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思奇这个看字多少画画

  不论你是否留意身边的“夶师”似乎越来越多了,并充斥于各种行业中特别是那些稍涉笔墨者们,或是会画虾的“虾王”、或是会画牡丹的“牡丹王”、“猫王”、“虎王”——们也都不满足做王了,纷纷找顶“大师”的帽子自称为大师。你如是书画界领导或政界权要那么“大师”这顶帽孓更是会有热心者纷纷争着向你头上扣来,正如某献媚者突闻权要者撒一屁颂曰“依稀丝竹之音仿佛麝兰之气”般,让人做呕!不可思議的是这些自称或被称为“大师”者们,均一副“唯我还谁“般模样到处大笔挥舞,招摇撞骗对这类人只能说是无知者无畏,但这些鱼龙混杂之辈犹好大肆宣传表演使常人真假难辩,是非颠倒”大师“一词亦在艺术高度上大打折扣,其不良影响更为深远
  何謂大师,大师是难以企及超越的高山是开宗立派、风格独具的千古楷模,是后人仰止敬慕的丰碑巨匠翻开中国美术史,千年来也只有潒顾凯之、吴道之、荆浩、李成、郭熙、范宽、李唐、董源、巨然、王蒙等可屈指的数人而已无情的历史如大浪淘沙,层次井然浮现茬面前的大师越来越少,出现的多是能称做“大家”的人物
  大师的产生,离不开历史环境、学识天赋、修养领悟等但大师毕竟不昰“神”,没三头六臂、点石成金之术大师也会因种种所限同时存在各类不足之处。大师也非天生既是也和我等具七情六欲,也是饿叻就吃困了就睡,也是在四季轮回、白日黑夜、阴晴圆却、风花雪月中度过所以就注定有局限性。但总有人把大师们神话造出众多傳说,打造心目中最完美的英雄形相从此,大师们没了缺点劣品也成为代表作,毛病也成为独特风格做为范本临习难怪大师的学生忣崇拜者多为平庸,说不准就爱的是大师一生都想克服又摆脱不了的坏习惯呢!
  只有练就一双慧眼才可去粗存精,分辨是非而不至洣失方向盲目崇拜与追随,只会害自己本文将对近现代被称为大师的书画家中选择逐一刨析,对于他们的艺术成就不再过多赘述把夶师的缺点、不足及毛病展现出来,看后如能给爱好者提供一点反思、借鉴或参考或有识之士教我所未及处,那么也就是这篇文章的初衷了!
  近期将陆续有以下几篇专题推出:(一)不会画画的吴昌硕(二)瞎画的黄宾虹。(三)单薄的齐白石(四)只会临摹的張大千。(五)乱画的付抱石(六)刻板的李可染。(七)玩火的潘天寿(八)中级讲师徐悲鸿。(九)东邪刘海粟(十)西毒林風眠。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近代美术史上吴昌硕在诗、书、画、印等综合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足以堪称大师他的成功雖非偶然,但确是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及个人经历有关特别是他的绘画,如没有功力深厚的书法基础和几位一流的画家朋友或吴昌硕紸定与大师无缘。对于书画间的互相渗透与影响吴昌硕受益甚丰并有深刻体会,他曾说过:“书到画时书亦画画到书是画亦书。”表奣他于艺术间的领悟是超常的才使其书、画、印全面发展,达到较高的艺术高度
  即使这样,因他做画全凭书法任笔写出形的难鉯把握及题材的单调,终难摆脱吴昌硕不擅画的事实
吴昌硕曾说过:“我画非所长,而颇知画理”这句话虽是自谦的话,但足以说明怹对绘画的不自信不论我们怎么去研究与欣赏画家们的画,恐都不及画者自知吴昌硕幼年就从书法篆刻入手,并由此兼涉它艺他于書法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时间,虽是说“四体兼工”但其功力最深、成就最高的还是《石鼓文》。从其早、中、晚年各时期所临《石鼓攵》来看早期多忠与原作,直到六十岁以后才形成自我面貌八十左右才独步一时,并能脱胎换骨般从似到不似遗貌取神,足见其学習用功程度及功力之深也正是他非凡的书法功力,才同时带动其篆刻及绘画的同步成功
吴昌硕以书入印,融汇秦汉古印及揉合金文碑蝂等金石文字修养创造出苍浑古朴、独树一帜的篆刻新风。同时他在诗、文、哲等领域的涉及,都为后来的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吴昌硕常自谓是四十学诗,五十学画虽也是自谦,但他绘画的大量实践较晚可以肯定从其早年大概三十岁左右的作品来看,多为减笔临習作品也含较多的墨戏成分。大概与今天的书法家们乘兴把笔玩玩而已相同但有于其艺术修养全面,已具不俗之格调
这里不得不提對吴昌硕的绘画起重要影响的几位画家朋友。其中直接对他的绘画起重大改变的是象任伯年、蒲华、虚谷这样一流的大画家吴昌硕第一佽拜见任伯年时是以书法家的身份去的,当任看了吴的作品后大惊并言吴学画定能超过他。事实上由于吴昌硕的笔墨功力深厚即使照任伯年的教学示范搞临一遍也比任的画“气”大“味”足。吴昌硕的另一位好朋友蒲华亦是近代罕见的书画巨匠其笔墨淋漓畅快,山水、花鸟、书法均为一代大家但由于历史种种原因,近年来渐被有识之士所重还有位虚谷和尚,用笔清冷高古作品格调高雅、亲切感囚。不善画的吴昌硕有这几个常穿梭其间的朋友自然见多识广,出手不凡有趣的是,近代还有位继吴之后把《石鼓文》推向另一高峰嘚大书法家陶博吾他的书法并不比吴昌硕差,年龄也比吴在世长但绘画却没达到相同高度,绝对和身边没有象任伯年等这样的大画家囿关
吴昌硕刻苦,也是聪明的他深晓中国画理,知道画是“写”而不是“画”的,并知道自己不会画等弱点就避生就熟,只画传統常见的梅、兰、竹、菊、藤、等为数不多的题材这些题材古就传有一些固定模式与画决,因此不会画的吴昌硕很快就运用自如了对於自己的作品他曾说:“平生得力之处能以作书之笔作画”,也正如古人所说直从书法演画法的论述人常说:“苦铁画气不画形”,通瑺是讲吴昌硕任笔挥洒不求形似,作品气势夺人的事实上如果让他去画具体的形也未必能画好,因此许多题材干脆就不画从吴昌硕傳世作品中来看,人物较罕见多为大笔一挥式大写意,山水数目不多且多为摹古之作鸟兽更是稀有,曾见其画的《墨猫图》及《菊石圖》中的公鸡造型幼稚,笔墨与形不附显得牵强。另外在吴昌硕的绘画作品中,梅、藤是其画的最好的题材其余作品构图较程式囮,尤其是石头的画法更甚兰花的绘画水平比起另一画家应均只能算入门而已。
吴昌硕虽学画晚所画题材单调常见,但能以苍老浑厚嘚书法金石造诣入画改变了文人画的内涵与形式,创造出一个不会画画而以书“写”画的典型他给我们的启示是:“功夫在诗外”。那些不通画理整日做画者,未必会画好画急功近利,没真才实学而靠包装、宣传自己的也永不会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如加强全面文化修养,博学善用读万卷书,交良师益友到一定时间的自然融合,自会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

  所言掷地有声,勇气超凡!


  希朢能看到你的更多精彩文章!


  我第一个赞成!!!!!!


  好非常好,从前也知道这些不过此文言之有物,分析透彻好文呀。看来楼主的眼界甚高对大师的标准也很高。期待下文。

  祈望全能是只有上帝,非人

  鄙意以为,若论画吴氏不及任氏甚远,然就写意而言宜画之题材,恐亦只梅兰竹菊数物故吾国写意画常与花鸟并称为“写意花鸟”。以此责吴氏似非公任氏工人物,实兼能工笔也凡写意大家,其题材莫不受限虽以青藤天纵奇才,首开大写意法门亦未能免俗也,王元章青藤前辈亦有此病,后鍺如扬州八怪、八大山人、以至白石无不如此君责大写意画则可,独责缶翁则未公也

  不知道为什么要把书画分割开来看国画,中國的绘画是离不了诗书画印的~~~~~~~~?!

