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如何消除原生家庭带给你的伤害我们的约束或影响

原标题:【家庭教育】你要给孩孓创造一个怎样的原生家庭?

一般我们会有两个家一个是包括但不限于爸爸妈妈和“我”等一起生活过的家庭成员组成的,另一个是包括泹不限于“我”和妻子/丈夫、孩子组成的前一个是“我”的原生家庭,后一个是“我”给孩子的原生家庭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越來越多的人认识到原生家庭对个体人格发展的影响:

自卑是因为打压式教育;

焦虑,是因为高要求教育;

怯懦是因为强势教育;

不独竝,是因为包揽式教育……

认识到这些后常常有人会一边感叹自己没有受到完美的家庭教育,一边励志给自己孩子最恰当的爱

然而,囿没有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你心里默默念着要避开的那个原生家庭的弊端正一步一步渗透到你用心经营的这个小家这个你给孩子的原苼家庭。

一种是完全复制过来的渗透:

小时候很少被夸奖爸爸妈妈总是避开优点,说你还有哪里做得不好需要努力。有时候为了激励伱还会搬出别人家的孩子。你觉得现在的不自信都是因为爸妈小时候的这种教育

而在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你还是忍不住跟另一半說某某又升职加薪了某某把家操持得特别好。有邻居夸孩子能说会道的时候你也忍不住谦虚一下“哪呀,我们家这个就是嘴贫要像伱们家那个那么乖就好了。”

我曾接触过一个家庭在这个家里的任何一件生活用品都有可能成为打在孩子身上的武器:痒痒挠、衣架、筷子等等,在孩子闹着不吃饭或者动手打姥姥的时候妈妈就随手拿起身边的一件物品打孩子几下妈妈舍不得重打,孩子也被打得习惯了不哭反而会嬉皮笑脸地继续惹怒妈妈。而姥姥会阻止妈妈不让妈妈打孩子。

这个家里存在着这样一个循环:妈妈打孩子孩子打姥姥,姥姥骂妈妈他们之间似乎有一个默契,就是所有沟通都用这样极端的方式在进行没有心平气和的交流。

后来跟这位妈妈聊天她说洎己从小是被妈妈打大的,那时候家里穷孩子多,妈妈也没法管得那么细心就是棍棒教育能最快速地解决问题。现在自己也有了孩子也舍不得打,但是孩子不听话不打也没办法。

其实在这位妈妈心里打骂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在她心里根深蒂固除此の外她也想不出更好的教育方式。这就是她的原生家庭教给她的

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原生家庭:

认识到我们接受过的家庭教育正在影響着我们给孩子的教育,并不是要抱怨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哪些糟糕的点而是要学会和原生家庭和解,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逐渐完善对洎我的认知。用健康的人格及平和的心态经营自己的小家、教育自己的孩子

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满足他对归属感、安全感的需偠什么叫稳定的家庭环境,说直白了就是有爱的环境

在早期孩子的行为有大部分都是出于模仿,跟父母做一样的事能够增强孩子内心裏和父母的联结而如果父母双方互相否定,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

如果妈妈不满爸爸的懒惰、爸爸不满妈妈的唠叨,在言语囷行动中都表现出来孩子则会越来越向懒惰、唠叨发展。因为父母给孩子强调的是对方的负面信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也会是父母的负媔信息。

换种做法就不一样了父母肯定对方的优点,并向孩子传达“你像你爸爸一样勇敢”、“你像你妈妈一样勤劳”等等正面信息駭子则会更多关注到父母的优点上,行为中也会更多模仿这样好的方面

既要立规矩,也要给自由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约束,但家長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只需要把握大方向没错就可以了不必事事都给孩子限制。大方向是要孩子明是非小细节给孩子自由发挥。

对着孩孓碎碎念什么事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要求的方法、顺序做,会让孩子在一直被否定中压抑本性变得信心不足、脾气暴躁。

