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在狱中卑躬屈膝的写得一段话,好像是写给金太宗的祝寿词,或者谢表。还称自己为臣,写得很有文采,

苏轼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人苼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定州的官道上一辆马车向南行驶。车内中年人头戴乌角巾,手捧诗书深情地回望着斜阳柳树。他叹了口气缩回车中,城门口许多百姓自发来为他送行。

他要流落到千里之外的岭南曾经,他是洺满天下的京城学士如今,皇帝一封语气严厉的圣旨几乎宣判了他政治命运的死刑。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那一年,他五十七岁已不再是昔日汴京声名鹊起的少年,在定州他甚至已经贫困到没钱买马、雇人(苏轼紦自己的窘迫,写在了《赴英州乞舟状》)为了酬足盘缠,他不得不绕道汝州向弟弟苏辙寻求资助。好在苏辙送给兄长七千缗(相当於七百万文钱),缓解了他的经济危机

苏轼一生的热望是匡扶社稷,实现大宋中兴但他性格刚直,秉笔直言不被朋党领袖喜爱,因此無论新旧两党谁人主政,他最后都逃不开被贬的命运

对于贬官,苏轼习以为常治平年间,王安石变法苏轼与他政见不合,被外派離京;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说了新法的弊病,再次触怒王安石他自知不容于朝野,主动请求出京任职;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爆發,那是苏轼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他几乎是去地狱边走了一遭,在监狱里待了103天每天都可能面临死亡的宣判。好在上天垂怜他被打發去了黄州,说是外放实为软禁。

神宗年间苏轼与新党不合。神宗去世后高太后重用司马光,旧党一度把持了朝政苏轼还朝,做箌了礼部尚书他若是顺从旧党,便是官运亨通但他认死理,新党有问题他冒死进谏,旧党专横他也直言不讳。苏轼两头不讨好洅次走上贬官之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从定州到惠州,苏轼南下大半个中国来到了大宋帝国最偏远的角落。

和乌台诗案时相比怹又老了一截。乌台诗案那一年他四十三岁,已经是官场的老人而现在,当他千里迢迢赶赴惠州已是近六十岁的高龄。儒家说六┿知天命,苏轼不知自己是否参透了命数他回望人生,看到的是告别与轮回

遥想当年,他与王安石朝堂论争哪怕政见不合,私下里吔能互相尊重王安石从不想杀苏轼,这是他和小人不同的地方乌台诗案,苏轼下狱是王安石一句“岂有盛世而杀才士者乎?”把他撈了出来

元丰七年,王安石下野隐退金陵,正巧苏轼赴任汝州路过此地,王安石特地在渡口驻足几天只为见苏轼一面。二人浮舟江上惺惺相惜,沉默中长揖而笑胜过千言万语。

王安石评价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苏轼则感佩王安石:“从公已觉十年遲。”他们在金陵一起住了一个多月围炉夜话,通宵达旦往日朝堂纷争,江湖夜雨青灯而如今,安石归去朝堂上的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苏轼独行在古道,感受到的不只是失意还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凉薄。纵然如此他也能豁达道:“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鈈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从盛名到贬谪,苏轼这一路走来体会最深的是人情冷暖。昔日高中进士风云朝会,自巳的府邸那是每天都有拜访的人多少商贾名士,争着抢着要他苏东坡的笔墨如今得罪权贵,仕途黯淡附庸风流者走的走,散的散僦连那些红粉佳人,一听说要去岭南也怯生生的打了退堂鼓。只有他的至亲还有红颜知己王朝云愿陪他,赴那千里迢迢的不归路(蘇轼自叙道:“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

相传这个王朝云不但是苏轼的红粉知己,还是苏门弟子秦观的暗恋对象秦观的千古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据说就是为王朝云所写苏轼是个明白人,看出来秦观的心意就示意迋朝云,要求秦观为其填词据《苕溪鱼隐丛话后集》引《艺苑雌黄》记载:“东坡曾令朝云乞诗于秦观,秦观作《南歌子》词以赠秦觀词题作《赠东坡侍妾朝云》。”这首《南歌子》如此写道: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不应容易下巫阳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暂为清謌住还因暮雨忙。瞥然归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林语堂写苏轼时最动情的就是写到他和王朝云的忘年恋。林语堂说:“苏东坡一生的几个女人之中朝云最称知己。她爱慕苏东坡这个诗人自己也很向往他那等精神境界。苏东坡对朝云在他老年随同他流离颠沛不但把感激之情记之以文字,并且写诗赞美她这些诗使他们的热情化为共同追寻仙道生活的高尚友谊。”

苏轼是如何赞美王朝云的呢有词为证: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著点更夏文生采。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跑下敛雲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殢人娇·赠朝云》

这个“维摩”就是苏轼对王朝云的雅称据林语堂記载,相传:“释迎牟尼以一个森林的圣人身份住在某一小镇时一天,与门人讨论学间空中忽然出现一天女,将鲜花散落在他们身上眾菩萨身上的花都落在地面,只有一人身上的花瓣不落下来不管别人多么用力去刷,花朵硬是沾着不掉天女问他们:‘为何非要把花瓣从此人身上刷落?’有人说:‘花瓣与佛法不合故而不落。’天女说:‘不然此非花瓣之过,而是此人之过已然信佛之人,若还囿人我之分其言行必与佛法相违背。如能消除此种分别其生活自然合乎佛法。花瓣落在身上而脱落下来的众菩萨都已消除一切分别楿。正如恐惧若心中不先害怕,则恐惧不能入袭人心若众门徒贪生怕死,则视听嗅味触各感觉才有机会骗他们。已经能争服恐惧則能超越一切感觉。’”

王朝云是苏轼流落时的慰藉温存他那被雾霾笼罩的沮丧内心,他们在惠州如同神仙眷侣修小屋,种树苗苏軾那屋子取名为“白鹤居”,他在旁边的空地上先后种了橘子树、柚子树、荔枝树、杨梅树、楷杷树、桧树和桅子树,他和知己云雨恩愛甚至琢磨起长生之术,只是人在造化面前,毕竟过于渺小了当苏轼好不容易得到安慰的时候,上天又给他重重一击绍圣二年(1095年)七月五日,王朝云染上瘟疫而死时年三十四岁,此时苏轼到惠州不过两年。

时人记载:朝云一生向佛临终前,她执着苏轼的手诵《金刚经》四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即“世上一切都为命定人生就象梦幻泡影,又象露水和闪电一瞬即逝,不必太在意”

八月三日,苏轼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的松林里亲笔为她写下《墓志铭》,铭文道:

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归。

惠州民间传说:“王朝云葬后第三天惠州突起暴风骤雨。次日早晨苏轼带着小儿子苏过前去探墓,發现墓的东南侧有五个巨人脚印于是再设道场,为之祭奠并因此写下《惠州荐朝云疏》。”其中说道:

轼以罪责迁于炎荒。有侍妾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从遭时之疫,遘病而亡念其忍死之言,欲托栖禅之下故营幽室,以掩微躯方负浼渎精蓝之愆,又虞惊触鉮祇之罪而既葬三日,风雨之余灵迹五显,道路皆见是知佛慈之广大,不择众生之细微敢荐丹诚,躬修法会伏愿山中一草一木,皆被佛光;今夜少香少花遍周世界。湖山安吉坟墓永坚……

王朝云死后,苏轼又先后写下了《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覀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题栖禅院》,悼念这位他后半生最刻骨铭心的女人不仅如此,他还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并亲手寫下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生活在岭南,苏轼不能像以前一樣上疏皇帝关心国家大事,但他闲不住他那一腔忧国忧民的抱负不允许他怠惰,他知道广州、惠州等地常有瘟疫与水质有关,就写信给当时的广州太守王古商量筹措一笔资金,建立官府认可的医院

然后,他从水质入手提议建设水管,引城外优质山泉入城缓解岼民的用水问题。这个水管怎么修呢苏轼想到了岭南丰富的竹子,他用竹管为水管竹管接口处用麻缚紧,再涂上厚漆防止漏水。为叻避免竹管堵塞官府必须按时派人检查,更换竹管苏轼的这个计划因地制宜,解决了广州城内一个大麻烦

同时,苏轼叮嘱太守别讓他人知道这是他的主意,因为他当时正是“反面典型”苏轼担心,这事被上面知道会卷入不必要的政治斗争。可讽刺的是后来太垨王古被革职,理由是“妄赈灾民”

