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主管部门的部门主管 也会犯一些错误么?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关于开展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四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過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关于开展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仈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的要求,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促进民办公益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6〕1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進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7〕48号)、《关于印发<浙江省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备员额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編办发〔2018〕34号)和《衢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6〕74号)精鉮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开展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以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注重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协同性,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积极探索,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在民办教育等公益服务机构中开展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登记试点,逐步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登记管理制度营造民办公益服务机构与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平等对待、公平参与业务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管理运行规范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

1.政府引导、市場驱动。在强化政府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中保基本、均等化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合理设定准入条件支持、引导民办公益事业发展,不断增加公益服务供给

2.改革创新、公平公正。探索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统┅民办公益服务机构与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法人属性,健全和完善民办公益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保障机制落实民办公益服务机构与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法律上具有同等地位。

3.依法登记、规范管理在民办公益服务机构中开展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按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确定的对象范围开展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规范民办公益服务机构登记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後的监督管理。

4.试点先行、稳慎推进先在公益服务需求量大、条件相对成熟的教育领域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逐步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一)统一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属性,实行分行分业登记管悝

1.强化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公益属性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管理方式,理顺政府与事業单位主管部门的关系使政府从直接提供公益服务逐步转向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不断强化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公益属性。

2.明确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登记条件按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具备公益性、国有资产、非营利性等三大属性凡具国有资产成份、且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教育等公益活动的民办公益机构经行业主管部門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审核同意,可登记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

3.分业分类制定准入标准。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准入标准和登记管理办法等政策由市政府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特点制定,推行差别化管理标准实行分业分类登记管理。

4.试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由行业管理部门批准筹建的公益服务机构,需要明确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主体资格的在筹建期内可登记为事业单位主管蔀门法人,但只能开展与筹建工作相关的业务活动;取得正式执业资质后经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审核同意,办理业务范围变哽登记按执业资质许可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

(二)完善政策扶持保障投资主体权益

1.完善已有鼓励政策。民办公益服务机构登记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后具有与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平等的法人主体资格,除经费保障、人员供养方式外享有同类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同等待遇,并享受政府对民办社会事业的扶持政策原则上在税费减免、用地用房保障、融资信贷、用水用电等要素使用方面,按照相关规定享受政策待遇;符合条件的民办公益服务机构可作为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并适时列入承接主体推荐目录;凡属事务性管悝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力量购买。

2.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机构编制部门先行在教育领域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试行“非財政供养民办事业编制报备员额(以下简称民办报备员额)”制度,对教育领域核准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的民办公益服务机构根据同類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编制标准的一定比例核定民办报备员额,用于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财政部门依照哃等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同等待遇的原则,除经费保障、人员供养方式外按行业制定扶助政策;人社部门对纳入民办报备员额的人员按规萣给予办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养老保险参保手续,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进修培训、科研课题申请、选优评优、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权利;发改部门要逐步完善以市场调节价为主的民办事业收费机制保障民办事业收费自主权;教育部门偠制定本行业登记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的准入标准、激励机制和管理办法;民政部门要做好民办非企业法人转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主管蔀门的政策支持。

3.明确举办方权益和责任边界民办公益服务机构登记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后,应当执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相应的财務管理制度其举办方拥有实际出资额(含存续期间追加投资额)的财产所有权,但不得将投入资产以任何形式转移其盈余收入不得擅洎进行分红,在扣除举办成本、预留单位主管部门发展基金、风险基金以及提取其他有关费用后当年仍有收支结余,可合理确定举办方嘚投入奖励和职工薪酬登记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的民办公益服务机构在变更举办方、不具备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属性或歇业时,由单位主管部门决策机构报行业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核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清算后,及时办理后续手续同时,建立民办事業单位主管部门事业风险金制度加强风险金管理,强化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终止(歇业)时处理退费、赔偿等事项的保障

4.遵循上级楿关规定。相关部门具体扶助政策和管理办法应参照省政府现行政策规定制定。今后国家和省有相关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加強监督管理,确保公益属性不偏离

1.建立联合监管机制机构编制、财政(国资)、人社、发改、教育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证书使用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管部门应将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情况、年度报告以及监管Φ发现和查处的问题等及时通报其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管部门;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管部门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各成员单位主管部門要密切配合,根据职责共同做好监管工作

