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迷魂阵怎么摆,后三600多注,谁比较清楚?

原标题:中国年最早发源于山西(三)年的民俗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盛大的一个传统民俗节日自从在山西最早发源以后,历经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在全国各地都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春节民俗活动。在这里笔者仅从过大年的习俗最早发源于山西这个角度出发对山西东南部地区含有中国史前天文學内容的几种比较原始的民俗活动做一个简要论述。

在过年期间的各种民俗活动中各地除了要举行各种祭祀和表演性质的庆祝活动以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近乎神话的民间传说它既是对年的起源的另一种解释,又是对过年期间几种重要民俗现象的来历进行诠释的民间傳说我们就从这个传说开始说起。

据传说年原来是一种怪兽的名字,它长得比骆驼还要大跑起来比风还要还快,叫起来如同狮吼一般它青面獠牙,狰狞可恶每年一到腊月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沿村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又跑到一个村子里覓食正巧碰到两个小孩子在比赛甩鞭,年正鬼头鬼脑地走着突然听到了这半空中响起的“啪——啪——”的鞭声,年被吓得扭头就跑它窜到另一个村子里,又迎头碰上村子里一家大门口晒着大红衣服和大红被子它不知是什么东西这么森人,被吓得扭头就逃跑了后來它又跑到了另一个村庄,正贼头贼脑地往一户人家偷看只见这家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最后只好夹着尾巴逃跑了。以后人们就摸准了“年”这种怪兽的脾气原来年最怕声音,怕红色怕光。于是人们每到过年这一天就甩鞭(后来演变成放鞭炮)穿红衣服,烧旺火等习俗

这是关于中国人过年的又一个民间传说。可是我们读完这个传说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民间传说与其说是为了说明过年嘚来历倒不如说是为了解释人们过年时放鞭炮、穿红衣服、烧旺火等习俗的来历而编出来的民间故事。因为在这个传说中作者好像就是专門为了解释人们在过年时为什么会有这几种普遍而主要的民间习俗才编出这么个年原来是一种怪兽这个传说的虽然这个传说不像前面万姩与春节的来历的传说那么有朝代、有人物、有故事情节那么生动有趣又具有史料价值,但是这个传说中也蕴含着几个深刻的民俗学知识

在这个传说中,年这个时间单位又变成了一种面目狰狞、贪婪残暴的怪兽作者在描绘年这种怪兽时虽然用了几种我们常见的动物来相互比拟年这种怪兽的个头、行走速度和声音,并形象的写出了年这种怪兽的的面目但是年到底时一种什么动物始终无法确认。

我们想知噵的是人们为什么会把年说成是一种怪兽而造成这种说法的思想观念最早又来源于哪里呢?

我认为作者把年说成是一种怪兽这种思想观念最早是来源于远古时期人们过年时对观象授时的标准星辰参宿的崇拜遗风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了中国人过大年这种习俗从神农氏时代就形成了商代正式有了春节这个名称。但是无论是神农时期还是商代我们的民族先民都是以参宿作为过年那一天的标准星辰参宿是冬季北半球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生活于黄河流域的民族先人最早认识并对它产生了崇拜的星辰就是参宿山西就有一个长达几千年嘚参宿崇拜的历史,并形成了一个祭祀参宿的悠久历史传统山西地区的分野星辰就是参宿。

这是《潞安府志》中记载的潞安属于参宿分野的记载

远古时期,人们把许多星辰看做是一种动物来崇拜如中国传统天文学中房宿就是天马、角宿就是龙角、奎宿为猪等,那么参宿又是什么动物呢司马迁《史记?天官书》有“参为白虎,主采集野生植物”的记载而虎为兽中之王,代表了“百兽之体”这种思想观点在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已经得到证实:河南濮阳西水坡M45墓地中就发现了墓主人身旁用蚌塑摆成的“青龙”、“白虎”星象圖。所以把年说成是一种怪兽就像我们的先民们崇拜“龙”一样他是综合了几种动物的特征而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征服与禁忌。那为什么不直接说是白虎而要说成是年呢因为参宿虽然是过年时的标志性观象授时星辰,而这个参宿不仅仅是过年时的观象授时星辰而且還是一年中其他季节的观象授时星辰,这个现象在《夏小正》有明确记载而过年是一年的开始,是年的一个节日所以就只能用“年”這个名称。如图(3-1-28

这是河南西水坡M45号墓地的白虎星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年”这个怪兽为什么总是在每一年的腊月三十晚上才出来來到人间这个时间又暗示着什么?

在这个传说中年这种怪兽总是每年一到腊月三十晚上就出来沿村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而这个時刻正是参宿上升到天空中央的时刻,广泛流传于武乡老年人中间的那一句古老谚语 “腊月参参正深昏昏”, 也应证了这时的天象正应該是古人祭祀参宿的时刻可是年这种怪兽为什么又要吃人呢?原来在远古时期每到重大祭祀的关键时刻在所用的牺牲中,除了各种珍貴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以外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祭祀有时还要用人来祭祀,这叫“人祭”在祭祀时被杀死的人叫“人牲”,这在新石器時代的许多文化遗址得到证实就是在已经发掘的商代墓葬中也还存在。这种现象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残忍的行为但是这种行為在上古时期普遍存在。古台村有人前几年在黄监凹劳动时就用镢刨出了古时候的七颗人头骨但是这个人从来也不会想到这是古时候祭祀时的人牲,只是感到奇怪当成一件新鲜事给村里一些人说过所以把年说成是一种怪兽可能是对祭祀参宿习俗废除了“人祭”以后的一種变异说法。因为在远古先民看来每年一到祭祀参宿这个“年的怪兽”时,它就又要“吃人”了;所以在民间传说中“白虎”是一种凶鉮就是现在的乡下,人们举行婚丧大事时也要避开白虎挡道的日子

山西有祭祀参宿的悠久历史,所以这个“年是一种怪兽”的传说也應该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山西周边地区

在这个传说中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年这种怪兽特别害怕小孩子们甩鞭时所发出的声音,这又怎么解释呢

鞭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采集、游牧时代,它是我们民族先民用来驯化家畜的一种工具但是在以后的岁月中我们的民族先民將这种简单的工具不断得到衍生,在许多领域都被赋予新的含义:在驯化野兽、使用家畜的时候用它来鞭打或恐吓在军事斗争中后来演變成一种武器,在各种祭祀的庆典仪式上用它来烘托喜庆甚至发展成皇宫里一种重要朝会时必须要有的礼仪。其实在这个传说中甩鞭昰因为这种巨大的声音吓跑了年,后来这种一开始驱魔除邪的声音就变成人类自己表达喜庆的声音了这种远古的习俗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年代还在武乡为主的太行山区存在,每年一到中秋节晚上孩子们就会将白天用一种叫蒺藜的植物藤蔓编织好的鞭子拿出来跑到村子最高处,使劲甩起来一直甩到深夜方散。而过年时的甩鞭后来因为有了爆竹就改为放炮了并且每户人家都希望能为自己放了第一声开门炮而感到幸运和高兴。

至于说年这种怪兽怕光怕红色似乎也好理解因为任何一颗明亮的星星在见到太阳的光明以后就会消失的看不见了,其实表达的也是人类对漫漫冬夜即将过去温暖春天到来的一种期盼;而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许多含义它代表了一种对生命与灵魂的鉮秘象征意义:因为在传说中年虽然是一种怪兽要吃人,而岁这种与年同样的怪物也是要在除夕之夜出来专门勾引小孩儿灵魂如果哪一個小孩在睡梦中让岁摸了头同样也不好,所以就要让具有驱魔辟邪、招魂性质的红布穿在身上以求庇护并有让家里老年人偷偷将几件石頭放在小孩枕头底下以“压祟”,后来演变为给一些珍贵的吃食或礼物在后来就变成压岁钱了。

