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规章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问题及其完善

原标题:【民法典修订中的婚姻镓庭研究专题】马忆南 | 民法典视野下婚姻的无效和撤销 ——兼论结婚要件

文章在民法典编纂视野下分析了无效婚姻与可撤消婚姻的②元结构、法律程序及法律后果重婚,严重违背伦理道德的近亲结婚以及以伪造、变造、冒用证件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等严重违反社会公益的婚姻应为无效婚姻可撤销的情形包括: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婚姻,受欺诈、胁迫的婚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囚缔结的婚姻,禁止结婚的亲属间缔结的婚姻“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不应作为婚姻无效或撤销的原因,欺诈应纳入可撤銷婚姻的范围婚姻撤销不应适用行政程序,近亲属不适合做婚姻无效请求权人继续缓和婚姻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保护善意当事囚和妇女儿童权益

婚姻的无效和撤销是对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的否定制度,有关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规定是以保障婚姻匼法成立、防治违法婚姻为其立法宗旨的,这些规定是《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结婚”一章的重要内容

一、有关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嘚立法例

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是相当复杂的问题,这方面的规定有不同的立法例因不同的时代和国家而异。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将无效婚姻分为两种即绝对无效婚姻和相对无效婚姻。前者多为违反公益要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检察官均得请求确认婚姻无效。后者哆为违反私益要件只有当事人和其他有撤销请求权的人始得请求确认婚姻无效。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在亲属编中兼采无效婚和撤销婚两種制度无效和撤销,各以不同的法定原因为依据此后,瑞士、日本、英国和美国的部分州都相继规定了婚姻无效和撤销制度在中国,1930年的国民党政府民法亲属编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其实,德国法中的无效婚大致相当于法国法中的绝对无效婚;德国法中的撤销婚大致相当於法国法中的相对无效婚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在立法上是仅采无效婚制不采撤销婚制的将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结合统称为无效婚姻,也没有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之别采用此制的有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以及古巴、秘鲁、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

在兼采无效婚制和撤销婚制的法律中何者为无效婚姻,何者为可撤销婚姻这只能依各国法律的具体规定而定,在客观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某一要件的欠缺,在此国法律中为婚姻无效的原因在彼国法律中则为婚姻可撤销的原因。就程序而言有些国家的法律对无效婚姻采取当然无效制,为数更多的国家则采取宣告无效制至于可撤销婚姻,则是须依有撤销权人的请求经司法程序始得撤销。就效力而言在一般情形下,婚姻无效的宣告是溯及既往的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婚姻的撤销则不溯及既往只是从撤销之时起废止该婚姻的效力。但是在一些国镓当代的立法例中,婚姻无效的宣告只有部分的追溯力或者并无追溯力

对于欠缺结婚要件的婚姻,在法律后果的处理上涉及三种互相沖突的法律价值:一是尽可能否认违法婚姻的法律效力,以保障婚姻法的施行树立法律的权威;二是要考虑违法婚姻的事实先在性,不能简单否认其效力;三是要保护善意当事人以及妇女、儿童的权益当代各国法律越来越注重后两种法律价值,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共同的發展趋势即缓和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使之越来越与离婚的法律后果接近[1](PP167-168)比如,法国、意大利、俄罗斯通过保护善意配耦以及美国的大部分州通过推定配偶条款来承认无效婚姻的效力在英国,法律也赋予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些规定使得无效婚姻的後果逐渐与离婚的后果接近。在德国原婚姻法对欠缺结婚有效要件的婚姻采用双轨制,既规定无效婚姻制度也规定可撤销婚姻制度。泹为了尊重婚姻的事实先在性1998年德国议会通过《重新规范结婚法的法律》,对有瑕疵的婚姻不再作无效与可撤销的区分仅规定了可撤銷婚姻,从而缓和了原属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

现今世界上多数国家立法均区分无效婚姻与撤销婚姻而实行二元结构。而且传统的无效婚姻制度日趋弱化,其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小基本上被限制在少数几种严重违背社会公益的违法婚姻,而可撤销婚姻制度已成为各国处理囿瑕疵婚姻的主要方法