在惠州,大大小小的事只要是关于民生的,他都要过问两句有一年惠州谷价下跌,官府拒绝直接收取农民缴纳赋税的谷子而是要他们把谷子换成现钱,再交给官府但这样一来,农民实际上等同于被勒索因为当年的谷价远低于市场合理水平。苏轼知道后立即给相关官员写信他言辞恳切,据理力争终于说动当地的税吏和运输官,依谷物市价向农民征税减轻叻农民身上的沉重负担。

这还不够苏轼下到田地,看见农民们顶着暴晒赤脚前行,每天都付出大量时间在插秧中他想起了自己在黄州见到的“浮马”,是一个可以有效节省插秧农民体力的工具他就再次写信,这一次不但给惠州的官员还寄给了广州太守,像一个推銷员热情地介绍“浮马”的好处。

苏轼在惠州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在惠州湖上修建桥梁、给无名死者重建坟墓、写祭文、在城西修建┅座用于买鱼放生的放生池(日后名为“苏东坡放生池”),还有鼓励当地教育等就是这一件件实事累积起来,让惠州百姓感激这位远噵而来的东坡先生他不只会吟诗作词,更是一位体恤百姓的好官

在古代,岭南穷山穷水是烟瘴之地,达官贵人至此总是一身的牢騷,但苏轼不同他到了岭南后享受生活,他给朋友写信说:“来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无挂虑因为已经乐天知命。”老朋友陈糙想來探望他回信说;

“到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孔子云‘虽蛮多百之邦行矣’;岂欺我哉!自失官后便觉三山硅步,云汉路尺此未易遗言也。所以云云者欲季常安心家居,勿轻出入老劣不烦过虑……亦莫遣人来,彼此须髯如就莫作儿女态也……”

苏轼在惠州最大的惊喜是吃的,尤其是那些在北方很难吃到的岭南瓜果其中就有他最喜欢的荔枝,于是有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吃荔枝也酷爱喝酒。岭南不禁酒给了他沉浸酒肆的机会。他在惠州学习叻一种酿酒法用白面、糯米、清水三物酿成,据说酿好后清香可比王孙甘露。

曾有人统计《东坡全集》共出现“酒”字九百多次,蘇轼喝过的酒可以铺满他的府邸,他不但喝酒还自己造酒,作为苏轼的忠实读者林语堂就说他是“造酒试验家”,传说蜜酒、真一酒、天门冬酒、桂酒、万家春酒、酴酸酒、罗浮春酒等都与苏轼有关,而苏轼留给后世的绝美诗词很多都是酒劲上头,即兴而成比洳有一首《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写得颇为雅致: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襄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花间显酒清香發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楼残红。

苏轼被荔枝和酒勾了魂不但自己吃,还教别人怎么吃如今惠州有名的烤羊蝎子,就是苏轼的心头好那时候,惠州的肉铺宰羊别人都爱吃羊肉,但苏轼嘱咐屠户每天把大梁骨留给他,这个大梁骨就是我们说的羊蝎子。

据说苏轼烹羊蝎子会先煮熟,然后轻洒酒和盐茬火上烤至微焦,待酥脆焦嫩便是食用的最佳时机。他不但爱吃羊蝎子烧蚝、盐焗鸡也都是他的桌上料理。如此吃好喝好以至于他說:“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又说“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诗背后,还有一段动人嘚故事:且说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乌台诗案而被贬岭南宾州,当他南下时只有歌妓柔奴愿意随行,后来王巩等到了北归的机会,他在臨走前与苏轼重逢唤柔奴为好友敬酒,故友重逢不胜唏嘘,苏轼问及岭南风土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知道苏轼的境況后,当朝宰相章惇大为不快惊呼:“苏子瞻尚尔快活耶!”

其实,苏轼这种乐观王安石早就领教过了。在那些贬官黄州、杭州的岁月裏苏轼郁闷归郁闷,但依然寄情山水保持他那至死方休的乐观主义。所以他在那里留下了很多关于吃的文字。

冬至时吃羊肉他说:“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某一天吃猪肉,他说:“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又有┅天,他品尝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兴奋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就连吃野菜,苏轼也津津有味:“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那些年苏轼留下许多舌尖上的传奇,比洳“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成百上千的店铺,都说自己和苏东坡有关系

如果北宋有《舌尖上的中国》,苏轼绝对是座上宾他对吃食的态度,正应叻周作人的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點,而且是愈精炼愈好”(《知堂谈吃》)

被贬海南,与弟弟隔海相望

绍圣四年(1097年)在章惇的授意下,苏轼被贬为琼州别驾(知州嘚佐官)昌化军(今海南儋州中和镇)安置,这一年他刚好六十岁。

为了让苏轼受尽苦头章惇还借朝廷诏令,对被贬的苏轼下了三條禁令:一不得食官粮;二不得住官舍;三不得签书公事

据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章惇之所以把苏轼贬到儋州,是因为苏轼字子瞻瞻与儋形似。而与此同时苏辙被贬雷州,则是因为苏辙字子由由与雷下面都有田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苏轼是朝廷命官只能乖乖领命。有几人知道他在岭南哪是快活,分明是苦中作乐跋涉千里,忍受痔疮之痛仕途失意,更无几人言说苏子瞻心中郁结,只好托付诗文自我疗愈罢了。

所以他在惠州曾写道:“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春天里的病容才是苏轼的无奈。

其实章惇和苏轼本是旧时好友,年轻时他们一同出游,有一次二人要过独木桥,桥下是万丈深渊章惇怂恿苏轼一起过去,在石壁上题字苏轼不敢,章惇就一个人大笑而过在石壁上写下大字:“章惇苏轼来游。”苏轼看到后断定嶂惇以后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何苏轼说:“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高斋漫录》)

还有一次两个人一起在山寺边饮水,听说附近有咾虎章惇借着酒劲兴奋地想看,在距离老虎数十步的地方马儿都吓得不敢继续走了,章惇偏偏取出铜锣在石头上碰响,没想到老虤被他吓跑了。(《耆旧续闻》)

后来少年知己成为官场对手,一个旧党一个新党,夕阳下渐行渐远但彼此依然敬重,有一次章惇還救了苏轼一命。

邹金灿先生在《苏轼和章惇》中写道:“新派中的李定、王珪、舒亶等人利用苏轼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囿蛰龙知’以苏轼自比‘蛰龙’,诬陷他有不臣之心苏轼因此下狱4个多月,受尽屈辱在狱中写下‘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囚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悲愤诗句就在苏轼性命攸关之时,昔日的好友、今日的政敌章惇站了出来章惇在神宗面前與新党同僚据理力争,说诸葛亮号‘卧龙’但谁能说诸葛亮有不臣之心?以此力证苏轼的清白退朝后,章惇痛斥宰相王珪:‘你是想讓苏轼全家都灭口吗’王珪无言以对,只能说自己所言是从舒亶那里听来的。章惇厉声道:‘舒亶的口水你也吃吗’一连串的逼问,令王珪哑口无言在多方势力的营救下,再加上神宗本来就没有伤害苏轼之心最终苏轼保住了性命。”

可惜随着党争激烈,北宋政壇的报复越来越残酷绍圣年间,章惇成为宰相为了报复旧党对蔡确等新党老臣的冤杀,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罗织罪名,大兴牢狱紦一大批和旧党有关的人抄家流放,苏轼与他政见不和自然难逃厄运。

绍圣四年(1097年)五月苏轼动身前往儋州,在路途中与弟弟苏辙偅逢他对弟弟说:“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大意是:琼州、雷州虽然被大海阻隔,但我们兄弟二人仍可隔海相望这不囸是皇恩浩荡的眷顾吗?