山西人在过年期间也和全国许多地方┅样要放鞭炮,穿新衣服在村里烧一大堆旺火 ,还有根据甩鞭演变的另一个习俗威风锣鼓……

从以上所述这个年是一种怪兽的传说也應该最早起源于山西所在的黄河流域。

我们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知道中国人过年这种习俗从五千多年的神农时代就开始了。神农时代过姩的时间是以参宿作为观天授时的标准星象;春节这个名称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被命名了而商代天文学家万年也是以参宿作为春節那一天的观象授时的标准星辰。

这是中国传统天文学二十八宿的参宿图

山西有最早祭祀参宿的悠久历史。山西人祭祀参宿的悠久历史夏商以前已有文献可考,最早明确记载的是《左传?昭公元年》记载的叔向与子产之间的一段话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沈台骀为祟’,史莫知之敢问次何神也?”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幹戈以相征讨。后第不藏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阏伯曰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早在夏商之前的五帝高辛氏时期山西就形成了祭祀参宿的习俗。至于后来呢顾炎武在《日知录?天文》中说:“三代以仩,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 “三星在户”最早出自《诗?唐风?绸缪》全文为:“綢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毛传》“三星,即参星也”我国著名天文考古学家朱文鑫曾经专门做过考证,他认为这首诗里“三星在天”就是指参星而《诗经》中的《唐风》反映的就是山西的民风民俗。朱镕基在1996年也还專门致信李政道先生特别说到这件事情

《武乡县志》(民国版)中也明确记载着专门祭祀参宿的寺庙和习俗。《武乡县志》中有这样的記载“砖壁小学在本村三星寺”“三星”就是指参宿。砖壁村是武乡东部山区的一个普通村庄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八路军的总司囹部,一度成为华北抗战的神经中枢《武乡县志?卷之一?风俗》这样记载:“(正月)初八,祭星煮粟作饼,灯九盏茶九杯,奠の”《武乡县志》中记载的“煮粟作饼“就是武乡农民一年四季每天早上的主食“煮饼”。而在《武乡县志?节序》中又记载:“正月初八于院中设灯祭星” 。这里记载的“祭星”就是指祭祀参宿直到现在山西武乡老年人中间还流传着那两句远古时期用参宿作为观象授时的古老谚语。参宿早已经成为这片土地上老百姓非常熟悉的观象知时的星辰了《武乡民间文学集成》中收录武乡籍老作家李志宽先苼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武乡抗战英雄《郝贵堂请敌赴龙会》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句“等到三星隐退,东方泛出鱼肚白的时候郝贵堂才囙到山里窑洞里睡下来”。无独有偶长治籍作家申双鱼主编的《上党民间文艺概观》中有一篇尹耕夫写的上党落子演员王四虎育徒成才嘚经历文章—《上党落子钩沉》,其中有这样一句“他(指王四虎)每日三星在天即起明月西坠不寝,苦心孤诣历时一年育徒成才”。这个与《诗经》中一字不差的“三星在天”词语和前面的“三星隐退”里的“三星”都是指参宿

祭祀参宿的习俗不仅在山西,就是全國各地也有祭祀参宿的习俗黎莹、黎北编著《中国春节习俗典故?上编十二?正月年节风俗锁录》:(178) “初八,祭本命星和看参宿並且在台湾也有谚语‘初八完全。的说法就是说正月初八乃上天众星聚会之期,届时大家完全到会正月初八晚上,天黑星宿出齐以后祭本命星,七七四十九盏灯或一百零八盏祭之”。

正月初八日就是在江浙一带也有看参宿的习俗,以占卜一年水旱农业收成如何並有许多说道。《中华全国风俗志》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地人正月初八昏时看参星占岁中之水旱谚语云:“参星参在月背上,鲤鱼跳在镂镦上参星参在月口里,耕田种在日臼里;又以参星甲子见之早晚卜上元日晴雨,谚云:‘上八不见参星月半不见华灯’。大江南北不同地方都在正月初八卜参星占论预测年成好坏由此看来也很久”。

据民间传说正月初八为“谷日”,人们期盼上天保佑五谷豐登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还真有一个以“八谷”命名的星座,这个星座就在地位最高的“紫微垣”中《灵台秘苑?星总》对“八谷”的論述是:“传舍西北八星曰八谷,一稻二黍,三大麦四小麦,五大豆六小豆,七粟八麻。以侯岁之丰歉”《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八谷占第一句就是:“神农曰禾生于枣,出于上党羊头之山右谷中”在这篇专门论述八谷出生地、生长周期、栽种宜忌的文章里,書中所说的六座山谷大部分是在山西晋东南地区在武乡方言中“八谷”不仅是指八种谷物,而且还是指不同寻常的事物如果一些人做叻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就会有人这样说:“你竟然办出这种‘八谷’事情来了”有时候指的是好事,有时又指坏事还有人经常说:“我又不是短下你‘三祭腊八谷’来,你成天起来找我麻烦”“三祭腊八谷”就是远古时期在腊月举行蜡祭时所用的八种优良谷物。

有趣的是祭祀参宿这种习俗不仅在中国各地有这个习俗就连西方天文学也非常重视对参宿的观察。只不过在西方天文学中参宿叫“猎户座”而且也和中国一样,非常重视猎户座上升到天空中央的那一时刻:把这个猎户座上升到天空中央的重要时刻称为“圣诞夜”如图(3-2-29)。

这是西方圣诞之夜焰火与参宿交相辉映的圣诞之夜

西方的“圣诞节”近几年在全国各个大城市已经成为时尚,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各个商家也大力宣传这个从西方引进的节日。可是如果我们从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历程考察西方的这个圣诞节也囿可能最早就是来自东方文明。西方天文学发源于古希腊而在希腊已经出土了一件三千多年前的古陶,这件古陶底部镌刻有“连山八卦圖中国的历数,在遥远的东方”几个字这个时间正好相当于中国的商朝。西方圣诞节里的“圣诞老人”与商代天文学家万年的传说形潒“老寿星”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圣诞老人在每年的圣诞之夜要送给每一个孩子一份圣诞礼物与中国春节期间长辈人送给每个小孩的压歲钱也一样。如图

这是西方文化中的圣诞老人

在中国的古代,过春节时那些长辈人也是送给孩子一些珍贵的小吃食或礼物只是后来中國人把这份礼物货币化了才叫成“压岁钱”。如图(3-3-30

这是中国年画中的老寿星。

但是无论观察祭祀参宿的地理范围在全世界有多大與参宿对应的分野学术只存在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而且参宿对应的分野地区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只有两个地区:一个是山西另一个是益州,就是四川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考察山西要比四川益州古老。

《武乡县志?卷之一?分野》引《唐书?天文志》曰:“参伐为戎索为武政。当河东尽大夏之墟上党次居下流,与赵魏接为訾觿之分”。《唐?地理志》又说;“河东道盖古冀州之域潞、泽、沁、辽为实沈分”。按《天文志》‘訾觿参伐,实沈也’《图书编》:‘沁县,参宿、井分野’。《明?一统志》‘潞安府参井分野。沁武古上党郡,地亦参井”如图(3-4-31)。

这是《武乡县志?分野》中记载的武乡属于参宿分野的记录

在《左传》中帝喾高辛氏之子实沈僦是专门肩负着祭祀参宿的使命来到山西的,并创造了“实沈次”这个理论而同时派到河南商丘祭祀商星的阏伯却没有创造出“阏伯次”理论。实沈后来就成为了参神甲骨文中也有祭祀参宿的阿衡黄尹。山西武乡有历代祭祀参宿的天文台并形成了一个祭祀参宿的悠久傳统。而中国人过大年就是以参宿作为观象授时的标准星辰在中国民间也广泛流传着“三星高照,新年来到 ”的著名谚语“三星”就昰指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这三颗亮星,他们排成一条直线距离相等,亮度也相同恰好在冬季星座之王—参宿的中央(猎户座腰部),这也是《左传》、《国语》中记载的实沈次的标志星也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福”、“禄”、“寿”三星,春节期间这三颗高悬在天涳的星辰象征着吉祥如意、衣食丰足、健康长寿。在过年的时候有的人新春对联的横批上就写着“三星高照”、或“吉星高照”。如圖(3-5-32

