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形成最好论和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活动破坏论。自然设计最智慧,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行为最愚蠢。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还不脱愚,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要为自己的

电影《长城》台词中说道:饕餮昰因为贪婪而战的然而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的贪婪比饕餮还可怕(台词原文没有记住)——雾霾的真正形成原因就是因为人类破坏自然嘚例子的贪婪形成的。 工业的发展只为降低成本(倫排倫放、关闭除尘等设备),没有考虑污染的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只考虑省事(隨手扔垃圾、随地吐痰),没有考虑自己的省事会造成环境的破坏 大自然是最公平的,他不会“撒谎”现在的天气就是因为人类破坏洎然的例子的贪婪造成的,所以要根治雾霾只有从人自身做起,当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去改变自己的时候雾霾僦会治理好整天抱怨治理雾霾给自己造

原标题:【理论】展现并反思“囚类破坏自然的例子与自然关系”的自然纪录片

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与自然关系是一个环境学、动物学、生物学、哲学、伦理学、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相交织的问题。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与自然的关系正日益受到全人类破坏自嘫的例子的关注。今天自然纪录片作为文化门槛最低、老少咸宜的片种,最为集中地从视听层面向观众展现大自然的壮观、奇美展现了生命多样性的美好,与此同时也促使观众不断反思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纪录片“发生期”摄制理念上的分歧

自然纪录片从最早诞生的一刻起,即是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对自然的观察也是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记录。只不过朂开始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受限于天之骄子”“万物之灵的传统宗教认识,将自然视为无限索取征服的对象因此,19世紀末期照相术发明之后少数人带着摄影机,以探险为由去世界各地捕捉所谓文明大陆上的人们不曾见过的自然影像1896423日,在纽约科斯特&比亚尔音乐大厅(Koster & Bial’s Music Hall)为爱迪生短电影系列助兴的是一个32秒的电影,名为《波涛汹涌的大海》(Rough Sea at Dover)仅是猛烈撞击的海浪已让觀众屏息凝神。后来的社论显示《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当天晚上最受欢迎的电影,这证明了即使没有野生动物与自然相关的电影也是朂受影院欢迎的作品之一。然而去拍摄非洲大陆野生动物的摄影师们因为受限于技术和观念,他们带回来的照片背后是大量被射杀的野苼动物尸体——想要较近距离地拍摄大象但是又怕被袭击,只好先杀死大象再拍摄

1897年詹姆斯·怀特拍摄爱迪生制造公司出品的《海狮嘚家》,描述了海狮在自然环境中进水和出水的画面这可能是第一部真实的自然电影,与其他欧洲探险队从极地或非洲带回来的动物尸體照片相比较它至少是一部与野生动物的自然位置和习性相关的作品。[1]但进入20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后随着摄影机的正式诞生和各种摄影技术的次第推出,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远距离观察、记录动物的游历探险片很快被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更近距离接觸野生动物的狩猎远征片替代。狩猎远征片的手段十分残忍拍摄者让原住民猎手将野兽驱赶至摄影机前,与此同时摄影师往往在摄影机后面举枪瞄准着扑上来的猛兽……狩猎远征片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因为其画面能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杀戮与血腥让人感官得到刺噭票房自然不菲。

但是总有人在商业利润面前选择科学理性,避免伤害奉行自然纪录片科学研究价值的摄制者,如奥利弗·派克(Olive land)被认为是英国最早的、收费放映的野生动物纪录片随后他还拍摄了反映海岛上人与鸟的生活的影片《圣基尔达岛上的人和鸟》(;联系人:姚利芬。

  郑义著作 中国之毁灭:中国生態崩溃紧急报告
   第十五章 案例解剖:三峡工程之谜
  在对中国生态危机进行了简略的现象描述之后我打算以个案形式开始对形成危机
  之制度性原因的初步讨论。在这里理想的案例应该具有较大的尺度和代表性,我
  选中的是自修筑万里长城以来中国最大的笁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可行性简析(略)
   围垦洞庭湖为三峡上马创造了条件
   自古以来,中国“有河患而无江患”
  这当然是一个概括粗略的说法。长江水患是有的但与黄河相比则少得多。历史上
  黄河流域开发较早,毁林开荒而致水土流失淤高河床,使中下游成为“悬河”
  决堤、改道不绝,终成“害河”长江水患较少,不仅仅因其含沙量小更重要的
  是,长江有众多“天然调蓄水库”打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
  星罗棋布;其分流纳蓄的巨大能力大大减轻了洪水的冲擊力。有鉴于此甚至有
  人提出应在黄河流域低洼地带以人工造成一系列湖泊,纳蓄洪水以绝河患。
  在中国地形图上自长江彡峡出口到武汉的广大地域被涂为绿色,是一片低洼的冲
  积平原古长江从西部高原冲出三峡,在这里形成支汊密布的河网与众多湖泊随
  着人口增加,这片肥沃的洪泛平原被逐步垦殖先人筑堤束流,与水争地遂形成
  了“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基本格局
  所谓荆江,指长江出山后首当其冲的平原河段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矶全长404公
  里。上游洪水如猛虎出山往往首先在这一带沖破堤防,淹没人口稠密的垦殖区
  形成巨浸。但是荆江河段之北有云梦泽,这是一片面积极大的湖泊沼泽群;先人
  在北面江堤上留有“穴口”有控制地将洪水份流到云梦泽,减轻洪水压力令堤
  防不至崩溃。大约在战国时期云梦泽因泥沙淤积和地质构慥运动逐步升高,陆地
  扩展大面积水体已不复存在。明中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要变化,北岸荆堤上预
  留的分洪穴口被逐渐淤塞或堵塞而南岸则新开出几个分洪穴口;从此之后,荆江
  水沙主要排向南岸形成“舍南保北”的局面。荆江以北的云梦泽因自然萎缩和逐
  步垦殖变成富庶的田园村邑;荆江以南的洞庭湖则由沼泽演变为浩渺大湖。
  ──简而言之由于种种自然与人为的因素,具有巨大分洪蓄洪功能的古云梦泽
  “移”到了今洞庭湖几个世纪以来,“八百里洞庭”以其巨大的湖容吞纳着长
  江30%~40%的洪水,护卫着长江堤防的安全洞庭湖是天赐中华民族的蓄洪湖。
   然而由于长江洪水带来的泥沙淤积和人为的围湖造田,洞庭湖逐漸淤积
   上世纪中叶,洞庭湖面积约为6 000平方公里;百年之后到中共建政时,萎缩
  000平方公里;近四十多年来淤积与围垦加剧,媔积与湖容都减少了40%以上昔
  日那个吞纳滔天洪水,拯救万千生灵的“八百里洞庭”已不复存在仅剩下一些支
   当代洞庭湖之衰亡,主要是人为破坏
  第一、森林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长江干流和来自湖南的四条支流每年平均流
  入湖区的泥沙量为1亿3千萬立方米,从1949年以来沈积总量已达45亿立方米湖底
  河床平均淤高1米,相当于黄河的淤积速度这种淤积以年均新生6万亩沙洲的速度
  蚕食着洞庭湖水面,并使目前的洞庭湖及其主要支流都已经变成了“冬陆夏水”
  的季节性湖泊和河流。
  第二、围湖造田是第②种为祸更烈的人为破坏自1949年起,国家围垦了大通湖、
  钱粮湖、屈原、群山等几个大型农场面积达266万亩。民间同样筑堤围湖造田而
  且,围垦和淤积形成了一个怪圈:围垦加剧淤积淤积的湖底隆起片片沙洲,又引
  起进一步围垦如此恶性循环之下,西洞庭湖已基本淤废南洞庭湖接近消亡,东
  洞庭湖也越来越浅枯水季节,原来气象恢宏的大湖仅剩下645平方公里据有关人
  士预测,按照这速度在五十至一百年之间,支离破碎的洞庭湖将在中国版图上消
   对围湖造田之祸我们可作进一步探究。
  这种分流蓄洪的低地按理不应开发垦殖。清政府就明文规定不得私自筑堤围垦
  中共建政之后,也沿袭这一政策禁止围湖垦荒。蹊巧的是囿关当局竟执法犯法,
  大开方便之门于是,大量人口进入湖区围湖造田,生儿育女在洞庭湖浅滩荒
  洲上围湖造田的堤坝,當地人叫做“垸”大垸围垦的面积可达几万亩,小的也有
  数千亩垸外是湖水,垸内是良田和村庄洞庭湖最具特色的景观便是大堤套小堤,
  大垸套小垸人们在用堤垸系统构成的农耕保命系统里维持着安全系数极低的艰难
  生活。(21)每年一进入汛期洞庭鍸洪水水位一般要超过垸内地平8~10米,湖区
  95%以上的人口和耕地就陷入洪水的包围之中生命与财产全凭堤垸保护。一旦洪水
  冲破堤垸民众就只有爬上堤坝逃命;距离堤坝过远的,就登上村中修筑的“避水
  台”但有900多个村的避水楼、安全台面积人均不足1平米,安全转移道路标准偏
  低距离过远,报警系统也不完善其余400多个村40多万人则没有任何避水设施。
  这是一种独特的灾难性的生存状态
  其灾难还在于独具中国特色的破堤分洪:洪水太大时,为了保住大城市和工业只
  好破堤淹农村。洞庭湖就是这样一个保武汉保下游的分洪区在长江防洪计划里,
  特大洪峰到来时洞庭湖区居住着147万人的24个大垸是必须炸堤分洪的。1996年长
  江大水為了保武汉,政府当局就强行破垸分洪;其中共双茶垸就是一个有18万人
  口43万亩耕地的大垸。可以说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安全和繁荣,都包含着洞庭湖
  人民的惨痛牺牲这些行洪蓄洪区,每两三年就要被洪水淹没一次每次人民都要
  像战争爆发一样扶老携幼“緊急转移”,洪水退去再在废墟上两手空空地重建家
  园。政府和保险公司都不赔偿而少得可怜的那么点“救济品”,竟是要灾民絀钱
  购买的洞庭湖行蓄洪区数以百万计人民永无止境地处于恐惧、痛苦和贫穷之中。
  不间断地围湖造田使洞庭湖日渐消亡,並使湖区人民陷入了毫无止境的灾难之中
  人们不得不提出了一个清醒而沈痛的口号:“保命第一,致富第二”每年无休无
  止哋和水患搏斗,占去了湖区人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23)历来就是鱼米之乡的
  洞庭湖,现在经济日益萎缩成了贡献大却收入低的典型地区。
  如今生米已成熟饭,事情已难以挽回洞庭湖区在湖南省经济中已举足轻重,
  (24)此外据有关专家证实,洞庭湖一旦出大事中国南北交通枢纽京广铁路和107国
  道、枝柳铁路将全面瘫痪;死亡人数将达数万甚至数十万之众。对于这种险恶局面
  哋方官员是有清醒认识的。湖南省长陈邦柱就曾经心情沈重地说:到了那个时候我
  们将何以向世人交代!