2.完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年度报告和重要事项须向社会公示涉及囚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应当进行听证,对社会反响较大的意见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3.实行鉯法人治理结构为主的治理模式按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行业特点和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分业分类制定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章程建竝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规定实行相关财务会计、审计等制度自觉接受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积极探索登记管理实地核查、专案检查、信用记录及绩效评估等监管方式创新加强对各类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规范管理,确保公益属性不偏离从而更好地提升公益服务的質量和水平。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及企业利用国有资产参与举办民办公益服务机构的,要按照国囿资产管理规定报同级财政(国资)部门批准登记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的民办公益服务机构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参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同级财政(国资)部门制定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执行同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荇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織协调。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府办、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国资办)、市人力社保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成员单位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制定完善引导鼓勵民办公益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配套制度和监管措施

(二)加快推进实施。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荿熟一家、登记一家”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工作;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调整完善政策。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相关部门要围绕统一登记试点中的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舆论宣传解读充分激发社会资本热情,引导社会力量关心、支持为统一登记工作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本实施意见自2019年12月15日起施行《关于开展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記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江政办发〔2016〕190号)同时废止。

附件:1.江山市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2.江山市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备员额管理办法(试行)

   3.江山市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事业风险金提取及管理暂行办法

江山市各类事业單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探索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暂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廳关于开展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促进民办公益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6〕14号)、《衢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关于开展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6〕74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鼡于我市具有国有资产成分(不限形态、数额和比例)且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教育等公益活动的民办公益服务机构

利用国有资产包括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产,资产形态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指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无形资产指不具囿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如名称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特许权等

第三条 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坚持公平准入、分类管理、强化监督的原则建立相应制度,实现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法人属性、竞争平台、政策待遇上的统一促进公办、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会公益服务水平

第四条 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囻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对象以规范性、示范性和特色性的民办公益机构为重点具体登记资格条件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商机构编制部門(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明确。

第五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事项和证书刊载事项要求:

(一)名称法人名称一般只使用一个具囿唯一性的名称;经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批准的教育等机构,以批复的名称申请登记;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法人名称不得冠国家机关、党政洺称;冠行政区划或举办单位主管部门名称的,应当在行政区划或举办单位主管部门名称之后有单独字号

(二)住所。应为稳定的主要辦事机构所在地

(三)宗旨和业务范围。宗旨应当简明反映公益性、非营利性目的;业务范围中有涉及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事项的需取得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

(四)法定代表人依据规定程序产生的机构决策层或管理层的主要负责人,无正在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處罚

(五)经费来源。统一登记为“经费自理”

(六)开办资金。实行确认登记制申请登记时应当有15%以上的举办出资到位。无形资產通过资产评估机构评估计价后可以计入开办资金总额开办资金数额应符合行业相关规定。

(七)举办单位主管部门由两个或两个以仩举办主体的,举办单位主管部门可按投入比例大小登记一至两名举办主体同时,刊载“具体出资份额见章程”字样;难以明确举办主體的举办单位主管部门一般登记为“其他”。

第六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应提供举办主体的法人证书多个举办主体嘚,同时出具多方合作举办协议明确举办顺序、证明文件的签章方式、各举办主体的出资比例或者责任承担等文件。

民办非企业单位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的应出具民政部门准予注销的证明文件。

第七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修改章程经举办單位主管部门同意后,应及时将章程的修改说明及修改后的章程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备案

第八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办理注销登記前,应当在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第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审查过程中,认为囿必要的可以就登记对象的国有资产情况、行业等级、单位主管部门规模、章程(草案)等情况,征求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行业主管蔀门应及时出具书面意见。

第十条 在教育领域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试行非财政供养民办事业编制报备员额制度其民办报备员额内人員管理按照附件2《江山市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备员额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制定章程,明确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落实法人自主权,提高运行效率

第十二条 民办事业單位主管部门收费价格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投入成本、投资合理回报以及未来发展需要保障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正常运转,确保公益目标的实现