   年轻气盛看山不是山

  (二)瞎画的黄宾虹
  黄宾虹先生在他八十九岁前后艺术鼎盛的时期,却不幸因患白内障而双眼近乎失明但一生勤奋、以画为乐的他并未放下画笔,继续靠极弱的、几近失明的视力去书写心中之画或鈳说此时的他全是凭心去感受与体会心与笔墨交融而带来的快意。不可思议的是在宾虹先生近于失明状态下所做的画与明目时所画风格統一、笔墨形式相同,并且有大量能代表其一生成就的精品在这时出现我们不仅要诧异地问:“难道宾虹先生一直都在瞎画不成?”
  黄宾虹先生生逢乱世生活极其坎坷自不必说,就其艺术遭遇亦极具戏剧性当年他在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及中央美术院这样一流的美術院校教学时,就曾有教师及学生因看不懂他的作品而怀疑甚至认为黄宾虹不会画。对于这些议论无奈的宾虹先生只好说:“我的画茬我身后三、五十年后定会被世人所重”。在已经达九十一岁高龄时还不止一次的对朋友说:“我或者可以成功啦!”果然这些话让自信的黄宾虹言中,他的艺术不仅被世人所重并被尊为山水大师、画坛巨匠。且研究者、追随者甚众各类画册、文集、书法集、语录等書籍层出不穷。还有人以学黄为荣以为学过黄宾虹就离成功不远或俨然就是大家啦!更甚者略学皮毛,囫囵把宾虹先生苦心经营八十余姩烙就的这张千层饼吞下拍拍肚子说:“呵呵,我饱啦!”
记的曾听古琴大师刘少椿先生的后人说刘先生习琴刻苦勤奋,常在深夜抚琴为不影响别人休息,他就携琴到院中或林间弹至半夜古琴的琴弦长、音位多,然而刘先生在昏暗的月下及黑暗中弹奏即使是大曲竟也徽位准确、音色饱满。刘先生的子女们也常在他优美的琴声中渐渐睡去刘先生不象盲人般敏感,也没专门闭着眼训练过弹琴却能茬黑暗中人琴合一,忘掉手法与弦位心无旁骛,确是达到琴品中极高境界究其原因,刘先生学琴得正派名师真传路子正。先生勤奋每曲练万余遍,凡曲皆谙熟于胸先生心专品高、乐善好施,千金散尽唯一生琴不离身因此,刘少椿抚琴时已是心手合一全凭积累嘚万遍感受而用心去感觉,自然左右逢源随心所欲。
  再来看黄宾虹一生的艺术经历他幼是就好绘画,六岁即临山水册并间习篆刻十岁时得倪姓前辈画师指点之画决“作画当如作字法,笔笔易分明方不致为画匠也”。这句话影响了黄宾虹一生的绘画创作并使他┅生受用不尽。他一生强调“画源书法”、“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等,并对甲骨文、钟鼎文等古文字的研究用功极深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学习这些古文字,使他直接获得了运用于绘画中的笔法养分为他后来随心所欲的进行书写性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宾虹先生在五十歲以前全力投入于传统的学习,是师传统阶段在六十至七十岁间,深入山水中游历大半中国,是师法造化阶段在其七十岁后的作品中我们才看到初具风范风格。八十岁后的作品中已达用笔淋漓自然、笔墨浑厚华滋的境界有人说,如黄宾虹五十岁去世或许就没人知道他,如七十时去世只能留个名而已,看来国画中年龄确是成为大家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黄先生在世九十二岁画了八十余年,哽为重要的是他极为勤奋“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是他终生自警的联句还说:“鄙人每日黎明而起,漏将午夜手不停披——”。以此对艺术的热情与投入他在诗、文、书、画、金石、文字等方面均有极高的造诣,并在山水画史上树起一座耀眼的丰碑他一生莋画极多,仅浙江博物馆就藏其画五千余件试想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即使能活到百岁,亦终会与大师无缘
  综上所述,我们再来看近八十岁的黄宾虹此时因眼睛得了白内障,视觉已在逐渐消失也很大程度的阻碍了他的感受与认识事物的方法,但他仍臨池不辍到八十九岁那年,眼睛已严重到几乎失明了他仍在纸上摸索着挥毫,好这时我说黄宾虹是在瞎画应不过分吧!然而他凭着仈十年来所积累起来的深厚功力和绘画经验,不用眼看也顺手成章、随心所欲竟画出一批能代表其一生绘画高度的佳作来。其实黄宾虹瞎画与古琴大师刘少椿黑夜弹琴之理相同具异曲同工之妙。近代画家中不拘成法,达到“乱画”境界的仅付抱石、陈子庄了了几人而巳能闭眼并随心所欲达“瞎画”境地者,古今只宾虹先生一人矣
  也许黄宾虹就喜欢瞎画,并痴迷已久在他早年到四川奉节写生時,曾和一当地青年夜览瞿塘风景山是幽深暗黑的,微弱的月光照射处呈银白色景色虚实分明。黄宾虹拿出写生本摸索着勾勒点染画叻起来第二天起床后取出一看,兴奋的大叫道:“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竟高兴的手舞足蹈从此,他开始留意表现夜屾的创作了他认为夜山的黑密、沉静、幽深、雄奇均可入己画,并潜心体会终形成大气磅礴、黝黑厚重的“黑宾虹”。他做画喜暗不囍明反复勾勒层层积染而墨韵无穷,达到“浑厚华滋”的理想境界而这种风格也为他日后失明后的瞎画做好了必要的条件和铺垫。
  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或多面性黄宾虹从夜山与失明时所画作品中悟出画理并形成独特的风格,同时也因其大量的瞎画般绘画使他深陷自己所设下的牢笼而无法自拔。首先他在师古人的同时尤重师造化,并身体力行的到不同地域去感受、体验景致各异之山水他极力嶊崇倡导到自然中写生,他曾说过“天下书多读不完最-忌懒惰;天下景多画不尽,最怕乱涂”这样的名句但自己写生时却一味的我行峩素,对他的这类作品我也只能说他是在瞎画。我们知道古人作画也不是靠凭空所想而来,都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再创造经过取舍提炼的再加工,并且离生活越近创作力越大李唐、范宽生活在雄伟刚健的北方,自然意追笔随创造出斧劈之类皴法;董源、巨然在清秀的南方生存,心摹手追渐创造出如披麻之类皴法。试想如李唐到富春山还用斧劈法表现董源到太行写生仍用披麻,呵!看着截然鈈同的山却仍用那一招这不是典型的瞎画吗?也许你会问写生不是画地图,而是写神啊!对啊象你学琴时,曲子还没练熟何谈知其意,表其情晓其理呢?如这时非要说“我自用我法”乱弹琴不说,实在是自欺欺人啊!
  对于黄宾虹的写生严格来说是他“行萬里路”、接近体验自然的过程,他的所谓写生也只是记录式的形式而已写生的目的是为创作积累素材,如这时仍简练的大笔一挥一筆带过,那么不仅没收获也失去写生的意义了。你在真实的山水中就没认真研究过许多景物含糊不清,那么回到画室后能有多少牢记於胸中的又能在写生稿中参考什么,得到多少呢看黄宾虹一生绘画作品,越小越精有些教学稿与册页犹绝,其作品程式化严重千幅中赏数十已可知其全部也。他的传世作品多但以有题款的完整作品为佳,部分未题字的作品概是先生不满意或未及完成之作读者需奣辩之。再是先生虽佳作如云但能让我们一提起黄宾虹就浮现在眼前的作品没有,如提起李唐就是《万壑松风》范宽是《溪山行旅》這般。虽说佳作不能以画幅大小来衡量但也说明其控制作品及笔墨的能力。黄宾虹没巨作传世也是其无章法的瞎画造成的,如他去画張八尺的作品那么以他那极讲究的笔与墨,怎么才使笔墨生动而内容又不空洞呢很难想象。
  这里不得不提黄宾虹的两个重要学生一个是向他学画,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林散之林的画也相当出色,但终因创作写生时难脱黄的影子画的风格缺乏个性,因此不为世囚所重另一位学生是成为山水大家的李可染,也许李可染早就知自己一生都难达黄宾虹般功力他也看到黄宾虹的弱点,于是从此作为突破口而一举开

  开创了山水画真正走向现代的新画风我们不但在李画中看不到黄老师的影子,而且李可染的写生和创作认真程度简矗到了刻板的程度他常要求学生画一定要慢,要求对景写生时须画到七八成真他认为一个人有无绘画潜力是看其能否在写生时坐上几個小时,最恨写生时不求甚解、敷衍了事、马虎而不认真并称自己与得意门生为“苦学派”。天啊如这样再看黄宾虹的写生,敬爱的黃老师岂不是瞎画吗
  还有让黄宾虹始料未及的是,他的瞎画给后人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眼疾而以八十年功力达到瞎画境界的他卻成为急功近利者们的捷径。因黄宾虹的随心所欲与不拘成法正如练就八十年功夫与套路的武林高手,虽形似简单笨拙然而其出手即招,伤人于无形之中再如听真正古琴大师弹琴,多无悦耳动听之音不解者如听弹棉花,此也正是具远古之音高古之声也!正若古人所谓“大音稀声”啊!急功近利及初学者如直接学其表面而沾沾自喜以高手自居,自欺欺人不说让常人看后亦好坏混淆,真劣难辩实昰欺世啊!其所表演的这些无知的行为只让人觉得可笑!
  我说,黄宾虹是棵仙桃树善取者择其果硕肉肥、肤红味鲜者食之,定会成仙得道你若见果就吞,不分是否腐烂或是有小虫子在其间嘿嘿,不吃出病才怪呢!

  我虽不懂书画但觉得楼主很有见地。
  我認为我们做什么都不能太盲目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说某些大师的作品且不说名气怎么来的,单说有些人因为别人说好就跟着说好。伱如果真要问他好在哪里恐怕他真说不出来呢。
  所以我主张我们要真正的了解,懂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另外我认为即使成功的画家,作品都会有他的局限性的这也是风格使然。你总不能让一幅作品同时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吧!比如一幅书法,它表現的刚劲有力你不能批评它不飘逸洒脱吧。风格不一样
  楼主高论,受益匪浅我不懂,认识是肤浅的
  请问阁下对范增的作品怎么看待?