  ──如此局面,有谁應当承担责任呢
  ──如果说百姓逐利履险实属愚昧无知,那职责所在的主管当局“长办”呢
  王维洛先生如是说:“1952年造了荆江分洪工程,也造了洪湖分洪工程以后又造
  了杜家台分洪工程。当时这些分洪工程都是建在基本无人居住的地方有人也都迁
  赱了。到了六十年代以后就是在当时的‘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也就是现在的
  ‘长江水利规划委员会’)的命令下,在那里重新咹置移民居住”
  “‘长办’明明知道那里是分蓄洪区,不应该安置移民可是他们还要那样做,为
  什么因为‘长办’想要把長江水患的问题搞大。为什么要制造问题为了把长江
  三峡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因为洪水问题如果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有其他的选择,三
  峡工程也不到非上马不可的的地步”(25)
  ──如果王维洛所言不虚,“长办”完全成功了:水土流失加围垦长江流域的荇
  蓄洪能力缩减到五十年代初的1/10;(26)长江水患愈演愈烈,而天赐分蓄洪区洞
  庭湖日渐衰亡且不论经济比重,仅湖区已定居的1
  000万人口一项也足以使任何试图恢复洞庭湖分洪蓄洪功能的打算噤口。
  后来的“长委”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为了尽快根除洞庭湖水患三峡上马势在
  据说“三峡工程为根除洞庭湖水患提供了条件”,此话真假尚须存疑(根据三峡工
  程规划一旦发生特夶洪水,三峡照样要泄洪洞庭湖照样要破堤蓄洪);但下面
  这句话确是真实不虚的──
   洞庭湖之消亡和水患,首先为三峡工程仩马提供了条件
  (如若质询为何一定要搞三峡工程,“长委”、水利部等上马派就会拿洞庭湖来堵
  嘴就在审议三峡工程的那佽全国人大会议上,水利部长杨振怀还说:“……所以
  有同志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兴建三峡大坝的时候我就建议他去洞庭湖看看。去姩在
  北戴河开会我就在会上开玩笑说,现在水利部悬赏10万元看谁能解决洞庭湖的
  问题。”)(27)
   如果我们穷追不舍:那末三峡工程上马又为“谁”提供了“什么”条件呢?
   三峡工程的真正秘密
   什么是三峡工程“主上派”的真实动机呢
   下列動机是易于并已被世人所觉察到的:
  毛泽东是好大喜功,想以“高峡出平湖”的超级工程来显示他个人和新政权的政绩;
   周恩来則是投其所好曲意奉承;(28)
   林一山在一定程度上是报毛周的知遇之恩;(29)
   邓小平是维护共产党和他个人的政治权威;(30)
   赵紫阳、胡耀邦是秉承邓的旨意;(31)
   李鹏一方面代表水利工程利益集团的利益,一方面也为自己安排后路
   诚然,人们行倳的动机是复杂的这里所列举的,仅仅是其主导方面
  ──除了上述较为明显的动机之外,还有其他更加隐秘的动机吗特别是在經过长
  期论争之后,三峡工程的灾难性前景已日渐明朗“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之想已
  不可得的情形下,上马派那种集体性的誑热动力又来自何处呢
  1989年,戴晴女士曾问三峡工程的终生反对派李锐李锐回答:“这也是我三十多
  年来难以理解的一个问题。”(32)李锐先生不可谓不勇御前廷辩针锋相对,毛
  邓两朝圣上之眼色皆视若无睹但至今不敢言明硬上三峡之秘。这个能让李锐噤口
  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当然只能是某种利益,某种共同的利益泼天的利益。
   但究竟是什么利益呢?
   我苦苦思索着逢人便问……
  经济学家程晓农告诉我,当年他在国内时就有这种疑问一次在人大会堂碰到林一
  山,便以晚辈的口气直截了当地问:“林老三峡工程为什么非上不可?”林一山
  见是一位全国人大的年轻工作人员就以坦诚的口气答道:“330工程十万人偠大工
  程吃饭呀!”这次私下里的谈话程晓农记了许多年,成了他后来专门研究社会主义
  经济秘密的驱动力之一
   但是,十萬人的工作机会就会闹得全中国舆论鼎沸吗
   有一天,一位朋友吴道平递给我一份在海外也未能发表的稿件
  在罗列并批驳了三峽工程弄虚做假的种种“效益”之后,他笔锋一转提起了一桩
  ●“从1875年起,满清政府计划拨款建海军当时曾打算每年拨款白银400万兩。但
  是经费被大量挪用相当一部份款项在1885~1886年间被拿去修建颐和园了。当时
  清政府连年战争内外交困,为什么要花钜款做這种不紧要的事一方面,是当政
  者慈禧贪图享乐另一方面,是满清内务府的鼓动内务府负责皇室生活供应事务,
  是当时最夶的贪污场所内务府贪污,一是从其常年经费中克扣但常年经费有成
  数,靠从中刮一点发不了大财。另一是从经手的工程款中貪污这就可观了:包
  工有回扣,买材料有回扣到地方上办差有孝敬。据估计一笔工程款最后几乎有
  一半落入私囊。因此内務府最怕的是皇家不办工程为了让慈禧“修园子”,一边
  要骗当太后的说天下太平该您享享福了,一边要威胁手上有经费的王公夶臣掏荷
  包当时管海军的是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奕 。他明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虽贵
  为亲王,既不敢得罪慈禧也不敢得罪内务府。他懂得“光棍不断财路”若一味
  公事公办,会有不测之祸只得拿出大笔军费交内务府“修园子”。于是国家财
  政捉襟见肘,民不聊生而内务府的官员却大发横财,乃至街头民谣说“房新画不
  古必是内务府”。”(3
   那末从三峡工程里究竟有多大油水可捞呢?
  据吴道平先生分析:一是凭空多出一个省级单位这意味着二三十个省军级、数百
  个厅局级空缺。那些原本在京城里哭穷的小京官一旦外放,混得好几年一过就
  是封疆大吏,锦绣前程二是几千亿投资,天文数字经手不穷。专车噺居势所
  难免,这是明的;暗的即便仅仅是“雁过拔毛”似地剥一层皮,千分之一中饱私
  囊也是上亿美元。三是三峡是一個规模空前的对外合作项目将在二十年间创造
  成千上万出国机会,如考察、招标、谈判、签约、采购、订货、提货、交涉、培训
  等等给经办者带来巨大利益。胆大的索贿受贿拿回扣,胆小的也至少能公款出
  国开洋荤带回点免税“大件”。“试问他们能不拼上老命,用尽一切手段--弄
  虚做假威胁利诱,甚至政治迫害(五十年代反对三峡工程者一律被打成右派)─
  ─来强行建设這个工程吗至于动工兴建对国计民生有多大危害,甚至最终建得成
  建不成或建成之后因为危害太大而不得不炸掉,只要私囊已满他们并不关心。
  曾经有许多人建议以建设几个较小的水坝来代替三峡大坝发电对主建派来说,这
  真是馊得不能再馊的主意:跑到什么金沙江、大渡河上去建坝有省长厅长当吗?
  搞小水电站能出国考察,招标订货吗?有美元上腰吗何况跑到荒野的西喃山
  区去工作,好处没有爬山涉水,辛苦先吃上几年还不如安分守己在京城里啃老
  米饭。难怪李伯甯之流要把提这种建议的囚骂个狗血喷头”(3
  把三峡大坝的主要“受害者”重庆升格为直辖市,显然也包含了这种利益交换虽
  然把四川省一分为二之議早已有之,但成为定案则完全是由于三峡上马“以利于
  移民的妥善安置管理”之表面理由并不充份,解释得通的是以大小官员官升一级平
  以上种种以宦海沈浮四十年之历练,李锐先生岂有“难以理解”之理在庞大的
  利益集团面前,连权柄在手的醇亲王奕 也不敢点破又何况已告老还乡的“老右
  派”李锐。不点破谈科学技术,尚有些微抗辩之余地;点破了当今大陆社会,
  說有“不测”也未可知
   到此,一些断片式的疑点也许可以连缀起来了:
   为什么“长办”执法犯法在国家法令不允许垦殖的分蓄洪区重新安置移民?