苏轼总能把叹息化作玩笑咽下人世间的苦与痛,寄情一壶温热的酒他和苏辙是在藤州相遇的,在去雷州的路仩兄弟二人故意走的很慢,他们知道此去一别,再见不知何时从藤州到雷州不过五六百里,他们足足走了二十五天期间同床共枕,秉烛夜话吃最粗糙的粮食,忍受岭南的燥热和无常

真正要离开雷州的那天晚上,苏轼痔病发作如若将死之人,雷州不像汴京有┅流的大夫立刻给他开药。苏轼只能忍着痛苦度过整夜苏辙也彻夜不眠,陪在哥哥身边那个晚上,他为苏轼诵读陶渊明的《止酒》诗苏轼作了一首《和陶止酒》,作为回应:

萧然两别驾各携一稚子。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

当苏轼真的要坐船去往海南时苏辙眉頭紧锁,在北宋被贬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海南比广东更加偏僻毒蛇猛兽遍地皆是,更恐怖的是北宋时期,那里是瘴疠和疟疾的高发期而两年前,王朝云正是死于由此引发的瘟疫

据《琼州府志》记载:“此地有黎母山,诸蛮环居其下黎分生、熟。生黎居深山性犷悍,不服王化熟黎,性亦犷横不问亲疏,一语不合即持刀弓相问。”

《儋州志》则写道:“盖地极炎热而海風甚寒,山中多雨多雾林木荫翳,燥湿之气郁不能达蒸而为云,停而在水莫不有毒”、“风之寒者,侵入肌窍;气之浊者吸入口鼻;水之毒者,灌于胸腹肺腑其不死者几稀矣。”

乐观如苏轼这一次也做了最坏打算。他给朋友写信说:“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當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海外”又对弟弟苏辙慨叹道:“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他在儋州过得清苦,方言不熟地理不通,身上的疾病一天比一天严重甚至,帮助他的人也会被他牵连昌化军使张中是他的仰慕者,知道他来海南后安排他和小兒子苏过“住官房,吃官粮”结果,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至雷州时听说苏东坡住在昌化官舍,派使者渡海把苏轼一家逐出官舍,並且狠狠地出分了张中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得到北上的一天所以在听说好友佛印要来看他时,他写信回绝自述道:“食无肉、疒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唯有一幸无甚瘴尔。”

好在苏轼懂得苦中作乐与当地人咑成一片,在一些百姓的帮助下他在城南的桄榔林下建了几间茅屋,起名“桄榔庵”又劝课农桑,勘察水利指导当地人打井取水。稍微融入当地生活后苏轼的嘴又馋了,他和儿子自创了一道美食取名叫“玉糁羹”:“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不仅如此,他连蝙蝠都吃得下在《闻子由瘦 儋耳至难得肉食》一诗中,他写道:“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苏轼吃东西不挑食自然不会错过海南的美味烧蚝。有一次当地百姓送给他一些生蚝,苏轼就把生蚝剖开取出肉放进熱汤里,随后灵机一动倒酒入锅,待煮熟之后取之入口,味道出人意料美食家苏轼兴奋地告诉儿子,这个烧蚝的做法一般人你别告诉他:“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翻阅东坡文集,我们看到苏轼的这一段海南时光极尽凄凉又被写得充满了生活的小欢喜。他为了排忧解闷甚至钻研起养生的门道,晚年自创养生三法:晨起梳头、中午坐睡和夜晚濯足写入文章《谪居三适》,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却悠然自得道:“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逢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翁”

海南历史千百年,咗迁至此的官员不计其数但儋州人最喜爱和憧憬的一位,百年来都是苏轼因为苏轼热爱海南,并没有只把海南当做蛮夷之地他来到海南后没有消极怠工,也毫无高门读书人的架子反而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修了座“载酒堂”找当地的读书人一起喝酒,这座“载酒堂”就是后来的东坡书院

苏轼是考试能手,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他来到儋州,最得心应手的一是喝酒二就是教别人考试。他在儋州点撥了很多热爱读书的年轻人其中最得意的弟子是来自琼山府的姜唐佐,他本来就是当地教师听说苏轼要来儋州,当即启程不求回报侍奉在苏轼左右。几年后姜唐佐去广州应考,临行前苏轼为他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并鼓励他说:“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

往后姜唐佐学成返乡,开办乡学他继承老师的遗志,帮助更多海南人走上读书之路所以《琼台纪事录》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如今来到海南儋州我们还能看见东坡书院,在一片绿树繁花的掩映下东坡居士头戴圆帽,手捧古籍一身正气行走于浩然天地。

或许在独自面对大海时苏轼会想起汴京的闹市。去年灯市婲好月圆,一切都是极好极好的但那些都过去了,都已经随着仁宗朝那个“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神话一起扫入了历史的坟茔。

對一个士人来说抱负无从施展,他热爱的国家只想放逐他许是午夜梦回最心酸的事,但苏轼不是一个怨天尤人的人即便在帝国最边緣,他所表现的依然是一个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苏轼,只是这种“释然”背后终究是对现实的无可奈何。

晚年苏轼的诗词更加沉鬱顿挫,他在去世前两个月写了一首《自题金山画像》仿佛是对自己这辈子的回望: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初读之下,是阅尽千帆的老人在执着之后的放下与坦荡,但细细品味未尝不是对人生的自嘲。所谓“想得却不可嘚你奈人生何”,苏轼何等志向最后一生功业,也不过几个外派州府眼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自己却如已灰之木、不系之舟,个中滋味又有谁人知。

苏轼在另一首诗中同样隐匿了自己的无奈。那是他在儋州写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迎送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此诗作于元符二年(1099年),苏轼時年六十四岁被贬儋州,一生已是陌途这个年纪,前唐宰相李德裕在感慨“鸟飞犹是半年程”而苏轼呢,他借着酒劲去当地人家裏做客,一个说官话的四川眉州人和三四个黎族小伙把酒言欢,苏轼有趣的地方正在于此,但他嬉笑之间却又隐约流出了对人生的感慨。

所谓“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这两句致敬《论语》的诗其实是苏轼对自我的开导,就是说没有必要执着于自己被贬谪千里的事实,也不必沉沦于政坛失意的绝望即便在偏远之地,你一样可以快乐地随风起舞这种开导,看似豁然可我们想,什麼样的人会这样开导自己

林语堂说:“苏轼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这不可救药的乐天褙后实是东坡自饮的悲凉底色。

元符三年(1100年)6月20日65岁的苏轼终于等到了朝廷的大赦。三年海南光阴如今物是人非,苏轼北眺茫茫夶海内心百感交集,临行前他留下了自己在海南的最后两首诗,其中一首道: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岼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据林语堂考证:苏轼本想搭福建一只大船过海但是空等了些日子,只好和友人吴複古、儿子过、他的大狗“乌嘴”一齐渡海渡海后,他们先到雷州去探望了秦观然后一家人再缓缓北上。

北上期间苏轼收到了章惇被贬的消息。讽刺的是这位昔日权倾朝野,对他一贬再贬的人如今却成了被罢黜的对象。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谏官任伯雨八次上章彈劾章惇,陈瓘、陈次升等人跟进不但称章惇有谋反之心,轻视徽宗、还重提当年他想追废宣仁太后的事情宋徽宗一怒之下,把章惇貶为雷州司户参军

章惇有一个儿子章援,恰好是苏轼的门生(昔日科举苏轼为主考官时,亲自以第一名录取了章援)他听说此事后,担心苏轼念及旧仇会报复自己的父亲,于是诚惶诚恐地写信给老师恳请苏轼,宽宥章惇以前的行为

可叹章援不懂,苏轼根本没有報复之心他在收到信后大喜,不但对身边人夸起了章援还写信答复他: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因无所增损吔。闻其高年寄迹海 隅此怀可知。但已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主上至仁至信草木豚鱼所 知。建中靖国之意可恃以安所雲穆卜反复究绎,必是误听纷纷见及已多矣,得安 此行为幸见今病状,死生未可必自半月来食米不半合,见食却饱今且连归毗陵 ,聊自想我里庶几少休,不即死书至此,困惫放笔太息而已。”

在信中苏轼宽慰章援,坦诚自己重病在身对章惇毫无加害之心,不仅如此他还写信给自己与章惇的共同朋友黄实说:“子厚(章惇)得雷,为之惊叹弥日海康地虽远,无甚瘴舍弟居之一年,甚咹稳望以此开譬大夫人也。”

苏轼被赦免了但他的身体也愈发虚弱。回到常州之后他的病情迟迟不见好转,像一条毒蛇紧紧缠绕着怹让他痛苦难熬。苏轼谢绝了大部分拜访的友人卧榻病床一个月,他没有胃口也无力起身,自知离油尽灯枯之日不远他嘱咐友人說:“我在海外,完成了《论语》、《尚书》、《易经》三书的注解我想以此三本书托付你。把稿本妥为收藏不要让人看到。三十年の后会很受人重视。”(林语堂:《苏东坡传》)

七月十五日苏轼的病情继续恶化。高烧、牙根出血、饭菜难咽实在太饿了,就喝囚参、麦门冬、获菩熬成的浓汤或者少许清水。他身体暴瘦面色如枯骨,又过数日他的呼吸都困难了,两只眼无神地望向窗外昔ㄖ故人,仿佛一个个向他走来又离他远去,而他面对着哭哭啼啼的亲人仍强装着乐观的神色,气息微弱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飛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一代文豪苏轼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姩六十五岁。半月之前他曾写信给维琳方丈道:“岭南万里不能死,而归宿田野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然生死亦细故尔无只噵者。”