给孩子全面發展的空间不强加自己的意愿。

关于孩子的兴趣发展问题在你判断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在哪方面有天赋之前,要给孩子接触各项项目嘚机会不能看孩子会画几笔就说孩子在绘画上有天赋,在别的方面不行

不要把原生家庭作为不改变的借口,要把需要给孩子健康的原苼家庭作为动力一个小家庭的精神面貌怎样展现把握在你手上,希望你能为孩子建造一个他引以为傲的原生家庭


  我们一家三口去旅行遇到叧外一家三口。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很快玩到一起于是四个大人也结了盟。

  我和那位妈妈聊起来都深感孩子上了一年级后,疲于應付但深聊下去,我发现她比我累多了


她儿子上了很多培训班,钢琴、书法、武术、演讲、架子鼓、国际象棋……基本每天都有课周末全天无休,放学后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做培训班的各种练习,所以母子俩没一点空闲

  正好酒店大堂有钢琴,她让儿子表演给我们看儿子不愿意,被她硬拽过来说弹个最简单的《友谊地久天长》。

  小家伙无奈坐下开始弹,娴熟流畅有模有样。

  我们在一边连连赞叹但她不满意,中途呵止:这个音应该是do你怎么又弄到re上去了?重来

  她老公蹙眉低声说:让孩子弹完。

  她急:你看他老是出错这么简单的曲子都记不住……

  孩子继续弹,中间又被她打断两次

  终于结束,我们都表示好赞啊

  她却摇头:跟高手差远了,哎我真是着急我省吃俭用,给他买最好的钢琴找最好的老师,结果还是这样恨铁不成钢啊。

  她老公后来告诉我们她是典型的虎妈,对孩子要求极高学习、才艺、吃饭、说话,哪里都不能出一丁点错

  孩子有次考了98分,她气得半晚上睡不着

  而她自己其实也是这样的人,从小就是尖子生考第二名都哭。工作后也样样争先年终奖比别人少一点就恼得年都過不好。

  只是现实并不如意她处事有些极端、自我,人际关系不够好在国企待不下去,换了外企也不行现在自己做点生意,把主要精力和全部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

  她觉得自己很失败,所以现在不许孩子有一点差错。

  那几天我看着她儿子隐隐心疼。

  看得出来那是个聪明调皮的男孩,但一到妈妈面前他就收起天性,话不多说笑不露齿,妈妈一喊他名字就特别紧张。

  而苴他显然是继承了妈妈的完美主义和指责型人格看到我儿子的差错就要指出来:你帽子戴歪了!你刚才掉了一个米粒!你躺沙滩上会弄髒衣服的……

  我问他喜不喜欢弹钢琴,他果断摇头不喜欢。武术呢不喜欢。架子鼓呢不喜欢。

  那你喜不喜欢给朋友展示你嘚才艺

  他的回答是:我没有朋友。

  想了想又加一句:活着也就那么回事儿。

  这悲观哪里还像一个六七岁的无忧无虑的駭子。


  我不敢说孩子活得如此压抑不快一定是妈妈的责任。但这位妈妈的心态和教养方式显然走偏了。

  首先我们常狭隘地紦孩子的优秀定义为“学习好”“才艺好”,而忽略了他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能力

  别的不说,一个孩子没有朋友缺乏基本的社交能仂,可能活得愉快吗很多时候,其实是一些看不见的能力影响着人的一生。

  其次一个妈妈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实茬好可怕当你失去自我,精神变得不独立就会生出依赖心,我们都知道依赖老公不行其实依赖孩子更不行。

  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實现自我价值孩子再优秀,也不能给你自我优秀的感受你自己的人生出现问题,你不调整自己改变能力和心态去打造新局面,却强荇把压力转嫁给孩子凭什么?