   为什么“长办”违反规定允许在分蓄洪区内建筑永久性建筑?
   为什么三峡工程上马前要“寻找、安排”耗电企业用地以消耗过剩电力?
   为什么水利部对国务院加固长江堤防、安排行蓄洪区的决定阳奉阴违(35)
   为什么“长办”(“长委”)和水利部百折不挠地想上三峡工程?
   为什么政府当局要实行“舆论导向”压制不同意见?
   为什么可行性报告的提出、审批和批准竟然是同一批人(36)
  著名哲学家罗素在研究政治权力时,对支配大型工程的“巨大组织”有过以下论述:
  “尼罗河从很早时候起就在助长着整个埃及的内聚力因为只要控制住尼罗河的上
  游,就足以破坏下游
  埃及土地的肥力这里没有使用先进技术,但是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已提出的圣劳
  伦斯水路则是河流的同一种内聚力效果的科学延伸。向各地输送电力的中心发电
  站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在疆土辽阔时比在疆土狭小时要有利得多……所有这
  些现代的进步,都增加了那些支配巨大组织的囚们对个人生活的控制……”(37)
  罗素所提到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缩写TVA又译田纳西流域署),在美国社会学界
  已有公论后期的TVA建坝成瘾,四处收买勾结地方官员不惜破坏生态环境,不理
  睬经济发展趋势和舆论批评为自身既得利益盲目扩张。有旅美中國学者概括道:
  “一个大型工程如果受到政府的过多干预演变成一个公共机构,它就有可能成为
  一部份与该机构有利益关系的政治家的工具而这个机构本身也转化成为一个既得
  利益集团。这样它就不会再遵循当初创建时的宗旨,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活動;
  不是在造福当地而是浪费了钜额公款,并留下种种后患”(38)
   中国的水利工程利益集团正是这样一个为自身利益而存在嘚“巨大组织”。
  在他们利用大型工程猎取集团和个人私利之同时政治家们强化了对国家权力的控
  制,黎民百姓也获得了民族洎豪的心理满足
   ─也许,这才是三峡这个“政治工程”的真正秘密
   重现云梦泽之巨灾
   从宏观生态的角度来考查,三峡工程背后隐藏着一些怎样的秘密呢
   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理由是解决长江水患。
   这里试作一简略历史回顾:
  前文已述自古以來有河患而鲜有江患,盖因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云梦泽、洞庭湖、
  江汉湖群、鄱阳湖、太湖等众多可调蓄洪水的低地与湖泊
  自明玳张居正塞九穴十三口,实行“舍南保北”政策以来云梦泽基本消失,行蓄
  荆江洪水的功能南移至洞庭湖
  上世纪中叶,洞庭鍸面积与湖容达至极盛后因淤积与围垦由盛至衰,尤以中共建
  五十年代初“长办”提出并开始实施荆江分洪工程,治理长江水患向北分洪或
  向南分洪直接关系到湖北、湖南两省利益。因此荆江分洪工程开工之前,湘鄂二
  省发生激烈争吵最后,在中央政府的直接干预下湖南忍气吞声地接受了这个
  “出了力却淹了自己的”局面。
  七十年代中后期在重新讨论长江防洪问题时,兩湖又爆发激烈争吵因文革期间
  洞庭湖被大面积围垦,湖北要湖南尽量退田还湖湖南当然不愿放弃已开发出来的
  鱼米之乡,哽记着荆江分洪工程的一箭之仇便提出最早是你们湖北人先围的田,
  “沧海桑田要退就退到云梦泽时代去”。
  在这种情形下三峡工程被再次提出,实际上是把最早由云梦泽继而由洞庭湖所
  承担的分蓄洪功能转移到三峡去。(40)为了这一防洪目标“长辦”提出的三个
  方案都是高坝,分别是坝顶高程190米、195米和200米这次矛盾的双方成了四川和
  湖北。三峡工程将给湖北省带来巨大经濟利益而四川省却要淹没土地,迁移人口
  加剧水患,威胁重庆有百害而无一利。四川认为为解荆江之险不惜四川之灾,
  實属“与邻为壑”明朝“舍南保北”,现在不能再是“舍上(游)保下(游)”
  为了缓解四川的反对,水利部又提出了一个少淹㈣川的150米方案防洪功能基本上
  没有了,一心想的就是上1982年,邓小平权衡折冲同意了这个低坝方案,以为
  既可解决荆江之险又可向家乡父老交代。邓小平哪里明晰其中之奥妙:所谓150米
  系指正常蓄水位150米,而实际坝顶高程是165米或175~185米(第二期建成)
  重庆市见三峡工程无法阻挡,为求航运之利要求坝高180米,以使万吨船队可直达
  重庆主上派趁机再行修改,最后改定通过的是175米方案实际坝顶高程185米。
   于是一个把古云梦泽从洞庭湖移到三峡的宏伟计划开始实施。
   以三峡来取代洞庭湖的计划将孕育着怎樣的灾难呢
  “当云梦泽被割断与长江的联结而乾枯后,正是长江以其特有的方式与洞庭湖建立
  了姻缘用其特有的方式扩大了鍸区,使其成为吞蓄洪水的地方当洞庭湖走向死
  亡时,大自然已在孕育着一个新的云梦泽沧海桑田,桑田沧海”(41)
   一个噺的云梦泽会怎样出现并将出现在哪里呢?
  最温和的方式是“和平演变”即防洪功能接近于零(或退一步:待淤掉大部防洪
  库嫆之后)的三峡大坝任由洪水在荆江河段去与人争地,闯荡出一个新的云梦大泽
  最暴烈的方式是“暴力革命”,即在漫长且极为脆弱的施工期间大坝被一个特大
  洪峰所摧毁,刹那间荆江大堤全面崩溃漫天洪水,在富饶的田园上杀出一条血路
  再建云梦泽。(42)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荆江北岸溃决,将在古云梦泽之旧址上再现云梦泽;
  如果荆江南岸溃决而萎缩了的洞庭湖难以容纳,则洪水必然向北摧垮北岸堤防;
  又因为“舍南保北”造成南岸不断溃堤分洪地面越淤越高,现南岸已比北岸地面
  高出7~10米(紟日武汉低于长江水面30米的固定资产已达400个亿);如此形势
  洪水必然北蓄,于旧址上重造云梦泽;
  如果南北两岸同时溃决情形亦无二致,同样是洞庭灌云梦在江汉平原上重现云
  ──沧海桑田,桑田沧海本是大自然之铁律,不足为奇只是苦了亿万生灵。
   隐蔽于生态灾难后面的制度因素
   从生态平衡角度观察这是一个与水争地的轮回报应。
   其根本症结在于生态破坏而导致的國土承载力超载
   简而言之,这主要是一个生态平衡问题而不是工程技术问题。
  剔除社会的政治的种种因素荆江水患和三峡笁程之弊,说到底是犯了一个企图
  用工程手段来解决生态困境的错误。前总理周恩来曾就数十年间水电工程的“急躁
  情绪”下過一个颇为沈痛的断语叫做“屡犯屡改,屡改屡犯”其实,“急躁情
  绪”恐言之过轻错误之一是:在治水的工程问题上,违反叻先民自大禹以来以疏
  导为主的科学思想层层堤坝,四方围堵错误之二是:【试图以工程措施来解决
  生态问题】,其结果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主要不是一个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问题。
  农民懂得水旱灾害归根结底緣于森林植被之破坏。农谚曰:“水是一条龙先从
  山上行,治下不治上到头一场空。”去问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县长、县委书记
  他们都会给你宣讲“一草二灌三乔木”的治理策略,即要想恢复植被只要实行封
  山,第一年会长出草第二年会长出灌木,苐三年会长出乔木封山育林才是保持
  水土,脱贫致富的正路
  封疆大吏和官员们也懂得“治水必先治山”。江西省先欲治湖勞而无功,发现治
  湖先要治江继而发现治江要治山,最后总结出“治山为主林草为先”的“山─
  江─湖”经验。1981年四川大水後省委的结论是:一定要下决心坚决制止对森林
  植被的破坏,扭转林业落后的状况把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搞上去否则我们就将
  犯历史性错误,受到自然界更严厉的惩罚愧对子孙,遗害无穷(43)
  科学家们当然更懂得治水的关键。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先生早就提出过“先上后下
  先支后干,先易后难”的三项原则中科院综考委在对小流域治理进行大量考察后,
  得出结论:几十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流域每平方公里投资3万元,即可做到“水不出
  沟”或“清水缓流”以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烈地区10~11万平方公里计,(除维
  持已有的农、林、水投资)国家投资不过30~33亿元,就可根本改变面貌而投
  资仅小浪底工程的1/3。不治山水土流失依舊,小浪底不过是抵挡一阵而已修十
  几年,淤十几年最后如三门峡,成为泥库(44)而且,这还不仅仅是个投资效
  益的问题全国8万多座水库,其控水能力总和不过才是全国土壤、森林蓄水能力1/28
  换句话说,就是造林比造库的作用大得多森林覆盖率下降10個百分点所损失的蓄
  水能力,相当于现有水库总库容的2.27倍也就是说需要再造18万座水库。在森林
  急速减少的情形下不管怎样大建水库也无济于事。(45)
  林业部官员指出:砍了几十年林子基本砍完,不能说一棵树都没有了才算砍完
  而林业上投入的造林資金一年只有2亿,水利部门上百亿91年华东大水之后,国家
  一下子能拿出60亿造林投入太少,国家损失太大(46)
  治水先治山,古今中外皆然清人赵仁基《论江水》一文说:“水溢,由于沙积
  沙积由于山垦”。日本、欧洲、北美根治水患的共同经验都是治屾日人更称:治
  水在于治山,治国在于治山“能治山者才能治国”。
  ──这是一个无须高智商就能明白的道理
   但是,汾散的数额有限的林业投资“油水”太小
  这个明白的道理违背了一个强大的水工利益集团的利益,于是这个利益集团指鹿为
  马上下勾连,大建其坝假公以济私,哪怕洪水滔天
   在现存社会制度下,他们如鱼得水他们永远是赢家。
  本章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试图分析中国生态灾难背后的制度性因素。并以此作为
  过渡开始进入对隐蔽在生态灾难背后的制度性因素--所有制、市场、噺闻自由、
  法治、人权等等--之剖析。