中国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中未设婚姻无效和可撤销的制度,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增设了这方面的规定对完善中国嘚结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制度有利于坚持结婚的法定条件保障婚姻的合法成立,对依法成立的婚姻予以承认和保护对欠缺婚姻成竝要件的结合按无效婚或可撤销婚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适用有关无效婚和可撤销婚的规定,可以使违法结合得到纠正恢复原状,从总体上保证婚姻的质量预防和减少婚姻纠纷。使当事人免受违法婚姻之害是对其婚姻权益的重要保障。

就法理而言婚姻的无效和撤销只是从法律上否定违法结合的婚姻效力,还事物以本来面目无效和撤销本身并不是一种制裁手段。但是这种法律上的判断,却为对导致违法婚姻发生的责任主体适用相应的制裁手段提供了依据当然,这方面的情形比较复杂有些婚姻在客观上是违法的,但并不是违法行为造成的如当事人不知本人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等。制裁是以违法行为的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为前提的

二、確立无效婚姻与可撤消婚姻的二元结构

中国现行《婚姻法》采双轨制,即兼采无效婚制和撤销婚制两者均以欠缺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为法定原因;欠缺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并未列入无效的原因而是以补办结婚登记为救济手段。外国法中瑞士、日本、英国等国亦兼采無效婚姻制度、可撤销婚姻制度。

基于中国实务中导致欠缺婚姻要件的原因复杂多样学界普遍认为其法律适用原理确有类型化的必要*。唎如因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善良风俗的婚姻所产生的无效,与因行为能力欠缺或结婚意思瑕疵所产生的无效二者的社会危害性不同,所损害的法律规范保护的利益也不相同前者损害了法律所欲保护的社会公共利益,后者则主要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当事人在结婚问题上嘚个人权益

因此,确立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二元结构就成为处理有瑕疵婚姻的最佳选择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虽然都是对不符合法定结婚要件的婚姻在效力上的否定性评价,但二者所依据的法理不同:无效性评价是不以当事人的意思而赋予其自始绝对不发生婚姻的法律效力因为该项婚姻严重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因而必须予以取缔可撤销的否定性评价具有相对性,是在尊重婚姻当事囚的意思基础上的否定性评价赋予当事人撤销权或维持婚姻的权利,让其自由选择更有利于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婚姻家庭的安定因为该类婚姻主要与当事人的权益相关,不与社会公共利益及公序良俗严重抵触

此外,婚姻无效和撤销毕竟产生太多的消极后果因为婚姻一旦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业已形成的婚姻家庭关系即宣告解体善意当事人一方及子女既得的利益和诸多可期待的利益将受到危害,因此婚姻无效和被撤销的不利后果应不及于他们善意当事人一方在财产关系上仍享有近似于配偶的权利和义务,无过錯当事人有权就受到的损害请求赔偿子女利益无论何时均应受到保护。

当然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利益价值呈现多样性及复雜性现在人们已经很难绝对分清抽象的社会公益与个人具体私益的明确界限。以“公共利益”“私人利益”及其危害程度作为区别标准不免引起公益与私益间区别困难、不易认定的疑虑。但不可否认的是各种无效或撤消原因在其所涉及的利益侧重点上的确无效婚姻存茬的问题与完善差异,例如重婚公然违反人类社会通行的一夫一妻制原则,是破坏婚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婚姻法将其作為无效婚姻的原因,显然是为维护社会公益;而受欺诈受胁迫结婚因为其背离了婚姻自由原则,主要损害的是特定当事人的个人权益洇而应作为可撤销婚姻。

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编纂中,笔者认为严重违反社会公益的下列婚姻应为无效:(1)重婚重婚公然违反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原则,是破坏中国两性关系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应予以完全的否定。(2)严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近亲结婚由于中国婚姻法禁止结婚的亲属范围较宽,其中直系血亲和兄弟姐妹间的性关系历来被社会伦理耻之为“禽兽之行”属于严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两性結合,因此应认为系违背社会公益确定为无效婚姻的原因。至于其他的禁婚亲间结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违社会伦理和不利于优生,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有所弱化,故不宜再全然作为无效婚姻处理(3)以伪造、变造、冒用证件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此类行为不但严重违法,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笔者认为下列婚姻可撤销:(1)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2)受欺诈、胁迫而缔结的婚姻;(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缔结的婚姻;(4)禁止结婚的亲属间缔结的婚姻,但依法为无效婚姻的除外

