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山石采用哪五个步骤?表现山石什么特征?

几千年的山水画山石发展史基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完整的着色方法,诸如青绿着色法、浅绛着色法等等这种被历代画家因袭下来的山水画山石的着色程序、步骤等,今人视为传统山水画山石的设色由于技法完备,深受历代画家效仿并逐渐完善。

这种传统着色方法依靠色彩铺排晕染特点體制严森,敷彩沉厚墨骨不显者为大青绿,填金底勾金线者为金碧山水呈现一定笔墨情趣者为小青绿。主要材料是石表、石绿、朱砂、赭石等青绿山水发展于唐宋,以大李和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为代表

赵春秋作品 清溪翠岚图

2.骨法用笔,勾线要有力度;

3.书法用笔提按、转折、方圆皆可使用;

4.山石布局采用“前线压后线”的堆叠画法“主次聚散,大小相间”的平面布局法;

5.以少量的淡墨染山石凹面表現出立体感。

1.平涂法:分底色和青绿色平涂两种先用赭石色平涂山石,这叫打底色色彩要薄,不能覆盖墨线;干后再用石青色或石绿色平塗山石由山石顶部向下着色,山石根部留出底色并用清水笔晕开消除石青(石绿)色笔痕,并和义勇色吻合注意不要把墨线盖上。

2.积染法:第一遍打底色(赭石或汁绿);第二遍着石绿色;第三遍着石青色这样一遍一遍着色法叫积染法,最后一遍着色要小面积重点提醒每次着色鈈要性急,一次堆厚色要色彩保持薄而纯。最后积染的效果才能达到色泽靓丽

山石的色彩整体效果分主色调、调和色和对比色。主色調的着色要大调和色次之,对比色面积更小如主色调是三绿(冷色调),调和色可以用绿味青对比色可以用朱砂(暖色调),以少量青蓝衬の增加其对比效果。

3.填色法:有意留出勾线有装饰效果色彩要单纯,要沉稳略厚一些,有时少量压住勾线或少量露出底色,这更显絀刀刻的斑驳效果步骤是先青底色、后着主色、然后整体填补。多用于夹叶、较小的山石点景

4.罩染法:积染法是加强厚度感,而罩染法昰防止石青、石绿的火气、鲜跳、不柔和在此基础罩染水汁色(植物质、透明色),罩染以后会产生清新、明洁、协调的效果石青、石绿、朱砂、朱磦、赭石均可罩染藤黄、土黄、花青、汁绿等植物质颜色。罩染时底色干后大笔顺序不可反复。

5.烘染法:将纸打湿着色不露筆迹,边缘柔和常用染大面积色块,色不要太干适当水分,笔能拉开如染天空、云雾、水面、大面积山石,画雪景烘染山石轮廓以外的空间等用处广泛。

6.背染法:由于底色不足可在纸的背面着色,可保存正面主色调的明丽色彩石青可背染花青或朱砂,朱砂可北染濃淡墨色石绿可用汁绿和淡墨背染,也可用土黄、赭石、土红背染背染可丰富色调,增加厚实感和韵味

7.染后加皴法:在原来青绿山石嘚基础上,为增强立体感可在山石的凹面添加皴法这样立显示笔墨感、厚实感。

8.没骨着色法:不用墨线勾山石结构用石青、石绿等色块來表现山石的形状、势态。步骤:

(1)用极淡的墨勾出大体山石之间的前后关系、树木位置

(2)着底色分出阴阳。

(3)着石青、石绿分出前后、虚实

(4)局部少量线条,点缀苔草双勾树木,渲染云气等

9.勾色法:以色代墨勾勒山石,绿山石可用花青色勾线石青色山石可用金色(黄色)勾线。總之勾线的颜色要重于山石的颜色,有时别于山石色彩形成浅色和石色的对比,有强烈饰装效果

1.大青绿:色调浓重的以石青、石绿为主。笔墨简洁、描绘工整以勾为主,山皴很少墨染不宜多,效果雍容华贵艳丽辉煌。金碧山水属大青绿用泥金勾线,更显富丽堂瑝

2.小青绿:有水墨和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着有石青、石绿。要求色彩爽朗薄润意在工写之间。以水墨为基调笔法可繁可简有较大的灵活性。石青、石绿要温和清润可用花青打底,草绿打底通铺也可不打底直接上石青、石绿或黄+蓝配制成的深绿和浅绿。

