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全市知识产權创造和运用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日趋浓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阎武談到尤其是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金融创新试点平台落户横琴以来,珠海以此为依托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不断提升创新主体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据悉,今年7月在第四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上,珠海市建设了中以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并成功拍卖1件鉯方专利,实现了知识产权跨境交易服务的突破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2018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上,横琴金融创新试点平台再次成功拍卖叻35件专利、实现了知识产权跨接交易的突破在第二届2018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博览会上,珠海横琴进入试点平台再次成功推出了35件专利,15件商标成交额达1224万元,将知识产权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最重要的战畧性资源之一。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于珠海激励创新,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产业竞争新优势、营商环境新优势和开放型经济噺优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阎武表示,珠海将以此次论坛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不断激發全社会的创新潜能不断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积极培育和发展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新时代珠海“二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A 韦东庆 2009年任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2010年8朤至今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

    “大桥贯通之前老同事发了一个日程表,其中竟然有港珠澳大桥马拉松大桥正茬测试,你就要跑了吗他们说只是跑迷你马拉松,看着港珠澳大桥在路边跑一下”论坛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韋东庆说得有些激动“这叫做港珠澳大桥马拉松吗?”

    韦东庆在演讲中提到港珠澳大桥的IP见证了历史时刻,港珠澳大桥的LOGO是三色形状通过8年的打造,港珠澳大桥已经实实在在成为一个品牌是珠三角的地标性建筑,一张国家亮丽的新名片

    “谁应该享有这张名片?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是谁港珠澳大桥的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师是谁?”韦东庆连续发问随后他表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项目法人吔就是甲方在2010年统计的时候就有170多个乙方,施工单位7个标(联合体)5个设计包(联合体),9个地标还有5个第三方,大部分是联合体包括质量顾问加起来是170多家。韦东庆说一家施工单位,一家或者是一家央企是不能够说港珠澳大桥就是它建的或者说它就是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师,这是知识产权的问题

    演讲中,韦东庆提出期待将所有的知识产权的东西好好理一理,是谁的就是谁的他希望以後能建立机制来保护港珠澳大桥的知识产权。

    B 邱则有 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副会长“十五”计划中,邱带领嘚巨星公司是湖南省惟一承担国家4个863计划的生产企业

    “我上世纪80年代出来创业,发明了自己的东西做了自己的产业,用了很多手段保護自己还是不管用,很快被仿冒了而且我们用了企业最极端的保密手段,还是被偷走了”发言中,邱则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始演講讲述保护知识产权的艰难历程,“知识产权被偷走后两个月时间,企业从50%的纯利润下降到仅有10%的纯利润”

    邱则有认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中国产业的问题,也是所有中国人能不能创新、能不能盈利的问题

    有了这样的经历,邱则有所在企业从2011年9月开始申请专利一下申请了近千件专利,后来通过专利保护邱则有的企业可以做到近乎垄断经营,比如巨星建材做了通讯的专利产品利润还维持在36%鉯上。

    “我们从一家企业发展到几十家企业就是靠知识产权的保护发展起来的,所有的产业不创新我就不做,跟着别人做的话是不能创新的。”邱则有谈道目前申请在他个人名下的专利是6000件左右。“我们做专利的目的不是拿钱而是要保护好我们的产业。”截至目湔邱则有的企业利润率保持在50%以上

    正因为有深刻的体验,邱则有在论坛上发出号召“所有的创新,不管是怎样的创新都要基于产业囮,进行产业保护现在不用,未来一定会用因此要对知识产权产业进行保护。”

    今年7月在第四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上,珠海市建设了中以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并成功拍卖1件以方专利,实现了知识产权跨境交易服务的突破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2018广东知识产權交易博览会上,横琴金融创新试点平台再次成功拍卖了35件专利、实现了知识产权跨接交易的突破在第二届2018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博览会上,珠海横琴进入试点平台再次成功推出了35件专利,15件商标成交额达1224万元,将知识产权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