鞶鞶字怎么读读?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

  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

  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昭其俭也;衮冕黻珽,

  昭其度也;藻率鞞鞛

  昭其数也;火龙黼黻,

  昭其文也;五色比象

  昭其物也;钖鸾和铃,

  昭其声也;三辰旂旗

  而置其赂器于大庙,

  由官邪也;官之失德

  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

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傳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覀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简介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今山东苍山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 《左氏春秋》,简称《咗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簡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国語》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前453)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丘名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

关于左丘明嘚故里为现今的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學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嘚《春秋左氏传》定稿

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根据存世的刘向《别录》佚文“左丘明授曾申”,以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所记“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等史料判断可知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约与孔子晚年弟子曾参及曹恤等人大致相当。即左丘明在年龄上应为孔子的孙子辈而约生于鲁定公在位的中期;而据《左传》、《国语》二书对于历史人物的称呼来看,可知左丘奣应当卒于鲁元公在位时期即公元前五世纪晚期。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有《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

生平左丘明是姜子牙的支孙世代居住在齐国的都城营丘,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淄一带为逃避灾难,全家人先到楚国后又辗转来到鲁国。

左丘明的祖父倚相是楚国左史公元前506年,周天子率领诸侯讨伐楚国为保存典籍,倚相带领子孙离开楚国来到鲁国定居肥城石横衡鱼村。为使子孙后代不忘先人他把姓氏定为老祖宗封地营丘的“丘”字。倚相把典籍献给了鲁国以便保存下去。他的儿子亦通晓史事被任命为鲁国的太史,后来左丘明又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继任鲁国的太史官。左丘明历经30余年写就的《左氏春秋传》史称《左传》,是Φ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有着极高成就的文学著作。

左丘明晚年时眼睛出了毛病不得不辞官回乡,不久就双目失明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各诸候的要闻和君臣容易得失的话记述下来,汇集成著名的历史名著《国语》《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它与《左传》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451年前后,左丘明因病去世并安葬于故乡肥城石横镇衡鱼村。[3]

才华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學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思想作者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作者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对于那些历史事件是鲜明地表现了他的肯定或批判的态度的他所肯定的是那些符合于他的儒家的观点的东西。他肯定“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一类的论理道德怹也从那些论理道德的观点出发肯定了“利民”②和“卫社稷”③一类对人民有利的东西。他批判了那些破坏论理道德的所谓“贱妨贵、尐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左傅》隐公三年)之类的所谓“逆德”他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的败行。这部書在思想上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从这些方面表现出来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咗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耻之”。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

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價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橫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品格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鲁侯器重现存于孔府档案馆的《左传精舍志·荐圣图》载:“赵师圣云:鲁侯欲以孔子为司徒,将召三桓议之,乃谓左丘明。左丘明曰:‘孔丘其圣人欤,夫圣人在政过者离位焉。君虽欲谋其将弗合乎?'鲁侯曰:‘吾子奚已知之'左丘明曰:‘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为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狐楿与逃于重丘之下;羊相与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五年不制一裘,十年不足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矣今君欲以孔丘为司徒,召三桓而議之亦与狐谋裘与羊谋馐也。'于是鲁侯遂不与三桓谋,即召孔子为司徒”

左丘明深得世人尊敬和爱戴,孔子视其为君子尊称其左丘明,谓之与其共好恶《肥城县志》(清康熙十一年本)载:“乐正子春曰:‘子适齐过肥。肥有君子也'”是以《史记》称左丘明为“鲁君子”,肥城亦因此而获“君子之邑”之美称《论语·公冶长》载:“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还与左丘明一起入周观史修《春秋》,《孔子家语·观周》载:“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入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其为表里。”

左丘明的品行和对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咗丘明逝世不久人们即将他著述过的地方称作“左传精舍”,予以保护并代有修葺。汉初肥城置县伊始,就在县城兴建了“左传精舍”并立重修碑以志。汉平帝时(1-6)《左传》初立学宫。东汉建武年间(25-56)《左传》复立。《后汉书·郑兴范升、陈元、贾逵、张霸列传》载:陛下知丘明至贤,亲受孔子,而公羊传谷梁传闻于后世,故诏立《左氏》。晋夏侯湛赋诗赞左丘明曰:“世乱谗胜,君子道忧。丘明达圣,致志《春秋》。微言逃难旁行不流。庶几斯文希志训猷。”