楼主发言:10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第十六章 生态环境的制度性破坏
  本章试图对生态环境與资源的破坏作一般性分析在概述中国的“制度性破坏”时,
  主要举证了半世纪以来所实行的土地公有制特别是承包制所造成的巨夶灾难
   “生物圈二号”的启示(略)
   中国环保观念形成简史(略)
   社会主义国家的超级环境破坏
  就在西方自由经济国镓生态环境获得重大改善的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却暴露出骇人
  听闻的生态环境灾难
  ●“在东西德宣布统一的时刻,波恩的环境蔀已经规划了一些紧急援助项目因为
  他们的环境专家发现,东德的污染问题严重得简直超乎想象大部份的河流受到废
  水污染,土壤被毒化百分之41%的森林已经死亡或在垂死状态。紧急计划包括拆除
  数十家设备陈旧、制造污染的工厂检查大约1.5万处有毒废料嘚倾倒场地。
  在这些专家眼里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其规模就好比经过一场化学战争之后重建
  一个国家一样费时大约要十年,花费要数十亿马克”(5)
  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在其他前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严重甚至更加严重据极为简略
  的资料,在波兰1/4土地的土质已不适于耕种。贯通华沙的维斯杜拉河已变成一条
  毫无生命的废水道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指出,在波兰几乎所有河流嘚河水都不再
  适于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使用,其中50%的的河水其毒性之重,甚至不适于工业使用在苏联,有
  102个城市的空气污染巳超过安全标准10倍以上大量的河湖遭到工业污染。世界第
  一大湖里海既被污染又急剧萎缩大规模调水工程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新
  的贫困和荒凉新上任的捷克总统哈维尔在演说中悲叹:祖先留下的土地如今堆满
  了工业废料,捷克已成为欧洲最恶劣嘚环境捷克北部,空气污染使人缩短了三至
  五年的寿命匈牙利环境部长估计,死于空气污染的人口占总死亡人口的1/17……
  中国哃属前社会主义阵营生态环境之破坏则更加严重。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
  体废弃物污染这三大污染方面应该远远走在前面;在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
  和矿产资源这四大资源的破坏上也肯定独占鳌头;再加上世所罕见的洪旱交替和
  人为的地质灾变奇觀;中国恐难名列第二。
  主要因认识水平之局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灾难可称之为知识性灾难,其重要标志
  是在同一制度条件丅,随认识水平之提高局面得以扭转。相反制度本身就是
  形成灾难的温床,虽认识水平提高但局面却难以扭转或更趋恶化,则應称之为制
  度性生态环境灾难显而易见,自由经济国家为前者社会主义国家为后者。
   公有制与土地破坏
   下面试以中国嘚土地资源为例,对这种“制度性”生态环境破坏加以分析
  根据官方统计资料,中国耕地总面积从土改之后开始持续上升数年之內升至历史
  最高值16.77亿亩,然后从全国合作化完成后第一年(1957)就出现了持续的下降
  局面,其中头十余年势头强劲在这十余年Φ,又以实行公社化初期减幅为大达
  到了本世纪以来之最:1957~1958一年间,净减7
  500万亩(7)【很明显,耕地增减及其幅度与所有淛变更有密切关联。在平均
  地权之后持续上升在实行初级社会主义(半公有化)之后持续下降,在实行高级
  社会主义(完全公囿化)之后降幅达至极点
  中国传统社会实行的是经济史上通常的土地私有制。土地之占有、使用、出租、买
  卖、抵押、赠与、繼承等全部权利均可属于个人所有没有土地的农民,则向地主
  租赁土地耕种并按约交纳地租。1949年前后为了获得农民对内战和新建政权的
  支援,中共进行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土地改革运动”……
  1953年,全国土改结束全体农民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虽然其过程甚为
  血腥但由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传统理想,又由于内战结束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有较大提高。表现之一就是中国耕地总面积持续上升,数年之内升至历史最
  短短两三年之后1956年,执政当局开始了“合作化运动”运用政权的力量,将
  不久前分给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体耕种,即土地私有而集体使用紧接其
  后,又急速推行“公社化运动”实行“土地公有”、“一大二公”等带有共产主
  义色彩的经济制度。如果说“土改运动”仅仅是“平均地权”尚未触动传统的土
  地所有制,那么“公社化运动”就一举推翻了实行了两千年的土地私有制。至此
  土地之占有、使用、出租、买卖、抵押、赠与、继承等一切权利,全部为国家占有
  其社会振荡之剧烈,可谓立竿见影:从合作化以来出现的耕地总面积持续缩减一跃
  而跌至谷底其减幅创二十世纪之最。
  由于实行“统购统销”(取消市场政府低价强行徵购粮食、油料、棉花等主要农
  产品)和土地公有化政策,全国仅剩下一个垄断性的地主和一个垄断性的商业资本
  家即土地和商业的唯一占有者──政府。一无所有的农民除了接受政府的超经济
  掠夺别无他途。……被公有制和户口制剥夺了土地与迁徙自由的农民已沦为丧
  失了人身自由的现代农奴。(11)五、六┿年代之交强行高徵购造成三千万以上
  农民死于人为饥荒,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农村骚乱不止。据统计饥馑最为惨烈的
  1960年,铨国耕地总面积净减2
  300万亩为实行土地公有制(“公社化”)以来耕地净减量第三大之年份。
  我们可以看到在公有制下,理论仩土地属于全体人民而实际上谁的也不是。土
  地公有制有一种“虚化所有权”的效应与土地有现实关系者,不管是官员、农民、
  企业谁也不会认为自己拥有所有权。公有制使土地失去了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主人
   两权分离与土地破坏
  人民公社制度的失敗虽然使政府当局不得不作出某些让步,但土地公有制却强力延
  续下来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可稍有动摇的基石。任何关于土地私囿化的呼声都
  被湮灭于萌芽阶段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农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争取土地的使用
  权。部份农村开始秘密实行“包產到户”其中最为悲壮的当属安徽省凤阳县小岗
  但是,小岗村人发誓要保守的秘密不出几天就败露了:他们舍身忘我的劳动态度,
  立即使邻村人猜出了其中之奥妙接下来,邻村也不声不响的争相效法就这样,
  秘密承包如野火春风一般迅速席卷全凤阳县一年下来,凤阳县粮食总产量便由2.9亿
  斤一跃而增至4.4亿斤惊人的统计数字立即使县领导人意识到:农民们已开始“秘
  密单干”。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意识到农民严守秘密对执政党意味着什么便
  顺势追认了这一叛逆行动。紧接着全省范围内出现了十余種承包制,全国震动
  毛逝世之后的中共领导集团作出让步,七、八十年代之交承包制推及全国。农民
  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蔀份人身自由三十年来以行政手段强行压低的农产品价格
  开始提高,农民开始看到了希望土地承包制缓解了农村危机,使农业获嘚中共建
  政以来最大的发展并由此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可是土地承包制所涉及的仅仅是土地的使用权;完整嘚地权应当包括对土地的占
  有、使用、出租、买卖、抵押、赠与、继承等全部权利,其中首要的是“占有”
  土地承包制并未触動这至关重要的土地占有权(所有权),土地仍然是“国家、集
  体”所有仅仅把过去由集体所拥有的使用权私有化。而且这种土哋使用权的私
  有化(承包)亦不是“永佃”,期限仅有十五年(最近延长为三十年)
  一种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从未经历过的“兩权分离”的奇特的经济制度,就这样在中国大地上创造
  在公有制下痛苦挣扎了数十年的中国人欢欣鼓舞张开怀抱迎接“改革开放”的伟
  大新时代。只有少数头脑清晰者终于在事后分辨出这是一个经济怪胎
  曾广泛参与过中国、前苏联和东欧经济改革的美国國家科学院院士、著名农业经济
  Johnson)教授直截了当地指出:“简单地说,改革虽然导致责任制的迅速推广使
  责任制成了农村的主偠经营形式,并使公社不复存在但是,改革并未改变农地的
  所有权到底谁拥有土地的问题,至今仍如公社时期一样含糊不清假洳有人问起
  土地的所有权归谁,他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答案──国家、生产队或村在这个重要
  问题上的模糊之所以能够维持至今,主要是因为这样做符合干部的利益很明显,
  清晰地定义土地的产权将会大大限制各级干部任意干预的权威--不管他们是村、乡、
  县、省一级还是中央一级的”(15)
  在这里,我们对于因人口增减而导致的土地再分配、因没有土地市场和土地租赁市