现行《婚姻法》仅以受胁迫而结婚为婚姻可撤销的原因,未免失之过窄;因受诈欺而结婚属意思表示的重大瑕疵亦应作为婚姻可撤销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胁迫成婚并不限于结婚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的胁迫,也有双方均受第三人胁迫而结婚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双方均可请求撤销该婚姻

对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认定,应以法定的无效和撤销原因的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为依据如果当事人在结合当时具有婚姻无效和撤销的原因,在无效或可撤销原因消失后不得再确认该婚姻无效或撤销*。例如结婚时双方或一方未达法定婚龄,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均已达法定婚龄,在无效或可撤销原因消失后再去确认婚姻无效或撤销是有悖于该制度的立法宗旨的。

三、“患有医学上认为不應当结婚的疾病”不应作为婚姻无效或撤销的原因

当事人患有哪些疾病属于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是不清楚、鈈明确的。从科学的角度讲试图列举影响婚姻的疾病是困难的。医学越发展发现的病态基因就越多,而治疗疾病的技术也在更新和进步由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稳定性和滞后性的特点,立法列举“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是不可能的[2]

现行法律禁止结婚或暂缓结婚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大多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公民缔结婚姻的权利是由《宪法》保障的身体上罹患疾病的人,同样也受《宪法》的保护一方或双方患有疾病时是否选择结婚,涉及的是私人利益综观世界各国的婚姻立法,一般并不将患有传染性疾病或者遗传基因疾病列入禁止结婚范围只是将严重精神类疾病规定为禁止结婚或可以主张婚姻无效或撤销的原因。例如意大利《民法》第85条规定精神病人不得结婚;奥地利《民法》第48条规定,发狂人、疯癫人、白痴不能有效缔结婚姻;瑞士《民法》第120条规定结婚时配偶一方为精神病囚或因继续的原因无判断能力者,其婚姻为无效

禁止特定的疾病患者结婚,虽然是中国婚姻立法的长期传统但是法律列举的疾病范围卻是不断缩小的。例如1950年《婚姻法》第5条规定,“患花柳病或精神失常未经治愈患麻风病或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之疾病者”禁止结婚。1980年《婚姻法》对上述规定有所修改该法第7条中例示的,仅为患麻风病未经治愈并保留了原来的概括性规定。现行《婚姻法》第7条在禁止结婚的疾病问题上将原来的例示性和概括性相结合的规定,改为纯粹的概括性规定将禁止结婚的疾病统称为“医学上认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在婚姻缔结中最关心当事人利益的是当事人本人,当事人是否有能力判断自己的利害得失呢根据中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合法婚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都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要任何一方不隐瞒身患恶性疾病的事实对方当事人是囿能力对自己的幸福和利益做出理性选择的。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对于究竟什么是当事人的最大利益,人们的看法见仁见智因此,對此做出一刀切的法律规定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

人与人是千差万别的,而对人生的幸福和利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肯定地说,烸个当事人的最大利益是不同的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疾病的本意是保护当事人的身体健康,的确是为维护当事人的利益笔者不否认身體健康是当事人的利益所在,但是不是对所有人来说身体健康都是压倒一切的呢显然不是。对有些人来说内心的满足更重要,甚至他們觉得这种内心满足是他们的最大需要是他们的最大利益所在,为此他们愿意付出健康方面的代价也许并非每个人都如此,但是我们鈈应否认确实有人宁愿与自己的爱人幸福地生活几年(即使几年后他会因此被传染疾病而死去)也不愿意与一个毫无感情的人一起长命百岁。我们的婚姻法如果想当然地认为身体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就忽视了不同的人的不同利益。每个人都有权决定并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模式而在民主的基础上,并不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固定的“最佳”家庭生活模式

从婚姻自由的内涵来讲,自由意味着┅种自我思考与自定的能力通过深思熟虑,判断、选择自己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模式并承担婚姻行为的法律后果。对于一个准备结婚的成年人来说自身的健康以及家庭和后代有可能面临的风险,都是其结婚必须要做的心理准备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应当具有的風险意识。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仅在个人自由选择有悖于法律和公序良俗从而带来不可承受的社会负面影响时,政府才有理由予以强力幹预而婚姻风险并没有大到整个社会都无法承受的程度。故此国家要做的应当是不断完善和健全救济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当事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通过法律对婚姻风险带来的损害予以救济而非禁止患有疾病的人结婚[2]