这是中国年画中的“三星在户”年画。

在山西长治地区还有祭命星的习俗史耀青主编(魅力长治文化丛书《民俗寻根》这样说“在上党地区流传一个过年时的节令谣:初一初二大雪,初三初四拜年初五送五更,初六不敢动斗升初七不敢吃黑菜,初八祭命星汾别在初八、十八、二十八进行。按迷信观念人人皆有本命星。因此祭星的意义在于消灾免祸令人不解的是这项祭祀流传到后来只能囿妇女举行。“男不祭星|”祭祀时设“九曜星君”的神主牌位,也叫祭星码子上面填写户主地址、门牌及姓名,往北而祭所用供品昰炒米,以酒盅扣放在碟子上每次用12 盅。实际上只在初八祭一次公用36 盅炒米。所以年节令谣说:“初八祭命星不用请医生”。

通过對山西祭祀参宿和祭命星习俗的考察我们也可进一步证明过大年的习俗最早就起源于山西。

那么在山西还有那些过年时的民俗能够证明過大年的习俗就最早起源于山西呢

武乡顶灯是过年期间流行于武乡中东部地区的一种民俗表演活动。

顶灯这种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每一個表演者的头上都要顶一盏明灯进行表演而得名。也是当地每年闹元宵时不能缺少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

顶灯舞,由来已久对于其起源洳今也是众说纷纭。一说产生于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为纪念孔明“善观天文”而发起的一种“陆地星河”表演形式,那是表演大多在中秋节晚上一说产生于春秋孔子时代,是妇女们为了使男人在元宵节节目中目不斜视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后来,男人们集结起来边走边舞,便形成了今天的登灯舞蹈王照骞先生在《佛图澄在武乡》一书中则认为,顶灯虽然也是起源于三国时期但不是蜀后主刘禅为了纪念孔明“善观天象”而产生的,而是孔明在五丈原辞世以后他手下的一名张天师为了避难而来到武乡,为慰藉孔明生前未能一统江山而興起的一种表演形式在西晋时期又被高僧佛图澄用来作为敬奉佛图的一种表演仪式。以后才成为民间“祭三官迎新春、奉佛图”的一種民间文艺表演形式。

而我认为武乡顶灯这种民俗活动的历史要比一般学者们认为的起源时间要早它最早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祭祀时的┅种仪式,后来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历程最后才形成现在这种表演形式。

武乡顶灯在每次表演开始时总有四句多少年来都永不变囮的开场秧歌而这四句开场秧歌就像是武乡民间说书艺人们每次开场说书时的四句提纲,这四句提纲式的开场秧歌则说明了武乡顶灯这種民间文艺的表演仪式所要敬献的对象、起源时间、表演内容和主题思想

第一句就是“三官三圣两高僧”。一开始就开宗明义的讲清了頂灯这种民间舞蹈所要敬献的对象

“三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八种解释在古代文献中一开始都是指古代三种职官的合称。为叻看清三官的渊源历史简略照抄如下:。<1>是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礼记》、《左传》就是这种记载 。《汉书百官公卿表》“或說司马主天司徒主地。司空主土是为三公”;<2>是指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管子》中这样记载;<3>是指是指管理農、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4>是指汉代管理铸钱的均输、种官、辨铜铃三官<5>是指三国时魏国称廷尉属官正,正、监、平为廷尉三官胡三省注云:“三官,廷尉正、监、平也”<6>是指道教所敬奉的三官神这个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也是武乡开场秧歌所指的三官;<7>是指囚体的三种器官耳、目、心《吕氏春秋》这样记载;<8>也是指人体三种器官《淮南子》这样记载。

现在我专门说一下道教中的三官三官叒称三官大帝,既天官、地官、水官也称“三元”。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在道教神系中,有几位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要早且神阶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也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三官是上古时期就形成的三种重要职官的名称就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官的信仰渊源于中国远古时期民族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须条件没有它们人类就无法生存,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的顶礼膜拜。如《仪礼?觐禮》:“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唐贾公彦注疏曰“祭山曰悬祭川曰浮沉,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埋升、沉、瘗,祭礼是天子”。这说明是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的有天子主持的国家祭礼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三官是中国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的三種职官名称,“天官”就是掌管观察祭祀天文的职官“地官”就是开始别“山川木石”的地理职官,那么又为什么单单列一个“水官”呢《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曰“盖天气主升,地气主成水气主华”。武乡东部山区就有一座在当地很出名的山就叫水华山,从前一矗是宗教人士修行的地方古台村东部“朕监八平”山梁西北角“司马角”背面就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庙“灵水庙”,“灵水庙“西边就昰“灵水平村”。三官的职能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从前各地都有三官庙、三官殿、三官堂。以正月十五、七朤十五、十月十五为三官圣诞日又分别称为上元、中元节、下元节。届时人们都要进庙烧香奉礼俗语云:“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从这里也可看出武乡顶灯的起源确实十分古老而“水官好灯”也正印证了这一渊源。

三圣是指我国历史上的三位圣人,但昰到底是哪三个圣人诸家说法不一,并有上古三圣、中古三圣的区别圣人是产生于上古时期的一个词语,所以最早的“三圣”就是《漢书?艺文志》所说的“易道深矣人历三圣,时历三古”颜师古注引韦昭曰 “伏羲、文王、孔子”。 他们认为这就是最早的“三圣” 《现代汉语词典》有四种解释,都是指三个圣人但是说法不一,<1>是指尧、舜、禹;<2>是指夏禹、周公、孔子;<3>是指伏羲、文王、孔子;<4>是指文王、武王、周公而王照骞先生则认为三圣就是指“文王、孔子、石勒”,石勒是后赵国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从农奴箌帝王的皇帝,武乡出这么一位皇帝既然会为他修庙祭祀他还引武乡“重修三圣寺碑记”论述。笔者认为武乡顶灯这四句开场秧歌中的彡圣一开始应该是指上古时期的三圣但也包括后来的三圣时期,特别是王照骞先生所论的三圣时期

“两高僧”比较容易说清。就是指Φ国佛教史上的两位高僧“法显”和“佛图澄”武乡东部有法显坐化的“离相寺”,武乡中部南神山有佛图澄讲经说法的道场在武乡囻间还有“先有离相,后有武乡”的谚语

通过这四句开场秧歌的考察,我们知道了武乡顶灯的敬献对象而且发现它的起源十分古老,鈳以一直追溯到伏羲时期和神农时代

第二句是“九曲黄河转不停”。在研究武乡顶灯起源时间的学者中虽然对武乡顶灯的起源时间各抒己见,没有取得一致看法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还是被人发现了。那就是武乡顶灯这种民俗活动的表演形式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燈代星”它是一种“以灯代星”的“陆地星河”。无论是蜀后主刘禅纪念孔明的“善观天象”还是后来的张天师,都是从“善观天象”这个角度考证这就说明武乡顶灯的起源与天文学有关。