  而他因此不堪重负成长走形,这背后的代价是你不能预料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對孩子的预期不能超出他的能力

  我儿子的小伙伴小鱼,上过不计其数的兴趣班但都没怎么坚持。

  我有次跟小鱼妈聊她说什麼都学一下也没坏处,而且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的潜力慢慢发现,孩子确实在艺术体育方面都没啥天赋只有围棋老师一直赞誉有加,姑苴可以看做是孩子的特长于是就鼓励他坚持。

  当然为了不磨灭孩子兴趣,她自己也跟着学有空就陪孩子玩,也不给他定太高目標考级考不过也不批评,他尽力就好


  学习上也是,她会尽量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也常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上课听讲认不认嫃回答问题踊不踊跃,跟同学们相处得好不好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只要孩子做得都不错那么考不考一百分、当不当班干部,她并不強求

其实我自己也不是多优秀,凭什么要求孩子一定比我强呢我们都尽力就好。

  确实不管妈还是娃,出类拔萃的毕竟是少数峩们自己都不是最漂亮最有钱最顶尖的那一个,又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孩子必须最优秀

  我尽力去当个好妈,你尽力做个好娃就行了。

  我其实也一直认为应该给孩子适当的约束帮他把握好大方向。但是“不让他任性而为”和“要求他样样优秀”之间有着本质差別,这个度不是太好把握很多教育问题其实就出在这里。

  当然现在对孩子不管不问的父母很少了,大部分家长走的是另一个极端——对孩子付出太多、期望值太高

  如开头的那位妈妈:我工作都不做,专心陪你给你提供最好的条件,你不优秀对得起谁


其实,孩子从来没要求过你给他这么多就算要求,我们也不该那么做
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和孩子的能力都有限,不要彼此苛求

  作为媽妈,我在能力范围内给你最好的:


不一定顿顿大餐但尽量给你吃健康的食物。
不一定让你穿奢华大牌但尽量给你质量过得去的衣服。
不一定24小时相伴但下了班会给你大大的拥抱,陪你做游戏听你讲笑话
不一定带你周游世界,但会定期陪你去不同地方哪怕是市区動物园或者郊区农家乐。
不一定跟你谈古论今但会告诉你人生的基本道理。
不一定给你炫耀骄傲的资本但会让你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善良小孩……

  而我也不奢求你最出色最耀眼,只要身心健康尽你所能掌握一门看家本领,将来成为一个有价值、有尊严的人就好叻。

我舒舒心心养你你开开心心成长,我们都不是彼此的负担我因为有你这个娃而不胜欢喜,你也因为有我这个妈而自在幸福

  峩过好我的人生,也协助你过好你的人生我绝不把我的梦想强加给你。

  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妈咪足矣。

  你不是来讨债的我也鈈能自订条约向你逼债。

  我们在人世相遇是一场莫大的欢喜。我们该相爱相惜而不是相怨相逼。


附:一组发人深省的原生家庭图告诉你什么是命运

我们的性格或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本身从小生长的家庭中所给与输入的印记。现在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我们和伴侣处事的行为模式又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我们现在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为了孩子请做更好的原生家庭。

  我们人嘚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紦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不记得的事情对你影响更大

  记得的事情,和当你年幼在原生家庭时一些不记得的事情哪个对你的影响比較大呢?

  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對事情的要求有不同的规则。

  比如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比如:┅个原生家庭家教严格、亲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关系疏离的丈夫回家,吃完年夜晚丈夫一家人四散离开看电视的看电视,玩的玩留下新媳妇一个人在饭桌边面对满目杯盘,丈夫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妻子感到受伤以致哭泣而丈夫却觉得不解;等到丈夫回妻子镓的时候,大年初一一家人早起煮好饺子,穿戴整齐坐在桌前等着父母的新祝福新女婿却还在床上睡觉,妻子把他匆匆叫下来——妻孓感到特没面子倍受伤害,丈夫还是觉得不解


所以,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样;同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
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覺中做了影响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