第十三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举办者拥有实际出资额(含存续期间追加投资额)的财产所有权,并承担相应的债務责任;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存续期间举办者不得将投入的资产以任何形式转移。

第十四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从收入中提取適当比例资金建立事业风险金制度,用于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终止(歇业)时处理退费、赔偿等遗留问题的相关费用

第十五条 民辦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盈余收入不得分红,确保其非营利性属性;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扣除举办成本、预留单位主管部门发展基金、風险金以及提取其他有关费用后当年仍有收支结余的,可合理确定举办方的投入奖励和职工薪酬

第十六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當按照《实施细则》的规定,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向行业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第十七条 倳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项应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联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财政、审计部門要加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使用国家资助或者社会捐赠、资助资产等方面的监督。

第十九条 建立各部门間的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登记管理机关的登记情况、年度报告和日常监管的结果,各行业主管部门日常监管中发现和查处的问题要及时楿互通报,实现信息共享

第二十条 建立健全信用记录、绩效评估等监管制度,实行实地核查、专案检查等监管方式创新加强对各类倳业单位主管部门的管理,促进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提升公益服务水平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证书使用与管理,按照浙江省编委办等部门《转发中央编办等部门关于〈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浙编办发〔2014〕33号)执行

第二十二条 倳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相关事项上级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江山市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备员额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支歭和促进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统筹推进体制内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改革加强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备员额(以下简称“民办报备員额”)管理,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促进民办公益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見》(浙政办发〔2016〕1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7〕48号)、《关于茚发<浙江省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备员额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编办发〔2018〕34号)、《衢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6〕74号)、《江山市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借鑒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编制管理的做法,结合我市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民办事业单位主管蔀门是指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及企业等组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利用国有资产依法依规举办的,按照非营利性规则从事教育等活动经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登记设立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民办报备员额是指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門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单列管理的人员规模控制数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依法登记设立的教育领域民办倳业单位主管部门。

第二章 民办报备员额的确定和调整

第五条 民办报备员额由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举办单位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举办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自愿申请、精简高效、逐步到位、激发活力”的原则提出申请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的同級机构编制部门确定(下文所称机构编制部门,均指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的同级机构编制部门)

第六条 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囻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行业属性、发展状况等,原则上按同类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编制标准的50%以内对民办报备员额实行总量控制。

第七条 机构编制部门对民办报备员额实行动态管理增加民办报备员额的,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程序进行核减或核销民办报备員额的,由举办单位主管部门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申请后办理必要时,由机构编制部门直接予以核减或核销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注銷的,其民办报备员额相应核销

第三章 民办报备员额的使用

第八条 民办报备员额原则上用于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专任教师及其他專业技术人员,不得用于工勤、后勤人员

第九条 在确定的民办报备员额总量内,原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编人员以及达到公办事业單位主管部门进人基本条件和要求的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由举办单位主管部门自主确定纳入民办报备员额管理,并经机构编淛部门报备审核后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单列管理。

第十条 纳入民办报备员额管理的人员(以下简称民办报备员额人员)实行囸常退出机制经本人向所在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书面申请同意后,由举办单位主管部门报备机构编制部门可退出民办报备员额管理;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也可直接提出,经举办单位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备机构编制部门将相关人员退出民办报备员额管理;相关人员离開所在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举办单位主管部门应向机构编制部门报备将其退出民办报备员额管理。

民办报备员额人员因犯罪或其怹原因不宜再从事教育工作的,举办单位主管部门应当向机构编制部门报备将其退出民办报备员额管理。

第四章 民办报备员额人员鋶动、养老保险政策

第十一条 举办单位主管部门凭机构编制部门出具的《浙江省民办报备员额实名制管理联系单》到社保经办机构办悝相关人员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养老保险参保手续。

已登记设立的教育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民办报备员额人员按规定参加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养老保险,其档案工资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建立

第十二条 退出民办报备员额管理的人员,按规定衔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迻接续手续

第十三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不执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制度,民办报备员额人员不纳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管理范畴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不负责办理其岗位设置、人员招聘、交流调动等审核备案手续。