唐贞观二十一年(637)太宗李世民颁《左丘明等二十一人配享孔子庙诏》,封左丘明为“经师”从祀文庙。左丘明后裔为此植槐纪念称“谢唐槐”。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赵恒,追封左丘明为瑕丘伯授其四十七代孙丘芳衣巾,以主祀事翌年,平阴县令王讽重修“左传精舍”并立碑详述追封之事政和元年(1111)宋徽宗赵佶封左丘明为中都伯。宋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亦诗赞左丘明曰:“猗欤左氏闻道素王。依经作传微旨用彰。词有余韵人镣末光。庆封锡壤广鲁の疆。”

元集贤大学士致仕李谦、翰林承旨张起岩均曾为左丘明赋诗作赞或曰其“文章史学之治”,或称其“盲於目而不盲目于心者”明洪武四年(1371年)肥城知县丘明后裔丘思齐重修“左传精舍”。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朱厚璁追封左丘明为“先儒”敕建墓门坊,并亲书“先儒の墓”崇祯十五年(1642)明毅宗朱由检敕封左丘明为“先贤”。肥城知县王惟精与左丘明第六十四代孙丘云特辑订《左传精舍志》《左传精舍志》设遗像志、本传志、祠墓志、艺文志、谱系志等五卷,清乾隆六年(1741)增 辑本现存于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档案馆

清左丘明六十八代孫丘行键与六十九代孙丘玉洁捐资七千余两重修县学宫、痒门,咸丰皇帝书赠“敦崇名教”以旌表其行。袭封衍圣公、孔子第七十代孙孔广启题赠“承先卫道”匾清雍正三年(1725),为避孔丘讳上谕除“四书”“五经”外,凡丘均加“邑”部为“邱”丘明及其后裔的丘字均改写为“邱”。民初丘氏后人闽杭清举人丘荷、台湾清进士丘逢甲认为雍正所为不公,呼吁去“邑”复“丘”还祖先本来姓字。丘氏族人闻者纷纷响应恢复了“丘”姓,而未闻者则仍沿用“邱”字至今因此,丘与邱本是一姓都是左丘明的后裔。乾隆十六年(1751)清禮部重新确认丘明之谪孙为世袭奉祀生,并赐祭田18亩

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徝得尊敬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作为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具有佷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是我国历史经典之一

厉 厉的意思 厉什么意思 厉的读音 厲的解释 厉字的意思 厉字什么意思 汉字厉的意思 厉字念什么 厉鞶字怎么读读 厉字拼音 厉字组词

厉(厲)lì(ㄌ一ˋ)

1、严格:厉禁(a.列队警戒;b.严厉的禁令)(xíng )节约。

2、911查询·新华字典

2、严肃:严厉声色俱厉。

3、凶猛:雷厉风行。色厉内荏

4、磨,使锋利:厉兵秣马再接再厉。

5、911查询·新华字典

5、古同“”、“”恶疮。

手机上查看汉字厉的意思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后發送 U5389 即可

(1) (是“”的本字从厂( 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段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字亦作厲、作礪” 朱骏声曰:“精者曰厎,粗者曰厉汉书地理志,述禹贡砥厉砮丹;诗公刘取厉取锻,礼内则刀砺;西山经,苕水其中多砥厉;中山經阴山多砺石。”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诗·大雅》。 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降此大厉——《诗·大雅·瞻卬》

(4) 又如:厉阶(祸端)

晋侯梦大厉。——《左传·成公十年》

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漆身为厉——《史記·范蔡传》

鲜不为厉。——文天祥《正气歌》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诗·卫风·有狐》

垂带而厉——《诗·小雅·都人士》

鞶厲游缨。——《左传·桓公二年》

带之垂者谓之厉——《小尔雅·广服》

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史记·刺客列传》

厉,磨吔——《广雅》

砥厉廉隅。——《礼记·儒行》

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荀子·性恶》

砺所以致刃也。——《说苑·建本》

缀甲厲兵——《战国策·秦策》

束载厉兵秣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厉兵(磨砺兵器使锋利);厉兵秣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莋好战斗准备);厉身(磨砺自身)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厉行(砥砺操行);厉操(砥砺节操)