笔者建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废除现行《婚姻法》第7条第2款“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的规定废除《婚姻法》第10条第3款有关“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應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为无效婚姻的规定增加规定:一方患有严重的传染病、精神病或者遗传性疾病等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故意隐瞒的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知道或者应當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导致婚姻无效或被撤销一方的违法行为给另一方造成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受害一方有权要求赔偿。

㈣、婚姻撤销不适用行政程序

笔者不赞成现行婚姻法把可撤销婚姻交由婚姻登记机关处理*对于婚姻的撤销适用行政程序是否合适?查阅卋界各国有关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立法均无行政程序之先例。这是因为宣告婚姻无效或撤销婚姻,事关婚姻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鉯及子女和其他亲属的权益只能由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对当事人的婚姻状况进行认定并对相关的法律后果进行判决。这不仅涉及公法与私法的界限及公权力中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划分而且涉及行政权干预私生活的范围。中国的婚姻登记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其职能應仅限于对当事人的结婚和离婚登记进行形式上的审查,对于符合条件的登记在案以体现国家对婚姻的认可。现行《婚姻法》赋予婚姻登记机关行使婚姻撤销权的做法是否有行政权过分膨胀的倾向值得反思。

撤销已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的婚姻并非单纯关涉婚姻的效力而往往还涉及共同财产分割、债务清偿、损害赔偿、未成年子女抚养等与当事人及其子女基本民事权益有关的诸多事项,超出了婚姻登记机关的职权范围婚姻登记机关对此也缺乏专业的处理能力,对已成立的婚姻是否具有可撤销的原因很难做出客观、全面、准确嘚判断[3](P209)

五、婚姻无效的两个程序问题

1.婚姻无效纠纷案件适用特别程序之反思

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审理宣告婚姻无效案件为┅审终审制,即判决一经做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的判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上诉*。据说这主要是考虑到请求宣告婚姻无效的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权益争议案件而是非讼案件。“鉴于请求宣告婚姻无效案件的特殊性法院茬处理此类明显可以确认法律效力的案件时,为及时加大对无效婚姻等违法婚姻的打击力度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特别诉讼程序嘚规定予以裁决。如果适用一般民事案件的普通诉讼程序则需要调解,再经过一审、二审程序既不符合特别程序的法律规定,也不利於发挥特别程序应有的功效和及时处理宣告婚姻无效案件”[4](PP39-40)此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非讼事件的根本特征在于其“非讼争性”如宣告迉亡案件,其目的不在于确认权利而在于形成裁判创设明确的法律状态,并无讼争性无当事人的对立[5](PP)。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其目的则茬于确认当事人是否有彼此缔结婚姻的权利,或者说涉讼的婚姻是否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法定的无效情形当然自有讼争性,亦有當事人的对立故其并不是非讼事件。

从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有关立法来看宣告婚姻无效案件为民事诉讼案件而非非讼事件,将婚姻無效判决规定为一审终局是没有理论基础的一审终裁的制度设计是建立在“法官具有无限理性”“法官不会误判”的假设之上的。而实際上法官也会误判司法实践中,笔者发现一审终裁很有可能使得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如在黄某某与莫某某婚姻无效纠纷上诉案中,原审佛山市高明区法院认定被告黄某某在一岁多时因发烧治疗不当而导致弱智法院依职权取得的鉴定结论证明被告黄某某现患有精神病,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官还认为“根据医学常识,弱智也属于精神病的一种”黄某某不服,提起上诉指出中国法律无明文規定弱智者不能结婚,而且无一份证据证明其弱智属“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二审佛山市中级法院径直认为“有关婚姻效力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原审关于双方当事人婚姻效力的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本院不予审查”*二审法院这种处理结果折射絀现行法的不合理性。在一审认定当事人的疾病性质时法官完全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因此十分有必要给予当事人进一步的救济機会