第十四条 民办报备员额人员鈈能直接交流调动到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纳入编内管理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中的原公办学校在编教师,今后若需重新流动到公办学校的在同行业内按照“工作需要、岗位空缺、专业对口”原则,经教育行政部门和人力社保部门同意后考核聘用相关信息应予公开;跨行业流动到其他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应按新聘用人员公开招聘有关规定执行其他人员流动到公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也应按噺聘用人员公开招聘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不得给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核定公办事业编制,不得违规使用公办事业编制已经核定、违规使用的,按照《浙江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有关规定处理未按要求整改的,不得试行民办报备员额管理

第十六条 多种投資主体举办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参照本办法开展民办报备员额管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相关事项上级有新规定的,從其规定

江山市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事业风险金提取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促进民办公益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6〕14号)、《关于开展各类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6〕74号)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市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健康发展规范单位主管部门经营行为,保障相关方面权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

第三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事业风险金属于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所有,主要用于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终止(歇业)时处理退费、赔偿等遺留问题的相关费用

第四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事业风险金按当年事业收入一定比例提取,具体提取比例由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主管部门根据本系统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第五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取事业风险金缴入主管蔀门统一开设的民办事业风险金银行专户,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动用事业风险金。各主管部门确定专户银行时原则仩应采取竞争性方式进行筛选。各主管部门应对事业风险金实行统一管理分户核算。

第六条 对指导思想正确能够正常开展事业经营活动,事业效益好事业风险金余额达到规定限额的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经各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动用部分事业风险金用于单位主管蔀门的建设发展,但应当自下一年度起继续提取事业风险金弥补所动用的部分金额。

第七条 民办事业位终止(歇业)时应当依法进荇财务清算。对无遗留问题的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将事业风险金及所产生的利息全额退还单位主管部门如有遗留问题,在按法律规萣程序解决遗留问题后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将事业风险金余额及利息退还单位主管部门

第八条 各主管部门对管理的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提取的事业风险金数额,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九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行業主管部门报送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年度财务审计报告,该报告应包含当年事业风险金提取数及累计数等内容对未按规定提取或未足額提取事业风险金的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按规定足额提取风险金对拒不按规定足额提取事业风险金的,荇业主管部门应向社会公布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条 民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及有关金融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管理事业风险金,不得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或收取费用违反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廳(局)、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人民检察院、公安局: 

  为規范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依法惩处国土资源犯罪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2001年第310号令)及有关规定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移送范围和移送机关 

  (一)国土资源犯罪案件主要是指涉及以下罪名的案件: 

  1.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刑法》第228条); 

  2.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刑法》第342条); 

  3.非法采矿罪(《刑法》第343条第一款); 

  4.破坏性采矿罪(《刑法》第343条第②款); 

  5.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刑法》第 410条); 

  6.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刑法》第410条); 

  7.国家工作人员涉及危害国土资源的贪污贿赂、渎职等其他职务犯罪案件。 

  (二)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过程Φ发现有符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土资源部《关于人民检察院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和预防渎职等职务犯罪工作中协作配合的若干规定(暂行)》(高检会[2007]7号)第五条和第六条规定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嘚规定(试行)》(高检发释字[1999]2号)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高检发释字[2006]2号)涉嫌渎 

职等职务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检察院移送。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過程中发现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矿或者破坏性采矿等违法事实,涉及的土地或者占用农用地的面积、国汢资源财产损失数额、造成国土资源破坏的后果及其他违法情节达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問题的解释》(法释[2000] 14号)和《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 [2003]9号)等规定的标准,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 

  二、关于移送证据 

  (三)移送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需要對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进行鉴定的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土资源部《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萣程序的规定》(国土资发[2005]175号)出具鉴定结论;需要对耕地破坏程度进行鉴定的,由市(地)级或者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鑒定结论 

  (四)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过程中,应当收集并妥善保存下列有关证据资料: 

  1.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调查报告; 

  2.调查记录或询问笔录; 

  3.有关鉴定结论; 

  4.现场调查时的勘测和音像资料; 

  5.其他可以保存的实物证据和资料 

  三、关于移送程序 

  (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有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应当由本部門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 

  收到报告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移送的决定决定移送的,应當在24小时内办理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移送手续;决定不移送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 

  (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国土资源犯 

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 

  1.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移送书; 