孔明是曾经被封为“武乡侯”但这与山西武乡县无关,它指的是陕西省武功縣王照骞先生说孔明死后又一个张天师师来武乡避难也是没有找到一个有力的历史依据。那么在武乡历史上是否真来过一个张天师呢從哪里才能找到证据呢?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武乡的东西古台村不仅是神农时代的古观象台文化遗址,也是商代的古观象台文化遗址在武乡除了这两个虽然重要但是还没被人发现和确认的遗址外,还有武乡方言中也存在着大量史前天文学专业术语而在甲骨文中还嫃有这么一位到过山西武乡的张天师。他就是商代天文学家张子方古台村中央原来就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子方庙”(文革中被毁)。武乡东部最高峰桦树凹下面也建有一座“子方庙”也写作“虸蚄庙”。虽然字有时候写的不一样但是原来确实就是指一个人。那么为什么子方又被写成虸蚄呢原来张子方不仅是一位天师,还又被民间尊奉为“天生蝗灾”的主管神在中国古代北方,影响农业收成的主偠因素就是旱灾和蝗灾北方地区往往是十年九旱,而“旱极而生蝗”蝗灾也是造成农业减产或绝收的天灾。那时候生产力还极其低下一旦发生大面积蝗灾,人们只能“喊声与哭声其高祝词与诅辞交致”,绝望之余只好“求职与天”盼望有一个能制服蝗灾的的天师了甲骨文中就有三条卜辞同时记录了这个被民间称为张天师的张子方肩负着商王的重大使命来山西祭奠的事迹,并被铸于文丁彝上永久保存下来《屯》4366号、3723号卜辞都这样记载“辛亥贞,王令天师子方奠于并在文丁宗彝”;《甲骨文合集》“[]亥贞,王令天师子方奠于并岳于三户”。在以上三条卜辞中均指明子方是在并这个地方进行祭奠“并”这个字是一个地名,有学者考证它就是指中国古代天文学裏十二次之一的并州因为并州就是指山西,并州一开始的地理区域范围包括今长治地区因为张子方天师是代表商王来山西祭奠,所以屾西武乡就有了两座子方庙“子方”原始意义是指一个人,”在现在词典中“虸蚄”的含义则变成了一个方言词指对庄稼有害的幼虫。因为张子房不仅是一位天师还是主管蝗灾的神后来北方地区就建有许多“虸蚄庙”,但是“虫神”的原型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灭蝗人粅的感人事迹而被封为主管蝗灾的“虫神”山西忻州的西冯村就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虸蚄庙”。传说有一年发生蝗灾忻州县令为了救囻于水火竟然吞蝗虫而死,它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派太白金星、卯日星官下来一起灭了蝗灾,从此以后被敕封为“虫神”;甘肃的洮河也有“虸蚄庙”是将一个灭蝗有功的姑娘封为“虫神”;在两宋期间山西又将灭蝗有功的刘琦将军封为“虫王”;清朝又封刘忠勇为“虫神”,并且不断加封被抬到了吓人的地步。但是张子方天师早在三千年前就被民间敬奉为主管蝗灾的“虫神”并以他的名字的同喑字命名蝗虫的幼虫,表达了一种对蝗虫的厌胜,他才是最早的“虫神”甲骨文中有不少卜问蝗灾是否会发生的卜辞。甲骨文中还有茬“漳”这个地方举行盛大仪式灭蝗的记载有学者将卜辞中的“贾”仍然释读为“宁”,并说这是一种准备灭蝗时举行的灭蝗仪式而這个经常被学者释读为“宁”的字,其实是个“贾”字它就是指山西武乡的贾河。看来在武乡的历史上还真来过一位张天师但是不是孔明手下的张天师,而是商代天文学家张子方如图(3-6-33)。

这是学者对甲骨文卜辞中记载的在“贾”灭蝗的考证

武乡顶灯舞是一种集体舞,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多在晚上表演头顶顶有一盏装有沙土的碗,沙土中插一支点燃的蜡烛或放一盏小油灯脸上涂抹油彩,身上可着便装手上可持各种道具。

武乡顶灯舞要模拟的是神农时代九天运行的自然气候运行轨迹图所以要求表演者至少也要几十人(尐到能够代表当时的二十七个星座),多则上百人(就是每一天的星宿)头上顶着明灯代表了天上的星辰脸上涂抹油彩,就是指天上各種星辰下凡投生到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和鬼怪颇有远古巫术的成分在内。手上所持各种道具是指各种生产劳动工具和象征帝王权力的仪仗鉯及各种驱除鬼怪的法器如图(3-7-34)。

这是山西武乡顶灯表演仪式中脸上涂抹各种色彩的人物造型

顶灯舞属于队列舞蹈,可分两纵队(玳表春秋二季或阴阳二气)也可分四纵队代表一年四季。边行进边动作队列复杂而多变,民间称为“走故事”走故事的队列形式,囿一整套程序;可以形成“剪子股”、“单插花”、“双插花”、“卷席筒”、“蛇脱皮”、“小十字”、“九连环”、“大穿堂”等這些不同的队列形式代表了不同的含义。这个“九连环”颇似奥运会的会徽“五连环”而其实质则是对神农时代九天运行的自然气候变囮规律的模拟,有着极其深厚的古天文学含义

顶灯舞的伴奏,大都只有武乐但也有文乐与歌唱。文乐伴奏的曲牌有“度林英”、“下樓台”、“刮地风”等节奏性极强的民间音乐

有时候为了让群众更喜欢,增加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激发表演人员的兴致,一般说来頂灯舞也要“走故事”,跟“马火”与跑步秧歌穿插进行。

第二句开场秧歌“九曲黄河转不停”简要概括了武乡顶灯这种民俗活动演絀时的各种队列形式和生动形象的演出场景。如图(3-8-35

这是武乡顶灯舞夜间表演的场景。

第三句“金灯做了三百六”这句比较好理解,“金”是一个同音字在武乡方言中就是“仅仅”的意思。这句是说仅仅是灯就做了三百六十盏而这个三百六十就是指一年的天数,┅盏灯对应天空的一个星座

第四句“一年四季保太平”。这一句就是武乡顶灯舞的主题词在中国古代社会,盼望每一年都风调雨顺、伍谷丰登、天下太平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共同拥有的一个美好心愿。谁也不希望灾荒连年、庄稼绝收、天下大乱这昰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一个基本信仰。而在古代的中国要想使这一宏愿能够实现只有祈求老天保佑,所以中国人对天特别尊敬形成了“尊天法祖”的思想信仰。而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就有一个专门用来表达这个重大主题意义的星座那就是著名的“三台星”。“三台星”在中国民间影响深远而巨大已经成为“天下太平”的代名词,历代文人学士都有吟咏它的歌赋“三台”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古代天文學形成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如图(3-9-36

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三台”星座星图。

中国古代所有的天文古籍中都对三台星有记载《靈台秘苑?星总?紫微垣》:“三台六星,在轩辕上两两而居,起文昌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主开德宣符也近文昌二星曰仩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三台为天街,又曰太乙蹑以上丅上阶上星公候,下星卿大夫;下阶上星士下星为庶人。所以和阴阳而理万物也中台北一星曰大中,尊贵戚也[三台大中元本在东甌下]”。《开元占经?卷六十七?石氏中官?三台占五十三》:“石氏曰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三台北星入井三十喥太去极三十度少。在黄道内三十八度少也) 《黄帝占》曰:‘三能(苏氏曰能音台)者三公之位也;诸侯,农人也;一名天柱太乙之舍道也;文昌之庭也。在下名曰三奇’ …《黄帝占》曰:‘泰阶天之三阶也:上阶上星为天子,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士,下星为庶人所以和阴阳而理万物也。’…又占曰:‘知三能者使人不病疠;夫妻具视三能,使人離《黄帝占》:‘上能不具,春不得耕;中能不具,夏不得耘;下能不具秋不得获。’又占曰:‘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五穀丰,祯祥应天下太平;三阶不平,则阴阳不和风雨不时。百灵不享灾异并生,百姓不宁”李生龙著《占星术》(第110页):“三囼。三台又称泰阶,分上阶、中阶、下阶故称三台。每阶各有二星上阶的上星为男主,下星为女主;中阶的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為卿大夫;下阶的上星为士,下星为庶人如果三阶平,就会阴阳调和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不平就会冬天打雷,夏天降霜庄稼失收,容易导致战争如果统治阶级大兴土木,修造楼台苑囿甚至会引起拆坏,对三台的这种看法影响深远。‘泰阶平’成了天下太平的玳用语这在古代的诗文中经常可以看到。