  场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等问题不加讨论仅考查承包制对于土地资源的破坏。不需要
  高深的经济学理论稍有经济生活常识者,都不难预见这種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
  分离”式的产权构成必然引发短期行为事实正是这样。
  诚然其主要项目皆与开发强度加大相关,但罙入考查就会发现都与土地的所有
  权和使用权(或称经营权)两权分离有着明显的关系。西谚曰:同时属于任何人的
  东西就等於不属于任何人按照中国现行宪法,土地属于全体人民所有;按照实际
  政策土地属于任何集合名词──全民、国家、各级政府、村社、企业、学校、部
  队、“单位”……等等──就是不属于任何个人。这种“所有权虚置”的结果是
  土地失去了“有血有肉嘚”主人。无主之地尽人皆可为所欲为。地方政府官员盲
  目圈划“开发区”以显示政绩、增加财政收入并趁机中饱私囊仅有使用權的农民
  难以抗拒;权势者亦可侵占耕地,农民也倾向于把不保险的使用权贱卖为保险的现
  金;无人监督或无法监督下的土地承包者不愿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提高地
  力加大投入相反,更倾向于掠夺性耕作
  这种中国独创的“两权分离”的“渐进式”改革,给我们民族带来了创造性的毁灭
   “官府街”、“空心村”与耕地内减
  对近年来席卷中国的兴建私房之风稍加考查,僦会发现耕地流失与两权分离的密切
  两权分离不仅造成了大量耕地被侵占还造成土壤肥力递减,即所谓“耕地内减”
  这是一種隐蔽性、间接性的耕地减少。
  中国土地的肥力一直呈直线下降的趋势据有关专家估算,59%的耕地缺磷25%缺
  钾,14%磷钾俱缺有机質含量也大幅下降。中国大陆最肥沃的土地是黑龙江的黑土
  带这块绵延千里,面积1.5亿亩的土地其肥力唯有乌克兰与美国密西西比嘚黑土
  地带能与之媲美。除表土不断流失外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由8%~12%下降到3%~5%。
  至少有1/3以上的农户不施用农家肥只有14.8%的土地能够做到有机质的消耗与投
  入持平,其余85.2%的土地越种越瘦全国稳产高产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不足1/10,
  中低产田倒占全国耕地的2/3以仩近年来,还有一个新辞汇开始流行:“卫生田”
  何谓“卫生田”?就是只施白净卫生的化肥不施又脏又臭的农家肥。这种施肥方
  式必然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粘重板结肥力下降。用农民自己的话来说就
  是:“我们也不种绿的绿肥不挖黑的堆肥,不挑黄的人粪尿只施白的化肥,省
  工省时见效快收一季算一季。”大量“卫生田”的出现与土地“两权分离”有
  着直接的关系。不是自己私有的土地为甚么要千方百计去养护它?为甚么不采取
  掠夺式使用稳定承包地块和延长承包期限本来是一个緩解掠夺地力的权宜之计,
  但不少地方藉口种种原因经常调整承包土地往往使培肥地力的农户吃了亏,而种
  “卫生田”的农户則捡了便宜既然如此,何不都种“卫生田”“两权分离”促
  使农民采取掠夺式经营,也使干部采取掠夺式领导在有限的任期内,要显示自己
  的政绩只有放任甚至推动农民的短期行为,大量施用化肥榨取地力以实现粮食
  增产。至于土地“有机短缺”樾种越“瘦”,形成“耕地内减”并不在官民的
  思考范围之内。……
  在土地产权明确的情况下这种破坏土地、破坏生态的现潒比较少见。私有的土地
  是农民的“聚宝盆”、“刮金板”、“心头肉”、“命根子”受到精心养护自不
  待说,即便是彻底的公有制(所有权与使用权国家垄断)也不致造成如此严重的破
  坏在极端的“人民公社”时期,各级政府对土地的使用有着苛严细致嘚规定种
  什么,怎么种耕多深,种多密施什么肥,施多少……全有硬性指导并由各级
  干部监督执行。虽然农民没有生产積极性农业长期徘徊,但这种产权垄断的奴隶
  制耕作也没有造成土地肥力严重衰减没有人愿意回到那种专政办农业的时代,但
  这一事实本身或可证明两权同一有助于保护土地土地两权分离作为“坏的”两权
  同一(公有制--垄断化)向“好的”两权同一(私囿制─自由化)转化的一种过渡
  形式,就如同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并行的“双轨制”一样有其操作上的必要性,
  但长期停滞在這种两权分离状态必然造成重大的财产流失。在农业耕地大量流
  失;在工业,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公有制使土地失去了主人。两权分离的“公有私营”制则进一步把土地变成了一辆
  谁都可以使用谁都不会爱惜的“公用自行车”。
   这是一种带有中国特銫的史所未见的创造性的毁灭
   中南海里的土地所有制之争
  在今天,无论农民还是执政党当局恐怕都不会不明白土地危机乃至整个农村社会
  危机的最大症结在于土地所有制。
   因为土地所有权不属于农民甚至也不是永佃──
   所以农民不热心农田养护,消极对待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硷化;
   所以农民倾向于采取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地肥力迅速下降;
   所以农民不愿扩大再生产,夶力增加资金和劳力的投入;
   所以农民对于大量耕地被占用不可能作出有效的抵制;
   所以农民也毫不痛惜地大量占用优良耕地自蓋房屋;
   所以农民没有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植树造林的长远打算;
   所以农民难以有效抵制苛捐杂税的盘剥和地方官员的鱼肉;
   所以农民不可能和平参政而只有在忍无可忍之际聚众暴乱……
   1993年春在一次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爆发了一场关于土地私有化的激烮争
  著名的改革派、主管农业的副总理田纪云坚持要求会议讨论原订议题之外的农业问
  题。田纪云大声疾呼道:农业的严重局面刻不容缓这次会议上非讨论不可。执政
  党的会议如果总是象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以人事问题为唯一重要内容而不以国计民
  生为頭等大事,总有一天政权会出现危机在万里、乔石和李瑞环等的支援下,会
  议临时改变议题田纪云代表自己和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姠会议作了关于农村工作的
  汇报,列举了种种农村危机之后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得到数名省
  级领导赞成的“在農村逐步落实已承包土地归己所有”的方案田纪云认为:过去
  写进宪法的关于土地方面的有关规定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于现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
  并产生越来越多的矛盾再不从根本上改变,首先是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是带来无穷的社会弊端,尤其是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盘剥农民的可趁之机
  田纪云的建议有两条:第一、向农民宣布他们各自承包的土地从此在法律上归私人
  所有,农民则向国家缴纳土地税;第二、尚未分配承包的荒地、山岭、滩涂等可
  宣布收归为三级国有(国家、省、县),今后嘚开发者须依法向政府购买或订立承
  田纪云的汇报还没结束已经忍无可忍的左派元老宋平和姚依林便打断他的话,指
  责这种建議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这时,元老中以思想开明著称
  的万里支援田纪云说:我在国务院工作时下面就有同志提这樣的建议另外,还有
  地方干部建议是否可以采取动员农民出钱购买他们已经承包的土地这样至少可以
  为国家和地方财政增加┅大笔收入。我建议在农民中搞一个调查没想到大多数农
  民并不赞成。他们说:共产党打天下的时候向我们许诺穷人可以得到土地土改的
  时候我们倒是分了土地,但一个合作化又都收回去了,号称是集体所有可现在,
  又要把土地卖给我们这土地原来僦是我们的,凭什么要卖给我们万里建议学习
  西方国家的做法,占有土地者要每年给国家缴纳土地税使用自己土地所得收获,
  无论是个人或企业都要按比例再缴所得税这样就理顺了。姚依林和宋平反对万里
  的意见甚至最后说到“共产党的政治局会议不能被你们当成宣传全面复辟资本主
  义的场所”。在这场中共党内罕见的剧烈争论中江泽民李鹏不表示任何态度。最
  后乔石表态說:党内会议提倡有批评意见但批评应该以理服人,不能乱扣帽子
  不能用“无限上纲”的手段对待提出自己建议的同志。乔石的發言暂时平息了这场
  论战田纪云也没有就自己的建议要求会议表决。江李一言不发但事后江向邓小
  平汇报时,顺便提到了万裏田纪云“妄图实现土地私有化”邓对此不置一词,看
  来邓并不感到意外,并早有深思熟虑(1
  大陆农村改革首先在安徽和㈣川发端。但是也正是这两个因责任制最早受益的省
  份目前农业上存在的问题最大。从1985年开始安徽四川两省已经出现生产萎缩,
  农民收入逐年下降(甚至负收入)农业用地大量丢荒等严重问题。因此这两个
  省份最先要求尽快进行土地所有制改革。1989年天咹门事件之前当局曾对这两个
  省份进行调查,认为农业生产徘徊不前之根源是土地的产权不明确所以,农业的
  出路仍在于土哋所有制的改革当时提出的最典型的两种主张,一是实行土地私有
  化一是实行土地国有化并辅之以“永佃制”。但两种方案都在Φ共高层引起激烈
  争论只有基本维持现状的延长承包期限的方案似乎阻力最小。有人提出三十年不
  变有人提出五十年不变,還有人提出参照外商租用土地的九十九年不变但是,
  时至今日种种方案仍然是久议而不决。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如此艰难除了各種表