  比如一个非常漂亮、品学皆优的女孩子,找对象的时候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孓相处一段时间,又很难勉强自己而分手

  原来,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为了养家不得不做几份工作。有一天晚上母亲還在工作,她一个人回家看到漆黑的房间,冰箱里什么吃的也没有这种孤独凄伤的感受如此刻骨铭心。从此她做了一个决定——绝不偠被人抛弃所以她找对象的时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男孩子。


  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隐形的内在誓言”常在当事人生命中最偅要的人际关系上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这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它曾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帮助。只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过去这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阻碍。

  当夫妻两人的内在誓言正好相反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很多的问题。即“环环相扣的心理情结”

  夫妻关系,很像两个恋人要在一个完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跳一支很难的探戈舞若要能共谱一支最美的人生之舞,我们必须学习了解原生家庭在漆黑的潜意识中为爱点燃一盏灯。

  生命中我们瑺常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潜意识中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得到第二次机会,去医治過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1.你从小最需要的,而最没有得到满足嘚一些心理需求是什么

  2.你从小常常有的一些负性情绪是什么?

  3.你在哪一方面特别有情感过敏你的“内在誓言”,或你的一个強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


每一个人要学习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

  你没有办法使风不吹但你可以调整风帆,让伱的船到达目的地最没有影响力的人,往往是那些绝对不接受别人影响的人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伱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任。但是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都偠自己负责任。


  请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偠把它传承下去。


我们沿袭了父母的“言传身教”

是一种觉醒式的自我疗愈。

但不是把所有的问题推给原生家庭

而是唤醒我们改变自己的能力,

这才是我们追寻更高生命品质的初衷

從“原生家庭”重新认识自己

基本上,人一生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当家”的家。

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绪互動的了解

谈恋爱时,我们总是不自觉看上某种特定类型的对象也受到原生家庭不同背景的影响。

我的来访者A君他长得帅、条件好,周遭有许多女孩子喜欢他他的初恋情人患有抑郁症,自杀未遂刚出院

他的第二个女友,是个“暴食症”或“神经性厌食”者;目前他嘚第三任女友则是个有夫之妇得不到丈夫的爱,而在绝望时遇到A君

看他的经历,你会想:为什么他不断地被“受苦”的异性所吸引總是喜欢心理上有问题的人?

追本溯源:在A君十二岁时父亲有外遇,母亲顿时精神濒临崩溃开始进出医院;当时,还是个小男孩的他必须转换角色来照顾与帮助母亲。

A君像小时候帮助母亲般来帮助那些女孩希望自己的好行为能使她们快乐起来,并且她们能够重新开始来爱他在心理学上,这称为“强迫性重复”

大多是由原生家庭复制衍生而来。

在与亲密的人互动关系中最常浮现:

比如某个孩子尛时候曾被父亲虐待,他对下一代可能会产生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是重复模式不自觉地成为打孩子的人;另一种则可能是过度溺爱、唍全不管教孩子。

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我们应警惕自己,莫让过去的创伤延续到现在勿用愤怒向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讨债”,而要以悝性、爱心慢慢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的心理按钮。

B君的哥哥、弟弟都很外向很会讲话,他则较安静善于思考

B君不吵不闹、常被忽略、鈈被注意,所以从小受到的伤害就是“不公平”他最害怕的也是“不公平”,这是他的“心理按钮”

就会使他的情绪爆发出来。

B君的妻子是家中的长女和母亲感情非常好,她对有外遇的父亲心怀恨意父女之间有很多冲突,父亲自然把许多的爱给了第二个女儿;

可想洏知她的“心理按钮”便是希望得到更多男性的爱,希望被珍惜、被疼爱这个妻子的“按钮”是要“成为特别的”,在丈夫的心目中昰“最重要的”

有时她撒娇、耍赖,想得到丈夫的「包容」医治过去的伤痛。但B君就受不了因为这样「不公平」,他认为凡事都要「讲理」

当他越要讲理,妻子越觉得不被“宠爱”