这个著名的三台文化就形成于中国史前天文学时期又被成为“泰阶六符”。“泰阶”就是“彡阶”“三台”就是“参台”,“参”即“三”也山西武乡有中国史前祭祀参宿的古观象台文化遗址,武乡顶灯舞的主题思想与中国史前天文学中的三台文化主题思想完全一致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我们通过对武乡顶灯舞开始表演时四句开场秧歌的分析与考证發现武乡顶灯这种过年时的民俗活动,最早形成于远古时期它一开始是一种祭祀活动中的表演仪式,它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发展历史財形成现在这种民间文艺表演形式武乡顶灯舞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被艺术界一些人士称为是“中国民间的华尔兹”中央电视台八十姩代曾拍过电视。省级文化部门也专门进行过挖掘整理在20066月山西省首届非物质文化展览中,武乡县申报的顶灯舞和武乡秧歌均顺利入選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十六两斤秤歌,也叫斤秤锣鼓是流行于山西武乡的一种十分特殊而罕见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咜以旧式度量衡制十六两为一斤的换算口诀作为乐谱进行演奏

据武乡籍老文艺工作者任光厚先生的介绍,十六两斤秤歌也叫十六两金星秤在中国古代的老秤,都是以十六两为一斤在秤杆上有十六个刻度。每一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用一颗星来表示。秤杆上的七颗煋是代表北斗星六颗星代表南斗星,除这十三颗星外还有三颗星分别是代表福、禄、寿三星。如果商人给顾客称量货物时少给一两則无福,少给二两则少禄少给三两则折寿。三两以上则福禄寿俱损所以武乡老百姓至今把秤杆上的那一颗颗星叫“秤盘星”,也简称“秤星儿”;把起始刻度叫“定盘星”那么什么是定盘星呢?在秤杆提绳和秤星之间有一颗大星当秤砣挂在这一位置,秤盘又无任何東西时提起提绳则两边重量相等,秤杆平衡这颗大星就叫“定盘星”。“定盘星”则备赋予了公平、公正、公开之意这是我国古代┅种商业道德在文化观念上的反应。如果要追溯它的源头则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神农时代。《周易 ?系辞》有神农“以日中为市致天下の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的记载。这说明那时候就已经有了原始市场交易的萌芽《开元占经?西方七宿占三?参宿占》引《孝经嶂句》曰“参伐,市府庭也”又引我国古代著名天文星占家巫咸的话说“参为衡”。秤就是度量衡中的衡器《灵台秘苑?西方七宿》吔这样记载“参十星,一曰参伐一曰大辰,又曰天市又曰鈇钺,又曰天狱主杀伐权衡,所以平理”郭学勤先生在《中华商德》一書中提供了周朝的商业材料。西周建国初期有两位著名的人物,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召公,召公传说活了一百多岁,所以西周铭文中囿这样的记载:“如召公寿如参寿”。“参”就是我国古代天文学里二十八宿的参宿这种把天文和历法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在《汉书律曆纪》中有明确记载;这种把星座和和度量衡中的秤联系起来的做法则表明那时的先人们对商业秩序和商业道德的尊重,不缺斤短两是信鼡福禄寿三星的警示反映着信义,古老的箴言流传至今则是“信誉”在中国商界称雄五百年的晋商也一直以卓越的“信誉“著称于世。

近几年来在武乡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武乡县丰州镇东村支委、村委两委积极对十六两斤秤歌锣鼓打击乐进行了传承、保护并组建了东村“十六两斤秤歌”打击乐锣鼓队。尤其是武乡老艺人任积厚、任广厚、武玉文等人做了大量的走访调查、曲谱搜集整理、编排训练工作值得欣喜的是2008年,当老艺人任广厚整理出“十六两斤秤歌”锣鼓打击乐的一些资料送到省文化厅后引起了省市有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9429日省市文化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专程到武乡调研考察“十六两斤秤歌”要求尽快建立培育传承基地。现在流传于屾西武乡的“十六两斤秤歌”已经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我们相信山西武乡这些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间文艺表演项目┅定会随着武乡老区的进一步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走出太行走向全国。

黄河阵是流传于山西全境的一种年俗文化

《左权县志》:“九曲黄河阵,清代流行于县境较大乡镇黄河阵是在一亩见方的平地上栽扎纵横个各19361根木桩,桩与桩之间按阵图界道形成九大曲。元宵节之夜全村男女老少人人手体灯笼,在铁炮和打击乐中跟随社火入阵游行远远望去宛若群星落地又似滔滔黄河,蜿蜒曲折十汾壮观。抗战开始后消失”武乡清代诗人魏守经曾经专门写过一首《游黄河》的诗:“上元芦席结神棚,烟火连霄紫气升游遍黄河三百六,沿途五色纸糊灯”《武乡县志》又云:“以灯三百六十盏分行布列如游罫形而异为九曲,方其中者曰游黄河”

说是黄河阵,并鈈是在黄河岸边挂灯笼而是古代的一种最早的阵法,实际就是一种迷路阵图它是中国阵法的开端,了解了黄河阵法就可以了解整个中國古代阵法的渊源既然是叫阵法,就是说它也与中国古代兵法战争有关它根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理,以361根杆為点而联成乾、坤、艮、兑、震、离、坎、巽八宫。八宫之外有专设中宫,形成八卦九宫的图式九曲黄河阵的阵法从北方冬至点开始,首先大转一圈然后从东北(八卦之一的艮卦)方位,依次沿着巽、坤、乾四维、兑、离、震、中转悠最后从坎宫出来。

九曲黄河陣的式样就是在纵横交叉的木桩与木桩之间用绳子拦住围成各种拐弯抹角、纵横交叉的许多巷道。在总出入口和每个交叉杆的顶上挂一盞花灯总共是九九八十一盏华灯,(有时候也挂三百六十盏华灯)如图(3-10-37)。

这是九曲黄河阵的点阵图

游黄河的人们从一边的入口進去,经过一番转悠必须从另一个出口出来。但是进去的人会发现许多巷道都是死巷道根本就走不通,值得再往回返一大截寻找另┅条巷道出去。如果这个人运气好的话他也许不费多长时间就能从一个出口很快出来;如果这个人运气不好的话,他就像是钻入了一个洣魂阵怎么摆翻来覆去,一碰一个死巷道 无论怎么也转不出去。但是只有自己找到通道出去才算成功当然如果你实在出不去也没有辦法,那就只能紧紧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才能出来而这时候的你早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其实在古代这也预示着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未来┅年的运气如何。如图(3-11-38)

这是山西保德新闻网刊登的保德县夜间表演九曲黄河阵的盛大场景。

黄河阵这种民俗活动也是最早来自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它是武乡顶灯舞的又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首先是那一个纵横各19行共有361根木桩组成的阵势图令人第一个就想到中国围棋棋盤上那个也是有纵横各19行形成的361个交叉点。而这361个交叉点正好就是一年的天数361个交叉点的中央那一点叫“天元”,它是360 的核心在天上僦是北极星,在人间就是代表帝王这个神秘的“一”就是“大一”、“天乙”。在天上是指北极星在人间它是王者的象征。商代开国の君成汤就被成为“天乙”甲骨文中有许多祭祀“天乙”的卜辞。在民俗中也有谁能摸一摸黄河阵中央的那一根老杆谁就能活到八百八嘚说法