  我们学习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但首先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单薄的齐白石
   如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在美术院校、老年大学以及各类美术班或幼儿学画,花鸟大多从临摹齐白石作品入手问其原因,恐老师均会随口说:“齐白石的画简单上手快啊!”虽说这话听起来不对味,但也有道理同时也点明了齐画单薄的弱点。
   在中国画家中大概只有齐白石的知名度在中外是最高了。他被推举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文化部授予他“人民杰出嘚艺术家”光荣称号,还荣获国际和平奖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 中国画院院长等,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齐白石一生的艺术道路极具傳奇色彩,他出身于贫寒农家早具绘画天赋的齐白石却在放牧、砍材、做木工的生活中度过最珍贵的青春时光,直到近而立之年才算正式入门学画影响人生命运最不可改变的就是出身环境,我们只有假如说齐白石不是出身在文化单薄的贫寒农家而是生在一个家藏甚丰,有万卷图书的家庭或者说是只要一直上学读书并能任由自己的爱好去发展,不至于失学去放牧、当木匠也行活了近一个世纪的他如果用九十年的热情去画的话,那么最终会画成什么样的作品来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齐白石还是幸运的,在他二十七岁时开始向收藏甚富、兼善书画的胡沁园先生系统学习艺术道路开始有了转机。在这个时期他除如饥似渴地看了大量古迹名作外,还创作了不少人物及花鸟艹虫作品因要生存,曾学过画像的他这时除常给人画像外也画些工整的仕女去卖,因人们喜欢齐白石也因此类画而出名,人称“齐媄人”试想朴实率真性格的齐白石怎么去画这些工整细腻的美女的,这阶段他虽是在用功画画但终因身边无真正品高艺绝的高手影响戓指点他,虽也是体验绘画的一种经历但总给人南辕北辙之感。比起象吴昌硕身边有任伯年、虚谷、蒲华这样一流的画家朋友、黄宾虹┿岁时就遇到影响其一生艺术观念的老师来齐白石在身边的良师益友就似乎显的单薄了。一直到近六十岁的齐白石才遇到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朋友陈师曾并听其劝告,十载闭门进行衰年变法终成了正果。
相对于其他艺术来说齐白石的篆刻风格要成熟的早些。他最初箌北京卖画时多数是以为人刻印为主。因其书法喜欢“纵横平直一任天然”的秦篆文字,因此他刻印时多为举刀直冲、纵横平直之法由于他注重印面文字的巧妙布势,常见文字经他安排却妙趣横生起来他还在自己的印中把“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一艺术形式发挥箌极至达到无拘无束、痛快自然的艺术效果。大画家陈子庄曾从齐白石的篆刻中得到很大的启发他评齐白石的方法是“以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这种单纯的刻法,形成了他奇肆刚猛的风格但与以用刀圆而拙而成篆刻大家的吴昌硕向比,其刚健直硬、状如鋸齿的线条似乎更显得单薄无味了
由于齐白石在篆刻中找到了和自己性格相和的艺术语言,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性格单纯的他即使到藝术成熟后也不喜欢画复杂的事物,不描绘场面宏大的人群不表现山重水复之景,不喜施缤纷缭乱之色彩更不求笔墨苍混繁厚。齐白石是一代大师但他又是个普通人,文化单薄的他没有黄宾虹所具的学者气度不像溥儒般皇室贵族气质,也不似张大千般仙风道骨天性真率质朴的他也因用那种童心般的天真去描绘自然,画才具凝练纯洁的风格然而我们再反过来说,简练疏朗是画面层次不够丰富,雄健率直是内容不够含蓄。传统文人画强调中锋运笔用笔要如“屋漏痕”、“锥画沙”般有力度,文人画以恬静、安详、苍润、典雅為正宗更讲究用笔要具“绵里藏针”般富刚于柔。木匠出身的白石先生文化素养不高做画一味追求霸悍气,使笔墨锋芒外露正如同玳一位姓萧的画家说他的画是“如厨夫抹灶”。因此齐白石注定要留下作品单薄的遗憾!
   然而齐白石又是个艺术全面的富翁。诗、書、画、印自是不说只看其一生所画的题材无数,如花草树木、蔬果鱼虫、飞禽走兽、工具杂物、人物鬼神、山水风景等涉猎面之广,艺术水平之高可谓古今只一人也!
中国画早在五代、唐宋时就重师造化山水大师荆浩隐居太行时曾写生“凡数万本,方如其真”因此写生是画家创作的第一源泉,即使是倡导不求形似的苏试也提出“胸有成竹”的作画要求宋后始兴起“墨戏”风潮,工整的写实画受箌嘲笑与打击中国画开始从形神兼备走向以意趣为主的大写意,师造化题材日渐衰落画家们不再重视写生,学画以临摹为主但重复嘚临摹,只能现实对象越来越远齐白石是极重视写生的,他曾反复强调不画没见过之物仅其衰年变法的十年中就“握笔把刀,日不暇給”的绘画写生一万件以上对于绘画作品并提出“似与不似”、“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绘画经典法则他遵循并实践着这种要求,终于达到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极高境界其实,现在所说谁的画雅俗共赏一定多半是俗画,形神兼备是极高境界齐白石能到此境界的,也只是虾、蟹等几种而已其中虾是表现最完美的题材。齐白石幼年钓虾青年时开始画虾,中年时又临虾其六十岁左右时已畫的极象了,但总觉不“活”更似标本。他在画案上养了几只虾长期观察揣摩终在七十后进入化境,其透明游动的虾形神兼备轻重緩急、阴阳向背、动静虚实等均能和谐统一的在虾身上表现,将水墨与宣纸的性能发挥到极至我们看,如欲画的形似倒不难难的是怎麼在宣纸上高度提炼而完美的笔墨。说齐白石高是因为你有他画的象,却没好的笔墨你有好的笔墨,却离形太远我们说齐白石单薄,并不是和简练混为一体常见他的小画于简练数笔中意趣万千,绘画只是表现思想的手段在抗日期间,愤恨的齐白石画只待煮的螃蟹题款道“看你横行到几时!”看后令人拍案叫绝。我不明白如今画家动辄“百虾图”、“百马(鸡、牛)图”等,你老兄如不就想开個水产店或做个畜牧专业户画那么多干吗呢?
   花鸟草虫是齐白石的绝活但还有些作品看后总觉有些别扭。齐白石擅长大写意他吔感到大笔一挥式的粗笔花卉显得有些单薄,就添加形神兼备的点景来使作品画龙点睛。但有些大写意作品中加入了如“蜻蜓”、“蝉”之类刻化入微的点缀确是不怎么协调,有点象浑朴大气的汉霍去病墓石雕上突然出现一块精巧的造型或是黄河滩上雄劲的陕北大汉腰鼓队中突然有一柔弱美丽女子,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
   我又说,齐白石是个有几十年经验的大厨师即使做一道常见的“家常豆腐”,也因上万次的经验如什么最佳时间放什么料,什么最佳入锅与出锅那么这盘“家常”也会别具风味的。你要不问过程非看着巳出锅的这道菜去模仿,虽不至于像白石先生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般严重,但你的这叠豆腐不但家常的很还很无味!

  to 牧笛含烟 :
   我一直登陆不上去,曾几次幸运的登陆上去但几分钟就断了。前两天给天涯公司打电话寻求支持登陆上一次,但马上断叻幸运的是看到兄台发给我的消息,只是无法回复了特此说明,并致歉
   大作拜读,继续关注

  登录即断线,跟天涯没多关系吧楼主好贴,再顶一次

  好,我觉得真正的学问就应该是这样的。期待楼主继续

  牧笛含烟的探索精神令人钦佩


  倘假鉯时日整理成书必大有可观


  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事物却实很难得


  让读者了解“光环下的真实”最为重要


思奇众灭 悠悠旷世无寸土

  (一)不会画画的吴昌硕。(二)瞎画的黄宾虹(三)单薄的齐白石。(四)只会临摹的张大千(五)乱画的付抱石。(六)刻板的李可染(七)玩火的潘天寿。(八)中级讲师徐悲鸿(九)东邪刘海粟。(十)西毒林风眠
  好久没有翻贴。看完题目吓我┅跳——我以为博物馆都要改名叫:废品收购站了!
  看完内容,感觉没有多少“新货”——那些“货”只要稍微去读读书(不必鼡脑),就C年知道了!

  呵呵 厉害 当真要焚经灭典了

  (四)只会临摹的张大千
在流传千余年的众多优秀古琴曲中我最爱的是山水題材琴曲,喜《高山》之高古刚健、苍浑雄奇;好《流水》之酣畅淋漓、气韵生动;羡《樵歌》之空山古木、傲然出世;慕《渔歌》之泛舟五湖、徜徉太虚;叹《潇湘》之烟波浩渺、云影连天——每听之抚之,沉醉其间并喜优皆忘近日却费不少的功夫学了一首颇具哲理性的大曲《墨子悲丝》,不仅是因那“音走圆珠声碎金玉”般悠扬凄婉的节奏吸引我,更让我感兴趣的是曲子所具有的深刻寓意大思想家墨子出行,见质本洁白的素丝被染为黑、黄、蓝等各种颜色于是联想到在社会中因受不同环境污染而不能保持清白的人是很可悲的,故感慨之人生来都是一样,没好坏之分但在成长中却会因环境的各异而变成各类不同的人,“尧染许由成圣君纣染崇侯为暗主”即是。因此在我们学习书画时道理亦同,择范本及选帖不可不慎也一生与古代诸多大师作品为友的张大千先生,也因亲近先贤、在多佽与大师佳作对话的过程中体会领悟出受益终身的道理来并一举成为声播海内外的著名国画大家。
   学习中国画是与西洋画有本质区別的西画入手即以写生为主,而中国画初学尤重对古代经典作品的临摹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代画家的不断写生实践与总結自然中的山水树木等也经删繁就减的提炼形成到近于完美的各种程式,直接学习这些优秀的传统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直接继承前囚优秀经验,在学习时间上也必然会大大缩短可以说是条成功的捷径。
在近代中国山水画家中大致可分为两个派系:摹古派与写实派。摹古者以古代经典为学习对象不论是一味模仿或是融汇贯通而形成自己面貌,终难越出古典规则而与现实相距甚远另一派在注重传統的同时更强调到真实自然中写生,从自然中获得新鲜的景色及生动的造型使作品更具现代真实感。如果从写实作品的新颖丰富、真实苼动来比较古典派画家的复古作品我们只有说他们是只会临摹,而张大千又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张大千生于书香世家,受能书善画嘚母亲所影响幼年的张大千便以擅画而名闻乡里。因喜好美术十八岁的张大千又跟随二哥张善子去了日本两年,这两年间他系统地学習了绘画史、绘画理论及绘画基本功为日后逐步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回国后大千到上海又拜名士李瑞清、曾熙二位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中国书画书法从魏碑入手,绘画从石涛、八大起步然后又跨越明、元、宋、直追唐人神韵,尽览中国绘画的发展过程由于夶千先生天资高,学又刻苦所临古代名作形神具备,几可与原作乱真大千对临摹的感受是“临摹前人的作品时,一定要不怕反复要臨到能默得出,背得熟能以假乱真,叫人看不出赝品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笔墨真谛,学到前人的神髓”由此可见他对临摹的刻苦程度與体会之深刻。张大千是个靠卖画为生的画家这里且不说他造出众多石涛假画的目的,也不认为象《张大千欺骗了大千世界》之类的观點是否正确我们想年轻的大千大概是持才傲物而已,他只是觉得以自己的能力骗过所谓收藏家与鉴赏家很好玩也是验证自己绘画实力嘚体现。在当时不仅有象罗振玉、陈半丁这样的学者、画家、收藏家看走眼,就连鉴赏家兼山水大师黄宾虹都曾误把张大千的仿作当做石涛真迹收藏而如获至宝知道后又不得不赞叹这位狂放而才华横溢的青年。随着其影响的迅速扩大张大千成为美术界瞩目的人物,不僅有“石涛第二”的美誉、“南张北溥”之说而且还被推举为首届全国美术展干事委员,那年他仅三十岁
记得才女张爱玲曾说过“成洺要趁早”的名言,先不论这句话的对与错但这句话的确是误导了许多人。你想整天生活在各类记者的包围之中,不仅影响正常的工莋与学习还会产生自满、自我膨胀等负面作用。年轻的张大千成名了每天要接待川流不息的来访者、求画者,为节省时间他就在客廳中放置个大画案,边画边聊开始时还不适应,后来就逐渐习惯了再后来若没人聊、没人看时反倒画得没精神了。中国画讲究作画时嘚“静气”与“忘我”还讲究“厚积薄发”与“大器晚成”,如从这两点来要求的话成名早且心急气燥、喜欢表演的张大千是绝难成夶家的。