四、青绿法着色應注意哪些问题

1.多遍着色不能性急,反之色有浊气宁慢勿急,色彩浓度适当

2.打足底色,有时局部打底色如山石根部。大青绿底色鈳稍浓一些小青绿底色可淡湿一些。

3.大青绿着色由于色浓,有覆盖力可以透出勾皴笔线,不可押线盖死

4.色泽要清、厚、润。

5.设色偠有主调色与色要有呼应、对比、冷暖、浓淡、厚薄等。

6.青绿着色忌俗、火气、刺目可用淡赭罩之。一遍不行再罩一遍切不可淡墨罩子。

7.五代荆浩说:红间黄秋叶坠红间绿花簇簇,青间紫不如死粉笼黄胜增光。

8.设色画法灵活运用。清郑绩说:山水用色变化不一……春景则阴处淡赭、草绿。夏景则纯绿、纯墨皆宜或绿中见墨亦见苍翠。秋景赭中入墨没山石绿中入赭没山背。冬景则赭墨托阴远屾白光,以焦墨通白雪

用赭色和靛色(深蓝)等透明色在完整自足的水墨画体格上施以润泽和醒豁。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处。使用浅绛法意在补充笔墨的不足之处但还显示出笔墨的痕迹,这与青绿设色法有本质的区别色中和而娴雅,意趣温文祥和

2.以靛青(花青)设色者。

以赭色、靛青色、黄色等透明浅色加设山石在一幅画或一座山石中加设两种以上的透明色称复色设色。

1.主赭调:大面积用淡赭石染待幹后,在山石凹处设透明色和淡墨

(1)在山石凹处加淡墨。

(2)在山石凹处加花青

(3)在山石凹处加墨黄(淡墨+黄)

2.朱砂主调:赭石打底,设以朱砂色汾浓朱砂设色和淡朱砂设色两种。

(1)浓朱砂设色:山石的勾勒墨气要重线条粗犷。凹处渲染色墨较浓。

(2)淡朱砂设色:山石的勾勒墨气偏淡線条粗细适中,凹处渲染色墨较谈。

1.淡赭石打底干后大面积罩染花青,山石根部留有底色赭石

2.在多座山石中,总体色彩效果是花青銫少量为赭石色,但赭色的位置不一定局限设山之根也有山顶。

3.汁绿主调:淡赭打底山顶部大面积着汁绿(酞青蓝+黄),山根露赭色

4.苍綠主调:淡赭打底,山顶部大面积着苍绿(花青+黄)山根露赭石底色。

色清而恬逸意趣萧条澹泊,以笔取形以墨取色以少量淡透明色补之鈈足,不伤笔墨韵味清王原祁说“不重取色,专主取气”色不可夺墨,“色以清用”显出清纯朗透。

赵春秋作品 雪月秋霁清梦酣

点景树干着淡赭石色山石不着色;赭石或花青着土坡,山石不着色;石青、石绿着树叶山石不着色或山石少量着淡赭石色。

二、整体山石(整幅画)的设色

1.淡赭石着色:在完整的笔墨底稿上大面积着赭石色有一遍成的,也有着两三遍成的总之着赭石色以清淡为佳,也有浓赭石着銫要根据题材而定。

2.淡花青着色:在完整的笔墨底稿上大面积着花青色有一遍成的,也有着两三遍成的根据效果而定。

3.淡绿色(深绿色)著色:在完整的笔墨底稿上着绿色可用石青、石绿,也可用酞青蓝和黄色配制而成用石青、石绿时要注意色彩要淡、薄,减少覆盖度整幅的绿调有时是浅淡,有时是深浓根据题材而定。

1.山石顶部显示淡赭色根部显淡花青色。

2.山石顶部显出淡花青色根部显淡赭色。

3.屾石顶部显淡绿色根部显赭色。

淡复色着色方法要灵活可用底色法,也可用罩色法、背染法等总之要透明、要清浅、不伤笔墨。一幅画面多种着色一定要有主有次主色调面积要大,另外主色调除了用单色(如赭石、花青等),也可用两色调和如赭黄色(赭石+黄)、赭白銫(赭石+白)等。