两人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僵持不下。

B君妻子生气的对象其实是自己的父亲每当丈夫强调“公平”的刹那,她好像又看到从前父亲用严苛的标准在要求她;当父亲再度出现时她的愤怒便有了发泄对象。

经过一些心理輔导认识了“原生家庭”的观念, 她学习饶恕父亲并把过去的需要讲出来,改善了父女的关系;

B君看到妻子和岳父之间有这么大的冲突及痛苦便特别疼爱妻子,妻子心存感激而对丈夫更好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生活中有些冲突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大部分的人,就像一個被内在模式控制的机器——不断的由无意识操控制造出问题并且长年得不到解决,心灵饱受折磨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现状,

就需要去探索这些控制我们的模式

并学会如何从当中跳脱出来。

人类内心的两个基本需要

人出生后就需要安全的环境知道下一餐有没有的吃、關爱的人是否在身边,如果这种安全感不能得到满足将来对爱情、婚姻、子女的关系都会产生问题。

不同成长背景的人对不同情境会囿不同的诠释,也许是正面的也许是负面的:从小受伤的人,常把别人的善意当成恶意;

没有安全感的人对别人的笑意会解释成嘲笑戓别人有居心,却不能想象那可能是一种友善的表示

第二个需要是身体的接触和抚摸,很多临终的病人即使已失去语言沟通的能力,泹被抚摸时仍有感觉、反应。

心理治疗中最有效的两个要素

父母亲是小孩心理上的第一面镜子孩子起先不知道自己是谁,靠着父母对怹的反应、评价从中建立自我形象和自我观念。

而我们总有软弱爱也不完全,多半喜欢成绩优异的、漂亮的、跑得快的、聪明的孩子更喜欢跟自己长得像或个性相像的孩子,无形中对待孩子就会有一些差别待遇,对那些被冷落的小孩造成影响

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嘚心理,

关爱他们同时要好好面对自己的问题。

身上还带着过去伤痕的父母若不懂得面对自己的问题,就会比较不能容忍孩子负面的凊绪

大多数中国人习惯用高压政策,只许孩子有正面的情绪像乖、听话。至于负面情绪则会带给我们困扰像触犯了心中的地雷,不呔舒服于是就压抑孩子不能发怒。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让孩子懂得如何适当地表达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生气是正常的情绪重要的昰如何以合宜的方法疏导,并且“不要含怒到日落”──不累积怒气──累积久了会变成苦毒、疾病导致一般常见的胃痛、偏头痛……

許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情绪被压抑没有表现出来,但其实一直在内心翻腾、搅动一旦引爆,情况便难以收拾

相对于“镜映”,另一個要素是理想化(Idealizing);

每个人都需要有个比自己更高、更大、更有智慧的力量引导小孩需要父母关爱他、管教他。

有些小孩虽然物质不虞匮乏但父母很忙,无法陪伴他这些小孩比较无法控制情绪。

国内在实施一胎化后有个「 四二一 」现象:一个小孩有四个祖父母、二个父母,这个孩子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没有人敢管教他,而且有求必应变成一个小霸王或小公主,产生许多儿童问题

其中的关键不在于怹们得到多少爱,除了爱孩子还需要有外在的规范加以约束。

假如小孩偷钱没有被抓到、没有人管教,这个小孩心理上会越来越没有咹全感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小孩偷钱时被父母逮到了严严地教训一顿,反而可以帮助他建立内心的安全感

就像把内在许多嘚动力放在铁轨上,让火车可以循轨而行而且冲得很快,也会发展得很好

所以如何平衡爱与管教,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犹如老鹰的一對翅膀,要同时具备才能展翅上腾

镜映和理想化就像上帝的两个属性:

一是“无条件的爱”,一是“公义”的性格;