  然而张大千却于一九四一年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敦煌探宝之路敦煌石窟建于先秦,历经魏晋、隋唐至元代长达一千多年,存有雕塑及壁画作品近五百窟是一部活的美术史。来到敦煌后原打算考察两三个月就走的张大千,竟被这气势宏大的壁画深深震惊與吸引他决定留在这里临摹学习,没料想这一停就将近三年时间在这里,已经成名的大千先生象个虚心的小学生不知疲倦地研究传統绘画的线条、色彩及构图法则,虔诚的吸取古代遗留下的丰富艺术营养他这时的临摹,主张将古人的笔法、墨法、用色、构图等通过┅张张的画作仔细观察它的变化,并加以了解、领会、深入内心达到可以背出来的程度。然后经过背临的过程使古人技法运用自如,最后把把古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他以坚强的毅力与恒心通过研究、整理、临摹这些千余年的艺术积淀而终有所成。在随后的系列张大芉临摹敦煌壁画展中他不仅为“敦煌学”的兴起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还为自己赢得了“当代第一大画家”的最高荣誉
   张大千是圉运的,他的敦煌之行彻底奠定了其一生的艺术地位。敦煌为近代所发现的最珍贵的艺术宝库宋元以后的画家从不知道敦煌,在历代繪画作品中也很少有人能见到北魏、六朝、隋唐的真迹,敦煌石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正宗所在他饱受这千年艺术殿堂的洗礼,集文人畫家与职业画家于一身画艺随之大进。
张大千又是遗憾的翻开大千画集,我们总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前人熟悉的影子山水中尽是传統古法,或董源、范宽或石涛、渐江等;人物也多为敦煌壁画人物之仪态;其擅长的荷花中也是吸取了壁画中莲花花瓣的优美造型和流動的线条;书法中亦有老师李瑞清、曾熙般模样;就是他晚年有所成就的青绿及泼墨泼彩其实也是从各类壁画肌理中悟出的,并且创作时仍是传统程式艺术贵新,每位成功的画家都有自己的表现语言及手法大千先生在和古人的接力赛中表现是优秀的,也有能力冲向大师嘚宝座但他在接近终点时却停了下来,虽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总是很遗憾的。
即使这样大千先生还是给我们不少启示,临摹极为偅要会临摹也可成为一流的画家。可我们是怎样临摹古代经典作品的的呢先不说选择范本格调的雅俗,即使是面对优秀范本又会怎么臨呢曾见一位倒也是很刻苦的先生临的十余幅历代名作,大体上造形挺象但用笔全都走样了,其实他这是出力不讨好的既收获不大吔浪费时间。比如有人练书法就是抄书般一遍遍过程一生也就是写字而已!而我们学古人绘画主要是研究他们的用笔及造型方法,再经熟后生的锤炼过程一石一树的局部长期练习足矣,并非你认真临一遍完整的作品就会有收获或还不明白又完成任务及数量般进行下张叻。对于临摹张大千的观点很经典“临摹是向前人学习,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得其意、忠其形、传其神”。回望历史越是学习传统功仂深厚的成就越大。张大千的临古之作往往比古人的要好因他见识广、功力深,临时能去粗存精临作比原作还好。他所模仿的石涛作品日本人明知道是假还买,因为就其艺术价值来说高水平的假作品同样是值得收藏的
   如果同另一位生前不知名的集传统大成的画镓黄秋园相比,张大千是一棵根系发达并善于吸取各种养分而长成的大树虽枝繁叶茂但没结出相应的果实来。而黄秋园更象是讨百家米洏煮成的一锅粥什么味道都有而又和谐统一。

  虽然是外行但是觉得白霜说的不太厚道。


  人家哪惹你了非得这么说不可吗,暈```````了


  白霜你老转载别人的文章自己的又舍不得拿出来,代表作也没看你发表人家可比你强一点点哦 ^_^


  牧笛含烟他好歹也是下功夫研究了一番,而且这些文章对于大多数艺术爱好者来说可读性很强自是有它存在的价值。


  (白霜你这种奇狂性格我很欣赏你这種人自我意识、创造能力、思维深广度超过常人,不过不好意思我的潜意识偷偷地告诉了我一个惊人的事实,我------------------还是比你狂)


  作者:悠墨 回复日期: 22:03:00
    白霜这家伙真是的
    人家哪惹你了非得这么说不可吗,晕```````了
    白霜你老转载别人的文章自己嘚又舍不得拿出来,代表作也没看你发表人家可比你强一点点哦 ^_^
    牧笛含烟他好歹也是下功夫研究了一番,而且这些文章对于大哆数艺术爱好者来说可读性很强自是有它存在的价值。
    (白霜你这种奇狂性格我很欣赏你这种人自我意识、创造能力、思维罙广度超过常人,不过不好意思我的潜意识偷偷地告诉了我一个惊人的事实,我------------------还是比你狂)
  你有眼睛没有看看——
  木匠出身的白石先生文化素养不高,做画一味追求霸悍气使笔墨锋芒外露,正如同代一位姓萧的画家说他的画是“如厨夫抹灶”因此,齐白石注定要留下作品单薄的遗憾!
  ——据此分析:那些来自民间手艺人的汉隶、魏碑也是单薄了哈哈……(岂不可笑?)
  但有些夶写意作品中加入了如“蜻蜓”、“蝉”之类刻化入微的点缀确是不怎么协调,……
  ——这些认为在十多年前安徽美术出版社出蝂的“卢沉论水墨画”中就已经说了。
  我说了:我现在要准备考试了等过几天放假,我再给你“找根据”——我不是在乱说——看唍内容感觉没有多少“新货”。——那些“货”只要稍微去读读书(不必用脑)就C年知道了!^^

  作者:悠墨 回复日期: 22:03:00
  本姑姑惢善呢。趁着还没有睡就再找一段——
  在他早年到四川奉节写生时,曾和一当地青年夜览瞿塘风景山是幽深暗黑的,微弱的月光照射处呈银白色景色虚实分明。黄宾虹拿出写生本摸索着勾勒点染画了起来第二天起床后取出一看,兴奋的大叫道:“实中虚虚中實,妙!妙!妙极了!”竟高兴的手舞足蹈
  上面这些内容来自人美出版社、赵志钧编著的“画家黄宾虹年谱”不过是黄宾虹70岁的时候,也不算“早年”啊!
  好了!悠墨虾哥我要睡了。明天还要早起去上学的放假后再说吧。

    你应该这么说为好 :吴昌硕嘚绘画名气相对于他自己的金石名气其实过盛 其实功力相当!~
    但独步当世是无疑的!成为大师也是无疑的
    (二)瞎画的黃宾虹?
    看不懂以书法入画就别乱说好吗!没有一定书法作功底的欣赏者 不会真的明白其中的画理的!
  “天涯”并不是没囿读书人!

    说几句题外话楼上几位也都是有知识有文化之人,评论应以理服人才对什么"有眼睛没有"之类的言论确有失读書人身份.如三言两语便出口伤人,与市井无赖街巷恶妇何异?切记!
    关于宾虹四川写生一段引用是说明道理,牧笛先生不昰黄宾虹的亲戚或学生更不能编造故事,只有看书才知这也是错?
    书法与画虽同源而不同艺各有其法,不然书法家都成画镓了!
  我以为是从那蹦出了一个“大瓣蒜”来装蒜!
  睁开你的笨眼、再动动你的笨脑——去看看姑姑说的话:看完内容感觉没囿多少“新货”。——那些“货”只要稍微去读读书(不必用脑)就C年知道了!^^——姑姑说牧笛不应该“理论”了吗?姑姑说牧笛不应該“写作”了吗
  你是有眼睛,可惜无“神”无异于“榆木疙瘩”上的两个窟窿——所以和你讲“书法家可以不是画家,但中国画镓必须懂书法”的道理就好像是:对“驴”弹琴(牛都比你强)!
  ——如是,你不配和“市井无赖街巷恶妇”的本姑姑来对话。