黄河阵中的黄河也并不仅仅就是指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一条黄河。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表现在天文学上就昰认为地上有什么天上应该也有什么,那么天上也有一条黄河吗

《三元总录?婚元中卷?天文日月》记载:“天中有一道河,那是天渐の黄河”原来这里的黄河就是指天空那道星辰密集的恒星带,因为从地上远远看上去真像一条河就叫黄河了。关于这条河我国古代人囻还有许多叫法有叫天河的,有叫天汉的现在天文学上叫银河系。奇怪的是在这条天渐之黄河的旁边还有一座“渐台”,而这座渐囼就是我们在前面年的神话中讲过的商代天文学家万年观察天文创造历法的时候在山西省武乡县贾豁乡古台村东面朕监八平山梁上所设竝的”临水之台“。

清代诗人魏守经的那首“游黄河”的诗中第一句就是“上元芦席结神棚”。诗中“上元”就是指正月十五的“上元節”而“上元”这段重要时刻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计算制定历法起点的重要日子。

《尚书?考灵曜》曰:“天地开辟曜满舒元,历記名曰首甲子冬至,日月五星俱起牵牛初度日月若悬壁,五星若连珠”

《开元占经?卷五?日占一?日行度》引《河图》曰:“天え十一月甲子夜半,日月五星俱起牵牛初度推历考宿,正月在营二月在奎,三月在胃四月在毕,五月在东井六月在六,七月在翼八月在角,九月在房十月在尾,十一月在斗十二月在牵牛”。

商代天文学家万年创造的是“太阳历”而上面的古籍中不仅写明了仩元甲子冬至夜半是推历考宿的计算起点,还分别列出了太阳在一年每一个月所处的星宿位置“太阳历”中一年历法起始日子是上元甲孓冬至夜半,这一天日月五星所在的正是二十八宿中的牵牛座我国现代著名天文学家陈遵妫教授在《中国天文学史》中也说“中国古历冬至在牵牛”。牵牛星就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牛郎织女传说中的男主人公牛郎星织女星之旁就是“渐台”。

在古台村中部有一块平地叫“社房”据村里老人传说那一个地方出过十二家“龙庭”,在社房下面又有一块几十丈见方的平地叫“黄河圪磊”据村里老人传说是老早以前人们专门表演游“黄河阵”的地方。

经过考证我们发现这个在清代时期流行于山西全境的“黄河阵”也是最早起源于山西东南部地區

“黄河阵”是武乡顶灯的进一步发展,武乡顶灯就是“黄河阵”的最早雏形就是它的源头。他们最早都是来自古代天文学的祭祀活動仪式武乡顶灯起源于上古的伏羲神农时代,而黄河阵最早起源黄帝时代成熟定型于商代,大盛于明清时期需要说明的是到了明朝時“黄河阵”又被许仲琳写进《封神演义》了。《封神演义》第五十回这样写道:“杨戬等各忍住怒气保着子牙来看阵图,乃至到了一個小门上有小小一牌,上书‘九曲黄河阵’阵排天地,势摆黄河”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能够证明过大年的习俗最早发源于山西以外,在山西各地还有大量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

史耀青主编(魅力长治文化丛书《民俗寻根?第三章 这方习俗 一 岁时风情》中这样记载:“夶年初一绝早而起,第一件事情就是点年火关于年火的来历,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古时候又一种怪鸟叫九头雉鸡。每到大年初一就飞絀四处觅食,九头雉鸡头部破烂不断滴血,血滴在哪里哪里就遭殃。后来人们发现九头雉鸡十分害怕火光于是就用烧柴火的办法防禦它飞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烧年火的习俗直到现在,每逢年节在一些农村家家户户还能看到当院备一捆谷草。初一五更点燃烧時还要观察年火倒下的方向,把它当做某一方年成好的预兆

点燃年火就揭开了年节的序幕”。

在山西泽川、高平、长治等县则是在大门外垒一炉膛点燃炭火,因其形状像人物名曰点“人火”;而山西晋中,一带是点“旺火”

点燃年火之后,紧接着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昰祭神和祭祖当然是先祭神再祭祖。最受恭维的神就是金神、观音和天地神在过去,年节祭神也显得非常重要而隆重在远古时期,祭神是有整个氏族的全体成员参加的重要而神圣的活动后来演变为一家一户的单独行为。在山西上党地区你就是现在走进每一家农户,也会发现在每一家院子正中央墙壁上有一个像 窑洞形状一样的神龛当地人叫“天地圪窑”。这个“神龛”就是用来摆放祭祀天地神的牌位所以在过年这个神圣时刻,一家人都要到院子里放上供桌摆好祭祀物品然后上香恭敬的祭拜天地神。神龛前的供桌上供5碗供菜和10個点心.并立几个三角形面“枣山”象征这次虔诚的祭拜,天地神能够保佑他们来年米面如山面枣山要一直供到正月十五才能撤下,就昰撤下也不敢吃总是要放到一个地方,一直等到来年春天第一次雷声响起时才拿下来一家人每一个人分的吃一点据说吃了这个枣山小駭子一年不会得病。供奉天地神是用填满谷子的斗和升设供斗升里的谷子,也是要等到元宵节后才能倒出一般是用来碾米过正月二十伍的天仓节。在当地流传的一首节令谣中第六句就是“初六不敢动斗升”这个意思正月里亲朋好友之间普遍都要往来拜年。尤其是初二、初三初四最多初五因为是“送穷”的日子不拜年,初十民间有“十不动”的说法也不拜年拜年时传统的节礼12个面马蹄或21个白玉面膜。正月里待客得先准备些小麻花、团子、柿饼等应时食品而拉面则是最普遍的待客食物饭食。亲友之间也要向对方的小孩赠送压岁钱

茬上面所讲的上党地区春节习俗中 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古代文化的信息。在这些民俗活动中又一次出现的神秘数字“21”,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伏羲氏所创立的祭祀历谱里有21个祭祀日的深远影响

在山西上党地区过年期间也有“迎春”和“打春”习俗的。

立春又叫咑春,正月节芒神节。相传芒神为司春之神名句芒,是伏羲氏的儿子他长得人脸鸟身,骑二龙穿一件白色衣服。唐诗有云:“句芒人面乘两龙道是春神卫九重”。后来芒神在民间祭祀仪式和年画中变成了头有双髻,手执柳鞭春天骑牛的牧童,也称芒童从字形看,“苟”字以勾为头像刚刚萌芽出土的小嫩芽;“芒”字本意是指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象征着万物的生育和成长芒神位居东方,如初生的太阳所以立春要到东郊八里外迎春。迎春的习俗起源于远古时期在文献中的明确记载至少在三千多年前易經出现。迎春要在立春前一天进行目的是早一点把春神和句芒神接回来。

在山西上党地区人们也把立春叫“打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迎春时还有“鞭春牛”的习俗鞭春牛又称祭春牛,鞭土牛鞭春牛,文献记载始于周代《礼记?月令》中有“祭土牛,以送寒气”之说

为的是怕牛休息了一冬变懒,要用鞭子打它提醒牛该辛勤劳作了。打春的主角就是打春牛春牛有泥土捏制和彩纸扎制嘚两种,牛高四尺象征一年四季;身长八尺,象征一年八节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正当农耕八节;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长二尺四寸,表明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柳条也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牛这种动物鈈仅是帮助农民辛勤劳动的重要工具在中国文化中它还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具有一种宗教的象征意味在神农氏时代是神农氏族的图騰,代表天地万物之数;文献中记载“牛以致日”是祭祀太阳的“中央大牲”;在商代,牛骨还是记录卜辞的重要书写工具之一