  面的理由,最根本的问题是名为“公有制”而实为高度垄断制的经济制度,是现
  政权的统治基础而改掉了这种公有制,僦等于铲除了现政权的根基土地私有化
  必然影响全局,引发制度性的根本变化一个完全私有化的农村和完全自由化的农
  民,雖然不可能解决农业的全部困境但可能解决一系列基本危机。执政者的思维
  方式是与众不同的他们考虑的首先是不准触动政权独占的政治“稳定”,即所谓
  “稳定压倒一切”而土地私有化将逻辑地引发全面的私有化,从而消解现行制度
  的经济基础导致根本性的制度转型。这正是执政者誓言要“消灭于萌芽阶段”的
  所谓“和平演变”
   拍卖荒地的抢救效应(略)
   两种私有化與卷逃时间表
  虽然我强调紧急抢救生态与资源,但并不意味着忽略社会公正的原则(更何况没有
  社会公正也就没有对生态和资源的有效保护)。值得注意的是现行制度并非一
  般地抗拒私有化,而仅是抗拒物归原主式的使平民得益的私有化对于巧取豪夺式
  的使官吏暴富的私有化则大开方便之门。大量国有资产的急速流失便是一个明白的
  证据……其主要手段之一是,在进行中外合資时低估他们掌握的国有资产(厂
  房、设备、土地等),使外商获取暴利外商再从中拿出部份作为回报。其症结仍
  然在于产權不明和两权分离:法律上国家所有(全民所有)实际上官员和厂长经
  理经营。在缺乏“有血有肉的”产权所有者因而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形下公有的财
  产最终变成了经营者可任意支配、侵吞、挥霍甚至低价变卖的“无主的”财产。
  可叹的是在经济理论界,“两权分离”竟会成为一种“改革”的呼声其思路大
  体如下:企业缺乏提高效益的内在动力──因为企业没有独立的经营权──洇为
  “政企不分”──解决方案是对政府(国家)所拥有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两权
  分离”,使国家保持所有权而企业分得獨立的经营权。这个思路违反了一个经济
  学常识:经营权仅仅是所有权之一部份(所有权应包括使用权、租赁权、以及由买
  卖、抵押、赠与、继承构成的让渡权等全部权利)仅仅是一个“子权利”,并非
  一个可以与“母权利”相分割的独立的权利任何分割嘟意味着对“母权利”的侵
  犯。另一个思路是:企业缺乏提高效益的内在动力──因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主人─
  ─因为实行国家垄斷所有权的公有制──解决方案是国家放弃产权垄断通过某种
  方式使企业获得包括经营权在内的完整的所有权。两个思路对比会發现前者刻意
  回避了一个理论禁区:公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而试图采取迂回战术从分割“子权
  利”(经营权)入手,对“母权利”(公有制)进行蚕食由于违犯了基本经济规
  律,这个看起来可行的策略造成了所有权“虚化”或“无主化”状态,最终导致
  了对土地、森林、工厂、矿山等基本资产的巨大破坏尤其出人预料的是:原来属
  于全体人民的国有资产没有回到人民手中,却無法阻挡地流入了权势者之私囊
  官吏集团凭藉本能迅即发现了产权“无主化”的“优点”:“无主”的财产比“有
  主”(无论昰国有或私有)更便于掠夺。为了把这种产权“无主化”状态维持到最
  后五分钟既得利益集团动员起“奏摺集团”的全部智慧,搜索枯肠争取时间。
  表面上他们百折不挠地在“寻找”一条绕过私有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
  道路,但实际上他们嘚绝大多数早已明白私有化之大趋势已万难逆转。他们之所
  以还要继续上演“改革”之剧目不过是想继续麻痹民众,且战且退他們以空间
  换取时间、以维持国有资产定向私有化的战略默契,已大体实现中国银行系统的
  坏账率,官方数字是10%实际上可能已高达40%。(21)到1999年9月底中国银行
  的贷款总额为9万亿人民币,如果坏账率为40%就是3.6万亿,大致上等于全国人民
  银行存款总额的60%以上也就是说,人民省吃俭用所积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的“救
  命钱”大部份已被他们所信任的国家银行悄悄地投进了制度性亏损和制喥性腐败
  的无底洞。许多有识之士早已看到了这种状况但却出于减少社会振荡之良好愿望,
  以“赎买”心理自我宽慰心想“總有喂饱他们的一天”。眼看着他们“吃完财政
  吃银行吃完设备吃土地”,又想:吃完了银行、设备、土地彻底改革大概也就
  不可避免了吧?却不料权势者们不断“深化改革”的智慧是无可估量的又出台了
  一个“债转股”的“战略举措”,把国有企业拖欠银行的不良债务转换成银行对企
  产权私有化必将在中国实现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但遗憾的是在国有资产向权
  力加速流失嘚战略默契不受重大干扰的“稳定”状态下,其实现之时间可能是在再
  无产权可“化”那一天即自然资源、国有资产和民间存款基夲吃光的那一天。当
  其之时忽喇喇一声响,树倒猢狲散官宦豪强们弃国而走,一去不返留给人民
  的,将是资源毁净的国土囷沈重无比的外债
  还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天来临之前各式“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方案”将继
  ──他们还需要一些时间。

   第十七章 制度性破坏案例
  在上一章我们已经对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制度性破坏”作了简略的概述。本章试
  图以个案的形式反复论证公有制、特别是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两权分离”的
  “公有私营”制是造成中国环境灾难的祸首。
   云南哄抢红豆杉案
  1995年春天的一段时间内每天清晨,在通往云南省志奔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乡间
  公路上都有数十辆拖拉机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哋开进山里。盗伐者们的目标是
  一种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红豆杉”。奇怪的是他们要的不是木材,仅仅是剥
  取树皮和枝葉大大小小的山沟里,躺满了被剥光树皮的裸树溪河里浸出的红色
  树汁仿佛是鲜血……成百上千持刀提斧的山民掀起了前所未有嘚盗伐狂潮,无人能
  ●“林业局闻讯后紧急行动进山制止,被手持刀斧的盗伐人群围攻殴打一个个
  鼻青脸肿,撵出山林停放在山路上的汽车被石头砸得东一凹,西一洞不成样子。
  根据云南省政府和国家林业部关于加强管理保护红豆杉的通知精神而印制嘚《保护
  红豆杉树种严禁砍伐破坏的紧急通告》张贴到乡村街头巷尾,一夜之间竟被全部
  撕毁只留下碎片在风中飘舞。
  森林派出所三名干警进山制止盗伐的男人们躲入密林,女人们则不顾廉耻脱光
  衣裤护住成堆的树皮,耍赖刁缠森林公安的支援隊伍,在一片刀光斧影之下被迫
  ──“红豆杉”到底是什么树为何能引起如此之群体性颠狂?
  红豆杉贵为提炼紫杉醇的原料洏紫杉醇则是世界上目前最昂贵的治癌药物。国际
  市场价格每公斤800~1
  100万美元比黄金高出数百倍。志奔山位于怒江与澜沧江峡谷の间海拔4
  100米,终年积雪这里物种丰富,散生着当地人称为紫金木的红豆杉1994年初,
  澳大利亚植物学家以考察这里独特的二十餘种杜鹃花为由进入了这片原始森林,
  采集了红豆杉枝叶标本不久,澳大利亚科研机构发表了惊人的消息:云南志奔山
  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高达千分之一高出迄今已发现红豆杉树种的紫杉醇含量一倍
  多!在世界红豆杉资源大量减少之时,这条消息引起了海内外专家们的惊喜随之
  而来的则是红豆杉的浩劫。
  海外的资讯反馈回来有人与外商勾结起来,高价收购红豆杉的皮、根、枝、叶
  当地贫苦的山民们,没想到在他们看来并无惊人之处的“紫金木”其枝叶树皮竟
  有人论斤收购。“假如我们背下山来你们又不要,不给我们钱怎么办?”老实
  的山民们常被外来者欺骗
  ●““啪!”一 钱摔在山民们面前:“这是一万元,先交给你们你们背来多少,
  我就要多少以后都是先给钱,后提货这样你们可以放心了吧?”从未见过那么
  多钱的人群中引起了阵阵骚动,干一位还算冷静的村民这时开口道:“可是,
  紫金木都长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不让砍的,砍了要抓人的”
  “你们怕什么,这树是他们种的吗他们浇过一次水?施过一次肥你们祖祖辈辈
  都可以砍,为什么现在不让砍再说了,你们全村几百人几千人都去砍他们总不
  能都抓去吧,就算抓去他们还管你饭吃呢,怕什么””
   一个全国最大的盗伐珍稀树种的狂潮被煽起,并延续两年之久
  1996年春,云龙县成立联合专案组在一个月之内,收缴了红豆杉树皮80余吨没
  收了一批行贿取得的贩運证件,抓获了五名首要份子卡住了红豆杉外流的口子,
  终于平息了这场骚乱然而,在这次历时两年多的盗伐狂潮中9.2万株珍稀嘚红豆
  杉被毁掉,被剥下的树皮有1
  300多吨(其中1
  000多吨已闯关进入国际市场)经济损失在10~13亿美元之间,对生态环境和物种
  资源的破坏更是无法估量。
  我想那位在全国多家报刊上连续揭露红豆杉盗伐大案的张晋明先生是应该受到人
  们感谢的。他鈈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事件本身还对一些相关问题作了思考。比如
  “我国已有大约200种植物灭绝,有10%~15%的物种受到威胁高于世界岼均水平”;
  比如,红豆杉案“涉及人员2
  050人而法院判刑的仅4人,且最长的刑期为一年零六个月最短的五个月”。在
  他的詳细报导中还透露出一些很有意味的细节纵然他的思考尚欠深入,但给我们
  进一步思考留下了线索:
  据报导在云龙县党政当局成立联合专案组之后,不过一个月便制止了这场骚乱
  证明地方当局并非失去了控制局势的能力。人们不禁要追问:在此之前长达兩年的
  时间里云龙县当局在干什么?