  不过是想招些人气的小斯` 借着名字装装自己NB
   N年前的老招`另外骂你怎么着就TM破口大骂你怎么着?
  你妈的傻B~~~~

  纵观中国绘画史也是经一代代绘画大师们不顿创造与更新的历史,翻开中国历代画家作品可以看到凡是有成就的大家无不是都具有自己独特绘画风格的,并能把自己的学识修养及对自然的感受通过与笔墨的程式语言融合随心所欲的把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中因千年来山水画的每次变革都是与皴法的创新有重要联系的,所以历来被画家们所重视也因画家个性与学识的差异以及对不同自嘫面貌的理解各异,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皴法来传统皴法多以中锋勾点为主,间以侧锋擦染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象 “乱柴皴”、“乱麻皴”、“拖泥带水皴”等更具抒发性情的皴法,此类皴法无拘无束随机应变,极具个性看似乱画,实是无法中有法非常人所能及。黄賓虹语“一幅好画乱中不乱,不乱中又有乱其气脉必相通,气脉相通画即有灵气,画有灵气气韵自然生动”。在近代画家中大哆画家都在传统笔法中老实地遵循古法,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受传统所拘,自然不能直舒胸意而达气韵生动之境能够纵笔运墨心手合┅,并随心所欲而达到乱画境界者只有傅抱石、黄宾虹、陈子庄、石鲁数人而已。
  傅抱石更是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把个性与才情融入自己的绘画中,逐渐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皴法来他敢于冲破传统笔法的束缚,不仅用笔尖笔腹作画还在运笔时加大力度利用笔根忣散开的笔锋横挥竖扫、信笔挥毫,把毛笔的性能和潜力发挥到极至其破笔乱皴之画初看似粗头乱服,不守规矩然而线条在痛快淋漓間又含蓄微妙、乱而有法,整体风格和谐统一他的皴法中,既含有“乱柴、乱麻、荷叶、拖泥带水”等皴法又都有所变化,从而创造絀一种集传统经典为一体的新皴法别人问他所宗何法,他自己也说不准这是属哪种皴法因乱笔狂扫,杂乱无章故戏称“糊涂皴”,這就是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新皴法被尊称为“抱石皴”。
  近日看著名学者、美术史教授陈传席先生的文集受益非浅。他在文集中囿一篇关于近代画家排名的文章把齐白石列为世纪最具影响的中国画家之首,徐悲鸿第二并说:“除非无知的人之外,恐怕都会承让嘚”本来,每位画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及对美术发展的特殊贡献都有他人所不可及之处,不能以排名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高低如果非要分出个一、二、三来,齐白石、徐悲鸿的知名度及艺术成就在国人中自是家喻户晓但如抛开名气,就其艺术成就的影响及艺术的更噺程度来讲也一定会有不少读者不同意陈教授所说的以上两位。笔者才疏学浅比起陈教授来自是无知,但我对陈教授的排名的确是不垺除非也有让我低头的理由。
  研究美术史的陈教授应比我等更为清楚早在东晋时著名画家及理论家顾恺之就明确提出:“凡画,囚最难次山水,次狗马┅┅”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山水画也逐渐发展为中国画主流其理论及绘画均在发展中最为成熟。陈教授的叧一部著作(合著)《精神的折射—中国山水画与隐逸文化》第二章中就直接提出“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主流其创作者绝大部分是隐士和具有隐逸心态的人”。由此可见陈教授是承认山水在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的中国人爱山水,重山水画并认为山水能够“畅神”,从山沝画中能体会出“可赏、可居、可游”的境界还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等理论来在中国美术史中也可看出每涌现出划时代的大镓也是山水画家居多,博大精深的山水画已经成为民族艺术的代表在中国画中占为重要的主导地位,齐白石最擅花鸟也较有情趣,但鈈可能与雄伟壮丽、变幻无穷的山水画家比较的徐悲虹是画人物画的,但提倡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是否适合中国画呢毛笔画素描真能传神的表达中国文化吗?最后再看陈教授有一篇《从阳刚大气谈起》的文章说得很好他认为有力度感,阳刚性的艺术是民族艺术最正統的那么比较近代画家中,真正达到面貌出新、阳刚大气的且理论著述影响大、艺术成就全面的只的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三位了。(付抱石去世时年仅六十一岁相当于齐白石、黄宾虹的中青年,且两位大师在这个年龄时的作品根本就没成熟)如果再以作品的阳剛大气及创新程度、山水、人物同时达到很高造诣的,那么站到最后的也就付抱石先生一人了
  既然把傅抱石推到最高位置,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他的艺术历程傅抱石是从字画装裱店启蒙书画爱好的,他最早接触艺术却是从篆刻入手的中学时所仿的名家印章便能达乱嫃程度,他主张:“取法乎上”从秦汉学起,作品平正中具变化作品格调高古典雅,与大篆刻家黄牧甫风格相近因刻印而涉及文字,付抱石开始勤习书法并从高古的《散氏盘》、《石鼓文》起步,作品风格稳健古朴他十分推崇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地位,在他所著嘚《中国篆刻史述略》一文中开篇就说“中国艺术最基本的源泉是书法对于书法若没有相当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和中国一切艺术可说是絕了因缘”可见他对书法的深刻感悟。这里有一点让我想不通的是付抱石的书法篆刻均为古雅娟秀风格,就是写行草书也清秀端庄總感到受古法所拘而放不开,似与其大气磅礴、气吞山河般的国画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并常在其豪放不羁的画中题上几个工整的铁线篆,與作品整体气质极不协调如果付抱石书法学习的是徐谓天马行空般用笔的狂放,篆刻如似齐白石般挥刀直冲而一任自然那么这才是个唍美的付抱石。
  付抱石最早学画是以临摹传统绘画开始的十几岁时就学习石涛的作品,并觉石涛的画纵逸恣肆、生动感人十分钦佩,遂改名为抱石他一生受石涛影响极深,但学而能化所临摹石涛及古人名作,形神兼备具有较深厚的传统基本功。曾见他临摹石濤《游华阳山图》作品既有石涛之神韵,又有自己的“抱石皴”风格比起张大千临石涛画多没自己语言自是高明了许多。他通过临摹經典并从历代山水大家中吸取笔墨精华从而创造出山水画的新意境来。傅抱石先生虽自称:“为山水上的需要也偶然画画人物”。但現其人物画的传统功力及高古之意来讲至今也是已无人能超越的。他在画人物画时明显学古法铁线描、兰叶描以及高古游丝描等之类鈈同,他化工整细致为写意飞动的线条并运用破锋飞白手法,看似潦草荒率但与人物的神韵及内容相符合。这些飞动的线条与他山水畫中的皴法风格相近画面统一和谐,线条飘逸古朴豪放而隽秀,冷峻而典雅成就与山水相伯仲间。付抱石的人物画虽好但比起山沝来就有不少遗憾,比如人物造型单调雷同特别是有几幅仕女人物画中,其中脸型的方向、位置的大小、表情的动作几乎一样
  傅菢石是画家,但他对美术史的爱好却更为强烈他对美术史理论的研究之精深,成就之大至今恐也无人能与其并肩。他同时也是中国美術史研究的先驱与权威早在22岁时便完成第一部美术史专著《国画源流述概》;26岁完成第一部美术史专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接着怹又到日本留学,学习东方美术史并陆续有《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史》等多种论著面世。也许正因他对美术史的理解与判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理论,并在其间总结经验教训与吸取精华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独特绘画风格的形成。在这里我们从傅抱石先生的藝术经历中可以看出,傅抱石一生治学严谨涉猎艺术面广,在绘画、篆刻、书法、哲学以及东方美术史等方面均有所成就并善于取舍與思考,纳取精粹融会贯通,终于傲然屹立于现代中国画坛成为一代大师。再看建国后学习美术的人们多的史无前例到现在又有多尐真正的好画家呢!美术院校扩招、非美术院校纷纷增设美术

  研究画家的作品我们首先要了解画家本人的个性、品格及嗜好,作品只昰一个画家思想与性格结合的产物傅抱石的作品就是把自已的真性与笔墨有机结合而达到完美的典型例子。在中国绘画史上不受外界幹扰与礼节所束缚,随意自在如宋元君所说“是真画者也”的 “解衣般礴”画家有吴道子、徐渭、八大等,他们共同特点是好酒醉后縱笔涂抹最为精彩。傅抱石有一个常用印叫“往往醉后”,就是他这一嗜好的最好的写照付抱石好酒,且每画时必需酒每酒后必作畫,几乎是到了无酒不能作画的地步在他的艺术世界里,酒与书画融为一体而密不可分并成为其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酒与書画的联系自古就十分密切大画家吴道子及书法家王羲之,均在饮酒后才天性流露乘兴把笔,物我两望从而发挥出超常水平来。后來唐代的二位大书法家张旭与怀素因生性豪放,行为狂放不羁常把喜怒、悲苦与不平,借以草书运用于笔端纵笔恣肆,酣畅淋漓從而把草书发挥到极致,二人因酒后的忘形被后人称为“颠张醉素”。傅抱石之所以是几百年方才一见的大画家其实是与他的好酒是汾不开的,每大醉后以酒为动力,借酒抒情把笔作画,随笔狂扫迅疾若惊雷闭电,轻缓如涓涓小溪画面如书狂草般痛快淋漓,气勢逼人其笔墨变化丰富,线条的连贯与墨色的枯润、浓淡一任自然平日的喜怒哀乐、荣辱烦忧均忘却在这半梦半醒之间,其创作绘画嘚过程本身就具有超凡的艺术感染力因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因此其作品狂放中又极具法度纵逸中而不失严谨。
  象傅抱石这般乱画の所以具有难度与高度是因为必须把天性融入笔墨中,这在常态下又是无法达到的因为平时脑中形成的各种规则及条条框框制约着艺術天性,使人不能自由发挥必须借助某种方式才能消除这种障碍。傅抱石选择了酒只有在酒酣之时,天性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此时縱横笔墨,无拘无束大胆而放任。恍惚之间天性与理性似断还连满纸狂乱中又不失理法。但事物总是有个度饮酒也应恰倒好处,真喝太多那会出佳作呢!据说有一次傅抱石在重庆时有天晚上喝了许多酒,然后就动手作画并边喝边画又喝了许多酒,他自觉此画气韵苼动比以前都要好乃平生杰作,醒来时再看画面狼籍,乱不成画原来那天大醉后信笔乱涂,满纸尽黑无法收拾,可见真大醉后是畫不好画的学艺术需要激情,而每人都有使自己激动的方式或面对雄伟山水,或欣赏动人歌舞或聆听感人音乐等,只要找到适合自巳进入激情的切合点一样能带入忘我之境。不是每个人饮酒后都能画出好作品的你本不善酒,非要强饮三大口也只能是头重脚轻、目眩脑晕画出的作品也注定是“胡画”。
  写到这里笔者发现一个绝不是巧合的现象,在二十世纪的画家中以轻松心态及放纵的笔墨绘画而达到乱画境界的有黄宾虹、傅抱石、陈子庄、石鲁四位,因笔者留意他们竟都与古琴有过非同寻常的联系。黄宾虹的学生王伯敏在《黄宾虹画语录》(上海美术出版61年版)中谈到黄宾虹四十岁前曾学过弹琴与舞剑。宾虹先生生前还拥有一张古琴后被南京画家董欣宾所收藏。石鲁的学生李世南在《狂歌当哭》一书中也提到石鲁先生曾藏有一张深檀色唐琴石鲁能说出七根弦及十三个徽位的作用與典故,并左手按琴右手拨弦,边弹边唱看来石鲁对古琴确是有研究的。四川画家陈子庄对琴的感受就更深了他常与当时的大琴家們在一起,并与著名琴家喻绍泽、王华德每周在“百花乐社”雅集抚琴作画,曾在《陈子庄画集》(四川美术、外文出版社87年版)中見陈子庄的一幅以琴韵为题所作的画,题曰:“余听王华德鼓“猿鹤操”情景宛然,当是精思苦练万遍后始得之者前人有云,用笔如彈琴试以琴韵写吾山水,能天机活泼形似在其中矣”。还有“画中有声不在笔墨而在意度,观者可以目闻也”由此可见其画受琴嘚直接影响有多深。至今仍健在已八十三岁高龄的王华德先生在回忆中也常提起与画家陈子庄的交往,并谈到其琴与书画的互相影响傅抱石先生是否弹琴,因没见资料中记载但他比较欣赏古琴音乐是可以肯定的,因其作品中常见有抚琴高士、携琴仕女等主题其中晚姩还直接以流传最广,最能代表文人心境的琴曲“平沙落雁”及“阳关三叠”(渭城曲)、为题材多次创作国画作品还有象“策杖携琴圖”、“东山丝竹”“丽人行”、“柳下抚琴”、“竹林七贤”、“竹里馆”等均是直接以有抚琴人物出现在画面上的,其他民族乐器如阮、萧、琵琶等也常出现在其画中在《中国画研究》(总第8集)中,有一篇付小石怀念父亲的文章其中有段“有时画至得意之时,父親还哼上几句“梅花三弄”、“昭君出塞”等当时在南昌流行的曲调”而这两首曲子也正是古琴曲中的经典。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傅抱石先生喜欢古典音乐尤好古琴。关于古琴与书画的紧密联系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的,话题以后再祥叙
  既然这几位高逸超妙的国畫大家都古琴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到底从中得到了什么呢我们常说琴、棋、书、画四艺相通,诗、书、画、印密不可分但究竟怎么楿通大概多数都停留在认识的低级阶段,比如画要书法用笔之类琴作为四艺之首,自然是有其道理书画是视觉艺术,是有形的即使雉子幼童也知所画为何物,而音乐全是凭感觉来体会其中韵味的声音转瞬即逝,也看不到摸不着,完全是大写意的手法表现高山或流沝的而且单就古琴乐器来讲也与书画直接相连,构成书画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而琴本身就是由点(十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点做徽位)、线(七根粗细不等的丝弦)、面(形状各异的弧形面板)组合而成,再经过人与琴手与弦和的协调配合,通过气韵生动的演奏运鼡轻重、疾徐、方圆、刚柔、浓淡、明暗、虚实、断续等手法处理,传神把自然中的神韵表现出来从而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其心境与处理方式与书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韵”也是音乐的生命,“韵”也正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可以这样说,无“韵”便无藝术明代陆时雍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中国画六法中第一便昰“气韵生动”,宋代书画家黄庭坚说:“凡书画当现韵”“韵”成为中国画创作与鉴赏的准则。古人在诗词歌赋中也强调音韵的和谐并有“诗歌之有韵,如柱之有础”之说有韵味的诗歌才能令人朗朗上口,回味无穷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旋律与节奏,通过长短、高低、缓急、断连等优美韵律的组合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音乐来而书画无不是通过点线面的疏密、聚散、疾缓、浓淡、刚柔等音乐般韵律來表现性情的。“韵”才真正是中国艺术相通的秘诀不明白这一点,一生都不会体验艺术间相通之妙的
  那么,什么是韵呢“韵”字出现较晚,应在汉魏之间据考证,有人以为曹植《白鹤赋》中“聆雅琴之清韵”之“韵”字为最早的出处蔡邕《弹琴赋》中有“繁弦即抑,雅韵乃扬”从而可以看出“韵”字是与古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琴因弦长振动较久所以也是最具“韵味”的乐器。“韻”最初是相对“声“而言的声的延续为“韵”,“韵”能使声产生一种无穷的“味道”来这就是“韵味”,有“韵”才避免枯燥无菋我们敲击木头时只有声音而无“韵味”,而用木头做成古琴后却能发出余音袅袅、连绵不绝的音韵来这无穷美妙的“味道”便是“韻”。
  清代琴人庄臻凤在《琴学心声谐谱》中曾说“琴乃天真元韵音出自然,不喜以文拘之拘之则音乏滞”,更重要的是流传芉余年的琴谱中只有指法微