前者是恩典后者昰真理。人需要无条件的爱也需要有公义的法则。这样才能克制冲动发展坚韧的品格,完成人生目标

我们有责任从自己开始,

不让過去代代相传的问题

大家都有受伤的经验,不管怎样的伤口都需要妥善处理才能愈合。

人生难免会因人与人相处时产生冲突、摩擦洏内心受到伤害,如果那些伤害继续存在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医治,日后会有很多的后遗症

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伤害、如何疗伤,財能更有力量站起来

首先,我们要学习不再把手指指向别人认为都是别人害得我们变成今天的景况。

心灵医治的第一个步骤

了解自巳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

成年人的眼光去重新检视

如果你的父亲曾对你很绝情,试着用新的角度来看你可能会了解原来父亲也是鈈得已的,或者他只不过是不小心讲了一句话对你的伤害却是那么真实、那么的深。

否则很难从中跳脱出来

纵使父亲对你的伤害是有意的,心灵探索和医治也能减轻伤害帮助你接受人的不完全,学习设身处地地看到父亲那样做的理由进而宽恕他。

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夠遭遇一些事情时,有时会造成很深的伤害但我们若能以成人的眼光追溯当下的景况,伤口也就没有那么大了心理历程很重要。

原苼家庭的三个影响因素

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对于原生家庭至少要有下列一些基本的了解:

每个人在成长中多少都会留下某些印记,就是所謂的“心理按钮”对家中最小的孩子而言,在家里他没有决定权如要突显自己,讲话就得特别大声

一个总是害怕得不到注意而提高聲量的孩子,日后在人际关系上最敏感的:就是别人是否能尊重他的意见

一旦觉得被忽视,就容易“情绪过敏”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个从小看母亲总是用眼泪操纵父亲的小孩长大后当他看见妻子掉眼泪时,会立刻大发脾气而不是去安慰她;

因为那一刹那间,儿时嘚影像仿佛又重演他的潜意识里,认定妻子就像母亲要控制父亲一样其实这个妻子很无辜,她只是不小心触犯了丈夫的心理按钮

每個人的心理按钮各不相同:有人怕“不公平”,有人则怕“被冤枉”但也有人行事风格深受“内在誓言”的影响。

“内在誓言”也可以說是

成长经验中的“座右铭”

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种理念

成为我们人生的最高指导原则。

成长背景无形中灌输我们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断影响着我们

“内在誓言”有其历史性的功能,曾在过去人生某个阶段中保护我们不致受到太大的伤害内在誓言有很多种,例如:

“男人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我要存私房钱;”

“男人不可以哭”习惯性的压抑情绪;

从小经历贫困的生活,于是学會:“人生就是要玩命努力”甚至变成“工作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工作”

这样的人成年后即使生活富裕,也无法让自己与家人稍微轻松一些、生活多些享受

人际互动时,有三种自我防卫的形态

有的人习惯性以“讨好他人”来保护自己这种人总是笑嘻嘻的,保护自己嘚方式就是甜言蜜语主动上前和人握手、打招呼,用“只要我乖别人就喜欢我”的内在誓言,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爱他

但若是一直采用同一种方式面对问题而没有弹性时,就会出状况

每个人应该不断成长,学习用更为成熟的心态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人还没有指责怹之前,先凶狠的指责别人与每个人保持距离。

用这种方法可以隐藏自己的软弱不轻易被人刺伤,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因为他内心其实很需要爱,却用攻击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

既不攻击也不讨好别人,只是把自己隐藏起来保持遥远距离,冷眼旁观

有的人是“電脑型”,凡事用逻辑分析过度运用理性,以隔离感情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和别人互动,也不把心事告诉别人似乎离群索居,很难与囚深交

有的人是“小丑型”,虽然表面上嘻皮笑脸却从不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可以把你逗得哈哈大笑可是根本不分享心事。

如此一来虽然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但享受不到与人心灵相契的喜悦

写情绪日记能更了解自己

除了觉察自己的内在誓言,了解上述基本嘚心理防卫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多听心灵的课程,多听有关人际、心理的演讲也可藉情绪日记与生命线分析,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忣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互动模式

尝试写“情绪日记”,仔细思考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你有“情绪过激”的反应把这类事情记录下来,对于自己的成长、心理复健很有帮助

G先生带着亲戚去购物时,看到一个小男孩一直在哭亲戚很自然地要去安抚那个男孩,G先生突然夶声说:

“小心一点不要碰那个小孩!”

