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科研界特别是医学界经常出现造假的?或者圈钱的?

医学研究(包括医学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成果,一般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外正规的学术期刊上学术论文包含了某个研究领域当时最新的研究进展,代表着人类对自嘫与社会各个学科与领域探索的最新知识。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学术造假现象

人们一般说的学术造假,最直接的表现是论文存在或大或小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论文作者主观蓄意为之。学术造假最直接的受害人通常是该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因为他们在这些造假论文的错误結果或结论基础上开展后续研究,将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为何发现和揭露造假的人往往也是同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

去年,據媒体报道,美国知名学术出版机构BioMedCentral(BMC)撤销了43篇伪造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其中41篇出自中国作者之手,作者单位涉及38家国内知名医科院校及三甲医院。BMC发现,这些论文“伪造范围从作者推荐朋友使其获得积极的同行评价,发展到精心打造同行评审圈,在这个圈子里,作者相互评审,甚至假冒其怹人的名义”

知道合伙人医疗服务行家

采纳数:49 获赞数:190

考上神经病学硕士 已过六级

首先,造假特别是搞临床的,那么忙怎么做实驗,收集临床资料还可以但是还是很难

搞科研是特别费钱的,得有设备有人才还得有专门的实验室,光这些不谈现在对新药的审核特别严格的,至少要三次临床实验记录这样起码就要三年以上才能完成一种新药的研制。所以有些人既不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想赚钱只有走造假这一条路了。而且现在特效药这种东西在中老年市场特别火有钱可捞啊。

社会这样的风气基本上就是在上述两大原因下蔓延开来的

医学研究(包括医学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成果,一般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外正规的学术期刊上学术论文包含了某个研究领域当时最新的研究进展,代表着人类对自嘫与社会各个学科与领域探索的最新知识。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学术造假现象

人们一般说的学术造假,最直接的表现是论文存在或大或小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论文作者主观蓄意为之。学术造假最直接的受害人通常是该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因为他们在这些造假论文的错误結果或结论基础上开展后续研究,将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为何发现和揭露造假的人往往也是同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

去年,據媒体报道,美国知名学术出版机构BioMedCentral(BMC)撤销了43篇伪造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其中41篇出自中国作者之手,作者单位涉及38家国内知名医科院校及三甲医院。BMC发现,这些论文“伪造范围从作者推荐朋友使其获得积极的同行评价,发展到精心打造同行评审圈,在这个圈子里,作者相互评审,甚至假冒其怹人的名义”

经过调查分析,43篇伪造论文中有41篇出自我国研究人员,占95.35%。造假论文如此高比例并非第一次,似乎让国际学术界有点见多不怪了2009年12月26日,国际《晶体学学报》杂志称,他们发现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7年发表于该杂志上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2014年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计算机科学家拉贝发现,在2008年到2013年期间,由一种论文生成软件生成的论文在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有16篇,而在美国电氣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100多篇,其中大部分论文的作者标注来自中国的学术机构

其实,也不只是去年,每年多多少少都会披露學术论文造假事件。为何我国学术方面的假论文会有这么多?对此,历来解释有两种一种是,人的品行不好,朽木不可雕也;另一种是环境和机制使然,即环境决定论。近些年赞同后者的人更多

国内研究人员的造假原因更具中国特色,即评职称。有了职称,则可以获得晋级、增加工资和獎金,并且能够获得巨额研究经费当然,论文是评职称的必备条件。比如对医生来讲,并非是以其医疗技术高、治好了多少病人为标准,而是要求其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为标准来评职称和晋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