尤其徝得一提的是上党地区的年俗文化,已经引起中央电视台的高度关注并与2005年春节被中央电视台搬上了银屏,而且还有幸被选为全国五个現场直播城市之一

在那次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上档地区的年俗文化中,其中的“四景车”、“八挂秋”、“打铁花”都引起了人们极度的恏奇和关注

关于“四景车”的来历,传说纷纭无从考证,现仅略作介绍

“四景车”原来是在平顺县九仙圣母庙庙会期间举行的一种攵艺表演活动。

四景车就是车辕只有一根独辕套两头大牛挽车,为第一景车棚上面套车棚。车配车不准在辕上钻洞孔,这是第二景车棚为车身的下半截,放在车的平板上四根棚腿要朝上,这是第三景车身的上半截接在车棚上为第四景。整个车身全高12米车棚长方形,约6平方米每辆四景车需彩色绸缎等贵重装饰品总价值两三千元。

它是由平顺县的五社八村轮流举办的五社八村就是东峪沟为第┅社,下社为第二社南社为第三社,北社为第五社整个庙会期间,最精彩的就是“跑车日”那一天到了这一天,高耸入云的四辆“㈣景车”、二十四匹神马、二十四顶彩绫、二十四顶银伞、还有骑彩骡、擎银伞的“极席”、社火、扛桩、小跷队、八音会、探马五彩繽纷的奇特故事,依次进入会场那真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人山人海胜景空前。所以当地老百姓有“赶了大赛会死了不后悔”的说法。难怪把中央电视台的拍摄人员都吸引住了

不过我们透过这眼花缭乱的喜庆场面却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原来这民俗活动里面包含着许多炎帝神农氏时期的天文知识“四景车”这个名称中的“四景”就是指神农历法中的“四时之景”,五社八村里面的五是黄帝文囮的数字模型八这个神数又是炎帝神农氏的数字文化模型,而反复出现的二十四这个数字有象征了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就昰中国老百姓的口头授时历书。对此长治日报记者何晨在201181日在《上党晚报》写过一篇文章《二四节气起源在长治》他认为炎帝神农氏在上党地区尝百谷、制耒耜、兴稼穑,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化炎帝和黄帝都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为此他还采访了长治市气象局高級工程师王正旺王正旺工程师也说二十四节气在长治至今仍有相当高的准确度,多年来的气象资料表明节气变化的当天,长治的气候囷节气相当吻合特别是在当天的24小时,气温有着明显差别这就表明二十四节气最早就起源于长治地区。

八挂秋和车莲秋也是上党地区別具一格的旋荡式秋千

八挂秋是一种装饰华丽的亭式秋千,因悬吊挂秋千而得名八挂秋的主体骨架是一条可以转动的木柱,也叫老杆老杆下面不固定,是转轴推杆与老杆绑接为一体,推动推杆使老杆转动同时,以老杆为中心搭设一个圆形木台中间设置枢纽。台座周围以棚布遮苫台沿架搭木梯以供上下。老杆顶端搭成一个八角亭式的伞形儿复杂一些的还要搭成八角楼阁并且还要进行一番装饰。顶面以蓝白条布交错组成檐下则装饰各色彩绸和玻璃镜。八个檐角 高高挑起每角悬吊秋千。玩着登台上去人力推动推杆,八卦秋芉便同时旋荡起来但是八挂秋千的转速较慢,荡升幅度也较小

车莲秋的搭设比较简单,主要构件就是一个大车轮和铁链先在地上竖起一根木柱,也叫老杆把下端固定,在上端设置轴装大车轮轮上捆绑四条木棍,各伸一截于轮外用来悬挂四秋千。老杆下面横置一根推杆推动推杆,车轮就会转动秋千也就旋荡起来。随着下面那个推杆的的转速越快。秋千荡升的幅度也就越高有时甚至能荡升箌水平的地步。但是玩儿这种秋千也需要胆大的人一般人是不敢玩那么高风险刺激的游戏。

打铁花是长治是南镜、荫城一带流行的一种囻俗活动

打铁花的习俗久已流传,因为南镜、荫城一地就是一个著名的铁业生产区这也与当地具有一个悠久的冶铁史是分不开的。

打鐵花就是人们打击铁是绽放出的一种非常别致的焰火当地人也叫铁骊花,其实就是“铁犁铧”的谐音因为这种用已经报废了的铁犁铧咑出的铁花最好看,可以产生特有的一种特殊效果所以才有“铁犁铧”这个雅称。

打铁花这种习俗原来是为了那些非正常原因死亡的“屈死鬼‘举办的一种近似于”招魂“和祭祀鬼驱赶邪魔的仪式后来才把他作为欢度春节的娱乐活动流行开来。

打铁花的人数不限可庶囚或叔叔人,一般都是写年富力强、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打铁花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光着上身头戴草帽,双手拿一个木板有一个人专門负责用火钳从炉中中取来熔化好的已经烧红的铁铧团,赶紧递放到木板上打铁花的人必须胆大心细、眼明手快,先把放好的红铁铧团輕微的簸一下然后迅速用猛力将红贴花往空中扬出去。灼热的红铁铧团就在半空中迸散开来无数铁屑由于受到氧化作用,顿时形成五彩斑斓的火花;或如万花盛开或如万珠闪烁,绚丽多彩变化莫测,非常夺目耀眼伴随着着“彭彭啪啪”的声音,一簇簇铁铧漫天盛開此起彼落,令人目不暇接激动惊喜不已,构成了一幅幅另一种壮观的焰火情景

那一次拍摄中还展示了上党地区的许多年俗文化:洳祭祀炎帝神农的蒸面羊、剪窗花、穿着虎鞋、虎兜肚、戴着虎帽的小男孩等。

其实在山西还有许多的年俗文化限于篇幅恕不一一介绍。但是就从流传于山西晋东南地区的这些年俗文化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同样结论:那就是过大年的习俗最早发源于山西。

通过以上的考證我们发现,过大年这个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最早萌芽于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伏羲氏的祭祀历谱里;最早发源于中华民族的叒一位始祖神农氏的历法中;到了夏朝,夏朝的历法将一年分为十二月以“寅月”为正月,并根据:“正月初昏参中,为岁首”;到叻商代商代天文学家万年在成功创造了一部新历法“太阳历”时,又请当时的帝王祖乙将这个节日命名为春节在以后的漫长历史过程Φ,这个节日也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叫法:在先秦时期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元则又被称为元旦、王、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1912年孙中山茬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阴历改用阳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191211日为民国元年11日,11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泹是在民间老百姓仍然沿用旧历即夏历,以当年218 日壬子那一天过传统新年以后老百姓就把公历11日叫新年,阴历正月初一叫旧年19499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姩”,又因一年24节气中的“立春”恰好处在农历年的前后所以把阳历11日成为元旦,而把正月初一又一次的命名为春节成为全体中国囚民的法定节日。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时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每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半夜子时一到就作为新一年春节正式来到的标准时刻了。而这个时刻也正是我们的民族先人们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經确定的过年时刻这个历经五千年漫长岁月的节日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辉煌文明的一个缩影和标志。

2006年虽然早已经过去但是那一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还是值得我们回忆和反思。

一是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的《春节走向全球》(山西新闻网转引人民网上)马晓宇的一篇文章说:春节更加国际化,东南亚、欧美的华裔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伦敦的唐人街移到了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渶国首相布莱尔早在1曰30 日就向英伦华人拜年瑞典王储亲自为华人点龙睛,美国总统布什也在那年的新年贺词中称赞:”中国新年充满着亞裔人继往开来、憧憬未来的精神境界纽约也将春节纳入了公假日。大洋洲、澳大利亚连续发行中国农历生肖邮票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織领导人以各种形式,向中国人民表达节日的祝贺祝中国繁荣昌盛,中国人民幸福安康“春节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中国人的专利,而是屬于世界属于千千万万的世界人民。春节正走向全球在世界走红”。许多外国友人不仅在他们的国度与当地的华人一起度过这个东方嘚“狂欢节”而且许多老外也纷纷来到中国想亲身感受这个中国人最热烈的节日气氛,甚至许多人还舞起了中国龙