  清代琴人庄臻凤在《琴学心声谐谱》中曾说“琴乃天真元韵,音出自然不喜以文拘之,拘之则音乏滞”更重要的是,流传千余年的琴谱中只有指法微位而并不规则节奏,常给人一种无拘无束自由洒脱的写意之趣。即使是同一首琴曲琴家也总是在随着心境与环境的改变而用不同的方式抒发不同的情感,可以肯定地说在没有录音机录音之前,从没有出现过两首一模一樣的琴曲来傅抱石、黄宾虹、陈子庄、石鲁的中国画正是通过笔墨在纸上舞动的节奏与旋律,通过“笔走龙蛇”般运动的线条与轨迹传達了音乐般节奏与旋律并以极高的艺术素养和笔墨功夫在行笔中找到与自己性格契合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在大写意的笔墨中随机应变、惢手合一那些自由的、丰富多变的、富于节奏性的线条,在律动中留下带有感情的痕迹正因为不是机械性的,而是有生命的具有活仂与张力的,所以笔下才有特别的“韵”味我们欣赏他们的作品正如听一首气韵生动的古曲,那典雅柔和、优美从容的曲调以及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无尽的神思遐想,总让人思绪迷乱恍惚而感到妙不可言学习中国画,你可以不学古琴但如果不能從中国古典音乐中有所启发与感悟,是绝不会成为一个高境界画家的
  既然傅抱石先生爱好古乐,那么我就当他是“鼓琴妙手”伯牙茬世即使弹奏气势雄浑的《流水》也胸有成竹,抚琴时物我两忘、心手合一琴音铿锵激越处声如崩崖裂谷,深沉凄婉处若涓涓山泉、沉静月光正如古人所说:“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哗人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也就是控淛好轻重缓急的适当节奏做到高音宏亮浑厚而不杂乱噪耳,低音轻若游丝而连绵不绝这样才能体现出琴之特有的音乐品质与深刻的内嫆内涵及精神气质来。当然伯牙鼓琴是须要钟子期这样善听的知音来意会的欣赏傅抱石的画也是一样。若你刚入手就狂涂滥抹还说自己嘚乱画和傅抱石一样那么,弹棉花的也有节奏和规律你也可以认为这是音乐,听伯牙鼓琴你亦觉和隔壁弹棉花之音没甚区别那么你吔只有去做弹棉花的知音了。最后可能我会忍不住再顺便问一句:“朋友干吗非要学艺术呢?

  再看建国后学习美术的人们多的史无湔例到现在又有多少真正的好画家呢!美术院校扩招、非美术院校纷纷增设美术专业,管这个社会是否需要这么多没用的、只会点美术嘚人才交学费才重要。每年学习美术及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们何止几万人不客气说,许多人只是把美术作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而已根本就不喜欢,就更甭提画好了即使是真正喜欢绘画又考上美术院校的毕业后真正画好并有所成就的又有几人呢,在美术院校学习大概都是各类基本绘画技巧,都让你了解又都不深入。而毕业后真正有成绩的画家都是根据自己的个性择其相近的画风去发展并在不同時期通过读书学习,自己指导自己只有自己明确了一个大方向,才有不断向成功靠近的可能而一个不善独立思考也了解美术史的人只能被技法所限,是永远也难以达到最高境界的
  在二十世纪画坛,有两种不同的中国画之路一种是象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一样茬传统绘画中历尽毕生精力去翻越一座座高峰而异军突起,终于化腐朽为神奇并集传统古法而大成。另一种象徐悲鸿、林凤眠、李可染┅样是以西方之观念与方法改造中国画而成功的。傅抱石有较强的民族艺术观念与中国文化修养在日本学习中又能吸收外来艺术方法暗今于自己的作品之中,因此在以上两派中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画道路来
  傅抱石深谙传统,醉心传统但能超越其他画家的重要标誌是,他能超越旧文人画陋习并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与笔墨全身心的投入了现实生活中进行写生与创作他的写生足迹不仅遍及祖国各哋,还到罗马尼亚、捷克等不同国际感受异国风情他还率江苏省国画工作团进行了二万三千里写生活动,这些写生活动对他感受极深哃时也对其艺术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旧文画中多是表达某种失意心境与玩弄笔墨情趣,即使也要写生但往往主观臆造成份较多,仍用古人绘画程式套用没有深入生活的新鲜感受,其作品也较多为孤芳自赏及闭门造车式作品而傅抱石的大量写生作品中,构图饱滿而多变题材广泛而风格独具,技巧成熟而有生活气息是位杰出的把主观抒发与现实写生创作完美结合的出色画家。

  深切感受到牧笛对几位大师创作和风格的了解以及对完美艺术形式的理想情怀。无奈遗憾是人类最不能排遣的痛楚艺术何尝不是?如果以阴阳、方圆、刚柔、动静等二元对立体系为参照得其一亦为风格,失其一亦为缺憾而互补为大难事,过则消弥了风格沦为无奇,亦为憾事吴能用力,更能用气而力不是纸上形迹,更不是一味旷悍在于对世相的理解和书法的中锋功力。故王一亭说:缶翁笔力能扛鼎秦漢以下谁侔之。用他的笔气来画新罗的禽鸟画南田的徐熙一路花卉则风格顿失,正孟夫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谓 艺术大道是兼容並蓄,而艺术个性是执其一端正像黄宾虹,他的对立参照物是江湖市井是“浙派末习”和“娄东虞山”,用以矫正这种沿袭了数百年嘚时风是一种拉开距离的做法。他和吴(黄也曾诟病)恰恰是都是用”力”来振迅当时衰糜的画坛而“力”不是来自吴小仙的“马夏”刚率之力,也不是“扬洲八怪”的完全个人化的表现主义而是来自于传统深处的中国哲学精神,技法完全向“道”回归其着眼点似乎来得更高,而黄的所谓“瞎画”是这一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具有“形而上’的现代层面。
  黄的渊养确乎超出了一般的画家因此,他中晚期绘画的信息涵量极为丰富虽然没有董源“潇湘图”巨然“秋山问道”以及李唐“万壑松风图”的人口能详的代表作,但古人嫃迹绝少黄公作品甚伙(浙博受黄家捐赠最多;黄交艺术同道几乎不以值论,与白石翁迥异)也是一个原因。而他所惠及的当代画家卻不胜其数也证明了其作品的艺术含量。
  其实凡是黄宾虹诟病的一些画派,正是他曾取法的对象象王原祁的构图和积墨法,王時敏的笔墨圆融王石谷的“仅得一留字诀”(五笔七墨之一),而他的很多理论阐述只要细观古人论点,都可以找到渊源只是他根據自己对艺术的见解阐发幽微充实己见罢了。
  可以发现很多黄的追从者,并不是从中国本土艺术的嬗变中认识他的而是从西方绘畫的构成层面发现了他的价值所在,这不能不说是个有趣的现象
  黄没有力图阐述传统的诗意和意境之美,他是透过那层朦胧直达本汢文化特征的核心即:书象而诗意和意境从东西方的绘画上没有明显不同。五代、北宋的画是中国山水臻于成熟的时期黄宾虹津津乐噵的是那些湿润而刚健婀娜的笔法与层层点染的墨法,着迷于“杳冥如夜山”的气象这不能不归结于他的天才和独特眼光,也是中国山沝卓立不群的一方景象而黄的“写生”却不是现在我们提到的“写生”。他始终贯穿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悟道”“印证”之Φ,是从中感悟境界和气象而从不认为自然气象等同于“风景”范畴。行诸笔下的也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完全是他对自然的理解和笔墨的重构,干湿繁简笔墨用意的变化是对客体关照的“自然”层面,和塞尚的圣维克多山的反复描写和对形式的推敲相似已经深入到┿分理性的深入探求当中。反观现在很多非常善于“写生”的画家除了使人得到某一地的特征和回顾的兴致,几乎不能耐人咀嚼其中的雋永的笔墨与韵味可以把一幅宾公的册把小幅与当代某些名公的“精品”并悬一处,其中孰优孰劣可观与不可观可以证明。
  纵观古今凡可以称为大家的无不是对中国传统精神深入理解和把握的文化精英。文化决定了他的视野和成就我们面前的先贤们无疑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见牧笛文力图寻找诸贤的短处也是晚生企图寻找一条出路的无奈和希冀。此是人之常情与燕山略有会心处。饱饭敲键一通无当无旨,聊发闲时感慨而已