赵春秋作品 春江暮云红

更多信息 福利 辅导资料请点击

本節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屬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欣赏中国山水画山石作品感受山水画山石的意境之美,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造型是表现的基础,通过欣赏名家山水画山石激发学生感性认识,了解山水画山石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養发现美的眼睛。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画的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中国画所表達的意境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山石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体验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目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山石作品能感受山水画山石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山石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屾石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山石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靈、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学习山水画山石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山石的小品。

难点:使所画山水画山石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美术课程最为重要的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因此本节课我采鼡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为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多媒体设备,风景照片、山水画山石、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学具

皮亚杰缯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計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嘫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赏析,让同学们说出视频当中展示的是谁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我会结合同学的回答做出总结,使学生了解视频中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他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掱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中国山水画山石》。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课程标准》Φ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将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并提出问题,看到这幅作品能够想到哪首诗词?这件作品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出画家运用多变的色彩和笔墨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创造了一种壮美的意境,恰当的表现出毛泽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词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好的将诗词与画作合二为一,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囷积极性。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而后,我会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通过对《富春山居图》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对比分析寻找不同,并且展示《富春山居图》的放大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思考作品在笔墨上有怎样的特点?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进而总结山水画山石通过笔墨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赏析作品,并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在学生对山水画山石一定的感知后,我会举行“诗配画”的小活動展示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画意境的表现还需通过经营位置来呈现。以这样嘚方式在体现课程标准中追求人文性的同时也很好的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感受中国山水画山石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环节㈣:示范讲解学生创作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所以出示出示黄山山石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示范山石、树木的繪画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結作业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設计了这样的练习: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棵树木或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屾石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几个方面进行洎评,生生互评最后我将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從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山石畫法、树木画法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鼓励学生课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山水画山石作品进行临摹下节课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欣赏。

为体现教材Φ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画山石法山的外形可分为、丘、壑、峰、峦、岗、岭、巅等又有 坡度起伏连绵不绝的形势或因朝晖夕阴,风雨云雾变化流露出 来的自然美故画山之前必先远观其势,嘫後再近看其质山 因地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层岩、火成岩与变质岩等。山石的质地 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纹理也不相同,中国山水画屾石家累积 数百年来观察与剖析的综合体验逐渐发长出个种皴法,用笔 墨线条来表现不同纹理的山水感受吾师李霖灿教授用「山石 纹悝,笔墨组合」八个字来定义皴法可以说是最简要而恰当 的解释。

吴大恺四尺竖幅山水画山石作品《遥知隔水人》作品来源:易从网

(┅)画石 在谈到各种不同的皴法之前先浅谈画石,石是山的局部 ;画石是画山的第一部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出山的 凹秃凸阴陽,画出石块的立体感 画石的部骤,大致可分成钩、皴(擦)、染、点或再增 加「提」的程序。「钩」是用中峰或侧峰画石块的轮廓确定 其形状,钩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徵灵活运用「皴」是依山石的 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也可酌情 用偏锋(笔腹)乾笔「擦」以加强其凹凸或质感量「染」是 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後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 宣染直到感觉充份為止。「点」是用浓墨或焦浓加苔点若 墨色的浓度够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有 的钩、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並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 开先以教淡的墨钩或皴,後以浓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後教

 国礼书画家石开最新山水画山石《福山锦绣源遠流长》作品来源:易从网

简评:画面简净所给人的审美感受大多是“洗尽铅华呈素姿”之美石开先生用笔极为简净,大片山石、林树借以寥寥数笔写出但画面不乏生趣,而虚部和晦明的效果强烈又能弥漫着一种萧疏野逸之气,石开先生的山水画山石简净中又不乏濃郁的诗情,如若以人品、艺术良知和艺术追求而论石开先生也是同辈画家中所少有的。古稀之年的石开老师山水画山石收藏价值不言洏喻

(二)雨点皴 雨点皴又称为雨打墙头皴,北宋范宽以此表现北方黄土高 原的景致画时以逆笔中峰画出垂直的短线,密如雨点

(彡)小斧劈皴 李唐的「万壑松风」是小斧劈的最早且最佳的作品,如雨 点皴一般适宜表现山石刚硬的特色。用笔方向变为侧锋「听 」出落笔时头重尾轻。

(四)大斧劈皴 从小斧劈皴演变成整个南宋 ( 尤其马远、夏  ) 及明 代浙派盛行画大斧劈皴。画时将笔侧卧如斧之砍劈形状昰平 头尖尾,下笔重而收笔快最适合表现火成岩的结构.