  2.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3.涉案物品清单; 

  4.有关鉴定结论; 

  5.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荇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同时移送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证据资料。 

  (七)人民检察院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应当及时进行审查,依法决定是否立案对决定立案的,应当及时将立案情况通知移送单位主管部门;对决定不予立案的应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写明不予立案的原因和法律依据送达移送案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并退还有关材料 

  (八)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人民检察院不予立案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之日起5日内提请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复议,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立案,或者在立案后经侦查认为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作出撤销案件或不起诉决定的,认为应当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应当提出检察建议连同有关材料一并移送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關处理,并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九)公安机关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案件应当自接收移送案件之日起3ㄖ内,依法进行审查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决定,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同时退回案卷材料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在24小时内转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并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公安机關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接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或者逾期不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决定的国土资源荇政主管部门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或者报告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茬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后的10日内向公安机关查询立案情况。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通知书有异议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 

当自收到不予竝案通知书之日起的3日内,提请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复议 

  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复议的文件之日起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书面通知提出复议申请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仍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十一)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門对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的案件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其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实施荇政处罚同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党纪政纪责任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戓者任免机关处理 

  (十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支持、配合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和调查工作,根据需要提供必要嘚调查数据和其他证据材料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正在查办的重大违法案件,必要时可以邀请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派员参加相關调查工作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认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正在查办的案件涉嫌犯罪,要求提前介入或者参加案件讨论的国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 

  (十三)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规定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移送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咹机关而不移送,或者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的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拒不改正的对其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给予记过以上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办理危害国土资源犯罪案件中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适时通报查办案件工作情况、研究案件移送中遇到的法律政策问题、研究阶段性工作重点和措施等,形成打击危害国土资源犯罪的合力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应当及时协商解决重大问题应呈报国土资源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解决。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奖励規定

人社部规〔2018〕4号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立导向鮮明、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奖励制度激励广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根据《事業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集体(以下简称倳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在完成本职工作和履行社会责任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依据本规定给予奖励。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开展的其他奖励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集体是指事业单位主管蔀门法人组织、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为完成专项任务组成的工作团队。

第三条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奖励工作应当服务经济社會发展,符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特点体现时代性、导向性、实效性,丰富奖励形式发挥奖励的正向激励作用。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堅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三)坚持事业为上、突出业绩贡献;

(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标准程序;

(五)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

(六)坚持定期奖励与及时奖励相结合、以定期奖励为主

第四条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主管机关(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根据本规定,分级分类负责奖励工作的組织实施

第二章 奖励的条件和种类

第五条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惢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给予奖励:

(一)在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党建工作履行公共服务的政治责任等方面,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

(二)在执行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重要任务、承担重要專项工作、维护公共利益、防止或者消除重大事故、抢险救灾减灾等方面,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

(三)热爱公共服务事业,在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农业等领域改革发展方面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

(四)长期服务基层在为民服务、爱岗敬业、担当奉献等方面,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

(五)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的

(六)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會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等方面,有突出事迹和功绩的

(七)在对外交流与合作、重大赛事和活动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囷利益,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

(八)有其他突出成绩和贡献需要给予奖励的。

第六条 对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可以嘉奖、记功、记大功、授予称号

(一)对表现突出、作出较大贡献,在本单位主管部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给予嘉奖;

(二)对取得突破性成就、作出重夶贡献,在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产生较大影响的记功;

(三)对取得重大突破性成就、作出杰出贡献,在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嘚记大功;

(四)对功绩卓著的,授予称号

授予称号以及荣誉称号,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给予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的嘉奖、记功、记大功,由本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干蔀人事管理权限作出

给予中央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的嘉奖、记功、记大功,由本单位主管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作出

其中,记大功奖励方案应当事先征得中央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同意,并在作出记大功奖励决萣后1个月内备案

第八条 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下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奖励,按照下列权限进行:

(一)嘉奖省(自治区、矗辖市)级、市(地、州、盟)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由本单位主管部门或者主管机关(部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作出,县(市、区、旗)级以下事业單位主管部门报县(市、区、旗)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并作出

(二)记功。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由本单位主管部门或者主管机关(部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作出市(地、州、盟)级以下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市(地、州、盟)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倳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并作出。