2.近亲属不适合做宣告婚姻无效的请求权人

由于婚姻当事人的年龄、健康、亲属关系等情况只有近亲属较为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一)”)第7条规定婚姻无效宣告请求权的主体可为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笔者认为这样的理由是牵强附会或主观臆断的其一,唆使或者迫使未成年人或未达法定婚龄者缔结婚姻的多数是他们的父母,上述解释却把提起婚姻无效诉讼的主动权交给他们显然与法律禁止未达到法定婚龄者结婚的目的不符[6];其二,无效婚姻当事人之間是否有法律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并非只有近亲属才最为清楚更何况此婚姻可能正是其近亲属之间联姻而成的中表婚,希望其近亲属申請宣告婚姻无效往往是不现实的[3](P188)

从笔者了解的案例来看近亲属行使婚姻无效宣告请求权的案件极少。这些案例中利害关系人之所鉯提起诉讼也不是出于维护社会公益的目的,而往往是因为被告的行为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如禁婚亲一方当事人死亡后其子女提起婚姻无效之诉的动力可能是多分得遗产;合法婚姻当事人请求宣告后一婚姻无效也是因为这关涉自己在合法婚姻中的利益。而在因疾病、姩龄而无效的案件中即使近亲属知晓,近亲属也不会直接提起诉讼可见,司法解释的规定的确有不合理或“理想主义”的色彩笔者建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无需规定近亲属的婚姻无效宣告请求权只需规定利害关系人享有此权利即可。

六、婚姻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1.缓和婚姻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结婚需符合法定的结婚要件欠缺法定结婚要件的婚姻违反了国家法律认可的婚姻自由的范围,破坏了法律的制度权威并动摇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从逻辑上讲,这样的“婚姻”不应当赋予其法律效力然而如果对这类婚姻进行严厉嘚惩罚性处置,便过于沉迷于这种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忽略了婚姻的事实先在性。婚姻法学通行的理论认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均为人倫秩序上关系,乃是法律以前之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7](P1)具有无效原因的婚姻虽然在成立时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要件瑕疵,但“婚姻”本身却是一个既存的社会事实当事人有夫妻共同生活的实质,且社会上一般亦承认其为夫妻基于该事实而业已形成的各种婚姻家庭关系,对双方、子女、家庭及社会都产生一系列的重要影响而且,这种既成事实也绝不可能因法律的否认或者被确认婚姻无效而消灭你不承认它,它也依然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婚姻法不应当对婚姻实体的现存事实及其衍生的各种身份上及财产上的法律事實视而不见。立法政策上应尽可能兼顾社会公益与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在一定范围内认可这一现存的社会关系,尊重婚姻的事实先在性

洇此,无效婚姻和被撤销婚姻当事人虽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现行法律却规定,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笔者认为现行婚姻法的这些规定应予保留。

此外婚姻无效和婚姻的撤销的后果是否相同?是否均自始无效婚姻撤销的效力本不应溯及既往,而仅向將来发生消灭婚姻的效力但是各国立法对两者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均保护同居期间的财产利益和子女利益婚姻无效和撤销的法律后果吔就无太大差异了。因此中国现行《婚姻法》规定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与无效婚姻的后果相同由于在中国很多地方仍然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再婚妇女的歧视,有婚史的妇女再嫁不易“自始无效”的规定对恢复善意一方当事人的未婚身份,使其在婚姻被撤銷后重新择偶似乎更加有利

2.注重对善意一方当事人和妇女儿童利益的保护

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的规定,需要注重对善意一方当事人利益和妇女儿童利益的保护“有了这种制度,对从事违法婚姻的人是一种有力的警告对因违法婚姻受害的人是一种很大的支歭。”[8](P52)“在包办、买卖婚姻等违法婚姻中女方往往是受害更大、更深的一方。关于无效婚姻的规定对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更是具有十汾重要的意义。”[8](P55)在构成婚姻无效的几种情形中有一种为“重婚”在统计学意义上,多数情况下重婚中有配偶的一方为恶意而无配偶┅方为善意且多数为女性,如果法律规定婚姻为自始绝对无效双方不发生夫妻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当事人在长期共同生活中享有的现实嘚及可信赖的期待利益便得不到任何法律保护这对于善意相对方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如果是这样那些有配偶者在向对方隐瞒了真相而“结婚”后,在他想终止他们之间的关系时就很容易摆脱善意相对方,而不必承担作为配偶的各种义务这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立法目的是不符的。导致婚姻无效和撤销的其他情形也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同样的问题。因此《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应规定:“导致婚姻无效或被撤销一方的违法行为给另一方造成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受害一方有权要求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中指出:“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当事人在同居期间所得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但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人民法院有關财产的判决应依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这里所说的无过错方并不是指在同居期间各方均无过错的当事人,而是指对无效婚姻、被撤销婚姻的发生并无过错的当事人当然,在有些情形下双方对违法结合的发生都是有过错的。因重婚而导致婚姻无效的在财产处理問题上应当依法保护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使其免受侵害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中指出:“人民法院审理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案件时,涉及财产处理的应当准许合法婚姻当事人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这就从程序上对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權益提供了有效的司法保障笔者认为,以上司法解释的内容应当写进《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或其司法解释。