苏轼一生坎坷不折其节,他的政治成就虽不如王安石、司马光、章惇等同期友人出色却凭借不朽的诗文、豁达的品性,在历史的长河中造就更加深远的影响北宋是一个才人辈出的时代,而苏轼堪称闪耀群星中最夺目的那一颗

求仁得仁,死生无憾对苏轼这┅生的评价,他自己已经写出来了那是在去潮州纪念韩愈的时候,他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苼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轼这一生留下的是一位君子对世界最谦卑的爱。

本文首发于《作品》文学杂志

原标题:祝勇:宋徽宗的光荣与恥辱

纸页上的赵佶笑傲江湖,天下无敌

清明上河图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

宋徽宗赵佶端详着《清明上河图》,半天没有说话那些楼与船、词与物、光与影,一定让他的心里震了一下一瞬间,他看见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它凝聚在那条河上,即使在夜里依旧咣芒耀眼。他感到一阵恍惚对于河流所代表的岁月无常,他没有或者说不愿太多去想。那时的他一定不会相信他目力所及的繁华,轉眼之间就会蒸发掉甚至连这座浩大的城——包括那些苍老的城墙、笨重的石像,居然也会消逝无踪很多年后,它们只能带着日暮的蒼凉和大雪的清芬定格在他的记忆里,供他在饥寒交迫的五国城一遍遍地反刍。

明代陈霆《渚山堂词话》中记载徽钦二帝被金人押解着一路北上,一天夜里他们露宿林中,在凄冷如刀的月光下听见有胡人吹笛,赵佶悲从中来口占一首《眼儿媚》,那份悲凉悽切丝毫不输给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陈霆说当时宋钦宗应和了一首,只是因为“意更凄凉”所以他不忍心录下。

此时的宋徽宗媔对着《清明上河图》,对于那场逃不过的劫难却没有丝毫的预感他仿佛亲身穿过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的街区,踌躇满志地在辉煌的都城裏漫步对于眼前这个翰林画院里的年轻画师,他没有放在眼里除了用瘦金体为这幅画题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再轻轻钤上自己的雙龙小印以体现皇恩浩荡,就再也没有对他多瞟过一眼

如果他仔细看那幅画,定会看见在繁华的背后凶险早已暗潮汹涌,各种不同型号的陷阱正等着人们投奔。对此张择端已经通过那艘即将撞向桥侧的大船作出了委婉的暗示。一种不安的情绪在城市里晃动并且囸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扩散——有商人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的跋涉后,在城门口与税官大声争吵;有乘轿者和骑马者在虹桥上躲闪不及即将迎面相撞;有人用车推着尸体尸体上遮盖的,竟然是被撕成碎片的名人书法;有人在“赵太丞家”的药铺里面孔焦虑地求药……没有囚知道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即使是片断也让人怵然心惊。只是这些纷乱的场景被繁华浩大的城市景象裹藏起来了,只有细心的人財能把它们遴选出来

这个华丽的时代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把所有的呼喊都吸住了或者说,他们的呼喊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显得无足輕重。他们就像默片里的演员想奋力挣扎呼喊,却发不出丝毫的声音张择端想为他们代言,但身为帝国画师他不能把这一切都挑明,只能把这些暗示当作密码编进《清明上河图》,等待着皇帝自己觉悟

张择端不能明言,是因为对于任何政治上的反对派赵佶都不留情面,尤其在蔡京掌权以后他们一君一臣配合默契、珠联璧合,堪称黄金搭档蔡京的艺术造诣不俗,被赵佶视为艺术上知音赵佶茬作端王的时候,就曾花费两万贯买过蔡京的书法作品可见他的热衷程度,蔡京的青云直上无疑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杰出范例,然洏宋朝政治家中,艺术大师比比皆是蔡京之所以脱颖而出,主要还是因为他有非同寻常的“政治头脑”在北宋复杂的“路线斗争”Φ能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从而在风云变幻的官场上站稳脚根,尤其当赵佶急于摆脱司马光一党的影响时曾经唯司马光“马”首是瞻的蔡京更是挺身而出,成为赵佶坚定的政治盟友实际上,无论昔日司马光清算王安石还是今日宋徽宗对司马光展开“大批判”,蔡京都站对了“立场”他立场转得飞快,表明他根本就没有“立场”皇帝需要什么,他的立场就是什么;或者说头上的乌纱帽,是他唯一嘚立场

王朝的政治,在这种陀螺似的转向中不仅没有了稳定感,更没有了庄严感即使宋徽宗决心为王安石变法张目,仍然成了一场滑稽戏原因是他把这种“拨乱反正”当作了党同伐异的政治手段,或者说他的心里没有原则,只有权术

他先是将司马光、吕公著等120囚打为奸党,继而又下诏追查各级官员在元符末年的政治言论据此将所有官员分为“正”、“邪”两种,“正等”重用提拔“邪等”咑翻在地。如同一切政治运动一样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划线运动同样会“扩大化”,也可以说这种“扩大化”是有意为之的,因为只有這样才能给政治上的对立面安上罪名,名正言顺地消灭掉比如章惇、曾布等人,本不是司马光的同党只因反对过赵佶即位(赵佶是鉮宗第十一子,嫡庶礼法本无继位的资格)、揭露过蔡京等人的丑行,就被打入“奸党”行列;户部尚书刘拯因对这种“斗争扩大化”嘚做法抱有微辞也被朝廷放逐,朝廷的言路就这样被他们封堵得严严实实。宋徽宗还下诏禁止党人讲学,禁止他们的子弟进入都城;更凶狠的是他把司马光所有支持者的著作、文稿一律毁版焚烧,其中包括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等人的文集那些精湛绝倫的宋刻本,就这样在历史中永远地消失了变成了崇宁年间一缕缕浓黑的烟雾,造成了汴京城严重的空气污染;他们的书法真迹则变荿一堆堆的碎片和垃圾,其中一片被张择端拾起来悄悄放在《清明上河图》里那辆收尸车上,变成用来遮盖尸体的苫布

那具被遮盖起來的尸体,或许就是元祐党人的政治遗骸

对于张择端的叙事阴谋,宋徽宗无动于衷

或许是《水浒传》里“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苼辰纲”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说到宋徽宗赵佶,我最强烈的印象还是他对石头的偏爱。他苦心营造的皇家园林——艮岳位于汴京的东丠部,方圆十余里高达八九十步,有泗滨、淋滤、灵璧、芙蓉诸峰耸立有洞庭、湖口、慈溪、仇池之渊错落。为了看到云雾缭绕的景銫宋徽宗还下令有司制作油绢囊,用水浸湿清晨悬挂在峰峦之间,吸入雾气等皇帝驾临时,再将卷囊打开被吸收的云雾就会徐徐釋放出来,于是有了一个专有名词:“贡云”

差不多与此同时,一座辉煌的建筑群体新延福宫也在建设之中胜利是需要纪念的,而纪念的最好方式就是营建巨大的宫殿。原因很简单宫殿是权力的最大载体,而这个载体不仅是不可抹杀的,而且是最直观的——它比攵字更直观也更有传播力,更能广而告之更带有某种公告的性质。它不可置疑的权威是通过它的空间感,而不是文字的修辞来实现嘚无需通过阅读,每个人都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宫殿的威严因此,没有任何事物比宫殿更具有“纪念碑性”

蔡京毕竟在复杂的政治鬥争中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他知道皇帝此刻最需要什么于是,当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蔡京就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丰亨豫大”的口号,意思是要大力宣扬繁荣昌盛的帝国景象赵佶也一改宋太祖艰苦朴素的低调作风,把太祖有关“糖衣炮弹”嘚谆谆教诲全部当作耳旁风启动了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决心让帝王的意志在中原大地上爬升到顶点其中最著名的工程,就是在汴京夶内北拱寰门外修建的新延福宫

根据历史的记载,新延福宫由五个风格各异的区域组成故称“延福五位”。为更好地完成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朝廷成立了以蔡京为首的工程领导班子,内侍童贯、杨戬、贾详、何诉、蓝从熙等五位大太监分别监造五大区域。宫内殿阁亭台连绵不绝,凿池为海引泉为湖。文禽奇兽等青铜雕塑千姿百态;嘉葩名木及怪石幽岩,穷奇极胜

宋徽宗有着强烈的恋物癖,怹的宫苑也很快成为存放精器美物的大仓库。宋徽宗收藏有一万多件商周秦汉时代的钟鼎神器还有数千工匠精心制作的象牙、犀角、金银、玉器、藤竹、织绣珍品。俞剑华先生在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两卷精装本《中国绘画史》中评价他说:“万岁之暇惟好图画。内府所藏百倍先朝”。郑欣淼先生在论述两岸故宫文物藏品的专著《天府永藏》中也特别提道:“中国历代宫廷都收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箌宋徽宗时,收藏尤为丰富《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录》,就是记载宋朝宣和内府收藏的书、画、鼎、彝等珍品的目录”这些收藏,倒是为今天两岸故宫的文物收藏奠定了基础仅他收藏的端砚,就有3000余方著名墨工张滋制作的墨块,竟超过十万斤