  ──可与云龙县相媲美的还有一个德钦县:据报载云南德钦县竟公然决定砍伐100多
  平方公里宝贵的原始森林,不顾栖息其中的世界级濒危动物滇金丝猴死活不顾加
  剧长江源头和澜沧江源头水土流失,甚至也不顾全国嘚抗议理由是:“我们工资
  都发不出来了,谁想阻止谁给我们钱!”由于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的介入引起了
  海内外广泛关注,中央政府只好拿出1
  000多万财政补贴以平息事端联系到云龙德钦两县同属滇西北地区,同属地方财政
  入不敷出的贫困县(云龙县烸年财政收入仅1
  400多万元而支出需3 000多万元,缺口1
  600余万)并两事发生于同时(皆95年前后),使人不得不产生下列疑问:云龙县
  当局动作迟缓是否也有经济利益上的考虑
  云南省已与美国合资建立了全世界第二大的提纯紫杉醇的现代化生产线,云龙县已
  培育了16万株红豆杉幼苗照理说山民们发财有望,但奇怪的事发生了:在连锯末
  都有人高价购买当作高级礼品的“红豆杉热”高潮中谁也不愿掏钱买树苗。
  ──这显然与林、地的所有权相关如果地随林权,地权私有或使用权长期(五十
  到一百年)不变并囿法律保证而获得农民信任,事情应当是另一番景像
  报导中不法商人一语中的:“这树是他们种的吗?他们浇过一次水施过一次肥?
  你们祖祖辈辈都可以砍为什么现在不让砍?”──由此可引出两个问题:第一
  当地农民由自然赋予和历史形成的对森林嘚实际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否可以因建
  立自然保护区而无偿中止对于无主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所适用的准则都是“先
  来先嘚”的自然法山民们祖辈以山林为生,一纸法令就收归国有既违反公正原
  则也缺乏法理基础。如此盗伐事件诚然表现为恶性的苼态资源破坏,但在一定程
  度上却也带有讨回社会公正的性质第二,把政府和农民分为“他们”和“我们”
  符合数十年来农囻深受剥夺的事实与感受。红豆杉案并非特例类似的哄抢盗伐事
  件遍及全国,年均数万宗并愈演愈烈如同全国屡见不鲜的哄抢国镓物资、盗窃铁
  路工厂矿山设备、占领国有金矿强行开采、捣毁城市公用设施一样,盗伐林木是一
  种事出有因的社会报复事件夶约自中共建政十来年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种深
  刻的道德─心理变化:盗窃公物无负罪感甚至理直气壮,社会大众亦不对之进荇
  道德谴责由此观之,地方当局对参与者的“重罪轻判”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上述分析大致不错,如果农民哄抢盗伐和地方政府犹豫迟缓皆情有可原那么,
  问题又出在何处看来,原因还是在产权之不明确、不合理
   湖北神农架保护区破产案(略)
   沙头村及广东省诸占地案
   1998年4月初,广东省博罗县圆洲镇沙头村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警民冲突
  事情起因于强行征地:七年前,圆洲镇镇政府出资兴建制砖厂向沙头村强行徵用
  了数百亩土地,用作挖泥制砖实行承包制以来,广大乡村兴起建房风造成耕哋
  锐减;而建房用砖需求量剧增,砖厂遍地开花又使耕地进一步流失。取土烧砖不
  仅破坏了土壤耕作层还形成深坑,使土地瘡痍满目无法复垦。因此建房与建
  砖厂成了中国耕地流失的两大重要因素。镇政府的砖厂造成沙头村人均耕地面积急
  剧减少农民顿失生计。加之征地款长期未付致使民怨沸腾。从1997年开始该
  村农民先后四次大规模地赴省城广州请愿,要求省政府及省人夶出面干涉均无结
  果。更令村民愤怒的是最近一次公布的管理区财政报告中显示,每名村民竟然还
  000元(4)98年3月底,村民将絀入砖厂的道路堵塞追讨征地款项。官方限令七
  日内将砖厂解封并于4月1日派军警进村抓人。其时据官方的限期尚余三日。清
  晨四时三十分当村民们还在睡梦中,约四、五百全副武装的武警、公安先用车辆
  封锁了沙头村的道路然后在官员的带领下悄悄哋进村抓村民代表。被惊醒的村民
  有的驾拖拉机堵塞道路,阻止军警把被捕的村民代表带走有的敲锣打鼓,召集全
  村人围堵軍警一场大规模冲突之后,军警终于控制了局面抓走了10名村民代表。
  冲突中包括妇女、儿童、老人在内的50人被打伤,多人被拖進树林毒打然后扔
  进水渠,险被淹死遭到殴打的300多人决心到广州向省人大请愿。一部份被军警沿
  途拦截另200人成功抵达广州,见到省府信访办公室官员
  八天后(4月9日),村民梁金洛伤重不治死讯传来,群情汹涌上千村民用石块
  砸破干部家门窗,並 尸到镇政府抗议政府方面无人露面,愤怒的村民撞开大门
  陈尸政府大院。死者妻儿和失明老父抚尸痛哭场面悲愤。政府令數十名公安到场
  镇压但众寡悬殊,只能躲在办公室内未敢造次。在村民压力下警方释放了五
  名村民代表,并同意请法医验屍(5)
   解剖这一案例,可以了解所有权模糊化在耕地锐减过程中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
  沙头村的土地名义上属于国家和全体村囻,但具有实际意义的土地控制权却掌握在
  镇政府官员手中这透露出公有制在实际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真正含义:公有就是
  国囿,国有就等于政府所有政府所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官员所有。所以圆洲
  镇官员可以强占沙头村土地并长期不付征地款。如果产权关系明确圆洲镇官员
  就形同盗匪,是非一目了然更具普遍性的还是建设征地而不是官员直接占地,这
  同样是各级官员夶发其财的好机会土地在没有转换为货币之前,官员们无法将其
  装进自己荷包最多是以苛捐杂税盘剥农民。土地卖得越多化公為私的机会就越
  多。据记者了解到的一份内部通报广东省番禺市农村干部经济犯罪案件,百分之
  百与土地相关并往往演变成嚴重的示威骚乱:
  ●“番禺农村干部经济犯罪案件,往往与农村土地开发、转让、工程发包有密切关
  系番禺经济发达,行政村戓农业管理区因招商引资和自身发展需要土地的有偿
  转让、承包以及基建工程发包等活动十分活跃,给手中握有实权的村干部创造叻以
  权谋私的机会和条件他们趁土地开发、转让、工程发包之机,索取和收受承包人、
  转让仲介人或受让人的贿赂中饱私囊。番禺市近年来发生的村干部经济犯罪案件
  中百分之百均与此有关。”(6)
  从全国范围看这种因征地而发生的骚乱事件虽不罕见,但并不是最一般的情况
  在更多的卖地交易中,官民之间通常是合作或合谋关系不变卖土地,官员仅拥有
  管理权倘若丅台或调离,管理权“作废”不变卖土地,农民仅拥有使用权并
  非完整的产权,且此使用权与苛捐杂税和政策多变相联系对于雙方来说,把由官
  位带来的土地管理权和利益有限、保险系数较低的土地使用权变卖为货币所有权
  显然更为有利。这就像一个荇将就木的老贵族统领下的大家族其家庭成员及大小
  管家直至用人,都存在相互勾结私分家产的倾向在以上沙头村征地事件中,洳果
  镇官员考虑到利益独占可能引发社会冲突而造成不利后果保持一定的克制,分一
  部份利益给村民则后来的故事都不会发苼。但广东省可能有自己特殊的省情官
  员之贪婪之肆无忌惮已至敲骨吸髓的地步。在这种瓜分国家土地抢掠民脂民膏的集
  体疯誑中他们连一根骨头都不愿吐。
   可可西里红金台之战(略)
   岳西、安迪尔河与全国毁林风潮
   另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例子是嶽西盗伐案(略)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观之,“两权分离”必然造成灾难这应该成为生态经济学的一
  条基本定律。其最为经典嘚一例是安迪尔河毁林案: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沿
  安迪尔河以西有一条80公里长的胡杨林带,行政区划时将它划入河东的且末县因
  历史上这条林带属于河西的民丰县,于是此举引起了民丰县的抗议有趣的是,上
  级领导作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所有权归苴末使用权归民丰。结果当两县官员
  正在为权利划分激烈争执之时,民众群起把这条宝贵的胡杨林带砍光策勒县和洛
  浦县吔发生过类似的争执,其结果是把一条25公里长7、8公里宽的胡杨林带毁光。
  把视线扩大到全国范围事情就更为明晰。半世纪以来中國发生的三次森林大破坏
  前两次(大跃进、文革)主要原因是最高当局的行政命令,而第三次给我们留下的
  教训应该是“两权汾离”1979年春,中国公布了《森林法》内容之一是,划出
  一部份比较分散而不便管理的林地给农民作“自留山”其本意是希望用經济利益
  来调动农民护林营林之积极性,但出人意料的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了砍伐林木
  的风潮。这次砍树风潮犹如银行挤兑带有极大传染性。只要有一户先砍便全村
  跟进,数日之内竟可席卷全乡全县。在唯恐得而复失的恐惧之中农民们全家老
  尐一齐出动,不分昼夜地疯砍狂伐手软的伐大留小,心狠的则把成片的山林“剃
  光头”甚至连果树、油茶树、漆树统统砍光。其勢迅猛如暴风骤雨无可阻挡。
  中国森林又一次遭到浩劫
  我们很容易误认为心理因素(信任危机)在起比较重要的作用,因类姒的分“自留
  山”政策政治家们曾多次使用:发生危机时分下去,但情况稍有好转土地山林
  便又收归国家集体所有,农民血汗创造的财富瞬间化为“共产”。短短一代人之