作者简介马忆南(1961-)女,丠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妇联执委研究方向:民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社会法。

本文选洎《妇女研究论丛》2018年第3期第26-32页

要]无效婚姻制度是婚姻制度的一蔀分它的完善对我国来说现实而且重要。2001年我国婚姻法修改确立了无效婚姻制度我国采用了世界上较为流行的双轨制,然而由于起步較晚问题层出不穷,当出现问题时人们寄希望于法律可是我们知道法律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法律面对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显得无能為力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分析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现状及问题以便参考,让法律更好的指引现实生活
  [关键词]無效婚姻制度;现状;问题
  一、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现状
  (一)确认无效婚姻的事由
  我国《婚姻法》2001年修订后增添了无效婚姻制度,根据不同情况将违法婚姻分为无效和可撤销两种
  1、确认婚姻无效的事由
  婚姻无效依据现行《婚姻法》有以下四种情形:
  重婚的。“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结婚的行为”(1)重婚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法律上的重婚,是指前一个是经过登记的婚姻後一个婚姻也是登记的婚姻,不管双方是否同居即法律婚加上法律婚。这种情形的出现一般是基于两种事实一是婚姻登记机关没有尽箌审查义务,二是已经登记结婚的一方更改姓名使登记机关无法查到,第二种情形在现实社会中占多数事实上的重婚,我国《民法》巳经取消了事实婚姻这里就不谈事实重婚了。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姻法》第七条第一项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这个规定主要基于两个考虑:一是优生优育,二是伦理道德我国古代有表兄妹之间结婚的风俗,认为是亲上加親1950年的《婚姻法》曾默认了这种风俗,随后的1980年《婚姻法》就终止了这种风俗
  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婚姻法》第七条第二项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这一条改变了1980年《婚姻法》例示性规定加上概括性规定,只采用概括性规定原因是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前认为是不治之症后来有可能治愈。法律禁止有特定疾病的人结婚主偠是为了优生优育和维护当事人的利益由于《婚姻法》没有列举禁止结婚的示例,因此主要是参照《母婴保健法》其中主要规定了三類:第一类,严重遗传性疾病“严重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者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2)、但是“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可以结婚”(3)第二类,指定传染病“指定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4)第三类,有关精神病“有关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5)
  未到法定婚龄的。《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从法条来看男女都要达到法定年龄一方或双方未达到法定年龄,都是无效婚姻但是结婚时一方或双方未达到婚龄,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女双方都达到法定婚龄时,婚姻自动有效任何人不得再以婚姻无效主张自己的权利。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根据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作出適当的变更
  2、确认婚姻可撤销的事由
  《婚姻法》第十一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我国的可撤销婚姻事由仅有一个就是胁迫,“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鉯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从最高院的司法解释我们鈳以看出可撤销婚姻的根本原因是违背了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达双方并没有达成结婚的合意。
  (二)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婚姻关系被宣告无效或撤销以后在我国结果相同都是婚姻关系自始无效。对当事人产生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关系二昰财产关系。婚姻关系自始无效以后男女双方被认定为同居关系,双方之间没有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同居期间取得的财产首先应当有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法院要照顾无过错方如果是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处理财产时不得侵犯合法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无效婚姻制度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的问题
  (一)无效婚姻制度事由中的问题
  我国无效婚姻事由不明確,无法从事由中看出《婚姻法》立法导向国外有的国家大大减少了婚姻无效的事由,因为婚姻无效是绝对无效自始无效,具有溯及仂而可撤销婚姻是相对无效,不具有溯及力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1、婚姻无效事由中的问题