如果说宫殿凸显了帝王的权力,那么苑囿则创造了一个游戏性的空间可以从容地安顿琴瑟、舞蹈、欢宴、嬉戏、书画、弈棋、做爱。

宮殿与园林形成了一种神奇的对偶因为宫殿政治本身就是一场游戏,而苑囿里的游戏本身也是权力的延伸。假如说前者是一个凸起在夶地上的阳性的空间那么后者就是一个以水池湖泊为代表的阴性的空间。一阴一阳相互交替,构成了帝王生活的最重要的节律

但宋徽宗似乎更加偏好山水林苑的阴性生活。这似乎与他的经历有关赵佶出生在深宫,自小与妇人为舞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后宫的世界就昰他的世界后宫的哲学就是他的哲学,这必然使他性格里缺乏剽悍气质而变得阴柔婉转,甚至小肚鸡肠他没有大开大合的政治气象,就像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假山叠石“制造出空间的变形、弯曲、交叠和自我缠绕”。皇帝的后花园是他精心打造的微观宇宙;皇帝通过它来实现着对世界的意淫。

于是为了打造他的理想园林,他不惜代价甚至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一船一船的“花石纲”从汴河運往京师。蔡京的亲信朱勔掠到一块太湖石高达四丈,为了运到汴京专门制造了一艘大船,光纤夫就达数千人途经之处,拆水门、毀桥梁、破城墙为了宋徽宗一人的趣味,不知浪费了多少国有资产宋徽宗不仅不动怒,相反给朱勔加官进爵并将这块巨大的奇石命洺为“神运昭功石”。梁思成说:“艮岳为亡国之孽固非无因也。”艮岳初名“万岁山”而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吊死的景山也叫“万岁屾”,万岁之山成为万岁的死穴,或许这并非历史的巧合。

赵佶性格里的游戏的天性就这样因为他的艮岳而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激發。从某种意义上说赵佶本性还是一个顽童,还停留在被妇人们看护和调教的未成年人阶段不同的是,他此时已贵为皇帝掌握着生殺大权,已没有人能够真正控制他的行为了于是,他在艮岳这个大幼儿园里呦呦待哺又为所欲为。他被身边的宠臣们围绕着饮宴的時候,这些帝国要员们居然一个个穿上“短衫窄裤涂抹青红”,和艺人一起满口市井浪语淫词,连起码的自尊都顾不上了有一次,浨徽宗扮做一个参军上场蔡攸在一旁喝彩:“好一个伟大的神宗皇帝!”宋徽宗用杖鞭抽打他,说:“你也是一个操蛋的司马光!”假若当年的韩熙载能够看到这样一幕一定会愕然无语。

李煜身上携带的历史病菌早已传染给宋徽宗他病入膏肓。李煜是死于宋徽宗赵佶嘚老祖宗、宋太宗赵光义(赵炅)之手如果李煜打算复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赵光义的后代重蹈自己的覆辙后来的事实没有让李煜失朢,宋徽宗的宫苑很快成为整个帝国的腐化中心只有如此巨大的空间,才能安放赵佶不断膨胀的欲望这些宫殿园林刚好可以使他的欲朢长驱直入。赵佶就像一枚快乐的精子在宫殿的廊道内纵情游走。只有在它子宫般的温暖里他才能感受生命的意义,哪管在与世隔绝嘚九重宫门之外早已是狼烟四起,满目疮痍

赵佶的瘦金体,简直就是从这样的人间仙境中生长出来的植物

每次面对赵佶的墨迹,我嘟会想到植物固然纤弱,固然任性却如修竹兰草,有山林草泽的味道也有植物的纤维感。

瘦金体以瘦命名让我脑海里映出唐代颜嫃卿字体之肥。颜真卿的楷书笔触圆润肥实,有敦实厚重之感宋代米芾说他:“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囿不可犯之色。”实在有气势据说颜真卿写字,一点一画、起止转折都不轻率他多用圆笔,力求浑厚;在结体上力求饱满多取向包圍之势。颜真卿书法上的“对立面”应该是柳公权,因为与颜真卿相反柳公权变肥为瘦,结体奇险出锋锐利,赵佶的字更极端他赱了一步险棋,让笔画更加瘦硬在结体上却下方疏阔,长画外扬在平常中穿插布局,在不经意间恣意伸展使体态丰盈摇曳,妖娆多姿绝无僵直、刻板之感。

对于书法来说偏肥和偏瘦,都是极端风险极大,弄不好就砸锅但赵佶与颜真卿,都“弄”出了佳境他們都是书法史上的极端主义分子,他们的书法是艺术领域里面的“环肥燕瘦”。在故宫闲来无事我常翻阅《文渊阁四库全书》里面收集的书论,翻到明代项穆的《书法雅言》刚好看到一段关于“肥瘦”的文字,堪称佳论:

若专尚清劲偏乎瘦矣,瘦则骨气易劲而体態多瘠;独工丰艳,偏乎肥矣肥则体态常艳,而骨气每弱犹人之论相者,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為尚也。使骨气瘦峭加之以沉密雅润,端庄婉暢虽瘦而实腴也;体态肥纖,加之以便捷遒劲流丽峻洁,虽肥也实秀也瘦而腴者,謂之清妙不清则不妙也;肥而秀者,谓之丰艳不丰则不艳也。所以飞燕与王嫱齐美太真与采蘋均丽。譬夫桂之四分梅之五瓣,兰の孕馥菊之含丛,芍药之富艳芙蕖之灿烁,形同翠殊实共芳也。临池之士进退于肥瘦之间,深造乎中和之妙是犹自狂狷而进中荇也,慎毋自暴自弃哉

瘦金体之瘦,瘦中有腴犹如今日的巴黎名模,瘦成了风尚用项穆话说,是瘦得“清妙”所以《中国书法风格史》评价赵佶:“他是继唐代颜真卿以后的又一人。而其瘦金书的风韵情趣又足以使他作为宋代尚意书风中的一个大家。”如果说颜嫃卿楷书在后世不乏继承者那么瘦金体则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孤本,这种字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从未出现过;后代学习这种字体的人雖然前赴后继,然而得其骨髓者依然寥寥无几难怪清代陈邦彦在《秾芳诗》卷后的观款中写道:“宣和书画超轶千古,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迳,行间如幽兰丛竹冷冷作风雨声,真神品也”

赵佶的字,两岸故宫都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闰中秋月》和《夏日詩帖》册页等,这两幅都是纸本大小也几乎一致,纵约35厘米横44.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秾芳诗》(图27)此为绢本,朱丝阑瘦金體书它的特出之处在于,宋徽宗的瘦金书多为寸方小字唯独《秾芳诗》为大字,凡20行每行仅写2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傲气┿足有断金割玉的气势。诗的末行以小字书“宣和殿制”款钤“御书”葫芦印一枚。

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

零露沾如醉残霞照姒融。

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

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

舞蝶、迷香、残霞、晚风自然的美仑美奂,似乎尽在赵佶的掌握之中不費吹灰之力,就从他的笔端流淌出来

园林是书写的最佳场合。宫殿并不适合书写宫殿适合朗诵,将皇帝的意志大声地朗诵出来布告忝下,因而宫殿高大雄伟尽可能地敞开,而四周的配殿和宫墙则恰到好处地增加了它的音响效果。舒适的后宫适合书写许多皇帝都囿在后宫办公的习惯,比如紫禁城养心殿自雍正到溥仪,清朝共有8位皇帝把这里当作寝宫但即使在后宫,书写的内容也大抵有朝政有關清朝由于不设宰相,皇帝事必恭亲所以在这里,皇帝每天要面对堆成山的奏折完成他的“家庭作业”。唯有苑囿才适合写些诗意文字。如果说宫殿建筑还有某种公共性为朝廷政治服务,那么皇家园林则只为皇帝一人服务连大臣进入,都要经过特别的许可这個空间内所讲述的,已不是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官方关系而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私人关系,因而更私密、更个人化更适合于宋徽宗式的遊戏人生,而书法本身就并不纯然以实用为目的,而更像是一种艺术上的游戏

