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长官董侯王安石致通判比部尺牍翻译

内容摘要:苏轼行书欣赏《获见帖》亦名《致长官董侯王安石致通判比部尺牍》纸本,纵27.7厘米横38.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信札一则,书于北宋神宗元十五年(1082)六月二十八日释文: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馀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

苏轼行书欣赏《获见帖》亦名《致长官董侯王安石致通判比部尺牍》,纸本纵27.7厘米,横38.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信札一则书于北宋神宗元十五年(1082)六月二十八日。



释文: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馀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冉拜长官董侯阁下。六月廿八日


手机版部分瀏览器支持左右滑动翻页

苏轼《致长官董侯王安石致通判仳部尺牍》

  宋苏轼《致至孝廷平郭君王安石致通判比部尺牍》形式:册。尺寸:26.5×30.5厘米“孝履”指居丧期间的起居行止,言明郭廷平正在守丧期间据内容推测约书于熙宁八年(1075)。书法属早期秀丽风格用笔讲究,线条流畅丰润此札书于满饰龟甲纹的粉笺上,六角形龟甲纹中皆有一只小乌龟东传至日本后成为流行纹饰,有时乌龟还被简化成小花然在中国书写用纸上反而少见。尽管守丧期间一切講究朴素苏轼却使用了外观颇为精美的龟甲纹砑花笺,考虑古代龟型墓志铭上亦饰有龟甲纹或许纹饰本身的含意能切合礼节。另有苏軾《致运句太博王安石致通判比部尺牍》、 苏轼《致长官董侯王安石致通判比部尺牍》

  宋徽宗《池塘秋晚图》。形式:卷尺寸:33×237.8厘米。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能诗、善书画此件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古雅可爱,以写意笔法描绘写实慥型符合徽宗的粗笔风格。全卷用纸张为砑花粉笺表面皆有涂布,其上再砑以典雅的卷草纹饰纹饰上还涂有云母状的发光物质,最後印压出织品的横斜纹路代表宋代制作工艺最高等级的加工纸。砑花笺纸多为书写用作画相当罕见,纸面上的粉稍稍影响到笔墨表现线条呈现出砑花笺书写的斑驳感与墨趣。

  据悉本次特展将持续至3月25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致伯修老兄尺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