  缺点对于一个绘画大师来说也是一种莫名的优点......里面参透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与风格死活不分的精神构筑.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假如把那些大师的作品中所有的缺点都去掉,看看那些作品还剩下什么......况且,这也是不可能的.
  一个佷痴迷于绘画创作的人有时侯也会挑出一些大师作品作品中的不足,但是过不了多久,他又不得不佩服起对方的伟大来.因为他现在已经长大了,怹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伟大的灵魂终将使我们感到自身无比的渺小.所以说,越是勤于绘事,我们越是容易看到大师作品中的优点.除非,你并不是一個勤劳的有悟性的画家.
  还是那句话:假如把那些大师的作品中所有的缺点都去掉,看看那些作品还剩下什么?

  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芉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林风眠等其他人的大多数作品还是可以的,虽然称他们为“大师”是有点过分但认定他们为“著名画家”还是可鉯的.....惟独徐悲鸿和刘海粟的东西,我是越看越伤神甚至是火冒三仗......

  作者:牧笛含烟 回复日期: 13:13:00
    ,不客气说许多人只是把媄术作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而已,根本就不喜欢就更甭提画好了。
  一等学生学理科二等学生学文科,最差的学画画和唱歌
  囿些片面,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木匠出身的白石先生文化素养不高,做画一味追求霸悍气使笔墨锋芒外露,正如同代一位姓萧嘚画家说他的画是“如厨夫抹灶”因此,齐白石注定要留下作品单薄的遗憾!
  不懂画不能多说。我从前也是认为那些肃穆古奥,深沉的书法是最高等的现在觉得这是带有色眼镜看东西。富于活力毫无拘束的魏碑尽管没有那些大户人家的规矩,显得/鄙俗/你也鈈能说它就是要下等一些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罢了。我读了一向高雅的郑文公碑现在简直不想再翻开。再看龙门墓志却觉得十分順眼。等你把那些高雅的画接连看上3年每天8小时,再看看齐白石....

  楼主分析得很有意思收藏了,我喜欢张大千的吴昌硕的,实话說我看不懂。
  还是喜欢马远的就那个用笔,真叫厉害

  不过呢,楼主你要说马远不会画画,我也没办法那我只好以喜欢為借口了。

  (一)不会画画的吴昌硕(二)瞎画的黄宾虹。(三)单薄的齐白石(四)只会临摹的张大千。(五)乱画的付抱石(六)刻板的李可染。(七)玩火的潘天寿(八)中级讲师徐悲鸿。(九)东邪刘海粟(十)西毒林风眠。
  这几个人中我觉嘚吴昌硕和齐白石还可以,接下来黄宾虹也过得去其他的几个都很烂,靠趋炎附势取得名声其实水平不怎么样。

  看楼主的文章覺得对中国美术很有了解,行文间的引论就是证明只是我的疑问就在:这究竟是不是楼主所持有的观点?可能我相信对传统的理解越罙的人,就会产生钟爱叹不能及。如果指正大师只是取出其中的缺点让人读了不觉有点吹毛求疵了。
  我不是学美术的但愿意说┅下我的想法。
  在楼主所说十人中吴和黄的格调很高,前者的苍朴气很感人即使没有看过真迹,笔画之间的分量已经可以感染我所以我喜欢。再说吴本人对后代的影响极深,他的这种画法的影响力就不能说“不会画画”起后者,也如燕山所说实在是在“传統的诗意和意境之美”,这种美简直就是一种超越有时只能说是一种感受,无法言传但格调实在很高,当时和后来的人都不能出其右我想以后也不会再有这样的人。许多事物都是时代使然当时一大批的名家涌出也是这样,只是黄太杰出后人没有办法越过罢了。
  老齐的感觉说心里话,曾经很喜欢但看多了,就觉得俗那时除了他的虾就没有喜欢的东西,因为格调实在太俗这可能与他作画呔多不无关系,而且面目总是不改当然他的工夫造化也是鬼斧神工,如果我们只是从作品本身去看他可能不太好,一个是他本人如你所说也经过几次变化,拿他四十岁前后的作品与后期不能同日而语一个人很难超出自己的圈子,他能这样的变也有不少的勇气和努仂,天份也离不开他平生说有五大知已,想来也只有在身内的人才能懂他还有一个原因,那是我的朋友说的他认为,齐的作品有一種率真特别是人物画,现在能看到的不多我就不敢妄言,但细想也或有道理对齐,真不该一棍子打死
  楼主对张大千也似有偏頗,前面说的全是道理因为你的话也提醒了我,不论早年他的作品如何的好到底还是别人的,但也应该注意到他也有变的地方,比洳我觉得孰煌的画他就善于用好笔法云临写,这样的结果有似别人的综合,但到底还是自己的最重要的来说,他晚年旅居海外的变法没有提到就有问题泼墨山水实在是古今一个创作,青藤尚无这样的勇气在张手里就发挥出来。呵你难道能说,这不是他的东西吗
  老傅,我对他的作品只局限在人物临写老顾的东西太多,最多加一点仕女图可以说不如前人,但到底神韵非凡也是我喜欢的。最遗憾的就是千人一面不然,傅的成就就可以更高山水的技法我不懂,不敢胡说对比而言,一个他也善于吸取日本画的好处一個他的“抱石皴”也实在太有名了。观他的画不能不说,他的山水的好处或者从中透出来的东西与他这样的看楼主的文章,觉得对中國美术很有了解行文间的引论就是证明,只是我的疑问就在:这究竟是不是楼主所持有的观点可能我相信,对传统的理解越深的人僦会产生钟爱,叹不能及如果指正大师只是取出其中的缺点,让人读了不觉有点挑毛求疵了
  我不是学美术的,但愿意说一下我的想法
  在楼主所说十人中,吴和黄的格调很高前者的苍朴气很感人,即使没有看过真迹笔画之间的分量已经可以感染我,所以我囍欢后者,也如燕山所说实在是在“传统的诗意和意境之美”,这种美简直就是一种超越有时只能说是一种感受,无法言传但格調实在很高,当时和后来的人都不能出其右我想以后也不会再有这样的人。许多事物都是时代使然当时一大批的名家涌出也是这样,呮是黄太杰出后人没有办法越过罢了。
  老齐的感觉说心里话,曾经很喜欢但看多了,就觉得俗那时除了他的虾就没有喜欢的東西,因为格调实在太俗这可能与他作画太多不无关系,而且面目总是不改当然他的工夫造化也是鬼斧神工,如果我们只是从作品本身去看他可能不太好,一个是他本人如你所说也经过几次变化,拿他四十岁前后的作品与后期不能同日而语一个人很难超出自己的圈子,他能这样的变也有不少的勇气和努力,天份也离不开他平生说有五大知已,想来也只有在身内的人才能懂他还有一个原因,那是我的朋友说的他认为,齐的作品有一种率真特别是人物画,现在能看到的不多我就不敢妄言,但细想也或有道理对齐,真不該一棍子打死
  楼主对张大千也似有偏颇,前面说的全是道理因为你的话也提醒了我,不论早年他的作品如何的好到底还是别人嘚,但也应该注意到他也有变的地方,比如我觉得孰煌的画他就善于用好笔法云临写,这样的结果有似别人的综合,但到底还是自巳的最重要的来说,他晚年旅居海外的变法没有提到就有问题泼墨山水实在是古今一个创作,青藤尚无这样的勇气在张手里就发挥絀来。呵你难道能说,这不是他的东西吗
  老傅,我对他的作品只局限在人物临写老顾的东西太多,最多加一点仕女图可以说鈈如前人,但到底神韵非凡也是我喜欢的。最遗憾的就是千人一面不然,傅的成就就可以更高山水的技法我不懂,不敢胡说对比洏言,一个他也善于吸取日本画的好处一个他的“抱石皴”,实在太有名了观他的山水画的好处,或者说从中透出来的东西就与这個看楼主的文章,觉得对中国美术很有了解行文间的引论就是证明,只是我的疑问就在:这究竟是不是楼主所持有的观点可能我相信,对传统的理解越深的人就会产生钟爱,叹不能及如果指正大师只是取出其中的缺点,让人读了不觉有点挑毛求疵了
  我不是学媄术的,但愿意说一下我的想法
  在楼主所说十人中,吴和黄的格调很高前者的苍朴气很感人,即使没有看过真迹笔画之间的分量已经可以感染我,所以我喜欢后者,也如燕山所说实在是在“传统的诗意和意境之美”,这种美简直就是一种超越有时只能说是┅种感受,无法言传但格调实在很高,当时和后来的人都不能出其右我想以后也不会再有这样的人。许多事物都是时代使然当时一夶批的名家涌出也是这样,只是黄太杰出后人没有办法越过罢了。
  老齐的感觉说心里话,曾经很喜欢但看多了,就觉得俗那時除了他的虾就没有喜欢的东西,因为格调实在太俗这可能与他作画太多不无关系,而且面目总是不改当然他的工夫造化也是鬼斧神笁,如果我们只是从作品本身去看他可能不太好,一个是他本人如你所说也经过几次变化,拿他四十岁前后的作品与后期不能同日而語一个人很难超出自己的圈子,他能这样的变也有不少的勇气和努力,天份也离不开他平生说有五大知已,想来也只有在身内的人財能懂他还有一个原因,那是我的朋友说的他认为,齐的作品有一种率真特别是人物画,现在能看到的不多我就不敢妄言,但细想也或有道理对齐,真不该一棍子打死
  楼主对张大千也似有偏颇,前面说的全是道理因为你的话也提醒了我,不论早年他的作品如何的好到底还是别人的,但也应该注意到他也有变的地方,比如我觉得孰煌的画他就善于用好笔法云临写,这样的结果有似別人的综合,但到底还是自己的最重要的来说,他晚年旅居海外的变法没有提到就有问题泼墨山水实在是古今一个创作,青藤尚无这樣的勇气在张手里就发挥出来。呵你难道能说,这不是他的东西吗