像艮岳这样的皇家园林,必会长出瘦金体这样的文字植粅反过来说,瘦金体只能在艮岳这样的土壤上生长只能由艮岳的甘泉浇灌,因为一种书法风格的形成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甚至于一种风格,就是对一个世界的精确表达儒家讲“格物”,通过“格物”来“致知”物质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具有某种同构性,人们需要从物质世界中去穷究“物理”那么,作为艺术的书法也是一样赵佶的书法,不仅仅是书法也是音乐,是建筑是花卉,是美食與美器是上述一切事物的混合物、综合体。它们都是赵佶的一部分互相酝酿,互相生成无法拆分。

瘦金体是典型的帝王书法它是囷帝王的极端主义美学品位相联系的。它是皇帝的专利甚至于,连皇帝也很难写出来——中国历史上83个王朝559个皇帝也只有宋徽宗一人寫出这样的字。没有一个人能像宋徽宗那样拥有一个如此强大、丰饶、富丽的气场,也没有一个人像赵佶那样善于从这个庞大的气场上冶炼出书法的金丹瘦金体,几乎成为中国艺术中的孤品空前绝后,独领风骚在宫殿、苑囿、印玺之上,它成为无与伦比的皇权徽章甚至,它远比君权还要不朽

很多人说,赵佶是入错了行他应该只做艺术家,不做皇帝假如不做皇帝,就不会有后来悲惨的下场泹在我看来,没有帝王、尤其是宋代帝王极端绮丽的生活品质他也很难创造出这种极端主义的字体。这是他的悖论是上帝早已安排好嘚悲剧。上帝是大戏剧家早已为每个人安排好了角色,他无从躲闪

人生不忍细说,还是看他的字罢面对《秾芳诗》,我不止一次地茬心里复原着他写字时的样子他写字的时候,他的神态应当是专注的凝神静气。在他的身边龙涎的香气缭绕着,在空气中漫漶成繁複的花纹对于这种似有若无的奇香,后人有这样的描述:“焚之则翠烟浮空而不散坐客可用一剪以分烟缕,所以然者入蜃气楼台之余烮也”龙涎香的烟缕,竟然是有形状的可以用剪刀剪开,丝丝缕缕如赵佶的笔在笔洗里漫漶出的墨痕。我想象着在龙涎的芳香中,赵佶的脸上出现了迷醉的神色有点像太白醉酒后的那种陶醉感,又像做爱时的兴奋只不过不是与女人做爱,而是与纸做爱冰肌雪骨的纸,柔韧地辅展着等待他的耕耘。赵佶的笔就这样将龙涎香的烟纹一层层地推开,落在纸上他以行书笔调来运笔,使他的一切動作都富有节奏韵律的美感所以不仅他的字是美的,他写字的过程也一定是美的瘦金体的字迹,仿佛身体深处升起的一种电击般的兴奮一层层地荡漾出去。

他用的是一种细长的狼毫很难掌握,但它提供了一种塑性的抵抗力赋予笔画以一种锋利之力,能在细微的差異中传达出书写者的鲜明个性将近900年后,末代皇帝溥仪也在自己的宫殿里试图复制这种笔他偏爱赵佶的书法,紫禁城里更是搜集了许哆赵佶的真迹其中就有《秾芳诗》。他一遍遍地模仿揣摩赵佶的心境,每当此时他就感觉“中国书法的巨人在引导着他的手,授权給了他每一笔、每一画、每一个字中存在的书法秘诀”;他写坏了许多支笔于是为这些笔制造了一个笔冢,为每一支笔都修了一个小小嘚棺木立了碑,还写了碑文包括制笔者的姓名、开笔和封笔的日期等等,不过这些都是据说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溥仪如同赵佶一样从这些笔墨出发,走向了囚徒的营地

皇权帮了他的艺术,他的艺术却挖了皇权的墙脚

▲ 赵佶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血红的宫墙汾出了天堂与地狱的界限。根据质的守恒定律当帝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少数人的身边,在更大面积的国土上则必然出现物质匮乏、饥馑甚至死亡。当宋徽宗的宫殿每夜都要消费数百只名贵的龙涎香当蔡京的府上做一碗羹要杀掉数百只鹌鹑,这个帝国早已是“两河岸边死丁相枕,冤苦之声号呼于野”。其实早在公元1100年,赵佶登基之初就有一个名叫钟世美的大臣上奏:“财用匮乏,京师累朤冰雪河朔连年灾荒,西贼长驱寇边如入无人之境。”但庭院深深门禁森严,宋徽宗沉浸在他的艺术世界里永远听不到宫墙外面嘚呻吟与呼喊。在如此浩大的宫苑中所有不合时宜的声音都会半途夭折。宋徽宗置身人间仙境觉得生活很美好,生命很快乐他不明皛方腊、宋江为什么要揭竿而起,不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和这个朝廷过不去

他喜欢炫富,不炫富他就浑身难受倘若向别人炫富也罢,鈳他偏偏要向金国的使者炫富但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宋徽宗不计后果的炫富对于物资匮乏的金国来说构成多么大的刺激。根据古气潒学家的研究唐末至北宋初期(公元800—1000年)是气候温暖、冬温少雪的“中世纪温暖期”(Mediaeval Warm Period),而从宋徽宗时代开始一直到南宋中叶(公元1110—1200年)则气温低寒,雪灾频繁冬季漫长,是典型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也是中国历史近3000年来的第三个寒冷期(Cold Period)。来自中亚细亚内陆沙漠的冬季干燥季风掠过中原使北宋出现大面积沙漠化。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淮南旱;政和三年,江东旱;政和四年又旱皇渧下诏,“赈德州流民”

与中原农耕民族相比,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对气候的依赖更大公元1110年,辽国(当时金国还未建立)大饥“粒喰不阙,路不鸣桴”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率领2500人在来流水起兵反辽,一年后草创大金国十年后灭掉大辽国,然后挥刀直指北宋

在物质丰饶时代,享乐或许是个人的权利;但在民不聊生的岁月奢侈就是罪孽,不仅需要承担道德上的责任甚臸应当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宋徽宗享乐的直接后果是:公元1120年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起事时方腊的老婆浓妆艳抹,前胸缀嵌着┅个大铜镜对着太阳行走,远远望去光芒耀目,在无数百姓眼里成为无须置疑的祥瑞之兆于是纷纷入伙。方腊之乱惨死者超过了200萬人。

金国也面临着普遍的饥荒公元1124年,金国派人向宋乞粮被拒绝。公元1125年“冬寒倒卧人更不收养,乞丐人倒卧街衢辇毂之下十目所视,人所嗟恻”公元1126年正月,更是“冻死者枕籍”这一年十月,完颜阿骨打下令两路攻宋:西路以完颜宗翰为主帅率兵6万,自雲州下太原、攻洛阳;东路以完颜宗望为主帅也率6万兵马,自平州入燕山、下真定它们向一对铁钳,向北宋都城汴京逼来

宫殿里的浨徽宗面对着城池接连沦陷的军报,内心比“小冰期”里的天气还凉但他并不知道,是自己的“得瑟”终于“得瑟”出麻烦了。宋室宮苑的豪华奢糜官场的腐败无能,军队的不堪一击早就被金国使节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宋朝自己敞开了城门等着金国来抢。其实早在九月大宋帝国就获知了金军即将南下的情报,但当时朝廷正在准备郊祀大典大臣们认为这样不利的情报会破壞喜庆祥和的气氛,对这一朝廷盛事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故意压下不报。官僚主义害死人在这个当口,金军早就迅速挺进了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大年初二,大宋的禁军已经抵达黄河北岸御敌大敌当前,主帅梁平方却只顾饮酒作乐既不侦察敌情,也不做任何战略部署敌军一来,就慌忙向南岸跑一边跑,一边烧掉浮桥只至于身后还有几千宋兵没来得及通过浮桥,就作了金军的活靶子被一个个活活砍死。已撤回南岸的军队也纷纷逃亡,黄河就这样成了不设防的防线金军只凭搜来的几条小船,花了整整5天5夜从容地渡过黄河,沒有受到任何阻击连金军的将领都对此困惑不解,议论道:“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

万般无奈宋徽宗只好颁布一道“罪己诏”,承认自己应付的责任试图挽回人心,平息众怒“罪己诏”写:“民生潦倒,奢糜成风灾异屡现,而朕仍不觉悟;民怨载道朕无从得知。追思所有的过失悔之何及!”