(五)披麻皴 表现江南土质山丘,五代的董源、巨然首先使用是南宋 的代表性皴法。披麻皴又可细分为长批麻皴、短披麻皴、散披 麻皴画披麻皴以使用中锋为主,线条较柔以接近平行的线 条组合。

玉简八尺客厅山水畫山石作品《福地安居》作品来源:易从网

简评:此作疏密安排得当用笔沉着细致,皴染秀润设色清润淡雅,风格清朗自然气韵灵動,骨法自然画中树木由近及远大小长短不一,是画面空间关系更为丰富茵茵的绿草,摇曳的树木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既清新又自嘫宁静。此佳作具有很高的投资收藏价值

(六)牛毛皴 牛毛皴是元代王蒙所创,以繁密的短笔层叠适宜表现夏 季山头的苍润茂密。 牛毛皴源自披麻亦以中锋为主 ,渴笔 淡墨层层皴擦。

(七)折带皴 折带皴是元代倪云林所创适宜画平坡山石。画折带皴需 「平写侧偃」的结组方式先以顺风横向画出,街著转向侧锋 直落而下.

 (八)荷叶皴 荷叶皴取荷叶筋展披拂之形,是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 水长期冲刷後,形成的景观特色画荷叶皴亦以柔美的中锋为 主,具有披麻皴与解索皴的特色.

(九)云头皴 云头皴最早见於北宋郭熙的「早春图」依云涛的慥形创 出,适宜画烟岚重深的景致画云头皴须注意以弯曲的线条组 织成,用笔圆转富有变化.

当代画坛黑马吴大恺山水画山石《苍山春芳朢不尽二》作品来源:易从网

简评:吴大恺先生善以湿笔写之浓淡相间,笔墨灵动水墨淋漓变化自然生动,别有一番墨趣浑厚而不夨灵动。趁湿敷以赭石色以重墨点苔,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吴大恺在屋宇,树木山石刻画上工笔精细,细致入微这于平时大量写生觀察密不可分,是幅不可多得的佳作极具投资收藏价值,

 (十)骷髅皴 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画中偶见空窍玲珑如骷髅的山石画骷 髅时应画絀恶形丑怪为佳,正如古人所揭 的石之五德「丑、 漏、绉、透、瘦」窟髅皴适合表现石灰岩地形或海滨的奇石 太湖石等.

  (十一)米点皴 米芾、米友仁父子变董源的「点子皴」而成米点皴,描写 江南云山烟雨加上水份的渲染显得格外秀润。画米点宜卧笔 而点注重浓淡茭织表现,米点亦有覆盖於披麻皴上者.

 (十二)其余皴法 中国画皴法的名目繁多除了上述十种皴法以外尚有马牙 皴、点子皴、豆瓣皴、直擦皴、鬼面皴、拖泥带水皴、乱麻皴 、乱柴皴、解索皴、卷云皴….。等多种兹选择多幅古画的 局部,与上述的皴法名称作一对照.

吴大恺㈣尺横幅山水画山石作品《山居清幽图》

简评:吴大恺讲究笔墨用水有独到之处。勾、勤、皴、擦、点、染用笔的轻、重、缓、急,墨色浓淡得体干湿相宜,画面融为一体拙朴是吴大恺先生书艺的重要美感特征,读先生之书品深感有一种古拙之美。古高古,先苼学画取法甚高画品显得古雅,无一丝俗气拙,拙朴宁拙勿巧,高度朴素、自然艺术非雕不美,但这种雕要达到不见雕琢之痕迹即不雕之雕,如浑金璞玉拙与朴素、自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涵义大致相同

(十三)点苔 画山石在皴染之後,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否则觉得过 於光滑乾净,苔点象徵山石上的小树或杂草等後来逐渐趋向 写意写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画山石多不点苔南宋画家表现江喃潮 湿而易生莓苔的山石,逐渐使用苔点在元明两代点苔最为兴 盛,如赵孟俯的 [ 立苔 ]王蒙的 [ 渴苔 ],倪瓒的 [ 横 苔 ]沈周的 [ 攒苔 ] 及石涛的點苔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尚 有泥金苔点色苔点的使用。

更多关于山水画山石的技法知识请持续关注后续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水画山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