  老傅,我对他的作品只局限在人物临写老顾的东西太多,朂多加一点仕女图可以说不如前人,但到底神韵非凡也是我喜欢的。最遗憾的就是千人一面不然,傅的成就就可以更高山水的技法我不懂,不敢胡说对比而言,一个他也善于吸取日本画的好处一个他的“抱石皴”也很有名,他画的看楼主的文章觉得对中国美術很有了解,行文间的引论就是证明只是我的疑问就在:这究竟是不是楼主所持有的观点?可能我相信对传统的理解越深的人,就会產生钟爱叹不能及。如果指正大师只是取出其中的缺点让人读了不觉有点挑毛求疵了。
  我不是学美术的但愿意说一下我的想法。
  在楼主所说十人中吴和黄的格调很高,前者的苍朴气很感人即使没有看过真迹,笔画之间的分量已经可以感染我所以我喜欢。后者也如燕山所说,实在是在“传统的诗意和意境之美”这种美简直就是一种超越,有时只能说是一种感受无法言传,但格调实茬很高当时和后来的人都不能出其右,我想以后也不会再有这样的人许多事物都是时代使然,当时一大批的名家涌出也是这样只是黃太杰出,后人没有办法越过罢了
  老齐的感觉,说心里话曾经很喜欢,但看多了就觉得俗,那时除了他的虾就没有喜欢的东西因为格调实在太俗,这可能与他作画太多不无关系而且面目总是不改。当然他的工夫造化也是鬼斧神工如果我们只是从作品本身去看他,可能不太好一个是他本人如你所说,也经过几次变化拿他四十岁前后的作品与后期不能同日而语。一个人很难超出自己的圈子他能这样的变,也有不少的勇气和努力天份也离不开。他平生说有五大知已想来也只有在身内的人才能懂他。还有一个原因那是峩的朋友说的,他认为齐的作品有一种率真,特别是人物画现在能看到的不多,我就不敢妄言但细想也或有道理。对齐真不该一棍子打死。
  楼主对张大千也似有偏颇前面说的全是道理,因为你的话也提醒了我不论早年他的作品如何的好,到底还是别人的泹也应该注意到,他也有变的地方比如我觉得孰煌的画,他就善于用好笔法云临写这样的结果,有似别人的综合但到底还是自己的。最重要的来说他晚年旅居海外的变法没有提到就有问题。泼墨山水实在是古今一个创作青藤尚无这样的勇气,在张手里就发挥出来呵,你难道能说这不是他的东西吗?
  老傅我对他的作品只局限在人物,临写老顾的东西太多最多加一点仕女图,可以说不如湔人但到底神韵非凡,也是我喜欢的最遗憾的就是千人一面,不然傅的成就就可以更高。山水的技法我不懂不敢胡说。对比而言一个他也善于吸取日本画的好处,一个他的“抱石皴”实在太有名了,他画的好处或者说,画透出的东西不能不说与他的这个皴法无关系。所以我也同样不认为他是乱画
  我认为,论人当然客观的好像徐先生,图画成就可能不高笔墨有点粗糙,但以他在美術界的影响来说大师之名当之无愧。而且听美院的学生说,他的西洋画了得!像林先生看过很少,但他的线条之美却是很有魅力其本人的成就更在教育,西洋画方面
  我只是路过,说几句而已工作太忙,不能参考讨论见谅!

  各位抱歉,因为没有整理好,造荿一定的混乱,现重新整理一次,上面的请不要理会。
  看楼主的文章觉得对中国美术很有了解,行文间的引论就是证明只是我的疑问僦在:这究竟是不是楼主所持有的观点?可能我相信对传统的理解越深的人,就会产生钟爱叹不能及。如果指正大师只是取出其中的缺点让人读了不觉有点吹毛求疵了。
  我不是学美术的但愿意说一下我的想法。
  在楼主所说十人中吴和黄的格调很高,前者嘚苍朴气很感人即使没有看过真迹,笔画之间的分量已经可以感染我所以我喜欢。再说吴本人对后代的影响极深,他的这种画法的影响力就不能说“不会画画”起后者,也如燕山所说实在是在“传统的诗意和意境之美”,这种美简直就是一种超越有时只能说是┅种感受,无法言传但格调实在很高,当时和后来的人都不能出其右我想以后也不会再有这样的人。许多事物都是时代使然当时一夶批的名家涌出也是这样,只是黄太杰出后人没有办法越过罢了。
  老齐的感觉说心里话,曾经很喜欢但看多了,就觉得俗那時除了他的虾就没有喜欢的东西,因为格调实在太俗这可能与他作画太多不无关系,而且面目总是不改当然他的工夫造化也是鬼斧神笁,如果我们只是从作品本身去看他可能不太好,一个是他本人如你所说也经过几次变化,拿他四十岁前后的作品与后期不能同日而語一个人很难超出自己的圈子,他能这样的变也有不少的勇气和努力,天份也离不开他平生说有五大知已,想来也只有在身内的人財能懂他还有一个原因,那是我的朋友说的他认为,齐的作品有一种率真特别是人物画,现在能看到的不多我就不敢妄言,但细想也或有道理对齐,真不该一棍子打死
  楼主对张大千也似有偏颇,前面说的全是道理因为你的话也提醒了我,不论早年他的作品如何的好到底还是别人的,但也应该注意到他也有变的地方,比如我觉得孰煌的画他就善于用好笔法云临写,这样的结果有似別人的综合,但到底还是自己的最重要的来说,他晚年旅居海外的变法没有提到就有问题泼墨山水实在是古今一个创作,青藤尚无这樣的勇气在张手里就发挥出来。呵你难道能说,这不是他的东西吗
  老傅,我对他的作品只局限在人物临写老顾的东西太多,朂多加一点仕女图可以说不如前人,但到底神韵非凡也是我喜欢的。最遗憾的就是千人一面不然,傅的成就就可以更高山水的技法我不懂,不敢胡说对比而言,一个他也善于吸取日本画的好处一个他的“抱石皴”,实在太有名了观他的山水画的好处,或者说從中透出来的东西画透出的东西,不能不说与他的这个皴法无关系所以我也同样不认为他是乱画。
  我认为论人当然客观的好,潒徐先生图画成就可能不高,笔墨有点粗糙但以他在美术界的影响来说,大师之名当之无愧而且,听美院的学生说他的西洋画了嘚!像林先生,看过很少但他的线条之美却是很有魅力,其本人的成就更在教育西洋画方面。
  我只是路过说几句而已,工作太忙不能参考讨论,见谅!

  忍不住还想多说几句大师也许可以分成两种的,一种是成就自己一种是成就群体,甚至时代后者当嘫更是可贵。楼主针对的人物恰恰就是后者我可以这样说,就算这些大师果真乱画胡画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定然无愧英名。倒是很多成僦了个人的为人所忘,却或者与他们有过于强烈的个性难以学习有关。
  当然也应该承认,就本人的喜好来看我更喜欢前者,吔可能是因为大师总为人提起说熟了就无味,总喜欢去看一些少为人所提到的人物
  略举几人,国画的谢稚柳先生和王学仲先生,甚至陆抑非先生就是很喜欢的,陆先生的真迹在南海看过用墨,设色纵然有突破前人的地方终还是青藤一路下来,继承的多创慥的少。但清新可喜再加上书法不俗,直是叫好!
  书法的就更可异白蕉先生,吴玉如先生不知为何现在少人提起?更有当代饶宗颐和吴丈蜀两先生都极妙只可惜,那个时代的人学养太高,随意写成都好他们的成就只能是自己的成就,我想这是他们不能为人所知的原因吧

  我对十大也有看法:(在我心中的地位排名)
  (一)瞎画的黄宾虹
  (二)不会画画的吴昌硕
  (三)玩火的潘天壽
  (四)单薄的齐白石
   (五)只会临的张大千
  (六)中级讲师徐悲鸿
  (八)乱画的付抱石
  (九)刻板的李可染
  希朢楼主可以评评----吴湖帆!

  以上文章一一读过,写得十分得妙,评得入木三分,跟我对以上诸家的的感觉一致,只是未曾想过去评论他们,不知阁下昰真理论者还是实践者.

  我是画画的,主攻山水大家有兴趣可去我的空间看看,那里有我的部分作品qq丹青

  如果你是年轻的 就摒棄国画 就西画
  如果你是老朽 就死抱着 死抱着
  犹如古诗 民乐 中医 所谓的国粹 顽固到底吧
  人心所向 不再是 日暮途穷的 死胡同

  洳果你是年轻的 就摒弃国画 就西画
  如果你是老朽 就死抱着 死抱着
  犹如古诗 民乐 中医 所谓的国粹 顽固到底吧
  人心所向 不再是 日暮途穷的 死胡同
  千篇一律的山水 无路可遁
  傻子般的情感 弹唱行吟
  听瀑 听松 听风 听鸣
  像是陶冶情操 又似
  慷慨激昂 忧国憂民

  《竹林七贤》趋之若鹜 画之又画 可是说了一些什么呢?脱离实际的圣贤 在竹林里忙得不亦乐乎 又是操琴 又是作画 又是吟诗 又是论悝 而对于大众的疾苦 不闻不问 置若罔闻 在现代人看来 真是不可思议的 滑稽可笑的事
    一个农民问我 他们在里面忙什么 我只能随行就市地说
    他们在里面忙着 放养生态鸡

  我给学生说齐白石的成名有个重要原因“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
  农民出身的齐画嘚简单、乡土(山寨)自然符合无产阶级的审美----

  吴湖帆才是真正的大师!!
  吴湖帆才是真正的大师!!

  狗屁不通,误导他囚艺术非通达宇宙万事万物变换之理者不能入门也,非你等浅薄之人可以论之画家不通画理,国人不懂国画似懂非懂,不懂装懂捫心自问,自己真弄通了什么是艺术吗可悲也。诸位如有不懂可以留言与我,我会用最严谨的逻辑最科学的思维方法回答任何中西藝术上的问题。不为其它只为拯救国学也。

  先生若有评论先前大师们的时间腾出一些给自己,搞出一些自己独有的独到精品出来比什么都强。您还是省点儿力气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画的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