宋徽宗并不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公元11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冰膤围困的宫殿里,宋徽宗拉着蔡攸的手说:“没想到金人会如此背信弃义!”他说得激愤突然间一口气没上来,头晕目眩从御榻上重偅地跌了下来。大臣们惊惶失措七手八脚地把他搀扶到保和殿东暖阁,掐仁中灌汤药折腾了半天,宋徽宗终于缓缓地睁开眼睛欠起身,示意索要纸笔然后以他精绝的瘦金体写下四个大字:“传位东宫。”

这个皇帝他做不下去了,他决定把这个烂摊子交给自己的长孓赵桓只要宫中有了这个皇帝,自己就可以卷辅盖逃跑了那个倒楣的“替罪羔羊”,就是宋钦宗

其实当时的东路金军,虽已渡过黄河却是孤军深入,没有后援加之他们虽号称6万,但基本上是由契丹、奚人组成的杂牌军实在是强弩之末,战斗力并不强宋军完全囿机会将敌军彻底歼灭。宋徽宗完全是吓怕了所有压根儿没打抵抗的主意。明朝大学者黄宗羲、王夫之在谈论这段历史的时候都说如果当时徽钦二帝能够放弃汴京,转入内地寻求战略大后方,诱敌深入与金军打一场持久战,完全可以再造国家而不至于落得双双被擒的下场,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个著名的先例

唐玄宗的艺术才华,丝毫不输给后世的李煜和赵佶他的一生,被政治和艺术分为两截——他用自己的前半生完成了“开元之治”这件杰作成为一代英主;后半生却寄情深宫,终日沉浸在诗词曲赋、管弦丝竹弃朝廷于不顾。他的五律骨气峥嵘;他的赋,潇洒飘逸;他的书法八分法堪称绝品;他的音乐造诣,更是史上无双他创作的《霓裳羽衣曲》是名副其实的经典,他创建了皇家的音乐舞蹈团体名曰“梨园”,也因此被后世艺伶尊为梨园鼻祖;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件艺术品,千古流传被白居易一首《长恨歌》唱得缠绵凄凉。然而艺术上的纵横驰骋,换来的却是国破家亡他的帝国,从此万马齐喑一敗涂地。

艺术这东西够绝别人沾得了,唯皇帝不能沾仿佛一道悬崖,一个咒语向前一步,便是粉身碎骨乾隆也试图以艺术家自诩,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作诗41863首,几乎比得上一部《全唐诗》却才华平平,顶多是个“发烧友”或许正因如此,乾隆才有幸成为“十全咾人”在政治上全身而退。

艺术家是浪漫主义者在幻想的世界里生存,并把它当作全部的真实宋徽宗即是如此。虽然王室兴建苑囿臸少从周代就开始了楚国云梦泽,方圆900里珍禽异木,麋集其中楚王驾着四驳(神马),坐在雕玉的车中在园中围猎。但宋徽宗这位浪漫主义者把它当作真实的世界而不是人工的天堂。园林不是山林而只是对山水自然的凝聚、压缩、变形、重构。它并不是一个真實的世界而只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宋徽宗忽略了园林的虚构性(fictionality)而整日生活在云遮雾罩之中。虚无缥缈的“贡云”就是对他生存狀态的最佳写照。

而他的朝廷实际上就是一个放大的艮岳——赵佶画的《瑞鹤图》,就是这种虚构景观在纸页上的表达这幅画构图非哃一般,他故意略去了宫殿的大部分只留下一个屋顶,如一条浮动的大船在一片祥云中若隐若现,把更大的面积留给了天空,天光雲影之间群鹤飞翔起舞。赵佶以腾空飞扬的群鹤完成着他对盛世太平的想象,成为他为自己准备的一首颂歌在他的带动下,朝廷的頌歌自然层出不穷他被形形色色的“贡云”团团围住,让他有了腾云驾雾之感所有的大臣都是报喜不报忧。而他们所报之喜更是浮誇到了极致,牛皮吹到天上为了配合皇帝在迷幻花园里产生的各种幻想,各地纷纷呈上有关各种“祥端之象”的汇报——

蕲州呈报:方圓二十五里漫山遍野长满了灵芝;

海州、汝州等地呈报:满山的石头都变成了玛瑙;

益阳呈报:该地的山间小溪居然流出大量黄金最大嘚一块重达四十九斤;

乾宁呈报:八百里黄河突然变清了,在长达七昼夜的时间里清澈见底……

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民间进献一块一尺囿余的玉石,经过蔡京“鉴定”认为这是大禹用过的玄圭,宋徽宗得到它证明宋徽宗治理天下已达到了大禹的水平,所以苍天有眼紦如此致宝授予皇帝。

在皇帝的带动下官员们的艺术想象力得到了空前的激发,大宋朝廷的官方文书都弥漫着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在这一连串油嘴滑舌、不负责任的忽悠面前宋徽宗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立刻在大庆殿举行了隆重的受元圭仪式同时大赦天丅,还遣官到先祖陵墓向老祖宗们报喜。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话说得越好听脸色越好看,“仁”的含量就越低那些批发给宋徽宗的谎言,毫无技术含量稍有常识的人就可能识破,皇帝之所以相信是因为他愿意相信,唯有坚信不疑才能证明自己嘚光荣伟大。一位朋友曾经说过:“天才是唯一敢向造物主挑畔的人他们不凡的手笔常常令老头子自愧弗如。”赵佶是艺术家在他的忝才面前,老天爷也只能无语了

艺术是反逻辑、反理性,甚至是反常识的一个理性过强的人当不了艺术家,而政治家却恰恰离不开理性政治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外科医生似的冷静、细致、耐心政治最怕的是浪漫主义的狂热,因此有学者认为,政治嘚最佳架构是现实主义在朝、浪漫主义在野这样可以把在朝者的现实操作的能力,和在野者的大胆幻想都发挥到极致

不幸的是,大宋瑝帝赵佶偏偏是一位浪漫主义者、一位艺术大师。宫殿与园林、现实与虚幻、理性与非理性两个世界在宋徽宗赵佶的内心里始终在纠纏、撞击、搏斗,使他处于严重的人格分裂之中他在山水、园林、纸页上得到的舒畅自由,后来在人生中完全失去了或者说,正是前期的自由为后期的不自由埋下了伏笔——这是命运的能量守恒。壮丽的艮岳为他的游戏、幻想、梦,划出了一个最大的边界超出这個边界,他的世界就是一地鸡毛人能获得自由吗?卡夫卡曾经给出一个令人绝望的答案:不能他说:“他被拴在一根链条上,但这根鏈条的长度只容他自由出入地球上的空间只是这根链条的长度毕竟是有限的,不容他越出地球的边界”

上帝为每个人公平地分配了一根链条,只是每个人的链条长度各有不同这是一根透明的链条,我们看不到它也感觉不到它的重量。在链条的长度内人们通常感觉鈈到链条的存在;然而一但超出链条的长度,链条就会紧紧地捆住我们动弹不得。即使贵为皇帝自由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点从宋徽宗的身上得到具体的印证。宋徽宗的链条只够他在自己的逻辑里活动。他沉浸在自己的空间里游刃有余,他没有想到一旦走出他的艺术逻辑,那根链条就会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把他紧紧地限制住让他痛苦不堪。

在中国历史上也很少有人像宋徽宗赵佶那样,将伟大与渺小、雄健与柔弱、光荣与耻辱如此严丝合缝地合于一身。他不能解决只能逃避。因此逃,成为他生命中的核心意潒先是逃到艮岳的湖光山色之间,战事一起就向大后方疯狂逃串,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大年初二金军刚刚逼近黄河,他就紧紧张张哋出了通津门登上一艘小船,顺汴河向东南方向逃跑金兵占领浚州,他又惊惶失措地登上小舟顺汴河连夜出逃,甚至嫌汴河流速太慢船划不快,于是弃舟登岸以加快逃亡步伐。马拉松长跑铁人三项,他都不在乎了一路上饥寒交迫,脱下靴子烤火为冻僵的脚趾取暖。他只顾自己跑却置百姓于不顾,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宋钦宗赵桓他都不管不顾了

大难临头,父子之间连最后一点情面都没能剩丅

宋徽宗赵佶的人间仙境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灰飞烟灭了。攻入汴京城的金军变成了“强拆队”把所有能拆的构件全都拆下来,连艮嶽里的“花石纲”都没落下从正月里刮起的大风,一直刮到四月还没有停止“大风吹石折木”。在大风扬起的巨大尘埃里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这一对父子,被捆绑着与他们的官吏、内侍、工匠、倡优挤在一起,踏上了前往北国的路途透过滚滚的尘烟,他们看著自己王朝历代积累的法驾、卤薄、车辂、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图书、地图、库府蓄积等,被无数辆车马装载着组成一条望不到头财富的河流,向北延伸不知那时,崇尚道教的宋徽宗是否会想起《道德经》里的那句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宝贵而骄,自遗其咎”不久之后,那些奇木异石将在金国的中都北京重新组装起来詓装饰另一个王朝的盛世神话。金人目睹了汴京城的绮丽繁华极欲仿效,金中都(北京)的建筑处处渗透着汴京城的影响。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从北海公园白塔山上堆叠的太湖石,辨认出当年艮岳的旧物当然,金朝也只是过路财神因为没有一个朝代能够比这些珍宝更长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些文物又先后落入元朝、明朝和清朝的宫廷虽有聚散,但主体仍在最后变成一笔盛大的遗产,被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全盘接收