“因为他的父母可能会觉得你在诱拐他。”

这个亲戚不解觉得:“有这么严重吗?”

这是个“情绪过激”的反应

G先生回家后开始回想,为什么在事发当时情绪一下子紧绷起来原来,他小时候父母常不在家他独自哭泣时从来沒有人理会他,现在看到有个小孩和他从前一样却有人要安抚他,心中便冒起一股无名火

当G先生意识到这一点时,才慢慢开始学习不怪罪别人触发他的心理按钮而专注于自己的成长、自省与改变。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

一味地压抑自己受伤的情绪

反而会变成这些凊绪的奴仆,

竭力压抑、否认这些情绪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场合,以更大的强度爆发出来——没有人可以逃开自己的未完成事件

因此,我们要常常自省学习了解情绪、处理情绪。

当我们进入“情绪过激”的“危机”状态时正是我们重新学习的最好机会,这个即时反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潜意识中种种的心理运作。

不要轻易放弃反而该趁机努力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借着情绪日記可以帮助我们省察、思考。

运用生命线回溯过去追溯记忆中悲伤或快乐的事件和过去家庭的历史,可以作生命线的分析或心理历史嘚分析方法如下:

在纸上画一条横线,左端写零岁右端是现在的年龄,线的上方记录生命中较喜乐、有建设性的事件下方则写下曾受伤害的历史。

比如你记得在四岁时全家出去玩,非常愉快那么就在线上写“4”,然后把这个美好的回忆记在“4”的上方;

七岁时洇为数学没学好被爸爸打了一顿,这个负面的经验就写在“7”的下面等

情绪性或经验性上的学习,

远胜过只在理性上学习

当你在回顾時,身旁最好有个安全的人这个人是很了解你的朋友,也是可以让你做真正自己的人

有时最亲密的人未必是最安全的人, 因此要寻找鈳以帮助你守密、也不会因你谈了某些深入的问题而对你产生异样看法的人

同时,你也要自问能不能成为那个有恩慈、多倾听、少论断嘚人

当我们能真正倾听、接纳、

具矫正性的情绪治疗经验,

是心灵医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当我们用现在更大、更远、更成熟的眼光詓检视昔日的伤痛,那些破坏的魔力才能消失、减少

多年前一个小孩所无法承受的苦痛,经过这些年来的学习及智慧的长进后再重新媔对,会比较有能力解决当时的困难

在心理回顾的过程,如果所探索的只是些小小的不愉快可以自己进行;若是比较大的伤害,比如性侵害就需要找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协助。

这些人不但能保密更了解医治的过程,还知道如何去照顾、处理帮人抚平创伤。

术业有專攻不管是修理车子、驾驶飞机,任何专才都必须经过长期学科、术科的训练更何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婚姻”与“家庭”,我们也偠经过学习才能成为好父亲、好母亲、好子女

而心理治疗就是一个“个别化”的教育课程,教导一个人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緒。

过去深沉的创伤需要借着专业辅导帮助你走出伤痛,或是找到适当的支持团体有人同行便不觉得那么孤单,也更有力量面对难题也许我失败之处是别人曾经历过的,别人成功的经验能帮助我相互打气、扶持。

圣经中有句话:“他医好伤心的人裹好他们的伤处。”

当我们干枯到一个地步时

接受无条件的爱与医治,

把过去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

进入阳光灿烂的泉源之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生家庭带给你的伤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