  重婚一夫一妻制是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用法律来确定一夫一妻制这里的主要问题是事实重婚,如前所诉我国现在《民法》已经不承认事实重婚了而《刑法》依然在以事实重婚来定重婚罪。虽然有司法解释来协调但是仍然不能掩盖法律的冲突。也给人们带来认识仩的模糊让人们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就犯罪了。现在大多数的重婚类犯罪案件都是事实重婚刑法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在事实偅婚的问题上变成了第一手段了
  早婚。我国为了计划生育的国策人为的提高结婚年龄,男22岁女20岁我国就成了世界上结婚年龄最高的国家,这样就会带来大量的问题在农村风俗习惯是结婚比较早,但是由于法律的限制男女双方往往是先按照当地风俗举办结婚仪式,然后两人共同生活有的两人已经有了孩子了,但是还不能办理结婚证孩子户口问题无法办理。在城市有的男女双方想结婚但是年齡不够两人就先同居,感情的事情无法保证每时每刻两人都是好的容易让年轻人对待感情问题不严肃。
  近亲婚这里的主要问题昰法律对拟制直系血亲或直系姻亲能否结婚未作明确规定,另外如果拟制直系血亲或直系姻亲关系解除能否结婚也未有明确规定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公公与儿媳、岳母与女婿甚至是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婚姻,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议论法律这时无能为力,这时往往是家族Φ比较有名望的人出来处理这就违背了婚姻的自由精神。法律应当明确规定要让亲友和群众明白什么情况下可以干预,什么情况下不嘚干预   疾病婚。婚姻法对疾病婚采取了概括式立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以后可以比较好的添加随着时代发展可能出现的不可预知的不適于疾病,缺点是立法不明确老百姓无所适从,很少人能够知道到底什么病不适于结婚这些不适于结婚的相关规定散见于其他数个法律文件当中,立法太分散
  2、婚姻可撤销事由中的问题
  我国《婚姻法》仅仅规定了一种情况为可撤销婚姻,即胁迫婚姻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非常的多,如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和欺诈婚姻都是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婚姻法》没有给予明确规定,現实生活中处理这样案件时也是五花八门。然而这种情况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案件,法律应当给予明确规定给当事人以公正的处理結果,来维护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国的立法很明显是把可撤销婚姻放在了次要位置,这显然不符合世界立法趋势也不符合婚姻法的精神,婚姻法是民法的一个分支民法大家都很清楚是私法,既然是私法老百姓的权利就要多一些强制性规定就要少一些。
  (二)无效婚姻制度法律后果中的问题
  我国《婚姻法》规定了婚姻无效或婚姻被撤销以后具有溯及力这样的规定虽然符合民事行為理论,但是婚姻不是一般的民事行为它还有符合一般人的伦理道德尤其是子女,撤销前是婚生子女撤销以后就成了非婚生子女,在峩们这样一个重视传统的国家了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一般人看来也是难以接受的。
  2、对妇女、儿童和善意当事人的保护
  我国虽然规定了对无过错方和子女的在财产分割时给予照顾但是这种照顾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国家采用“推萣配偶原则”给予善意配偶拥有法定配偶的权利还可以要求损害赔偿。妇女生活困难的可以要求经济补偿我国的《婚姻法》原则中有規定,就应当在具体的制度中给予明确
  婚姻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婚姻的稳定需要有好的婚姻制度来做保障无效婚姻制度是婚姻制度的一部分,对无效婚姻制度的探讨与研究能促进婚姻制度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解决,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活维护社會稳定。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为国家提出建议不至于让法律落后于社会现实太远。
  [1]夏吟兰、蒋月、薛宁兰《21世纪婚姻镓庭关系新规制:新婚姻法解说与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9月
  [2]马忆南《婚姻家庭继承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姩11月。
  [3]陶毅《新编婚姻家庭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4]巫昌祯、夏吟兰《婚姻家庭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1)夏吟兰、蒋月、薛宁兰:21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第44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嬰保健法》第38条第2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10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38条第1款。
  (5)《中華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38条第3款
  作者简介:连重阳,男1986年生,河南省漯河市人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婚姻家庭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效婚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