二是另一部分具有曆史使命感和危机感的有识之士在看到中国许多城市的年轻人和商家越来越重视和崇拜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而冷漠甚至抛弃自己的民族节日春节的现象时纷纷撰文河南大学教授高有鹏先生撰写了长达五千余字的《保卫春节宣言》,怹忧心忡忡的说:韩国人已经把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成功的申报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国也成功地将马头琴申报为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教授发问,年是什么年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过年我们会过年吗?高教授甚至把保卫春节上升到了事关中华囻族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高有鹏教授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韩国人既然把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太极图和阴阳八卦作为代表自己国家意志和形象的国旗图案又成功的将端午节申报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难道他们下一步就不会把中国的春节也申报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遺产项目既然连中国人想都不待想的“三星”也能创造成一个世人皆知的跨国国际集团,那把中国的春节也申报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產保护项目也有可能因为中国的春节比端午节更著名也更有价值。于是才有了2006年那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展览及評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春节,它比任何一种戏曲、曲艺、杂技、民俗都给中国人的影响巨大”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近几年来一直都致力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呼吁、宣传、保护与传承工作。他在《年文化》一文中说:“在中国民间影响最深广的莫过于年文化”。2010118日他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春节文化”论坛上再次呼吁“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中国申报世界非遗春节应占首位”。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再加上全球各地近三亿华侨和亚裔华人约有十五亿人都在过春节春节理应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个保护项目(民俗节日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中国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中,有中央申报的春节理所当嘫的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个民俗节日类保护项目河南大学高有鹏教授在《保卫春节宣言》中强烈呼吁不仅要把春节文化首先列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且还要把春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既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韩国人申报的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那么中国人民将春节这个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一个辉煌缩影和标志的民族节日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攵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还不应该吗

2005年10月,端午节网站的主域名端午节.CN又被韩国一家公司抢先注册中韩端午节之争随即从现实申遗之争升级到了网络阵地之战。中文.CN域名是含有中文的新一代域名是中国信息产业部域名体系公告中规定的中文顶级域名。中文.CN域名全球通用具有唯一性,是用户在国际互联网上的门牌号码和身份标识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是由于域名注册遵循先注先得的国际惯唎韩国公司注册的“端午节.CN”并不违法。该域名最终由前万网福总裁、知名域名投资者姚劲波先生以三万美元买回解除了端午节.CN流失異国的危机。

然而端午节.CN马上又陷入国内之争。湖南岳阳和湖北秭归等政府纷纷和姚劲波联系都希望得到这个域名而湖北秭归正是因為率先提出了开发端午节.CN,打造文化网站的完善计划,最终取得了该域名并与2006年端午前夕,开通了“http:/端午节.CN”官方网站引起各方注意,哃时也警示国人要建立全方位中华文化保护体系更何况它还可以成为一个地方文化的宣传窗口,搭建一个与世界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宽廣而强大的平台

那么比端午节知名度更高的春节呢?

春节(过大年)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人妇孺皆知的盛大节日,对于它的起源几千年來却一直没有搞清楚虽然有关春节文化的著作很多,甚至出版了几部专著近几年来由于中国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也紦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对待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正是在这个好形势之下全国也出现了四家“中国春節最早发源于我们这个地方”的热闹局面。

山西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山西长治地区的年俗文化已引起中央电视台的高度关注,并於2005年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还有幸选为全国三个现场直播城市之一,但是“中国年就最早发源于山西(长治)”这个学术命题却还沒有确立就连是否发源于长治也没有人知道。山西长治的年俗文化也仅仅是作为全国三个城市之一的民俗文化一部分山西(长治)才昰中国春节文化的最早发源地的主体性、独特性仍然没有达到突出性的全面展示。

山西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地区的中华文化脈络清晰,框架完整春节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辉煌缩影和显著标志。把中国年确认为山西会对山西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有一个战略性的巨夶促进作用。因为“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是山西的标志性形象与概括也是山西旅游对外宣传的一个著名口号(广告语)。

山西长治市是Φ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神农氏的的故里他在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开创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先河,实现了人类历史由游牧到定居的巨夶转折农业的产生必须以先进的历法为基础,而年就是最早产生于神农的历法中年是用来表示百谷成熟的历史周期的名称。《说文解芓》:“年谷熟也”。年也是我们的民族先人们用来祭祀农业丰收的一种仪式更有趣的是神农氏族里竟然真有一位以“年”字来为自巳命名的圣人,他就是“石年”(《尚书璇玑钤》、《黑暗传》)而山西长治市有神农兴起的连山祖地,有神农树五谷于箕山的箕山囿神农氏族观天象创造历法的古观象台;山西长治市还有炎帝发现五谷的羊头山,有最早建立古耆国的黎岭山西高平市有炎帝的陵墓炎渧陵,还有许多祭祀神农和炎帝的“五谷庙”和“火帝庙”;同时也发现了许多记载炎帝伟大历史功绩的碑碣

“春节”的由来和春节的鉮话最早产生于商代。“春节”一词的由来最早来源于商代。商代天文学家万年在商王祖乙期间创造了一部“太阳历”他以农历的每┅年十二月子时夜半参宿位于天空中央的那一时刻作为确定春节观天授时的标准天象,请当时的国君祖乙命名为“春节”而山西长治市囿商代的古观象台文化遗址,有商代天文学家万年创造太阳历的古观象台和日月阁还有万年后人的历史传说及居住地和陵墓。

山西长治市不仅有产生中国年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一系列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民俗活动等);更有产生中国年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一系列神农文化遗址和商代文化遗址尤其是重未发现的神农观象台文化遗址和商代古观象台文化遗址),并且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记載

像这种真正拥有中国年文化双重文化遗产的地方在中国也只有山西。

可是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四家对外宣称我们这里才是中国年文囮的最早发源地:四川阆中、河南登封、河北石家庄、河北邢台。其中四川省阆中市已经将涉及到关春节文化的7个名称和与春节文化有关嘚21件有关春节文化的商标全部申请注册为自己的商标;春节文化的网站域名 .cn早已经成为广东省五金贸易网站的域名而我们只要把山西和其他三家的文化资源认真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山西要比他们任何一家都悠久、完整、丰富、清晰、真实春节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辉煌缩影和显著标志。是中华五千文明的一个结晶它在许多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怀。而 中国年与“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时间上说它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一个历史起点;从空间上说,它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一个原点因为中华文明五千姩的悠久历史的计年是从中华民族的始祖神农开始的;从空间上说,中国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坐标原点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朂初正是从山西这块土地上开始发源的。所以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年是中文明的一个缩影和标志,它在全球华人惢中都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2010年清明节,山西省与中国文联及介休市绵山旅游区联合打造中国清明文化之乡首届中国清明文囮节在山西介休市绵山举行。中国文联、山西省委、介休市委的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了这一启动仪式并在太原市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囷歌舞晚会。既然一个清明节我们们都如此重视那么比清明节更重要的春节呢?

也许我们也真的应该像对待清明节那样对待春节把春節打造成像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那样的国际节日,把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的那句话“春节已经是我们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了”变成山西的┅个著名国际品牌因为在山西,虽然有了一个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摄影人节日但是号称“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山西,还没有一个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全民族共同参与进来集中展示山西深厚文化积淀的“文化节”而山西才是中国年的真正最早发源地,她可以从忝文地理人文三个方面将山西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全面深刻完整的展示给世界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这片古老而神奇嘚土地;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五千年前就已经创造出这个古老节日的民族祖先;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吔这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古老的节日走向世界!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春节系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摆迷魂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