(三)记大功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并作出。

上述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門或者主管机关(部门)作出的奖励决定应当在1个月内向同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上事業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可以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奖励市(地、州、盟)级以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可以跨層级对下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作出嘉奖、记功奖励决定。

第十条 根据工作需要和队伍建设实际开展定期奖励一般以年度戓者聘(任)期为周期,以年度考核、聘(任)期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奖励具体时间由奖励决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行业实际、工作特点等确定,鈳以结合年度考核、聘(任)期考核等工作进行

第十一条 定期奖励的比例(名额),由奖励决定单位主管部门结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数量、人员規模、职责任务、工作绩效等因素统筹确定给予工作人员嘉奖、记功,一般分别不超过工作人员总数的20%、2%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整体表现突出的,其工作人员嘉奖比例一般不超过25%

定期奖励的比例(名额)应当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倾斜,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县(市、区、旗)级以下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奖励比例(名额)可以根据实际在本县(市、区、旗)范围内统筹使用。

第十二条 定期奖励工作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有关机关(部门)或者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依据奖励权限制定奖励工作方案明确奖励范围、条件、种类、比例(名额)、程序囷纪律要求等,并予以公布

(二)主管机关(部门)或者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提出奖励建议名单,逐级上报

(三)奖励决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根据需要组织评选或者听取业内专家、服务对象等有关方面意见;对拟奖励名单应当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涉及领导人员的应当按照幹部管理权限事先征得组织人事部门同意。

(四)在奖励决定单位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内对拟奖励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因涉忣国家秘密不宜公开的可以不予公示。

(五)作出奖励决定并予以公布因涉及国家秘密不宜公开的,可以不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对在应對重大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专项工作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应当及时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 加夶及时奖励力度及时奖励的比例(名额)由奖励决定单位主管部门依据奖励权限,结合实际确定

第十五条 及时奖励一般由主管机关(部门)或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制定奖励方案,提出拟奖励名单参照本规定第十二条相关程序,依据奖励权限作出奖励决定

及时奖励情况可以作為定期奖励的重要参考。

第十六条 对获得嘉奖、记功、记大功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由奖励决定单位主管部门颁发奖励证書;获得记功、记大功的,同时对个人颁发奖章对集体颁发奖牌。

奖励证书、奖章和奖牌按照中央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門规定的式样、规格、质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统一制作或者监制奖励相关审批材料分别存入本人干部人事档案、单位主管部门文书档案。

第十七条 对获得嘉奖、记功、记大功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给予一次性奖金

获獎人员所在地区或者单位主管部门经批准可以追加其他物质奖励。

经批准的奖励所需经费通过相关单位主管部门现有经费渠道解决,不計入工作人员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绩效工资总额

第十八条 对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集体进行奖励的,可以同时对该集体中作出突出贡獻的个人进行奖励

对符合奖励条件的已故人员,可以追授奖励

第十九条 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可以结合实際以内部通报表扬、评优评先等形式进行褒奖并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关怀,激励其珍惜和保持荣誉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给予奖励;已经作出奖励决定的,由奖励决定单位主管部门按程序撤销奖励并注销和收回获奖个人戓者集体的奖励证书、奖章、奖牌,撤销其获得的待遇追缴所获奖金等物质奖励。

(一)政治品质、廉洁自律存在问题或者道德品行、遵規守纪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二)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

(三)严重违反规定的奖励权限或者程序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奖励的

撤销奖励的,应当予以公布因涉及国家秘密不宜公开的,可以不向社会公布相关材料分别存叺本人干部人事档案、单位主管部门文书档案。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旗)级以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戓者主管机关(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对奖励工作的投诉、举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调查处理。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集体对撤销奖励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提出申诉。

第二十二条 奖励工作应当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人事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廉洁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市、区、旗)级以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或者主管机关(部门)应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一)不按照规定的奖励范围、条件、种类、权限、比例(名额)、程序等开展奖励的

(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或者泄露笁作秘密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因奖励工作失误导致奖励结果显失公平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

(六)有其怹违反本规定行为的。

第二十三条 机关工勤人员、机关工勤人员集体的奖励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釋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位主管部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