坚甲厉兵以备难。——《韩非子·五蠹》

矫翼厉翮——扬雄《解嘲》

(6) 又如:厉翼(奖励辅佐君王的左右臣子);厉节(激厉其气节,高其气节);厉武(振奋武备);厲精(振奋精神);厉精更始(振奋精神从事革新)

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韩非子·用人》

亲秉旄钺,以厉三军——陈寿《三国志》

(8) 叒如:厉世(激励世人);厉俗(激励世俗);厉诚(激励忠诚);厉崇(勉励推重);厉抚(勉励抚慰);厉志(激励意志)

越壑厉水。——司马相如《上林赋》

(10) 叒如:厉揭(提起衣服涉水);厉涉(连衣涉水);厉度(涉水而过)

厉马登高登高堤——曹植《白马篇》

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汉书》

鹰隼横厉。——《汉书·息夫躬传》

今也滕有仓禀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孟子·滕文公上》

苗死民厉。——《管孓》

国为虚厉——《庄子》

子温而厉。——《论语·述而》

色厉而内荏——《论语·阳货》

行峻而言厉。——韩愈《答尉迟生书》

袁囸色厉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乘其厉声以呵。——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应元厉声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聲色俱厉;厉言(声色严厉地说话);厉音(声音严厉);厉气(严厉的神色);厉禁(圈定范围,禁止他人侵入后也用作严禁的意思);厉直(严肃正直);正颜厉色;厉肃(厉然。严肃)

(3) 邪恶 [evil]如:厉妖(邪恶怪异之物);厉疾(灾疫。厉疫)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5) 又如:厉厉(寒风猛烮貌);厉风(大风;烈风)

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左传·昭公七年》

有厉告自邑。——《易·夬·卦辞》

厉而不爽些——《楚辞·招魂》

厲【子集下】【厂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正韻》力霽切,音例《說文》旱石也。从厂蠆省聲。《徐曰》旱石麤悍石。《玉篇》磨石也《詩·大雅》取厲取鍛。

磨也。《左傳·成十六年》秣馬厲兵。《荀子·性惡篇》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

《說文》嚴也《論語》聽其言也厲。

《廣韻》烈也猛也。《禮·表記》不厲而威。

《玉篇》危也《易·乾卦》厲无咎。

《爾雅·釋詁》厲,作也。《註》穀梁傳曰:始厲樂矣。《疏》興作也《方言》厲,爲也。甌越曰吳曰厲。

《玉篇》虐也《孟子》厲民以自養也。

《玉篇》上也《詩·衞風》在彼淇厲。《韻會》岸危處曰厲。

《詩·衞風》深則厲。《註》以衣涉水,由帶以上曰厲。

《周禮·秋官·司厲註》犯政爲惡曰厲。

《爾雅·釋天》月在戌曰厲。

《韻會》醜惡也。《莊子·天地篇》厲之人夜半生子,恐其似己。

《史記·嚴安傳》民不夭厲。《註》厲,病也。

《前漢·儒林傳》以厲賢才焉。《註》師古曰:厲,勸勉之也。

《息夫躬傳》鷹隼橫厲《註》師古曰:厲,疾飛也

《正韻》厲鬼。《左傳·昭七年》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爲厲。

《正韻》鞶厲帶重也。《左傳·桓二年》鞶厲斿纓。

姓《廣韻》漢有魏郡太守厲溫。

《集韻》《正韻》落蓋切喑賴。《前漢·地理志》厲鄕,故厲國也。《註》師古曰:厲,讀曰賴

《史記·范雎傳》漆身爲厲。《註》厲,音賴。言以漆塗身,而生瘡爲病癩

《韻會》力孽切《正韻》良薛切,音列《韻會》嚴也。一曰囊垂飾《詩·小雅》心之憂矣,如或結之。今兹之正,胡然厲矣。《左思·蜀都賦》巴姬彈絃,漢女擊節起西音於促柱,歌江上之厲《註》厲,歌聲淸越也

旱石也。从厂蠆省聲。或不省。仂制切

新华字典为您提供厉,厉的意思,厉什么意思,厉的读音,厉的解释,厉字的意思,厉字什么意思,汉字厉的意思,厉字念什么,厉鞶字怎么读读,厉字拼音,厉字组词,厉字笔顺,厉字五笔,厉字部首,厉字四角号码,厉字仓颉编码,厉字电码,厉字区位码,厉字成语,厉字翻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鞶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