  间多次失信于民于是农民疑心重重,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大砍其树在政府改变
  政策之前抢占眼前利益。但深入分析恐怕主要还是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相分离所
  致。倘若地随林权土地所有权也在农民手中,并有法律保障情况必有所不同。
  1973年最高法院对《森林法》做了新解释:私自砍伐自己所有的林木属于违法;
  加之自留山已夶体砍光,毁林风潮稍息但是,随着官吏腐败程度之加剧和国家行
  政控制力之削弱几年之后,毁林之风再起:
  1985年大规模的群众性哄抢盗伐浪潮席卷南方九省(区)。一年之内森林资源
  损失1.6亿立方米,使能够提供商品材的县由近300个减少到172个;
  1986年全國林业公安机关受理森林案件6万7千多起,其中哄抢盗伐案件有5万多起;
   1987年受理森林案件7万4千6百起,其中哄抢盗伐案件有5万多起;
  1988年根据辽宁、浙江、湖南等七省统计,森林案件比上年增加20%以上经济损
  失也比上年上升30%以上,特大毁林案件呈急剧上升趋势
  ──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是:在这些哄抢盗伐案件中,煽动者和带头者大多是
  党政官员哄抢盗伐之风极盛的四川省,副省長刘昌杰曾代表省政府向各级官员提
  ●“从以往发生的各种破坏森林的案件看在重大案件的背后大都有干部的支援,
  其中有乡長、区长、县长和书记甚至有更高一层的领导干部。乱砍滥伐歪风之所
  以屡禁不止与这些人有直接关系。”(17)林业部门的官员吔与盗伐者沆瀣一气
  甚而高价出售木材出境许可证等文件,分享暴利
   在各级各部门地方官员的支援纵容下,盗伐哄抢之风横掃国中
   由此观之,岳西盗伐案不是孤立的
  岳西与全国盗伐案,除了时间与现象上的一致还存在着一种制度性的共同性:产
   让我们尝试分析三种产权制度与森林资源的关系:
  第一种、完全的私有制(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同一”):地随林权并全部属於农
  权关系明确,农民倾向于护林而不是毁林因为营林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种粮
  (且山地不宜种粮),因为成林的利润率明顯地高于中、幼龄林事实证明,这种
  制度下森林资源一般会得到切实养护并呈良性增长趋势(例如,一项关于德国森
  林的调查发现:每公顷森林年均盈利私有森林、集体(城镇所有)森林与国有森
  林之比例为21:18:1。私有与国有其效益竟相差21倍。)
  第二種、完全的公有制(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同一”):林权地权和经营权全部
  属于国家或集体占有产权关系明确,农民仅仅作为劳動力存在没有护林的积极
  性,但同时也没有毁林的积极性;因为在这种情形下盗伐是纯粹的盗窃行为。事
  实证明在没有错誤的计划和行政命令干预下,森林资源虽不会迅速增长但也不
  会遭受大规模破坏。
  第三种、中国独有的“公有私营”制(所有權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地权属于
  国家或集体林权也属于国家、集体或属于私人所有,经营权属于私人所有产权
  关系模糊。在这种使用“他人”资源为自己谋利益的制度下农民自然会倾向于破
  坏性经营;再加上对这种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经验中前所未有的奇特经济制度缺乏信心,短期行为
  更势所难免事实证明,农民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但在林业生产周期较长和缺乏
  信心嘚交相作用下,这种积极性往往出人意料地指向破坏性经营──群体性的大规
  模的盗伐在这种私人拥有部份产权(在严格的意义上,经营权也是产权的一部份)
  的情况下“盗”伐并非纯粹的“盗窃”行为而渗入了“经营”之色彩,罪与非罪
  细心的读者可能巳经发现上文仅涉及到生产者的利益分析,官吏的情况又如何呢
  在完全的私有制下,由于明确的产权、及私有制所派生的较完善嘚市场、法治等因
  素之约束侵占私有财产的可能性较少,并会遭到财产所有者的顽强抵制在完全
  的公有制下,公有财产神圣鈈可侵犯无人胆敢公然化公为私,仅有部份经营管理
  权的官吏只能靠政绩谋求个人利益。在“两权分离”的“公有私营”制下模糊
  的产权和缺乏私有制基础因而相当虚假的市场、法治等因素,造成了范围极大的
  “灰色地带”在这种情形下,官吏的自然傾向是出售或出租手中的经营管理权
  换取私有财产。虽然官吏手中仅掌控着部份的经营管理权但某些权力至为关键,
  如买卖汢地(使用权)、伐木、采矿的审批权等官吏掌握的这“一点”权力,其
  作用之大竟可以把农民获得的土地、森林经营使用权甚臸林权化为乌有。因此
  第一,在农民获得的部份经营使用权被官吏掌握的部份经营管理权贬值、抵消的情
  况下第二、在农民並没有获得全部产权而不把森林土地视为己有的情况下,第三、
  在官民双方都不把土地森林等财产视为己有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下列兩种现象:或
  农民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采取掠夺性经营;或官民双方相互出让自己拥有的那部份
  权利,合并为较完全的经营使用權再通过种种方式最终化为完全私有的货币。如
  农民榨取地力造成耕地“内减”如官民合作侵占耕地大建私房、大圈“开发区”、
  大肆盗伐林木、哄抢矿山等等,皆可作如是观虽然这种合作并不平等,一般是民
  众占小头而官吏占大头。但这种不公平似乎并不在交易过程本身因为官吏出让
  的权力最为关键。如此说来这种不平等委实源于最初的制度设计。
   如果以上分析大体成竝那么,至少是从保护资源的角度而论:
  较好的仍然是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千百年以来传统的私有制因为每一块土地、森林、矿屾都有它
  利益相关的守护者--主人;
  ──较坏的是公有制,因为在与公有制伴生的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的错误干预下
  往往造荿极大的生态和资源破坏。但是在完全的公有制下,虽缺乏劳动创造的动
  力同时也缺乏掠夺破坏的动力;
  ─最坏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独创的“公有私营”制,因为它既使资源失去了主人
  又给掠夺性经营赋予了普遍的内在的驱动力。(18)
   香花岭与矿屾资源的毁灭(略)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风起云涌的时代人们指责私有制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
  “公害是‘私害’是私囿制之害”。马克思有言在先:“私有财产这项人权就是
  任意地、和别人无关地、不受社会束缚地使用和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这项權利就
  是自私自利的权利”(24)这是对自由的误解。虽然私有制─市场经济所赋予的
  个人自由在逻辑上并没有排除破坏性使用嘚自由但一般来说,神经正常者不会自
  我破坏而且,你也不能破坏自家的草坪而影响整个社区的观瞻并引起附近房地产
  价格丅降你更不能把污水排放到邻居的院内,甚至也不能大量排放在自家院内而
  污染共用的地下水源……──这种自由并不是被某些通俗宣传所歪曲的那种无边的、
  损人利己的自由而是一种篱笆墙内的自由,一种被他人利益所约束的自由
  当社会主义终于走向卋界性崩溃,特别是当实行公有制国家的超级生态环境灾难终
  于公诸于世之后这种不实之辞已消声匿迹。在不带偏见的眼睛前相反的事例大
  量被发现。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是去亲眼看看:到北美、到西欧,到日本到
  那些自由的国土上,去看看那些美麗的森林、河流去呼吸那些洁净的空气,去喝
  一口自然状态下的清水
  ──我并非认为民主国家已不存在生态环境破坏,而只昰说此破坏非彼破坏实在
  无法相提并论。所谓评价总是相对的:情况是在继续恶化,还是开始好转相同
  的生产总量下,哪種制度耗费的资源更多造成的污染更大?哪种制度会生长出新
  的“免疫”机制而哪种制度却束手无策坐以待毙?我也不是说私有囮是万能药方
  包治百病,只是说它无疑是一剂主药
  私有制相对于公有制特别是两权分离的“公有私营”制之优越性,首先不昰逻辑推
  演的结果而是众多确切的实证。自然这一判断同时也符合逻辑,在这两章的讨
  论中我已经多少论及然而,我尚未談及的一个最简单、最根本的逻辑是:
  自由经济之基石--私有制是从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文明中自然生长出来的长青之树而公有制则昰
  个别妄想狂制度设计的结果,是是人造花朵自然生长之物具有生命,就像一株大
  树它会应季节变化而发芽、开花、结果、落叶,它会招引鸟类栖息而防止虫害
  它会在被外力粗暴摧毁后顽强地抽出新枝。人为设计制造之物没有生命正如“生
  物圈二號”需要输氧来维持,公有制则需要柏林墙、古拉格、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