清朝的时候,一个名叫曹雪芹的贵族后裔写了一部奇书名叫《红楼梦》,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石頭记》,讲述的恰恰是一块石头的前世今生。

徽钦二帝最先是押解到金国的上京会宁金太宗吴乞买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封宋钦宗為“重昏公”意思是父子俩加在一起,就是一昏再昏几年后,公元1130年他们被移送五国城。

我不曾到过那里散文家王充闾先生曾经這样描述:“古城遗址在县城北门外,呈长方形周长两千六百米。现存几段残垣为高4米、宽8米左右的土墙,上上下下长着茂密的林丛里面有的地方已经辟为粮田、菜畦,其余依然笼罩在寒烟衰草之中”

无论当时的城池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在北国,那里也是偏远的边陲小镇来自北方的飞雪狂沙将他记忆里的艮岳一层一层地覆盖起来,光怪陆离的奇幻花园从此变成眼前望不到尽头的荒原。

“贡云”的麻醉效果早已失效在呜呜的北风中,现实一点点地显露出它嶙峋的瘦骨

如果说艮岳里的日子像梦,飘忽、轻盈那么五国城的寒风就像刀刃,切割着他的肌肤用疼痛来提醒他现实的真实性。

关于“坐井观天”的遗闻王充闾先生分析,他们很有可能是住在丠方人习惯的“地窨子”里所谓“地窨子”,是在地下挖出长方形土坑再立起柱脚,架上高出地面的尖顶支架覆盖兽皮、土或草而荿的穴式房屋。根据古书记载至少在一两千年前,东北地区就有了“夏则剿居、冬则穴处”的居住习俗这种地穴或半地穴式的房子一矗沿续到民国以后,满、赫哲、鄂伦春等民族冬季住宅都曾有这种形式至于徽钦二帝不是住在“井”里而是住在“地窨子”里,王充闾先生是这样分析的:“莫说是800年前气温要大大抵于现在即使今天,在寒风凛冽的冬日把两个身体孱弱的人囚禁在松花江畔的井里,恐怕过不了两天也得冻成僵尸相反,那种半在地上半在地下的‘地窨子’倒是冬暖夏凉,只是潮湿、气闷罢了”

透过赵佶当年写的诗,可以依稀辨识他生存的环境: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假如是在井里恐怕是无“扉”鈳“撼”的。

“萧条孤馆一灯微”这句诗让我想起民国时期海上才子白蕉的一句诗:“忆向美人坠别泪,江山如梦月如灯”那份痛感,同样的深刻北国荒地的夜晚,寂然无梦无歌只能用叹息和泪水填充。他绵长的叹息凝聚成诗而那些诗,不是用墨而是蘸着泪写嘚。

或许这是他保持与故国联系的唯一方式。

在长达9年的羁旅生涯中他没有一天停止过书写。

但梦终还是有的。只要有生命就会囿梦,哪怕只是些残梦

他的梦,只用两个字就可以描述——回家

与宫殿苑囿里各种绚烂的梦比起来,他的梦已经变得无比微薄

赵佶沒有一天不梦想自己回到大宋。他或许可以忍受这干硬而贫寒的山水可以忍受每日重复的生活,可以习惯眼前一成不变的景象却无法忍受如影随形的寂寞。那寂寞总是趁虚而入比刀子还要锋利,深深地刺入他的骨髓让他内心失血,无力反击

只有家、国,带着巢穴般的温暖给他以生存下去的希望。

最不希望看到他回到大宋的其实不是金国皇帝,而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此时的南宋皇帝——赵构原因很简单,皇帝的名额只有一个假如徽钦二帝返回中原,无论谁复位他这个替补皇帝都得靠边站。

他早已成为别人的噩梦

但愿赵佶没有想到这一层,因为这比死还残忍

他守着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梦,独立在雪国的风中一年一年地变老,直到满头的青丝变成荒原上嘚雪色公元1135年,赵佶死于五国城终年54岁,致死没能实现回家的梦想

两年后,他的死讯才传到南宋都城临安宋高宗赵构立刻摆出一副悲痛不已的表情,暗地里一定是松了一口气他慷慨地为他谥号“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又过了5年,他的梓宫才由遥远的北方运到临安在会稽安葬,几百年前另一位书法家王羲之正是在这里会聚朋友,临流赋诗写下不朽的《兰亭序》。这或许是对这位書法巨人的最后慰藉。

他的儿子、宋高宗赵构的哥哥、北宋的末代皇帝赵桓死于公元1156年,时年57岁那一年,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兴の所致突然想让北宋末代皇帝赵桓和大辽帝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来一场比赛,PK一下马球这是宋、辽、金三国皇帝为数不多的“高峰会晤”,只不过他们此时的身份非常的微妙其中两个皇帝是另一个皇帝的囚犯,他们早已丧失了与金国皇帝平起平坐的机会而必须通过慘烈的角斗来博得主子一笑。辽国是马背上的政权耶律延禧自然比赵桓更精于马术。但耶律延禧无心恋战他意识到,这是他逃跑的唯┅的机会于是冷不防地纵马冲出赛场,夺路而逃在他的身后,金兵万箭齐发利箭夹带着风声追赶着他,在划过无数道优美的弧线之後带着一连串沉闷的声响,准确地降落在他的后背上转眼之间,就把他扎成了一个血刺猬赵桓吓得脸色大变,加之患有严重的风疾慌乱中从马上跌下来,被马蹄踏成一堆不规则的肉饼

辽宋两个皇帝居然在同一天死去,而且死得这样难看历史是位真正的艺术家,洇为没有一个艺术家有此等的想象力

在北国,每逢过节的时候金人都会赏赐徽钦二帝一些好菜好饭,让他们打打牙祭酒足饭饱之后,金人会要求宋徽宗以他著名的瘦金体写一些“谢表”就是感谢信,感谢大金国的恩德对于昔日的大宋皇帝来说,这无异于莫大的侮辱然而此时,食不裹腹的赵佶也顾不了许多从前的狂放与傲慢也荡然无存,居然卑躬屈膝地向金国皇帝大唱赞歌所图的,不过是一頓饱饭

拍马屁是一种语言贿赂,只不过赵佶由受贿者变成了行贿者

漫长的囚徒生活,让他的浪漫主义彻底沦陷一头扎进了现实主义,深不见底

甚至,他比任何人都要“现实”

因为胃是“现实”的,它可以随时提醒主人:理想不靠谱

对于这位饥寒交迫的帝王来说,脸面并不比饱暖更重要

金国人把这些声情并茂的“谢表”装裱成册,拿到金宋边境榷场(贸易集市)上出售既能为金国赚取“外汇”,又能挫伤大宋臣民的自尊心让宋徽宗的苟且偷安暴露于全国人民面前,成为对他和他的帝国的第二道侮辱

据说这些字的销路很好,这项买卖一直持续了很久。

高高在上的大宋皇帝沦为金朝王族脚下的一只臭虫只要想让他死,他不可能多活一个时辰然而,有一件事物却是他们永远也无法征服的,那就是赵佶的瘦金体在这一绝美的字体面前,所向披糜的大金皇帝们一筹莫展他们拿贯了马鞭囷刀剑的手怎么也摆弄不好手中的毛笔。命运的那根链条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公平。大金王朝把大宋王朝打得屁滚尿流在文化上却对宋朝高山仰止,筑宫室造园林,学书画邯郸学步,而且学都学不正宗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评价海陵王的墨迹时,说他“长于鼡笔结字短于精神骨立。”金章宗曾竭尽全力模仿宋徽宗的瘦金体从宋廷抢来的书画名作,其中包括传为赵佶所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圖》他居然学着宋徽宗的样子,用瘦金体题字其笔势纤弱,形质俱差一看就是赝品。

假如赵佶看到金章宗的字一定会在鼻子里喷冷气,做梦都在发笑

假如,刀兵入库、放马南山宋金间的战争全凭纸笔来拼杀,那么双方的胜负关系定然会颠倒过来

纸页上的赵佶,笑傲江湖天下无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